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a塞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作用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作用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作用论文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作用论文
我院护理部为了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出精细化管理。病房实行护理站前移,手术室作为一线科室为了迎合医院发展需要,多次召开科室质控会议,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经过大家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从工作实际出发,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回头看,从中找出了很多不足和缺陷,其中有很多好的思路、管理方法、管理措施等落实不到位、做的不具体,没有起到应有的效应。1 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质控内容及岗位流程。
1.1 年初根据医院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科室规章制度,对科室每项具体工作都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完善科室的质控内容,将日常工作中容易忽略又经常容易犯的错误纳入科室质控管理,如术中配合:巡回护士坚守岗位问题、各项有创操作前告知问题、手术间环境管理问题等;组织纪律方面进行细化:迟到30 min和迟到1 h有明显的处罚区别;迟到一次和迟到三次有明显的区别;事假和病假有明显的区别;工龄假和病事假有区别。对工作质量进行量化管理:有创操作每月进行个人一次性成功率统计;工作量完成情况每月进行统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每月进行统计。
1.2 完善各项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使工作说明每个岗位的操作室,每一道工序,具体到每一个事件做,责任到人。如助理护士,专门接送手术病人,需要三个人才能完成,但三个工作也有差异,分别为A类,B类,C类,具体双方在共同的工作,也有明显的差异。的不同,因此工作流。人性化护理到每一个岗位,围绕服用的患者为中心,以工作,比如护士,护士,工作内容,每一项工作体现了整体护理的病人。人文关怀无处不在,无处不在,考察,在手术过程中的合作,术后随访反映在责任由术前的位置。另一种仪器室护士岗位,从设备使用,设备维护,设备供应具有特定职责,并会使用,维护,监控各种消毒,使用大型设备,维护,管理等方面都包含在责任范围;还包括用于教育设备,教学与新护士实习生,研究生,新设备,新设备的培训。
2 创新服务措施
2. 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护理人员工作弹性工作轮班制度,保证了操作大量的人力资源与,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护理质量得到保证,实现部门,临床和三护理人员满意的效果。
2. 2 向儿童提供优质的服务:提供娱乐的玩具,防止孩子哭闹和麻醉和手术,家人和医生深深的爱的影响;医生准备汗水波段操作,以防止术中大汗淋漓的操作现场和污染作业区也满足了医生需要在这方面,硅胶垫位置的应用保障病人权益,皮肤的经营压力部位,防止压疮患者的发生;为了防止术中低体温发生:输液加热器使用;生产经营小被子;加强单个病人盖的运行管理:部门建议尽量减少患者身体暴露时间,减少患者的暴露部位。
2. 3 加强部门环境管理:计划运作等候区:为患者的家庭成员,如冷热水,报纸和杂志,操作相关的信息提供优质服务;大屏幕的患者进行操作知识;提供一排座位等待的病人家属。
2. 4 加强整体护理:术前访视内容:增加评估。患者体力活动的评估。根据病人的静脉穿刺部位的动作的评价。患者的特殊要求,包括在早班会议内容。
2. 5 加强护士的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纳入学习内容的早晨,让我们知道更多有关的手术室的工作和责任的性质的重要性;操作,严格检查制度:一个点的计数;改变教学模式,根据工作特点,使教学计划:手术室和工作要求,将新护士培训模式的改变,从一开始一位老师到最后,教学,现在是更多的教师参与教学,由护士长日程安排表,达到操作技术,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实习生,研究生的学习计划是完美的,在确保他们保证部门的安全,同时学习计划,发展医院实习计划,以学习,从每个学习其它从而达到目的。
3 建立优质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和临床沟通。
3.1 建立优质服务长效机制:根据医院要求每月进行优质服务小结,切实把优质服务落到实处,让患者真正受益。科室为了完善此项工作,每月进行一次科室持续质量会议,护士长、护理组长不定时在一起进行工作探讨,为的.是能够把更好的优质服务项目拿出来进行实施。为了将优质服务措施长期运行,科室进行了常规质控管理,对做的好的在科室晨会上进行表扬,做的不好的给予点名批评,必要时进行经济处罚。
3.2 加强和临床沟通:通过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需求,在尽可能范围内给予患者大力帮助。术前了解术者对此手术的习惯、手术特点、特殊要求,以达到术中准备充分,为手术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4 小结
通过精细化管理,手术室工作质量明显的提高,增加了大家优质服务意识和工作的责任心,对待患者更加细心和耐心,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如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每项技术操作前都进行告知,手术盖单执行的更具体、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肢体暴露部位和时间。加强了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病情观察,完善了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制定了科室重要环节的警示制度以及相关规定,消灭了一些潜在的、处于萌芽状态的安全隐患;环境管理上更上一个层次:在原有的基础上环境得到了更新,如:家属等候区、一次性更鞋的重新规划,使其更具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得到专家和参观人员的肯定和赞许。业务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为了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要,大家都能自觉的查找资料,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知识和技术,保证配合质量。学习氛围浓厚:比学赶帮,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参加院里组织的“三基”大赛,并取得个人专项技能第一的好成绩。在医院媒体宣传方面,勇于争先,取得好的成绩。
大家能保证质量按计划完成医院和科室的学习任务,每次在科室持续质量改进会议上大家都有新的收获。科室彻底的改变了带教模式,保证新护士在三个月时间内合格上岗,正式投入到值班行列中;实习生、进修生在确保他们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下保证科室工作的安全,对口学习的护士长、参观人员达到了互相学习的目的。
篇2: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风险意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月至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2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分为参照组和风险意识组,参照组12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风险意识组121例,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分析两种管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参照组风险发生率18.2%明显高于风险意识组4.9%,而且对护理满意度70.2%明显低于风险意识组88.4%,两种管理方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风险意识管理能够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
篇3: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手术治疗成为临床救治的重要手段,而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场所,也是医院内风险高发的地点,由于手术过程中存在危险因素,具有各方面的安全隐患,并且高复杂性,因此,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强护理管理,增加风险意识成为预防和减少风险发生的手段[1]。本研究对202月至20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42例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进行研究,现将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年2月至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分为两组,参照组121例,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在24~67岁,平均年龄范围为(45.3±7.1)岁,其中急诊手术59例,择期手术例62例。风险意识组121例,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在22~65岁,平均年龄范围为(43.1±5.5)岁,其中急诊手术60例,择期手术例6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参照组患者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组采用风险意识管理,具体方法为:
①增加手术室护士风险意识、防范方式和应急处置的能力,组织手术室护士提高风险意识的学习度,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应急处置风险发生的能力,进行定期的考核,保证手术室护士具备风险防范意识。
②实施人性化管理,手术室工作强度大,护士工作压力大,在排班上要实施弹性排班,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减少手术隐患,促使手术的成功率得到提高。
③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发放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改正。
④合理安排手术,手术室的工作量大,要合理安排手术,注意手术台的准备,避免在手术室出现人手紧张的情况,造成手术延误的情况。手术室护士要具备责任意识,认真核对患者的手术信息,准备手术需要器械,核对药品、器械数量,术后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指导工作。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风险发生率及对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方法是,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级别。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对比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照组患者发生风险的概率明显高于风险意识组,并且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风险意识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管理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医院工作中不可缺的一项,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优秀的管理不仅能提高医疗质量,还能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降低风险的发生[2]。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护理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简单的护理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还要承受大量的工作内容,并且不容出现差错[3]。一旦在护理工作中发生差错,不仅给患者造成伤害,还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有效的护理管理能降低护理工作的差错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手术室是风险高发地,从患者的安置、手术治疗、护理操作等都存在潜在的风险,因此,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需要手术室工作人员在做好本职防护的同时,还要仔细的进行配合,防止自我伤害、对他人伤害和对患者伤害的发生[4]。
风险意识是针对手术室存在的风险,对手术室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为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采用定期考核的方式,同时,为规避风险,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请患者填写对护理满意情况,通过问卷分析潜在的风险问题,进行纠正,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是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本研究中,采用风险意识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并且发生风险的概率低于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风险意识的应用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促使护理人员提高工作责任心,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淑芳,李梦洁,范世英。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1(3):119。
[2]胡元川。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风险意识研究与探索[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4,19(11):147—148。
[3]王万叶。浅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7):139—140。
[4]林翠芳,潘洁琼,陈惠芳。风险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11(14):739—741。
篇4: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手術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特征[1]。在手术室手术过程中,任意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患者最终的手术效果,进而引发护理风险[2]。护理管理作为手术室手术的重要保障,其护理管理质量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各类突发问题的处理效果[3]。常规管理方式用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效果欠佳。该文从该院随机抽取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产生的管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中随机抽取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15名。年龄范围处于26~39岁之间,平均年龄(32。5±2。7)岁。在该组别的15名护理人员中,副主任护师为1名;护师5名;护士9名。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级别的护理人员共5名,专科及以下护理人员10名。
观察组护理人员共计15名。其年龄范围处于24~42岁之间,平均年龄(33。4±4。9)岁。在该组别中,主任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10名。学历在本科及本科以上级别的护理人员共6名,专科及专科以下级别的护理人员9名。
对照组护理人员与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年龄、职称、学历这3个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则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具体的护理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①在患者术前8 h,分析患者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并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②当手术室护理任务结束之后,及时总结该次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后续的护理风险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分别为: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状况。评分项包含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比较不满意、不满意5种。观察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出现护理风险的几率。
1。4 评分标准
患者对护理人员所提供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的评分需按照如下标准完成:5分,非常满意;4分,满意;3分,比较满意;2分,比较不满意;1分,不满意。
1。5 统计方法
该文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30名护理人员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
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评分方面:1分维度的对照组评价超出观察组4次;2分维度的对照组评价超出观察组4次;3分维度的对照组评价超出观察组1次;4分维度的对照组评价与观察组评价次数相同;5分维度的对照组评价低于观察组9次。统计结果表明,在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得分,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手术室护理期间发生护理风险的比较
两组护理人员在手术室护理期间发生护理风险的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对照组15名护理人员在为15例手术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共出现了3次护理风险,其护理风险几率为20。00%;观察组15名护理人员在为15例手术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并未出现护理风险。统计分析结果可知,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手术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包含切口感染、意外伤害等多种类型[4]。对于患者而言,这些风险问题的发生可能会加剧病情,对患者预后影响大[5]。
