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领会“尴尬、名门望族、卑微、羞辱、”等词语的意思,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
2.能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自由读,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走近林肯,了解林肯的生平。
1.让我们一起来写林肯的名字。
2.出示林肯的生平,了解林肯的不朽功勋。
3.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介绍林肯了吗?或者说你能来谈林肯给你的感受了吗?
引导学生体会到他是美国*最伟大的儿子。
二、整体感受当时参议院的气氛,从平静的文字表面体会“羞辱”。
1.同样令人叹服的是,林肯是一位鞋匠的儿子。
板书课题:鞋匠的儿子。
在你看来,鞋匠是一份怎样的职业?
2.请你自读课文,读完后来告诉大家,在参议员们看来,鞋匠又是个怎样的职业?
3.交流:
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
当时美国的参议员们大部分出身于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社会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1)理解“尴尬”:通常情况下,怎样的时候是尴尬的时候?
三、课堂作业
1.完成习字册。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领悟林肯在辩论中处乱不惊,宽容大度的心态和以情动人的演讲风格,从而感受林肯伟大的胸怀,体现出语文教学的“醇厚”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林肯的演讲策略。
2.领悟林肯在辩论中处乱不惊,宽容大度的心态和以情动人的演讲风格,从而感受林肯伟大的胸怀。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第三四节,直面“傲慢”与“羞辱”。
1.读第三小节。看谁能读出这一种“傲慢”?这难道仅仅是傲慢吗?你还从中读出了一种什么味道来?
(羞辱、讥讽、嘲笑、让林肯下不了台、让林肯从此抬不起头、致林肯于死地)
2.你认为这种种意味都集中于这句话的哪一个词上?你能听出来吗?
3.这句话读的指导。
4.然而不仅仅是一个参议员,所有的参议员都参与了这个羞辱新总统的行动。他们个个大笑起来,开怀不已,这笑声充满了快意,听着这样的笑声,你真想说些什么?
二、在感情的朗读林肯的话,从林肯的话中体会林肯伟大的心灵。
1.在《晏子使楚》中,面对欺负中伤,晏子巧妙反击;在《狼和小羊》中,面对挑起事端,小羊据理力争;我们同样可以看下面这个故事:
加拿大外交官朗宁在竞选省议员时,因幼年时吃过外国奶妈的奶水而受到政敌的攻击,说他身上一定有外国血统。朗宁机智地回击说:“你是喝牛奶长大的,那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了!”驳得对方无话可说。
林肯与参议员辩论的方式与朗宁一样吗?
2.你能通过读来表现出林肯独特的的辩论吗?进行读的指导。
3.文章里并没有说林肯当时说话的神情如何?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三、拓展:这一场辩论给你以什么启示呢?
体会感悟,辩论的艺术,知道林肯为何取胜。方法总结1.做到观点正确,旗帜鲜明。2.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不靠嗓门压人,有理不在声高,3.用真情、善意、美感与人辩论,就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板书设计21、鞋匠的儿子
林肯参议员
当选尴尬
演讲羞辱
大笑
永远静默
流泪掌声
课文《鞋匠的儿子》说课稿范文2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我是国培语文一班的杨含,我来自鹤壁市福源小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鞋匠的儿子》,是我在影子教师教育实践时教学课文的其中一篇。
我没有按套路出牌,调整了说课的程序,采取了变式说课。
一、说课程序的调整
常规顺序: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
变式说课:
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说教法—说流程--说反思
我认为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时,同时更应该关注学情,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进而选择教法,预设流程,我这是教后说课,我觉得反思必不可少。
二、说教材
本文是六年级上册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通过一详一略的两件事例,在事例中抓住了对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是鞋匠的儿子,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羞辱与嘲笑,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一定速度和语感,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个*和健全的人格。
于是,我设定了两个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宽容、谦虚、正义的优秀品质。
三、说学情
我教育实践的是六年级语文,在优胜路小学,语文老师是省级名师,*格淡定内敛。通过我的听课与跟踪观察,结合我对学生的书面问卷调查,学生语文素养不错,课外阅读广泛,被评为“书香班级”名不虚传。
面对这些是优势,也是压力,也是动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是问题,关键是方法要新,要吸引学生,要和名师有殊途同归之作用。让省城学生接受我这个乡下老师,甚至是想学生悦纳我。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确定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说学法
1、以读求悟
在学习方法上,讲课先一天我布置了预习,上课时我采用“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让学生多种形式朗读文本,深入感悟,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指导学生从“读相同的文字读出不同感受,读不同的文字读出相同的感受’’。
2、悟中会情
通过学生的朗读中的个体感悟,我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体会文本的情感,体会林肯的人格魅力,从而突破难点,实现第二个教学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两线一关系”的方法来处理。
五、说教法
1、紧抓主线研读人物
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引领学生关注文字背后的东西,紧紧抓住“非常、一定、永远、那么”几个关键词,尤其是三个“永远”,以“初读——感悟——再读”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和适当的引导,感悟这段话的内涵,层层递进地感受林肯的宽容品质,人人平等思想。
2、借助辅线体会魅力
关注参议员的态度变化:参议员对林肯由尴尬--羞辱--嘲笑--静默--赞叹的变化,这是由于林肯的精彩演讲!正是被林肯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3、理清关系朗读感悟
理清暗线和主线的关系,指导学生整体读林肯的三段话,感悟人物的魅力。
为了帮助理清关系,我还精心设计了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
六、说流程大胆调整
在课文激趣引入时,我预想到学生会说到林肯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说到南北战争,而文章的第六自然段的开头就是“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内容是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态度“反对*,维护统一”,于是,我为了课堂流程的流畅自然,我大胆调整了教材顺序,紧接导入以后,先学习第六自然段,再回过来学习一到五段,然后总结全文。
实践*,我对教材的调整,一方面导入自然流畅,另一方面有利于对课文的拓展升华。
我的这些想法,在我设计的板书上可以体现出来。
(板书体现)
21鞋匠的儿子→林肯←
↑反对*维护统一↑
↑宽容谦虚感恩朴实↑
尴尬、羞辱、嘲笑→静默→赞叹
七、说反思之反思
《鞋匠的儿子》教学结束后,我结合老师的评课,我写了第一篇反思,但重点是在叙,叙对评课切入点的思考,这次我又对讲课和上次反思又重新反思,写了第二次反思,故我称之为说反思之反思。我从三点来做总结。
1.读中体悟
抓住重点语句(林肯的三段演讲词)、关键词(非常,一定、永远)让学生多朗读,深入感悟。
2.悟中追问
在让学生说读后感悟时,再追问你是怎么读出这种感受的?这样追问,再让学生来读出这种感受。(例如:学生说用激动万分的语气读第三句演讲词时,再追问一句你是怎么读出这种感受?你给同学们读出来吧,通过学生的读让学生评价,意见一致后再让学生一起用激动万分的语气来朗读感悟。)
3.问中升华
学习课文后,你学习了林肯的那些优秀品质?你准备学习哪种品质?怎样学?在对学生的问中达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升华。
在反思的小标题上我采用了顶针手法,“读—悟—问—感”,环环相扣,密不可分,我给这种方法起名为“四字一线”教学法,在教学中时刻关注课堂的生成,抓住教学契机,处理灵活。
七、共勉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最后,我用陆游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和大家共勉,这次国培学习,理论知识营养丰富,影子教师实践深入,我们将在以后工作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负此次国培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