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月摇情满江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初中英语教学应注重朗读和背诵 教学反思(新目标版英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英语教学应注重朗读和背诵 教学反思(新目标版英语),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英语教学应注重朗读和背诵 教学反思(新目标版英语)

篇1:初中英语教学应注重朗读和背诵 教学反思(新目标版英语)

我从事英语教学已经十几年了,积累了一些不成熟的教学经验。我个人觉得,每个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早读时根本不开口读英语,其原因还是平时缺乏练习,课堂上老师教的课后不能及时在遗忘之前得到巩固,从而导致好多学生不会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这样的语言环境及所带来的后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纯情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也是克服当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更为重要的是朗读和背诵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朗读和背诵几乎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对环境的依赖较小,容易得到保证及满足。我们只要给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读背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在课外时间一个人完成,无需找伙伴做练习对象。

朗读和背诵同样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它不需要学生专门用大块的时间来完成。它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朗读和背诵的时间。课前课后,饭前饭后,甚至于在上下学的路上。

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词汇、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在脑海里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还可以动员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所听说读写能力。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好些句子就会脱口而出。比如有一道填空题,你甚至不知道这个句子的具体意义你却能说出该填什么词,这就是你的语感。这样就可以自然地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在口笔头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灵感,有时甚至可以做对模棱两可的答案。

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进语音。通过朗读,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如连续、失去爆破、同化、重读、弱读等,从而迅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能力提高了,英语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因此,在初中阶段是初一的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初一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教学。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英语的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起浓厚。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大声朗读,积极背诵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习惯用语,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基础,对以后的教与学将十分有益。初二、初三的学生之所以学不好英语,与在初一没有打好朗读和背诵的基础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初一时不读、不背,导致学过的单词、短语认不得,不会读,上了初二、初三,即使想学好英语,由于大量的单词不会读,而使有的学生对英语望而却步,逐渐丧失信心,终至放弃。现在的初二、初三的学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但由于以前学过的单词不会读、课文不会读而不知从何下手。

篇2:初中英语教学要注重朗读与背诵

初中英语教学要注重朗读与背诵

初中英语教学要注重朗读与背诵

文 江玉碧 尹平

摘 要:为克服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哑巴英语”现象,英语教师应在初一学生学英语入门时,就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使学生对英语语言材料进行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从而提高英语水平。

关键词:英语教学;朗读;背诵

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对朗读和背诵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呢?

一、明确朗读和背诵实施的有利条件

1.朗读和背诵几乎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对环境的依赖较小,容易得到保证及满足,我们只要给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读背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在课外时间一个人完成。

2.朗读和背诵同样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它不需要学生专门用集中的大块的时间来完成,它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朗读和背诵的时间。

3.朗读和背诵实施的难度也不大。只要量合适,学生用一定的时间,注意一下节奏,朗读就没什么问题;对于背诵,根据对象适量调整,大多也能完成。

二、明确朗读与背诵的作用与效果

1.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英语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和拓宽知识面;可以动员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

2.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好些句子就会脱口而出。比如,一些填空题,你甚至不知道句子的具体意义,你却能说出应该填什么词,这就是你的语感。

3.通过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进语音。通过朗读,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

4.通过朗读和背诵,也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成绩的助推器。朗读和背诵能够培养学生的听力素养和写作能力。

三、明确朗读与背诵的操作方法

在学生刚进入初一时,教师一定要督促学生正确发音。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方法后才能将单词、句子读准确,那么学生的自信心才能逐渐提高。

1.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抽查学生朗读和背诵。课堂上抽查学生朗读和背诵时要讲技巧,要根据难易程度分别抽查不同的学生,一般来说,任务难一点儿就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做示范,让成绩最差的`学生完成最简单的任务。特别注意,教师在让学生完成任务时一定不要吝啬对学生的美言,表扬会让学生有信心,用更大的声音来朗读和背诵。

2.采用晋级的方式鼓励学生朗读和背诵。在英语入门教学中,英语教师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我在实际操作中就告诉学生背诵一篇课文得一分,每背诵十篇就晋一级。每个月评比一次,在评比中背诵任务完成得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并在平时成绩积分中加分。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方式,为了晋级就挤时间背诵课文、句子、对话。

3.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推动朗读与背诵。按照学生的基础与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员在组长处背,组长到科代表处背,教师督促科代表抽查各组,然后定时进行小组评比与奖励。

4.教师要精选。随着内容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教师一定要有所筛选,哪些朗读熟就行了,哪些一定要背诵,对经典范文、短语一定要定时巩固。

初一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教学,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英语的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大声朗读,积极背诵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习惯用语,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基础,对以后的教与学将十分有益。有些初二、初三的学生之所以学不好英语,与在初一没有打好朗读和背诵的基础有很大的关系,导致语感不佳,逐渐对英语望而却步。现在的初二、初三的学生,很多学生都有学好英语的愿望,实际上教师还是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一旦学生从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后,还是能够培养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的。

虽然在高考中已开始了英语改革之风,但这并不能说明英语学科不重要,这只是时代变化所需。作为中学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英语朗读与背诵新的内涵和活力。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

篇3:教学反思 (新目标版英语九年级)

-下学期英语教学反思

一学期已经过去,回望自己的教学,深深感到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下一个学期就是九年级的复习冲刺阶段,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为下学期的综合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对本学期的英语教学工作从学生和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的做好下学期的复习工作。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反思

(一)存在的问题

本学期由于是新接手的班级,学生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他们的英语基础如何,在后来的教学中才慢慢的显现出来。我在自己的课堂中总感觉学生不能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和做笔记。听课效率不高。经分析,原因是自己上课方式与学生以前的老师的教学方式不一样,学生不能适应;课堂上我用的英语过多,语速过快,学生跟不上、听不懂。而自己也没有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不回答问题或不参与教学活动,只是一味的埋怨和批评,致使学生上课更不敢回答问题,生怕回答错了以后老师会不高兴。

