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ldq”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清单革命》读后感1000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清单革命》读后感1000字,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清单革命》读后感1000字

篇1:《清单革命》读后感1000字

《清单革命》,一本仅仅227页的书,却涉及了医疗、建筑、政府、飞行、餐饮等多个方面,并且内容详细, 这是让我觉得比较震撼的地方。

这本书的开头提出了可以原谅的与不被原谅的,它们是“无知之错”和“无能之错”,“无知之错”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知识而犯下的错,“无能之错”时因为掌握了正确的知识,却没有正确使用而犯下的错,道理听着很简单,实施起来却很复杂。

在书中,作者葛文德列举了很多与医学有关的案例,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知道,一份病历里面包含了多少医务人员的心血,以及患者对于我们的期望,还有很多未知的潜在的疾病隐患。

无论在医学还是在其他领域,个人能力往往不是最难克服的障碍。每个人都会犯错,会犯一些低级错误,甚至是毁灭性的低级错误,如何杜绝、减少甚至避免犯错?我们该怎么做?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使用为了提醒自己的便利贴,我认为这是一种清单。为什么要使用清单?就是为让我们的大脑建立一张“认知防护网”,它能够弥补我们与生俱来的认知缺陷,减少错误或者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发生,比如在我们记忆不完整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清单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可是我们该如何正确地使用清单?清单内容一定要简单至上,言简意赅,从来没有全面的高效,从来没有一张清单能涵盖所有的情况,烦长而含义不清的清单是无法高效并安全执行的,所有清单的制定要素必须是坚守简单、可测、高效三大原则。

那么该由谁来主宰清单?将清单的决策权分散到每个人,让每个人负担起自己的责任,要以人为本,也不能迷信清单,清单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最危急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主角毕竟是人不是清单,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建立防止犯错误的。

清单的内容要持续改善,保持清单的自我进化能力。就算是最简单的清单也需要不断改进。简洁和有效永远是矛盾的联合体,只有持续改善,才能让清单始终确保安全、正确和稳定。

其实在我读完革命清单后,我觉得一份清单就类似于我们的QCC持续改进工作一样,发现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拿出来讨论,制定相应的目标、方法、计划、决策来行动改善问题。

人无完人,一个再优秀的人,也有疏忽、固执或者犯错的时候。

为了不让相同的错误一再发生,为了别再为那些错误付出沉重的代价,那么让简单有效的清单在我们的工作中成为一种习惯吧。我想所谓的清单革命,就是一场观念的变革,我们最终是否会接纳,其实取决于我们是否承认清单最终所能带给我们的意义。

以上是我个人浅表的感受,但是这本革命的清单值得大家一看,或许你会有比我更深刻的理解。

篇2:《清单革命》读后感

《清单革命》这本书最初进入我的视野,是罗胖在得到上面提过,当时对这本书并没有特别深的印象,只是知道本书的作者发明了一个很有效的清单工作法。所以最终基于好奇,就在国庆假期耗时两天把这本书仅有的部分看完了,今天就对本书的读后感受来做一个简短的回顾和总结。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本书我没有读完,因为微信读书关于这本书暂时还没有取得版权,所以不能购买,原本是想着购买,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工具的话还是专注的好,太多太杂的工具反而是会让效率低很多。再者,微信读书确实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读书工具。

以下就是我个人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所摘录的一些片段,关于这些段落的一些思考和疑问,我都在微信读书上有标记,只是介于微信读书并不能做到和电脑同步的程度,所以这也让人很是郁闷,想想这其实还是kindel做的比较好。

本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人类的错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知之错”,一类是“无能之错”。无知之错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知识而犯下的错误,“无能之错”是因为我们掌握了正确知识,但却没有正确使用而犯下的错误。

关于这个观点其实我仔细回顾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发现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奔走于无知之错的前夜,也就是一直在寻找那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识点,但是对于能否有效运用这些知识点,仿佛我们从来没有认真的思考过。

我想,正是基于我们不对过往自己所习得的知识做一个详尽的梳理和分析,所以才导致我们总在犯那些无能之错。比如,我们掌握了某个技能的知识,结果又总是因为某些很小的方面而依旧犯错,实际上,如果我们掌握了更懂的知识,就应该避免自己尽可能少的犯那些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所引起的错误。

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会以为自己的记忆力是万能的,所以遇到任何事情,总是不做计划、不列清单;完全仅凭自己的记忆力在盲目的做事,结果每次都会出各种或大或小的问题。在摄影这个行业里,常见的就是没有带内存卡、没有开机、没有录制声音、帧率不对.......总之这些错误相对来说都是很低级的,那么我们能说这是无知之错吗?显然不能,因为这就是在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的背景下还在犯的错误。

