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樂”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人教版高三地理专项模拟试题含答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人教版高三地理专项模拟试题含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人教版高三地理专项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答案】C
【解析】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m以下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
【答案】A
【解析】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图示聚落分布区的海拔可达1800多米,排除三江平原和江南丘陵;图示聚落分布区的坡度较小,这与塔里木盆地的聚落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前绿洲地带(这里的地形坡度较小,水源较多)相吻合。
3.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较1990年增长的是()
A.2千米附近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D.10千米附近
【答案】D
【解析】考查了距市中心远近人口密度变化。根据图中两条曲线分析,距市中心6千米以外20较1990年增长,在10千米附近,年较1990年增长,选项D正确。
4.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答案】D
【解析】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城市等级及城市化。根据图中人口密度变化分析,2010年市中心区人口密度显著下降,城市郊区人口密度上升,说明该地区城市化明显,城市化水平提高,选项A错误;人口密度变化受城市地租水平影响较大,选项B错误;城市等级提高在图中表现不明显,选项C错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促进了人口密度的变化,选项D正确。
读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示城市圈中,等级的城市是()
A.武汉B.咸宁
C.孝感D.黄石
【答案】A
【解析】武汉市为湖北省省会且位于水陆交通的枢纽位置,服务范围最广,等级。
6.关于该城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可以扩展到城市圈的其他城市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③天门市比武汉市服务种类少、级别低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武汉市是区域中心,服务范围,服务种类最多;低等级城市数量多,但相距近;各城市通过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联系。
7.对延安市地域形态影响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B.地形
C.交通运输D.城市规划
【答案】B
【解析】延安地处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是当地地形的典型特点。图中显示延安市的地域形态主要是由地形因素造成的。
8.“引黄济延”是跨流域调水的大型工程。该工程的建设不仅为延安城区提供了水源,而且解决了延川县城、永坪石油工业区以及延安姚店工业新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该工程对延河流域和延安市城区的主要影响有()
A.改变延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
B.减小延河流域污水的排放总量
C.改变延安市城区的地域形态
D.缓解延安市城区用水紧张的状况
【答案】D
【解析】延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受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影响很小;黄河水引入延安后,该地用水量相应增大,污水排放总量有可能增大;延安市的地域形态主要受地形影响,跨流域调水不会改变城区的地域形态。
读某市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该市功能区分布及规划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京珠高速公路东侧为老城区、西侧为新城区
B.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方向主要是西北—东南方向
C.“西山”和“北水”区域以生态恢复为重点,构建旅游休闲带
D.M工业区的规划布局有利于保护市区的大气环境
【答案】C
【解析】京珠高速公路东侧为新城区、西侧为老城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方向主要是南—北方向;M工业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区,不利于保护大气环境。
10.该市欲在N1或N2处建一个批发型商场,应选择的位置及理由是()
A.N1处商业经营成本更低
B.N2处与工业区距离较近,离货源地更近
C.N1处更利于批发等业务的开展
D.N2处市内外联系更加便捷
【答案】D
【解析】批发型商场面积较大,建在地价廉价的城市边缘,还必须有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11.—,我国()
A.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
B.城镇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
C.人口城镇化慢于人口市民化
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
【答案】A
【解析】通过表格数据可知,城镇化率年均增长大于户籍人口比率增长;我国城镇化水平较低;举家迁移比率年均增长为负值,说明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
12.表格中数据反映的突出问题是()
A.环境污染逐步加剧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城镇人口增长过快D.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答案】D
【解析】从表中数据看,城市建成区面积在扩大,其年均增长率大于城镇化速度。
13.为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兴建卫星城镇,增加城市人口容量
B.扩大城市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C.调整行政区划,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D.加快产业发展,繁荣区域社会经济
【答案】D
【解析】兴建卫星城镇主要是为了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提高城市化水平,应该大力发展经济,以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下图为某城市用地规划示意图(甲组团为老城区)和该城市局部地区交通通达度等值线图(图中数值越大表示通达度越好),读图回答14~16题。
14.拟规划的物流中心应选址在()
A.甲组团B.乙组团
C.丙组团D.丁组团
【答案】B
【解析】物流中心拟规划在交通发达的地方,乙组团靠近高速公路出口处,适合规划物流中心。
15.依据该城市局部地区交通通达度等值线图判断,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在()
A.A地B.B地
C.C地D.D地
【答案】A
【解析】从该城市局部地区交通通达度等值线图分析,A地交通通达度,判断该地为城市的中心商务区。
16.图中D处交通通达度较差,其原因最可能是()
A.建筑物稠密,道路狭窄
B.紧邻中心商务区
C.地形崎岖
D.处在城市的几何中心
【答案】A
【解析】图中D处交通通达度等值线较小,即该地交通通达度较差,这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建筑物稠密,道路狭窄。
二、综合题
17.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开始的时间。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
(3)请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来推进?
