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居住的街道”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文言文阅读:北史·尧君素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文言文阅读:北史·尧君素传,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文言文阅读:北史·尧君素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共22分。
尧君素,魏郡汤阴人也。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帝嗣位,累迁鹰扬郎将。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俄而通引兵南遁,署君素领河东通守。义师遣将吕绍宗、韦义节等攻之不克。及通军败,至城下呼之。君素见通,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左右皆哽咽。通亦泣下沾襟,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君素以名义责之曰: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通曰:吁!君素!我力屈而来。君素曰:方今力犹未屈,,何用多言!通惭而退。时围甚急,行李断绝。君素乃为木鹅,置表于颈,具论事势,浮之黄河,沿流而下。河阳守者得之,达于东都。越王侗见而叹息,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密遣行人劳之。监门直阁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前后自东都归义,俱造城下,为陈利害。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君素卒无降心。其妻又至城下,谓曰:隋室已亡,何苦取祸?君素曰: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引弓射之,应弦而倒。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每言及隋国,未尝不歔欷。常谓将士曰: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今谷支数年,食尽,足知天下之事。必隋室倾败,天命有归,吾当断头以付诸君。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
篇2:文言文阅读:北史·尧君素传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素以名义责之曰 名义:名号
B.时围甚急,行李断绝 行李:使者
C.密遣行人劳之 劳:使劳累
D.君素亦知事必不济 济:救济
6、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 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
B.我力屈而来 通惭而退
C.君素乃为木鹅 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
D.天下事非妇人所知 君素为左右所害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尧君素节义的一组是( )
①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 ②君素以名义责之 ③越王侗见而叹息 ④君素卒无降心 ⑤引弓射之,应弦而倒 ⑥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尧君素心念旧情,见到兵败而来的屈突通,哽咽流泪,悲伤得不能自控;但又能不为旧情所羁,严历责问屈突通背叛主上的言行。
B.尧君素在城池岌岌可危之时,机智地将请求增援的奏章放入自制的木鹅中传出城去,越王侗见到奏章之后立即向他秘密派军增援。
C.面对旧幕僚的劝降,新朝廷的安抚,尧君素守节不移;妻子到城下劝降,他不但不为之所动,反而拉弓射死了她,足见其意志坚决。
D.尧君素心知守城必败,但对隋仍心存侥幸,所以他常对将士说,城中的粮食吃光,天下之事就定局了,如果隋朝灭亡,那是天意。
9、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后 颇 得 江 都 倾 覆消 息 又 粮 尽 男 女 相 食 众 心 离 骇白 虹 降 于 府 门兵 器 之 端 夜 皆 光 见 月 余 君 素 为 左 右 所 害
⑵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3分)
②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3分)
参考答案:
5、B(A.名声和节义,C.慰劳,D.成功)
