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wo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游龙门石窟个人观后感700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游龙门石窟个人观后感7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游龙门石窟个人观后感700字

篇1:游龙门石窟个人观后感700字

当我睁开眼睛,卧室里已洒满了清晨的阳光。啊!昨晚的天气预报果然没错,今天是一个好天气——一个适合出游的日子。

上午8时左右,按照昨天的计划。舅舅带着我和表弟一行3人出发了。经过半小时的公共汽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龙门石窟”。我早已耳闻它的大名。知道它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灿烂的象征。

舅舅说他以前来过多次,可最向往的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因此,一进入龙门。他领着我俩直奔大佛。虽然之前我已多次听过舅舅的描述。可当我面对卢舍那大佛时。我还是被它的气势所震撼了。它太雄伟高大了。虽然佛像是坐姿。可他的身躯仍然直插云霄,甚至是铺天盖地似得。舅舅介绍仅它的身高就有17米。在它面前我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尽管它是壮观的,我还是能感觉到佛像的慈祥。它是可亲可敬的。怪不得世界上那么多人信奉佛。在它祥和的面容上扑面而来的有一种不怒自成的气势,我感叹:佛法无边啊!——我呆立仰望着大佛,不禁在想:古人为什么要造这样大的像呢?他们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创造的呢?

舅舅仿佛看出了我得疑问,他向我娓娓道来。原来大佛是由唐朝女皇武则天施舍而亡管钱修造的,有无数能工巧匠历时三年完成,时一千三百年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和弟弟又好奇的爬上了大佛的脚背,仅仅他的脚背至少容得下4个小孩。我伏在佛的脚背上感到自己就像在小船中一样飘着。舅舅又介绍了大佛左右的弟子像、菩萨像、天王像等等,可此刻我的感受到的只是大佛的存在,其他的都是模模糊糊的。

不知不觉,上午的时间过去了,当我们吃午饭的时候,我的脑子还是晕晕的,我想这一定是大佛的魅力征服了我!!

篇2:游龙门石窟个人观后感700字

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个历史悠久的建筑群。

它位于洛阳城南龙门石窟十三公里,当我走进去后,第一眼看到的是龙门真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第一个石窟是一个双腿盘坐的大佛,由于当时是以胖为美的审美观,所以这尊大佛面丰体肥。

走了三十多米后,我来到了“牡丹石”旁。“牡丹石”是因为石头上面是由白色水滴状的图案一个一个的组成的,那些白色的图案很像一朵朵白色牡丹,因此人们称它为“牡丹石”。

看完“牡丹石”后,我们就会看到清澈无比的伊河,伊河在阳光的照射下,由绿色的河变成了金黄色的丝带,一阵微风吹过,一圈圈的涟漪在水面上酥酥地颤着……

我们爬上了楼梯,有一座大佛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座大佛从远处看只能看到一尊高大的佛像,墙壁上还有很多凹凹凸凸的东西,等你走近后才会发现,那些凹凹凸凸的东西,竟然是一些只有两厘米大小的小佛像。看到这些巧夺天工的佛像,我不禁古代人们高超的工艺而折服,我真的没想到这么小的石头都能雕刻的这么精致。

我们走下楼梯大约五十米后,又看到一尊大佛,这尊大佛很有意思,这尊大佛摆着人们平常拍照时所做出“耶”的动作,他的一只手正摆,一只手倒摆,我看到这尊造型奇特的大佛后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后来我听了导游的讲解后,才明白这尊大佛其实是指上帝保佑的意思。

最后我来到了最大,也是最壮观的大佛前,导游说,他叫卢舍那大佛,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看到这尊高大威武的大佛,我感到很震惊,这么高大威武的大佛,古代人没有现代化建筑机械又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在近景拍了一张照片,又走过伊河来到一座大山上,这里是最佳观景区,我环顾四周后,我心想:这里真的好美啊!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龙门石窟的大部分景色,还可以看到像一条金黄色丝带环绕的伊河,还有很多形态各异的人群。

龙门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我还没有全部介绍完,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或者有机会的话,可以亲自去游览一番。

