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老师们:

上学期,我们秉承“诚信、民-主、科学”的学校文化,发扬“乐于吃苦、勇于拼搏、敢于争先”的杨中精神,懂得了担当责任。我们全体师生都能够担当自己的责任,对个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学校负责,我们还通过蝴蝶效应推动了社会责任的进步。在新一周开始的第一天,我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学会包容。

2.27国旗下讲话

先请同学们、老师们做两个判断题。

第一题:一位男士特别一位女士。这位女士非常漂亮,抽象点说像嫦娥,具体说是影视明星;但不幸的是她遭遇了车祸,虽然侥幸生存,却变得丑陋无比,且生活不能自理。男士还会一如既往的爱她吗?请选择:一定会,一定不会,不能确定。

第二题:一位女士特别爱一位男士。这位男士非常潇洒,能干富有,前途一片光明;但不幸的是他遇到金融危机破产了,且经不起打击精神失常,蓬头垢面,不如乞丐。女士还会一如既往的爱他吗?请选择:一定会,一定不会,不能确定。

大家通过变换角*,心里确定了一个*,很可能选择第三个“不能确定”。现在我告诉大家一个附加条件,第一题的男士是女士的父亲,第二题的女士是男士的母亲。我猜想大家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一个“一定会”。这就是父母的爱与包容。请大家用父母爱你的程度去爱你的父母;用父母包容你的程度去包容你的父母,虽然他们有时也会恨铁不成钢。

学会包容过程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能够包容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包容是一种无声但又很强大的力量,具有包容的人,生命会更加饱满。包容的心态是善良人品的升华,是人*至美的沉淀,是崇高精神的凝结,是穷尽一生也品味不完的智慧美味。拥有包容的心态,会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安详和幸福

包容一个人,是善待自己的一种方式。学会包容,就戒除了忧烦急躁,抑制了悔憎恨怨,平息了对恣纠争,避免了妒嫉猜疑。包容一个人的错误是涵养,包容一个人的成功是胸怀。包容一个过路的人是小包容,包容父母、包容长者是真包容。

包容是一种冷静,是一种睿智,是一种豁达,是一种气度,是一种文化。有了包容,我们不会争道抢行;有了包容,我们不会事后后悔;有了包容,我们不会背后下绊;有了包容,不会由羡慕转为嫉妒恨;有了包容,我们不会被人鄙视。包容赢得尊重,有包容更有尊严。

包容不是随波逐流、失去自我;包容不是没有原则、一味迁就。包容不是没有评比竞争;包容不是不要批评教育。能够包容他人的人是一个有思想、有智慧、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被包容的人是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的人。被包容的人若没有认识到他人在包容自己,是需要帮助、需要提醒、需要教育的人。

包容是学校文化“诚信、民-主、科学”的行为体现。包容是杨中精神“乐于吃苦、勇于拼搏、敢于争先”的现实发展。包容是为了实现“幸福发展、快乐成长”的办学目标。学会包容是我们这学期一切活动的主题,在郁闷的时候、愤怒的时候、失落的时候、受挫的时候,冷静的问自己,知道什么是包容吗?在快乐的时候、幸福的时候、顺利的时候、成功的时候,冷静的问自己,知道什么是包容吗?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会包容,做到包容,实现幸福发展,快乐成长。

谢谢!

国旗下的讲话2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聪明,勤劳的民族,我们的祖先曾经为人类提供了开启世界文明之门的"四大发明",而在近百年来科学技术史上,却很少有*人的名字。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这跟我们民族的创新能力下降有很大的关系。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那么创新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创新的本质是进取,是不做复制者,单纯的模仿不是创新,令人生厌的重复也只会造成原创力的降低。

创新不容易但并不神秘,可以说,任何人都可以创新。当然知识越丰富的,他创新的机会就越多。可能有些同学会认为创新只是科学家才能做的事情,其实不是的。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有个叫李小曼的画家,他平时做事总是丢三落四,绘画时也不例外,常常是刚刚找到铅笔,又望了橡皮放在哪儿了。后来为了方便,他就把橡皮用铁皮固定在铅笔上,于是带橡皮的铅笔诞生了。在办了专利手续后,这项发明被一家铅笔公司用55万美元买走。这件事说明:只要做有心人,就可能会有创新。

人的创新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很多事实告诉我们:人的创新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大家从小就要敢于梦想,那些奇异丰富的相象往往会孕育成奇妙的创新。比如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就是源自童年时的异想天开。当然,梦想又往往和现实有着遥远的距离,所以大家还需要为实现梦想付出汗水,心血,把梦想当做自己生活的目标,每天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一点点缩短现实与梦想的距离,最终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只有超越前人的成果,不被权威的观点所束缚,不因眼前的困难而退缩,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同学们,希望你们不断在学习中创新,在生活中创新,在活动中创新,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同学们,你们知道全国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吗?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安全防范知识匮乏,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等。为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降低少年儿童伤亡事故的发生率,保证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1996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三月最后一个周的星期一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今年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主题确定为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

说到交通安全,是一个沉重而又永恒的话题,*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均超过10万人,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打个比方,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生车轮,每一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围绕“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这一主题,学校向全体师生再次发出倡议:

1、我们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加强安全意识,树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2、当我们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密切注意机动车的行驶情况,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3、当我们穿马路时,多一份谦让与耐心,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绝不能为贪一时之快横穿马路。4、严禁12周岁以下的学生骑自行车。5、放学后不要在校门口因等人而堵塞交通,有家长接送的同学,要告诉家长尽量不要把车停在校门附近而影响同学们进出,停车时离校门要远一些。同学们,交通安全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大事(!),因此我们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大意。为了你,为了他,为了大家,我们要牢固树立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掌握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自尊国旗下讲话稿演讲3

1914年冬,美国一个小镇迎来了一群~者,好心的人们给这些~者送去食物,他们个个狼吞虎咽。但当镇长又把食物送到一位年轻人面前时,这个肌肠辘辘的逃亡者问:“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干吗?我不能不劳动白拿您的东西!”

镇长想想说:“等你吃过饭,我再给你派活儿。”“不,做活之后我再吃东西!”年青人坚定地回答。20年后,这个年轻人成了亿万富翁,他就是美国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哈默。

“别看他现在一无所,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自尊”。这是镇长对哈默最恰当的概括。是自尊赐予了哈默一副倔强不屈的傲骨,自尊同样给了他无尽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自尊,是一种美德,历史上,它在健全人格中的地位是无可双比及的。李白满腹才学,在对奸臣当道,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人不得开心颜”。毅然抛官去职,自尊伴其漫游四海。

自尊,也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1919年,徐悲鸿在巴黎学美术,面对洋学生的恶言他非常愤怒,勤学苦练,在多次竞赛中名列前茅,为国争光,洋学生终于低头认错。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当然不能让这原动力灰飞烟灭。自尊来自不断地充实自己,广泛涉猎,勤奋好学,让自己的思想不断闪耀光彩,想要拥有自尊,就一定要自立。信赖他人,信赖人的人一定怕人,怕人的人一定没有自尊的人。唯有自立,才能有自尊。

想要拥有自尊,就一定要自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享誉文坛的大作家陈登科就是如此,上学时老师的讥讽算什么?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学习,终获成功,自强赢得了自尊。

新时期,新世纪,坚持自尊不再是多余。自尊者自立,自尊者自强,人是如此,国家更是如此,有了自尊,国家教会有自主的意识,才会有自强的动力。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