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hexc”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格非简介,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格非简介,供大家阅读。

格非简介

篇1:格非简介

格非

姓名:格非

原名:刘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4年

籍贯:江苏丹徒

格非,原名刘勇,1964年出生,江苏丹徒县人。 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86年发表处女作《追忆鸟攸先生》。格非在给自己作的小传里曾写道:“小说写作是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给我带来了一个独来独往的自由空间,并给我从现实及记忆中获得的某种难以言传的经验提供了还原的可能。……在写作中,岁月的流逝使我安宁。“足可见格非一直是今“纯文学”的追求者,文学写作并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在于它构成精神超度的乌托邦。

格非的成名作当推1987年发表的《迷舟》。这篇具有浓郁抒情风格的小说,因为故事的关键性部位出现空缺,而令人惊奇。传统小说的“完整性”被这个“空缺”倾刻瓦解,十分写实的叙事因为这个“空缺”而变得疑难重重。显然,这个“空缺”来自博尔赫斯的影响,格非运用得颇为娴熟自如,它使格非的小说具有谜一样的气质。格非并不多产,但他的小说一篇是一篇,颇值得读解。

《褐色鸟群》也许可以称得上是当代中国最费解的一篇小说,1988年发表时,华东师大中文系部分师生曾召开讨论会对这篇小说展开多方研究,结果众说纷纭。没有人搞得清这篇小说到底在讲些什么,也没有人否认这是一篇非常奇妙的小说。事实上,它始终诱惑各种读者,从最激进的取业批评家到普通的文学爱好者。

也许人们有理由把它看成是一篇关于“性诱惑”(或者逃避诱惑)的小说;也许在讲述男人成年的困难经历(性经验);也许是关于“生存论”的纯粹形而上学的思考:关于“时间”、“回忆”“重复”构成的生存迷宫……在我看来,这篇小说不妨简要看成是在讲述怀疑存在确实性的经验。在“回忆”与“现实”之间没有可供辨认的确定标志,那些重复出现的事实,不是使存在变得可靠,而是变得似是而非。

这篇小说尤为令人费解之处在于它的叙事结构,它由“重复”构成类似埃舍尔怪圈的系列圆圈:第一个圆圈,许多年前我蛰居在一个叫水边的地方,一个我从未见过的叫棋的少女来到我的公寓,她说与我认识多年,我与她讲了一段我与一个女人的往事;许多年之后,我看到棋又来到我的公寓,但是她说她从来没有过我。第二中圆圈,许多年前我追踪女人来到郊外;许多年之后我又遇见那个女人,她说她从十岁起就没有进过城。第三个圆圈,我在追踪女人的路上遇到的事与女人和我讲述的她丈夫遇到的事之间构成相似。这三个圆圈之间存在相互否定(矛盾)与肯定(相似)的多重关系。存在还是不存在?在这里,一切都难以确定。

与小说的叙事结构相适应,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被称为“棋”——她是故事的引发者和倾听者。“棋”与“镜子”是格非对博尔赫斯的习惯挪用。在博氏那里,“棋”是作为谜和无限可能性的象征来使用,它表示了一种规则与变化的游戏;而“镜子”是对实在的反映之物,博尔赫斯在存在的虚幻之中融入一种时间的自在之流,镜子表明重复出现的不可洞见的神秘——一种没有实在本质的虚幻存在,它没有时间的流向却可以随时重现。“棋”开始夹着一个画夹,后来却拿着一面镜子,画与镜子一样不真实,并且是人的制作物。画的出现具有某种隐喻的功能,它喻示着叙述的开始和叙事话语的非实在性,“画”作为一种艺术仍然不失其观看的实在性,它是对实在世界的一次亲切回忆。然而,以“画”开头,以“镜子”结尾,回忆或叙述的结果却是使历史和现实一道坠入虚幻境界。“棋”在小说中与其说是作为人物,不如说是作为象征代码来起作用,“棋”喻示着一个虚构的规则,一个时间的迷宫,一种不存在的“在场”。“棋”的出现替代了对时间的抽象思考,“棋”作为时间的某种标志而使叙事得以发生、进行,然后中断。是“棋”触发了这次回忆,而后“棋”断然否定了它。“棋”作为历史的起源和生活的见证,“她”表明整个存在的不确定性。

