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端午前夕似乎和平时有点不一样,对于刚刚发生的事情,突然想说点什么……

今天晚上下班和小青去了“得一鲜”面馆,然后,为了我们自己的小身材着想,我们决定逛逛,好好消化消化……好巧不巧的是,遇上了小青口中的毛毛细雨,没办法,找了家肯德基,点了杯饮料,其实,没有别的意思,只为了躲雨。外面的雨,一会下,一会停的,令人琢磨不透,又不敢在肯德基店里逗留太久,怕雨下大了,想回去更难,直接俩2货,冒着雨,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床)!

端午前夕相对论作文(热门9篇)

院子里平时有猫是正常的,但不正常的是,猫看到我以后还能忍住惊吓,一次又一次的再次重回院子里来,衣服已经有点微湿了,管不了那么多了,但是,屋外的声音越来越明显,我想,我的房门口是有个燕子窝的,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有燕子在你家,是预示着“家宅平安”,我想,房东也是出于这个才没有赶走它吧!

于是乎,我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小燕子掉下来了,被猫叼走了,我想,赶紧出去瞄瞄……我借着手机的亮光,找了半天没有发现有小燕子的踪迹,这时,那娘儿三个(猫)已经被我吓得半死,跑的老远!

我又进了屋,但是,还是有东西在叫,一出门,猫又团在那,奶奶的,我非要看看是什么,让你们如此执着,可以连本姑奶奶都不怕,赶走了还敢来!手机一照,乖乖,竟然是只老鼠被夹在砖块和墙角之前动*不得!

最可怜的是那娘儿三,竟然看着老鼠吃不到!我呢,承认自己是个好事者了,对着老鼠,给它拍了3张照片,绝对没有想置它于死地的想法,只是突然觉得,很搞笑,一对天敌,一个想逃,逃不了,一个想吃,吃不到,这个该是一件多么纠结的事呢!

我就蹲在那,看着老鼠,防着猫,你们谁都别想得逞!但是,我自己是不敢碰它的,我不知道是怕鼠跑了,出来继续危害*,还是怕它一出来就被猫给做晚餐了!屋里的洗澡水已经快凉了,我不得不先撤!

再出来的时候,那个房主已经回来啦,我看到他,我本来是想吧,告诉他,然后让他把那个砖块拿开,因为,那个毕竟是他家的领域,没想到,他想到的竟然是置它于死地,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阻拦,说不清当时的感受,只是看了一眼猫,它们还在一旁守着它们的猎物呢,而鼠呢,下一秒面对的则是死神……

我看到那只死了的老鼠,躺在猫的面前,但是,那猫竟然没动它,我当时就在想,是不是猫已经不在喜欢吃老鼠了,只是喜欢逮老鼠的那种快感而已!而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是不是该放那只老鼠一条生路的,至少让它不是死在我的面前,即使,它接下来还会在做那些惹人讨厌的事情,但是,它罪不致死吧!

啃咬东西,那只是上帝赋予它的“职责”吧!它也是为了生存,就像蚊子,它真的喜欢吸人血吗?但是,如果,它不吸人血,它就会死的,它也是为了生存所需!就像蜜蜂,它真的喜欢蛰人吗?蛰完人,它还不是会被它的同伴抛弃?但是,它还是会选择蛰人啊,那是为什么呢?于是,是不是该想到人了呢……

此时此刻,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是不是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对与错了,我们只是相对的用强者来征服弱者罢了!对于那只因我而死去的老鼠,我只能深深地为你表示歉意,也希望你不要恨我,然后,早日投胎,做一个相对来说正派的“人”吧!

[端午前夕相对论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节前夕作文350字2

端午节前夕,奶奶正在包粽子。我看见了,觉得很有趣,便让奶奶教我,奶奶爽快地答应了。

奶奶叫我先仔细看她是如何包的,我就目不转睛地看了起来。只见奶奶先把粽叶绕成了粽子的形状,然后往粽壳里灌米。灌到一半时,又往粽壳里放了几个花生米,之后继续往粽壳里灌米,还不时地用筷子把米往里捣,听奶奶说,这样做出的粽子好吃有嚼劲。米灌好了,奶奶用一根粽叶包了露出的口,粽叶在粽身上绕几圈,最后用粽针把粽叶穿过粽身中心扎了起来。就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

我看完后问奶奶:“奶奶,我可以包一个吗?”“能,能!”奶奶说。我按照刚才学的方法,草草地包了一个,虽然不怎么耐看,但总算还是个粽子。奶奶为了鼓励我,一个劲地说“不错,不错!”接着我连续包了好几个,还好,进步挺大的,一个比一个好看。

端午节那天,我吃着自己包的粽子,觉得格外地香甜!


