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并保障人体健康,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扬尘治理实施措施。
一、扬尘治理工作总目标
二、扬尘治理工作职责分工
(1)项目部成立扬尘治理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组长,专职安全员和责任工长为副组长,专项工长、施工员及材料员为组员,共同负责扬尘治理工作。
(2)专职安全员负责每天检查扬尘治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做好记录。
三、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措施
1. 施工现场 :
施工前先砌围墙围住施工区域,形成封闭空间,减少风沙与尘土的进入。每天安排专人洒水降尘。木工加工场的锯末和钢筋加工场的铁销要及时清理,防止被风吹散造成污染。
2. 密目网 :
工程采用外脚手架密目网进行封闭,防止施工过程中粉尘外扬,污染环境。
3. 水泥库与搅拌站 :
水泥库和搅拌站应设计为全封闭式,避免水泥袋表面的水泥粉尘污染空气。指定专人收集整理水泥袋,防止袋内残留的水泥粉尘被风吹散。
4. 建筑垃圾及材料堆放 :
楼层垃圾应通过塔吊、物料提升机或滑轮运至地面,禁止随意堆放或抛洒垃圾。垃圾应及时清理,不能在现场过夜存放。土方施工时,安排专人洒水和清扫浮土,以防风刮起尘土。严禁在施工现场熔炼沥青或焚烧有毒、有害物质,以保护周围环境。石灰粉、掺加散料等应存放在库房内并严密遮盖,沙子、石子等建筑材料以及土方应采取表面固化和覆盖措施,防止扬尘。
四、扬尘治理实施办法
1. 施工现场进出口必须设置车辆冲洗设施,防止带泥车辆进入和离开工地。
2. 施工现场道路应铺设水泥或硬化路面。
3. 各类脚手架采用绿*密目安全网进行封闭,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4. 施工用的沙子、石子、白灰等散体材料集中堆放,并用不低于0.5米高的遮挡物覆盖。
5. 备用渣土存放高度不得超过围挡高度,并进行洒水和覆盖。
6. 工程垃圾、渣土及建筑物内垃圾清理、搬运时,需喷淋、洒水、压尘后作业,或使用专门容器管理运输,严禁凌空抛洒。
7. 专人负责清扫施工现场道路,确保路面清洁。
8. 大风(四级以上)天气时,禁止进行土方施工。
9. 临时堆放的土方应采取彩条布覆盖措施,防止尘土飞扬。
10. 严禁焚烧沥青、油毡、油漆桶、橡胶、塑料袋等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物质。
11. 定期对施工车辆尾气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报告汇总备案。
12. 楼层建筑垃圾应密封袋装,由垂直运输设备运输,严禁自由倾倒。
13. 散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材料应存放在库房内,若需露天存放,必须采取遮盖措施。
14. 向作业班组进行扬尘防治专项交底,确保防尘措施落实到位,并制定奖罚制度。
15. 粉尘、废气排放监督管理 :
(1)公司施工管理部门负责监督项目部粉尘污染控制活动。
(2)项目部与作业班组逐级签订扬尘治理责任书,实行目标化管理。
(3)项目部每两周检查施工现场的扬尘治理情况。
车辆冲洗制度
1. 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必须设置进出车辆冲洗台,配备有效的冲洗设施和足够水源。
2. 配备专职冲洗人员,负责冲洗进出车辆。
3. 所有驶出工地的车辆必须接受冲洗,确保车辆干净后方可驶出,严禁带泥污染周围环境。
4. 冲洗台的排水沟必须保持畅通,定期清理并接通市政管道,避免积泥积水。
5. 强化车辆冲洗管理,严格执行冲洗责任制,杜绝未冲洗车辆驶出场外。
扬尘治理宣传标语2
春风凉,秋风起,扬尘防范心中记。抓发展,重实效,财富健康通重要。以下是“扬尘治理宣传标语”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关心扬尘治理,还你清新空气
2) 创建文明工地,落实扬尘治理,美化工地环境
3) 环境与人类共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
4) 保护环境积德,污染环境犯罪
5) 治理大气污染,共建绿*家园
1、全力打好凉州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2、同呼吸 共担当 齐奋斗
3、环境治理 人人有责
4、文明施工 杜绝扬尘
5、武威是我家 环保靠大家
6、企业要发展 环保须先行
7、防治大气污染 保障公众健康
8、治理环境污染 共享碧水蓝天
9、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家园
10、倡导绿*出行 享受低碳生活
11、减少煤炭使用 推广清洁能源
12、优化经济结构 改善生态环境
13、治理大气污染 改善空气质量
14、美化人居环境 共建绿*家园
15、重拳整治污染 实现蓝天梦想
16、加强施工扬尘监管 积极推进绿*施工
17、治理餐饮油烟污染 保护居民身心健康
18、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19、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0、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创建生态宜居城市
1、春风凉,秋风起,扬尘防范心中记。抓发展,重实效,财富健康通重要。
2、防火防爆防尘,安心安静安身。
3、创建文明工地落实扬尘治理美化工地环境
4、尘土不要满天飞,城市清洁靠大家
5、关心扬尘治理还你清新空气
6、扬尘治理人人有责
7、关心扬尘治理 建设美好环境
8、环境勤关爱,勿使惹尘埃
9、工地环境需人人,灭尘治理靠大家。
10、口罩有价,生命无价!有效防护,拒绝尘肺!百安达防尘口罩,更安全、更舒适、更低成本!佩戴高等级防尘口罩,实现尘肺零增长!粉尘有害,口罩来防!预防粉尘,关爱生命!预防粉尘,自由呼吸,快乐工作,健康生活!节能、环保、绿化。
医院环境污染应急预案3