所以,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犯那些无能之错,因为无知之错至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即便是再博学,他也有一些问题是自己在生活中难以解答的。

本书的第二个比较重要的观点在于让我认识到,一个人倘若能主导全局、甚至于独当一面,那么他的重要性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言而喻的。读后感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由超级专家主导的时代,医生们在各自的狭小领域里不断磨炼自己的技艺,直到他发现自己在这个领域比其他人干得更好,否则他就极有可能选择一直深造。

与一般专家相比,生活中的超级专家有两大优势:他们知道更多重要的细节,而且还学会了如何掌控特定工作的复杂性。如今,无论是在医疗行业,还是在其他领域中,一些工作的复杂性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可以掌控的范围,即便是最能干的超级专家也难免会犯错。

所以有时候并不是我们无知,而是无论人们进行多么细致的专业分工,无论接受数量多么巨大的培训,一些关键的步骤还是会被忽略,一些错误还是无法避免。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医疗和影视行业都在越来越细分。

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专家们要应对两大困难:第一种困难是人类记忆和注意力的谬误。在重压之下,人们特别容易忽视一些既定的例行事项;第二种困难一样不可小觑,那就是人们会麻痹大意,会故意跳过一些明明记得的步骤。

而一旦掌握了清单工作法之后,清单似乎能帮助我们防范此类错误。它们会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一些必要的步骤,并让操作者明白该干什么。这不仅是一种检查方法,而且还是一种保障高水平绩效的纪律。这种方法对定期记录病人体征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这并不是说它就是医生们的功劳。

篇3:《清单革命》读后感

《清单革命》这本书想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持续、正确、安全地把事情做好。作者阿图?葛文德给出的答案是使用清单。我个人对此持认同态度。本书从20_年3月2日开始看,3月11日看完,用时9天。随便一提本书的翻译叫王佳艺,我不知道是男是女,但翻译真心不错,先表扬一下。

本书的中心思想是现代社会人类会遇到各种极其复杂的问题,而大脑的工作机制又有缺陷,在紧急情况下面临复杂问题会出现本能做好但却实际做不好的情况。如:飞行员在飞行中遇到突发事件,医生在手术中遇到意外情况,投资者在重大项目关口需要立即拍板,还有你在一个对你非常重要的考试中要正常或超常发挥。

在上述情形中,有时你完全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但在紧急时刻却掉了链子,原因可能是你大脑当时一片空白,智商瞬间为零,也可能是一个简单步骤或环节未执行。在本书中管这类错误叫“无知错误”,即本应避免但却遗憾地发生的错误。

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清单,什么是清单?

举个例子:我要出远门这件事情。

简单问题模式:一个人到50公里外某地出差一天,你只要在出发的当天早上,记着“伸手要钱”这四字口诀就不会忘记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这四大必备件,这就是个清单。

复杂问题模式:现在你要带着爱人、小孩、父母和外公外婆出国自助游100天,如果你想出发当天早上确保把该带的都带上,靠你发达的脑子能做到吗?我想你肯定离不开一个非常长而详细的清单来帮忙。

有关清单的详细介绍,我已做了思维导图,可看附图。下面总结些我觉着有用的信息。

清单模式-建筑业应用

建筑业面临的是如何确保每幢新建筑都万无一失的复杂问题?

它的解决方案的抛弃超级大师和单枪匹马系统。一是运用系列的任务检查清单来规范标准动作,二是用沟通清单,通过开讨论会,并将决策权力下放的团队协作工作模式来解决复杂综合问题。

清单模式-管理层

面对复杂问题,高层要做的不是直接决策,而是督促大家积极参与讨论,让他担负起自己的那份责任。要确保各方面责任人员进行正确检查;让他们签署文件,保证严格根据相关法规或标准完成施工。

面对复杂问题,高层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设定目标、监控进度以及确保人们充分沟通、互相协调、承担责任并赋予他们权力上。

篇4:《清单革命》读后感

之前在许多地方都听说过“清单”类的工具,一直只是处在好奇与敬畏中,后来在《得到》的一次节目中了解到有这样一本著作,无暇他顾,当即买下了这本书。

作者阿图葛文德是一名医生,他以医疗领域为主线,同时添加了航空、建筑等领域的案例,以及调查数据采集信息以及分析,全方位的剖析了“清单”这一工具在各行各业的使用情况、争论内容。一直到现在,虽然许多人非常认同“清单”的重要性,但是依然存在讨论、优化的空间。