端午节的作文 我论屈原3

端午节的作文我论屈原

屈原,千百年来,人们用包粽子,赛龙舟,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纪念他。可是,我却并不觉得他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完美,可以说,我对他很不满意。人们,正是因为他的才学,他的许多对国家有益的意见而纪念他,可我,却不能忘记他的一个致命的缺点。

当年,屈原被放逐,因整日郁郁寡欢,才去跳江,使得他郁郁而终。虽说,他是为自己抱憾,为自己的才华无人应答而自尽,但是,我想问一句,他这种行为正确吗?“跳江”,这是一种正确的反抗方法吗?纵使他一心为国,才华横溢,可唯一的缺陷便是--他懦怯!也许你会说,既然他那么一心一意为了国家,大胆地提出了那么多建议以致被放逐,如何能说他无胆量?可是,懦怯,不在于他对于国家兴旺的勇敢,而在于他对于种种打击后的放弃。跳江代表着他对一切都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已抛入九霄云外,他面对这个世界,只有逃避,那么,他的头脑、才华、忠诚,又有何用?他的这一举动,真是让人失望无比,一个人,如果对待事情只有绝望,没有任何的崛起之心,那他如何成就伟业?跌倒1次要从第2次爬来,跌倒2次要从第3次爬起来……跌倒100次要从101次爬起来。屈原虽然“跌倒”了很多次,也“爬起”了很多次,但他始终没能坚持下来,他没有坚信着自己总有一天不会再“跌倒”,会如山一般屹立,他干脆不再“爬起”了,就是这样,他失败了。仅仅留下了那样一篇《离骚》,绝唱千古,书写着他一生的遗憾。

虽然人们一直赞扬着他,但是,我赞扬他的忠心为国,也鄙夷他的放弃懦怯。


端午节作文:我论屈原4

屈原,千百年来,人们用包粽子,赛龙舟,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纪念他。可是,我却并不觉得他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完美,可以说,我对他很不满意。人们,正是因为他的才学,他的许多对国家有益的意见而纪念他,可我,却不能忘记他的一个致命的缺点。

当年,屈原被放逐,因整日郁郁寡欢,才去跳江,使得他郁郁而终。虽说,他是为自己抱憾,为自己的才华无人应答而自尽,但是,我想问一句,他这种行为正确吗?“跳江”,这是一种正确的反抗方法吗?纵使他一心为国,才华横溢,可唯一的缺陷便是--他懦怯!也许你会说,既然他那么一心一意为了国家,大胆地提出了那么多建议以致被放逐,如何能说他无胆量?可是,懦怯,不在于他对于国家兴旺的勇敢,而在于他对于种种打击后的放弃。跳江代表着他对一切都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已抛入九霄云外,他面对这个世界,只有逃避,那么,他的头脑、才华、忠诚,又有何用?他的这一举动,真是让人失望无比,一个人,如果对待事情只有绝望,没有任何的崛起之心,那他如何成就伟业?跌倒1次要从第2次爬来,跌倒2次要从第3次爬起来……跌倒100次要从101次爬起来。屈原虽然“跌倒”了很多次,也“爬起”了很多次,但他始终没能坚持下来,他没有坚信着自己总有一天不会再“跌倒”,会如山一般屹立,他干脆不再“爬起”了,就是这样,他失败了。仅仅留下了那样一篇《离骚》,绝唱千古,书写着他一生的遗憾。

虽然人们一直赞扬着他,但是,我赞扬他的忠心为国,也鄙夷他的放弃懦怯。


论端午为题目的作文5

端午节是*的传统节日,各地过法不尽相同。我认为最有特*的还是我的老家——庆阳的端午。

庆阳是着名的“香包之乡”,民间艺术文化底蕴深厚。每年的端午节也是这个小城市最热闹的时候,因为这时会举办一年一度的“香包节”。除了家家户户门上挂艾草以外,不管大人还是孩子,身上都会佩戴各式各样香味扑鼻的香包,手腕、脚腕、脖子上还会系上五彩线搓成的“花花绳”来祈求平安和风调雨顺。

今年的端午节我是在庆阳度过的。一大早,我便喊着要爸爸妈妈和爷爷带我去“香包节”凑热闹。

来到“香包节”会场,哇!可真热闹啊!广播里锣鼓阵阵,乐曲激昂,喜气洋洋。地上铺着红地毯,数不清的香包展位前人们熙熙攘攘。有的在与漂亮的香包合影,有的精心挑选喜爱的香包,有的在往自己和孩子身上佩戴香包。最吸引人的当然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各种香包了。有巨大的“五连粽”,有精致的“五毒”背心,有小巧的“虎头鞋”,有精美的“五彩钱”,还有喜庆的“庆阳娃娃”……

