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日常行为规范。

日常行为规范国旗下讲话

日常行为规范是什么?简单地说是社会公约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即律己,也是我们融入社会,顺应社会的一种手段。日常行为只是外在表现,思想修养才是精神内核。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日常行为规范体现了个人的素质、修养以及道德水准和心灵品质。在公交车上,我们可以主动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在饭桌上,我们要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校园内,我们要做到不乱扔垃圾,保持校园整洁等等。

当然,一个人的社会活动行为,一定会与其他人有交集。在学校学习要与同学相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要与同事相处,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懂得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人相处。

行为举止的力量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日常行为规范,同样可以促进社会安定、*发展。社会活动由无数个个人活动构成,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做好自己分内的事,那么我们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美好、*的社会。

我国素来是礼仪之邦,温文儒雅、谦恭礼让是代代传承的美德,个人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无不体现自身的气质与教养。在当代社会,科技发展,经济腾飞,无不要求我们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因为这是规,是矩,古人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是这个道理,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不只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们自身全面发展的需求。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你怎么做人呢?什么是礼,通俗点说就是日常行为规范,不遵守它,我们又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交流广泛化的今天,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立身处世?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不闯红灯是,诚实守信是,爱护公共财产亦是,可见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肩负着振兴祖国的重任,传承文明的职责。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理应是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当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以行感人,以情动人,一起努力吧。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

谢谢大家!

日行一善国旗下讲话2

国旗下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善良是人的本*,行善是中华民族历来倡导的传统美德。为了使我校学生充分体验到向善行善的快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本学期我校将重点开展“日行一善”活动。使我校学生充分体验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

与人为善,善暖人心。向善行善是我们应该做的,让善成为我们行事的准则。让善充溢在我们美丽的文化校园,让善在*的社会中扩散。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善是心灵阳光最温暖的照射。细微之处见精神,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

同学们,善心从你我开始,*从你我开始,因你我一份善念,一份善行,世界将更加美好。从身边小事做起,持之以恒,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道德得到升华。让我们行动起来,做“日行一善”的传递者,让美好善念充满整个校园,让真诚善举温暖你我心田。

2015.3.2

国旗下的讲话3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聪明,勤劳的民族,我们的祖先曾经为人类提供了开启世界文明之门的"四大发明",而在近百年来科学技术史上,却很少有*人的名字。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这跟我们民族的创新能力下降有很大的关系。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那么创新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创新的本质是进取,是不做复制者,单纯的模仿不是创新,令人生厌的重复也只会造成原创力的降低。

创新不容易但并不神秘,可以说,任何人都可以创新。当然知识越丰富的,他创新的机会就越多。可能有些同学会认为创新只是科学家才能做的事情,其实不是的。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有个叫李小曼的画家,他平时做事总是丢三落四,绘画时也不例外,常常是刚刚找到铅笔,又望了橡皮放在哪儿了。后来为了方便,他就把橡皮用铁皮固定在铅笔上,于是带橡皮的铅笔诞生了。在办了专利手续后,这项发明被一家铅笔公司用55万美元买走。这件事说明:只要做有心人,就可能会有创新。

人的创新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很多事实告诉我们:人的创新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大家从小就要敢于梦想,那些奇异丰富的相象往往会孕育成奇妙的创新。比如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就是源自童年时的异想天开。当然,梦想又往往和现实有着遥远的距离,所以大家还需要为实现梦想付出汗水,心血,把梦想当做自己生活的目标,每天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一点点缩短现实与梦想的距离,最终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只有超越前人的成果,不被权威的观点所束缚,不因眼前的困难而退缩,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同学们,希望你们不断在学习中创新,在生活中创新,在活动中创新,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同学们,你们知道全国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吗?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安全防范知识匮乏,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等。为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降低少年儿童伤亡事故的发生率,保证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1996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三月最后一个周的星期一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今年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主题确定为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

说到交通安全,是一个沉重而又永恒的话题,*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均超过10万人,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打个比方,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生车轮,每一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围绕“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这一主题,学校向全体师生再次发出倡议:

1、我们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加强安全意识,树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2、当我们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密切注意机动车的行驶情况,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3、当我们穿马路时,多一份谦让与耐心,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绝不能为贪一时之快横穿马路。4、严禁12周岁以下的学生骑自行车。5、放学后不要在校门口因等人而堵塞交通,有家长接送的同学,要告诉家长尽量不要把车停在校门附近而影响同学们进出,停车时离校门要远一些。同学们,交通安全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大事(!),因此我们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大意。为了你,为了他,为了大家,我们要牢固树立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掌握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