【答案】(1)1980年以后上海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而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说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
(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
(3)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4)将城镇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城镇第二、三产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等。
【解析】第(1)题,城镇化标志之一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从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中可知1980年以后上海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而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由此推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大约从1980年开始。
第(2)题,城镇化水平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原因可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原因和经济状况、人口分布状况等方面分析。
第(3)题,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会造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如环境污染加重),交通、住房条件变差等。
第(4)题,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镇经济等方面进行。
2020人教版高三地理专项模拟试题含答案
篇2:人教版高三物理模拟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三物理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地面h高处以g3的加速度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mgh3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2mgh3
C.物体的动能增加mgh3D.重力做功mgh
2.从合肥开往南京、上海的动车组开始运行,动车组的优点是列车的运行速度快.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是提高机车发动机的功率.动车组机车的额定功率是普通机车的27倍,已知匀速运动时,列车所受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则动车组运行的速度是普通列车的()
A.1倍B.2倍C.3倍D.9倍
3.从某一高处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物体着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不计空气阻力,取地面为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则物体抛出时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比为()
A.sin2θB.cos2θC.tan2θD.cot2θ
4.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0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P,牵引力为F0,t1时刻,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的功率立即减小一半,并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到t2时刻,汽车又恢复了匀速直线运动.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中汽车牵引力F和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
5.足够长的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沿杆方向给环施加一个拉力F,使环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拉力F及小环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小环的质量是1kg
B.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是30°
C.前3s内拉力F的功率是2.25W
D.前3s内小环机械能的增加量是5.75J
6.一块木板可绕过O点的光滑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木板上放有一木块,木板右端受到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转动到虚线位置,木块相对木板不发生滑动.则在此过程中()
A.木板对木块的支持力不做功
B.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做负功
C.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不做功
D.F对木板所做的功等于木板重力势能的增加
7.质量为1kg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由于受到地面摩擦阻力作用,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图线,g=10m/s2,则物体在水平地面上()
A.所受合外力大小为5N
B.滑行的总时间为2s
C.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D.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2
8.A、B两物体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相连,置于固定斜面体的两个斜面的相同高度,处于静止状态,两斜面的倾角分别是53°和37°,若不计摩擦,剪断细绳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着地时的速度相同
B.两物体着地时的动能相同
C.两物体着地时的机械能相同
D.两物体着地时所受重力的功率相同
9.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套在一根固定的水平长直杆上,环与杆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环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同时对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并使F的大小随v的大小变化,两者关系F=kv,其中k为常数,则环在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所做的功大小可能为…()
A.12mv20
B.0
C.12mv20+m3g22k2
D.12mv20-m3g22k2
10.木箱高为L,其底部有一个小物体Q(质点),现用力竖直向上拉木箱,使木箱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若保持拉力的功率不变,经过时间t,木箱达到速度,这时让木箱突然停止,小物体会继续向上运动,且恰能到达木箱顶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由以上信息,可求出的物理量是()
A.木箱的速度
B.时间t内拉力的功率
C.时间t内木箱上升的高度
D.木箱和小物体的质量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11.(6分)与普通自行车相比,电动自行车骑行更省力.下表为某一品牌电动自行车的部分技术参数.在额定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质量为60kg的人骑着此电动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行驶,所受阻力恒为车和人总重的0.04倍.当此电动车达到速度时,牵引力为________N,当车速为2m/s时,其加速度为________m/s2.(g=10m/s2)
12.(6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选出一条纸带.其中O点为起始点,A、B、C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点,打点计时器通一50Hz的交流电,用最小刻度为mm的刻度尺,测得OA=11.13cm,OB=17.69cm,OC=25.9cm.记录的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要求的是________,应写成________cm.在记数点A和B之间、B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未画出.重锤的质量是0.5kg.根据以上数据,打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减少了________J,这时它的动能是________J.(g=9.8m/s2,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某弹性小球从距地面高度H处静止下落,假设小球与地面发生弹性碰撞(没有损失能量),但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小球只能上升34H.现为了使小球与地面碰撞后还能上升原来的高度H,则必须给小球多大的初速度v0?
14.(13分)水平传送带正以2m/s的速度运行,两端水平距离l=8m,把一质量m=2kg的一个物块轻轻放到传送带的A端,物块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向右运动,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则把这个物块从A端传送到B端的过程中,不计物块的大小,g取10m/s2,求:
(1)摩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2)摩擦力做功的功率.
15.(15分)半径为R的光滑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小球A、B质量分别为m、3m.A球从左边某高处由静止释放,并与静止于轨道最低点的B球相撞,碰撞后A球被反向弹回,且A、B球能达到的高度均为14R.重力加速度为g.问:
(1)碰撞刚结束时B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通过计算说明,碰撞过程中A、B球组成的系统有无机械能损失?若有损失,求出损失了多少?
【答案】
1.A解析:由物体的受力分析知,mg-f=ma=mg3,则f=2mg3,向上,对物体做负功,机械能减少.重力势能变化由重力做功引起,重力做正功mgh,则重力势能减少mgh.机械能变化由外力引起,外力即f做功-2mgh3,机械能减少2mgh3.动能变化由合外力做功引起,合外力为mg3,做功为mgh3,动能增加mgh3.
2.C解析:列车以速度行驶时的功率P=f?v=kv3,所以动车组机车的额定功率是普通机车的27倍时,动车组的行驶速度为普通列车的3倍,故C项正确.
3.D解析:根据平抛运动知识可以求出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之间的关系,即vyvx=tanθ.求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分别为Ep=mgh=mg?vy?t2=12mv2y,Ek=12mv20=12mv2x,则EkEp=(vxvy)2=cot2θ,故D项对.
4.AD解析:由P=Fv可判断,开始时汽车做匀速运动,则F0=f,P=F0v0,v0=P/f,当汽车功率减小一半P′=P/2时,汽车开始做变减速运动,其牵引力为F1=P′/v=P/2v=F0/2,加速度大小为a=(f-F1)/m=f/m-P/(2mv),由此可见,随着汽车速度v减小,其加速度a也减小,最终以v=v0/2做匀速运动,故A项正确;同理,可判断出汽车的牵引力由F1=F0/2最终增加到F0,所以,D项也正确.
5.AD解析:设小环的质量为m,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为α,乙知,小环在第1s内的加速度a=0.51m/s2=0.5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5-mgsinα=ma,4.5=mgsinα,得m=1kg,A项正确;sinα=0.45,B项错误;分析可得前3s内拉力F的功率以1s末为,Pm=F?v=5×0.5W=2.5W,C项错误;前3s内小环沿杆上升的位移x=0.52×1m+0.5×2m=1.25m,前3s内小环机械能的增加量ΔE=12mv2+mgxsinα=5.75J,故D项正确.
6.C解析:由于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并且和运动方向始终垂直,所以摩擦力不做功,物体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所以弹力对木块做正功,故A、B两项错,C项对;力F对木板所做的功等于木板和木块重力势能的增加,故D项错.
7.D解析:根据题中图象可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5N,加速度为2.5m/s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以求出时间为4s.
8.D解析:两物体着地时速度的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故A项错;由于两侧斜面的角度不同并开始时处于静止状态,所以质量不同,落地时的动能和机械能也不同,故B、C两项错;物体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合力大小相等,着地时速度大小也相等,且也沿斜面方向,所以着地时所受重力的功率相同,故D项对.
9.ABD解析:分情况进行讨论,如果开始时重力和F相等,则圆环做匀速运动,动能不变,A项正确;如果重力大于F,则减速过程中摩擦力逐渐增大,最终静止,B项正确;如果开始时重力小于F,则做减速运动时摩擦力逐渐减小到零,D项正确.
10.AC解析:速度vm=2gL,此时F=(M+m)g,P=Fvm,由动能定理,Pt-(M+m)gh=12(M+m)v2m,质量约去,可以求得高度h.
11.(6分)400.6
12.(6分)25.9cm(或OC段)25.900.8670.852
13.(10分)解析:静止下落时,由动能定理可得:
mg?14H-f?74H=0
解得:f=17mg
以初速度v0下落时,由动能定理可得:
-f?2H=0-12mv20,解得v0=47gH.
答案:47gH
14.(13分)解析:物体刚放到传送带上时,由于与传送带有相对运动,物块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物块做加速运动,摩擦力对物块做功,求出物块在摩擦力作用下的位移和运动时间,由P=Wt和P=Fv分别求出平均功率和功率.
