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

刘老师推荐我阅读《我与地坛》,在世界读书日前夕,我怀着一颗澄净的心,反复地翻阅了这本书。他说,告别至亲是人生的一道关口,经历过这一过程,才会真正地长大*。不破除生死观,人生将充满痛苦。于是在修复伤痛的同时,也要学会宠辱不惊。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000字

地坛:心灵对话与重生

“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准备好了所有。……在园中弥漫的静谧光辉中,更容易看见时间和自己的影子。”地坛这个空间,成为与心灵对话之所,寓意着不羁的灵魂和向死而生的觉醒。这样的散文,有一种摄人心魄的魔力,像洋葱一样一层层剥开你的内心。生活的苦难,让心灵荒芜;人生的善意,又让心灵永不凋零。

难以言说的伤痛与追忆

人在疼痛时,会发出呐喊或尖叫,试图减轻恐惧和痛苦,让疼痛减轻几分。然而,有时你找不到任何词语来表达那种痛楚。疼痛甚于疼痛本身,只有在再次被刺痛时,你才能想起它的全部疼痛,然后,疼痛才会消失。回忆起母亲对史老喃喃自语:“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毫无头绪的悲伤。你对母爱的留恋有多深,她曾经的哀伤就有多甚于你。追忆无济于事。

“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如今因病魂不守舍,唯梦闲人不梦君。沉浸在痛苦中,是极致的哀伤。强烈的痛苦和悲伤,让人找不到灵魂行走的方式。更迭的记忆是忧伤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刺痛,不断刺痛记忆,让忧伤在不断的放弃中修复、抚平和重生。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人生经历中有一大部分可以称之为阅历的话,我想贯穿人一生最深刻的教训就是这句话。时间教导人成长和沉淀,也教导人取舍和选择,更教导人如何做一个认真的人。人们常说:“我们至少要做到不给别人添麻烦。”但我认真地对同事和朋友说:“读后感后不要轻易说出这句话,因为这句话的要求太高了。”如果想说,就说:“尽量少给别人惹麻烦。”到了这个年纪,不再抬杠;若是到了花甲之年,不光这句话,我想很多话我都不敢说了。时间是最好的老师,它教会了我牙牙学语,最终教会我安静守候。

“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而已。

史铁生我与地坛读书笔记2

《我与地坛》散发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凄凉和沧桑交织在文字之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与地坛》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一)

在我看来,这篇文章仿佛是作者对生命的一封感谢信,试图通过文字回溯自己的生活历程,尤其是在双腿残废后那段艰难岁月,以及陪伴他的人和事物。作者是幸运的,他年轻且充满朝气,正处于施展才华、挥洒青春的年纪,却突然面对身体的残缺,这不仅使他出行不便,更在内心激发出愤怒和寂寞。然而,他努力克制自己的情感,于是遇到了地坛,或者说是地坛找到了他。这片亘古不变的景象在他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共鸣,而地坛的荒芜与萧条却成为他内心孤寂的港湾。他爱上了这里,因为这里仿佛是为他而存在,宁静、空旷,没有人来打扰他。在这里,他能够静静地坐着,看书或者发呆,地坛的宽广氛围深深地吞噬了先前内心的躁动,使他的心灵得以沉淀。可惜的是,他在沉浸在地坛的宁静中时,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他并非孤独无依。在他痛苦的时刻,他的母亲同样在承受着更大的苦难。作为母亲,她在儿子面临困境时感到担忧,但只能在房间里默默等待,忍受内心的煎熬。回忆起那段时光,作者在地坛里反思自己的生命,体味到生命的真谛,以及母亲给予的无私关爱。然而,这也让他意识到幸福之路永远在自己的手中。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二)

《我与地坛》弥漫着一种沉重的压抑感,散发出凄凉和沧桑的氛围。在这片古老的园地中,作者思索着人世和人生,让人感受到一种悲凉的气息。文章无形之中凝结了生命的无常,带有一种缩命的味道。作者深陷于这片荒芜的地坛,思考着生命的种种,面对死亡时他表示“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目”。尽管生存充满无奈,但人总要活下去,思索如何生存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文章中描述的人世种种情感,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都充斥着无奈的*彩。这或许是上天的安排,也或许是人世本来如此,无法言说。作者引用“有时候是轻松快乐的,有时候是沉郁苦闷的…”来描绘人生的多变*,呼应了叔本华的悲剧哲学。尽管人生充满无常,但正是这种悲剧使得人生充满美感,因为人们总能勇敢面对,给予自己生存的勇气和思考的空间。母亲是人生中最伟大而又最痛苦的存在,尤其是对于一个被命运击昏头的儿子的母亲。她为儿子的幸福而期待,为了让儿子在心灵上得到慰藉和自由,她愿意承受心灵上的痛苦和惊恐。作者通过对母亲的描写,更深刻地理解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在文末,作者表达了对幸福的思考,指出幸福并非一种简单的感受,而是一种经历。他鼓励人们用心灵去品味人生的美,认为关键在于感受和体验。

