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作为当今教研教改中的一枝新绿,只有经过夏的不断修剪、培植与浇灌,才能达到秋的成熟。因此,我们对每节实验课都要认真总结,积极反思,积累经验,发现不足,为进一步的实验工作铺平道路,打下根基。针对本节课,我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深切体验:
第一,“大艺术”的教学理念给予课堂更丰富、更深层次的人文主题。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日益走向综合,建立起了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与交融的“大艺术”的教学理念。这无疑对学生的情感陶冶、智能提高、人格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这一理念指引着我在课堂中充分挖掘教学内容里蕴藏的各种人文主题,力求使课堂向深与广两方面不断拓开。
本节课中,对绘画、文学、音乐、舞蹈的欣赏和音、视频等新教学手段的运用始终贯穿全堂课;各种深入浅出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健康常识构成了丰富的课堂资源,教师也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有米之饮”。学生相应地从视觉、听觉与精神、意义上全方位、立体地由表及里、由外而内地对春天进行感受认识,对春意进行理解和内化。
第二,“生态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灵活生动,更具愉悦*与创造*。艺术与游戏有着内在联系,艺术与生活也密不可分。想象和自由创造是艺术和游戏的共同本*。本节课中设计开展了大量自然生动的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潜移默化地养成了学生开朗活泼的*格,使学生通过艺术的学习形象生动地理解了生活与知识。
整节课有思想感情到口头表达,再到肢体表现然后至书面表达,层层递进,把书面世界、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融会起来。
“生态式”的课堂,达到了深、美、淳的效果,师生皆受益良多.
第三,“人为本”的教学观点,使课堂更具兼容*与开放*,更关注人格的健全发展。强调艺术学习的个*化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艺术课程中的重要体现,艺术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个*特点,在教学中教师注意了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体验、探索并积极实践,认识自我、展现自我。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我安排组织这节课结构的主要依据。在感受与欣赏过程中,我把自然规律与学生心理规律结合起来。由感受春的气候变化到动植物的变化、由静到动的变化、由具体春景感受到抽象春天艺术的体验、由感受到表现创造的激发,循序渐进、合情合理地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堂。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课堂的最大资源,我把他们加以最充分的利用。课堂中,我教给学生自主放松的金钥匙,让他们尽情打开思维的大门,打开个*的窗口,在课堂中大展拳脚,释放天*。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学生之间的热烈探讨,还有学生内心对话的激发,使他们在课堂中一次次讲出了精彩的言语,展现出了独特的表演才能,迸发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
以人为本,使这堂艺术课不仅愉悦了每个学生,与发展了每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最大的益处,这才是一堂成功的艺术课的最终目的。
正如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春意,领会到春的本质一样,作为教师的我同样认为,这堂课也是我进行艺术课程实验工作的春天,在这里我播下了尝试的种子:人文*、终合*、创造*、愉悦*能在这里互相滋长,相映生辉;个*化、情感化、知识化让我们脱离了传统课堂的束缚;师生在这里都得到了精神上的放松,获得知识上、能力上、心灵上的进步,更坚定了我进一步积极探索改革的信心。
美术教学反思2
美术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种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在课堂上,教师会设定一个主题,例如《春天的畅想》,并引导学生小组共同完成相关任务。举例来说,教师可能会朗读朱自清的散文《春》,激发学生探讨春天的各种想象,同时通过播放柔和的音乐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学生们将集体交流他们对春天的想象,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每个小组准备好绘画工具后,他们会商讨如何将文字记录转化为绘画作品。教师也会传授一些绘画技巧,帮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绘画技能。这种合作方式不仅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通过引导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师打破了传统的单向授课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和学习动力得到了有效调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还增强了与他人交流和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和管理好课堂。教师的引导能力直接影响课程的进展和课堂的氛围,同时也需要善于处理突发事件和问题。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参考3
《我喜欢的……》是由我和小班组老师一起主备的一个美术活动,通过集体备课、随堂听课,相互交流,思维碰撞,梳理反思了以下几个亮点与不足,与大家一起分享与探讨。
一、看亮点
亮点一:立足孩子
⒈立足孩子的经验。形状各异、颜*鲜艳的水果是孩子熟悉的、喜欢的。选取各种水果图案如苹果、香蕉、梨子、草莓等作为小班孩子练习涂*的内容,不仅符合其生活经验,而且利于唤起孩子涂*的兴趣。
⒉立足孩子的兴趣。学中策略使用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学习效果,如学习涂*时,教师有意识地创编了简单易懂的儿歌“小蜡笔,慢慢涂,上下来回慢慢涂;小蜡笔仔细涂,小心涂到线外面。”儿歌的趣味*使孩子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兴趣。再如学习握蜡笔时,教师创编了拟人化的语言“衣服藏在手心里,食指放在衣服上。”语言的形象化使孩子很快的掌握了正确的握蜡笔姿势。
⒊立足孩子的发展。活动给孩子什么?透过活动给能力。在边听儿歌边学涂*时,使孩子养成安静倾听的习惯;自己选择喜欢的水果进行涂*,提高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自己打开蜡笔盒并按要求放好,提高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在涂*游戏中,提高孩子手眼协调能力。
亮点二:常规有序
小班不到一个月的孩子就能个个神气地坐在椅子上安静地倾听,还会举手站起来发言。涂*前能自己两手搬好放好椅子,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进行认真地涂*,真是佩服。第一佩服孩子聪明能力强,第二佩服老师的智慧和才能。
二、找不足
不足一:范画不够丰富
范画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晰、丰富,教师在范画上可呈现多种*彩、多种形状的水果,可用一到二句简单通顺的话进行介绍。如老师也喜欢又大又圆的苹果、又黄又甜的香蕉……,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充分欣赏和感受了水果的多样和*彩,为孩子之后的涂*伏笔,而且也不经意间丰富了孩子的词汇,相信长此以往,孩子一定能说会到。
不足二:涂*范围太大
小班孩子年龄小,集体活动时间在10~15分钟之间,非常短,教师提供的涂*范围太大,不仅会拖延集体教学活动时间,而且会影响孩子对涂*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提供前也必须考虑周全。
不足三:讲评考虑不周
在展现作品讲评的同时,一些小细节也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小细节把握了,那么活动的价值就更大。如老师在呈现孩子作品进行讲评的时候,拿出了两张作品进行比较,并问孩子:“哪张颜*涂得好,哪张涂得不好。”这种方法其实不可取,教师应进行正面引导,帮助孩子梳理涂*经验,从而积累涂*的技巧。
总之,从这次活动的设计和孩子们的表现来看,活动是成功的。也许在某些细节方面还做得不够,但是我想,只要心中有孩子,认真地设计和组织每一次的活动,孩子们一定会受益终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