(1)物块受向右的摩擦力f=μmg=0.1×2×10N=2N,加速度a=fm=μg=0.1×10m/s2=1m/s2
当物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的位移x=v22a=222×1m=2m
摩擦力做功为:W=fx=2×2J=4J
相对静止后物块与传送带之间无摩擦力,此后物块匀速运动到B端,物块由A端到B端所用的时间为
t=va+l-xv=21s+8-22s=5s
则物块在被传送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的平均功率为
P=Wt=45W=0.8W.
(2)当物块在传送带上加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摩擦力的功率,则
Pm=fv=2×2W=4W.
答案:(1)0.8W(2)4W
15.解析:(1)因A、B球能达到的高度均为14R,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碰撞后小球的速度大小为
12mv2=14mgR,vA=vB=gR2
设B球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N-3mg=3mv2BR,得N=92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小球B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N′=N=92mg.
(2)设A球碰前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碰撞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mv0=-mvA+3mvB
代入vA与vB的值,有:v0=2gR
碰前系统的机械能E1=12mv20=mgR
碰后系统的机械能为E2=14mgR+34mgR=mgR
故E1=E2,无机械能损失.
答案:(1)92mg
(2)无机械能损失
篇3: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试题含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Mg 24 Al 27 P 31 K 39 Si 28 S 32 Cl 35.5 Mg 24 Al 27 K 39 Cu 64 Fe 56 Ag 108 Ba 137
第Ⅰ卷 (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1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② 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③ 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④ PX项目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属于芳香烃
⑤ 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⑥ 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呈四十五度倾斜
⑦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⑧ 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
A.①④⑥ B.②⑤⑦ C.②④⑧ D.①⑦⑧

2.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11月22日宣布,该中心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拍”到氢键的“照片”,实现了氢键的实空间成像,为“氢键的本质”这一化学界争论了80多年的问题提供了直观证据.这不仅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为在分子、原子尺度上的研究提供了更精确的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 正是氢键的存在,冰能浮在水面上
② 氢键是自然界中最重要、存在最广泛的化学键之一
③ 由于氢键的存在,沸点:HCl>HBr>HI>HF
④ 由于氢键的存在,使水与乙醇互溶
⑤ 由于氢键的存在,使水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
A.② ⑤ B.③ ⑤ C.② ④ D.① ④
3.油脂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关于“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能用植物油萃取溴水中的溴
B. 皂化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C. 和H2加成后能提高其熔点及稳定性
D. 水解可得到丙三醇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导电性能一定越强
B. 强酸和强碱一定是强电解质,不论其水溶液浓度大小,都能完全电离
C. 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
D. 多元酸、多元碱的导电性一定比一元酸、一元碱的导电性强
5.裂解是深度裂化是将石油中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目的是得到小分子的烯烃,一定条件将分子式为C5H12的烷烃裂解,最多可能得到烯烃的种数是(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6.已知X、Y、Z、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则W、X可能是( )
① 盐酸 、Na2CO3溶液 ② Cl2 、Fe
③ CO2 、Ca(OH)2溶液 ④ NaOH溶液、AlCl3溶液
⑤ 偏铝酸钠溶液、盐酸 ⑥ 氯化钙溶液、CO2
⑦ 钠、氧气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③ ④ ⑤
C.③ ④ ⑤ ⑦ D.③ ④ ⑤ ⑥
7.用压强传感器探究生铁在pH=2和pH=4醋酸溶液中发生腐蚀的装置及得到的图象如下:分析图象,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溶液pH≤2时,生铁发生析氢腐蚀
B. 在酸性溶液中生铁可能发生吸氧腐蚀
C.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速率一样快
D. 两溶液中负极反应均为:Fe﹣2e﹣=Fe2+
8.物质间的反应有时存在竞争反应,几种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Na2CO3
主要:Cu2++CO32﹣+H2O→Cu(OH)2↓+CO2↑ 次要:Cu2++CO32﹣→CuCO3↓
(2)CuSO4+Na2S
主要:Cu2++S2﹣→CuS↓ 次要:Cu2++S2﹣+2H2O→Cu(OH)2↓+H2S↑
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Cu(OH)2>CuCO3>CuS B. CuS>Cu(OH)2>CuCO3
C. CuS
9.40℃硝酸钾饱和溶液先升温至80℃,在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至析出少量溶质,然后将溶液逐渐冷却至6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整个过程中溶液浓度a%与时间t关系的是( )
A. B. C. D.
10.对具有下列结构简式的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为C14H18N2O3
B. 水解产物中有两种氨基酸
C. 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D. 分子中有苯环、氨基、羧基、肽键和酯的结构
11.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将过量SO2气体通入氨水中:SO2+2NH3?H2O=2 NH4++SO32﹣+H2O
B. 向FeI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2Fe2++2I﹣+2Cl2═2Fe3++I2+4Cl﹣
C.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
Ba2++2OH﹣+2HCO3﹣=BaCO3↓+2H2O+CO32﹣
D. 硝酸铁溶液中滴加足量HI溶液:
Fe3++3NO3﹣+12H++10I﹣=Fe2++5I2+3NO↑+6H2O
12.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个Fe(OH)3胶体粒子的质量为107g
B. 8.0gCu2S和CuO的混合物中含有铜原子数为0.1NA
C. 标准状况下,将2.24L Cl2溶于水,可得到HClO分子的数目是0.1NA
D.2.3gNa与氧气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0.1NA到0.2NA之间
13.下列实验操作导致所读出的数值比真实值小的是(假设其他操作均正确)( )
A. 滴定终点时对滴定管仰视读数:28.80mL
B. 将NaCl固体置于托盘天平右盘称量:左盘砝码(8g)和游码(0.6g)读数的和为8.6g
C. 中和热测定时用铜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测定反应的温度:30.4℃
D. 用量筒量取硝酸时,俯视读数:5.8mL
14.实验室需配制一种仅含五种离子(水电离出的离子可忽略)的混合溶液,且在混合溶液中五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下面四个选项中能达到此目的是( )
A. Ca2+、K+、OH﹣、Cl﹣、NO3﹣ B. Fe2+、H+、Br﹣、NO3﹣、Cl﹣
C. Na+、K+、SO42﹣、NO3﹣、Cl﹣ D. Al3+、Na+、Cl﹣、S O42﹣、NO3﹣
1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和基础.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用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CaCO3+2H+=Ca2++CO2↑+H2O
B. 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CO32﹣+2H2O?H2CO3+2OH﹣
C. 用铁作阳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
Fe+2H2O Fe(OH)2+H2↑
D. 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2H2O(1);△H=﹣571.6KJ?mol﹣1
16.在一定体积和一定条件下有反应N2+3H2 2NH3,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
Ⅰ.起始浓度 N2:l mol?L ﹣1,H2:3mol?L ﹣1
Ⅱ.起始浓度 N2:2mol?L ﹣1,H2:6mol?L ﹣1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和II两途径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相同
B. 达到平衡时,Ⅰ途径的反应速率v(H2)等于Ⅱ途径的反应速率v(H2)
C. 达到平衡时,Ⅱ途径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Ⅰ途径内混合气体压强的2倍
D. 达到平衡时,Ⅰ途径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为途径Ⅱ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密度的
17.某溶液仅含Fe2+、Na+、Al3+、Ba2+、SO42﹣、NO3﹣、Cl﹣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B. 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遇空气能变成红棕色
C. 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Fe2+、Na+、SO42﹣、NO3﹣
D. 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为72g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9分)
18.(15分)下图为有关制备CuSO4的途径及性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为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三种途径能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填序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若混合气体X有两种气体,X可能是SO2和SO3吗? (填是或否),为什么: 。
(4)实验测得X有三种物质组成,而且温度不同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同,写出一种可能的化学方程 ;1mol CuSO4在1100℃分解所得混合气体X中O2可能为0.75mol吗: (填可能或不可能),为什么: 。
(5)Y可能为一类常见的有机物,以含碳原子最少的物质为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10分)A、B、C、D、E五种溶液分别是HCl、CH3COOH、NaOH、NH3?H2O、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1L pH=9的A溶液分别与xL 0.001mol/L B溶液、y L 0.001mol/L D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x、y大小关系为:y
②浓度均为0.1mol/L C与D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
③浓度均为0.1mol/L A和E溶液的pH:A
回答下列问题:
(1)D是 溶液(填化学式);
(2)写出A与足量B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D、E分别与足量的铝粉反应,产生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4)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和C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约为7,原因是 ;
(5)室温时在一定体积0.4mol/L的E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0.1mol/L的D溶液时,混合溶液pH=13,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D、E溶液的体积之比是 .