篇3:游龙门石窟个人观后感700字

中国著名的四大石窟,分别是龙门石窟、元岗石窟、莫高窟、麦积山石窟这四个石窟都是中国闻名的旅游景点,而我去过了其中的龙门石窟,现在我要讲一讲游玩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郊区,我走到山脚下,发现这里的山非常高,崖壁和地面几乎垂直,龙门石窟分为东山石窟和西山石窟两处,东西石窟的中间相隔了一条很宽的河。我们先来到西山石窟,看到河对岸的东山石窟那边树木覆盖面积很广,青翠欲滴。右手边的石窟岩石坚硬无比,十分巨大,很难想象古人再没有先进的机器和工具的情况下,是怎样在这一块块崖壁上,用手和普通的锤子雕出一尊尊惟妙惟肖的佛像石窟的。我们继续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山岩上密密麻麻的各式各样的佛像、佛塔等,往洞窟里面仔细看去,在佛像上,可以看见许多精美之处,有的你可以看见菩萨那浅浅的笑容,有的可以看见头发上的一根根发丝,有的甚至可以看见衣服上的褶皱,还有的可以看见精美的彩色图案。但是由于气候温度和地壳的变化,经过长年的风化,石窟中有的没有头,有的没有手臂,还有的甚至已经风化严重,整个石窟只剩下几块凸起的石块。经过专家的统计,龙门石窟中的佛像大大小小共有9万7千多座,并且每个佛像面容,表情各不相同。其中龙门石窟的精华之处就是——卢舍那大佛,这座大佛高约17米,宽和深度约40米,十分壮观。建造这座大佛在当时用了上万两的白银,历时整整25年才建好。传说,这座大佛就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建造的。这座大佛神态安然,嘴角微笑,慈眉善目,那挂在脖子上的佛珠清晰可辨,眼睛微闭,神态安然。这样看去,会让人心里变的宁静。

这些就是我游玩的洛阳龙门石窟,让我真切的感受到老祖先的智慧与精妙,也让我非常的佩服,也感谢老祖先留给我们伟大的视觉财富。洛阳石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的文化宝库。

篇4:游游乐场个人观后感700字

童年发生过许多事情,但这一件仍让我记忆忧新。

去年的10月5日,我与爸爸妈妈去白城游玩,我们来到植物园,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许许多多茂密而葱郁的植物。我一路走马观花,因为我的目的可不是来观赏植物,而是到游乐园去游玩。

来到游乐园,我们十分开心地玩起来。我们玩了精品赛车,体会到赛车那风驰电掣般的乐趣;坐在狂欢老鼠背上,让我们感到心惊胆颤的害怕;乘坐射球水船,让我们体会到乘风破浪的刺激;骑在疯狂的公牛身上,让我们体会到了牛的倔强,它天晕地转的跑动,让我们觉得眼花缭乱。

虽然这些大型玩具,让我们尝到了玩的酸甜苦辣,可还是没有玩够,于是我们又去玩冲锋舟。说起冲锋舟还蛮刺激的。我们乘坐在冲锋舟上,因为我们谁也不会操纵,只得让技术精湛的游乐园老板来驾驶。冲锋舟向前急速地冲了过去,浪花四溅,上下起伏,犹如“激流勇进”那个游戏一般,让人惊叹。我高兴地蹦了起来,我忘记了任何的苦恼,只有一个念头:冲锋舟快些,快些,再快些,全速前进!

从船上下来,我们向“猪八戒抡大锤”游戏点跑去。游戏规则是用80多斤重的大锤,砸向一个墩子,墩子旁有计量器,可以显示出砸下的重量,砸下的重量超过150千克,可以奖给一瓶饮料。每张票可以砸三下。我砸第一下,结果只有30千克,我心中有个好想法,那就是让爸爸砸。爸爸拿起大锤,使劲抡下,一看显示器,147千克斤,可惜只差一点。“砰!”又是一声下去,好家伙185千克,就这么顺利,我们得到了一瓶饮料。可战功不能归我,全得归老爸。我累得满头大汗才砸了30千克,爸爸一下去就砸180多千克,他脸不红,气不粗,一点都不觉得累,看出来爸爸是平时锻炼,才有这强壮的身体,以后我一定要锻炼身体。

玩猪八戒抡大锤游戏后,回到家,爸爸逢人就高傲地吹嘘:“我儿子都要成精了,80多斤的大锤也敢抡。”看来老爸对我也挺能吹捧的。

篇5:游游乐场个人观后感700字

游龙门石窟个人观后感700字今天我和我的朋友一起来到了游乐场,游乐场的门口有很多卖玩具的,一走进游乐场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人山人海的场景。