人们面对这么多精美绝伦的民间艺术精品,无不啧啧称赞。我们一家也不例外。摄影爱好者老爸似乎找到了摄影的天堂,举着相机各个角度拍个不停。妈妈见到每件香包都爱不释手,不断在自己身上试戴。爷爷则是不住地赞叹现在的生活好了,原来端午节小孩戴的小香包也可以做得这么好。

我最感兴趣的是憨态可掬的“庆阳娃娃”香包。卡通的形象,头上戴着虎头帽,肚子上绣着大大的“福”字。一针一线,缝得十分认真。整个形象活灵活现,十分惹人喜爱。拿起一闻,还散发着扑鼻的香味。我迫不及待买下它,戴在脖子上,漂亮极了。我们还买了各自属相的小动物挂在身上,把五彩的“花花绳”系在手腕上。

肚子有些饿了,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小吃城。这里有庆阳当地和全国各地的特*小吃。有糖油糕、粘米饭、豆花、荞面……各路食客们个个吃得满嘴流油。

最高兴的是妈妈发现了小时候吃过而不能忘记的美味——“黄焖鸡”。黄焖鸡一上桌,一股浓郁的香味便扑面而来。鸡肉上包裹了一层黄黄的“外衣”,剥开外衣,鲜嫩的鸡肉便呈现在眼前。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哇!好香啊!太好吃了!用嫩、酥、烂这些词都无法形容了!怪不得妈妈一直念念不忘呢。

我们还品尝了诱人的庆阳米糕、蒸兔肉、清汤羊肉……样样十分美味,最后我都撑得走不动路了。

漂亮的香包,美味的美食,留下了家乡端午快乐的记忆。


端午节作文:我论屈原6

端午节作文:我论屈原

屈原,千百年来,人们用包粽子,赛龙舟,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纪念他。可是,我却并不觉得他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完美,可以说,我对他很不满意。人们,正是因为他的才学,他的许多对国家有益的意见而纪念他,可我,却不能忘记他的一个致命的缺点。

当年,屈原被放逐,因整日郁郁寡欢,才去跳江,使得他郁郁而终。虽说,他是为自己抱憾,为自己的才华无人应答而自尽,但是,我想问一句,他这种行为正确吗?“跳江”,这是一种正确的反抗方法吗?纵使他一心为国,才华横溢,可唯一的缺陷便是--他懦怯!也许你会说,既然他那么一心一意为了国家,大胆地提出了那么多建议以致被放逐,如何能说他无胆量?可是,懦怯,不在于他对于国家兴旺的勇敢,而在于他对于种种打击后的放弃。跳江代表着他对一切都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已抛入九霄云外,他面对这个世界,只有逃避,那么,他的头脑、才华、忠诚,又有何用?他的这一举动,真是让人失望无比,一个人,如果对待事情只有绝望,没有任何的崛起之心,那他如何成就伟业?跌倒1次要从第2次爬来,跌倒2次要从第3次爬起来……跌倒100次要从101次爬起来。屈原虽然“跌倒”了很多次,也“爬起”了很多次,但他始终没能坚持下来,他没有坚信着自己总有一天不会再“跌倒”,会如山一般屹立,他干脆不再“爬起”了,就是这样,他失败了。仅仅留下了那样一篇《离骚》,绝唱千古,书写着他一生的遗憾。

虽然人们一直赞扬着他,但是,我赞扬他的忠心为国,也鄙夷他的放弃与懦怯。

屈原,我想对你说

“路漫漫其休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呀!你太傻了!

一道闪电划破天空,在汨罗江畔一个身着凄凉得人带着满腔的怒火只留下一句天下皆混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说罢在天空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永远的沉醉在汨罗江。

屈原你的心里只放的下世人么?

为什么你和楚怀王对着干?

你不知道么?这可是犯了大逆不道的事呀!

