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童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明长城诗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明长城诗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明长城诗歌

篇1:明长城诗歌

明长城诗歌

十月,我登上明长城,

宛见一条龙在舞动,

中华门是他突起的脊梁,

垛墙炮台和瞭望孔紧密相联。

像五十六块肋骨排列,

从七百年前生长,

凝固在秦淮河边,

见证着一个民族的巍峨不屈。

七百年前的炮火硝烟,

一块砖一块石板成为历史符号,

历史的风烟沧桑了墙体的容颜,

散尽繁华与烟云,

唯有他傲立的姿势清晰!

血色记忆,

残破留痕,

城墙鼓角声依稀还鸣,

沧桑记录战火,

冲不走历史的沉淀 ,

赤胆龙魂是我们生命的长城!

七十年前,

是你挺起胸膛,

用血肉之躯捍卫倭寇的入侵,

那是怎样不堪回首的一页,

三十万民众倒在血泊中,

国人的'心在滴血!

曾经的山河被辱,

曾经的国土沦丧,

炎黄之孙遭凌,

是日寇贼子妄图以武力征服我中华,

缅怀先烈,勿忘国耻!

岁月的拐角是他适时的转弯,

每一条缝隙记录着历史,

他用血脉贯通,

在黄皮肤上,

刻着一个民族的枯荣与兴衰!

明长城的屹立不是历史标本,

他抚平伤痛,

依然用他傲然的姿态,

迎接五湖四海的宾客 ;

他始终以奔跑的姿势,

闪耀在东方的天空!

篇2:明长城遗址

明长城遗址西起嘉峪关市嘉峪关,经酒泉,高台,临泽,张掖,山丹,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景泰等县,从五佛寺过黄河,在靖远县内沿黄河南岸延伸,高低起伏,一直东至山海关。甘肃境内长度约为1000公里,全用黄土夯筑,夯层厚13--20厘米。有的地段夯土层间夹藏木桩,杂草或沙夯实。高10米,上有1米高的女墙,设有垛口。底厚5--6米,顶宽2米,烽火台紧靠长城内侧,高10米以上因黄土夯筑,俗称烽火墩。墩间距约为5公里,连瞩相望,十分壮观。迂隘口,山口,河口均在长城外筑有了望台。

目录基本介绍遗址介绍建造历史丰镇明长城遗址收缩展开基本介绍

中国自秦、汉、隋、明的历代长城在宁夏皆有遗迹,总长度达到1500多千米。故宁夏有“中国长城博物馆”之称。明代称长城为“边城”,在宁夏境内的主要有西长城、北长城、东长城和固原内边城,长度共约400多千米。其中位于银川市西40余千米的三关口明长城,仍然保存较完整。此关口是宁夏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银川至巴彦浩特公路穿关而过,在关口处可看到长城遗址。三关即从东向西,设头道卡、二道卡和三道卡,后人称之为三道关。这里山脉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险峻,两山夹峙的山坳中,原建有关隘。 当年修筑长城时,这里多沙砾少土壤,于是军士们遍剖诸崖谷,得壤土数处。又因无水,做水车百辆,到关口20多千米远的平吉堡取水,与壤土、砾石相拌,夯筑而成,坚固异常。头道关向西6千米即二道关,关口南侧有一座20多米高的山头,山头上设有墩台,台11米见方,高约8米。三道关东距二道关4千米,此关两山相夹,山谷狭窄,一水中分,山陡壁峭,仰望山峰巍峨,下视谷底险峻,地形十分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筑关时依山而砌有石质长城和深沟各一道。绵延纵横的长城与墩台、烽火台左右连属,实有西控大漠咽喉要道之险。