20.(11分) 粉煤灰中含有SiO2、Al2O3、Fe2O3等,某实验室对其进行处理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得到的“熟料”中可溶性的成分主要是NH4Fe(SO4)2、NH4Al(SO4)2等,写出生成NH4Fe(SO4)2的化学方程式 ,在NH4Al(SO4)2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使硫酸根离子恰好完全沉淀,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滤渣B的主要成分为 ,其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已知KSP[Fe(OH)3]=4×10﹣38,KSP[Al(OH)3]=1×10﹣33.为实现步骤③的实验目的,应使溶液中c(Fe3+)、c(Al3+)均小于或等于1×10﹣9mol?L﹣1可认为完全沉淀,则溶液A至少应调节到pH= ;用NH4HCO3调节pH的实验原理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实验室进行第④步操作时,所需的仪器是酒精灯、石棉、三脚架、、,得到的晶体主要成份是 (填化学式).第⑤步所加试剂D是 ;第⑥步生成Al(OH)3的离子方程式为 。
21.(15分)最近中央电视二台报道,市场抽查吸管合格率较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其中塑化剂超标是一个主要方面,塑化剂种类繁多,其中对苯二甲酸二酯是主要的一大类, (代号DMP)是一种常用的酯类塑化剂,其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97。工业上生产DMP的流程如图所示:
(1)上述转化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D的核磁共振氢谱有 组峰。
(2) 的名称 ,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DMP的分子式为 。
(3)A→B的化学方程式为 。
(4)E是D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E具有如下特征:①遇FeCl3溶液显紫色;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则符合条件的E最多有 种,写出其中任意两种物质的结构简式 。
(5)用 制备DMP的另一种途径:
其中反应①还有另外一种产物,该产物最可能是 ,反应②中的另一产物是水,且n(F):n(H2O)=2:1,则F的结构简式为 。
高三年级化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51分)
1. C.2.D. 3. B. 4. C.5. C.6. B. 7. C.8. C. 9. A
10. A. 11. D.12. B.13. C. 14. D.15. C. 16. D.17. D
二、非选择题(共49分)
18.(15分)(1)3:2 (1分) ;Cu+2NO3﹣+8H+=Cu2++2NO↑+4H2O(2分)
(2)②(1分) ;2Cu+O2+4H+=Cu2++2H2O(2分)
(3)否(1分) ;这样生成物就只有Cu2O、SO2和SO3三种物质,铜和硫元素化合价都降低,得到电子,而没有元素失去电子不可能。(2分)
(4)2CuSO4=Cu2O+ SO2↑+SO3↑+O2↑(2分);不可能,若1mol CuSO4分解生成0.75molO2,则失去的电子为3mol,那么1molCu得到1mol电子,1molS得到2mol电子都转化为SO2就不可能有SO3生成了;(2分)
(5)HCHO +4Cu(OH)2+ 2NaOH→Na2CO3 +2Cu2O+ 6H2O(2分)
19.(10分)每空2分
(1) HCl ;
(2) 2CH3COOH+CO32﹣═2CH3COO﹣+CO2↑+H2O ;
(3) 1:3 ;
(4) 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与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相当 ;
(5) 3:2 .
20.(11分)每空1分。
(1)Fe2O3+4NH4HSO4 2NH4Fe(SO4)2+2NH3↑+3H2O .
2Ba2++4OH﹣+ NH4+ +Al3++2SO42- = 2BaSO4↓+NH3?H2O+Al(OH)3↓;
(2)SiO2,SiO2+2OH﹣=SiO32﹣+H2O.
(3)6;H++HCO3﹣=H2O+CO2↑.
(4)玻璃棒、蒸发皿,(NH4)2SO4、NaOH溶液 ;
AlO2﹣+CO2+2H2O=Al(OH)3↓+HCO3﹣.