我们首先去做了摩天轮,摩天轮转的很慢很慢,听说在圣诞节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只要和喜欢的人一起坐摩天轮的话,他们就会永远在一起。从窗户里面往外看,景色很是特别,终于到达了最顶端,我向下看去,一片城市仿佛就踩在我的脚底下一样,下面的景色很美很美,你要是还能找出你的家在哪里,那么你就太厉害了。我叫小梦和我一起看,她居然不敢,恐高,还一直抓着我的手抖个不停,终于,可以下去了。

接下来,我们又去做了很多人尖叫的过山车。我们选在了第一排的位置,三个人挨在一起坐着的,很快过山车启动了,刚刚开始的时候很缓慢地向前开着,坐在上面的人没有一个怕的,但是过了一分钟以后,过山车刷的一下冲了过去,我被吓了一大跳很快到了最高顶,我们要开始冲下去了,上面的人都大叫起来,我也跟着叫了起来。最后几个急转弯真是把我吓惨了,过山车玩来玩去的,而且速度还非常的快,旁边的人都被吓得手拉着手。终于,到站了,刚下车头就晕晕的,好像整个地球都在旋转似的,还有的人居然一下车就吐了一地,还有的居然不怕,还要再玩一次。

突然我们看见了棉花糖,于是去买了三个,吃起来甜甜的,就是有一点粘牙。棉花糖吃完以后我们又去玩了碰碰车,赛道里的车有些是高手,有些是菜鸟,我嘛就属于中等的,我们在赛道里面撞来撞去的,把我头都撞晕了,我看见了一个高手,他的技术非常的好,只有他去撞别人的份,没有人可以装到他。玩了碰碰车以后,我们又去把其他的东西都玩了一遍,就像个几岁的小孩子一样,旋转木马我们居然都会去玩。

很快,游乐场里的都玩遍了,天黑了,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次的游乐场之旅很刺激,希望下次还能是这样。

篇6:游衡山个人观后感700字作文

在湖南省中南部屹立着一座大山,南起“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衡阳回雁峰,北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长沙岳麓山。他逶迤八百里,气势磅礴,高大巍峨。因其山处五岳最南端,故名为南岳衡山。

南岳区就栖息在衡山的脚下。在幢幢高楼前向北眺望,衡山露出一角,像婴儿一样探出脑袋,繁盛的绿树为他织成小辫儿散在其上。近处细观,群树少了之前的趣味,但令人油然起敬,一排排树笔直挺立在山之上,他们目视远方,肃然不动,像是哨兵誓死守护衡山。远处看来,茂密的翠绿爬满山。登山而上,两旁群树遮掩行人的视线,似埋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朝右望去,寺庙静静地藏在他们身后,信徒在此亲近自然,修身养心。

“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向山腰渐行,山峦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路旁的樟树撑着“伞”,为行人旅客挡下烈日的毒辣。沿着小路,迈着步伐,哼着小曲,淅淅沥沥的水声突入耳,这时,已到达白龙潭。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溪流轻快地自北向南而去,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如鸣佩环,游者也能体会溪水的怡然自乐。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悦耳动听的鸟声与潺潺流水相融,两岸石壁也嵌入在这景中。

这一切都被抛在脑后,怀着怡悦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欲爬上峰顶。随着海拔升高,清风带走仲夏的酷热,送来清凉的风,陪伴游人登上顶峰——祝融峰。继而远眺衡山,看那巍巍高山绵延不绝,他们个个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直插云天。他们紧挨彼此,连成长山。目光追随着归鸟的行踪,渐行渐远,隐没在高山之中。这让行者身心舒畅,成就感涌上心头,心中的愉悦在脸上也看得到,不禁有感而发“举头是新日,低头是故乡”。南岳一幕幕景象都浮现在眼前,南岳人民在山群环抱下组建一个又一个家庭;稚子按捺不住好动的心,时而塘边垂钓,时而与朋友嬉戏打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积极上进,锲而不舍,寒窗苦读十二载,收获沉甸甸的果实,为民造福。看着高楼拔地而起,展展街灯亮又明,百姓生活安定,这是我的快乐,亦是大家的快乐。

