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教学中,教师的文学素养和情感投入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深入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和情感内涵,教师才能有效地将学生带入诗境,点燃他们对诗歌的兴趣与情感共鸣。
首先,准备工作对于课堂的成功至关重要。我在备课之初,深入研读了古诗教学的理论,查阅了相关实录和背景资料,特别是《四时田园杂兴》,以补充自己的知识短板。在与同事的讨论中,我们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决定将课堂重点放在“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感受田园生活情趣”的教学目标上。
第一部分,借助注释的方法。我认为,四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除了需要理解文字的意义外,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因此,我鼓励学生通过注释自主探究诗歌的大意,并在课堂上引导他们逐步领会诗意。然而,初始阶段的教学并非一帆风顺,学生虽然做了预习,但在课堂上过于依赖注释,未能真正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通过与同事的深入讨论,我们决定优化教学策略,从逐句理解开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主分析诗歌的能力。这种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为后续学习《四时田园杂兴》等诗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体味诗境的重要*。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所描绘的世界。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诗歌语言中构建生动的图像和情感体验。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往往停留在理解诗歌意义的表面,缺乏自己的情感投入。通过反思和同事的交流,我们决定整合“想象——朗读——感受——朗读”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体味诗歌的情感和意象。这种方法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层次,也增强了学生对诗歌的亲身体验。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及反思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多张配乐的山水田园风光的图片。
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使用微课视频讲解古诗中出现的重点字“耘”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组照片,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些照片是在哪拍摄的?什么季节拍摄的?(图片欣赏)
孩子们,这些照片都在哪里拍摄的?(乡下、农村)我们给他一个雅称“田园”。什么季节拍的?(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古人也称之为“四时”,照片上的孩子们,来说说,你在田园间游玩时的感受。(美、开心,太好玩了)各种心境,各种感想,各种兴致,参杂交错啊,板“杂兴”。连在一起读一读,你能说说他的意思吗?(一年四季在乡村田园有感而发的兴致)让我们带着理解再读一读。
2.宋代有一位喜爱田园风光的诗人范成大,他晚年居石湖时写下了许多首田园诗,将其命名为《四时田园杂兴》。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生汇报,师展简介}
3.课前,老师有让大家搜集《四时田园杂兴》的诗句,大家有搜集吗?请先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诗2组
4.你们真是老师的骄傲!以前,我们学习过许多首古诗了,还记得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刚才我们已经做到了解诗题,知作者。下面,让我们抓字眼,明诗意,一起走进《四时田园杂兴》。
二、抓字眼,明诗意
1.首先,初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人,评价1你漂亮的完成了初读任务!2老师真喜欢你洪亮的声音!3.你不但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诗的节奏。4.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2.让我们通过微课一起来学习“耘”字。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后写一写。
3.抓字眼,明诗意,借助诗下面的注释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个字或词的意思?
重点理解:昼、耘田、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未解、耕织、傍
重点理解: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描写了那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
夏季,你从哪看出来的?桑*---桑就是桑树,桑树都成荫了,那就是---夏季。
人物板:村庄儿女—耘田绩麻
童孙---学种瓜
4.你们真会读书!诗中有画,让我们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插图,说说你在读这首诗时,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汇报白天耕田,晚上搓麻纺线,小孩子学种瓜)结合现实和想象表达出来的意境就叫做诗意。
5.画中有诗,老师将大家刚才看到的画面整理成了一段文字,你能从这段文字中找出诗句都藏在哪里吗?你们都是有心人!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三、多诵读,悟诗情
1.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再细细品味这幅画,你最喜欢图画的那个部分?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说理由后读,个人读,男生女生,给身边人读等)。
(重点)忙碌:你读出了时间很长,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都读出来了。
他们是多麽喜爱劳动啊!忙碌的人们就像你们的爸爸妈妈,为了孩子再怎样辛苦也值!那孩子呢?