21. (13分)
(1) ①②⑤ (1分) 3 (1分)
(2)1,2—二甲苯(或邻二甲苯)(1分) 醛基(1分) C10H10O4 (1分)
(3) (2分)
(4)20 (2分) (2分)
(5)H2O (1分) CH3OH (1分)
篇4: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模拟试题
1.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A
【解析】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项错误。
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
【答案】B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也就是说环境中的种群数量有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故A错误;环境条件若改变,环境容纳量也会改变,而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B正确;理想条件下为“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C项错误;自然条件下,冬季植食动物的食物减少,其环境容纳量会变小,故D错误。
(广东卷)6、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幼虫密度随时间呈周期性波动,故A正确,丰富度是指该生态系统的物种.种类数,而捕食关系,不能使被捕食者的数量降低为0,因此没有改变落叶松的丰富度,故B错;由于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故C正确;根据题干可知,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表明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故D正确。
3.研咳嗽庇醚椒ǖ鞑榱四车乇钡愕孛(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答案】B
【解析】分析图示曲线可知,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比1975年的大,个体间生存斗争也大,A错误;横坐标为种群密度(表示单位面积的个体数)纵坐标为时间,而死亡率可看成单位个体数在单位时间死亡的个体数,从图中数据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B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C错误;从5年数据可看到,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D错误。
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C
【解析】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A正确。标志重捕法适用用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故B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故C错,由于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不同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5.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据题意,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食物结构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其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变化,B正确;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同一物种不同发育阶段,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分布,D错误。
6.(11分)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答案】(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祼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变快未发生改变
【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2)次生演替有土壤条件,保留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演替速度快,而初生演替植物生活条件贫瘠不利于繁殖,演替速度较慢。故人的作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
(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自然环境本身变得干燥,会向荒漠化方向演替,所以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
7.(24分)
(14分)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_______________,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_______________。
(3)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_______。
(4)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玉米秸秆还田。用_______________染色法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其大小能反映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遗传(基因)多样性,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具有固氮作用
(2)样方法,竞争,生殖隔离
(3)玉米馒头
(4)刚果红,菌株产酶能力或酶活性强弱
【解析】
(1)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他们属于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其区别是基因有所不同,因此共同种植可增加了遗传(基因)多样性。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其中根瘤菌具有固氮能力,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2)玉米螟幼虫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因此采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根据玉米螟和甜菜夜蛾共同取食玉米,可知两者为竞争关系;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为不同的物种,因为它们各自释放的性信息素不同,保证了他们之间不能相互繁殖,从而维持了两物种间的生殖隔离。
(3)发酵过程会有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呼吸作用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故所含能量会减少,因此玉米馒头的能量相对较少。
(4)刚果红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分解后,培养基中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用此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作用;透明圈越大,说明对纤维素的分解能力越强,反之越弱,因此通过透明圈的大小可用来反应菌株产酶能力或酶活性强弱。
8.(20分)
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
(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题7-Ⅰ图所示。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加剧。
(2)通过人工林建设的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答案】(1)分解者;种子或繁殖体;增强;竞争(2)整体性(系统论)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分解者的功能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废弃采石场开始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由于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能使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可迅速增加;t1→t3植物物种数变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群落中的植物物种数增加,相互争夺资源(如阳光、水)和空间越激烈,竞争加剧。
(2)生态系统改善后,考虑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9.(12分)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答案】(1)b;偏高
(2)垂直;(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
(3)A;B(注:两空可颠倒);20%
(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中有益动物的利用和种群密度的调查;以及群落的垂直结构和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
(1)种群中有益动物的开发和利用,为了能获得持续捕捞量,应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进行捕获,并使捕获后种群的数量保持在K/2点,此时种群增长速率,资源再生能力强;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根据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个体数M=重捕个体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m,可推出种群个体数N=M×n∕m,由于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所以分数中分子不变,分母减小,分数值增大,即种群数量偏大;
(2)群落中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叫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是群落演替中的初生演替;