(二)课后反思

1、教师要有课堂效益意识。有效的媒体手段有助于课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从而最终提高学习的听课效益;自己正好缺乏这方面的运用;其次,课堂效益还体现在如何设计教学。课堂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助于他们有效内化知识与信息,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中考的信息,拓宽教学内容。

2、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有效获取学情反馈,有效地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的落实。制定激励性的英语学习效果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等方面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复习情况,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3、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切实抓好备课这一环节,即备课要精,练习要精,作业要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

4、要强化分层次教学与辅导,通过分层次教学和辅导提升学生的成绩,从方法上,要抓住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辅导。从策略上,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的研究,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从对象上,要重点关注学科明显薄弱的学生,采用教师定学生、师生结对、辅导等有效形式使学生随时能得到。

二、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1、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

2、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英语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的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英语复习缺乏系统性,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

3、部分学生缺少教师明确的指导,在复习时缺乏系统安排和科学计划,或者学习和复习没有个性化特点, 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二)课后反思

基于以上情况,我认为作为学生中考的把关者,首先要有正确地意识,应充分认识到:一节课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1、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学生在七、八年级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初三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课程标准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缺补差,帮助学生过关。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在班上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所谓“活”就是侧重知识的活用训练,把外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在既紧张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学生在情景中大量实践,用已知的学习未知的,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英语和其它功课一样,需要多练多做。

2、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

我以前上课总希望学生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和步伐,学生做不到是就容易冲动、发火,而使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沉闷。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关心学生,尤其差生,同他们交朋友,不歧视他们,不动辄呵斥他们,鼓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自信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

新课程改革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今后我要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3、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多预习,课堂45分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把老师讲的内容真正听懂。不是似懂非懂。课后认真完成配套练习,不懂的地方,多向老师或成绩好的学生请教。其次,学生学习要主次分明,主要学科课后时间分配相应的因当多一些,特别是对英语学科,因为他毕竟不是语文。基础不打好,以后想提高也难。第三,要灵活掌握学过的知识点,学习要讲究方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不容易忘记。

总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要靠平时慢慢积累起来的。我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向其他英语教师请教,逐步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片乐土,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成绩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篇4:初中英语教学反思 (冀教版英语八年级)

一、教学工作:

本人对工作扎扎实实、兢兢业业,认为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尽心尽力地去做,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在这种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下,工作起来就如鱼得水。首先,我认真地分析教材的编写特色及体系,懂得了中学英语必须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然后就有的放矢地结合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口语、词汇、句型的练习。每次备课时,我都细心研究教材、考虑学生的分层和知识差异,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我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们创设说英语的环境,与同学们相遇时,尽可能用英语问候,当学生来办公室请教问题时,也总是要求他们用英语提问,课堂上也尽量要求他们用英语提问。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学、用英语的乐趣,养成使用英语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二、差生转化工作

差生转化工作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老师只注重好生的教学那么我敢断定他的教学是失败的。好的教师应是通过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达到班级语言水平的平衡、和谐发展。认识到这一点后,我经常利用课间和放学后的课余时间给差生补课。每次重点选择两个学生,根据课堂里发现的不足给他们“加餐”。这样反复地重复所学知识,大部分学生能对本学期的内容很熟练地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还组织了英语兴趣小组,采取互帮互助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养成对英语的浓厚兴趣。另外,英语课本剧的排练也是一个很好的兴趣培养方法,同学们通过排练增强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其他工作

在尽量教好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同时,我还给学生补充了很多课外知识,如:中国的名胜古迹、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等,这一切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看到很多老师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效果很好。所以,我也向这些老师学习,在课余时间对及格层面和优秀层面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经过一段时间,也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通过一个学期的工作,我认识到,作为一个老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由于我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对学生辅导力度的加大,终于将学生的成绩逐步提高了上来。

总之,本期工作中的成绩是引以为豪的,不足之处也是在所难免的。我相信大家都一样,重要的是在下一学期的工作中戒骄戒躁,各项工作都能以更大的起色去博得家长挑剔目光的赞许、同仁敬佩目光的羡慕,领导钦佩目光的认同!

篇5:初中英语教学几点思考 教学反思(人教版英语)

随着信息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国民对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自把英语作为我国公民必修课以来,英语教育不断发展和加强,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仍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除了更新观念,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新课改对我们广大的中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思考。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就应该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领会其主旨,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力求创设宽松、民主、实效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面向全体,以人为本,注重素质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无论在其课程目标的确立,还是它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上,无不体现以人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个学生英语素养都得到应有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4.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营造创新氛围,培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则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去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所以,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差,层层递进。教师要设计题目,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的能力,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题目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材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潜能。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获得知识,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去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三、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倡导合作学习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习得的过程,学生学习语言必须要一定的语言情景中通过一定的任务进行相应的语言交流,从而提高语言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必要的。新课程适应形式的发展,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我们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为本小组的成功而努力,人人认真准备,出谋划策,从而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学生们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组织比赛的同时也增强了竞争意识。同时,你争我赶,互不相让,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他们的团队全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因为在团队合作中,他们可能会对一个小组的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也可能会想出比其他成员更优秀的点子来,这样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改变他们自卑的心理。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

3.设计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五、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背景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英语,更恰当地使用英语。

1.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文化知识背景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所学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能反应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精彩的外国电影录象、欣赏格调高雅的外文歌曲等各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作为外语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把英语教活。

2. 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同时并举、紧密结合

3. 随机讲授因为目前中学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只能按照现有教材,涉及到什么讲什么,重点讲解那些“具有背景意义的词汇和交际用语”,除讲清其概念部分外,还要讲清它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要适当扩展其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风俗习惯和交际常识。

4. 差异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应是教学中的重点。特别是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母语和外语互译,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而且还应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