遗址介绍

明代长城保存较好,也颇具代表性,明代为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和鞑靼、瓦剌诸部侵扰,在隋长城的基础上大规模修筑长城。但明代不称“长城”,而称“边墙”。“河东墙”始建于明朝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又称“东大边”、“横城大边”。西起横城以北一公里黄河岸边黄沙嘴,东经水洞沟、红山堡、清水营,过盐池县至陕西定边县盐场堡,全长约400千米,每隔150米一个墩台。长城高三丈,宽两丈,墙顶路面非常宽阔,可供五匹马并行。守望、巡逻的士兵常年在长城顶部道路上往来,军事物资也在顶部运行。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由宁夏巡抚张祯叔、王询先后在墙外挖“品”字形深坑44000多眼,以防敌骑靠近边墙。其中红山堡一带,壕沟深宽皆两丈,所以长城也被称为“深沟高垒”。像这样的城堡宁夏一共有150个。在古代30千米一城,15千米一堡,堡辖区内还有烽火台,沿交通要道或长城线路,每隔一定距离修一个烽火台,将边防前线与内地连接起来。红山堡距离水洞沟3千米,占地20余公顷,据史料记载红…堡设操守官一名,操守兵235人镇守此地,同时与其他兵营互相接应呈长龙之势。长城简介 民族的脊梁在消亡!长城急需保护!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00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4239.662米,堑壕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42342.265米。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多年,总长度达532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长城在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编号:200-001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相关图片

建造历史

大同明长城主要建于嘉靖年间,由宣大总督翁万达创修。大同镇长城东起天镇县东北镇口台,西至丫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子上村东山),全长335公里。据《三云筹俎考・大同总镇图说》统计,大同镇先后修大边、二边516.3里;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云冈六堡等主要城堡72座(城20,堡52);边墩776个;火路墩833个。 明长城自居庸关以西,分南北两线到山西偏关会合,被称为内、外长城。外长城即居庸关西北经赤城、崇礼、张家口、万全、怀安而进人大同市的天镇、阳高、大同、左云沿内蒙古、山西交界处,达于偏关、河曲;内长城从居庸关西南经河北易县、涞源、阜平而进人大同市的灵丘、浑源,再经应县、繁峙、神池而至老营。据现存长城实测,外长城分别由怀安县桃沟村、西洋河乡马市口南北两路进入天镇县境,在新平乐村与西路长城相交。天镇境内长城约105华里。存黄土夯筑的墩台61座。由天镇水磨口向西3里进人阳高县十九墩村界,至镇边堡西出阳高进入大同市区境。阳高境内长城计100余里,现存夯土墩台119座。从阳高镇边堡向西约8华里进人大同元墩村界,经镇川口、宏赐堡、镇羌堡,经拒墙口、拒门口、助马口至十三边,转南至砖楼沟入左云县界。另一条由宏赐堡向西经新荣、破鲁至吴施窑人左云界,这道长城当地人称“二道边”。南北两道长城共210华里。长城由大同砖楼向南进人左云县保安堡地界,至二十边向西北出左云进人右玉县界。长城在左云境内长约86华里。

丰镇明长城遗址

明长城在丰镇在有三道。第一道长城位于市北40公里,1376年(明洪武十九年)修筑。这段长城沿山岭,逾险峰,跨深涧,较其它长城更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是明代大同府的北界。第二道长城位于市境南端,筑于明嘉靖年间,万历、隆庆年间重修,是现在阳高县、左云县和大同市丰镇市的分界线,也是山西与内蒙古的南界。第三道长城修筑于1550年(明嘉靖二十九年)东西对接于第二道长城之上,形如偃月。

篇3:明长城导游词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于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8851.8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

明朝建立以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抢掠;明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也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明代长城的修建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明前期(1368~1447)对长城的修缮明朝开国之初,国势强盛,明太祖洪武五年 (1372),出兵15万分二路进击漠北,西路打通了河西走廊,设置甘州、庄浪诸卫。洪武二十年 明长城辽东段 (1387),大将军冯胜、蓝玉经略东北,将边界推进到大兴安岭以西,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永乐八至二十二年(1410~1424)的

间,先后5次发兵,深入漠北,迫使瓦剌和鞑靼分别接受了明王朝的册封。明王朝的北部边防线推进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西以北一带。明前期的长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齐、隋长城的基础上,“峻垣深壕,烽堠相接。”“各处烟墩务增筑高厚,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旁开井……”,“自长安岭(今宣化境内)迤西,至洗马林(今山西天镇),皆筑石垣,深壕堑”(《明会要》卷63边防),即增建烟墩、烽堠、戍堡、壕堑,局部地段将土垣改成石墙。修缮重点是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边长城和山海关至居庸关的沿边关隘。

看过“明长城导游词”的还看了:

篇4:明长城导游词

榆林地区的明长城东起府谷,西至定边,沿途城堡林立,规模宏大。横贯榆林市境,尤以榆林至神木一段保存最为完好,蜿蜒100多公里,有烽火台210多座。

这一段明长城因紧靠榆林城,明万历年间曾重新修整。墙顶内侧有砖砌的女墙,外侧有垛口。每个垛口的上部都有降望口,下有射洞,墙面还设有排水沟和吐水嘴。榆林城区古长城每隔5公里左右筑设一小军城,供驻防军队居住。在小军城上还筑有凸起于城墙的台子,用于巡逻、放哨、瞭望。

明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费时最久,工程最大,防御体系和结构最为完善的长城工程,它对明朝防御掠扰,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开发边远地区,保护中国与西北域外的交通联系都起过不小的作用。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高度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篇5:长城诗歌

1、《长城泪歌》

你的历史,

是那样苍凉。

负载了太多的无奈,

你走向悲壮。

见证了太多的史实,

是那样的漫长。

你不愿作终结的罪恶,

更不想成为新伤的序章。

你只能服从战火,

默默地舔着土地的伤口。

远望着刀剑,

闪在北方的光。

你的历史,

是那样苍凉。

经历了太多的鲜血,

你走向忧伤。

大地的史诗

从你的身上拉响。

犹如那竖着的逆鳞,

燃烧着悲哀的烟茫。

你的身后,

伏下了无数的身影。

被你的身躯,

缓缓埋葬。

你的历史,

是那样苍凉。

像一条土浊的巨龙,

你飞向穹苍。

朝代的变迁,

无法影响你悲怆的身影。

麻木的砖瓦,

也已不再忧伤。

你不愿曝露在世人的眼前,

更不愿领略边塞的风光。

你只能载着侵略的马蹄,

断送又一个梦想。

你的历史,

是那样苍凉。

战火的烙印,

却已不再作响。

你怨恨自己挡不住北平的炮火;

只能听得前方,

一声撕心裂肺的彷徨。

斑驳的身躯,

虽已不再辉煌。

但那耀眼的烽火,

还肆虐在远方。

啊!长城!

你的魂魄,

还游荡在哪方?

像那重生的巨龙,

你哮着辉煌。

只是那狼烟四起的七月,

大地遭受了太多的不幸。

悲哀的长鸣,

顺着北方,

回荡、回荡。

尘埃的过去,

已被历史覆灭。

你卧在沦落,

却翘首南方。

希望的乐章,

又一次奏响。

鲜红的旗帜,

在远方竖起。

你盼望着这样的鲜艳,

也能在自己身上。

可这盼望是否太遥远?

大地,

还是黑雾茫茫。

只见南京的鲜血,

溅到了了你的身上。

留下一道道血痕,

流出枫红的埋葬。

曙光!

那是天亮的歌唱!

你披着光芒,

飞翔在苍穹之上。

向大地发出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吼,

只见一抹艳红,

在你头上,

迎风飘扬。

你载着的,

不再是侵略的马蹄,

而是赞叹的目光。

世人感叹你的伟大,

给你披上奇迹的光芒。

可你不愿作奇迹,

更不想为世俗景仰。

你只愿拂着血痕。

2、《南方长城》

褪去你粉饰的行头吧

我只想洞穿你

浓妆涂抹的身体

走进曾经的刀光剑影

牛的号角

风的旗帜

雷的鼓鸣

褪去你粉饰的行头吧

让我揭开你

华丽的衣衫

抚摸曾经的百孔千疮

树的乱发

峰的烙印

山的裂痕

褪去你粉饰的行头吧

还它历史的锋芒

让我横刀立马

昂首烽火炮头

挥旌旗

鼓号角

舞长矛

呼啸排山倒海之势

让女人的目光灼烤我

让苗人的血性汹涌我

明长城诗歌(精选12篇)让山河涌动我的雄性

让大地突兀我的剽悍

让我用鹰一样的犀眼

让我用狼一样的嗥嗷

舍生忘死地蛮一回

为着我的族人

土地和

儿孙

褪去那些拙劣的粉饰吧

南方长城

不要让祖先铁骨铮铮的胸脯

堕落得

像个娘们

3、《你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身影》

几年前我去过山海关

今年又专门去了金山岭

对长城的认识不可谓不深

但我没为长城写下一首诗

它那种气势超过了我心的磅礴

它那种漫长超过了我幽深的叹息

我需要从一个高度攀上另一个高度

将胸怀开阔得像空间一样大

自古做一条好汉就不容易

做一条长城一样的诗人更不容易

你必须抚摸遍每一块铁青色的秦砖

深入时光的黯淡砖缝中做深刻探索

当时我的激情也如蓬剥的烈火

在它的每一个垛口上豪情万丈

从关里望向关外从东望向西

我不时抖一抖自己的肩膀挺一挺脊梁

4、《长城放飞》

像雪里的红梅,

思念温馨呼唤春风。

像奔流的黄河,

跌宕壶口叩击三门。

我有一个久远的心愿,

我有一个难忘的梦。

什么时候双拐能变成翅膀?