6、C(都表示于是;A.来/用;B.表顺承/表修饰;D.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表被动)
7、B(①表明尧君素是炀帝的老臣;③是通过越王侗的反应来进行间接描写。)
8、B(奏章中的内容并非请求增援,而是对情势的分析;越王侗并未派军增援,而是派遣使者前行慰劳。)
9、⑴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错、漏两处扣1分)
⑵①大业末年,跟随骁卫大将军屈突通在河东抗拒义军。(得分点拒和介宾短语后置各占1分,整句大意1分。)
②你即使在远方能对主上不感到惭愧,但你骑的马,就是代王赐给你的,你有什么颜面骑它呢?(得分点:判断句式和惭的翻译各占1分,整句大意1分)
文言文翻译:
尧君素,是魏郡汤阴人。隋炀帝做晋王的时候,尧君素是在他身边侍候的人。隋炀帝继位,逐步升迁到鹰扬郎将。大业末年,跟随骁卫大将军屈突通在河东抗拒义军。不久,屈突通带领军队向南逃跑,委任尧君素兼任河东通守。义军派遣大将吕绍宗、韦义节等攻城,但未能攻克。等到屈突通的军队被击败,屈突通逃到城下大声喊叫尧君素。尧君素见到屈突通,哽咽流泪,悲伤得不能自控,身边的人也都跟着哽咽起来。屈突通也流下泪沾湿了衣襟,于是劝说尧君素早早投降来求取富贵。尧君素用名声和节义责问他说:你即使在远方能对主上不感到惭愧,但你骑的马,就是代王赐给你的,你有什么颜面骑它呢?屈突通说:唉!尧君素!我是力量竭尽才逃来的'。尧君素说:如今你的力量还没有竭尽,何必多说!屈突通羞愧地退下了。当时,城池被围攻得非常紧急,使者断绝。尧君素于是造了一只木鹅,把奏章放在木鹅的脖颈中,在奏章中他详细地分析了情势,他把木鹅漂浮在黄河上,让它顺流而下。河阳守卫的人得到木鹅,送达到东都洛阳。越王侗见到奏章不禁叹息,就秉承皇帝旨意授予尧君素金紫光禄大夫之职,秘密派遣使者前往慰劳尧君素。监门直阁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先后从东都归附义军,两人一起到城下,向他陈说利害。朝廷又赐给他金券,答应他免除死罪。尧君素最终还是没有投降的意思。他的妻子又到城下,对他说:隋朝已经灭亡,你何苦要自取祸害?尧君素说:天下的事情不是女人所能知道的。拉开弓射向他的妻子,他的妻子中箭而倒。尧君素也知道事情必定不能成功,每次说到隋朝,未尝不叹息哽咽。常常对他的将士说:我是诸侯府邸的老臣,说到大义,不能不死。现在粮食还能支撑几年,粮食吃光了,也足以知道天下之事的结局了。隋朝如果一定倾覆败亡,那是天命有此结局,我应该砍下头来交给你们。后来,经常听到江都覆灭的消息,粮食又吃光了,甚至发展到交换孩子相吃,众人的心离散惊惧。白虹降临到府门之上,兵器的锋端,夜里都闪着光芒。一个多月后,尧君素被身边的人杀害。
篇3:《尧君素》阅读试题
《尧君素》阅读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共22分。
尧君素,魏郡汤阴人也。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帝嗣位,累迁鹰扬郎将。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俄而通引兵南遁,署君素领河东通守。义师遣将吕绍宗、韦义节等攻之不克。及通军败,至城下呼之。君素见通,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左右皆哽咽。通亦泣下沾襟,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君素以名义责之曰:“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通曰:“吁!君素!我力屈而来。”君素曰:“方今力犹未屈,,何用多言!”通惭而退。时围甚急,行李断绝。君素乃为木鹅,置表于颈,具论事势,浮之黄河,沿流而下。河阳守者得之,达于东都。越王侗见而叹息,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密遣行人劳之。监门直阁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前后自东都归义,俱造城下,为陈利害。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君素卒无降心。其妻又至城下,谓曰:“隋室已亡,何苦取祸?”君素曰:“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引弓射之,应弦而倒。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每言及隋国,未尝不歔欷。常谓将士曰:“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今谷支数年,食尽,足知天下之事。必隋室倾败,天命有归,吾当断头以付诸君。”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
(《北史·尧君素传》)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素以名义责之曰 名义:名号
B.时围甚急,行李断绝 行李:使者
C.密遣行人劳之 劳:使……劳累
D.君素亦知事必不济 济:救济