通过这两篇读书笔记,可以看出作者在《我与地坛》中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无常和母爱的伟大。同时,文章透露出对幸福的深刻思考,强调通过用心灵去感受和品味人生的美,找到真正的幸福。

《我与地坛》读书心得2000字3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文章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朴实的文字间洋溢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作者以地坛作为寄托自己情感与发泄情感的地方,同时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

史铁生在二十一岁时因腿疾回*住院,从此他再没有站起来,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忽地失去了双腿。这惨痛的灾难降临到了他头上,对一个年轻的生命来说如雷轰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曾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情”,在经历了一次次心灵与死神的斗争之后,他最终拒绝了死亡。是母亲的爱唤起了他的意志,他决定把自己的心变成一片沃土,母亲已在这片沃土上洒下了第一把种子。然后,是一对老夫妇、一个唱歌的青年、女教师、长跑运动员、弱智的女孩无数次给作者鼓励和感动的人无心地创造了一片生命的森林,作者在这里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坚强地走了过来。

他思考了死与生。死是必然的归宿,当我们感到累了,上帝会自然安排我们休息。而活着,是我们一生都需想的问题,即使活着是饱经苍桑的,世界仍然在运转,古园依旧是古园,我们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变现在的自己。当我们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地时,应理去心中的一丝杂绪,认识真实的自我,进行自我完善。思考人生是每个人的必备之路,不同的人,思索的结果、内容不一。

我们对待突来的不幸要冷静地思考,不要鲁莽行事。有时候,自己的反思和醒悟比别人的提醒更起作用。史铁生在突然失去双腿时,脾气变得很暴躁,喜怒无常,对生活的希望越来越渺茫,经过在轮椅上年复一年地沉思默想,他度过了绝望而狂躁的青年时光,也成熟了他中年的深厚思想,意识到那样做都无济于事。于是,他选择了冷静思考。

其实,冷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庄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意思是要对一个人做出判断,观其动不如视其静。自古以来,心如止水、宠辱不惊、以不变应万变等等说法,都表现了对宁静、冷静心态的某种崇敬。史铁生思考过怎样生也思考过怎样死,说到生的时候,他有那么多山重水复的烦恼和柳暗花明的喜悦,讲到死的时候他事无巨细从心态、方式到装裹和墓地,全都娓娓道来,更谈笑风生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冷静和坦然。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对于这仅有的一次,我想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诚然,人生难免有许多坎坷,但这不应成为逃避生活的理由,又有哪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呢?与其悲伤痛苦,何不将它看作是生活赐予我们磨练自己的机会呢?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正是有了这些磨练,才使我们体味到人生的乐趣。我们应该懂得热爱生命,重视生活的磨练,体验友爱、负责,学会珍惜自己,省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古人尚知“留须蓄发”,谓之“父母所赐”,我们又岂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生命,是一个生命最起码的责任;尊重生命,是一个生命对他的母亲的敬重。

作者朴实的一句话应当成为名言:“儿子的一切苦难,在母亲那里都是加倍的。”这让人的脑海里立即涌现出朱自清散文里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也让我想到母亲戴着花镜坐在灯下为我织毛衣的情景,我们应该懂得亲情。难道,我们的

母亲天生就是来为我们承担苦难的?难道,你真的愿意让你的母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哭泣?母亲深深地爱着我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生,她为我们做的太多了,而我们又能为母亲做些什么呢?即使我们不是为了自己活,也算是为了爱我们的母亲,报答我们的母亲而好好生活,努力工作。

很多东西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才知道他的珍贵,但有时已经晚了。对待自己的父母更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何必要让自己感到悔恨时才醒悟呢?父母在身边的时候,对他们好一点,且父母在乎的也不是你对他们多好,而是希望你过得好。文中作者多次问到:“我为什么要活着?”我在自己内心深处回答的是:为了母亲,为了亲人,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自己未尽的责任。

其实史铁生在文中不但写了自己感受到的母爱,还有老夫妻间的恩爱,兄长对弱智女孩的关爱以及作者对女工程师的敬爱等等,这些丰富的感情足以升华人的心灵,拉近人的距离,温暖社会关系,这些都是生命的意义,都是让人坚强的理由。文中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对生命目标的探寻,鼓励人们善待生命,善待生活。

如此大千世界,还需一片净地,细细地品味人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