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zuxi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难忘的端午节主题征文,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难忘的端午节主题征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端午节主题征文
石榴花染红了五月,栀子醇厚的香气袅袅袭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粽叶和艾蒿的缕缕清香,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时节了。只记得儿时的端午,母亲要煮一大锅粽子和鸡蛋,并把菖蒲和艾蒿插在门框上,用雄黄在我额头上画个王字。然后把鸡蛋灌在用采色丝线织成的网兜里,挂在我的脖子上。我不知道这些是为了什么,母亲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端午那一天是不要上学的,私塾的老夫子也被请来吃饭。席间他自然要对我夸奖一番,此时要算母亲最开心了,频频给先生斟酒,连说:先生辛苦。
随着年岁的增大,慢慢接触到一些关于端午的传说,和一些文人描述端午的诗词。比如文秀的“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汤显祖的“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李静山的“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才逐渐知道端午是纪念一个叫屈原的诗人的节日,而且喝雄黄酒,插菖蒲和艾蒿的习俗也已流传久远了。说明母亲的话: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没有错。
新中国成立以后,城里人过端午的气氛就渐见淡薄,农村也只知道这一天要包粽子,已很少有人提到屈原了。如今端午已被定为法定假日,不知道节日里还有多少人会想起当年这位不识事务的楚国三闾大夫。我在想,屈原出生的秭归,处于大山之中,多年前,他目睹着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满怀豪情壮志,乘一叶扁舟,踏着西陵峡的滚滚波涛,走进了他立志为国的那座圣洁殿殿。然而君主昏聩,佞臣当道,他实在回天乏力。虽然他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他也决心“吾将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样的环境下,他难以力挽狂澜。面对现实,他只能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息。他只能将他的满腔忧愤诉诸笔端,为后人留下《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后,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吧。但他爱国忧民的胸怀情操,却随着端午的习俗千古传乘。他坚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烛照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群山、烛照着峡江的惊涛骇浪,也烛照着中华大地,成为后世典范。
离归州古城不远的山坡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桔林,桔林中掩映着一片仿古建筑群。陆游笔下“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中的屈原祠就在其中。但这已经不是原来的屈原祠了,因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宋元丰三年的屈原祠行将淹没,政府按原貌将它迁建于此。如今三峡工程蓄水后,屈原祠将随同归州古城永没江底。一座新的秭归将易地重建,屈原祠也将搬迁。屈原祠数度搬迁,说明虽经几千年的岁月流逝,并没有冲淡国人对这位爱国诗人的缅怀和崇敬。屈原的精神仍将回荡在神州大地,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爱国的先驱者。端午这一古老的传统仍将延续,端午的'包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也将延续,并赋于更多的现实意义。
又是一年端午节了,物是人非,孩提时代盼望端午的心情早已不再。但那淡淡的粽叶和艾蒿的清香,依然使人浮想联翩。忽然想起唐人殷尧藩关于端午的那首诗:“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诗人的意境,不经岁月沧桑的洗礼,恐怕是很难体会得到的。在这个节日里,愿大家都有个好心情!
篇2:端午节主题作文,难忘的端午节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又要吃香喷喷的粽子了。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端午节都要吃粽子、包粽子,有的地方还要进行赛龙舟等活动,非常热闹。端午节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很有意义。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免职,被赶出都城,流放他乡。当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可自己又报国无门,最终在阴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乐章。
今年端午节到了,妈妈特地从超市买了各种各样、各种味道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拨开粽叶,大口大口地吃着,阵阵的苇叶清香扑入我鼻子里。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他那种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激励了我,感染了我。我们是生活在祖国的怀抱的少年儿童,要向先辈屈原那样,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专心读书发愤图强,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充实温馨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亦称“端阳节”、“诗人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读者诗人屈原的。因为屈原当时的皇帝不但不采纳屈原正确的的主张,反而还把他拘禁起来,在无可柰何情况下,屈原才以死相争,跳下了滚滚的汨罗河。老百姓被屈原的爱国精神所感动,纷纷往汩罗河撒米,希望鱼儿不要吃屈原的尸体,后来为了世世代代纪念屈原,人们把米包成粽子扔进河里,并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为端午节;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来历不简单吧!