你本可以安享天伦之乐,你为什么为了这昏暗的世道把你的一切都放弃呢?最后你终抵挡不住世人的.倾向……哦,你留下的只是一本名垂千朽的离骚罢……

你的故事只是一段传奇,世界怎么又有那么的美好呢?也许这就是名人罢……

走近屈原

“屈原”我崇拜你。你一生竟作了这么多令人赞叹的文章,你的忠心令我敬佩。我想穿到你的时代,看看你为什么会投汩罗江自尽。

终于有一天,我们村里出现一个大黑洞。把我吸了进去,当时我被吓晕了。等醒来的时候,我看见一大堆人在看着我。我问了一个人“这里是哪里?”他说这里是楚国,这位是我们的屈原大夫。说了一会话,人们就散了。我心里想这不是上天给我的机会吗?于是我开始跟踪“屈原”。发现他为人正直,头脑非常聪明。突然有一天,皇上让他编写国家法令。可他还没写完,就有许多人嫉妒他。有一天一名大夫觉得皇上太重用屈原了,于是就去抢屈原编写的法令,屈原不给。他就去楚王那里告状说:“皇上,您不是让屈原编写法令吗?今天我走过屈原门前,听见屈原在屋里说这世上再也没有人能写出这么明智的法令了。”楚王听完后,大怒,决定以后不再相信屈原了。从此以后,楚王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冷漠了。事后屈原听到此事,很伤心。因此写出了《橘颂》,最后因小人陷害依次写出了《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四篇文章。被小人诬陷逐出国以后,还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在秦国攻打楚国的时候,他也无力回天。他披头散发来到汩罗江边,有一个渔翁看见他的样子。问他:“你怎么了?”他说“这个世上就我一个干净的人。”渔翁说“那你为什么不跟着同流合污呢?”他说“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说完后他就投江自尽。之后,人们为了不让他的尸体被鱼吃掉。每年5月2日都往汩罗江里丢粽子喂鱼,从此有了端午节。

屈原的精神是纯洁的,他有一颗效忠的心。生是一个天才,死了是个鬼才,被人悼念。


相约端午优秀作文7

相约端午的作文

“神舟同庆,端午佳节,龙舟粽子,同祭屈原”,寥寥几句诗便把这个*传统节日的要素勾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始终不忘在今天吃粽子、赛龙舟,以此缅怀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尽管身在繁华的都市,可是相比以前在农村的时候,我竟觉端午的氛围非但没有减弱,反有更热烈之状。超市里,粽子这一阵子可真是琳琅满目,成了抢手货。大包小包的人们,很多人的包里总少不了一包粽子。农村里的粽子就和农民一样朴实,可是在城里,粽子也有三六九等,价格不一。但不管哪一种,销路总是不错。毕竟端午,这是一个传统,时下的*,传统也是商机,这一点早就见怪不怪了。当然,端午也并不一定要吃粽子,也可以去吃肯德基、麦当劳,反正过节嘛,有过节的意思就行。其实要我说来,在城里,是个节日比是什么节日更引人关注,因为过节发钱的可以发钱,拿红包的可以拿红包,分礼物的可以分礼物。我知道在很多人心里这才是更重要的,哪管它具体是个什么节日呢?我们在这样的一个世界活着,已经习惯于这样一个现实了。

然而现实归现实,对于传统,*人至少从行动上来说还是重视的。买粽子是一出,赛龙舟更是一部大戏了。前日,浏阳河里就热火朝天,一浪高过一浪。尽管我没有亲往,但看回来的舅外公“演说”的表情,想是非常不错。晚上再看新闻,才知原来凤凰古城的龙舟赛规模还要大。遥想去年端午岳阳汨罗县海内外同庆,中外媒体争相报道的盛况,此情彼景,记忆犹新。乎乎又是一载,不知今年洞庭湖畔的屈公故地,其景若何?想来虽不及往年,亦不减端午之本*也!

我这个端午说来也过得不错,早在前晚,姨妈即已白纸黑字列出了今天所有菜肴的名单,今天一切照单办事。对于我来说,一桌丰盛的晚餐倒是次要,更重要的是能把这么多亲戚聚在一起营造一个节日的氛围。对于*人,除了过节,还有何事更能让亲人团聚呢?晚餐时我的话不多,但我的思潮却不曾止息……“每逢佳节倍思亲”,转瞬间我离家四年了,四年的时光又怎能割断一个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尤其当游子并不如意的时候,他总会想到故乡!我也说不清现在的故乡到底对我意味着什么,我只知道我的故乡啊,在我抑郁的时候,一个个片断就会闪烁在我的周围,那是童年的影子吧,哎,那山,那水,还有那些人……

相约端午的作文二

端午节,一个传统而古老的节日,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有几个人能记住这样一个节日?越是着一种古老的节日,越值得人们思考,留住这些节日的灵魂。

我喜欢一些古老的节日,因为它们引人深思,追怀历史。

又是一年粽飘香,传统端午佳节到了。今年是国家节假日体系调整后端午放假的第一年,要让第一个有假日的传统端午佳节过得更有现代意义,就要把节日的传统习俗与现代社*倡导的文化理念加以衔接,不断挖掘传统节日习俗的现代文化内涵。