《褐色鸟群》是一篇众说纷纭的小说,当然也是一篇可以从不同角度读解的小悦。这类小说对于传统小说理论无疑是公然的拒绝,所谓主题,典型人物和典型坏境之类的观点,无助于理解这种小说。而对于一般读者来说,阅读这种小说能体验一次解谜的快感,这也就足够了,若能获取对生活的某种特殊感悟,那就是意外的收获。

篇2:格非简介

格非简介

1964年生于江苏省丹徒。1981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5年留校,任中文系助教、讲师(1987)、副教授(1994)、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主要著作有《格非文集》、《欲望的旗帜》、《塞壬的歌声》《人面桃花》等。有英、法、日、意等语种的单行本在国外出版。

篇3:豪格简介

豪格

豪格(1609—1648),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宗皇太极长子。

初从征蒙古、楝夔、察哈尔、鄂尔多斯诸部,因功授贝勒。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同代善等征扎噜特部,斩贝勒鄂齐图。天聪元年(1627),征明。同德格类等败明兵于锦州,复率偏师卫塔山粮运。二年,同济尔哈朗攻杀蒙古固特塔布囊,收其众。三年,师薄明都,击宁锦援军于广渠门外,围永平,克香河。六年(1632),征察哈尔,略归化城诸路,晋封和硕贝勒。七年,略明山海关。八年,与杨古利毁边墙,自尚方堡分道入。同多尔衮略朔州及五台山。随太宗视大同,败明援兵。九年,同多尔衮等收察哈尔林丹汗子额哲。清崇德元年(1636)晋封和硕肃亲王,掌户部事。从征朝鲜,同多尔衮克昌州,败安州、黄州兵于宁边城下。三年(1638),伐明;败明兵于丰润,下山东等地。六年(1641),驻军松山、杏山间,败明援军十三万,俘总督洪承畴及巡抚邱民仰等。同济尔哈朗克塔山。顺治三年(1646),为靖远大将军,进军陕西、四川,败张献忠义军于西充,并亲自射死献忠。素与睿亲王多尔衮有隙,五年(1648)三月,以徇隐部将冒功及擢用罪人杨善之弟吉赛罪,削爵,死于狱。八年(1651),顺治帝亲政,昭雪,追封和硕肃亲王,立碑表之。十三年,追谥武,亲王得谥自此始。

篇4:辛格简介

辛格

姓名:辛格

性别:男

篇5:格非《蚌壳》读后感国籍:爱尔兰

出生年月:1871~19

辛格 ,(1871~1909)爱尔兰戏剧家、诗人。出生于都柏林附近的一基督教徒地主家庭,幼年丧父。曾学音乐、爱尔兰语言和古代文化,后去德国进修音乐。1894年开始写作。后接受叶芝劝告到爱尔兰阿兰群岛体验农村生活,日后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他投入了叶芝为中心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创办了爱尔兰民族文学剧院(1902),后病逝都柏林。短短的创作岁月里,写出了《狭谷的阴影》、《补锅匠的婚礼》、《圣泉》、《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骑马下海的人》等优秀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辛氏认为生活是戏剧的唯一源泉,他把真实地反映爱尔兰农民的生活作为他戏剧创作的主要任务。青年时他曾立志“要集莎士比亚、贝多芬和达尔文于一身”。在短暂的一生中,他融诗情、乐感和科学精神于戏剧创作中,终于成为爱尔兰伟大的戏剧家之一。

篇5:格非《蚌壳》读后感

辣椒小仙

关于故事:

故事1:

“我”从诊所出来以后,发现钥匙忘带了,于是“我”回诊所去拿钥匙。诊所的医生是我的朋友,看起来也是一个心不在焉的医生。他喜欢玩扑克牌,喜欢把牌摆成蔷薇花瓣的形状。他见“我”回来,张了张嘴,但并没有说什么。“我”向大街上走去,一个女人喊住了“我”,她叫小羊,是从前乡下一个土匪的女儿。以前“我”见过她,那时候就想上她,但那时还是一个朦胧的想法。这个叫小羊的女人带我去一个漆着红漆的门洞里,然后她勾搭“我”,“我”们就发生了关系。(我猜小羊是个站街的妓女)

故事2:

小时候,他的父亲带他去河边捉河蚌。父亲将他放在岸上,然后去河里捉河蚌。有一个女人坐在圆形木桶里,也在河面上采苇叶。这个女人和父亲在芦苇丛里打情骂俏,这个女人说父亲,小心蛇咬了你。后来下了一场很大的雨,父亲在风雨里和这个陌生的女人“缠绵悱恻”。雨停以后,父亲带他回家,不停地说,刚才雨下得真大。回家以后,他们见到母亲,父亲依然说的这句话。母亲在缝被子,咬线头,阳光穿过窗骨照在母亲的脚边,他看到那个光觉得很难受。

故事3:

一个女人去诊所看病,医生给她检查身体,检查到最后,他们就睡在一起了。检查身体的时候,这个女人问医生,你喜欢玩扑克牌?睡完以后,医生拿了一条一角有个被烟头烧出破洞的手绢给女人擦汗。临了医生下了诊断:没毛病,吃蛇胆就好了。城里各个角落都有毒蛇。

故事4:

红色拱门的地方死了一个人,一个男人,这个男人的后背有伤口,警察说可能这个男人患有梅毒,前不久跟一个妓女搞在一起。可能是他患了梅毒,精神上太过恐惧就自杀了。男人的妻子说,这个男人有一个奇怪的地方,他看到光透过玻璃照到墙上就很紧张。警官对女人说,你一个人住是不是很害怕啊?我就住在附近,晚上我们可以……

故事5:

晚上,马那和妻子在家,妻子喜欢玩扑克牌,喜欢把牌摆成蔷薇花瓣的形状。马那急着去见一个情人,这个情人带有一种泥上和青草的气息,让他非常着迷。此时他要找一个理由出去,他绞尽脑汁编了一个理由,他妻子竟然听得心不在焉,吓得他又重讲了一边。他决定去洗个澡再出门,他洗澡的时候,后背被蛇咬了一口,他于是想起来,他的妻子最近在吃蛇胆,他不知道这蛇为什么会出来。

故事6:

“我”去诊所看医生,“我”大概是觉得自己精神有问题。“我”跟医生说,“我”梦见妻子要杀掉“我”,是用一把剪刀还是一段猪肠子还是一条蛇来着。医生说,这种梦境的出现和丈夫发现妻子有外遇有关。“我”问这病还能治吗?医生说,你不是害怕光照到墙上么?戴上墨镜就可以了。医生说这话的时候,掏出一条手绢擦脸,手绢一角有一个烟头烧出的小洞。

还是关于故事:

毫无疑问,作者肯定看了弗洛伊德才写了这样的小说。

马那小时候目睹父亲出轨,后来又知道自己的妻子出轨,他开始出现和多年前一样的毛病,害怕那样的阳光,因为那样的阳光让他为母亲的被欺骗而痛苦,也许他还迷恋自己的母亲,他正因为迷恋自己的母亲,才会跟着迷恋那个土匪的女儿,那个乡下女人,因为他看到过阳光下母亲的乳房,也在那样的'阳光下看到过那个乡下女人的乳房(我真是服了格非他老人家了,绝对是写小黄书的一把好手,让我这书评都不好下笔了)。这样看来,这是一个恋母情节引发的故事啊。

这时马那觉得自己出现了精神问题,于是他去找自己的医生朋友,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以及和那个叫小羊的妓女上床的事情。还讲自己梦见妻子用一个蛇一样的东西杀了自己。医生告诉他这是因为妻子出轨才产生的潜意识,戴上墨镜不去看就好了。言外之意,绿帽子戴就戴了,别想太多了。(格非你是在开玩笑吗?)

我们现在再来看前五个故事,马那的妻子去检查身体,检查什么呢?检查有没有被他的丈夫传染上梅毒啊。因为第4个故事告诉我们,那个死去的男人被妓女传染上了梅毒。那个死去的男人肯定是马那啊,因为第5个故事告诉我们,马那的后背被蛇咬了,而故事4里的男人后背也有一个伤口。马那的情人肯定是小羊啊,因为马那喜欢情人身上泥上和青草的气息,这是乡下女人的气息,而小羊就是来自乡下,一个从G省来的女人。

那么,前五个故事是马那的想象还是真的发生了,也就是说,马那到底有没有死?那就要看看这六个故事片段怎么排序了。

排序1:

(1)(马那和妻子性生活不和谐,妻子和马那的医生朋友搞上了)――(2)故事2――(3)故事1――(4)故事3――(5)故事5――(6)故事4――(7)故事6

按照这样的排序,马那就没有死,只是被他的朋友和妻子当成一个神经病一样戴着一顶绿帽子。然后他把那些臆想出来的然而又非常真实的东西写成小说,他是一个傻缺的写小说的文艺男青年。

排序2:

(2)(马那和妻子性生活不和谐,妻子和马那的医生朋友搞上了)――(2)故事2――(3)故事1――(4)故事6――(5)故事3――(6)故事5――(7)故事4

按照这个排序,就细思极恐了,医生朋友就成了一个高智商的心机婊了。医生听完“我”的人生经历和梦境后,决定利用“我”的臆想造成一个自杀的完美假象。因为“我”嫖过,所以“我”会染上梅毒,然后“我”就可以在病痛的恐惧中有自杀的理由;其次,“我”幻想过被蛇杀死,那么就让蛇杀死马那,然后再说是他想象出来的,甚至可以说他自己用蛇杀死了自己。

总结:一个短篇小说,玩成这样,我也是服了,只能说学霸的世界不是我们能理解的。格非作为清华大学的教授,这么玩读者可以理解,很好很好很好啊。/(ㄒoㄒ)/~~

唉,这就是叙事空缺,叙事碎片。

(看完都是真爱啊O(∩_∩)O谢谢;看完还看懂笔者在说啥的都是和笔者一样的――神经病O(∩_∩)O哈哈~)

篇6:林非简介

旅游之乐

每个人,生活在城乡一隅,对于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当然是非常熟悉的,却不太知悉天南海北的名山大川、旖旎风光,那些传说中的风景究竟是如何美轮美奂,夺人魂魄的?喜爱读书的人,也许已经从种种典籍中,知其大略了,却毕竟还没有亲眼目睹,这和置身其中完全是两回事。

产生外出旅游的愿望,正是为了要极大地开拓视野,增添见识,这个使得自己心旷神怡的历程,当然也升华了情操,沉积了哲思,提高了境界。不管是老年或青年,男人和女人,远游肯定会感到身心愉快,大有收获。

明代晚期的大画家董其昌,曾经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是道出了此中的奥秘。不过中国的大地实在太辽阔了,整个世界的疆域就更为漫长与邈远,想要走遍天下所有的山水,几乎是不可能的,只好抓住有限的机会,在能够留下自己踪迹的地方,流连凭吊,纵横吟啸。

正是因为山水景色、自然风光和城市建筑的神奇变幻,充满魅力,就不由得要让人从心底里激动起来,多少感触犹如浓厚的云雾一般,飘荡于脑海之际,像大自然一样美妙与神秘。人与宇宙、人与人之间,便浮现出种种微妙的联想。如此这般的领悟,简直不吐不快。或浅斟低唱,或引吭高歌,这样就很自然地会产生出撰写游记的愿望来。

如果游历过武夷山或九寨沟,比萨斜塔或巴黎圣母院之后,能够把眼中之所见,心中之所感,融会成具有独创个性的游记作品,写出这灵魂深处最细微的颤动,无疑是拓宽了个人的精神境界,获得了更多的文学知音。

任何地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是既有审美又附带审丑的涵义,可以提醒人们思索真正的美究竟何在?譬如像登临埋葬武则天的乾陵时,想到她为了夺取和巩固专制统治的权力,竟不惜屠戮很多无辜,作为母亲,她居然忍心掐死自己亲生的骨肉,如此阴险和卑劣,怎么能不让人仔细端详这个早已作古的历史人物?譬如站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时,又不能不沉思历史的变迁,品味范仲淹千古流传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欢快地去旅游,可以升华自己;写出优美的游记,更可以升华大家的情操。我正是凭着这样的认识和理解,曾经在国内外的一些场合,作过《话说游记》的讲演,阐述了上述的若干体会。几乎是在每一回阐述的过程中,都引起了听讲朋友们的反响并提出了不少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显然,这不同于浮光掠影的参观,走马观花的应酬;而是用心来体会的,也许这就是旅游的意义,它属于精神、文化和审美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远远不仅是肤浅的娱乐。