六、优良的教师人格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教师人格已经远远超出了教师一般职业道德的范畴,它不仅包含师德,也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包括了政治立场的态度、法纪观念、学识风范等的行为,并将社会上普遍需要的这些优良品格、思想、情操、才学、气质等集于一身,并且在教书育人中充分展现出来,使学生面对的教师具有良好的言行、举止、诚实守信;热情、开朗、豁达,永远保持一副微笑的面孔;永远保持良好的心态,即一种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发展的精神状态。教师诚心诚意地对待学生,以诚育诚,以信育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高尚的人格魅力,在这种人格魅力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逐步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受益终生。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去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终生受用的有形知识(课本所学的)和无形的知识(人品的培养),必将也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有道德、有文化、有修养、诚实守信的合格人材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七、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语言也在变化,因此,外语教师也必须勇于进取,刻苦钻研业务,善于总结和借鉴教学改革的新经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适应现化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为此,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

2. 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

3. 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

4. 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方法;

5. 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总之,作为当代的英语教师,我们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力,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开拓进取,与时俱时,以适应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高度要求,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能及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篇6:初中英语教学之我见 教学反思(人教版英语九年级)

初中英语教学既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延续,同时,又肩负着复习备考的重任,起到顺承高中英语的桥梁。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英语基础及学习效率等令人头痛,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找到合适的对象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们一生不断创新、进取的不竭动力。一个人一旦形成一种自觉的稳定的内动力,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进入初中后,我想没有一个学生是真的不想学好英语,只是他们英语基础比较差,自己丧失了信心。但是,他们都决心在初中这三年,把薄弱的科目补上去,都希望能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因此,他们的学习欲望是十分强烈的。帮助学生树立“不怕苦,不怕疲劳,不怕障碍,不怕失败”的坚强意志。鼓励他们不仅要做学习的智者、方法的贤士,更要做精神的勇者、意志的勇士。让各种考试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要有鼓足干劲,一拼到底的拼搏精神。

事实证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会使教师所付出的劳动事半功倍!

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就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英语,如何理解英语语言学习,了解和掌握英语语法结构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些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缺陷。因此,老师不能只注意灌输知识,搞一言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呢?

初中英语教学应注重朗读和背诵 教学反思(新目标版英语)1、帮助学生克服“记单词难”的关卡

学生词汇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做题质量的高低,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以及做题速度的快慢。但是,如何记住这么大的中考词汇呢?首先,我认为非常有必要花一定时间专门训练学生的拼读能力。通过复习字母组合,辅音字母的发音规律及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的发音,使学生建立音、形结合的概念,做到会写就会读。其次,词汇复习在初三总复习阶段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词汇复习的枯燥性,增加其趣味性、科学性。我尝试利用同义词与反义词,如复习read这个词,我就把与“看”有关的单词,通过这样的排列对比,学生就比较容易记住单词。还有一种我较常用的方法,就是把一个词及与其有关联的词组归纳在一起比较。这一方法,对初中学生特别有效,在复习阶段尤其如此,并辅之以适当的练习,使学生有种新鲜感。这些方法,让学生从纵向、横向及各个方面将词汇的雪球越滚越大。

2、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

多年来,在中考中,英语听力都是一个容易得失分的环节。在帮助学生记单词的同时,也通过多听一些听力材料,只有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总结与积累听力的背景知识,还有在对日常生活用语方面的积累,用心体会生活,从生活中的听、说、读去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除了增加词汇量,还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学生刚开始做练习时有些困难,所以训练前,可以先给学生复习有关知识。这样通过实践和努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因此,在教学中,我不停反思、探索行之有效的听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学习能力。

3、加强英语阅读能力

平时我们都爱看小说、杂志和报纸,所以提倡多看些课外的与英语有联系的杂志或读物。在新课标的精神下,学生的阅读篇章越来越长,词汇量也不断增加,这就给缺少背景知识的乡镇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消化多而繁琐的单词,从而难以理解文章的内容,针对这些现象,我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通过教材提供的题材各异的文章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扩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同时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积极带动学生去思考文章的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体会到思考的快乐。让他们走出课文,深入自己,深入外界,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英语综合能力。

(2)着重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技巧和合理的阅读速度的能力。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如寻找主题句、猜测词义、推理、跳读、略读等阅读技巧来获取信息。同时,根据不同的文章题材,整理和归纳部分阅读文章,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文章。针对不同体裁,抓关键信息。如说明文,科普读物和小品文等,首句通常为主题句,其余的句子都是围绕主题句进行说明或阐述;新闻报道的首句通过概括整个事件;幽默小品等的末句往往含蓄,要仔细品味。

平时在训练阅读理解中常用的方法是:先看短文第一句或第二句,因为英语短文开头往往是概括型的。学生看完之后,就知道该文涉及到什么。然后直接阅读所有题干,并划出关键词。比如一些术语,数字,专有名词等,再通读全文。经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十分省时间,且在阅读中可以有重点地读,对提高阅读速度和答题准确率有一定帮助。

在讲评阅读理解时,不是单纯对答案,而是帮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整体理解文章以及理解信息形成内心思维构造能力。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长难句,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阅读信心和毅力,使他们尽快适应中考较长文章和多篇文章快速阅读的要求。

4、巧学英语写作

限时模拟写作训练,加强考生临场应变能力。每年中考的作文分为小作文和大作文,知识复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必须注意速度和节奏,而中考书面表达从时间分配上看,最多也只能是25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必须在这点时间内完成书面表达,并且意思连贯,无严重的语法错误。可以给学生做一些具体的练习题,每周五布置下周要练习的文体,让学生看懂上面的指导语,做对应练习,对照答案自己修改,把该记住的一些套语记住。摘抄出普遍性的错误,抄到黑板上,让全班一起纠正,同时也暗示是哪位同学的错句,其目的是给本人以深刻的印象,下次一般不会犯类似错误。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对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作为教师,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定全方位的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三、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安排好教学和复习

每个学期初,教师要先根据内容和课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上课计划,并注意上课内容的系统性。例如,语法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是化整为零,分散在各课,在复习时就将他们聚零为整,把几种动词时态放在一起复习比较,表示相近意义的结构放在一起进行识别。同时,还要处理好初中教学与高中学习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环节中恰当地渗透中考信息。

