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苏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练习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练习题,欢迎大家分享。

篇1: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练习题
悠悠动物情
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和我们一起组成了丰富、美丽、和谐的世界。动物,是有灵性的,
也有自己的爱恨情仇。人与动物,永远紧密相连,只要你对动物友好,它就会以礼相待,知恩图报。
六(6)班第七单元练习题(一)
一、读拼音,写词语。(5分)
sù liào bǐng gān jí xián rì kòu mái zàn shí bēi
(塑 料) (饼 干) (吉 祥) (日 寇) (埋 葬) (石 碑) yì yán dùn cuò yù xuè bó shā jiāo zào bù ān
( 抑 扬 顿 挫) ( 浴 血 搏 杀) ( 焦 躁 不 安)
二、给黑体字选择读音。(2分) 1.狐狸在屋里轻松自在地踱(dù duó)来踱去。
2.四只闪着青光的眼睛正直勾勾地瞪(dènn)着他。
3.荒草丛中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剥(bō bāo)落、字迹模糊的大字。
4.这只松鼠继续千方百计地贮(chǔ zhù)存冬粮。
三、火眼金睛,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6分)
(凝 疑)望 (拢 隆)重 (邹 皱)眉 浴血(博 搏)杀 香(礁 蕉) (抗 亢)奋
急(燥 躁) (劈 壁)头盖脸 海(殴 鸥) 竹(筒 桶) 丰(脾 碑) 横(糟 遭)不幸
四、先填空,再解释所填字的意思。(6分)
德高( 望 )重 竭泽而( 渔 )
目不转( 睛 ) 抑扬( 顿 )挫
恍然大( 悟 ) 排山( 倒 )海
五、词语巧搭配,用线连一连。(4分)
有声有色的
六、趣味成语。(6分)
例 (狼)心狗肺+十 (室)九空→引狼入室
1.兔死( 狐 )悲 + 养( 虎 )为患→狐假虎威2.( 手 )足无措 + ( 羊 )肠小道→顺手牵羊
3.( 狗 )仗人势 + 铜( 墙 )铁壁→狗急跳墙4.( 龙 )飞凤舞 + 谈( 虎 )色变→生龙活虎
5.( 鹿 )死谁手 + ( 马 )不停蹄→指鹿为马 6.( 草 )木皆兵 + 画( 蛇 )添足→打草惊蛇
七、按要求写句子。(12分)
(1)一群海鸥守候在老人的遗像前。
(2)猴子在枝头一边叫一边跳。
(3)激越悲壮的吼声惊得江里的鱼儿跳出了水面。
(4)波农丁对我说:“嘎羧要离开我们去象冢了。”
六(6)班第七单元练习题(二)
一、我能根据拼音规范地把词语写在括号里。
zòu sù kòu níng mái zàng
二、用“√”选择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一群大象,排山倒( dǎo dào )海般看到扑向敌人,逼得敌人连连长倒(dǎo dào )退。
2、你应(yīng yìng)该答应(yīng yìng)他的要求。
三、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意思从中选择词语填在括号里。
大摇大( 摆 ) ( 漫 )不经心 相( 依 )相( 随 ) ( 抑 )扬( 顿 )挫
( 久 )别( 重 )逢 浴血搏( 杀 ) ( 震 )耳( 欲 )聋 长( 途 )跋( 涉 )
1、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抑扬顿挫 )
2、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随心所欲 )
四、下面是一组关于动物的比喻,比喻恰当的用连线连接起来( )
五、下列句子语气生硬不得体的是( D )
A、妈妈,我的裤子开线了,帮我缝一下吧!
C、妈妈,我的裤子开线了,帮我缝一下好吗?
D、妈妈,我的裤子开线了,快给我缝上!
六、按要求写句子。
1、招手 我 对着 和 李华 妈妈 (用这些词组成两个意思不同的句子)
2、小红军流着眼泪说:“我要把这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改转述句)
七、判断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
1、嘎羧是一头善良、忠诚的战象。( √ )
2、《金色的脚印》中两只大狐狸很狡猾。( × )
3、“海鸥们大声呼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是比喻句。( √ )
八、课内外积累
1、默写《马诗》(作者也要写出来)(5分)
2、我们知道描写动物世界的著名作品有:《 小战马 》、《 荒野的呼唤 》
九、语文实践。
当今社会,吃野味已经成为中国新兴富有阶层虚荣性摆阔消费的一个关键部分。他们吃濒危动物例如扬子鳄、中华鲟、清蒸眼镜蛇等等。具说吃野味是为了显示他们的富有。将顾客或者商业伙伴请到野味餐馆,将大把大把的钞票花在野味上,显示出自己的富有与好客,可以迅速地
③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因为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所以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篇2: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练习题精选
1、看拼音写词语
sù liào bǐnɡ ɡān jí xiánɡ yì yánɡ dùn cuò( ) ( ) ( ) ( )rì kòu mái zànɡ shí bēi yù xuè bó shā( ) ( ) ( ) ( )
2、按要求写词语①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②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③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④描写声音的成语:
3、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生活在澳大利亚干旱沙漠的巨刺蜥蜴,( )长相奇特,( )行为十分怪异。( )谁不小心打翻了水壶,巨刺蜥蜴( )会跑过来,它并不低头喝水,却只是直挺挺地站在水渍上,水流光了也不肯离去。
4、按要求写句子①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改为比喻句) ②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 ③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 ④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含英咀华这故事来源于长白山虎背岭东北虎保护区的一位工作人员。事情发生在他进山第一年的冬季。一天,他在作例行巡察时,发现一只幼虎中了偷猎者的陷阱,后腿折断,又被钢夹死死地夹住。他小心为幼虎松了绑,抱回自己的小木屋。
经过精心的护理,幼虎恢复得很快。他给它取名“阿弟”。他在深山里很寂寞,真把幼虎当自己亲人来对待了。“阿弟”虽不会说话,但它懂得什么是友好感情,它也会以驯服、亲热来回报。两“弟兄”真成了相伴相依的好朋友了。
三个月过去,该是放虎归山的时候了。“阿弟”主动依偎在“阿哥”怀里,擦擦蹭蹭,着实亲热了一阵,然后俯伏在地,两眼深情地望着“阿哥”。之后一步一步走出去,走到门外又回过头来最后望一眼,才向虎背岭深处狂奔而去。 “阿哥”也像掉了魂似的,恍恍惚惚在山里转悠了三天,不知是想再见一下阿弟呢还是在找回自己。而他俩的再次相见,却是在一个极不寻常的境地中--确切地说,是“阿哥”遭到群狼袭击的危急时刻。
也是一个冬天。一只老狼带着十三只狼包围了小木屋。几个小时后,他的子弹打光了,眼看厄运就要降临。突然,他看见老狼忽然停下来,侧耳聆听到什么,就忽闪一下带着残兵败将飞奔而去。天亮了,屋里的战士走出来,在小木屋与大森林的咽喉道上,见到了久别的“阿弟”,在“阿弟”脚下躺着老狼的尸体。 三年过去,那位工作人员调离了山里的岗位,只剩下小木屋。次年开春,他忽被大山近处的动物园告知:捕获的一只老虎已绝食7天,这虎是在小木屋旁设陷阱捕获的,要他去一趟。他顿时猜想可能是“阿弟”遭的暗算。到场一看,果然是已经十分虚弱的“阿弟”躺在铁栏里。他呼唤它。“阿弟”张开眼与他的目光相遇,刹那间好像勾起美好的记忆,有些兴奋。但马上换了表情,两眼露出仇恨的凶光,再也不看他一眼。“阿哥”亲手端来食物和饮水,也拒不接受。“阿哥”知道它想重返森林,动物园也别无选择只好照办。