端年节到了,妈妈带我去了姥姥家,结果,弟弟和姐姐她们早到了。过了一会儿,大人们把准备工作准备好,就开始包粽子了。我对妈妈说:“我想知道粽子是怎么包成的,所以想请您教我包粽子。”妈妈说好呀!于是,我就开始跟妈妈学包粽子了。妈妈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便成一个空心的圆锥形。我学着妈妈的样子,也拿了一张粽叶,想把它卷成圆锥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妈妈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住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妈妈的指点之下,我卷好了粽叶。
接着,妈妈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一些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紧紧的。我也在粽叶里插一根筷子,放好米,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紧;妈妈说:“摇动筷子的时候要轻一些,把粽叶捏紧些,你看,——”妈妈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子了。
通过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好一种本领,就必须诚心、细心,还要有恒心。我的端午节过真充实啊!
篇3:难忘的小学生活主题征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主题征文
转眼间,我们毕业了,将离开陪伴我们成长的母校,将要离开如母亲一般的老师。这难忘的小学生活使我终生难忘。
回过头来,让我们看看操场,这是我们的乐园,我们在此留下了欢声和笑语。走进教室,我仿佛听到了老师谆谆的教诲,听到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在这里,我度过了小学六年级来的生活,留下了不少的酸甜苦辣。
大家还记得吗?那天,学校开展了黑板报评比。我们班以前从未得过奖,听到学校的通知,我们都有丝丝的打退堂鼓,不服输的班长带领我们,并说:“这次黑板报我们一定要得奖!小明画图,小红写字……”经过我们团结,黑板报果真得了奖。当时,我班雀跃欢呼,高兴得比吃了蜜还甜。
还深刻记得,那是个乌云密布,闪电雷鸣的日子,我没带伞,而爸爸却出差,妈妈工作也未下班,就在我焦急不安的那刻,小红同学主动与我共撑一把伞。在伞底下,我懂得了友谊。
令我最难以忘怀的,莫过于老师那次鼓励。在那之前,我是一个不爱发言的'女孩,一说起话就面红耳赤。那节课,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次,语文老师叫我朗读课文,可对于我来说,比登天还难,老师见我吞吞吐吐的,就叫同学给我鼓掌,她也向我投来肯定的目光,不知怎么,我竟全心投入地读了起来……事后,我不像从前那样胆小,在课堂上,大家都能看见我举起的那双小手。
毕业了,曾经并肩作伴的好友,那鼓励我的老师,美丽的母校,再见了。难忘的小学生活是说忘就能忘的吗?
篇4:“师恩难忘”主题征文,感恩教师节作文
尊严与平等
林老师是我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老师,瘦高的身材,国字脸,浓眉毛,留着板寸。之所以十多年没见还能记得他,是因为他是那所学校里唯一将我和本地学生一视同仁的老师。
父母在广东打工,为了更好地照顾我,便把我接到了当地一所小学读书。作为外地人,在学校难免会受到歧视。同学的歧视还好,也就是嘴巴上嘲笑一下而已,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来自某些老师的歧视,无论我的手举得多高,他们都不会叫我回答问题。他们不会安排我参加班里六·一儿童节的活动,不会把我叫到办公室去谈话。而这些,正是每一个小孩子都想要的。
我渴望改变那种糟糕的状况。既然无法改变外地人的身份,那就只能通过优异的成绩来获得老师们的足够关注。但事实证明,成绩只在期末结束全年级排名时有用,哪怕我连续两个学期进了全年级前五名,但过了那关键的期末,我又得回到角落里。
有一段时间里,我甚至开始恨这个学校,恨这里的每一个人,直到林老师的出现。林老师是从外面调到我们学校的,我能明显地感受到他对我们班是用了心的,因为第一天来上课的时候,他就知道我们班有3个外地人,知道我上个学期是全年级第一名,能叫出我们班45个学生的大部分名字。我是他第一个叫出的名字。
如今关于他还记忆犹新的有三件事。其一,他的头发。他说他每个月都会理一次发,每次都理成板寸,因为他觉得这种发型看起来很有精神,他需要这种发型。这也是为什么我大学之前一直都理板寸的原因。
其二,我开始受到重视。比如他任命我为班长,并且把中队长的袖标给了我。曾经我也因成绩优秀被选为班长,但班主任却把代表班长的中队长袖标给了别人。比如他会去我家家访。在那个父母花了60元月租租下的黑暗窄小的出租屋里,他与我的父母谈了半个多小时,他告诉父母,我不比本地学生差。这是第一次有老师去我家家访。比如他会在课堂上叫我回答问题,他会把我叫到办公室谈话,他鼓励我参加班里的足球队……