总之,教师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以有效的方法和培养良好的习惯来学习,学生才能满怀信心地迎接中考,夺取更优异成绩。

篇7: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性教学 (仁爱版英语)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性教学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论了初中英语实施有效性教学应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有效性;创新;兴趣

当谈到教学有效性时,我们的老师常常抱怨:花了那么多时间,下了很大功夫,学生的成绩却如此差。这就存在一个困惑,在改进课堂教学的时候,是否思考过一个共同而又严肃的教育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效教学”,就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技术。包含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学”,师生得到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而有效性教学 ,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得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能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十多年了,也经历了从传统的英语教育教学模式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深知新课改教育模式给我们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然而在学习、思考和实践中,我们也分明地觉察到它的遗憾与不足。 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又引起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有效性教学。

一、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并能最佳地接受。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

(1)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中设计情景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注意维持他们在课堂上昂扬、积极的态度。在教仁爱版Book II Unit 3 Topic 3 Section B时,这课主要通过对事物的评价来学会“同意与不同意”的表达法:Yes, I think so. I agree with you (him, her). No, I don’t think so. I don’t agree with you(him, her).笔者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一位学生到讲台旁,让与他玩得最开心的同学来描述、评价他,教师在一旁时时表示同意“Yes, I think so. I agree with you (him, her).” 或问其他同学“Do you think so? Do you agree with him/her?”这种方式引入所学内容,十分亲切又很新颖,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笔者又利用学生前一周刚看的一部电影来操练,因为,有的同学喜欢,有的不喜欢,大家讨论非常激烈,但都能很好地运用这些句型。最后在归纳总结这环节时,让学生对“闽剧”和“周杰伦的歌曲”表达他们家人的看法,并作为作业写出来。(中老年人和青少年对“闽剧”和“周杰伦的歌曲”看法差别较大)这样的设计,既贴近生活,学生有话说,又能很好地操练“同意与不同意”的表达法。

(2)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笔者常常引进竞争机制。如单词、句子、对话或短文朗读竞赛。笔者常以计时方式进行师生打擂或生生打擂。具体如下:当教完当天的对话或短文时,让学生计时,教师尽可能快地将对话或短文念完,并以这个时间作为分数(如30秒即30分),然后让学生课后准备,第二天早读时进行比赛,时间低于老师所念的另加10分即40分,超过一秒则扣一分,以此类推(如学生念35秒得25分)。同时评出“月冠军”和“学期冠军”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课后直接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准备,第二天早读时与老师或某个念得最快的同学竞赛,得分方法同上。)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不但完成当天的口头作业,单词、句子的记忆,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语感,还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真是一石多鸟,何乐而不为?当然,一些游戏、歌曲、简笔画、学生画的图片等,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转变教师角色有利于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节英语课,即使备课和学习方式相当完美,如果学生始终处于被操纵的状态,那这节英语课也顶多是老师惊心导演的木偶戏,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十分顺畅,而学生却收效甚微。随着英语教学的深化改革,教学思想的改变,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活动已逐渐形成。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听、说、读、写、译、练。教师是传授知识的输送者,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巧设问题,帮助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学生进行有关重点部分的讨论,创造出一种宽松的气氛,让学生每节课都真正的学有所得。有效的英语课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中走出来,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把伙伴还给学生,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学生能说的,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教师要学会放心地退出去,适时地走进来,努力做到:知识让学生去构建,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思想让学生去表达,思维让学生去创新。教师若能始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教学,学生才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去有效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三、注重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生学法的指导

英语学习除了要培养学习兴趣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及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起始阶段,教师要坚持从“严”字上狠下工夫且要明确要求,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大胆开口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朗读、熟读、快读和背诵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勤动笔做笔记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勤于提问的习惯等。

当然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英语教学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达尔文曾说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象有了‘金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我们教师一定要把这‘金钥匙’教给学生。”在教学中,笔者常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在教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人称变化时,笔者归纳为七个字“一主,二宾,三不变”,并让学生通过练习理解什么是“一主,二宾,三不变”。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有利于记忆。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创设对话、合作学习和充满激情的英语课堂

有人说传统的英语课堂是“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此话虽然有些夸张,但的确反映了当前一些中小学英语课堂仍旧有满堂灌的弊病。要改变这一现状,新课程提倡一种流行于国外的新外语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牛津初中英语正是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的。它强调课堂学习中任务的真实性和互动合作性。实施“任务型教学”,需要创设一个基于对话的相互合作的英语学习课堂,这是一种富于创意的有效英语教学方略。由于强调了互动合作,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它对于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英语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关注很多,惟独忽略了教师授课的激情。往往新教师在这方面做得比老教师更好。他们因为初出茅庐而激情四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历的增多,激情就会慢慢地减退。但是,要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老师就必须重视自己感情的投入,让自己的课充满教学的魅力。教师要充满朝气、充满激情、充满信任、充满关爱;在教学行为上,用自己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的人格魅力和规范的教学行为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用高超的教学技术去感染学生,用幽默艺术的教学语言去吸引学生,从而营造生动、活泼、有序、高效和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

五、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要使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把学习兴趣转化为一种自觉学习的行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并且是多变的。而这些就需要教师宏观把握整个教材体系,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且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目标,训练为主线”的精神。力求使学生在认知与操练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如七年级的48个音素教学和音标拼读教学,它们虽没明确地编排在我们教材教学进度中,但却是学生拼读生词、记忆生词必不可少的基础与技能。因此,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这48个音素及拼读规律,笔者联系了汉语的拼音教学,利用声母与韵母表,先找出与其读音相似的进行比较联系记忆,再强调不同之处。 这样既有效地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这些读音,又能很好地记住它们的形状。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方式,这种方式极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如在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过程中,起初采用“连词成句”训练方式,接着运用“遣词造句”训练,这两种方式主要让学生明确英语句子的写法及与中文的不同。然后再以“根据图片内容遣词造句”进行训练,再到“根据汉语提示写作文”和命题作文等训练,逐步推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这些试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不是从某试卷或网上随便拿出来给学生做。)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这个方法行之有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教育教学手段