“阿哥”心里明白,打从它与他首次相别返回森林后,它一直保持着暗中探视小木屋的习惯。他离开后仍然如此。动物的感情有时是很执著的。然而正是在这块唤起温馨之情的'地方,它落入了人的陷阱。从此它同人的缘分也就断了。据说以后虎背岭连续发生虎伤人的事件。这是谁的过错呢?
1、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在下面划“——” (1)刹(chà shà )那间 (2)怯怯(què qiè )地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谨慎( ) 巡察( )
3、写出划线词语的意思(1)他从屋里射出的子弹打中了狼的咽喉。( ) (2)他在小木屋与大森林的咽喉道上。( )
4、本文围绕人与虎之间友情的发生到结束,重点写了三件事。请你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5、认真读第一至三节,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与虎之间的“兄弟”情?
6、认真读第六七节,说说三年后,人与虎之间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7、读了这篇文章以后,谈谈你的看法。 三思而行 学完这一单元,我最大的收获是① ② ③ 今后还需要努力的地方是 。 精雕细琢 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会发生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从你经历过的或听到、读到的故事中选择一个写下来,也可以自己编一个。
篇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中国大学网-
精彩在“我”,真我,真朋友
桃李岁岁花开花落 博海泛舟梦梦成真 22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
2、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呀?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4、理解前两行诗句。
学问:读书学习。无遗力:不遗余力。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5、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大,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6、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7、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8、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9、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背诵这首古诗。
二、学习《观书有感》
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A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B、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C、记下不懂的问题。
2、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措方塘。如许:如此。
3、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三、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
1、分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
2、请二至三名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古诗。
23 学与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真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23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沈括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24 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什么。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情感和兴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由“文字”引出课题。
1、板书“文字”。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
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揭示课题。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
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 星座 罗盘……
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四、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如:“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征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置预测到雷雨,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朗读课文2-6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2)指名说一说。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篇4: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
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这句话把微云比作轻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微云轻薄的特点。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这句话把琴声比作巍巍泰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伯牙琴艺的高超以及钟子期对音乐的精通。
2、精彩句
(1)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这段话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写了皮鞋匠仿佛看到的美丽景象,从侧面反映了贝多芬弹奏的钢琴曲的内容。
(2)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这段话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写了京剧演员在舞台上从表演到亮相的具体过程,体现了京剧舞台艺术独特的魅力。
标点符号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1)写出句中的破折号、省略号、引号的作用。
(2)选出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选项。
篇5: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
考试热点
1、《文言文二则》一课,常以课文内容填空或翻译重点词句的形式考查。
2、《月光曲》一课,第9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或课文内容填空的形式考查。
3、《京剧趣谈》一课,其主要内容和文中重点词语常以判断或解释的形式考查。
4、第七单元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常以“第一次”“我学会了”“的滋味”“的启示”等作文形式考查习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