(3)从图中能量流动来看,固定太阳能的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能量流动的起点,整个生物部分最终都流向B,说明其是分解者,C、D消费者;连接生物部分与非生物的主要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在食物链A→D→C中,传递效率为:1.5×10∕7.5×10=20%。
(4)生态系统之所以能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取决于自我调节能力或抗污染的自我净化能力,但其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若超过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或抗污染的自我净化能力,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篇5:改错模拟试题含答案
改错模拟试题含答案
What is a black hole? Well, it is difficult to answer the question,
as the terms we would normally use to describe a scientific phenomenon __1__
are adequate here. Astronomers and scientists think that a black hole is __2__
a region of space which matter has fallen and from which nothing can __3__
escape—not even light. But we can’t see a black hole. A black hole __4__
exerts a strong gravitational pull and yet it has no matter. It is only
space—or thus we think. How can this happen? __5__
The theory is that some stars explode when their density increases
to a particular point; they “collapse” and sometimes a supernova occurs.
The collapse of a star may produce a “White Dwarf” of a “neutronstar”—
a star which matter is so dense that if continually shrinks by the force of __6___
its own gravity. But if the star is very large, this process of shrinking may
be so intense that a black hole results in. Imagine the earth reduced to the __7__
size of a marble, but still having the same masses and a stronger __8__
gravitational pull, and you have some ideas of the force of a black hole. __9__
And no matter near the black hole is sucked in. __10__
答案:
1 将as 改为since或者because。在表示原因的连接词中,只有as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不能位于主句之后,只能位于句首。
2 将adequate 改为inadequate,或者在are后加not。从逻辑上分析,因为我们拥有的科学术语“不充足”,所以才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所以用否定形式。
3 在which 前加into。这是一个定语从句,意思是“黑洞是太空中物质可以掉进去的地方”,所以定语从句应该为“into which matter has fallen”。
4 将but 改为 so。 上文已提到“连光都无法从黑洞中逃出”,所以我们根本无法看到黑洞。这里应该是因果关系,而不是转折关系。
5 将thus改为so。这句话的意思是“那只是空间—或者我们认为它只是空间”。so做 think 的宾语,thus 只能做连词,不能做宾语。
6 将which 改为whose。这个定语从句的意思是“它是一颗星,其密度非常大,由于自身的'引力,它在不断地收缩”。matter 属于star,所以关系代词应该用whose。
7 去掉in。result为不及物动词,意为“形成了”,而“result in sth。”意为“导致某结果”。
8 将masses 改为mass。mass 可指“大量的物质”,而“the masses”特指“劳动群众”,用在此处不妥。
9 将ideas 改为idea。“idea”在表达“印象”时,为不可数名词,不可以用复数。
10 将no改为any。分析便知,任何在黑洞附近的东西都会被吸进去。
篇6:届高三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届高三地理模拟试题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一位法国人和一位美国人在新加坡创立了某茶叶品牌,推出了牛奶乌龙荼、火烈鸟萘、鸡尾酒时光茶等800多种不同口味的产品,销售价格从每50克60元到6000元不等。该品牌茶叶的原材料来自全球不同的茶园,产品由欧洲顶尖的制茶师手工调配,销售门店的装修风格气派优雅。据此完成1~3题。
1.该茶叶品牌在新加坡创立,主要由于当地
A.制茶技术先进 B.原材料充足
C.市场需求量大 D.贸易条件好
2.该品牌茶叶的核心竞争优势是
A.多样的原料来源 B.多元的创新产品
C.较低的销售价格 D.优雅的销售门店
3.该品牌茶叶销售门店的最佳区位是
A.茶叶批发市场 B.住宅区周边
C.大型商业中心 D.茶叶种植园
我国某村庄自古以来一直利用有限的井水灌溉部分耕地。下表为该村灌溉地与非灌溉地主要作物收获量。据此完成4~5题。
4.该村庄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华南地区
5.该村庄小麦灌溉的主要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某游记记载:“我驾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在约200千米的行程中,车的影子始终在我的右侧一路伴行,快到终点时远处的雪山开始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雪峰在远处闪耀着亮的白光。”读图完成6~8题。
6.游记中的P地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7.此段旅行发生的时间最可能在
A.3月 B.7月 C.9月 D.12月
8.此段行程中较为可信的现象是
A.公路的限速值变得越来越高
B.牧民将成群的牛羊赶到山下
C.河流因凌汛导致河水排泄困难
D.公路沿线的植被覆盖越来越好
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分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湖底沉积物一年中由粗和细两层组成,如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该湖湖滨杂草湿地广布,其中杂草湿地面积宽广的是
A.乙 B.甲 C.丙 D.丁
10.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的季节是
A.秋季 B.夏季 C.春季 D.冬季
11.湖泊沉积层可还原古代气候环境,若湖底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年比往年
A.夏季气温偏高 B.冬季风力偏大
C.夏季降水偏多 D.冬季光照较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地中海沿岸国家盛产大理石,大理石主要由古地中海中沉积的石灰岩变质而形成。意大利有“大理石王国”之称,大理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分布广泛,开采历史悠久,开采加工技术先进,出口量约占国际市场总贸易量的一半。目前意大利在开采本国资源的同时,也大量从周边国家进口荒料(石材初级产品)。大理石开采主要有露采(露天开采)和洞采(循着矿脉挖洞追踪开采)两种方式。与露采相比,洞采综合开采成本较低,且对地表植被破坏较少,但仍有很多地区不采取洞采。如图为意大利地理位置和大理石分布以及开采示意图。
(1)说明地中海沿岸地区大理石矿藏形成的地质过程。(8分)
(2)简析仍有很多地区不采取洞采的原因。(6分)
(3)简析意大利夏季气候对露采的不利影响。(4分)
(4)意大利大理石资源丰富优质,但仍大量进口大理石荒料,试分析其原因。(6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金奈坐落于孟加拉湾沿岸(如下图所示),为印度第四大都市。金奈全年炎热,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是5月末、6月初,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 300毫米。历史上,由于没有大型河流流过,金奈一直面临供水 短缺的问题,近年来供水短缺问题有所缓解。
(1)金奈降水有冬雨和夏雨之分,判断金奈是冬雨多还是夏雨多,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2)分析金奈一年中5月末、6月初最热的原因。(4分)
(3)分析历史上金奈供水短缺的自然原因。(6分)
(4)为进一步缓解供水短缺问题,金奈建造了海水淡化厂,请说明其合理性。(6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选修3——旅游地理】
夜幕降临,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市区的红军剧场停车场内,数十辆旅游大巴鱼贯而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聚集至此观看大型户外露天实景演出《井冈山》。白天游山水、看史迹,晚上观看当地红军后代和高科技光影技术结合的大型演出,已经成为游客到井冈山来的“标配”。自10月1日正式公演至7月,《井冈山》共演出2 300多场,观众达300余万人次,但门票收入不稳定。如图为井冈山风景名胜区和红军剧场位置示意图。
分析井冈山市红军剧场门票收入不稳定的原因。
44.【选修6——环境保护】
机动车尾气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机动车单位油耗影响尾气排放,山区道路特点影响机动车单位油耗。如图示意机动车单位油耗与道路坡度(正值为上坡,负值为下坡)和机动车速度的关系。
结合山区道路特点,从道路建设方面说明减轻山区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合理措施。
参考答案
1.D 由“产品由欧洲顶尖的制茶师手工调配”可知,并非当地“制茶技术先进”,排除A;由“该品牌茶叶的原材料来自全球不同的茶园”可知,并非当地“原材料充足”,排除B;由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是个岛国,面积狭小,“市场需求量大”不可能,排除C;新加坡是个岛国,地理位置及其重要,国际贸易、加工业、旅游业是其经济的三大支柱,贸易条件好应是该茶叶品牌在新加坡创立的主要原因。
2.B “核心竞争优势”应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一般来讲,“人无我有”即创新产品;“人有我优”即“物美、价廉”。D选项其他商品也可以做到,C选项与材料不符,A选项不会成为核心竞争优势——因为中间经过加工等一系列过程,最终的产品品质也是主要的,结合材料可知“多元的创新产品”应是其核心竞争优势。