吃粽子、祭屈原,过去只是人们在没有解决温饱时希望过节能满足对香粽美食的向往,在文化生活单调时希望过节能满足对文化享受的奢求,而今天,要让吃粽子、祭屈原这些传统习俗,作为一种承载仪式和典礼,展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表达人们拼搏向上、奋发进取的伟大民族情感。

龙舟竞渡,过去只是农民展示村落实力、家族势力的一种途径,有时对竞赛名次的无理争夺,甚至演变成龙船竞“斗”,龙船竞“赌”,而今天,要让龙船竞渡成为过上小康生活后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一种水上健身项目,成为居住在沿江沿河两岸农民以传统体育竞赛方式迎接*奥运会的实际行动。

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民俗和活动既要承载传统,更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意蕴,只有这样,传统的*节日才会有生命力,古老的中华节日文化才会放射出愈发璀璨的光彩。

相约端午的作文三

桃枝五月传神话,善妇悬它救万家。

德润乡间留美誉,年年端午众门斜。

为什么要在端午节的早晨挂桃枝呢?传说桃枝有纳祥辟邪镇魔的作用,古代过年时就有“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说法。桃,逃的同音字,所以挂桃,就寓意可以逃过劫难。

关于端午挂桃枝和艾草还有个很美丽的民间传说。

那是在历史上黄巢*的时候,他亲自带兵打仗,所到之处基本上都是屠城。不管是官府还是寻常百姓人家都不能逃过这一劫。

这一天他带兵路过乡下一条小路的时候看见一位妇人和两个小孩子,可能是走过很长时间的路了,两个小孩子都累了。所以妇人身上背着一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跟着走。奇怪的是,这个妇人身上背着的是个大一些的孩子,而在走路的却是个很小的孩子。黄巢看见了很是奇怪,让手下人把妇人叫道马前,要询问明白为何这妇人背着大孩子而让很小的孩子走路。妇人回答:大孩子是丈夫前妻所生,而小孩子是她亲生。自己孩子苦点就苦点了,不能让没妈的孩子受委屈。

本来硬心肠的黄巢也为这位妇人的作法而感动。他决心不杀这妇人一家。于是告诉妇人,让她在第二日,也就是端午节的那天早晨在家里屋檐下挂上艾草和桃枝。随后黄巢通知手下所有人,第二天屠城的时候,见到屋檐下挂有艾草和桃枝的人家避门而过,不得惊扰。

没想到第二天一进城,士兵们发现城内所有人家都高悬桃枝和艾草。原来妇人回家后,听说黄巢的*队要路过此城,黄巢的凶残大家都有耳闻。正在大家惊慌的时候。妇人明白了原来她遇上的那个人是黄巢。于是她告诉大家。第二日早晨都在屋檐下高挂艾草和桃枝,能避邪,逃过此难。邻居们又把这话告诉了邻居的邻居,一夜之间这个城市里所有人家的屋檐下都挂上了艾草和桃枝。黄巢率兵经过,发现每位人家门前都挂着桃枝和艾草。知道了一定是那位善良的妇人把挂桃枝和艾草的消息告诉了全城的人。为了信守承诺。黄巢的*队没有杀这个城一个人。

后来端午节清晨挂艾草和桃枝这一典故就做为一种保平安的习俗延续了下来。

相约端午的作文四

又至一年端午佳节时,窗外的阳光明亮亮地照在地板上,将清澈的光束反射在墙壁上,仲夏的时光总是那么静好,好到让我不禁生出停泊此刻的念头。独在异乡为异客,内心缕缕细细的思绪,忽近忽远,亦明亦暗,与生命悲喜无关,与端午情节有涉。

又是一年端午时,汨罗江边早已没有了遇人不淑而抑郁殉国的楚国大夫屈原,但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却永留在了人间,我们惦念着他,借以香粽,借以艾蒿,借以龙舟,借以雄黄醇酒,借以我们代代不渝的敬仰之心!

除却历史留给我们的记忆和情感,我们对端午是不是还有一份属于我们自己内心世界的情节?譬如,思乡。是的,此刻的我深切地思念着我的家乡,思念我的亲人,思念着二十多年来我所熟悉过的一草一木!