护理人员应该充分意识到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通过有针对性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6]。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手术室护理中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应该利用风险意识管理替代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7]。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完善的护理服务,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会发生相应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讲,将风险意识应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医院的声誉会朝向积极方向不断提升。
4 结论
医院应该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推广风险管理模式,使护理人员从实际的护理经验中习得良好的风险防控意识,进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廖冰野,丁丽英,谢卫珊,等。风险意识在手术室護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42—43。
[2] 别逢桂,李柳英,王文平,等。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7):596—597。
[3] 黄小珊,祝妍华,谢健,等。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S1):327。
[4] 林丽。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46):154—157。
[5] 徐东霞,祖丽皮亚·斯迪克。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1):252—253。
[6] 文孝群,刘英妮,曹炜。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33):240—242。
篇5:手术室护理精细化管理效果分析论文
手术室护理精细化管理效果分析论文
手术室是医院外科治疗中的重要单位,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生命安全等关系密切。因此,医院手术室不仅需要满足良好的硬件设施,同时在手术室规范管理、操作流程等进行完善[1]。本研究对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44例经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取得显著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年我院收治的88例经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5.7±3.1)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6.3±3.5)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进行干预,具体如下:(1)应用精细化管理提升医护人员综合能力;手术室中,临床护理工作极其复杂,对医护人员综合能力要求极高,医院需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医院高层管理者需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精细化管理知识、理念,吸取精细化管理中的精髓。同时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方案与操作流程,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并培养严谨、认真、自我约束的工作态度,深刻认知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精细化管理的意义。(2)细分精细化管理职责、流程、制度;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管理制度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者能力体现在使每位工作者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需对手术室中的各项操作实施细致化、标准化,如手术器械准备流程、制作手术物资备用表、手术室内行为规范、手术室中基本操作流程以及各班次不同时间段工作流程等。确保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并对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实施进行考评。(3)精细化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手术室作为给予患者实施救治的重要场所,因此每个细节的精细化管理无容忽视,对此可将手术室护理工作标准化、统一化以及量化管理等方式实施管理。例如,手术室各区域标识化,将标识细分到每个区域、器材等,加强手术室细节管理,确保手术室中器械管理、区域划分等一目了然。(4)提高医护人员服务质量,手术室护理人员需做到给予患者最满意的服务、给予医师最默契的配合,使其成为自身的工作理念。促使各科室护理人员提出细节护理的措施,最终总结并进行实施。要求护理人员在接倒换着后每个细节均要为患者考虑,如:健康宣教、眼神鼓励、亲切问候等,每一个细节均需体现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
1.3疗效评定
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选项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医院护理质量,从手术室设施、人员、安全、布局等4个管理方面评分,满分100分;同时对手术安全情况,根据手术中不良发生情况进行测评。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中,满意27例,一般15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95.45%;对照组中,满意19例,一般12例,不满意13例,满意率70.45%。对比两组满意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4,P=0.000)。
2.2护理质量与手术安全性对比
观察组护理评分为(95.37±3.26)分,高于对照组的(86.12±5.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71,P=0.00)。且观察组手术中不良事件1例(2.27%),低于对照组7例(1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32,P=0.000)。
3讨论
手术室是对重症患者提供救治措施的.重要场所,手术室中医护人员的操作、手术设备、手术室环境等均与患者手术治疗结果存在直接关系[2]。若手术室中人员、设备、环境出现任何失误,会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因此,手术室护理精细化管理对于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生命安全等意义重大[4-5]。手术室护理精细化管理实施需要制定规范的章程,规章制度制定中不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无论是器材管理、人员管理还是衣物消毒等均要严格按照精细管理制度实施,降低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失误发生率[6]。同时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养,确保每一位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具有满足手术工作要求的职业素质以及职业责任心,从而有效执行精细化管理[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安全性、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手术室现状,对降低手术是护理错误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等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代修玲,杨文丽.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3):3-4.
[2]伍琳,孙艳杰,刘钰鹏.立体定向手术室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1):491-492.
[3]田美娟.分析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262-263.
[4]林秀珍,丛丽霞,徐颖超.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5):272-273.
[5]刘利平.应用精细化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研究[J].医药前沿,2016,6(2):314.
[6]卫淑华.试论精细化管理在门诊输液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6,15(15):171-173.
[7]谭洁.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品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6,15(21):150-151.
[8]李晓燕.探讨精细化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16,29(10):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