6、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 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
B.我力屈而来 通惭而退
C.君素乃为木鹅 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
D.天下事非妇人所知 君素为左右所害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尧君素“节义”的一组是( )
①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 ②君素以名义责之 ③越王侗见而叹息 ④君素卒无降心 ⑤引弓射之,应弦而倒 ⑥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尧君素心念旧情,见到兵败而来的屈突通,哽咽流泪,悲伤得不能自控;但又能不为旧情所羁,严历责问屈突通背叛主上的言行。
B.尧君素在城池岌岌可危之时,机智地将请求增援的奏章放入自制的木鹅中传出城去,越王侗见到奏章之后立即向他秘密派军增援。
C.面对旧幕僚的劝降,新朝廷的安抚,尧君素守节不移;妻子到城下劝降,他不但不为之所动,反而拉弓射死了她,足见其意志坚决。
D.尧君素心知守城必败,但对隋仍心存侥幸,所以他常对将士说,城中的粮食吃光,天下之事就定局了,如果隋朝灭亡,那是天意。
9、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后 颇 得 江 都 倾 覆消 息 又 粮 尽 男 女 相 食 众 心 离 骇白 虹 降 于 府 门兵 器 之 端 夜 皆 光 见 月 余 君 素 为 左 右 所 害
⑵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3分)
②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3分)
篇4:尧君素阅读答案及翻译
尧君素阅读答案及翻译
尧君素,魏郡汤阴人也。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帝嗣位,累迁鹰扬郎将。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俄而通引兵南遁,署君素领河东通守。义师遣将吕绍宗、韦义节等攻之不克。及通军败,至城下呼之。君素见通,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左右皆哽咽。通亦泣下沾襟,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君素以名义责之曰:“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通曰:“吁!君素!我力屈而来。”君素曰:“方今力犹未屈,,何用多言!”通惭而退。时围甚急,行李断绝。君素乃为木鹅,置表于颈,具论事势,浮之黄河,沿流而下。河阳守者得之,达于东都。越王侗见而叹息,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密遣行人劳之。监门直阁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前后自东都归义,俱造城下,为陈利害。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君素卒无降心。其妻又至城下,谓曰:“隋室已亡,何苦取祸?”君素曰:“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引弓射之,应弦而倒。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每言及隋国,未尝不歔欷。常谓将士曰:“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今谷支数年,食尽,足知天下之事。必隋室倾败,天命有归,吾当断头以付诸君。”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
(《北史·尧君素传》)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素以名义责之曰 名义:名号
B.时围甚急,行李断绝 行李:使者
C.密遣行人劳之 劳:使……劳累
D.君素亦知事必不济 济:救济

6、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 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
B.我力屈而来 通惭而退
C.君素乃为木鹅 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
D.天下事非妇人所知 君素为左右所害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尧君素“节义”的一组是( )
