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桂林山水》三年级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篇)

2、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你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呢?

一、欣赏录象,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桂林游览一番。

出示课件。

(桂林山水风光录象)

2、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3、揭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

(围绕课题质疑)

估计:

⑴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

⑵课文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二、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

1、听录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

2、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学习:

⑴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

⑵学习第1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

再读第1句,质疑。(估计)看似这句与文章联系不很密切,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平如静的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

(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画面)

⑶学习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读,自由说:

①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

讨论,比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赞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导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感情朗读课文第2句话。

②填空练习,体会写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得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先填空,再体*填内容,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从不同角度(感觉、视觉、想象)对重点词(静、清、绿)的具体描写。

(出示漓江水的课件画面,体会静、清、绿的程度)

引读整句话。

③课堂练习,照第2句样子说句子:

公园里的花香()。

校园里干净()。

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3、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试读、齐读。

(配上音乐画面)

4、总结

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怎样读懂的。

三、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欣赏桂林山美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用简洁的语言或画面表达出来。

(每人发一张白纸)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讨论:

你有什么发现?讨论时把练习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共同评议。

⑴写作方法上:

(比较简单,学生大多能发现)

泰山桂奇

林秀

香山山险

⑵理解词意:

(较难理解,主要通过学生简笔画、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师的提示帮助结合理解。)

如:奇峰罗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屏障*彩明丽(出示课件,屏障的样子与桂林山比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听课文录音,欣赏桂林山的画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配乐有感情齐读第3自然段。

5、总结。质疑问难,开拓思维。

6、再次欣赏配乐、配画的课文朗诵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四、作业

1、作业本⑴第4题。

2、根据板书试背2~3自然段。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大海静

水清

西湖绿

(美)

泰山奇

山秀

香山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