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故人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春夜喜雨及已亥杂诗阅读附答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春夜喜雨及已亥杂诗阅读附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夜喜雨及已亥杂诗阅读附答案

篇1:春夜喜雨及已亥杂诗阅读附答案

春夜喜雨及已亥杂诗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7~8。(5分)

[甲]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乙]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从两首诗的感情基调上看,甲诗着眼于 字,乙诗则着眼于 字,从两诗景物描写中表现的季节来看,甲诗写的是 春之景,乙诗写的是

春之景。从两诗涉及的`历史名城来看,甲诗涉及的是成都,乙诗涉及的是北京。(2分)

8.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3分)

①将甲乙两诗中你最欣赏的一联诗句画上横线,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②甲诗的末两句是作者想像,试用自己的话把作者想象情景表达出来,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 侧重评价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和理解能力。

[解析] 赏析,可从诗意、写法、哲理等某一角度作一点分析即可。描写再现诗句所写的情景,要紧扣诗句展开联想和想像,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7. [答案] 喜 愁 早 暮

8. ①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表现了诗人为振兴国家而奉献自己的毕身精力乃至生命的豪情。②示例:第二天拂晓,锦宫城里被这绵绵春雨滋润的花儿们,吃饱了,喝足了,一个个都低下了高贵的头,像是在沉思,想变着法儿一展娇人的风姿,又像是在向“春雨”行礼,感谢春雨的悉心、周到、及时呵护。

篇2:《春夜喜雨》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

《春夜喜雨》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相关试题及答案

(1)全诗紧扣一个 字抒情写意,首联中一个 字把“好雨”拟人化了。

(2)颔联中“潜”和“细”写出了春雨 、 的特点,饱含诗人 的心情。

(3)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4)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

(5)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答:

(1)喜 知

(2)轻盈 、 细柔 喜悦

(3)拟人手法。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4)二、三联是实写,末联是虚写。

(5)赋予了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6)C (并非层层写实,末联是虚拟。)

①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幺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并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拟人手法。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②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二、三联是实写,末联是虚写。)

③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赋予了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赏析】

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的诗作。

这是一首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诗中将春夜喜雨拟人化了,诗人夸赞这雨是“好雨”,说它“知时节”,懂得客观需要。难道不是吗?春天里,万物萌芽勃发,正需要雨露的滋润,雨就下了起来。这首《春夜喜雨》,将雨描绘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还道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诗题中的“喜”字虽然在诗文中没有露面,但从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欢喜之情。从欢喜到情不自禁地想象:明天必定会春.色满城。

篇3:《春夜喜雨》阅读答案附赏析

《春夜喜雨》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这是杜甫难得一见的佳作。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春夜喜雨》阅读答案附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篇4:《春夜喜雨》阅读答案附赏析

(1)全诗紧扣一个 字抒情写意,首联中一个 字把“好雨”拟人化了。

(2)颔联中“潜”和“细”写出了春雨 、 的特点,饱含诗人 的心情。

(3)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4)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

(5)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答:

(1)喜 知

(2)轻盈 、 细柔 喜悦

(3)拟人手法。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4)二、三联是实写,末联是虚写。

(5)赋予了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6)C (并非层层写实,末联是虚拟。)

①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幺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并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拟人手法。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②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二、三联是实写,末联是虚写。)

③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赋予了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春夜喜雨及已亥杂诗阅读附答案

篇5:春夜喜雨阅读答案

1.默写整首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解释下列词语: 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潜:悄悄地。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花重: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3.《春夜喜雨》的作者是 唐 代 杜甫 。这首诗写的是 ( 春雨 ) ,前两句写了( 下雨的季节 ) ,后六句集中写( 夜雨 ),诗中没有一个“ 喜 ”字,却体现出诗人的( 喜悦 )之情。

4.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 答: 知时节(或当春乃发生)。

5.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 答:第二联从听觉,第三联从视觉。

6.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 ,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你认为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用得好。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7.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6分)

篇6:春夜喜雨阅读答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lěi)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杜诗:①春雨来得及时;②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周诗:①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观。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杜诗: 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 ②借住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 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 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篇7:《春夜喜雨》阅读答案

诗人:杜甫 朝代: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阅读题:

10.从诗体上看,《春夜喜雨》是一首近体诗中的 。(2分)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

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技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参考答案:

10.(2分)律诗(五言律诗)