在前年的一次夏令营活动中,有位安徽的中学生说,他们语文老师曾讲解过我撰写的《武夷山九曲溪小记》,因此很想能够读到我撰写的黄山游记。真愿意在这种热情的鼓舞下,兴高采烈地再去攀登一次黄山,于飘扬和飞卷的云雾里,险峻和曲折的山谷中,把它描摹出来,很遗憾,这个愿望至今未能实现。只能等待来日了。

天下之大,美景之多,哪里有这样的幸运,都能够一一地亲近描摹呢?碰运气吧,尽可能地多到大自然中走走、看看。

篇7:张格尔简介

张格尔叛乱

19世纪代张格尔在新疆南部发动的叛乱。张格尔,大和卓波罗尼都之孙,是逃居国外的伊斯兰教封建贵族。自乾隆年间清政府平定南疆大小和卓之乱后,波罗尼都之子萨木萨克逃居浩罕(中亚伊斯兰教国家,时称安集延),生三子,张格尔为第二子。张格尔素有政治野心,阴谋潜回新疆恢复其祖先和卓时代的统治,从嘉庆二十五年(1820)到道光八年(1828),在浩罕封建统治者与英国殖民者怂恿、支持下,三次潜入南疆发动叛乱。道光六年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年夏,张格尔率浩罕、布鲁特五百余人,窜回喀什噶尔(今喀什)附近,以礼拜其祖先玛杂(坟墓)为名,利用南疆各族人民的反清情绪及其宗教影响,煽惑群众,集众万余人发动叛乱。先后攻占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等城,自称赛义德·张格尔苏丹,复辟和卓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命伊犁将军长龄调集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四川清军三万余人,会师于阿克苏,组织全面进攻,相继收复喀什噶尔等城。道光二十八年初,张格尔逃至喀尔铁盖山被清军擒获后,解至北京处死,叛乱平定。

篇8:张格尔简介

清平张格尔叛乱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至道光七年(1827年),清军在新疆歼灭张格尔叛乱集团的作战。

乾隆年间,清军平定大、小和小叛乱、统一天山南北后,大和卓博罗尼都之子萨木克逃至浩罕(新疆西浩罕国,今属吉尔吉斯)。其次子张格尔,在英国侵略势力支持下,企图恢复和卓家族昔日在南疆(新疆南部)的统治。嘉庆二十五年,张格尔利用南疆维吾尔族人民对清参赞大臣静斌残暴压迫的不满情绪,于八月间率数百人潜入南疆,煽动当地民众叛乱。清领队大臣色普征额率兵进击,将其全歼,张格尔仅率残部二三十人逃往浩罕。张格尔在浩罕,由英国殖民主义者提供装备,组织训练军队,积极准备再次进入南疆。道光五年,张格尔叛军屡以小股袭扰边境,作试探性进攻。九月,领队大臣巴彦巴图率兵200人进击,未遇张格尔部,竟杀害牧民妇孺百余,被布鲁特部全歼,引起西部大乱。道光帝以贪淫虐杀回民罪,将静斌、色普征额撤职下狱,判处死刑。六年六月,张格尔与其英国教官乘机率叛军300人,由开齐山进至喀什噶尔(今喀什)城北约60里之阿尔图什(今阿图什),以礼拜祖墓为名,煽动当地群众反清。新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庆祥,命协办大臣舒尔哈善、领队大臣乌凌阿率兵1000人进击。叛军大部被歼,张格尔率百余人突围后,裹胁大批群众叛乱。因恐北疆清军来援,竟以出卖祖国权益为条件向浩罕求兵:“约破四城(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子女玉帛共之,且割喀什噶尔酬其劳”。七月,浩罕穆罕默德·阿里汗亲率万人入侵南疆,攻打喀什噶尔城。后因与张格尔发生矛盾,恐腹背受敌,引兵退走。但有3000人被张格尔诱留,助其攻城。经70余日激战,清守军力竭,八月二十日城破,庆祥自杀。

