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影子观后感
星期一,天气晴朗,学校组织我们前往白玉兰剧场观看了一部令人深思的影剧,《我和我的影子》。故事主要围绕李大米展开,他原本是一个充满潜力但胆小、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一天晚上,李大米的影子突然出现,告诉他问题并非出在头脑,而是缺乏勇气。在影子的鼓励和帮助下,李大米的学业蒸蒸日上,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
李大米,本是一颗潜力无限的巨星,然而因为缺乏自信和勇气,导致他不敢表达内心所想,生怕被同学嘲笑。通过他人的激励和援手,他的学业表现得到显著提升,最终成为一个杰出的学生。这段故事让我想起了自己在考试时的情形,因为紧张心情,常常漏题或写错字。然而,只要我更加认真,就能够避免这些错误。或许,我只差一点分数就能够取得更高的成绩,这时若不努力就太可惜了。因此,我要时刻保持自信与勇气,决不要成为过去的李大米,而是要学习他现在的精神风貌。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挫折和困难,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努力,更需要我们的自信和勇气。因此,我要告诉大家,不管遇到何种困境,都要运用自己的勇气和自信来克服。
我的影子观后感
星期五中午,我们学校组织我们去艺术剧院观看了一出儿童剧,名为《我和我的影子》。
“木头脑袋!木头手!木头眼睛!木头嘴巴!木头耳朵!木头脚……”李大米因为考试考砸了,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然而,当晚他的影子出现在他的生活中,对他说了两句发人深省的话:“心里想什么就说(干)什么!相信自己,要勇敢!” 从那以后,李大米开始付诸实践,并因此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扬。
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李大米的班级为争取卫生荣誉,决定不在自己班级上厕所,而是去别的班级或者憋着,最终成功赢得了荣誉。然而,李大米反思后觉得这样对其他班级不公平,于是他决定去校长室承认错误。虽然影子同意了,但同学们强烈反对。通过劝说,全班同学最终一起去承认错误。
剧中的李大米的影子表现得沉着冷静,乐于助人,善于提醒。我希望我的影子也能具备这样的品质。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但只要我们能够克服缺点,不断学习,就能够变得更好。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每一件事上都做到最好。
孔子电影观后感2
电影《孔子》将我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仿佛置身其中,我聆听到孔子对弟子们的谆谆教导,感受到颜回的谦逊与恭敬,听到子路的果敢之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誉为“至圣”。他如同一颗短暂却绚烂的流星,在漫长的历史长夜中,以生命之光照亮了黑暗,为后人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在战乱之际,孔子协助鲁国抗击齐国,以几大桶油扔向敌*,火光映红天空,悲惨的惨叫声此起彼落。即便孔子悲痛万分,然在混乱年代,是非曲直难辨。在这弱肉强食的战争年代,残酷令人唏嘘。
对比战乱年间,和平时期带来的社会稳定和*安宁。战争导致流离失所、生灵涂炭,而和平年代则让*安居乐业。珍爱生命,捍卫和平,难道不应成为我们共同的选择吗?
封建社会时期,以季平子死亡为由,数百甚至数千人同归于尽。难道生命有贵贱之分?不,这是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统治者将人命视若草芥,肆意妄为。孔子为救漆思弓,即便季平子权势滔天,他凭着“仁义智慧”在朝堂上反驳,彰显君子品格。
在电影中,孔子与弟子失散,被路人描述为“气度似大人物,身处丧家之犬般境地”,让人心生不忍。一个圣人何以堕落至此?谁能理解孔子的境遇?
血淋淋的历史赋予我们重要启示:铭记战争的惨痛教训,维护和平的珍贵年代,以及珍爱生命的普世价值。这些值得我们深思。
影片《孔子》的观后感3
今晚去看了《孔子》,感觉和以前看的电影的感觉有点不一样。也许是被表演所打动?也许是被发哥所诠释的孔子内里的那种精神所触动?不知道!但是我想说,《孔子》虽说有些商业*彩,但是片子还是一部非常好的划时代的片子。
片子里所阐述和诠释的是一种很*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这和以前那些用*皮、外国心的香蕉影片相比,是更加让人感到亲切的。包括季氏对孔子的排挤、卫公对南子的言听计从、鲁国大难临头对孔子势力的怀念、齐国君臣面对鲁国虚假部队到来而不得已的唱双簧,都把*人的人*弱点和价值缺失表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贯穿前半部的三桓勾结,把*官场勾结与利用、信任和背叛的精髓表现的极其到位而又毫不突出!相比于今年看的《2012》《十月围城》《阿凡达》那些用西方价值诠释故事的影片,《孔子》的很*至少很对我的胃口。因为不管这些价值观和思想好或不好,这些都是我们*人几千年的精神家园!*自古儒道不分家,两者是相对对立而又辩证统一的。孔子和老子的对话,不仅效果做的好,话题也选的好!对于*人来说,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是大多数人一辈子去苦思冥想的事情。孔子和老子各自所阐述的立场,正代表了*人自古以来对于物质和人际世界的种种困惑和应对的态度。于丹教授说过:“没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的,人生理想都是道家的。”此语正好可以作为这段对话的注解。
我看了点影评,有的说本片对情节把握恰到好处,有的人说前重后轻、后半段没有重点。其实我以为,要想用那一百多分钟去诠释先贤孔子充满挫折波澜和苦难的一生是比较愚蠢的!孔子生时正逢*历史上持续最长时间战乱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时局混乱,各种故事可以说自然是光怪陆离的,你想一一把握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个必要,表现了也只会让观众产生疲劳感,反而找不到重点了。颜回之死可以说是本片最大的悲剧,被孔子称为第一贤人的颜回最后在*水中冻死。这个艺术加工虽然于历史不合,但是艺术加工的正是恰到好处;为保卫在那个时代极其珍贵的书籍,颜回不顾*冷的河水抢救书籍,他的死在悲壮中透出了一种唯美——一种精神的丰碑建立起来了!假设:孔子晚年编写《春秋》,看到那些被颜回抢救回来的宝贵书籍,又怎能不百感丛生?!影片固然有一些瑕疵和不足,有的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的!如将孔子儿子的名字孔?——拼写成了孔锂,这个错误之低级简直让人啼笑皆非!但这个是后期制作人员、包括导演的疏忽,不能就因此而否定这个一部片子!
最后的孔子死去的安详而又从容,如同童话中的一个仙人,代表了一种*最古老而又最高的人生境界。那种唯美而又玄妙的境界,恐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了!
最后一句话:为了*这位大圣贤有更多的人能了解一点他的故事,请去看看他的故事吧!西方影片的画面固然漂亮,但对*人来说——去纳鲁人的家园游历怎么能比到*人的精神家园朝拜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