随着英语课堂的改革发展,课堂上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历史已经被改写。适当适量地使用媒体教学成为当今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使用幻灯、投影、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是现代英语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变文字为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融听、说、读、写、练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兴趣大增,能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时学生因为长时有意注意而精力涣散的情况,还能赋予课堂以现代气息,弥补缺乏学生反馈、缺乏师生情感交流的不足。而且,我国教育部高级官员曾在中国教育国际论坛上勾画了网络教育的未来发展蓝图。网络丰富的资源和富有想象力的操作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利用网络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量化控制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成为可能,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日益明显。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上有很多东西对学生来说并不适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面对纷繁复杂的资料时,不能简单地拿来,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来提炼和筛选,把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材料推荐给学生。

七、注重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生学法的指导

英语学习除了要培养学习兴趣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及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起始阶段,教师要坚持从“严”字上狠下工夫且要明确要求,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大胆开口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朗读、熟读、快读和背诵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勤动笔做笔记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勤于提问的习惯等。

当然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英语教学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达尔文曾说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象有了‘金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我们教师一定要把这‘金钥匙’教给学生。”在教学中,笔者常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在教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人称变化时,笔者归纳为七个字“一主,二宾,三不变”,并让学生通过练习理解什么是“一主,二宾,三不变”。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有利于记忆。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八、教师应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立足课堂超越课堂

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及时恰到好处的能动的反思,一定会使学生们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一种知识的享受。《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要凭借教学机智,通过及时的教学反思,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的教学资源。它们有时是奇思妙想,超越教师的思维,有时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有时是“节外生枝”或“锦上添花”。经过教师科学反思而利用的这些动态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弥补教师教学中的不足,教学因此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综上所述,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教师经过长期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加强自身素养和知识积累的结果。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每个英语教师一生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杨庆平.浅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交流,(5).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many years, expounds some problems worthy of notice in implementing effective English teaching.

[ 3]宋桂月,金莺 〈〈英语课程教师读本〉〉 北京出版社,.6

[ 4]孙晶晶 《合作互动:让师生激情燃烧在英语课堂》 江苏教育研究,.[4]韩建光 《自主探索性教学模式中的三种子模式》

篇8:以用为主,让英语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新目标版英语八年级教学反思)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我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内容编排突出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 英语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英语教学观”,让英语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英语教师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英语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英语教师过分强调英语知识的教学,结果培养了一批“哑巴英语”“聋子英语”。这次中学英语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而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考试依旧是教学的指挥棒。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是应该懂得如何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值得高兴的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适时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将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师观念转变的第二个方面是:由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英语语言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语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英语教材只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英语就必须融入英语的海洋,跟上英语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英语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英语,能够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当今流行的email(电子邮件),surf on the internet(网上冲浪),clone(克隆),netizen(网民)等。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了广阔的天地。 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英语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讨论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意义。英语课的讨论法应具有更广泛的内容,更自由的民主气氛,不但可以讨论本课的问题,而且可以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见解,纵论国内国际的是是非非。而讨论课是在考验老师对整个课堂的驾权能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有学生在讨论课时不用英语,或者是说与本堂课毫无联系的话题,这需要老师时常督促。

在这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维持课堂纪律,如何使教学活动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气氛下进行。到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用何种姿态面对学生。老师在不能体罚的情况下,还能采取哪些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些都是我要思考的问题。

篇9:英语课上的六多六少 教学反思(新目标版英语七年级)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效率都是我们英语教师要面对的大难题。我们想了很多办法,试图提高学生成绩,可是效果都不是很好。例如,几乎每个英语老师都抢课上,学生做不好了要惩罚。就连课间十分钟也不放过,有计划地给学生进行辅导。让我们不解的是,为什么我们做了那么多,学生的成绩还是不如人意?我个人认为,英语教学使蛮劲效果不是太好,我们还是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经过几届英语教学的体验和心得,以及英语组全体教师的共同探讨研究,总结了几点不太成熟的见解。

在“师友互助,分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师生活动,改变旧式的师生作用和地位,或许对提高教学效率有所帮助。下面就是“英语课上的六多六少”

一、 多发现, 少灌输。

二、 多探讨, 少解答。

三、 多启发, 少明示。

四、 多操练, 少拓展。

五、 多倾听, 少干扰。

六、 多赞扬, 少批评。

一、多发现,少灌输。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爱犯的毛病就是特别乐于向学生灌输知识,不厌其烦地讲解已经讲了很多遍的知识点。似乎我们多讲几遍他们才能掌握,我们才能放心。其实我们讲的遍数再多,也不一定在学生心中打下烙印。因为他们可能根本没有真正用心思考过。所以我们讲的东西在他们头脑当中就不会牢固。如果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我们只是指点,效果肯定会不一样。毕竟他们认真思考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会不一样。

二、多探讨,少解答。

在师友之间探讨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是特别深刻的。所以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给予解答,要给他们机会与同伴进行探讨。除非是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才可以出手。

三、多启发,少明示。

学生在小组活动时,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很容易向我们求助。这时我们要以启发来取代明示。学生往往会通过我们的提示能恍然大悟,获得他们想要的知识。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听取接受,而是经过思考、探究才获取的,这样得到的东西会更牢固。

四、多操练,少拓展。

教学中遇到新句型时,我们可能会想把与该句型相关的知识都拓展出来,生怕会漏掉重要的细节。觉得这样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应对更多难题做准备。其实如果这样做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他们会觉得知识杂乱而产生厌烦心理,对语法的掌握效果肯定不会太好。还不如我们就该句型进行简单的强化操练,待真正熟悉之后,再逐步进行探究,这样可能会更好。

五、多倾听,少干扰。

小组活动时,我们也喜欢在一边喋喋不休地嘱咐,怕学生探讨内容偏离轨道,也怕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其实这样做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探究也不会深入。不如多听听学生的讨论,收集他们在讨论中出现的有共性的信息,集中进行讲解说明。这样不仅不会干扰学生的活动,而且还可能会有意外的发现。