①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 ②君素以名义责之 ③越王侗见而叹息 ④君素卒无降心 ⑤引弓射之,应弦而倒 ⑥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尧君素心念旧情,见到兵败而来的屈突通,哽咽流泪,悲伤得不能自控;但又能不为旧情所羁,严历责问屈突通背叛主上的言行。
B.尧君素在城池岌岌可危之时,机智地将请求增援的奏章放入自制的木鹅中传出城去,越王侗见到奏章之后立即向他秘密派军增援。
C.面对旧幕僚的劝降,新朝廷的安抚,尧君素守节不移;妻子到城下劝降,他不但不为之所动,反而拉弓射死了她,足见其意志坚决。
D.尧君素心知守城必败,但对隋仍心存侥幸,所以他常对将士说,城中的'粮食吃光,天下之事就定局了,如果隋朝灭亡,那是天意。
9、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后 颇 得 江 都 倾 覆消 息 又 粮 尽 男 女 相 食 众 心 离 骇白 虹 降 于 府 门兵 器 之 端 夜 皆 光 见 月 余 君 素 为 左 右 所 害
⑵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3分)
②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3分)
参考答案:
5、B(A.名声和节义,C.慰劳,D.成功)
6、C(都表示“于是”;A.来/用;B.表顺承/表修饰;D.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表被动)
7、B(①表明尧君素是炀帝的老臣;③是通过越王侗的反应来进行间接描写。)
8、B(奏章中的内容并非“请求增援”,而是对情势的分析;越王侗并未“派军增援”,而是“派遣使者前行慰劳。”)
9、⑴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错、漏两处扣1分)
⑵①大业末年,跟随骁卫大将军屈突通在河东抗拒义军。(得分点“拒”和介宾短语后置各占1分,整句大意1分。)
②你即使在远方能对主上不感到惭愧,但你骑的马,就是代王赐给你的,你有什么颜面骑它呢?(得分点:判断句式和“惭”的翻译各占1分,整句大意1分)
文言文翻译:
尧君素,是魏郡汤阴人。隋炀帝做晋王的时候,尧君素是在他身边侍候的人。隋炀帝继位,逐步升迁到鹰扬郎将。大业末年,跟随骁卫大将军屈突通在河东抗拒义军。不久,屈突通带领军队向南逃跑,委任尧君素兼任河东通守。义军派遣大将吕绍宗、韦义节等攻城,但未能攻克。等到屈突通的军队被击败,屈突通逃到城下大声喊叫尧君素。尧君素见到屈突通,哽咽流泪,悲伤得不能自控,身边的人也都跟着哽咽起来。屈突通也流下泪沾湿了衣襟,于是劝说尧君素早早投降来求取富贵。尧君素用名声和节义责问他说:“你即使在远方能对主上不感到惭愧,但你骑的马,就是代王赐给你的,你有什么颜面骑它呢?”屈突通说:“唉!尧君素!我是力量竭尽才逃来的。”尧君素说:“如今你的力量还没有竭尽,何必多说!”屈突通羞愧地退下了。当时,城池被围攻得非常紧急,使者断绝。尧君素于是造了一只木鹅,把奏章放在木鹅的脖颈中,在奏章中他详细地分析了情势,他把木鹅漂浮在黄河上,让它顺流而下。河阳守卫的人得到木鹅,送达到东都洛阳。越王侗见到奏章不禁叹息,就秉承皇帝旨意授予尧君素金紫光禄大夫之职,秘密派遣使者前往慰劳尧君素。监门直阁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先后从东都归附义军,两人一起到城下,向他陈说利害。朝廷又赐给他金券,答应他免除死罪。尧君素最终还是没有投降的意思。他的妻子又到城下,对他说:“隋朝已经灭亡,你何苦要自取祸害?”尧君素说:“天下的事情不是女人所能知道的。”拉开弓射向他的妻子,他的妻子中箭而倒。尧君素也知道事情必定不能成功,每次说到隋朝,未尝不叹息哽咽。常常对他的将士说:“我是诸侯府邸的老臣,说到大义,不能不死。现在粮食还能支撑几年,粮食吃光了,也足以知道天下之事的结局了。隋朝如果一定倾覆败亡,那是天命有此结局,我应该砍下头来交给你们。”后来,经常听到江都覆灭的消息,粮食又吃光了,甚至发展到交换孩子相吃,众人的心离散惊惧。白虹降临到府门之上,兵器的锋端,夜里都闪着光芒。一个多月后,尧君素被身边的人杀害。
篇5:《北史》文言文阅读题
《北史》文言文阅读题
张华原,字国满,代郡人也。少明敏,有器度。初为齐神武骠骑府法曹参军,赐爵新城伯,累迁大丞相府属。深被亲待,每号令三军,恆令宣谕意旨。寻除散骑常侍。周文始据雍州,神武使华原入关说焉。周文谓曰:“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华原曰:“殒首而已,不敢闻命。”周文嘉其亮正,乃使东还。寻悔,遣追不及。神武以华原久而不返,每叹惜之,及闻其来,喜见于色。后除相府右长史,迁骠骑大将军、特进,进爵为公,仍徙封新安。后为兗州刺史。华原有干略,达政体。至州,乃广布耳目,以威禁。境内大贼及邻州亡命三百余人,皆诣华原归款。咸抚以恩信,放归田里,于是人怀感附,寇盗寝息。州狱先有系囚千余人,华原科简轻重,随事决遣。至年暮,唯有重罪者数十人。华原各给假五日,曰:“期尽速还也。”囚等曰:“有君如是,何忍背之!”依期毕至。先是,州境数有猛兽为暴。自华原临政,州东北七十里甑山中,忽有六駮食猛兽,咸以为化感所致。卒官,州人大小莫不号慕,为树碑立祠,四时祭焉。赠司空公、尚书左仆射。子宰均嗣。 (选自《北史》)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恆令宣谕意旨谕:使……知晓