应急预案是为了方面我们突发情况,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医院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哦,欢迎借鉴哦!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应对反应和救援水平,将突发*环境事件对工作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的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使用在本院区域范围内人为或不可抗力的废水、废气、固废(包括危险废物)破坏事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等。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指挥机构:
医院成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由院长、主管业务、环保的副院长及院办、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保卫科、总务科、器材科、信息科等科室组成,下设应急办公室(设置在院办)总体负责应急工作,并由总务科、器材科协助。
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张帆院长
副组长:刘志杰副院长
应急办公室主任:李歆
成员:李维香、刘斌、汤洪顺、徐新临、李宗波、刘庆绪、张国桢、孙力、单*、闫丽霞、杨洪、马起艳
(二)机构职责:
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由应急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示,组织救援工作。
2、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的日常工作,负责相关信息的报送。
3、保卫科:协助做好事故*、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4、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负责现场医疗事故指挥、及中毒、受伤工作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工作。
5、器材科、总务科: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6、信息科:负责网络信息的畅通及大屏幕的宣传工作。
7、其他工作人员:负责维持事故现场稳定,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三、预案体系及响应报告
(一)信息的监测与报告:
1、信息的监测:指挥领导小组的成员根据各自职能,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原则,负责医院区域环境事件的日常监管和信息收集工作。
2、信息的报告:各相关部门指定专人负责。遇有突发*环境事件隐患及特殊情况立即上报,应急办公室在收到各相关部门上报的信息后立即汇总,上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二)预警预防行动:
1、各部门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或经群众举报、新闻媒体报道等其他途径得到的重大环境事件隐患,必须立即上报应急办公室及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2、对重大环境事件隐患,无论属于哪个部门主管,发现后应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并上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3、各部门应在上报信息的同时,指派有关工作人员对突发环境事件隐患的源头进行控制,以防止环境污染进一步扩大。
(三)预警支持系统: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各成员,根据其职责范围,建立信息员制度,负责日常环境污染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类建档工作,保障信息的传递高效快捷。
(四)预警发布: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医院区域内环境的预警,由应急办公室发布。
(五)响应程序:
1、突发环境事件报告
(1)任何部门和个人有义务报告环境事件,有权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环境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及个人。
(2)对群众举报的突发*环境事件,无论属于哪个部门主管的,由接报部门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
(3)发生环境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污染事态进行控制,报告中应明确表述出事发生的地点、时间、类型及初步预测的污染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处理进程等,做初次报告、进展报告和总结报告。
2、响应程序
应急办公室接到有关事件的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汇报,由领导小组宣布启动本预案,召集小组各部门成员赶赴现场,迅速了解、掌握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时间、原因、工作人员伤亡情况,涉及或影响的范围,已采取的措施和事件发展的趋势等,迅速制定事件处理方案并组织指挥实施,随时报告事件处理的最新进展情况。
(六)信息发布与通报
1、信息发布:
应急办公室及时、准确、全面发布环境事件的有关信息。要正确引导舆论、注重社会效果,防止产生负面影响。
2、事件通报:
应急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及时通报环境事件的情况,做好防范污染事件危害、蔓延的预防工作。
(七)指挥与协商:
事件发生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立即开始运转,组织指挥和协调相关部门应急处理工作人员,设备及物资及时到达现场对事件进行处理。
(八)应急处理: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对事件进行调查处理。要根据危害程度范围、地形、气象等情况,组织个人防护,进入现场实施应急。要尽快弄清事件种类、*质、污染物数量及造成的污染范围等第一手资料,将综合情况汇总后及时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提出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经批准后迅速根据任务分工,按照应急处置程序和规范组织实施,及时将处理过程情况和数据报区应急救援办公室。
1、封锁事件现场。严禁一切无关工作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件危险区域,开辟应急处理专业工作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件现场治安和交通秩序。
2、控制污染源。根据发生事件的技术特点和事件类别,采取特定的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件的扩大,消除污染危害并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3、抢救受伤工作人员。迅速、有序地开展受伤工作人员的现场抢救或安全转移,尽最大可能降低工作人员的伤亡,减少事件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4、根据事件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配合环保部门迅速展开必要的环境监测等技术检验、监测工作,必要时果断迅速地划定污染危害的范围或区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和物资安全撤离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
5、清理事件现场,消除危害后果。针对事件对人体、空气、水体、土壤、动植物所造成的污染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技术措施进行事件后处理,防止污染危害的蔓延。
6、对受到污染危害的工作人员做好安抚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九)信息发布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影响、危害程度等制定信息发布的原则、内容以及审查程序,由信息宣传组发布。
(十)应急结束
应急领导指挥小组根据事件处理和控制情况,宣布结束应急状态。
(十一)善后处置
环境事件发生后,要做好受影响区域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情绪,组织有关部门尽快开展善后处置工作,包括工作人员安置、补偿,宣传报道等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对事件产生的污染物进行认真收集、清理。
(十二)环境事件灾害调查评估
应急就援办公室负责组建环境事件灾害调查队伍。调查工作人员由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人员组成。
灾害发生后,调查队伍要迅速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受灾程度、灾害过程有关环境保护资料等;听取有关部门对预防和减轻环境事件所造成灾害的意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写出清查报告。
(十三)奖励与责任
1、对环境事件灾害应急行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2、对未按应急预案开展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3、环境事件发生后,应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关部门的救灾工作。
四、应急培训及应急演练
(一)应急培训计划:
1、培训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医务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养一支训练有素、作风优良的应急救援队伍,使应急救援工作令病人满意,令社会满意。
2、培训方法:通过院内专题培训,场景模拟,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3、培训内容: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科对在岗、在职的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和护理急救技术的培训以及六部洗手法、职业暴露等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保卫科对全院在岗工作人员进行消费安全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二)考核计划:
1、医政科对全体医生进行考核;
2、护理部对全体护理工作人员考核;
3、保卫科对全员消防知识的考核;
4、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员传染病知识的考核。
五、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应及时修改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