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单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端午节的优美散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端午节的优美散文,欢迎阅读!

端午节的优美散文

篇1:端午节优美散文

艾叶门前挂,香浓粽子情,回想昔日事,泪水满衣襟。

又一个端午节就要到了,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母亲。

屈指算来,母亲她老人家离开我们已经三个年头了,在这一千多个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我的母亲。

在我们家乡有一种习俗,每逢端午节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是要在门前挂上青青的艾叶或者是一种长条青植物避邪祈福。记得小时候我母亲就很相信这个,每逢端午节来临之际,她都要从外面找一些艾叶和和那种青色植物回来,然后,就让我们兄妹几个把它插在自家门框两边,说是能辟邪祈福,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幸福。

那时候,我们还小,根本不懂得母亲话里的意思,只知道照着母亲的意思去做。再说了,我们兄妹几个也很乐意为家里做点事。安插艾叶和青条的时候,由于我年龄还小,个子不够高,于是,我就让姐姐给我找来一张小凳子垫在脚下,把母亲采回来艾叶和青条插在自家门前上,那绿色青翠的艾叶,散发着浓浓的植物天然香味,闻在鼻子里感到舒服极了。

到了晚上,母亲便要把白天摘来的艾叶和几种我不知名的植物叶子混合在一起熬一锅子水,让我们姐弟几个洗澡,说是这样做就可以以驱邪欺负了。那时候,我们还小,不懂得避什么邪,不过,我们倒是觉得很好玩的,因为,浸泡在母亲亲手为我们熬制的药水里觉得很好玩,而且味道很香,而且,我们洗过澡的那天晚上,感觉到还真的没有那么多蚊子咬我们身上稚嫩的皮肤了,晚上睡觉也觉得香甜多了。

这种传统,直到到今天以外出车祸那年每端午节还一直保留着,只不过,那时候,我们兄妹七人都已经长大成人,都已经成家立业了,母亲便在每年端午节到来的前几天提前给我打电话,提醒我们一定要找一些艾叶和青条回来给我们的孩子们插在门上或者是熬水洗澡,虽然,我们觉得那是迷信,不可相信,但是,因为有母亲的叮嘱,我们便会满口答应母亲说,好的,妈,我们知道了。

当然,端午节来了,最让我们感到开心的事还是跟母亲包粽子。那时候,由于家里穷,母亲包的粽子很单调,不像今天那么多种类,只不过,那时候母亲给我们报道粽子吃起来感到特别香。每年端午节前几天,母亲带着我们到后面山上去采一种不知名的植回来,把它物烧成灰做成灰水和在做粽子的材料里,这样做成的粽子,不仅色香浓厚,吃起来还感到味道独特,透着一种自然的`草木清香,可口急极了。

晚上包粽子时,我们兄妹几个跟着母亲打下手,感到高兴极了,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那一做,不但可以为家里做点事情,还能够吃上一顿美味粽子,心里自然感到悬赏分高兴了。

那时候,我最爱吃母亲亲手为我们包的粽子了,等母亲刚刚包好粽子,我们一家人立刻围坐在桌子旁团团坐着,一边吃着香甜美味的家乡粽子,一边听母亲絮叨着她自己小时候的那些陈年旧事。母亲是个很怀念旧的人,只是由于她的娘家远在邵阳市隆回县,据母亲说,他们娘家那个地方跟我们这里大不一样,端午节包粽子每家每户都要在粽子里面放一些咸蛋或者是肉类做配料,虽然我从没去过母亲的老家,但是,我爸爸和我大哥以前去过,他们亲口品尝过母亲老家的粽子,听我老爸说,母亲老家哪里的粽子要比我们这里的的粽子味道可口,吃起来清香极了。

以前,母亲在世时,不但要亲手为我们包粽子吃,还会跟我们讲端午节的故事,说农历五月五就是端午节,也叫端阳节,我们家乡政府每年都要组织赛龙舟,家家户户晚上还要包粽子吃,说是为了记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那时候,由于我们都还小,根本不知道屈原是谁,只知道人们对那位名叫屈原的人非常崇敬。

由于我们家乡是个山区,赛龙舟的小河距离我们那儿有二十几里路远,我们想去看赛龙舟都没有去成,原因是母亲不放心我们兄妹几个,而他们自己又要忙农活,根本就抽不出时间带我们去。

虽然,我们从没有亲临赛龙舟现场,但是,我们却从电视上看到过赛龙舟。那阵势那场面真的是好热闹,好壮观哟!龙舟上鼓声阵阵,吆喝声声,“咚咚,一二,咚咚,一二”,选手们齐声呐喊着划浆声和漂流在江河上各种颜色的龙舟留在记忆的长河中,永远难以忘记。

当然,最难忘的还有我那苦命的母亲!