B. 寻除散骑常侍 寻:不久
C. 寇盗寝息寝:渐渐
D. 华原科简轻重简:选择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有君如是,何忍背之 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B. ①神武以华原久而不返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 ①神武使华原入关说焉 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①周文嘉其亮正,乃使东还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4分)
(2)境内大贼及邻州亡命三百余人,皆诣华原归款。(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张华原有哪些优点和才干?请简要概括。(5 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 12 处)(4 分)
孟 懿 子 问 孝 子 曰 无 违 樊 迟 御 子 告 之 曰 孟 孙 问孝 于 我 我 对 曰 无 违 樊 迟 曰何 谓 也子 曰 生 事 之 以 礼 死 葬 之 以 礼 祭 之 以 礼
8.【C】“寝”是“停止”的意思,与“息”同义。
9. 【B】均连词,因为。 A ,①疑问副词,怎么;②是疑问代词,为什么。C①是代词,他;②反问语气副词,哪里。D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竟然。
10.(1)如果你能够在这里委屈你的`高才,我们可以共同享受荣华富贵;如果你不答应这样的话,今天就是你的死期。(重点词:“骥足”、“尔”各1分,大意2分)
(2)境内的大盗和邻州的亡命之徒三百多人,都到华原那里表示忠诚。(重点词:“诣”、“款”各1分,大意2分)
11,少明敏,有器度;忠心事主,殒命不恤;有干略,达政体;以诚示人,取信于囚。
1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3处1分)
译文
张华,名原,字国满(看下文视乎是姓华名原,张字好像是多余的),代郡人氏。年纪轻轻已经聪明灵敏,有器量有气度。开始为官时在齐神武骠骑府当法曹参军,被赐予爵位----新城伯。经多次升迁至大丞相府做部属。得到大丞相很大信任像亲属般被对待,大丞相每次向三军发出号令时,都是让他去宣读。后来封为散骑常侍。周文起初占据了雍州,神武派遣华原入关去说服周文。周文回复说:“如果你能委屈一下留在这里,将来一定和你共享富贵;否则,你今天就要没命了。”华原答:“死就死吧,我绝不听从你。”周文很欣赏他的光明正直,便让他向东返回。后来后悔了,派人去追截但已经赶不及了。神武因为华原去了这么久还没回来,经常叹息想念他,等到听说他回来了,脸上满是高兴之情。后来华原被封为相府右长史,再升迁至骠骑大将军,特别晋升为公爵,并改封地到新安。后来封为兗州刺史。华原有才干谋略,精通施政的要领。到任兗州,组织起很多人收集各方面的信息,用禁令约束人民。兗州境内的盗贼以及临近州县的流窜犯有三百多人,都来晋见他上交脏款。这些人全都得到恩准免罪,放回家乡,这样一来人民都对华原感激归附,盗抢等犯法现象渐渐消失了。兗州监狱原先有囚犯一千多人,华原按所犯法律的严重程度,因应具体情况分别处理。到年尾,只剩下犯重大罪行的几十个人了。华原给他们每人五天假期假释,对他们说:“你们到期就要赶快回来啊。”囚犯们都说;“有大人对我们这么好,我们怎么可以违背约定呢。”结果到了期限全都回来了。以前,兗州境内屡次发生猛兽为害民众的事。自从华原上任以来,在兗州东北方向七十里的甑山,突然出现六只駮把猛兽都吃掉了(駮是传说中的一种形似马而能吃虎豹的野兽),大家认为这都归功于华原的教化。华原任期满了离开,兗州人民不论老少都对他怀恋追慕,为他立碑石建祠庙,四季祭念他。他死后被赠封司空公、尚书左仆射。他的子孙后代都承继他的封地。
篇6:北史·孟尝君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北史·孟尝君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北史孟尝君传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 诚:实情
B.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 币:钱币
C.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 趣:同趋
D.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 徒:白白地
13. 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B.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C.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 事之固然也