六、多赞扬,少批评。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多表扬学生,因为每个人都喜欢听赞扬自己的话,没人愿意听讽刺挖苦的语言。鼓励赞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批评打击只能起到负面的作用。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们不妨放下老师的架子,增强我们的亲和力。多一分微笑,少一分嗔怒;多一分赏识,少一分歧视。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篇10: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我要学习----浅谈高效课堂改革中的初中英语教学 (新目标版英语)

湖南省隆回县石门中学 徐善海

摘要:上学期,隆回县教育系统实施轰轰烈烈的“高效课堂生命课堂”,石门中学与时俱进,大刀阔斧实施课改。“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我要学习”,已成为我校课改的一大亮点,已成为隆回县教育系统课改的缩影。因而,我在九年级的英语教学中,积极实施课改理念,把“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我要学习”作为前进的指南针,并且初具成效。

关键词: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我要学习

20上学期,我们隆回县教育系统已全面实施“高效课堂生命课堂”。与时俱进,责无旁贷,我作为石门中学一名九年级英语教师,只能迎难而上。通过一期的英语课堂教学,我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高效课堂改革的初中英语教学之路。即: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我要学习。

一 快乐学习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敲门砖

我们青少年学生,聪明活泼,阳光四射,其乐融融。如果他们能够享受学习、快乐学习,岂不妙哉!因而,我们在实施“高效课堂生命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认识到学生快乐学习的现实意义、重要性和深远影响,这样才能真正实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才能为“高效课堂生命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

在九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尤其是毕业会考前冲刺阶段,怎样实施快乐学习,这是摆在我们一个严峻而又棘手的课题。我在今年四五月期间,充分利用好我校一体化的班班通设施,结合年邵阳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英语)标准,别具匠心地实施英语快乐学习、快乐复习。如完形填空专项训练,我积极捕捉学生喜闻乐道的话题,如怎样交友,尤其是交网友?怎样处理好上网与学习的关系?等等。我曾经写了一份关于137班周文勋、范明群、范潇周末去隆回网吧上网的英语完形填空题材料,并把材料做成幻灯片播放。学生们见到如此熟悉的话题及活生生的材料,笑声此起彼伏,而后,他们认真探究,深有感触,收益匪浅,学习效果高。

在处理词汇复习时,我充分挖掘137班学生的资源,因材施教。如在复习“play”时,我就以罗文志同学为例,要求学生们大胆联想。结果学生们联想出:work, plan, play badminton, play ping-pong, lazy, poor, play the piano, play a role, beggar, bum 等等. 罗洛同学便是这样说:I hope that my classmate , Luo Wenzhi, doesn’t play all day long. He should work hard instead of playing ping-pong, playing the er’hu. If he is lazy, he will be a beggar/ bum. At last I really hope he will be a useful man in the future. 于是,大家对罗洛报以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再次活跃起来。

充分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贴近学生的心灵,才能营造学生快乐学习的氛围,打造学生快乐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快乐学习,乐于学习,从而敲响初中英语学习宝殿的大门。

二 高效学习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快乐学习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敲门砖,而高效学习便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这是我在九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心得体会。

在今年上学期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我认为,紧张有序(效率),扎实有效(效果),这才是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使学生高效学习,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加强学生小组合作的效度,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争抢意识,增强小组凝聚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为小组添枝加叶。每节课,我在精心设计的导学案中,都有单词短语联想挑战、书面表达现场直播等,这些都为高效学习英语打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复习不可数名词时,我手中拿着一瓶矿泉水,要求小组进行不可数名词联想PK大赛。话音未落,快乐上进组、神马浮云组等六组立即挑战联想PK大赛。他们由a bottle of water 想到:plastic, money, bread, trash, pollution, saliva…

为了使学生高效学习, 我精心设计好导学案,尤其是复习导学案。导学案,注重抽测的现实性和可行性。所选的题,紧扣学习目标和会考考标,注重抽测的针对性和学生的层次性及反馈的及时性。

为了使学生高效学习,我不断实施学情调查。开展学情调查,能够真正了解学生对导学案内容的预习程度,已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未掌握,还有哪些疑问。如在复习由how /what引导的感叹句,很多学生套用What + a/an +n. …! What + n. (复数) +…! How + adj./ adv. …! 结果不令人满意。于是我对着复习导学案,开展学情检查。通过学情检查,终于掌握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并趁机告诉他们寻找由how /what引导的感叹句的秘诀。即:What + n. ( 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 + 主语 + 谓语( be)! How + adj./ adv. +主语 + 谓语( be)! 首先看谓语,然后看主语,再判断主语前面的单词是名词还是形容词、副词。学情调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指向性和价值性,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三 我要学习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归宿

快乐学习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敲门砖,高效学习便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而我要学习便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归宿。

众所周知,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初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具有跨国意识、全球意识、爱国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要想使学生成为学习英语的主人,必须使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才能真正达到“我要学习”的境界。要使学生达到“我要学习”,就必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把学习看做成享受,即享受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要想使学生成为学习英语的主人,我们老师须多多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

总而言之,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我要学习,有助于我们真正搞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沿着“高效课堂生命课堂”进军。

篇11:英语双重教学中应注重交际能力与语言知识的结合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教研组:商三英

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一直沿袭语法翻译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语法或者说语言形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要演员,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用这种方法教育出来的学生一般对语言知识了解较多,甚至可以阅读一些英语古典文学,但在使用语言方面不够,尤其是口语与听力。

前教育界兴起了交际法教学观念,强调交际功能是语言在社会中运用的最本质的功能,交际功能也是英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即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要表达交流什么思想观念,就选学能够负载这些思想观念的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也就是说内容决定形式。但由于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交际教学存在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交际能力主要是听说能力,所以过分强调口头语言的重要性而相对贬低语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从而造成了“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外语教学见状。

笔者认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确立以双重活动教学策略优化英语教学的新思想,注重交际能力与语言知识的结合。