其三,他送我回家。那天放学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父母都在厂里干活,没时间来接我。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学校门卫室,看着那些开车的家长把同学一个个接走。许多我认识的老师开着摩托车或轿车离开,没人停下问我。林老师看见了我,把我抱上了他的摩托车,用雨衣把我遮严实,送我回家。
他只教了我一个学期就调走了,他走后没多久,我就回家乡读书了,从此再没见过他。小时候,我没弄明白为什么那么喜欢林老师,等长大后才明白,因为林老师给了我一个小学生该有的尊严。是林老师让我意识到我和班里那些本地人是一样的,他们不比我高一等,我也不比他们低一等,甚至在学习能力方面我还比他们优秀。
我的梦,因你而美丽
张慈惠老师,是山村里的最美教师之一。他一心扑在教育上,爱教成痴,爱生如子,受到学生们的衷心爱戴。
任教三年后,他被推荐读中师,在校期间,他表现优异,毕业时,学校找他谈话,有意让他留校。可当他想到山区教师的紧缺以及孩子们那一双双对知识充满渴求的眼睛时,毅然回到了崇阳县雨山乡——湖北幕阜山区最贫困的地区。
他当班主任,当教务主任,当校长,影响越来越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几次调他下山,但他依然次次婉言谢绝,执着地留守在山区学校。他培养的学生,一批批走出山区,但他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将一个山区最美教师的形象永远定格在崇山峻岭之中。
我读三年级下学期时,张老师教我语文。我家离学校较远,且都是山路,上学很不方便,中午在学校搭伙,一般蒸三、五个红薯,蒸一小碗青菜,便是一顿丰盛的午餐。没有米饭,没有荤菜,想吃肉,几乎是做梦。
不过,那时老师的待遇还不错,餐餐可吃钵子饭,每月可以打一次牙祭——每位教师供应半斤肉,蒸一钵子肉汤。一天中午,阳光灿烂,我坐在教室旁边的草地上,享受着我的红薯和青菜。这时,张老师端着一个钵子朝我走来,在我身边蹲下,动作非常娴熟地夹几块肉到我的菜碗里,并倒些肉汤。做完这一切,没说任何话,站起来就走开了。
我半天没有反应过来,久久地望着他的背影,直到他在厨房门口完全消失才回过神来,看着碗里的肉及汤,喉咙发紧,眼睛也有些湿润。过了好一阵,我才夹起一块肉放到口里,我舍不得一口吃一块,而是一口吃一点点,然后抿一小口清亮的肉汤,仔细品味。那肉、那汤真鲜、真甜、真香,无法用言词描述。如今,几乎可以天天吃肉,有时还特意去买乡下的猪肉,但都没有那个味,那是一种特殊的味道,回味起来,常常感到有一股热血在体内奔涌。
我们的教室盖得十分简陋,四垛墙,两披瓦,中间架着几根檩子,未盖一块楼板,窗户没有玻璃,用报纸糊的。到了冬天,山区冷得早,教室里除了几十张破旧的课桌凳外,空空荡荡,就像过风的凉亭,外面的风呼呼叫,里面的风冷飕飕。
因为我家离中学很远,每天在路上要浪费很多时间。张老师了解这些后,即到我家走访,和我养父、养母商量,让我住在他的寝室,和他睡一张床。
一天晚上,雪下得很大,下晚自习的铃声一响,我就迅速回到寝室。我回去时,张老师正在备课,和他打过招呼,我就直接上床睡觉,尽管双脚冰冷,还是很快就入睡了。
早晨起床铃响,我从睡梦中模糊醒来,不愿意动。回想刚刚做过的梦:我坐在火炉边,烤着自己的双脚,火很旺,烤得脚热乎乎。我试着动了动脚,双脚被张老师用腋窝紧紧地夹着。我彻底清醒了,原来那烧得旺旺的炉火,就是张老师的腋窝。
窗外白雪映照,很亮,雪花还在继续飘落。我躺在床上依然没有动,全身暖融融的。
在我高考后的第二周,张老师冒着中午的炎热,步行两公里,从他所在初中来到我家,询问我的考试情况。他的衣服湿透了,脸上挂满汗滴。
我告诉他作文题是:读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并详细介绍了我写的内容。他听得非常认真,眼睛一直看着我,一眨未眨,直到我把整个写作内容叙述完了,他那紧绷的脸才稍稍舒展。过了一阵,他微笑着说:“感觉文章写得不错。其实人生就是画蛋,画多了也就圆满了。”
临走前,张老师又安慰我说:“不要着急,不要有太多的压力,书总会有得读的。”听了他的话,我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那快要崩溃的心弦慢慢得以舒缓。
知徒莫若师,那年我果然有了书读,而且读的是大学。参加工作后,我始终牢记张老师的话:人生就是画蛋,画多了也就圆满了。
记忆中的暖流
每当踏上家乡那条悠长悠长的青石板小路,我的脑海中就不由浮现出一张慈祥、和蔼、充满关切的脸。
那张熟悉的脸,不知在梦中出现过多少回。每每出现,我总是想大声喊:“老师,是您吗?真的是您吗?老师,现在的我和您一样,也成了一名小学老师。”在梦中,我还像小时候那样,趴在您的背上,搂着您的脖子,亲着您的脸颊,享受着那份独特的惬意与温暖。