什么时候轮椅插上风火轮?

什么时候乘飞船溅落九天?

什么时候健步爬一爬长城?

我有一个涌动的渴望,

我有一个挚着的梦。

心愿乘彩虹登临雄关,

众星捧月把几十辆轮椅抬上峻岭。

梦想挟祥云抚看堞垛,

武警战士把瘫痪者背到烽火台顶。

青山碧川舞苍龙,

宏图长风抒豪情――

好汉的壮怀,

凭吊民族的雄魂。

赤子的热恋,

紧贴祖国的胸襟。

长城是新时代的发射台,

炎黄子孙的爱国激情喷涌升腾。

我从坎坷中走来,

在这里学会飞行。

放飞了,我的燃烧的志气,

放飞了,我的不屈的人生,

放飞了,我对新世纪的祝愿,

放飞了,我和祖国不老的青春!

5、《长城》

古往今来你受多少人的喜爱

多少人赞诵过你的盖世胸怀

而你又使多少人沉入了阴霾

唉!你总是无处不在

却总是冷眼旁观于世人之外

常常一提起你便是心胸澎湃

而在今朝这白雪皑皑

狂风怒号的今天我在这徘徊

徘徊在你那悠久古朴的口隘

你雄伟高岸的身姿环绕山岱

犹如一条明亮的玉带

如今的你虽早已被历史淘汰

再无用途不受你行业的青睐

但你却依旧悠哉游哉

历史的脚步匆匆一载又一载

你却终究蹲踞在蓝色的星派

多少人从身旁过你却不理睬

我的心早已不定摇摆

因为终于来到你身旁的要塞

终于观赏到了你的千年风采

今从你身旁过的人海

不知是否又有千千万万排排

可你还是守在那边远的塞外

每天听鸟儿的天籁树的叹哀

准备就这样慢慢的在

这飞速发展的时代静静等待

等待你这最后的使命不存在

然后消逝这人世之外

6、《游八达岭长城》

(一)

胡马、秋风、塞下曲、关山月、戍搂笛、天山雪

并刀、吴钩、青杠剑、滴卢XX、烽火台、夜光杯

都曾经是你四季的风景

山川依旧,大地无语

苍茫的群山之间()

你蜿蜒成一部厚重的历史

沉寂着血与火、生与死的烽烟

颂歌或者叹息

最让人慷慨啸歌

是二十九军那些热血男儿紧握的大刀

和那面永远不会倒下的血红的战旗!

真正的长城,

是一个民族

不可辱的尊严

是人民钢铁般的意志

我们珍爱和平,所以回首战争

(二)

篇6:长城诗歌

你挡落飞蝗般的利箭

你F化战马的嘶鸣

而塞外的牛奶、皮革、人参、羊肉串、质朴勇武以及北方女子的执着、率真

南国的杨梅、苏杭的刺绣、扬州的歌吹、秦淮河的多情、交广的海鲜奇珍

却从未被你阻隔

就如同黄河与长江

一条奔腾华夏民族的阳刚

一条荡漾炎黄儿女的柔情

(三)

长城啊长城

绝不只是磅礴与雄奇

厚厚的历史的画卷

还有雾霭秋雨!