一. 语言学的角度来看

语言是什么?有人说语言是人们交际的一种工具。这只提到了语言的功能,但有许多的系统也有这个功能,例如:密码、交通灯。有人说语言是一套规则。这种说法却根本没有涉及它的功能。被大多数语言学家接受的定义是:语言是一个用于人类交际的、任意的、用言语表达的符号系统。(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语言首先是一个系统,它包含的语素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的,而不是随意组合的,如“He table a green.”就不成句子。

因此,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思维工具,同时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工具。也就是说,语言既具有交际属性,又具有认知属性。语言学还确认:语言既是一套行为习惯,又是一套结构模式;语言既是功能意念系统,又是规则和知识系统;语言既是模仿性的,又是创造性的。当代语言学代表人物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有语言活动或语言表现的一面(linguistic performance),也有语言能力或语言知识的一面(linguistic competence).乔姆斯基对competence常用knowledge加以诠释。可见在他的语言学理论中,语言活动、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是统一的,也是密切联系的。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部分组成的。这三者当中任何一项都不是语言,也不能单独地起语言的交际作用。对学习来说,语音、词汇和语法必须下功夫学习才能掌握。而交际策略和功能项目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母语经验、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以及逻辑思维和自然悟性而天然生成。实践性强的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可使学生越学越明白,从而激发学生深层的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二. 外语学习与母语习得的关系来看

母语的习得与外语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从语言学习的环境来看,学习者学习母语时,处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然的交际便可发展语言能力,获得语言的隐性知识。所以母语的习得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即使是一个从未受过语法教育或没有文化的人一样可以用母语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相反地,学生学外语的时候,大多数学生没有习得目的语的环境,无法通过自然的交际发展语言能力。所以,对于外语学习来说,必须先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把握语言的基本结构,才能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准确性。

再者,母语的习得一般在婴幼儿时期,他们是在愉快的气氛中习得母语。在平时的语言活动中,传授者的态度和蔼可亲,孩子无论说什么都能得到大人的鼓励。而且,他们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在众多语言传授者参予下高密度、多时空中习得母语的。而外语学习一般是在青少年时期。我国当代中学生大多数是12~18岁的青少年,这是个体重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此时,他们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以及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加强;智力和记忆能力进入高峰期;思维也已发展到了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即他们能够离开具体事物,依靠内部语言在头脑中把所思考的内容和形式分开。这意味着他们已具备相当的基础来进行复杂的英语学习。

还有的观点认为,一个人不应该通过专门的语言形式练习,而应通过有意义的交流来学习语法。这对母语学习行得通,对于外语学习则行不通。

三.从实际运用方面来看

在日常交际中,学习者常注重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偶尔犯一些语法小错误,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对方也许能够领会。如:I seed him yesterday.或he is come tonight.对方可能会意识到其中的语法错误,知道你要表达的意思是“我昨天看见他了。” 但在正式的场合,例如谈判桌上或重要会议上,对语言的准确要求更高,不同的时态、不同的语调运用都会影响意思的表达,产生不同的结果。例:This contract should have been signed last Thursday.(这个合同本来应该在上星期四签定的。) 不了解英语语法中的虚拟语气就难以理解这个句子的正确含义。

语言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交际,客观上说,很多学生将来在工作和生活中还要以书面形式使用英语,也就是使用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以书面形式运用英语的能力。高中英语教学要求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而在阅读过程中,往往需要语法的帮助才能得到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尤其是近年来高考中的阅读理解题,文章大多是复杂的长句,正确地分析句子对于文章的理解至关重要。长句是一些并列句、复合句或者有多种形式的定语、插入语等,只有理清各个语法成分和它们的关系,抓住结构中的关键词才能理解整个句子。例如:Decision thinking is not unlike poker-it often matters not only what you think, but also what others think you think and what you think they think you think.(NMET) 这个句子语法结构复杂,破折号后面有三个主语从句,由not only…but also和and 连接,在第二个主语从句中带有宾语从句,第三个主语从句中,也带有宾语从句,而且宾语从句又带宾语从句。

书面表达能力更突出地反映语法水平的高低。事实证明,学生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能够领会题目所要表达的内容,但苦于不能用正确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从历年的高考结果来看,学生的听、读技能在逐年提高,而写作技能却停滞不前,写作部分的成绩还未达到大纲的要求和水平。所以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训练,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主谓一致,时态呼应,人称照应等。

一篇地道的文章往往蕴藏着丰富的语法知识和纷繁的句型。因此,除了应付考试,要想欣赏英美名著,那对语言知识的要求无疑要更高了。

综上所述,在英语双重活动教学中,语言知识和交际活动都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至于如何结合,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可以有所不同。

篇12: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 教学反思 (新目标版英语八年级)

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是新学期八年级的第一堂英语课,上好新学期第一堂课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与兴趣,增大学生英语学习情感的持续投入,为学生英语学习潜力的可持续开发奠定基础。“好的开端才会有好的结果”。

我为这节课作了大量的准备,预备铃响后,我快步进入教室,感觉与以往不同。不知是因为教师的微笑还是由于第一节课的新鲜感,原本那么吵闹的08级1班学生,居然还坐得端端正正。我心中充满欢喜,也很感动。此时,看到学生那种期盼的表情、充满求知欲的眼神,我顿生感悟,亲切自然地跟学生打招呼:

Hello everybody! Welcome back to school! Nice to see you again.

接着又由浅入深地与学生一起谈论有关假期中的一系列问题:

Did you have a good summer holiday / vacation?

What did you do on vacation?

Did you finish doing your homework?

What else did you do during the vacation?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Did you go to Lang Zhong?

Did you go to visit your grandparents ?

一边说一边把这些句子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自由回答,将学生一步步引入英语学习情境之中。待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顺势趁热打铁,导入新知识自然地询问学生:

How often do you go to Lang Zhong?

How often does he go to visit his grandparents?

What do you / often / usually do on vacation?