再望衡山,昂首注视着新日徐徐升起,那从拂晓诞生的一轮红日,更是南岳的一抹暖色。

篇7:游龙门石窟观后感

在回到洛阳奶奶家的第五天,我早早地起了床,来到闻名遐迩的龙门石窟。

据说来到不得不观赏的是万佛洞和奉先寺。来到万佛洞前,环顾四周,用一个字即可形容这里的佛像,那便是“小”。在一个并不大的洞内竟有上万尊佛像,单单两壁就有佛像15000尊,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主佛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神态各异。

离开万佛洞后,大约走二百米的路就来到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中间的主佛为卢舍那大佛,此佛像高17.14米,头高4米,丰颐目秀,仪表堂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大佛的,双臂被人砸去,难以见其整体造型,不禁令人感到有些惋惜,但在惋惜的同时我也痛恨那些破坏佛像的人。

出得龙门来,只见那青山秀水的自然景色与鬼斧神工的人文雕刻更显得相映成辉。仅此龙门石窟一游,便是不虚洛阳此行了,我在心底对自己说,同时依依挥手,不舍地作别这座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自然宝库。

冰果熊的爱

篇8:游龙门石窟观后感

从语文书上了解到,龙门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十分向往。寒假里,我终于有机会去游览龙门石窟。

站在山上远眺,看见全是洞窟,真是星罗棋布,密如蜂房。到了石窟边,才知道里面全是大小不一的佛,让我眼花缭乱。

顺着人流,走上台阶,来到奉先寺,卢舍那大佛立刻映入我的眼帘。大佛两旁伫立着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及二力士。他们有的看上去比较文静;有的饱经沧桑;有的雍容华贵;有的则显得十分威武。奉先寺的另外八尊大佛也是形态各不相同,错落有致!

我靠近卢舍那大佛,仔仔细细地看,他好高啊!果然有十七米高,光是头部就长达四米,耳朵也很大,将近两米,比普通人大出一截。只见大佛随衣挂线,仅用没几笔,就显得朴素无华而又冼练流畅;面颊丰满又圆润;头发像波浪一样盘在头顶;双眉弯弯,犹如新月;小小的嘴角,略向上翘,带着一丝笑意,仿佛在说:“欢迎你,小游客!”宛如一弘秋水的双目流露出安详与和谐。

顺着人流往下走,我回过头来,继续凝视了一会儿,心中顿时升起一股宗教的神秘莫测之感。

望着十几万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佛,我想起了古代劳动人民来。那时候,没有现代技术,硬是靠着无数的双手和简单的劳动工具,才完成了这佛像之国――龙门石窟,这全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篇9:游龙门石窟观后感800字

今年大年初十,我们一家人开车到龙门石窟游览。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洛阳人,对龙门石窟并不陌生。但之前年龄小,每次去都流于走马观花,这次我刚好读了图书《河南寻宝记》中的《决战龙门石窟》一章,急切地想细窥石窟中蕴藏的奥秘。我们把车停到服务区,再坐电瓶车通往景区。啊!一路上景色真美呀!青山对峙伊水中流,水光潋滟山色俊朗!虽然置身户外还有一丝料峭春寒,我的心却热切地飞了起来。龙门石窟,我来了!

进了景区我们兵分两路,爸爸抱着弟弟一路悠悠晃晃地游玩,我和妈妈一路从入门处的禹王池开始,看简介读碑刻赏窟龛一个细节都不舍错过。由于外地游客众多,一拨一拨的导游在我身旁声情并茂地演讲。呵呵,我可蹭了不少历史文化知识。

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间,古代匠师在伊水两岸的西山和香山上凿窑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身临其境,我被大大小小的窟龛震撼了。

往里走,我们经过潜溪寺到了宾阳三洞,其中宾阳中洞最为壮观,它历时二十四年开凿,洞内富丽堂皇,桔红色穹窿顶上的彩绘历经一千五百年没有脱落,主佛释迦牟尼体态修长,表情温和,是北魏晚期风行秀骨轻像的典型代表。我真佩服古人的耐力和技艺。

我们又经过敬善寺摩崖三佛到了万佛洞。看到万佛洞真是吓了我一跳,墙上密密麻麻的小佛直觉得难以计数,实计一万五千尊,整个洞窟金碧辉煌,洞外南壁雕有观世音菩萨像,身体成S形曲线,匀称适度,优美端庄。导游说,这尊精雕细刻的观音身上展示的艺术风尚我们要差不多10后才能在西方艺术家拉菲尔的《西斯延圣母》中看到。