7、《望长城》

你真实的长度,无法用脚步丈量

你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身影

被目光和镜头,深情抚摸

我激荡的心和你铿锵的脉搏,一起跳动

赤膊赤脚淌出的汗水焊接你的高大坚固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铸就你的宏伟雄险

穿过两千年的风雨和滚滚硝烟,你一路走来

高举顽强拼搏的斗志和坚贞不屈的脊梁

你――长城,绵延万里,万里鸟语花香

你――长城,泽被万世,万世繁荣富强

8、《长城长》

穿越两千年的风沙滚滚,

历经无数次的烽火硝烟,

伴着秦汉的明月,

带着唐宋的风尘,

你从秦朝,

耸立到现在,

你从西北,

蔓延到大海。

当年,

你随着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被他用那带血的宝剑,

在六国一统的江山上,

勾起一道信笔万里的

军事要塞,

筑起一座蔓延千山的

人间奇迹。

而在这长城背后,

那遥远的`故事,

却是一曲说不完的离殇,

听,那孟姜女,

怀着丧夫的哀痛,

带着对始皇的愤怒,

面对着这绵延的长城,

哭声震天,

悲戚万里,

用无尽的泪水,

在声声的哀泣中,

惊动天地,

直至天崩地裂,

城倒墙塌,

让一段千古传奇吟诵至今。

看,那一筐筐黄土,

那一块块青砖,

都带着血肉之躯的伤痕,

都随着白骨皑皑的荒凉,

在儿女情长的离别中,

在妻离子散的悲哀中,

在历史的画卷中,

筑起一座满带血泪的高墙,

建起一条溶入雄魂的长城。

如今,当战火烽烟早已散去,

当鼓角争鸣早已远去,

只要那长城穿越千年的风尘,

铭刻着历史的沧桑,

从远古走到现在,

从塞外走向中原,

用一条依旧不倒的脊梁,

永远横亘在中华的大地上。

长城长,

我无法用语言,

形容你的雄伟气壮,

我无法用笔锋,

描绘你的逶迤绮丽,

只有那一块块青砖,

在历史的长河中,

用千万英雄志士的血肉,

铸成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

带着那铮铮的傲骨,

带着那万古的雄风,

永远连起了中华儿女的心房,

永远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背。

9、《长城谣》

两千多年来

你盘踞在中国人的心头

似一条蛇

吞噬着孟姜女们的悲欢离合

你更像一条皮鞭

抽打着这个伤痕累累的部落

被一次次掀翻的

是那立方体形的帝国

不,你是一根长长的绳索

你捆住了自由的翅膀

捆不住的

是那张牙舞爪的荒漠

和一次次复生的战火

你是一根长长的绳索啊

你把苦难 深深勒进

大河两岸纤夫的臂膊

10、《长城谣》

席慕容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的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11、《野长城》

(一)

我在破落的城楼里,

感受风的乐趣。

体验着成吉思汗的荷尔蒙魅力。

那远方草原上的咩咩哞哞,

在更高更远的烽火台里。

焚一堆狗屎,

便可目睹春秋的奇迹。

(二)

扳起一块忠厚的青砖,

脚下便渗出民工万某的汗。

想问问小孟姐姐:

可曾吃饱了午饭?

(三)

烽火台的废墟上,

摘下两枚青涩的杏,

放进嘴里吧唧吧唧,

再给那守关的旗叔一枚。

旗叔生活在我杜撰的牛录里,

那远离高丽营的寨子,

和那免受稼穑之苦的树林里。

旗叔的爷爷用唇语讥诟着黑暗里发光的眼睛,

用一枝枝羽箭给他们捎去口信:

“自己背着肉,请到我家来;

最好带上你的妹妹,上案台。

不要让我空着肚皮

发呆;

让这一百年后的小南蛮,

把我脚丫里长出的杏豆儿,

往我孙儿的嘴里塞。”

(四)

守望这野长城,

没有了鞑靼。

轩辕的子孙,

刻章办证,

要摆一个正统的POSE,

要计算英宗皇帝的投资成本。

人不是神,

只是喜欢在自己写的故事里

走神。

篇7:长城诗歌

长城诗歌

华夏五千年,炎黄子孙泪

长城,风起云涌的记忆

巍峨,不说抵御外侮

盘旋,不夸天造地设

残垣,不留半点柔软

长城有梦,一梦千年

断壁、破砖、碎瓦

不屈、勇毅、沧桑

岁月的流逝,冲刷不了它的壮美

一路走来,或是艰辛,或是泪水

这不足为奇的震撼,只是它的`丁点儿余晖

北国荒野,我见到了古老的游牧民族的不羁

中原大地,我见到了遥远的长发祖先的飘逸

东方巨龙,历史见证

魂绕九州,魄萦山河

这是一个民族的自豪

风骨依存,泪洒今朝

沧桑、传奇、绝唱

篇8:八达岭明长城导游词

千峰叠翠拥居庸,山南山北处处峰。锁钥北门天设险,半哉峻岭走长龙。听见这首诗,我想大家都知道我将讲解那里了吧!对,就是长城。

我们的汽车现在正行驶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即将进入八达岭景区内。前面的那座山就是军都山,而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开始修筑长城了,当时诸侯争霸,为了防止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就在自己的边界上纷纷修建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