D.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驩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驩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D.冯驩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15.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及课文原文。(11分)
(1)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6分)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5分)
参考答案:
12.B
13.B
14.D
15.(1)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参考译文】
孟尝君姓田名文。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那些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一个个都离开了他。冯欢就乘车向西到了秦国游说秦王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的官吧?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如今齐国国君听信了毁谤之言而把孟尝君罢免,孟尝君心中无比怨愤,必定背离齐国;他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朝廷中下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状况都将为秦国所掌握。您将得到整个齐国的土地,岂只是称雄呢!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能失掉良机啊。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冯欢告别了秦王而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到了齐国,劝说齐王道:现在我私下得知秦国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了。孟尝君不西去就罢了,如果西去担任秦国宰相,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有,秦国是强大的雄国,齐国就是软弱无力的雌国,软弱无力,那么临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赶快恢复孟尝君的官位并给他增加封邑来向他表示道歉呢?如果这么做了,孟尝君必定高兴而情愿接受。秦国虽是强国,岂能够任意到别的国家迎接人家的宰相呢!要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齐王听后,顿时明白过来说:好。齐王召回孟尝君并且恢复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时还给了他原来封邑的`土地,又给他增加了千户。
自从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那些宾客们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位,冯欢去迎接他。还没到京城的时候,孟尝君深深感叹说:我素常喜好宾客,乐于养士,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宾客们看到我一旦被罢官,都背离我而离去,没有一个顾念我的。如今靠着先生得以恢复我的宰相官位,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脸,狠狠地羞辱他。听了这番话后,冯欢收住缰绳,下车而行拜礼。孟尝君也立即下车还礼,说:先生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冯欢说: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错了。说来,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都有其常规常理,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孟尝君说:我不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冯欢说: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孟尝君连续两次下拜说:我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了。听先生的话,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吗。