儿时的我,多么不幸。由于早产和先天性髋关节脱臼的缘故,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经常遭受伙伴的冷落和嘲讽。形单影只的我,总是低着头,弓着腰,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儿时的我,又是多么幸运。在那个丹桂飘香的金秋,孱弱的我,终于一瘸一拐地迈进了小学的大门,幸运地成了您的学生。我知道,这一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为了能让我上学,您不知跑了多少趟路,不知遭了多少白眼,鞋底磨破了,脚板起泡了,喉咙沙哑了,终于,您的执着感动了我那“铁石心肠”的母亲。
开学第一天,全班同学都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谁也不肯跟我这个“小瘸子”玩耍,尤其是那几个调皮的男生,还戏谑地学我一瘸一拐地走路。我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孤单的心写满了自卑。是您,用温暖的大手牵着我,在教室和校园里自信地走了一圈;是您,用慈祥的目光鼓励我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不怕别人的嘲笑;又是您,用柔软的话语告诉全班同学,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您的一言一行,深深地烙进我的心坎,也驻进了同学的心窝。从那以后,取笑我的人渐渐少了。
然而,那该死的先天性髋关节脱臼,总时时缠绕着我。每逢下雨或下雪,髋关节生疼生疼的,疼得我连地都不敢下,上学自然就更不成了。
一个风雪交加的清晨,我呆坐在门槛上,忧伤地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突然,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帘。啊,老师,是您,顶着暴风雪来了!您拍去满身的雪花,弯腰蹲下,不容分说便让我趴在您的背上。那一刻,我的眼眶润湿了。我哽咽着,搂着您的脖子,趴在您的背上。雪地里,您背着我一步一滑地行走在上学途中。凛冽的寒风像刀割似的,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亲吻”着您的脸颊,可是,您却没有皱一下眉头。您一边喘气,一边鼓励我要笑对人生,努力学习。您柔弱的背是那样的温暖,您柔美的话语是那样的动听。搂着您的脖子,贴着您的脸颊,幸福就在那一瞬间被永恒地收藏。
从此,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您总是不容分说地背起我,行走在往返学校的途中。家乡的那条悠长悠长的青石板小路,留下了您深深的足迹,也留下了我永恒的记忆。
第一张奖状
徐文渊老师是小学五年级时才教我的。他那时大约五十多岁,岁月沧桑,已是满头白发,但容光焕发,他对学生既要求严格,又慈爱温和。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公平公正,他发给我人生的第一张奖状。
在小学的前面四年里,每次考试我总是名列前茅,到表彰的时候,和我同班的堂哥总是大喊大叫:俺清仔一定有奖状!这话增添了我对荣誉的渴望,可是每次全校大会上,老师念完了所有获奖学生的名字,还是没有我。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当我长大以后以成年人的目光来看,也许是当时成绩虽好,却太调皮,不乖巧,或是偶尔迟到的缘故吧。可是当时我气愤难平,到了五年级的一次表彰大会,我万分委屈地躲在教室里伤感,却不知道我渴望已久的奖状终于来到,有同学帮我领来了,听说会上还念了我的名字。
面对那张奖状,我真是喜极而泣,我终于可以拿着它交差了。父亲望女成凤心切,无数次拿着我大哥几十张奖状在我面前喋喋不休,大致意思是我没有见贤思齐,今天我终于扬眉吐气了。我至今仍记得奖状上“优异的成绩”五个字像一面旗帜在空中飘扬。
后来听说,那张奖状是徐老师据理力争来的,本来名额要给某个村领导的女儿。
那时,小学实行五年制教育,学校为了抓升学率,毕业班学生晚上从7:00到9:00要“上夜校”。当时农村没有通电,坐落在行政村的学校用燃气灯上课。1987年的春天,全国经济还很落后,同村同学逐年减少,有的留级,有的辍学,老师到村里家访,说服家长让孩子重返校园,收效甚微,到了五年级,我是唯一一个家在自然村的小孩。
有一天,晚自习放学了,老师担心我一个人回家不安全,用自行车载我回家,春天雨水多,乡村小道松软的土地和着雨水在日间被来来往往的车辆及人群践踏得泥泞不堪,像猪拱成的泥潭,糨糊似的红泥边上到处是水洼,简直可以在上面插秧播种,很多地方根本不能骑车,徐老师只好用自行车推我前进。小时候的我不懂得表达,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感激,只觉得老师的背影很高大,小雨毛毛地下着,小村人家蒙眬的煤油灯光映照出老师满头的白发,上面粘着细细的雨珠。老师把我送到家门囗,一口水也不喝就回去了。
这个镜头定格成永远,二十年来从不褪色。老师,我最尊敬的徐老师,愿您快乐安康!幸福永远!