而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次修筑长城的高峰期,分别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公元前2,秦始皇统一中原,建立秦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派大将军蒙恬30万军队和很多劳动力将原来的燕赵秦长城连了起来,并加以扩充,历时9年修建了一条西起临沼,东至辽东绵延万里的长城,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条万里长城。到了汉朝,汉武帝同样也是为了加强防御,不教胡马度阴山,修建了一条接近2万里的长城,同时它也保护了新开发的丝绸之路。汉长城是秦长城的一道前沿阵地和防线,它西起新疆东至辽东,是我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而明长城则是我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最高峰,规模之大,技术之精独一无二。朱元璋当年统一中原建立明朝采纳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虽然当时元朝已经灭亡,但还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军事实力,再加上逐渐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断侵扰,就开始修筑长城了。

明朝曾先后大规模修筑长城达18次之多,到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东至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的明长城全长6350公里,同时明长城具备三个特点,筑构完备,管理完善,布局精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长城的一部分。长城在我国历史上最原始的目的就是防御,但同时他还具备其他功能,第一,军事功能;第二,经济功能,他不仅促进屯田的开始和北疆经济的发展,还使中原地区百姓安居乐业。第三,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此外,他还保护了通讯和促进对外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历史上不仅仅只有这三次修筑长城的历史。据统计,在上下两千年里,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建过长城。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如果将长城改造为高5米,宽1米的大墙,他将围绕地球10圈都富余。民间著名传说,烽火戏诸侯,孟姜女哭长城都是发生在这著名的万里长城之上的。长城经过先后几次修整后基本恢复原貌,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它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防御性城墙,遍布我国16个地区,全长达10.8万里。

刚才我们经过的路就位于关沟中,关沟是燕山山脉和军都山山脉的交汇处,南起昌平区南口镇,西北至延庆县的明长城城关全长40里,是中原地区连接西北高原的咽喉要到。明代还在这里布置了四道防线,分别是,南口关,居庸关,上关,八达岭。在关沟叠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金八景之一的居庸叠翠,可惜现在它们已经不复存在了。

关沟英居庸关而著名,而我们眼前那座宏伟的建筑就是居庸关,它的名字起源于秦朝,因秦始皇迁徙庸徒在这里而得名。在关内有一著名的汉白玉石台叫做云台,他是元代的一座过街塔,原本在上面有三座藏式佛塔,可惜后来在地震中被毁坏了,明代又在原处修建了泰安寺,在康熙年间又被毁坏了,只留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望柱和柱础。云台面积310平方米,台下劵门上刻有狮,象,四不像,金翅鸟等,分别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坐骑,还可有天龙八部护法天神的浮雕,内壁上刻有四大天王和各种神兽的图案。劵顶上布满了曼陀罗,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还刻有六种不同文字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这些都是元代的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的杰出代表,因其四通八达故称为八达岭,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长城要修筑在这里,这主要是因为重要的地理位置,他不仅守卫着明皇陵,而且还是京师的西北大门。八达岭长城还见证了我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如,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明朝帝王北伐,清代天子亲征,慈禧太后西逃等这里都是必经之路。说道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说给大家听,在关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相传,19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西逃途径这里,曾站在这块巨石上回望京城,因此这块巨石又被叫做望京石。只是现在他已经不再那么突出了。

有一句话我想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前面介绍

了那么多景观,您一定非常急切想到景区内游览一番吧,不用着急马上您也将成为好汉了。好!这里就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远处是壮丽的景色,向下方看是八达岭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瓮城,他一般修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在瓮城墙上有里外两面城墙,四面拒敌,一旦敌人攻破城关,涌入城内将受到四面将领的围歼,如落瓮中。瓮城两门相距63.9米,西门匾额:北门锁钥,北门指的是京师的北大门,锁钥是指长城的坚固和险要,就像一把坚不可摧的大锁锁在这里,只要守住这道门,京师就万无一失。东门匾额:居庸外镇,意思是指居庸关外又一重镇。现在我们向右下方看在登城口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神威大将军,这门大炮炮身长2.85米,口径105毫米。炮中身著有“敬赐神威大将”而得名,该炮最远能发射500多米,可见崇祯年间军工业的发达。

