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理解负数是从实际需求中产生的; 2、区分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的意义; 3、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 重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理解负数的概念和数0的意义。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时间 备注 一、导入新课 我先向同学们做个自我介绍,我姓[姓],大家可以叫我老师。身高[身高]米,体重[体重]千克,今年[年龄]岁,教龄是[教龄]年,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 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一些数字,它们代表了什么呢? [投影1~3:图1.1-1]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了数1,2,3……等整数;为了表示“没有”、“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所以,数产生于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足够吗? 二、新授 1、自学章前图、第2页,回答以下问题: 数-3,3,2,-2,0,1.8%,-2.7%,这些数中,哪些与以前学习的数不同? 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归纳小结:像3、2、2.7%这样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像-3、-2、-2.7%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2、+0.5、+1/3,…,就是2、0.5、1/3,…。 因此,一个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 例如,数-3.2的符号是“-”,绝对值是3.2,数5的符号是“+”,绝对值是5. 2、自学第23页,回答以下问题: 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那么0是什么数呢? 0有什么意义? 归纳小结: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 0的意义不仅仅是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 3、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自学课本34页 有哪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举出你所知道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相反意义的量”有什么特点? 归纳小结:它们的意义相反,有数量,且属于同一类别。 完成第3页的练习 4、例题 自学例题,归纳问题。 完成第4页的练习 三、课堂达标练习 完成课本第5页的练习1、2、3、4、7、8. 四、课堂小结 1、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类型的数? 2、什么是正数和负数?0是否仅仅表示“没有”? 3、正数和负数最初用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来在许多领域广泛应用。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2
一、教学目标
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三、教学过程
材料:今天我们是七年级的学生。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我的名字是xxx。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刚才的自我介绍,其中涉及到了几个具体的数值?这些数可以按照我们之前学过的整数和分数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问题2:在日常生活中,仅仅使用整数和分数是否足够应对所有情况?
观察前面几幅图中使用到的数值,让学生感受到引入负数的必要*,并展开讨论。随后进行交流,引入负数的概念:一种前面带有“-”号的新数。问题3:前面带有“-”号的新数应该怎么称呼?为什么需要引入负数?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不同的量?(本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熟悉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行阅读教材,然后与老师进行交流。
强调:正数和负数可以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些量包括两个要素:它们的意义相反,比如东西向、收入和支出;它们都是同一类的量。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如何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请举例说明。
四、课堂练习
请完成教科书第5页的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
围绕以下两点展开师生共同交流:
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相反意义的量,因此引入负数可以扩展数的范围;
正数是除了0之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号),负数是在0之外的数前面加“-”号。
六、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7页的习题1.1,其中第1、2、4、5题(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七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教学计划3
单元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单元学习内容: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0的再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依据《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学习的负数主要是学生生活中一些觉的负数,并且只要求学生会运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表示。
本单元教材中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从每天都接触的气温中,了解表示零下温度的一种方法;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觉负数的实际意义。由于负数的学习是在正数基础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在理解上的要大一些。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数据的收集过程,认识和理解负数的意义。每天天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是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可以从电视、广播的节目中了解,也可以从报刊等各种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在“温度”这节中,教材通过天气预报图介绍*等地温度,使学生了解零下温度表示的方法,从而概括出生活中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在初步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
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本单元教材在“试一试”和“练一练”中安排了各种不同的具有现实背景意义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要求学生用正数或负数表示。这样的编写方式符合学生理解数学新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以后掌握和运用正负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温度(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情感态度与价值:
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方法与过程: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含义。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具: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
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
二、自主探索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
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
三、反馈交流
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精讲点拨
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