文学路上恩师相伴
不管时光怎样流逝,总有一段时光留存心底;不管人物怎样变迁,总有一些人今生难忘。在我上学的阶段,就有位班主任让我心存感激,念念不忘。他是小学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刘建俊老师。当我上三年级时,要去十里外的村中心校读书。在那里,我碰上了开启我写作之门、树立我写作信心的刘老师。
刘老师教我们数学,又当我们的班主任。凭着年轻,记忆力好,他上课时常常不拿书,而讲的知识却又准确无误。他能让一个数学成绩倒数的班级在一年之后考到全乡第一名,他还能培养出十年内没有参加过县级数学奥赛的数学尖子生,并且在比赛中获得小学组第三名的好成绩。他能把本专业教得这么好也许不足为奇,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就不得不让我惊奇了。
小学阶段,我是不偏科的,语文、数学都学得好。有一次,我被语文老师选上参加校级作文竞赛,没想到我居然获得了第一名。刘老师知道这件事后,就把我的作文本从语文老师那儿拿去,一篇一篇读我写得那些稚拙的作文。我当时不明白,一个数学老师看什么作文?结果有一天,刘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来找我,指着其中写他的那篇作文说:“你能写我我很高兴,只是有些地方写得不太像我,可能是你对我还不够了解。这篇作文,我可以辅导你再写一遍。”经过刘老师的辅导,我的那篇作文居然被登在了乡镇中心校的校刊上。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我骄傲一阵子的了,可对刘老师来说,他觉得我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一边鼓励我坚持写日记,一边四处搜罗供我们小学生能读能投稿的儿童刊物。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一本《青少年日记》,上面可以刊登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日记。当老师拿到这本杂志后,他立即约我拿上日记本去他家选日记。他把我日记本上的每篇日记都认真地看了一遍,挑出了三篇有点档次的让我修改。我拿着笔吭哧了半天也没改出个所以然,刘老师就耐心地一字一字、一句一句指导我修改,包括标点符号也不放过。等三篇日记改好后,已是深夜十二点了,刘老师匆匆给我做了一碗荷包蛋面条,略带歉意地说:“太晚了,也没什么好吃的,将就点吧。”他哪里知道,这在我们家已经是上等的饭菜了。吃过饭,刘老师把我送回家,他又匆匆赶回去帮我誊抄那三篇日记去了。他说:“第一印象很重要,你才学写钢笔字,字体有点稚拙,我帮你誊写吧。”第二天,刘老师借了同事的一辆自行车就去五十里之外的县城把信发了。就在我快忘了投稿这件事时,刘老师却喜滋滋地来找我的爸爸和妈妈。原来,刘老师帮我投出去的三篇日记有两篇发表了,这不但是我的骄傲、我家的骄傲,也是我们这所学校的骄傲。后来,我们班爱上写作的学生越来越多,发表作品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一位数学老师领着一群孩子在文学道路上前进,这种感觉妙不可言,令人难忘。
篇5:难忘的星期天全新关于难忘的主题作文征文
上个周末,我缠着爸爸说要到奶奶家去玩。其实,说去玩是假,想到奶奶家村里的池塘去钓鱼才是真。看着我灿烂的笑容,爸爸爽快的应允了我。买好渔具及水果糕点后,爸爸带着我们一家三口向奶奶家进发了。
一进奶奶家门,我就忙着问奶奶要这要那,我要找东西去挖蚯蚓做鱼饵。才抓到几条蚯蚓,见爸爸正和大家聊得正起劲,我就兴冲冲地地拉着妈妈的手,紧赶慢赶到村里的池塘边去钓鱼去了。