辛苦: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繁忙的劳动场面。
懂事:父母的勤劳品质感染了村庄里的孩子,他们也爱上了劳动。
孝顺:多孝顺的孩子啊!老师相信,你们在家也是懂得帮爸爸妈妈分担的好孩子。
快乐:是啊,他们学种瓜,心里一定想着收瓜的时候呢
可爱:瞧,多可爱,多俏皮的孩子啊!
*幸福:是啊,劳动虽然辛苦忙碌,但换来的却是那满满的幸福和温馨。诗人范成大看到如此场景,也深深地爱上了这田园生活。
(板爱劳动,爱田园)
四、善发现,勤积累
1.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除了诗中读懂的画面,你的脑海中还出现乡下人家的哪些画面?(白天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晚上纳鞋底、做鞋、补衣服、编草鞋)小孩子们呢?(拔草、喂鸡,放羊)小诗人,请你试着填一填。
昼出----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学----。
2.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各种各样的人,在你们的眼中都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请动笔写一写,你眼中的田园。
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做诗人这样的有心人,将所看、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3最后,老师想为大家推荐几篇田园诗,王维的《春中田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希望同学们课后去阅读积累更多的诗篇。
作业布置:(任选一项作为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
小作家请将你最喜欢的田园景象写成一首小诗或一篇美文;
小画家请给你最喜欢的田园诗配上插图;
小博士请将你收集的田园风光做成剪贴报与大家交流.
教学反思:
教学前,我们采用微课的方式讲解生字“耘”。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及诗题,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在熟读诗句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抓住文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诗的诗意。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在此基础上,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最后拓展让学生想象还能看到怎样的面画,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想象空间,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再把自己去田园所见所感写一写,小组再推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很自然的帮助学生把诗句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并拓展到生活中。遗憾之处是前面稍稍有些耽误时间,未能读的再多一点。如果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和感悟读书部分再巧妙地结合会有更多的时间读书,继续加油!
五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案3
教学设计: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认识诗人范成大,了解其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掌握诗歌学习的方法,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在朗读、吟诵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的语言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描绘的江南初夏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体会诗歌意境,感受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和诗人闲适的心情。
三、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的深刻含义,体会诗歌的言外之意。
四、 教学时数: 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 教师播放一段江南水乡的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景*。
2. 教师提问:
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
你认为江南水乡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3. 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8分钟)
1. 检查预习效果: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学生认真听并纠正错误。
学生朗读结束后,教师进行简要评价,并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节奏和停顿。
2. 自学探究:
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古诗,尝试理解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3. 交流反馈: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并推选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三)细读赏析,品味语言(15分钟)
1. 知诗人,解诗题:
教师介绍诗人范成大的生平及创作风格,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题“四时田园杂兴”,了解诗歌的主题是描写田园生活。
2. 明诗意,感情读:
第一、二句: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体会江南初夏景*。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彩的运用,感受诗歌的画面感。
学生分组朗读第一、二句诗,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第三、四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长篱落无人过”?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唯有蜻蜓蛱蝶飞”的含义,体会诗歌的宁静和闲适。
学生齐读第三、四句诗,感受诗歌的意境。
3. 悟诗情: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宁静、闲适生活的追求。
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积累运用(10分钟)
1. 背诵古诗: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背诵古诗,例如:反复朗读法、关键词记忆法、故事联想法等。
学生自由选择背诵方法,并进行背诵比赛。
2. 拓展阅读:
教师推荐范成大的其他田园诗歌,例如:《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七十四)》等,供学生课后阅读。
教师鼓励学生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词,并进行整理和积累。
3. 仿写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进行仿写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并展示作品。
(五)课堂小结(2分钟)
六、 板书设计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知诗人:范成大,南宋诗人,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之一。
解诗题:描写江南初夏田园风光,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明诗意:
梅子金黄,杏子肥美,麦花雪白,菜花稀疏,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白天变长,农民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飞舞,展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和闲适。
悟诗情:热爱田园生活,追求宁静、闲适的生活方式。
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注重语言的锤炼和情感的渲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