儿时的我并不知会端午的意义,只知那是一个好热闹的节日。清晨,我和哥哥带着竹篮蹦蹦跳跳去田埂上拔艾蒿,清晨澄澈的阳光照在草叶的露珠上,也照在我们沁出汗珠却笑得无比欢乐的脸颊上,我们把拔回来的艾蒿挂在门楣,插在窗口,挂在所有我们认为可以避除灾祸的地方。

在我的记忆里,包粽子才是端午节的重头戏,家家户户都飘出诱人的糯米香气,挑拨着小孩子雀跃的味觉。端午的前一天,我和妈妈去竹林采摘箬竹叶回来,那是一种宽大翠绿的竹叶,我们用热水将它们浸泡好几个小时,然后小心地一片一片洗干净沥干,接着就跟着妈妈有模有样地学起包粽子来,我学着妈妈把一张张箬竹叶卷成圆锥漏斗形,用勺子填进,盛上满满的糯米,用筷子插实,然后用五颜六*的彩绳细细密密地捆扎起来,再连成串放进锅里蒸。我坐在灶膛旁不停地加柴火,糯米香气缠绕着箬竹叶的清香从锅盖沿处飘出来,成为若干年后我所久久怀想的味道。待到粽子出锅晾冷后,一家人就围着一盆五颜六*的粽子坐在门前的大槐树下吃吃聊聊,阳光透过细密的枝桠漏下来,形成一个个重重叠叠摇曳不止的光圈,仿佛一个个含笑不语的笑窝,那也成为如今我所无比怀念却再也回不去的光景。

很多年过去了,我早已不再是那个待在灶膛边跃跃欲试的小女孩,在那之后的日子里,我吃过很多花样的粽子,花生馅儿的,红豆馅儿的,大枣馅儿的,肉馅儿的,却都没有小时候那种什么馅儿都没有的粽子吃起来让我意犹未尽。当我对端午的概念转移到超市一排排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时,我知道那些端午的热闹就从我的世界消失了。父母已经慢慢不再年轻,他们如今的热闹也随着我们这些聚少离多的儿女慢慢暗淡了。终于,我还是领悟到,母亲手把手教会我在粽子上的那一折一折和那一绕一绕,包裹出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充满爱的香糯粽子,更是一段又一段静静流逝的岁月。

又是端午佳节,我独自行走在茫茫人海,伸手所触的不再是田埂上凝结着露珠的艾蒿,启唇所食的也不再是母亲精心包裹出的香粽,但我知道那些充溢着爱却回不去的时光早已在我心中定格成一幅幅典藏!

捎一封家书给父母吧,在这端午时节,顺带一张充满笑容的照片,让家人能用他们所熟悉的方式把我们留在他们的生活里,也让我们对家乡的念想随着悠悠飘散的糯香抵达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相约端午的作文相约端午的作文一相约端午的作文二相约端午的作文三相约端午的作文四


相约端午的小学作文8

相约端午的作文

“神舟同庆,端午佳节,龙舟粽子,同祭屈原”,寥寥几句诗便把这个*传统节日的要素勾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始终不忘在今天吃粽子、赛龙舟,以此缅怀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尽管身在繁华的都市,可是相比以前在农村的时候,我竟觉端午的氛围非但没有减弱,反有更热烈之状。超市里,粽子这一阵子可真是琳琅满目,成了抢手货。大包小包的人们,很多人的包里总少不了一包粽子。农村里的粽子就和农民一样朴实,可是在城里,粽子也有三六九等,价格不一。但不管哪一种,销路总是不错。毕竟端午,这是一个传统,时下的*,传统也是商机,这一点早就见怪不怪了。当然,端午也并不一定要吃粽子,也可以去吃肯德基、麦当劳,反正过节嘛,有过节的意思就行。其实要我说来,在城里,是个节日比是什么节日更引人关注,因为过节发钱的可以发钱,拿红包的可以拿红包,分礼物的可以分礼物。我知道在很多人心里这才是更重要的,哪管它具体是个什么节日呢?我们在这样的一个世界活着,已经习惯于这样一个现实了。

然而现实归现实,对于传统,*人至少从行动上来说还是重视的。买粽子是一出,赛龙舟更是一部大戏了。前日,浏阳河里就热火朝天,一浪高过一浪。尽管我没有亲往,但看回来的舅外公“演说”的表情,想是非常不错。晚上再看新闻,才知原来凤凰古城的龙舟赛规模还要大。遥想去年端午岳阳汨罗县海内外同庆,中外媒体争相报道的盛况,此情彼景,记忆犹新。乎乎又是一载,不知今年洞庭湖畔的屈公故地,其景若何?想来虽不及往年,亦不减端午之本*也!

