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现在的独生子女所共有的一个现象:独自守着自己的地盘,不主动与身边的人交流,只会默默的看着别人,这些行为不就是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中所描述的动物们的表现吗?当我看到这个绘本,我就在想:大猩猩不就是这些孩子们吗?那些默默关注的动物不就是他们吗?在梦想班班队课上,我迫不及待的想把这个故事带给孩子们。
我把《我有友情要出租》这个故事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猩猩初次遇见*和她玩剪*石头布的事情,第二部分则是以后*和大猩猩一起玩的快乐时光,第三部分是*和大猩猩分离的时候。每讲述一个部分,都让学生去体现大猩猩的心情:或寂寞,或快乐。紧抓住大猩猩的心情,让学生体会大猩猩拥有友情后的快乐,让学生了解大猩猩失去友情后的寂寞,明白朋友就在身边,是要去主动找寻的。课,从封面开始。把故事书打开,一页一页让孩子看,看后适当把配文读给学生听,或者用一种儿童式的教师语言对配文加以补充。孩子年龄小,不可能以我们老师所熟知的从整体入手,因为他们不能一下子把那么多图都消化了,也就更谈不上融会贯通地理解了。这里一页一页地看,也许更符合儿童认知、读书的规律。你想啊,儿童读书时,都是一页一页向后读,一边读一边咂摸。在出示的组图中,边看边解读,解读对图画的理解。同时,解读每组图后,进行小结。比如,在“读”完第二部分故事后,停下来,让学生猜后面的故事,这样的设计,一举多得,让学生有了思维的空间,想象力尽情驰骋,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听讲效果,同时让教学形式有所变化,消除孩子的课堂倦怠感。有些学生马上把自己对爸爸的印象加入其中。当我们引导学生继续看图的时候,他们会急于要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符合书上的内容,觉得很刺激,会以较高的注意力投入下面的教学环节。
以往,我们总会认为,图画的表现更直观,而文字的表现更细腻,殊不知,这样的认为,其实是我们认识上的一种偏颇。走进绘本的世界,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图画不是插图*质的,不只是文学的进一步说明和补充,也不只是图画展中的展览品;它本身就在“说话”。因此,就有一个图画和文字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不是单纯的一方说明另一方,而是互相融汇,互相协调,互相补白,共同表现同一个主题,共同创造一个世界,我想,这才是我们常说的“图文并茂”的根本所在。在绘本中,每一个细节都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它们往往不以知识的方式呈现,但走进绘本就会发现,它们不是简单的信息的传递者,而是信息的重组者,其中有严密的逻辑和清晰的理念……另外,读图时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让学生结合文字,学会欣赏画面,更不能忽略画中画。在《我有友情要出租》这个故事中,每幅画面都隐藏了好几个动物:大象、长颈鹿、狮子、斑马……还有一个由始至终一直在陪伴着大猩猩的小老鼠。在逐一出示这些动物时,让学生用“我发现谁在干什么”的句式说话,让学生主动去寻找画中画,也进行了句式练习。发现这些动物的存在,是让学生明白:大猩猩并不孤单,他的身边有什么许多的朋友,只是他没有发现。再让学生联想到自己:善于发现自己身边的朋友了吗?你积极主动的伸出友谊的手了吗?
课的最后,出示了绘本的底面:赫然写着这样几个字:嘿,看过来,朋友就在这里!朋友是要去找寻的,而且,他们都在附近,就等你去发现。点明了课的本意。
通过这次课,我发现慢慢地我们班的孩子们*格更加开朗了,也愿意多和别的小朋友去接触了,渐渐地班级越来越融洽。
《我有友情要出租》教学反思范文2
每周一次的绘本课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他们总盼着这节课的到来。每讲一次绘本之前,孩子们总会问:“老师,今天咱们读什么绘本故事啊?”我想这就是图画书的最大魔力吧,它能让孩子亲近阅读,亲近书本,把图画书作为课程资源,它不在乎文字的多少,而是给孩子们的阅读一个轻松的起点,搭起孩子们的阅读之桥。
在几次绘本课讲下来,我觉得孩子们并不是喜欢所有的绘本,我们应该选择一些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有趣的、有故事情节的、可以引着他们边猜想边阅读的故事。
首先,这堂课采用语言、画面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并且读读停停,使整个阅读过程变得有声有*,形象生动,充分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故事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其次,我又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分段进行,使整篇童话读来不显冗长。在出现某一张图画时,我会用问题来牵引,来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猜想,教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是最好的提高理解能力的办法,是最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样的带着思考的阅读,让孩子不仅看懂了故事,又明白了友情的无价,也懂得了友情是需要自己争取的。
最后我又让学生重新翻看了每一张有小动物躲藏起来的图。此时总会有细心观察的孩子指出哪里还有什么小动物。这一环节的设计,吸引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总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始终没有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他们,而是,认真聆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孩子的个*阅读是健康的阅读,让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首先满足孩子们而不是*的感情需要,我们重在引领,不在灌输。
对于这次讲课,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是:
一、阅读时虽然有观察小老鼠和其它动物,但对于他们的表情、动作的变化,需老师及时地启发引导。如果再增加小动物们的角*互动,就更加能生动地体会朋友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主动地亲近、寻找朋友,才能得到珍贵的友情。
二、把作者的介绍从最后放到前边也许会更好,毕竟“花婆婆”也是孩子们之前就接触到的一本绘本,这样更能激发学生阅读这本绘本的欲望。
三、在最后学生写绘的过程,我觉得自己设计的不够好,应该找同学先说一说,再让他们动笔画一画,这样大多数孩子才能缕清思路,充分发挥他们的绘画才能和想象能力。
四、因为讲课之前时间仓促,本想加上合适的音乐,但是后来并没加。如果有了音乐,我相信这个绘本会更加有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