长城是由三台两墙所组成,什么是三台两墙呢?下面就由我为大家解释一下吧。三台分别是城台,敌台,城台构造非常简单只是驻守官兵躲避风寒的地方,敌台就相对复杂一下了,分为两层,下层是由田井回等字形构成,上层有垛口和望台是用来射箭和观测军情的,具有防御功能。下面就来到了烽火台,又称烽燧,狼烟台。他是不与长城相连接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犯,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古人讲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代还把烽火与敌人的关系做了明确的规定,敌人百余人点一烟一炮,五百人点二烟二炮,千余人点三烟三炮,五千人四烟四炮,万余人点五烟五炮。就是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就边关的紧急军情传递到皇城之内。

说完了三台下面就来说一下两墙吧。长城外侧的高墙叫做堞墙,有垛口具有防御功能,而内侧不足一米高的墙叫做女儿墙,又叫宇墙。长城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这座墙的,因经常有人不慎跌落悬崖,就修建了这道墙。而墙根每隔不远的地方都有一个小水沟,雨天的时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以免水体冲刷墙体。而长城的墙体内部是由石头块铸成,在外面砌上砖,再在上面铺上一层石板,从而使建筑非常牢固。而我们现在就行走在墙体的顶上,他非常平坦宽阔,宽处五马并骑,十人并进。

话说至此,我的讲解也告一段落了,下面就是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啦,半个小时候后我们在登城口集合前往下一个景点,谢谢!

篇9:宁夏明长城导游词

榆林地区的明长城东起府谷,西至定边,沿途城堡林立,规模宏大。虽屡遭破坏却依然能看出其当年的雄伟,其中尤以榆林至神木一段保存最为完好。

明长城横贯榆林市境。为明成化延绥镇巡抚都御史余子俊率领将士4万人历时3月筑成。明长城东起清水营(今陕西府谷县东北),西至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东北),全长880公里。其在榆林境内的城墙自东接神木县高家堡边墙入境,经由建安堡、双山堡、常乐堡、保宁堡,西接横山县波罗堡出境,蜿蜒100多公里,有烽火台210多座。

这一段明长城因紧靠榆林城,明万历年间曾重新修整。墙顶内侧有砖砌的女墙,外侧有垛口。每个垛口的上部都有降望口,下有射洞,墙面还设有排水沟和吐水嘴。榆林城区古长城每隔5公里左右筑设一小军城,供驻防军队居住。在小军城上还筑有凸起于城墙的台子,用于巡逻、放哨、瞭望。

篇10:宁夏明长城导游词

1368年,明军攻克大都(今北京),元顺帝(1333—1368年在位)逃往北方草原。此后,明军虽多次深入大漠追剿,但始终无法彻底击溃蒙古残余势力。15世纪代后,蒙古瓦剌部落逐渐强大,1449年土木堡之战中,御驾亲征的明英宗(1435—1449、1457—1464年在位)甚至被瓦剌军队生俘。16世纪中叶后,东北女真部落又在努尔哈赤(1559—1626)领导下逐渐兴起,不断威胁明朝的辽东和京畿地区。 可以说,明朝统治的270多年,始终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冷兵器时代,长城是对付骑兵部队突然袭击最有效的防卫手段。因此,明代再次重修长城,并终其一代,从未停辍。

明代长城西起今甘肃省嘉峪关市,东达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横贯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辽宁等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300多千米,是古代留存下来的最坚固、最完整、气势也最雄伟的长城。

明长城部分利用了北魏、北齐和秦汉时期的古长城。墙体建筑材料有砖、石、土三种。墙体高低宽窄随地形的险要形势而异,山高地险处的墙体相对低窄,平地要冲之处墙体则高大宽阔。此外,长城沿线还建有各种城、关、隘口、敌台、烽火台、堡子等,它们与城墙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明王朝为便于对长城全线的防务管理和长城本身的修筑维护,将长城全线划分为九段,每段分别置镇,派驻重兵,委任总兵(亦称镇守)官统辖。