篇7:《尧君素》原文阅读翻译及参考答案
《尧君素》原文阅读翻译及参考答案
尧君素,魏郡汤阴人也。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帝嗣位,累迁鹰扬郎将。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俄而通引兵南遁,署君素领河东通守。义师遣将吕绍宗、韦义节等攻之不克。及通军败,至城下呼之。君素见通,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左右皆哽咽。通亦泣下沾襟,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君素以名义责之曰: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通曰:吁!君素!我力屈而来。君素曰:方今力犹未屈,,何用多言!通惭而退。时围甚急,行李断绝。君素乃为木鹅,置表于颈,具论事势,浮之黄河,沿流而下。河阳守者得之,达于东都。越王侗见而叹息,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密遣行人劳之。监门直阁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前后自东都归义,俱造城下,为陈利害。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君素卒无降心。其妻又至城下,谓曰:隋室已亡,何苦取祸?君素曰: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引弓射之,应弦而倒。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每言及隋国,未尝不歔欷。常谓将士曰: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今谷支数年,食尽,足知天下之事。必隋室倾败,天命有归,吾当断头以付诸君。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
(《北史尧君素传》)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君素以名义责之曰名义:名号
B.时围甚急,行李断绝行李:使者
C.密遣行人劳之劳:使劳累
D.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济:救济
6、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
B.我力屈而来通惭而退
C.君素乃为木鹅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
D.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君素为左右所害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尧君素节义的一组是()
①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②君素以名义责之③越王侗见而叹息④君素卒无降心⑤引弓射之,应弦而倒⑥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君素心念旧情,见到兵败而来的屈突通,哽咽流泪,悲伤得不能自控;但又能不为旧情所羁,严历责问屈突通背叛主上的言行。
B.尧君素在城池岌岌可危之时,机智地将请求增援的奏章放入自制的.木鹅中传出城去,越王侗见到奏章之后立即向他秘密派军增援。
C.面对旧幕僚的劝降,新朝廷的安抚,尧君素守节不移;妻子到城下劝降,他不但不为之所动,反而拉弓射死了她,足见其意志坚决。
D.尧君素心知守城必败,但对隋仍心存侥幸,所以他常对将士说,城中的粮食吃光,天下之事就定局了,如果隋朝灭亡,那是天意。
9、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
⑵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3分)
②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3分)
参考答案:
5、B(A.名声和节义,C.慰劳,D.成功)
6、C(都表示于是;A.来/用;B.表顺承/表修饰;D.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表被动)
7、B(①表明尧君素是炀帝的老臣;③是通过越王侗的反应来进行间接描写。)
8、B(奏章中的内容并非请求增援,而是对情势的分析;越王侗并未派军增援,而是派遣使者前行慰劳。)
9、⑴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错、漏两处扣1分)
⑵①大业末年,跟随骁卫大将军屈突通在河东抗拒义军。(得分点拒和介宾短语后置各占1分,整句大意1分。)
②你即使在远方能对主上不感到惭愧,但你骑的马,就是代王赐给你的,你有什么颜面骑它呢?(得分点:判断句式和惭的翻译各占1分,整句大意1分)
文言文翻译:
尧君素,是魏郡汤阴人。隋炀帝做晋王的时候,尧君素是在他身边侍候的人。隋炀帝继位,逐步升迁到鹰扬郎将。大业末年,跟随骁卫大将军屈突通在河东抗拒义军。不久,屈突通带领军队向南逃跑,委任尧君素兼任河东通守。义军派遣大将吕绍宗、韦义节等攻城,但未能攻克。等到屈突通的军队被击败,屈突通逃到城下大声喊叫尧君素。尧君素见到屈突通,哽咽流泪,悲伤得不能自控,身边的人也都跟着哽咽起来。屈突通也流下泪沾湿了衣襟,于是劝说尧君素早早投降来求取富贵。尧君素用名声和节义责问他说:你即使在远方能对主上不感到惭愧,但你骑的马,就是代王赐给你的,你有什么颜面骑它呢?屈突通说:唉!尧君素!我是力量竭尽才逃来的。尧君素说:如今你的力量还没有竭尽,何必多说!屈突通羞愧地退下了。当时,城池被围攻得非常紧急,使者断绝。尧君素于是造了一只木鹅,把奏章放在木鹅的脖颈中,在奏章中他详细地分析了情势,他把木鹅漂浮在黄河上,让它顺流而下。河阳守卫的人得到木鹅,送达到东都洛阳。越王侗见到奏章不禁叹息,就秉承皇帝旨意授予尧君素金紫光禄大夫之职,秘密派遣使者前往慰劳尧君素。监门直阁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先后从东都归附义军,两人一起到城下,向他陈说利害。朝廷又赐给他金券,答应他免除死罪。尧君素最终还是没有投降的意思。他的妻子又到城下,对他说:隋朝已经灭亡,你何苦要自取祸害?尧君素说:天下的事情不是女人所能知道的。拉开弓射向他的妻子,他的妻子中箭而倒。尧君素也知道事情必定不能成功,每次说到隋朝,未尝不叹息哽咽。常常对他的将士说:我是诸侯府邸的老臣,说到大义,不能不死。现在粮食还能支撑几年,粮食吃光了,也足以知道天下之事的结局了。隋朝如果一定倾覆败亡,那是天命有此结局,我应该砍下头来交给你们。后来,经常听到江都覆灭的消息,粮食又吃光了,甚至发展到交换孩子相吃,众人的心离散惊惧。白虹降临到府门之上,兵器的锋端,夜里都闪着光芒。一个多月后,尧君素被身边的人杀害。
篇8:《回君传》文言文阅读
《回君传》文言文阅读
回君者,邑人,于予为表兄弟。深目大鼻,繁须髯,回聪慧,耽娱乐,嗜酒入骨。家有庐舍田亩,荡尽,赤贫。善博戏,时与人赌,得钱即以市酒,邑人皆恶之。
予少年好嬉游,绝喜与饮,邑人以之规予曰:予辈亦可共饮,乃与无赖人饮,何也?予曰:君辈乌足与饮?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而意别有营,强为一笑,身上常若有极大事相绊,偶然一醉,勉强矜持。夫人生无事不苦,独把杯一刻,差为可乐,犹不放怀,其鄙何如?回则不然,方其欲酒之时,而酒忽至,如病得药,如猿得果。耳目一,心志专;自酒以外,更无所知,于于①焉,嬉嬉焉,语言重复,形容颠倒;笑口不收,四肢百骸,皆有喜气。与之饮,大能助人欢畅,予是以日愿与之饮也。人又曰:此荡子不顾家,乌足取?予曰:回为一身,荡去田产;君有田千顷,终日焦劳,未及四十,须鬓已白。回不顾家,君不顾身,身与家孰亲?回宜笑子,子反笑回耶?其人无以应。
回有一妻一子,然率在外,饮即向人家住,不归,每十日送柴米归,至门大呼曰:柴米在此!即去。其妻出取,已去百步外矣。腰系一丝囊,常虚无一文。时予问回曰:虚矣,何以为计?回笑曰:即至矣。既实,予又谓曰:未可用尽。回又笑曰:若不用尽,必不来。予曰:何以知之?曰:我自二十后,无立锥地,又不为商贾,然此囊随尽随有,虽邑中遭水旱,人多饥焉,而予独如故。予自知天不绝我,故不营。予曰:善。
予尝偕回及豪少年二十余人,结为酒社。大会时各置一巨瓯,较其饮最多者,推以为长。予饮较多,已大酣,恍惚见二十余人皆拜堂下。时月色正明,相携步斗②湖堤上,见大江自天际来,晶莹耀朗,波涛激岸,汹涌滂湃,相与大叫,笑声如雷。是夜,城中居民皆不得眠。
今予复以失意就食京华,所遇皆贵人,不敢过为颠狂,以取罪戾。且予近益厌繁华,喜静定,枯坐一室,将来酒皆须戒之,岂能如曩日之豪饮乎?而小弟有书来,乃云余二十少年皆散去,独回家日贫,好饮日益甚。予乃叹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取材于明袁中道《回君传》)
注:①于于:悠然自得的样子。②步斗:步行转折,形容脚步踉跄。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聪慧,耽娱乐 耽:沉溺
B.绝喜与饮 绝:特别
C.此荡子不顾家 顾:照顾
D.人不堪其忧 堪:愿意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君辈乌足与饮
你们怎么配和我一同饮酒呢
B.回有一妻一子,然率在外
回君有一个妻子一个儿子,但是他大都在外面住
C.予自知天不绝我,故不营
我自己知道上天不会让我活不下去,所以我不去谋生
D.不敢过为颠狂,以取罪戾
我不敢过分自由随意,却因此招致罪过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乡人对回君嗜酒如命深恶痛绝,有人劝说作者不要再同回君饮酒。
B.作者认为回君为人坦率,是性情中人,与他饮酒,感觉十分轻松舒畅。
C.回君虽然生活贫困,但对钱财的有无毫不在意,从不刻意追求金钱。
D.作者对自己当年在酒社中与豪放少年共推回君为社长一事印象很深。
10.当同乡人说回君此荡子不顾家,乌足取后,作者的一番言辞使同乡人无以应。
请你用现代汉语写一段话,帮助同乡人反驳作者。(200字左右)(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