篇2:端午节优美散文

对于桂林的印象,始于小学时期学的一篇课文《桂林山水》。虽然已过而立之年,校园时光早已远去,而课文中的部分语句我至今难以忘怀,尤其是文中的第一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于是乎“荡舟漓江“便成了我一个魂牵梦萦的梦。

可毕业后的日子便像歌词写的那样: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后来结了婚,有了孩子,很多少年的梦想便就此搁浅。

如今小孩大了,工作生活都没有以前的忙碌便想起趁着尚存的时光去看下童年时就慕名的漓江。

6月10号带着刚满6岁的女儿跟着旅游团从广州出发。在车上听着导游对当地民俗文化的讲解,心中想象着“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好画卷。

由于端午出行人数较多,六小时的车程开了近十个小时,在一片睡意朦胧中到了目的地桂林市阳朔县。

来到阳朔的三天两夜中,感受了蝴蝶泉的美丽,银子岩的壮观;也体会了遇龙河飘游的轻凉惬意,聚龙潭的曲径迥然,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图腾古道的神秘和漓江的感慨!

图腾古道——甑皮岩人与自然的和谐。

图腾古道位于十里画廊的中心地。据说这里住着的是皮肤黝黑,身着兽皮的甑(汉语拼音zèng)皮岩人,导游把他们称作“野人”。相传甑(汉语拼音zèng)皮岩人是桂林人的祖先。 北有匈奴,南有南蛮。虽然知道今天我们游行中看到的“野人”应该是当地的村民装扮而成的,但充满地方色彩的风俗文化及原始味浓厚的表演着实还是另我耳目一新,帮助我好好普及了下南蛮文化。

听着当地导游的讲解,我惊讶于古人面对大自然表现出的顽强和智慧。从类人猿到人类的转变,从直立行走到文字的出现,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每一次转变都是一次升化,都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和契机。无论沧海桑田,变化将是这世界永远的主旋律,惟有适应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的人才有改写历史的资格,才有享受成果的机会。

端午节的优美散文(精选8篇)

漓江——让我充满充期待满目惆怅的地方。

漓江是我此次旅游的焦点所在。在6月10日前往阳朔的车上时就听导游说起这几天桂林大雨,漓江水很急,所以这几天都在封航,此番能否游成漓江就看我们的缘份了。11号早上得知的消息就是水位依然很高,只能先游其它的景点。

直至于11号下午才接到消息明天可以游漓江了。便觉得一阵窃喜,觉得多年的心愿终于可以实现……

12号走到漓江边上时才发现,江水的颜色真如导游所讲,因为下雨的原因已变得犹如黄河一般,再也没有小学课文中讲的那样“清、静、绿”的感觉。我想课文中描述的桂林山水的情境可能已然只能在课文中看到了。好在两旁的青山依旧在,只是绿水可能因为近些年游客的增加及生活垃圾的出现变得不复返了。

乘坐在加有燃料的木伐上,身旁充斥着浩浩荡荡的旅游队伍,再也找寻不到“一叶扁舟横野渡”的情景了。我想这便是现代文明吧。

事物总是不断进化的,一如与当地人民合影,当地人都会举个牌子告诉你:“合影收费10元”。 旅游搞活了经济,经济改变了生活。看来如果想要生活的好,还是要回到现实中多创造价值才行啊!

此时便想起老生常谈的一句话:“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所有的事物”。只是“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这种情景或许只能出现在梦里了。呵呵。

不管如何,漓江我来了!