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器宇轩昂,博大壮美,凝望大佛会使人惊叹不已,你会感觉到它那永恒恬淡智慧的目光里饱含了慈祥。导游说,这里的一切表现的是大唐盛世的伟大和繁荣。

大半天游学下来,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让我惊叹折服自豪并满怀激动,我心里萌生出一股力量,要好好用功,学有所精,成为创造祖国未来更璀璨文明的生力军。

篇10:游龙门石窟景点观后感

今年春节,我和以前一样回到了西安,因为雾霾的原因,我们不能放炮,在家也不好玩,爸爸妈妈就带我去了洛阳龙门石窟游玩,那里可漂亮、可壮观了!

从西安到洛阳的高铁需要1个小时50分钟的时间,爸爸就在高铁上开始给我介绍龙门石窟。爸爸说龙门石窟可以说是中国的石刻艺术宝库之一,还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华遗产呢。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伊水两岸的龙山和香山崖壁上,开凿于北魏中期到北宋的四百余年间,里面还有2100多个窟龛,10万余尊佛像,3600余品碑刻。听着爸爸的介绍,我顿时觉得好神奇,就特别期待着能快点到龙门石窟,亲眼去看看这盛景。

列车准时到达了洛阳。一出高铁站,我们等了半个小时左右,坐上了开往龙门石窟的旅游观光巴士。大概十几分钟的时间,就到了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的景点分为三个部分:西山石窟、东山石窟和香山寺,分别在伊水河的两边,其中西山石窟在伊水的左边,东山石窟和香山寺在伊水的右边。

我们先去了西山石窟,远处看,西山整面都是一个一个的窟龛,嵌在山里面,特别壮观。经过大石门和石窟北大门,我们来到了禹王池,禹王池的水可都是热的哦,冬天感觉特别舒服,我一下就喜欢上了。在爸爸妈妈的催促下我才不得不继续向前走。我们看到了一座很大的山,上面有很多的窟龛,我们沿着楼梯走上去,很快走到了一个很大的石窟前,原来这是万佛洞,里面有一个很大的佛像,我一下子就被惊呆了。爸爸说:“万佛洞里的佛像都是唐代时候匠人雕刻的,还有只有两厘米左右的小佛像,总共有约一万五千尊的佛像。”我仔细一看,还真是有很多很小很小的佛像,数都数不过来。这些佛像雕刻得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真是神奇之极!

在万佛洞之后我们还经过了潜溪寺,浏览了宾阳洞,参观了摩崖三佛龛,看了各种各样的碑刻,每个景点的佛像都雕刻得如同真人一般,特别逼真。遗憾的是:很多佛像都是不完整的,听解说:国难的时候很多佛像被盗,现在都陈列在了美国或者日本的博物馆内,让人听了真是很气愤!

游玩了西山石窟,我们又去了东山石窟和香山寺,所有的景点都很漂亮,让人流连忘返。

下山的时候,我想好多的佛像,好多的石窟,当时的人们是怎么做到的啊?我带着这个疑惑问爸爸。爸爸说:“就是当时的工匠用心雕刻的,他们认认真真在干着这些活,才给我们留下了这么珍贵的这些石刻!”

龙门石窟我玩得很开心,听过了我的解说,你是不是也想去玩呢?

篇11:游龙门石窟观后感600字

“劈破层峦一水来,俨然双阙向城开。千龛佛像唐雕凿,万世神功禹削裁。”这描写的是龙门石窟的景色。回想起两次观赏龙门石窟的经历,心中不禁升起对龙门石窟景色的赞叹。

初见龙门石窟,我还是一个只会感叹“这座佛像真大!”“它的胳膊怎么断了啊!”的孩子。那时的记忆,仅仅停留在伊河上古朴的桥,千疮百孔的石山,并不宽阔的伊水……

直到前几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又一次见识到龙门石窟的壮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右侧一个个洞窟吸引了我的眼球。其中的佛像各式各样,有的双手合十,闭目沉思,有的上手放在腿上,仰首远望,有的皱紧眉头,紧盯前方,面目狰狞……还有一些洞窟里空空如也,我伸着头,眯着眼睛寻找,仍然一无所获。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尊高达十七米的大佛:卢舍那大佛,是根据武则天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佛像,更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仰望着这尊大佛。大佛身着通肩大衣,自右肩回绕至左肩,覆盖着全身的舒缓的衣褶,飘逸而浩荡。大佛的脸上仿佛洋溢着一抹神秘的微笑,正因为如此,大佛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大佛的身后光艳夺目,是马蹄形的神光和宝珠形的头光,突出了大佛气宇轩昂之势。大佛旁边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九尊大像。这些雕像虽然是大唐佛教雕塑中常见的类型,但是仍然显示出中国古代艺术家独特的匠心。