3.C 由材料可知“该品牌茶叶的销售门店的装修风格气派优雅”,而且“销售价格从每50克60元到6000元不等”,特别是高档茶叶价格不菲,只有“大型商业中心”才是其最佳区位。
4. B 从材料中可知这个村庄的主要作物为旱地作物,从灌溉及非灌溉地的亩产可以看出,灌溉地的亩产为非灌溉地亩产的近1倍,该村庄自古以来一直利用有限的井水灌溉部分耕地,所以可以推测这里水资源相对短缺,结合选项判断,该村庄最可能位于华北地区。
5. A从上题可知,该村庄最可能位于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春季雨带未至,降水少,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土壤水分含量低,农作物生长需水量大,故春季灌溉量大。故选A。
6.C 根据材料,快到终点时雪山开始出现在视野中,该区域河流大致由东南流向西北注入巴尔喀什湖,因此东南部地势较高,所以应驾车沿公路向该区域的东南方行驶;离开P地时,太阳在巴尔喀什湖水面,且行驶过程中影子一直在车辆的右侧,故太阳应在P地的东北方,说明当天日出东北,且又要满足太阳在巴尔喀什湖水面,排除AD。车辆行驶约200千米到达终点,看到了远处的雪山,结合图中比例尺可知,③地更为合理。
7.B 根据上题可知,该日日出东北,为北半球的夏季,且该地位于中亚地区,7月气温相对较高,因此B项更为合理。
8.D 此段行程自③地开往东南部山区,水分条件逐渐改善(受高山冰雪融水的影响及西风受地形影响,东南部降水相对较多),公路沿线植被越来越好,D正确;车辆开往东南部山区,地势起伏逐渐变大,公路限速值越来越低,A错;夏季牧民将牛羊赶至山上,B错;该季节河流早已解冻,无凌汛现象,C错。
9.B 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图中等深线显示湖泊西南部等深线稀疏,湖水较浅,且有河流注入,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库赛湖西南部流水搬运沉积特征明显,湖滨湿地广布,因此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位于湖泊的西南部,即甲地是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分布区,B正确;其他位置等深线较密集,不易形成湖滨湿地,A、C、D错误。故选B。
10.C 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粗颗粒砂砾,粗颗粒沉积物在冰面堆积;春季,当湖面冰层融化后,颗粒物才能沉入湖底形成粗颗粒层;细颗粒层具有流水搬运沉积特征,该湖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河流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形成细颗粒层。因此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的季节是春季。故选C。
11.A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湖泊中的细颗粒层为夏季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夏季气温高,河流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若湖底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年的河流径流量大,由于其为冰雪融水补给,因此该年气候环境比往年夏季气温偏高,A对;冬季风力偏大影响粗颗粒层,B错;该湖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C错;冬季光照与沉积层无关,D错。故选A。
36.(1)古地中海地区经长期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中海沿岸地处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强烈,石灰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成为大理岩;地壳运动使地层隆起抬升;上覆岩层受外力侵蚀,大理岩接近或出露地表。(8分)
(2)洞采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易发生坍塌、渗水、缺氧等事故;运输不便,运输成本高;矿藏埋藏浅,不需要洞采。(6分)
(3)夏季高温,太阳辐射强,工人露天作业易晒伤和中暑;降水少,水资源短缺。(4分)
(4)大理石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市场广阔(必答该点);加工技术高,品牌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荒料价格低;与荒料出口国距离较近,海运便利。(6分)
37.(1)冬雨多。(2分)理由:金奈为热带季风气侯,夏季盛行西南风,该地处于西南风背风一侧,夏雨相对较少;冬季盛行东北风,由于位于印度半岛东部,处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冬雨较多。(4分)
(2)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地处低纬地区的金奈太阳辐射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回升快;雨季尚未来临,降水少,晴天多。(4分)
(3)降水季节和年际分布不均,降水变率大;无大江大河流经,从境外自然流入的水资源有限;地处热带地区,全年炎热,气温高,蒸发量大。(6分)
(4)金奈地处沿海地区,海水资源丰富;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不受季节影响,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生产淡水;海水淡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等。(6分)
43.山地旅游,游客数量有较大的季节变化;剧场离风景名胜区较远,不利于游客到达;露天剧场,受天气影响大;光影特效,表演只能夜晚进行;低温时节,影响夜晚观众数量;表演内容相对单一,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答出五点即可)
44.山区道路狭窄,适当拓宽山区道路;山区道路坡度较大,建设桥梁隧道,降低道路坡度;山区道路弯道多,合理控制道路弯度;合理设置红绿灯、弯道广角镜等交通设施,提高车速,减少油耗,减轻尾气排放。
篇7:司法考试《商法》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不属于商号登记类型的是:( C )
A.创设登记B.预登记C.放弃登记D.变更登记
2、我国商号选用的原则是:( A )
A.商号真实主义B.商号自由主义C.商号折中主义D.商号准则主义
3、商号权的法律性质是:( C )
A.财产权B.人身权C. 兼有人身权和财产权D.知识产权
4、商法公法性最集中的表现是:( B )
A.商主体法定原则B.商事登记C.商主体资本确定D.商主体住所限定
5、我国商事登记的主管机关是:( C )
A.税务机关B.民政机关C.人民法院D.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二、多选题
1、商号的特征主要有:( ABC )
A.商号是商主体所使用的名称B.商号是商主体所从事商行为时所使用的名称
C.商号是商主体用以表彰自己营业的名称D.商号具有保密性
2、商号中不得包含的内容和文字有:( ABCD )
A.社会团体名称B.国际组织名称C.部队番号D.数字
3、我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的登记种类有:( ABCD )
A.设立登记B.注销登记C.变更登记D.分公司登记
三、辨析题
1、商号也叫商业名称,其与企业名称、厂商名称是同义语。
错误。商号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商号仅指字号,从广义来看,商号与商业名称和商事名称是同义语,国内绝大多数学者持这种观点,个别学者甚至认为,商号与企业名称,厂商名称为同义语,鉴于企业乃商主体的主流形式,这种看法可以例解,但并不恰当。
2、商事登记本质上是一种公法性的法律行为。
答:正确。
商事登记,也成为商业登记,是指当事人为设立、变更或终止商主体资格,依法向登记机关提出登记申请,登记机关依据法定条件和程序将其设立、变更或终止的事实记载于登记簿册,并予以公示的法律行为。商事登记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公法行为,是国家为了提高交易效率和维护交易安全,而利用公权力对商事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这其实是商法公法性的侧面反映。
四、简答题
1、简述商号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商号亦称商事名称、商业名称,是指商主体从事商行为时所使用的名称。
(二)特征:(1)商号是商主体所使用的名称;(2)商号是商主体从事上行为时所使用的名称;(3)商号是商主体用以表彰自己商业的名称。
2、简述商号与商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区别:(1)商号以商主体自身为对象,而商标则是以商品或服务为对象,系区别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标志,不仅区分不同商主体的商品或服务,而且区分同一商主体的不同商品或服务;(2)商号只能由文字构成,而商标则可以由文字、图形或其他组合构成。(3)商号登记采取强制主义,而商标登记则是自愿与强制相结合;(4)商号仅在登记机关行政管辖区内具有排他效力,而商标一经注册,在全国具有排他性。
(二)联系:商号与商标的功能具有相似之处,即均具有显着性,具有识别功能,均与商主体的信誉息息相关。
3、简述企业商号的选用规则。
(一)商号单一原则:要求商事主体在经营同一营业时,要使用同一商号。这一原则是现代商事活动发展的要求。保持商号的单一、稳定是市场交易安全的需要,各国基本上都遵从这一原则。
(二)商号选用的有关法律规定:(1)商号结构的法律规定:所谓商号结构,是指商号的组织成份和其各成份的组成顺序。商号的类型不同,商号的结构也不同。根据我国关于企业名称的有关规定,商号必须由文字构成,且应当具有显着特征;(2)商号选用的有关限制性规定:第一、商事主体不得使用法律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的一些名称作为商号;第二、一个商事主体一般只能使用一个名称;第三、禁止以不正当目的使用商号;第四、商法主体设立分支机构的,商法主体及其分支机构的名称应当符合相关规定;
4、简述商事登记的概念和功能。
(一)概念:商事登记,亦称商业登记,是指当事人为设立、变更或终止商主体资格,依法向登记机关提出登记申请,登记机关依据法定条件和程序将其设立、变更或终止的事实记载于登记簿册,并予以公示的法律行为。商事登记为一项重要的商法制度。
(二)功能
(1)确认商主体从事商业从事营业活动的合法性,维护其合法权益;(2)方便交易相对人识别商主体的信用情况,提高交易效率,维护交易安全;(3)便于国家对商主体进行必要的监管;(4)便于国家获取统计资料,事实必要的宏观调控。
5、简述商事登记的性质及其效力。
(一)性质:从本质上讲,商事登记是一种公法行为,是国家为了提高交易效率与维护交易安全,而利用公权力对商事活动进行的必要干预;这是商法公法性的一个侧面。
(二)效力:商事登记的一般效力可以归结为三种模式:1、商事登记是商法人取得法人资格的必备要件,德国、法国和瑞士采用该模式。2、商事登记仅取得特殊权利,荷兰采取该模式;3、商事登记系一切商主体取得合法身份的要件,我国就是采取该模式。
五、论述题:
1、论商号权的性质和内容。