篇3:端午节优美散文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最主要的习俗就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和将包好的粽子扔进江中祭奠屈原。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气势恢弘,辞章瑰丽的《楚辞》,他出身贵族,却不墨守成规,勇于改革。

屈原一生行廉志洁,忧国忧民,曾任三闾大夫、左徒,参与法律制定,兼管内政外交,对内主张举贤能,对外连齐抗秦。他为人耿直,行事磊落,楚怀王时期就常遭人排挤,陷害。被怀王流放后,所提政治主张得不到支持与采纳。

楚怀王死后,

主张得不到支持与采纳。楚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再次将他流放到沅、湘流域。

最后楚国的`命运,就如屈原所料得那样,一步步走向灭亡,在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的那一天,五月初五,屈原怀着满腔愤懑和一身无法实现的理想与抱负,投身冰冷的汨罗江中。

楚国百姓因舍不得屈原投江而死,纷纷划船拼命追赶抢救。追至洞庭湖时,屈原早已沉身江底。

于是每年端午这一天,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投入江米团,喂饱鱼虾,免的鱼虾吃屈原的身体。粽子这个美食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一年当中,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因为,每到端午,妈妈都会亲手包好多粽子,红枣的,蜜豆的,只要是我喜欢的馅料,妈妈都能给我做几个尝鲜。就连香蕉,橙子,雪梨,山楂,我都包过,味道也是美美的。

各形各色的粽子,大大小小,只要是我们能找到的叶子,都可以制作成外皮。除了北方用的芦苇叶子,南方用的箬叶,原来荷叶,芭蕉叶,甚至玉米叶也都可以包粽子呢?而且味道都很好。

最难忘的是,这一天除了可以听妈妈讲屈原的故事,更可以发挥我这个小吃货的所有想象,妈妈允许我参加制作,任凭我随心所欲的玩耍,摆弄出什么奇形怪状的东西,妈妈都不生气,也不责备我。

最美妙的当然是,粽叶的清香缭绕满室,掀开锅盖的那一瞬间,甜美,碧绿,香糯语言已成多余。

难忘的端午,是我心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我每年的最爱,每当我亲手端着热气腾腾,美味漂亮的各式粽子,恭恭敬敬摆放在供台,跟在妈妈身后拜祭屈原,并且诵读《楚辞》中的诗篇时,心中更是感慨万千,华美的词章,震撼我的灵魂,端午就变成诗的洗涤,屈原你将与我们同在。

于是端午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形成特殊的公式:诗意+美食+解放=我想拥有的快乐生活!

篇4:端午节优美散文

端午节的粽子真是让人惊讶不已,芦苇的长叶,江南的糯米,还有蜜制的大枣。包制成一只只粽子,开水一煮,苇叶清爽的香气,糯米浓腻的粘香,还有蜜枣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样的享受啊。什么样的人会有如此的妙构,让千古的人们都为之沉醉。

粽子就像一首浑然天成的古曲,经过时光的浸洗,留下的都是妙不可言的感触。粽子又像一首古诗,从悠远的时代流出,遂带了幽远的气息,仿佛初夏午夜的长梦流转出前生往事的叹息。“佳人辟新叶,婉转裹柔丝。心如青苇叶,层层有相思。”那时的浪漫当是如此吧。但草长莺飞的季节里,那颗婉约而柔软的心会被谁的情丝所牵,竟让我为之沉迷,而梦里的影像会是前世的再现吗?

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并不美好的现实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让凡尘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间得到片刻的回归,认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让生命更加真实一些。

篇5:端午节优美散文

村子里人一年只过两个节,春节是传统的,端午节也是传统的。其它节日,村子里人没多少概念。

村里人的端午节,走亲是必需的。嫁出去的姑娘携儿带女,回家看父母,热热闹闹;未婚女婿也要走亲,带上礼物,拜见岳父、岳母。左邻右舍,亲朋友好友,也要趁端午尝新面,摘鲜果。

山村的端午节,人们并不闲。小麦已经收割,大把大把的麦穗还在屋檐下的椽梁上沉睡,等着主人把她们摇醒,给她们脱去罩在身上的外衣,跳一曲裸体的舞蹈;天旱的田块在喊渴,主人们还在挖沟引渠、铺管架道,把涓涓清泉引入她们的干涸的心田,然后让一片禾苗为她们撑起绿荫;土豆在土地下也孕育了两三个月,等待分娩。胖乎乎的脑袋把泥土撑开出一道缝隙,呼吸着泥土外的新鲜空气,他们要伸个懒腰,等待着看看外面的世界;豇豆、四季豆在晨曦的光里透着明亮,在流动的风里扭动身姿,哦,她们也成熟了……