也许是刚刚下过大雨(池塘的水还是浑浊的),也许是运气不好,钓了个多小时,我什么也没钓着。我实在没有太多的耐心,只好铩羽而归。我有气无力地回到奶奶家,正和叔叔婶婶们拉着家常的爸爸见我回来,问我今天收获如何,我没好气地看着他,一句话也想说。顺手把钓鱼竿放在门前,我冲上前去,一把抱住爸爸,一个劲地摇着他的身子,撒娇的说:“爸爸,陪我去爬山好吗?奶奶家的后山有个大草坪,真好玩!”看着我有点失落的眼神,爸爸笑着答应了。
爬山回来,我对奶奶说我饿了。奶奶戏谑的说:“你回来正好,今天你钓鱼有功,奶奶奖励你一个煨鸡蛋!”奶奶边说边用火钳从灶里的柴火堆刨出一个煨熟了的鸡蛋,用干毛巾拍打鸡蛋上着柴灰,用口吹了吹,用井水洗干净,递给了我。我接过奶奶递过来的鸡蛋,莫名其妙地看着奶奶。
“奖励?可我今天真的没钓着鱼呀?”我不解地问。
“可你钓着鸡了,钓着奶奶家一只快要生蛋的鸡了!”奶奶慈祥笑着说。原来,我钓鱼回家后顺手放在门前的钓鱼钩上的鱼饵——蚯蚓,没有及时处理掉,被奶奶家一只从门前经过快要生蛋的母鸡看见了,贪吃的本性让这只鸡断送了性命——吞吃了鱼饵,被钓了起来,奶奶就把它杀了。
我捧着香喷喷的煨鸡蛋,心里却在想要不是因为我一时的疏忽,害死了奶奶家一只生蛋的鸡,不然还会生很多蛋,孵很多小鸡出来,实在是太可惜了。
回到家里,我不无感慨地给今天的日记写上了这个标题:难忘的周末。
篇6:端午节主题作文《难忘的端午节》初中校园作文
端午节到了,我来到奶奶家,包粽子。
开始包粽子了,我和奶奶来到厨房,奶奶问我:“你喜欢吃什么馅的粽子呀?”“毛芋馅和蛋黄馅!”我回答奶奶。我们端来碧绿的箬叶,香喷喷的糯米,综线,毛芋馅和蛋黄馅。我先拿起两片箬叶,折成漏斗形,拿起勺子兜了一勺米放进箬叶里,可我一疏忽,手没捏紧,米全洒在了地上,我飞快地拿来扫把,把米扫干净。我就干脆兴致勃勃地坐在凳子上,看奶奶熟练地包粽子。过了一会儿,我想:坐在这里看奶奶包粽子,还不如照着奶奶的样子学包粽子呢!于是我就照着奶奶的样子学了起来:先把箬叶这成漏斗形,往里面放一勺糯米,然后把馅放进去,在放一块肉,最后再放一勺糯米,在用一片箬叶包好,用综线绑紧。包着包着,我熟能生巧,一会儿就学会了,而且越包越好,奶奶夸我真能干。
粽子终于包好了,我们把粽子放进锅里煮,过了一会儿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我赶紧跑去把粽子剥开,津津有味地吃。看着这些粽子,我心里乐滋滋的。
这次端午节真难忘!
端午节主题作文《难忘的端午节》初中校园作文5篇
篇7:端午节主题作文《难忘的端午节》初中校园作文
今天,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早在几天前,我们就买好了棕叶、米、枣……一系列的东西,并在昨天又买了一些菜,准备今天好好大吃一顿。当然,最让我开心的是今天,我学会了包粽子。
首先,我先看爸爸妈妈包。才看一点,就觉得太容易了,便说:“爸爸,我也要包粽子。”爸爸微笑地点了点头。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挑了几片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哪知这时候麻烦就来了:怎么卷下面都会漏出来。于是,我只好向爸爸请教。爸爸接过来,耐心地教我,然后就让我自己包了。刚装完米,又是一个麻烦:怎么把粽子封好呢?妈妈仿佛看到了我的心思,就手把手地教我。这个问题刚解决,麻烦又来了一个:线怎么系?爸爸妈妈一起教我。终于,我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完成了第一个粽子。我心里甜滋滋的,于是我继续包粽子。一个、两个、三个……我竟然包好了十个粽子!我呀,高兴地都想飞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