我这个端午说来也过得不错,早在前晚,姨妈即已白纸黑字列出了今天所有菜肴的名单,今天一切照单办事。对于我来说,一桌丰盛的晚餐倒是次要,更重要的是能把这么多亲戚聚在一起营造一个节日的氛围。对于*人,除了过节,还有何事更能让亲人团聚呢?晚餐时我的话不多,但我的思潮却不曾止息……“每逢佳节倍思亲”,转瞬间我离家四年了,四年的时光又怎能割断一个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尤其当游子并不如意的时候,他总会想到故乡!我也说不清现在的故乡到底对我意味着什么,我只知道我的故乡啊,在我抑郁的时候,一个个片断就会闪烁在我的周围,那是童年的影子吧,哎,那山,那水,还有那些人……

相约端午的作文二

端午节,一个传统而古老的节日,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有几个人能记住这样一个节日?越是着一种古老的节日,越值得人们思考,留住这些节日的灵魂。

我喜欢一些古老的节日,因为它们引人深思,追怀历史。

又是一年粽飘香,传统端午佳节到了。今年是国家节假日体系调整后端午放假的第一年,要让第一个有假日的传统端午佳节过得更有现代意义,就要把节日的传统习俗与现代社*倡导的文化理念加以衔接,不断挖掘传统节日习俗的现代文化内涵。

吃粽子、祭屈原,过去只是人们在没有解决温饱时希望过节能满足对香粽美食的向往,在文化生活单调时希望过节能满足对文化享受的奢求,而今天,要让吃粽子、祭屈原这些传统习俗,作为一种承载仪式和典礼,展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表达人们拼搏向上、奋发进取的伟大民族情感。

龙舟竞渡,过去只是农民展示村落实力、家族势力的一种途径,有时对竞赛名次的无理争夺,甚至演变成龙船竞“斗”,龙船竞“赌”,而今天,要让龙船竞渡成为过上小康生活后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一种水上健身项目,成为居住在沿江沿河两岸农民以传统体育竞赛方式迎接*奥运会的实际行动。

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民俗和活动既要承载传统,更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意蕴,只有这样,传统的*节日才会有生命力,古老的中华节日文化才会放射出愈发璀璨的光彩。

相约端午的作文三

桃枝五月传神话,善妇悬它救万家。

德润乡间留美誉,年年端午众门斜。

为什么要在端午节的早晨挂桃枝呢?传说桃枝有纳祥辟邪镇魔的作用,古代过年时就有“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说法。桃,逃的同音字,所以挂桃,就寓意可以逃过劫难。

关于端午挂桃枝和艾草还有个很美丽的民间传说。

那是在历史上黄巢*的时候,他亲自带兵打仗,所到之处基本上都是屠城。不管是官府还是寻常百姓人家都不能逃过这一劫。

这一天他带兵路过乡下一条小路的时候看见一位妇人和两个小孩子,可能是走过很长时间的路了,两个小孩子都累了。所以妇人身上背着一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跟着走。奇怪的是,这个妇人身上背着的是个大一些的孩子,而在走路的却是个很小的孩子。黄巢看见了很是奇怪,让手下人把妇人叫道马前,要询问明白为何这妇人背着大孩子而让很小的孩子走路。妇人回答:大孩子是丈夫前妻所生,而小孩子是她亲生。自己孩子苦点就苦点了,不能让没妈的孩子受委屈。

本来硬心肠的黄巢也为这位妇人的作法而感动。他决心不杀这妇人一家。于是告诉妇人,让她在第二日,也就是端午节的那天早晨在家里屋檐下挂上艾草和桃枝。随后黄巢通知手下所有人,第二天屠城的时候,见到屋檐下挂有艾草和桃枝的人家避门而过,不得惊扰。

没想到第二天一进城,士兵们发现城内所有人家都高悬桃枝和艾草。原来妇人回家后,听说黄巢的*队要路过此城,黄巢的凶残大家都有耳闻。正在大家惊慌的时候。妇人明白了原来她遇上的那个人是黄巢。于是她告诉大家。第二日早晨都在屋檐下高挂艾草和桃枝,能避邪,逃过此难。邻居们又把这话告诉了邻居的邻居,一夜之间这个城市里所有人家的屋檐下都挂上了艾草和桃枝。黄巢率兵经过,发现每位人家门前都挂着桃枝和艾草。知道了一定是那位善良的妇人把挂桃枝和艾草的消息告诉了全城的人。为了信守承诺。黄巢的*队没有杀这个城一个人。

后来端午节清晨挂艾草和桃枝这一典故就做为一种保平安的习俗延续了下来。

相约端午的作文四

又至一年端午佳节时,窗外的阳光明亮亮地照在地板上,将清澈的光束反射在墙壁上,仲夏的时光总是那么静好,好到让我不禁生出停泊此刻的念头。独在异乡为异客,内心缕缕细细的思绪,忽近忽远,亦明亦暗,与生命悲喜无关,与端午情节有涉。

又是一年端午时,汨罗江边早已没有了遇人不淑而抑郁殉国的楚国大夫屈原,但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却永留在了人间,我们惦念着他,借以香粽,借以艾蒿,借以龙舟,借以雄黄醇酒,借以我们代代不渝的敬仰之心!