山村的端午节,吃也是一道风景。金黄色的麦粒是新收获的,赶在端午节,人们要尝新。村里的女人们白天忙碌,于是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满是汗香的手臂旋转着小石磨。磨沿口,白花花的面粉舞动姿态,象瀑布倾泻下来。端午节,雪白雪白的面粉在女人们手头成了蒸馍、馒头,升腾着诱人的馨香。蒸馍、馒头出笼后,谁也不能动手,先是用盘放在院坝里的桌上敬天、敬地,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送上十来个给左邻右舍,祝福和和睦睦、团结友爱,最后是家人一起品尝。

端午节的吃,当然离不开粽子。山里人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吃粽子,也不知道粽子的来历,反正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就是这样。山里多簝竹,那叶片又宽又长,端午节来临前,人们就上山采摘。做粽子前,将簝竹叶用沸水稍煮,然后将自产浸泡后的糯米加上红枣,用簝竹叶包成锥型,放锅蒸煮。

出锅的粽子清香淡雅,软糯滑腻。当然这粽子也不能先吃,得先放在堂屋的神龛前,没神龛的就搭张桌子放在堂屋,将粽子供在桌上,敬奉给祖先,毕恭毕敬的程序进行完毕后,一家人才围坐在一起,享受美味的粽子和丰盛的午餐。

篇6:端午节优美散文

天气转暖,温度升高了许多,石榴树开始在枝头炸开一朵又一朵花。“栀子花啦,白兰花啊,要不?”一串如歌似的叫卖声飘在大街小巷,卖花姑娘的周边弥漫着栀子花、白兰花特有的清香。大嫂买了几朵栀子花,头上插一朵,身上别一朵,在家中蚊帐上也别上两朵,呵呵,到晚上,别提帐子里的香气有多浓。哦,又快到端午节了。

节前两天,我们这里家家要买来生长在高邮湖边的芦叶——粽箬叶子,用翠绿的粽箬叶子把雪白的糯米裹成粽子。裹出的粽子特色纷呈,就食材上分,有鲜肉粽、咸肉粽、赤豆粽、蜜枣粽和普通的白糯米粽等等。从粽子的形状上分,有四角粽、跷脚粽等。粽子裹好后,每两只联结在一体成为一对。到了煮粽子的时间,家家户户散发出阵阵诱人的粽叶清香,把整个小城染透,用“香喷喷”这个词来修饰端午节是最恰当不过了。

端午节这天,小城许多人家的大门上要插上蒲草和香艾,用来驱邪。母亲要给孩子的手腕系上五色丝线编成的“百索子”,用来避邪护身。民间有“六月六,百索子抛上屋”的歌谣。“百索子”一定要抛上屋,而不能随意抛弃。据说在六月初六这天,抛上屋的“百索子”,会被等候的喜鹊衔去,用于在银河之上搭起彩桥,让牛郎织女过桥相会呢。小孩的脖子上,还会挂着母亲头一天晚上用彩线编成的网兜,网兜里装着一只煮熟的绿壳咸鸭蛋。

做饭的时辰,户户菜香四溢。在我的记忆中,一年中节日的菜肴,除了春节,就数端午节菜品丰富,也更有特色。这天的菜有“十二红”,这是我们扬州的传统菜式。一般有:炒红苋菜、拌莴苣、拌凉粉、拌黄瓜、盐水毛豆、糖渍西红柿、烧黄鱼、炒河虾、炒黄鳝、红烧肉、红烧鹅和流淌着红油的咸鸭蛋等等。

中午,不客气地热起来的太阳当顶照着村子。家家围着八仙桌吃饭,大人们喝着雄黄酒,戏说着许仙与白娘子的千古传说;孩子们的两只筷子像长了眼睛似的,瞄着炒黄鳝的盘子,夹着香软的黄鳝脊背直往嘴里送。一家人直吃得满面红光、酒足饭饱。

饭后,家长还会带着孩子去浴室洗艾水澡。巧的是,在端午节这天泡艾水澡,到了盛夏时节即便受了暑气,身上也不生疮疱。所以端午节前后三天,邮城大大小小的男浴室,都会打出“艾水澡”的招牌,前来沐浴者不少,一个个唱着歌儿来去。

在我的记忆里,端午节就是一顿香喷喷的甘美丰盛的家宴,以及一些驱魔避邪的故事,还有搬运工人在古运河赛龙舟时吼出的震天号子……久远依稀,像一个不散的梦,年年五月初五,如约而来。

