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端午节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阳节、赛诗节、重五节等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有关端午节的作文,欢迎阅读!

今天是端午节。今天是纪念屈原的日子,一定要吃粽子呦!我现在已经闻到粽子的香味了!

写有关端午节的作文

我冲进厨房,到锅旁一看:锅中热气袅袅,几个被棕叶包得牢牢的粽子浸泡在水里。哇!好多粽子啊!我叫到。刷好牙再来吃吧。妈妈对我说。我以风(不对!应该是光)的速度刷好牙,坐在餐桌旁,等待着美味的大餐。

没过几分钟,一碗香喷喷的粽子立即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些粽子的口味样样齐全:有肉馅的、赤豆馅的、蛋黄馅的等等。我最爱吃的当然是大肉粽啦,我选起一个,急忙扯下外面包着的粽叶赶紧吃。

当我咬下第一口时,我又一次品尝到了那鲜美的味道,美味的糯米再加上好吃的肉,简直胜过山珍海味。在品尝美味粽子的同时,我想到粽子的由来。

公元前340年,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入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代代相传,现在,我一边吃着粽子,一边问着妈妈关于屈原的故事,过着快乐的端午节。

全世界有很多节日,*有很多传统节日,我的家乡韶关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原因不是因为屈原,不是因为什么。就因为我是在端午节那天出生的。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

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连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装着亲戚们,肚子用来想家里的美食,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今天是端午节,我飞快地跑回家想早点跟奶奶学包粽子。回到家,只见奶奶已经在洗米了。我急忙做起作业。

忽然,我听到奶奶的喊叫声:丁柠,作业做完了,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我一听,一蹦三尺高,火速奔向厨房。到了厨房,我一看,奶奶已经包好了几只粽子,它们像列队的士兵整齐挺立,心想:奶奶包得这么好,一定有决窍吧。于是,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像模像样地包了起来:先拿起一片干竹笋叶,把它卷成凹斗形;然后加一点米,在上面铺一点红豆,把竹笋叶的一边蒙贴在凹斗上,再用绳子缠上几圈,打一个结,一只粽子就包好了,然后,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包了好几只粽子。奶奶一边包粽子,斜眼看看,边乐呵呵地夸我。

吃晚饭的时候,我看着桌子上一盘盘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

描写有关端午节的诗歌2

导语: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描写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挂菖蒲的门前,

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

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

回到诗歌本身。

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

却流经*每一个人的心灵。

打捞也罢,求索也罢。

龙舟再快,也不过是,

时间的一枚梭子。

端午节,*老百姓,

自发地一个节日。

几千年地打捞,

几千年地存在,

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个伟大的主题,

一个伟大的身影,

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

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

求索的头颅,

至今伫立江边。

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

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

菖蒲行走,艾草联欢。

陈爱,掬捧经年的。

泪。藏进衣角,挂在旧时的月勾。

往事如水,取出,

《离骚》的厚重,在失衡的雨季,

层层叠叠。将无奈引入巢。

五月,一首诗站在门外,

不由自主地昂首。

兴奋粒粒粽香,往下的诗句,

在一段段记忆话潮。

此刻,汨罗江,

被一枚叶子,带进尘世的杯盏。

不用泪,不用愁。

只愿诗意如故,

把苦*泡淡,枯叶喊绿。

曾经包裹的忧心,经过千年洗礼,

再去聆听,龙舟小调。

画面上早已积满了;幸福。

一个朝代的寒,被另一个朝代暖和,

一个自在人

汨罗江水的呜咽,

已被历史的风雨淹没。

撕开粽叶,

抚摸千年暗伤,

触及不到诗人心跳的律动。

美人,香草。

在岁月的河流中,

与天问一道被渐渐漂白。

自从“江陵端午祭”,

申遗成功,撕开粽叶,

只见一具具空壳。

到处都是新鲜的伤口。

没有滴血。这一天,

我们依然和祖先一样。

包粽子,吃粽子。

但动作越来越迟缓,

越来越无所谓,

离骚已经包进了粽子。

有谁为千年之后,

再纵身一跃。

一天又一天,

不知不觉的又是端午节,

不知不觉的又是怀念屈原的日子。

采一把艾香抱一包粽子,

艾香浓浓的勾起我对你的爱,

粽子鼓鼓囊囊的包裹着,

我对你深深的情。

远去的是一个节日,

留下的是记忆的爱。

一年又一年,

不变的是一个端午节,

不变的是我对你的思念。

五千年的历史随着我的思念远去,

远去的不是历史,

而是一个民族魂,

一种不屈不挠民族精神。

端午节想你,

我把一首诗歌鸣唱,

我把一个故事传诵。

有水的地方就有古乐龙舟,

有人地方就有醉人的艾香。

就有甜蜜的粽子,

你一口我一口,

甜了我饱了你远离了他。

秋野居士

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水,

谁清谁浊?

只放一个个清脆的粽子,

看能否与世沉浮。

汨罗江畔,长影枯槁,

早在文字里凝固。

女人与水都在沸腾,一唱三叹。

而你,渔夫敲碎过的灵魂,

湿漉漉,曝晒在江边,

搁置千年。

惟有石头,你怀中唯一的厚重。

以最顽劣的姿势,

日夜守望,在秭归的梦里。

听江风号叫,千帆竞争,

只等一张炽热的网。

打捞,在这黑了又黑的夜空。

在这日夜奔腾的江面,

为语言作一次清洗,

为目光作一次长久的铺垫。

关于端午节:端午节随想3

“粽子香,香厨房。

艾草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奶奶在端午节时教我的歌谣。记得爸爸常跟我说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节对他是一个充满好奇而又充满期待的节日:在初夏那个节日的晚上,剥开一个粽子,满屋飘香,大家围在一起,小孩缠着大人讲那个熟悉但却百听不厌的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古老的*战火纷飞,在农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看到自己的国家面临着亡国危运,而他心中的抱负却无法实现,他悲痛欲绝怀抱着石头投向波涛滚滚的汨罗江,他就是屈原;渔民划着船,四处寻找他们爱戴的屈原,他们为了让水中的鱼儿不吃掉屈原的身体,就把糯米裹在散发着清香的竹叶里,投到了江里……每当故事讲到这时,大人们总会指着天空说:“你看,天空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们便会抬起头遥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寻找那颗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粽飘香,你是否对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吃着粽子,是否能吃出粽子中的那段故事?遥望天空,隔着笼罩着的蒙蒙工业雾气,是否还能望得见天上那颗闪耀的星星?

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大片的麦田消失了,在城市的边缘,我们已经很难看见“出门一望麦儿黄”的景象了。是啊,时空的变换,端午节是否也在这钢筋水泥的挤压中越走越远呢?喧闹的城市,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欲望,父辈们的欢乐,是否已淹没在城市的闪烁的霓虹灯中了呢?

我们已经不能理解父辈们少时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随时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来也乏味,而我们感兴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麦当劳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鸡爷爷;我们也对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兴趣了,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网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对奶奶教我的歌谣,我也觉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录制各类摇滚歌曲!

然而,我们没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么吗?我们似乎缺少了一些快乐,缺少了一些向往,缺少了一些责任。在喧闹中,我们正在迷失方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