张格尔自称赛亦德·张格尔苏丹,宣布为南疆统治者。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三城,相继为叛军攻占。张格尔控制南疆后,“残害生灵,淫虐妇女,搜索财物,其暴虐甚于前和卓千倍万倍”,与其入疆之宣传完全相反。广大维吾尔族人民强烈反对,转而支持清军。占领叶尔羌之叛军五六千人,进攻阿克苏(今属新疆)。阿克苏办事大臣长清,派参将王鸿仪率兵600人阻击,在都尔特(今阿瓦提北)被歼,王鸿仪战死。当叛军进至距阿克苏仅80里处,企图强渡浑巴什河时,由库车及喀喇沙尔(今焉耆)来援之达凌河、巴哈布两部清军到达。在当地维吾尔族人民自发组织的数百抗叛部队协助下,击退渡河叛军,并进至南岸立营。叛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被俘斩千余人。叛军不敢东进,东部局势趋于稳定。道光帝命伊犁将军长龄为扬威将军,署陕甘总督杨遇春、山东巡抚武隆阿为参赞大臣,调集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四川5省兵3万会攻叛军。十月间,陕西等地清军万余到达阿克苏,开始转为攻势作战。时叛军300q人据守阿克苏西南约250里之柯尔坪(今柯坪),该地西南通巴尔楚克(今巴楚)、喀什噶尔,为清军进军必经之路。长龄派陕西提督杨芳,以突袭攻占该地,打开了西进的通道。此时,和阗伯克伊敏亦率当地群众余人击败叛军,收复和阗。但因大雪封路,清军不能驰援,又为叛军夺占。

七年二月六日,清军主力开始西进。二十二日在大河拐击败叛军3000人后,次日又击败叛军2万于浑阿巴特(今伽师东),二十五日再歼叛军万人于沙布都尔,二十八日进至浑河(又称洋达玛河,今博罗和硕河)北岸,距喀什噶尔城仅10里。叛军10余万阻河列阵,亘20里。清军用声东击西战术,先以一部骑兵在下游渡河,将敌军注意力引向下游,尔后以主力乘夜暗由上游急渡,突袭敌阵地,叛军溃逃。清军乘胜疾进,于三月初一日收复喀什噶尔城,初五日收复英吉沙尔,十六日收复叶尔羌,五月收复和阗。前后歼灭叛军近3万。但张格尔已先期由木吉(今布伦库勒西北)逃往达尔瓦斯山之藏堪。道光帝以叛乱主犯未获,夺长龄、杨遇春、武凌阿衔,仍勒限擒获。十二月二十七日,张格尔率500余人潜入阿尔瑚(今阿图什西北),当其退走时,在喀尔铁盖山(今喀拉铁克山)被清军全歼。张格尔逃布鲁特,被缚送清军。张格尔叛乱平定。

点评:张格尔叛乱主要是外国侵略势力支持下的民族分裂叛乱。清军在维吾尔族人民协助下,平定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篇9:阿济格简介

阿济格

阿济格(1605—1651),清初宗室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

初封台吉。后金天命十年(1625)、十一年,从征察哈尔部、巴林部、扎鲁特部,因功封贝勒。天聪元年(1627)正月,同二贝勒阿敏等征朝鲜,克五城。五月,从太宗皇太极征明,与莽古尔泰卫塔山粮运。会师锦州,攻宁远。三年八几,与贝勒济尔哈朗略明锦州、宁远。十月,从太宗征明,率左翼四旗及蒙古兵克龙井关、汉儿庄、洪山口,进抵北京城郊。十二月,同贝勒阿巴泰略通州,与大贝勒代善歼明山海关援军五千。五年,从太宗进围锦州,击溃明军。继败明监军道张春援军于大凌河。六年,败察哈尔林丹汗。统左翼及蒙古兵略大同、宣府。此期间,在征明、攻朝鲜及伐察哈尔三者问题上,力主先征明。八年五月,与贝勒多尔衮等入龙门口,败明兵。清崇德元年(1636),四月,晋纣、多罗武英郡王。五月,趋河北延庆等县,五十六战皆捷,擒总兵曹丕昌,俘获十数万。二年,助贝子硕迁攻皮岛。四年,略锦州、宁远。六年,同郑亲王济尔哈朗围锦州,败明军于松山,破明总督洪承畴援军。七年二月,围杏山,败吴三桂军。顺治元年(1644)四月,同睿亲王入山海关,破李自成义军。十月,晋封和硕英亲王。任靖远大将军,迫自成于九江,斩刘宗敏,俘宋献策。十一月,率兵驻大同,以平西大将军讨叛将姜瑰。居功请封“叔王”,未获允。八年正月,乘多尔衮卒,胁其属下附己、并与子劳亲合军“为乱”,被幽禁。十月,欲于禁所举火,赐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