篇7:端午节优美散文

今年的端午节除了我自己包的粽子外,还收获了一份儿子心意。所以倍感满足。

前几年的端午节由于儿子在外地上学,所以这个节和平时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多吃个粽子,另外在电话嘱咐儿子一定到超市或者学校食堂买粽子和鸡蛋吃。今年四月份已经工作的儿子,单位放三天假,在星期四下班就坐当晚的高铁回来了,老公开车和我去高铁站接他,见到儿子我们娘俩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儿子说:单位发了一盒五芳斋的粽子和神丹牌的咸鸭蛋。我说:你留着自己吃啊,家里什么都不缺的。他说:这是儿子上班第一次发的东西,一定要给妈妈爸爸的,还要给你们我上个月发的工资一部分,以后每个月我都给你们钱。我说:我们不要你的工资,你自己留着吧。你在那里一切都好,我们就满足了。老公听着我们娘俩的唠叨,也插不上话。儿子说:还准备给外婆买点东西,问问外婆需要什么,我说:你一问外婆,她一定会说什么都有,什么都不需要。儿子说:那就给外婆钱吧,这回老公可插上话了:好,我赞成!我还小声问儿子有什么小秘密吗?儿子说:没有。我挺失望的。不觉到家已经晚上十点了,我早已做好了饭,到家后,就抓紧开吃。

老公拿出啤酒爷俩也硬让我也练着喝点,因为我是个先天不能喝酒的人,一喝酒脸红不说,还要有点头晕,第二天身上还要起很多成片成片的小红疙瘩,奇痒无比,所以我一直以来为自己不能喝酒而愤愤不平。因为当时高兴就忘乎所以了,儿子又在啤酒里给我掺点什么可乐饮料,这下真的是可乐坏了,喝多了,脸红头晕眼放光,感觉自己在摇晃,爷俩赶紧把我扶到床上。我感觉爷俩都在笑我,我说了:我不愿喝,非劝我喝,喝的我东倒西歪还笑我。就不知道我当时是什么丑态,他们给我盖上毛巾被,不问天下事,昏昏欲睡去。

第二天,醒来看到成片的小红疙瘩装点着我的皮肤,咬牙忍着,谁让自己忘乎所以别人一劝就喝的。不能把握自己怪谁啊。上午我和儿子去逛街,买什么东西他都抢着付钱,看我的手机用了二.三年了,非给我买了一部新手机。

今天上午10多钟,一家人开车去妈妈家,妈妈看到外孙非常高兴,但是每次都会责备我:做的饭不好吃,把儿子养的这么瘦,呵呵,没办法现在已成定局。今天我们姐姐都来了。吃完饭,儿子从口袋里掏出200块钱给外婆,说这是外孙第一次的工资,孝敬外婆的,天热了让外婆多买些好东西吃。外婆说:有你这样的好外孙,就非常高兴满足了,外婆自己的工资都花不完的。我的姐姐们都夸奖儿子真是懂事。

今年的端午节感觉非常快乐,温馨,满足。

篇8:端午节优美散文

端午节到了,亲朋戚友又免不了相互走动,同祝共贺。然而,我们往往会经常说错一句话,一句不能也不应该说的话。这句话便是:“祝端午节快乐!”

错了吗?错了!稍微想一想,便会恍然大悟,这个日子,真的不能祝大家快乐。

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一个来历特别的日子,是一个历史上来历特别让人们难已忘却的日子,是一个穿越千百年时空让炎黄子孙铭心刻骨的日子。在这个日子,请别祝贺生者快乐!

农历五月初五,是六月雪,是窦娥冤,是举国殇。忠心为国伍子胥,鸱夷革裹尸沉钱塘江;孝女救父,曹娥含笑扑身舜江;忧国忧民,三闾大夫怀沙愤投汨罗江。江水悠悠,天地悠悠,民心悠悠。

还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月份的这个日子,原是民间传说的大凶“重五”,是不吉利的鬼魂节日。还有多少人知道,每当这一天到来,家家户户插菖艾,饮雄黄,吃粽子,竞龙舟,只是为了避邪辟毒逃灾殃。还有多少人知道,端午端午啊,其实就是躲五躲五。

很多很多年已经过去,在不死的民俗文化领域中,百姓虽然将端午节与屈原联系起来以为纪念,也是悲壮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而作为恶月恶日驱避日的习俗,依然如故。

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曾经这样告诫,不是所有的节日都能够互祝快乐,如淸明节,只能互送幸福健康。道理就是这个道理,不作说教,只摆事实。那好吧,端午节,我们只祝平安吉祥,不说快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