11.(3分) B

12.(3分) D

13.(3分)D

14.(3分)A

篇8:《春夜喜雨》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①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幺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并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拟人手法。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②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二、三联是实写,末联是虚写。)

③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赋予了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篇9:《春夜喜雨》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0.从诗体上看,《春夜喜雨》是一首近体诗中的 。(2分)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

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技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篇10:杜甫《春夜喜雨》比较阅读答案

杜甫《春夜喜雨》比较阅读答案

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3分)

答:

(2)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4分)

答:

【参考答案】

(1).杜甫春夜喜雨:(a)春雨得及时; (b)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周邦彦春雨:(a)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 (b)春雨水量可观。

(2).杜甫春夜喜雨:(a)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

(b)借助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展开想象,寄 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d)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象相结合)

(e)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春雨滋润万物。)(答三点给满分)

周邦彦春雨:(a)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b)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

(c)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篇11:《春夜喜雨》阅读答案及鉴赏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相关试题

(1)全诗紧扣一个 字抒情写意,首联中一个 字把“好雨”拟人化了。

(2)颔联中“潜”和“细”写出了春雨 、 的特点,饱含诗人 的心情。

(3)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4)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

(5)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答:

篇12:唐诗《春夜喜雨》阅读答案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题目中那个字是全诗的字眼?

2、颔联写出了春雨的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村,应时而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是不漏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春夜喜雨》阅读答案

1、题目中那个字是全诗的字眼?

2、颔联写出了春雨的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写出了春雨细且悄无声息的特点.“潜”字拟人化,运用了拟人手法.

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知”将雨赋予人的生命.“重”写饱满,饱含生机.都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

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拓展阅读:《春夜喜雨》赏析

杜甫这首五言律诗是他在成都第二年所作的著名诗篇之一,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当时,诗人在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下,加上自己的苦心经营,他寓居的浣花草堂基本建成。经过长期颠沛流离和饱经忧患的杜甫,生活总算暂时得以安定,所以他才有町能对成都自然景物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细致的琢磨,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不少吟咏它们的诗篇。《春夜喜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首。

诗一开头,杜甫就赞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为什么是“好雨”?因为在春季农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润。农谚云:“春雨贵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宝贵。由于成都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足,一到春天虽然常常晚上下雨,但次日却又有明媚的阳光。这就正如诗人在另一首诗中所描绘的`:“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水槛遣心二首》)在正需要雨水之时,雨就降下来了,它是“知时节”的,所以“当春乃发生”。这种为万物生长所必须的“及时雨”,真是难得的好雨!这两句诗,是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绘的。把无情作有情,把无知当有知,杜甫作诗常常如此。这里把春雨当作有知觉的,故它能根据需要,应时而降。诗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

接着,第三、四两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因为好雨下在夜里,故诗人着重是从“听觉”上去描绘雨景的。雨细而不能骤,随夜色而逐渐隐没。它悄悄而来,默默无声,不为人们所觉察,故称为“潜入夜”。这样不声不响地下的雨,当然是滋润万物的细雨。“细无声”,正好恰当地表现了它的可贵精神。这里的“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这恰如仇兆鳌所说:“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杜诗详注》卷十)

第五、六两句是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野径”指田野间的小路,是指地上;“云”是指天空。由于晚上正在下雨,所以浓云密布,群星潜藏,月色无光,天空和地上都是一团漆黑,正说明雨意正浓。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边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并且显得格外明亮。这是一幅极其生动的雨中夜景图。诗人在这里所用的“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也包含了诗人自己惊喜的感情。

最后两句是写雨后晓景。是第二天的事。天明雨霁,整个成都城都是耀眼的繁花,花朵沉甸甸地抬不起头来。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至此,诗人对喜雨的感情达到了高潮,于是“花重锦官城”的诗句冲口进发而出,真是“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放王嗣奭说:“束语‘重’字妙,他人不能下。”(《杜臆》卷四)

这首诗描写细腻、动人。诗的情节从概括的叙述到形象的描绘,由耳闻到目睹,自当晚到次晨,结构谨严。用词讲究。颇为难写的夜雨景色,却写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从字里行间。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悦的春天气息。这首诗题虽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显然,诗人这种感情的产生绝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有其现实基础。据史书记载,在他写作此诗的前一年,京畿一带就有严重灾荒,“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资治通鉴·唐纪》)。因此,杜甫一听到雨声,就感到无限喜悦,这喜悦恰好反映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