(一)概念:商号权是指商事主体对其登记注册的商号在一定地域内享有的专有使用权。商号权的取得以登记为法定要件,商号非依法登记不得取得专有使用权,不受法律保护。
(二)主体:商号权的主体是依法取得商事主体资格的独立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从根本上说,商号是人们出于营利的目的而创设的一种有别于一般民事名称的特殊名称。不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都不得申请商号注册,成为商号权的主体。虽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但未取得独立的商事主体资格者,如公司的分支机构,也不能成为商号权的主体。
(三)商号权的客体:商号权的客体是依法核准注册的商号
(四)商号权的内容:(1)专有使用权:专有使用权指商号权人对自己登记的商号在法定范围内的专有使用的权利。商号权人在登记核定的范围内行使商号使用权,受法律保护。经核准登记的商号权只归商号权人享有。(2)转让权:商号具有无形财产权的性质,可以转让。商号的转让须由让与方与受让方签订书面协议并报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转让商号,如未经核准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同时,为了保障交易的安全和交易秩序,法律规定,商号转让仅能与营业转让(包括部分营业转让)同时进行,或者在营业废止时进行。(3)许可权:许可权指的是商号权人通过签订商号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该登记商号的权利。商号许可使用合同应送主管部门备案。
2、试论商事登记的目的、范围和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完善。
商事登记,亦称商业登记,是指当事人为设立、变更或终止商主体资格,依法向登记机关提出登记申请,登记机关依据法定条件和程序将其设立、变更或终止的事实记载于登记簿册,并予以公示的法律行为。
(一)目的:商事登记的基本目的在于为商事活动的参加人设立、变更或终止商事主体资格谋求确认。商事登记的主要法律效力在于富裕商事主体取得、变更活终止其商事权利能力或商事行为能力。
(二)范围:作为商主体必须登记的事项,商事登记事项的范围因商主体类型而异。如遇
这些事项发生变化,即应办理变更登记。我国尚无统一的商事登记法,不同主体的登记事项分散在多个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之中。根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9条,企业法人的登记事项有11项之多,即企业法人名称、住所、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经济性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注册资金、从业人数、经营期限、分支机构。以及《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分别规定了合伙企业与公司必须进行的商事登记事项。
(三)完善: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商事登记法,调整商事登记关系的法律散见于众多的民商事实体法和程序法中。
与其他国家的商事登记制度相比,我国目前的工商登记制度具有一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我国的商事登记制度已明显表现出商事登记普遍适用于一切营利主体(商主体)的统一特征。第二、我国的商事登记制度已经表现出对“企业”或“工商业”更趋近于现代商法对于“商业”的理解。
但我国的商事登记制度目前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事实上仍处于在不统一的单行法状态。一方面,有关商事登记的一般规则和普遍性规则尚未得到统一的归纳和抽象;另一方面,对不同类型商主体的登记注册和备案公示规定间又含有大量的重复和相悖之处。因此迫切要求尽快制定出一部适用于一切商事主体的商事登记法。
篇8:小升初英语模拟试题含答案
小升初英语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
1. - ________ did you have the party last night?
- In the park.
A. What B. Why C. When D. Where
2.________ is watching TV. Let‘s turn it off.
A. Somebody B. Anybody C. Nobody D. Everybody
3. I’d like to go shopping with you,________I‘m too busy today.
A. but B. and C. so D. or
4. The children will climb the hill if it ________tomorrow.
A. won’t rain B. didn‘t rain C. doesn’t rain D. isn‘t raining
5. I had a bad cold. The doctor asked me________ in bed.
A. staying B. to stay C. stayed D. stays
6. - Where’s your father, Mike?
- He ________ in the kitchen.
A. cooks B. cooked C. is cooking D. has cooked
7. Here‘s my little cat. Please________it while I’m away.
A. look after B. look up C. look for D. look at
8. - Do you know ________the MP3 player last week?
- Sorry, I have no idea.
A. how much did she pay for B. how much will she pay for
C. how much she paid for D. how much she will pay for
9. - Would you like to see the film with me?
- I‘m sorry I ________it twice.
A. see B. will see C. have seen D. am seeing
10. Today Chinese ________by more and more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 was spoken B. is spoken C. spoke D. speak
二、阅读理解
The History of Chocolate
The first chocolate was eaten by people in South America hundreds of years ago. In those days the people did not really eat chocolate. They used cocoa bean to make a chocolate drink and they enjoyed it very much. Many years later, the cocoa bean was brought to other countries and people came to love the taste of chocolate.
In 1824, John Cadbury opened a small shop in Britain. One of the things he sold was chocolate drink. In 1831, he opened a factory to make chocolate drink. He wanted to encourage people to drink chocolate instead of other drinks. A few years later, a man called Joseph Fry found a way to make chocolate bars, and so for the first time people had the chance to eat chocolate instead of only drinking it. But at that time chocolate was very expensive and only the rich people could buy it. Later, as more and more chocolate bars were produced and sold, it become cheaper.
However, at first only plain chocolate(a kind of chocolate without milk and with very little sugar) was roduced. Milk chocolate came later an this was made by adding milk to the chocolate. The first milk chocolate bar was made in Cadbury’s factory in 1897. Their most famous chocolate, Cadbury‘s Milk Bar, was made in 905. It has been the most popular chocolate in Britain and around the world for over 100 years. The Cadbury is still in Britain and the chocolate produced there is eaten all over the world. Every year, thousands of isitors visit the factory in order to see how chocolate is made.
1. When did people first begin to drink chocolat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hy did John Cadbury open a factor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Who invented the way to make the chocolate ba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t first, not many people bought chocolate. Wh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How was the milk chocolate mad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单选
DCACB CACCB
1.回答是地点,要是where问
2.没有人在看电视,我闷就把它关了
3.前后关系转折,用but
4.条件状语从句,主将从现,从句只用一般现在时
5.ask sb to do 要求某人做某事
6.爸爸正在厨房做饭,用现在进行时
7.当我不在家的`时候,帮我照顾猫,look after 照顾
8.last week 是一般过去时 要用宾语从句的陈述句语序
9.twice 2次 是完成时的标志次
10.汉语 不可数 得是被说
二、完形填空
1. Hundreds of years ago.
2. To make chocolate drink.
3. Joseph Fry.
4. Because it was very expensive.
5. By adding milk to the choco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