篇11:宁夏明长城导游词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于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8851.8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

明朝建立以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抢掠;明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也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明代长城的修建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明前期(1368~1447)对长城的修缮明朝开国之初,国势强盛,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出兵15万分二路进击漠北,西路打通了河西走廊,设置甘州、庄浪诸卫。洪武二十年(1387),大将军冯胜、蓝玉经略东北,将边界推进到大兴安岭以西,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永乐八至二十二年(1410~1424)的间,先后5次发兵,深入漠北,迫使瓦剌和鞑靼分别接受了明王朝的册封。明王朝的北部边防线推进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西以北一带。明前期的长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齐、隋长城的基础上,“峻垣深壕,烽堠相接。”“各处烟墩务增筑高厚,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旁开井……”,“自长安岭(今宣化境内)迤西,至洗马林(今山西天镇),皆筑石垣,深壕堑”(《明会要》卷63边防),即增建烟墩、烽堠、戍堡、壕堑,局部地段将土垣改成石墙。修缮重点是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边长城和山海关至居庸关的沿边关隘。

明朝建立以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抢掠;明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也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明代长城的修建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明前期(1368~1447)对长城的修缮明朝开国之初,国势强盛,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出兵15万分二路进击漠北,西路打通了河西走廊,设置甘州、庄浪诸卫。洪武二十年(1387),大将军冯胜、蓝玉经略东北,将边界推进到大兴安岭以西,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永乐八至二十二年(1410~1424)的15年间,先后5次发兵,深入漠北,迫使瓦剌和鞑靼分别接受了明王朝的册封。明王朝的北部边防线推进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西以北一带。明前期的长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齐、隋长城的基础上,“峻垣深壕,烽堠相接。”“各处烟墩务增筑高厚,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旁开井……”,“自长安岭(今宣化境内)迤西,至洗马林(今山西天镇),皆筑石垣,深壕堑”(《明会要》卷63边防),即增建烟墩、烽堠、戍堡、壕堑,局部地段将土垣改成石墙。修缮重点是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边长城和山海关至居庸关的沿边关隘。

明中叶(1448~1566)长期的大规模兴筑。“土木之变”以后,瓦剌、鞑靼不断兴兵犯边掳掠,迫使明王朝把修筑北方长城,增建墩堡做为当务之急。百余年间建成以下长城重镇。

篇12:明的诗歌

关于明的诗歌精选

你从漆黑里爬出,被本能所驱使

奋不顾身,向着光

以一声啼哭,宣告生命的诞生

惊惧中坠地,满满的恐惧与好奇

沉入一个怀抱,吮吸着世间最甘甜的乳汁

以一种舒适,感觉温暖的姿势

依然不敢睁开眼,或只是不愿意睁开

而你早已感到一束温暖,是母亲温柔目光

你被一双有力的大手,高高举起来

能够听到的呼唤,来自心灵深处

能够感受到的呵护,有些小心翼翼

即使闭着眼睛,你也能感觉到如山似海的爱

你在黑暗中犹疑纠结,徘徊于长长冰冷的夜

也许睁开眼就好,那光明如此的温暖

而你所迷恋温暖的怀抱,那小心谨慎的双手

又在预示着什么,世态炎凉、人心险恶?

你紧护的怀抱,似水的`柔情

教会他(她)心怀感恩,善良勤俭

你沉默寡言,却以如山大爱

教会他(她)坚韧不拨,执着奋进

你呀呀学步,蹒跚踽踽

你无所顾忌,奔马流星

你深知他们的疼爱,有时严厉深沉

永远如漆黑夜里,一盏明亮灯火

赶走所有魑魅魍魉,阴暗邪恶

而你所坚持坚定,如星火尘埃的梦想

他们无怨守护,为你祈福祷告

披星戴月、风雨如晦,承受万千重压

只当时光清浅,岁月无痕

而你已鬓角霜华渐生,历经人间冷暖

你所守望追逐,不过一盏心灯

于风中明灭、摇曳坚守,仿佛一朵盛开的花

红尘陌路,缘起缘灭,感恩菩提

你于黑暗中走来,终将向黑暗里走去

你所追逐见证,不过是母亲的怀抱

父亲的沉默,便是这世间的光明温暖

在云淡风轻飘散,成为你心底一道永恒记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