这 些问题先由我与学生做问答示范,再让学生相互问答练习。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及自我表现的欲望,安排自由下位作调查,写报告;引导学生自 发进入主动学习的境界。学生有了自觉的学习行为后,再加上本人适时地作一些关键性指导,本节课中的难点很快就迎刃而解。在这看似闲谈、实为新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这无疑是教育智慧的一种成功的体现。

虽然八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已具备了情感储备(对英语学习不再陌生)为学习本单元提供了主观条件,具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对一般现在时、一般现在时的部分时间状语在七年级就已掌握.)为 本单元学习和教学目标实现搭好了平台。但是,学生经过暑假的休整,久违了英语课堂,一开始肯定会有些不适应。如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课堂纪律较难控 制等。根据以往的教训,此时花再多的时间煽激情、讲纪律也于事无补,那样反而会使课堂更加枯燥乏味,萎靡学生精神,降低学习兴趣。如果按常规上新课--教生词、记短语、操练句型、讲析语法,有可能出现因课堂内容多、知识难度与思维跨度大,而导致大多数学生感到紧张、压抑,一时难以接受新知识,最终产生厌学情绪。再者,如果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就无法做到积极主动学习,随之,课堂将会死气沉沉,导致整节课以失败而告终。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实现教学目标、达到“第一堂课”的教学愿望!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便得到了很好地验证,它充分展现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特点。确实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要求我们教师认真备好课,做到“三备” : 备教材(了解课标、钻研教材),备教法(多法结合),备学生(方方面面,整体特点、个体差异),做好预设(宏观设计)。但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偶尔也 会遇上这样的困惑:明明是本着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扎扎实实地备好了一堂课,结果一上,却走了调,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教师按课前设计的程序,按部就 班,刻意将学生纳入自己既定的理想的教学轨道,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的发展(这是一个不定的变数);忽视了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特点。这样无异于一种新型 的填鸭式教学。其教学目标似乎可望实现,但是教学过程却得不到优化,更谈不上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教育智慧的真正体现。

篇13:unit 1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教案及反思(新目标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教学设计)

Unit 1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教案设计:李益华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三个任务的完成引导学生运用be from和live谈论人们的国籍及居住城市,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目标语言,并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和帮助,在思想和能力上得到提升。

任务一:我们的笔友来自哪里

这个任务让学生填写调查表,了解全班同学的笔友分别来自哪个国家以及居住在哪个城市,同时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国家和城市相关地理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where…from和where…liv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综合运用目标语言, 询问并回答人们的国籍和住处。

任务二:这是我的笔友

通过学生阅读笔友来信了解笔友的国籍和住所, 根据调查表找出笔友的照片, 结合来信, 全面认识自己的笔友, 并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笔友, 在交流中循环目标语言和重点词汇。

任务三;圣诞的问候--传递友谊

让学生给笔友制作圣诞卡,并通过笔友来信写一封简短的回信。通过为笔友制作圣诞卡片,把这个单元的目标语言落实到笔头上,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了解世界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舞台。

总之,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三个任务的设计从基础开始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了解笔友的基础上, 通过制作圣诞卡片传递友情, 学会同各国中学生进行交流, 增强对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让中国学生朋友遍天下, 让中国北京走向世界。

Teaching Plan

(First Period)

Teacher 邓艳 Time 12. 13

Topic Unit 13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标 语言目标 与笔友交换个人信息

用where询问国籍和住处并回答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跨学科学习 地理: 了解世界

了解一些地区的人文风俗

语言结构 where…from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where…liv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语言功能 谈论国籍, 民族及其语言

询问并回答人们的住处

学习策略与

思维技巧 通过谈论笔友的国籍和城市,增强对世界的了解。

运用所学词汇和目标语言, 联系实际,找出自己笔友的照片

通过介绍, 并为笔友制作卡片,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

重点词汇 Canada,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Brazil, South Korea, the United Kingdom, Mexico, China, Argentina, Australia, New Zealand

Teaching Procedures

Task 1:Where are our pen pals from?

Purpose Let the students practice the use of where questions with from and where questions with live by asking about the countries and cities of their pen pals.

Let them practice speaking and writing the words about countries and cities.

Sentence structures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Where is he/she from?

He’s/She’s from…

Where does he/she live?

He/She lives in…

Steps Teacher’s Activity Students’ Activity Preparation Work

Step 1 Introduce the countries and some cities. Get to know some names of countries and cities. Learn the target language.

Step 2 Let them work in pairs to practice the target language. Work in pairs, asking each other where their pen pals are from and where they live. Fill in the chart at the same time. Hand out the chart.

Step 3 Check the answers of the chart. Stand up and talk one by one about where the pen pals from and where they live.

Step 3 Teach them an English song Learn the English song and practice the vocabulary

Task 2: Introduce your pen pal

Purpose Check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vocabulary by reading letter and answering the questions.

Practice the target language by introducing their pen pals.

Sentence structures This is my pen pal. He is from…

He lives in…

Step 1 Hand out the letters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m.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the letters. Read the letter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Prepare the letters from the pen pals

Step 2 Ask them to find their pen pals’ photos according to their countries and cities in chart 1. Find their pen pals’ photos and know more about their friends.

Step 3 Let them work in groups and introduce their pen pals to their groupmates. Work in groups and introduce their pen pals according to their letters.

Step 4 Let some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and introduce their pen pals to the class. Listen to their classmates introductions and take notes.

Task 3: Make friends with our pen pal by sending Christmas cards.

Purpose Give the students an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the target language in this unit by writing and reading their short letter.

Step 1 Let them make their cards in groups and writing short letters to their friends. Make Christmas cards in groups and reply to letters from their pen pals letters. Hand out the paper for them to make cards

Step 2 Let them choose their best-designed card in each group. Choose the best card of each group.

Step 3 Give them the opportunity to show their cards and read their short letters. Let five students go to the front and read their short letter and show their cards.

Assignment Write a letter and introduce Beijing to their pen pals. (Invite their pen pals to come to Beijing in 2008.)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