除却历史留给我们的记忆和情感,我们对端午是不是还有一份属于我们自己内心世界的情节?譬如,思乡。是的,此刻的我深切地思念着我的家乡,思念我的亲人,思念着二十多年来我所熟悉过的一草一木!

儿时的我并不知会端午的意义,只知那是一个好热闹的节日。清晨,我和哥哥带着竹篮蹦蹦跳跳去田埂上拔艾蒿,清晨澄澈的阳光照在草叶的露珠上,也照在我们沁出汗珠却笑得无比欢乐的脸颊上,我们把拔回来的艾蒿挂在门楣,插在窗口,挂在所有我们认为可以避除灾祸的地方。

在我的记忆里,包粽子才是端午节的重头戏,家家户户都飘出诱人的糯米香气,挑拨着小孩子雀跃的味觉。端午的前一天,我和妈妈去竹林采摘箬竹叶回来,那是一种宽大翠绿的竹叶,我们用热水将它们浸泡好几个小时,然后小心地一片一片洗干净沥干,接着就跟着妈妈有模有样地学起包粽子来,我学着妈妈把一张张箬竹叶卷成圆锥漏斗形,用勺子填进,盛上满满的糯米,用筷子插实,然后用五颜六*的彩绳细细密密地捆扎起来,再连成串放进锅里蒸。我坐在灶膛旁不停地加柴火,糯米香气缠绕着箬竹叶的清香从锅盖沿处飘出来,成为若干年后我所久久怀想的味道。待到粽子出锅晾冷后,一家人就围着一盆五颜六*的粽子坐在门前的大槐树下吃吃聊聊,阳光透过细密的枝桠漏下来,形成一个个重重叠叠摇曳不止的光圈,仿佛一个个含笑不语的笑窝,那也成为如今我所无比怀念却再也回不去的光景。

很多年过去了,我早已不再是那个待在灶膛边跃跃欲试的小女孩,在那之后的日子里,我吃过很多花样的粽子,花生馅儿的,红豆馅儿的,大枣馅儿的,肉馅儿的,却都没有小时候那种什么馅儿都没有的粽子吃起来让我意犹未尽。当我对端午的概念转移到超市一排排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时,我知道那些端午的热闹就从我的世界消失了。父母已经慢慢不再年轻,他们如今的热闹也随着我们这些聚少离多的儿女慢慢暗淡了。终于,我还是领悟到,母亲手把手教会我在粽子上的那一折一折和那一绕一绕,包裹出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充满爱的香糯粽子,更是一段又一段静静流逝的岁月。

又是端午佳节,我独自行走在茫茫人海,伸手所触的不再是田埂上凝结着露珠的艾蒿,启唇所食的也不再是母亲精心包裹出的香粽,但我知道那些充溢着爱却回不去的时光早已在我心中定格成一幅幅典藏!

捎一封家书给父母吧,在这端午时节,顺带一张充满笑容的照片,让家人能用他们所熟悉的方式把我们留在他们的生活里,也让我们对家乡的念想随着悠悠飘散的糯香抵达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相约端午的作文相约端午的作文一相约端午的作文二相约端午的作文三相约端午的作文四


端午节的习俗相关作文9

在我们的*有着许许多多古老的传统节日,现在我为大家说说端午节吧!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是我们*十分隆重的节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作文,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

荆韬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节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阳节、赛诗节、重五节等等。

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今天。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在我们的*有着许许多多古老的传统节日,现在我为大家说说端午节吧!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是我们*十分隆重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前的旧习俗,直到现在人们还在过端午节,它是纪念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还有有趣的划龙舟比赛呢!奶奶在家已经煮好了香喷喷的粽子,打开锅盖满屋都飘着粽子的清香,让我闻得口水直流个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子叶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真是回味无穷呀!

吃完粽子后,爸爸带我去看划龙舟比赛,这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可热闹了!比赛开始了,各个队伍都蓄势待发,随着一阵*声一条条龙舟飞快地划过水面,犹如一支支箭向前飞去。在场的观众们兴奋喊道着加油加油,在为参赛者加油鼓励,参赛者们听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使劲地划桨,水花到处飞溅。各条龙舟你追我赶的,最后,落后的一号终于追上了遥遥领先的二号第一个冲过了终点,观众们不禁欢呼起来,到处都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啊!这真是我最难忘的一天了。

*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等着你去找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