久久凝望着这尊大佛,我不禁感慨,这么庞大的佛像,这么浩大的工程,在古代技术不先进的情况之下,是如何雕刻出来的呢?我不禁慨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雕刻技艺的精湛。我也希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能够继续传承下去,源远流长。

篇12:游龙门石窟景点的观后感400字

考完试,我和爸爸妈妈就开始计划这个暑假到哪去玩,在电脑上,查到了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还是国家5A景区呢!它经历了北魏等等的朝代,用了100多年的历史才建造成功。过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有10万多尊造像,碑刻题记2800余品……看了这么多,我好想去那里看看,所以我们一家就决定去龙门石窟游玩。

坐了3个小时的车,终于到达了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我一下车就像出了笼的小鸟一样跑(飞)出去,催爸爸快点买票。进去后看到一座大山正面光秃秃的只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窟窿,里面都是佛像,真如电脑上说的有10万多尊。我走上楼梯飞快跑到这些窟窿前面,仔细一看,这些佛像刻的好精致呀!!每个佛像手竖着放在胸前,两边还有一些小将在那站着,可能是在保护大佛吧。

我们走到中间时,看到了震憾的卢舍那佛。它高17.4米,头高4米。它的眼睛目视前方,脸上有微微的笑容。它双腿盘起来坐在那,我想:它坐着是的7.14米,那站起来要多么高呀!!这尊佛像高大,表现了佛国的祥和、雍容大度,这个最大的佛像太震憾,让我都用词语无法形容。

龙门石窟的景色让人震憾!也不知道很久以前的人是怎么把它们刻的栩栩如生。我要谢谢(他)它们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个如此壮观的景象!

篇13:游龙门石窟景点的观后感400字

今天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玩。爸爸告诉我,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时候,分布在伊河两岸峭壁上,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来,经过北魏、隋唐至宋朝,连续大规模营造了400多年。

还没有走到石窟门口,我就看到了一座很漂亮的大桥。爸爸说这是龙门桥,连接东山和西山两处石窟。走进西山石窟景区,我首先看见了宾阳三洞,导游介绍说这个洞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里有11尊大佛像,窟顶上雕有飞天,我觉得很漂亮!

然后,我们到了万佛洞。洞中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只有几厘米高,导游说这里共有1500多尊。我听了以后,感觉真多呀!古代的人能雕刻出这么多精美的小佛像,太不容易了!

最后,我们来到了奉先寺,它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石窟正中的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特别雄伟壮观!

看了这么多佛像,我十分佩服古代人的雕刻水平,真是太棒了!

篇14:游龙门石窟景点的观后感400字

龙门石窟位于龙门山与香山上,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

那里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这里满山都是佛像,每个都雕得惟妙惟肖,姿态不一,大水也不相同,最大的高17.14米,头长4米,耳朵长1.9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长,无论大小,都雕刻得很精致,动作也不一样,有的佛像一手朝一手朝下,有的双手拉拢朝上,有的是盘腿坐,有的不盘腿坐,还有少数佛像是站着的。往前走,登上六十级台阶,抬头一看,七个巨大的'石像耸立在你眼前,他们每个人神态都不一样,中间一个坐在莲花上,一只手朝上,一只手朝下,双眼平视前方,听说是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替身像,我敢说这石像是世界上最像武则天的石像了。雕刻这石像的师傅平时肯定很细心观察,把这石像雕得这么栩栩如生,把她的特征都雕刻了出来,比如:武则天丰满的体态,方正的脸庞,嘴唇上一般很难发现的条纹等等。站在旁边的两尊石像是她的侍卫,形态紧张,好像从不放松警惕,随时准备迎战!余下的四个侍卫也都表情严肃,有的手持长矛,有的手托铁塔,动作很是威武。

龙门石窟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它里面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建筑等实物资料。

游龙门石窟景点的观后感400字范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