人类的错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知之错”,一类是“无能之错”。“无知之错”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知识,“无能之错”是因为我们掌握了正确的知识,但却没有正确使用而犯下的错误。

我们常常在做事中,尤其在合作中,会出现疑问:该做的几乎都做了,但就总是有一件事情谁都没有做。我们到底能掌控多少?有哪些事情根本不在我们的可控范围之内?实际上,在人类所有的实践领域中,知识及其复杂性与日俱增,同样,人们正确实施所掌握知识的难度也在与日俱增。在大多数技术含量高的专业领域,对于失败的正确处理方法不是处罚,而是鼓励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经验和接受更多培训。无论是在医学,还是在其他领域,个人能力往往不是最难克服的障碍。由于复杂性造成的失败远比因为没有责任心而导致的失败多得多。即使是某些领域的超级专家,他们知道更多的重要细节,并学会了如何掌控特定工作的复杂性,但终究会有复杂性远远超出个人可以掌控的范围,专家也会出错。

美国全国性的统计数据显示,静脉置管插入10天后,就会有4%发生感染。在美国每年有8万人发生过此类感染,死亡率达5%~28%。插入导尿管10天的重症监护病人有4%会发生膀胱感染,而接入呼吸机10天的病人有6%会发生细菌性肺炎,死亡率高达40%~45%。综合医疗措施的各个环节,每治疗一种疾病大约有178项治疗措施,医生为了挽救垂死的病人,要掌握正确的知识,并保证每天对病人实施的178项治疗措施都不出错。

在航空航天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功能的增加,驾驶飞机早已不是一位飞行员能够完成的任务了。尤其是应对突发危机、复杂环境,更显得是手足无措。专家们需要面对两大困难:一是人类记忆和注意力的谬误。重压之下,人们特别容易忽视一些单调的例行事项;二是人们会麻痹大意,会故意跳过一些明明记得的步骤。这样我们就十分明确我们的“清单”的重点是什么了,它就是帮助我们记忆关键步骤,并且清晰的列出操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步骤。

书中提到一个概念“强制函数”。每件事或每个人,都是一个不确定因子,这些不确定因子共同构成一个函数。因子越多,结果的不确定性就越大。影响这些问题的因素虽然非常不同,但他们的核心都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那就是集中注意力。而这些就完全不是“清单”能够帮助解决的问题了,所以一位超级专家就必须掌握好自己的判断与既定规程的平衡。

在建筑领域,中世纪以来,建筑大师负责建筑物的外形设计、结构工程设计,并监督整个建造过程,巴黎圣母院、圣彼得大教堂、美国国会大厦等。20世界中叶开始,大师消失了,建筑过程每个阶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都超出了个人能力的极限。这时候让合适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并且让他们作为一个团队而不是个人进行充分讨论,那么严重的问题是可以被发现和避免的。过去几十年里,建筑领域的最大进展就是对进程跟踪和沟通过程不断完善。能够有效进行讨论的前提就是充分授权,同时起到了分权的作用。为了获得成功,我们要把一些看似互相矛盾的元素结合起来,他们就是自由和协调,而且我们还需要不断跟踪各项工作的进度,清单是人们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清单有好坏之分,糟糕的清单模糊不清、不精准,而且冗长、不便使用。优秀的清单往往非常精确、高效、切中要害,即便在最危急的情况下也便于使用。真正解决问题的是人而不是清单,所以清单一定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完善,并且随着环境的变化有所调整。许多领域中的先进工具、理念,并没有得到业内认可,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并非是人们懒惰或情绪抵触,而是因为新知识没有被系统的转变为简单、实用的操作方法。

在变化越来越快的商业环境里,清单让众多商业人士具有了一个额外的优势,那就是效率。精心设计的清单会帮助你节省有限的脑力,不让你的头脑被复杂的检查项目所占据,而是让你解放出来处理更加困难的问题。

跟随罗辑思维提供的“清单”优化生活、优化工作、优化思维,互联网时代有那么多优质资源可以利用,幸甚。

篇5:《清单革命》读后感

无知之错,无能之错。人类的错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无知之错,因为不知道不清楚而犯的错,一种是无能之错,明明知道却因为没有做到而犯错。无知可以原谅,而无能不能原谅。

一观念变革。人人都会犯错,关键点逼大而全重要,团队犯错几率比个人小。

二、行事原则。权利下放,简单至上,人为根本,持续改善。

三、成为习惯。1超越复杂性2、克服可卡因大脑3、创建严守纪律团结一致高效沟通的期限。

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重症监护需要178项治疗措施不出错,即使是超级专家也会犯错。再专业也是人,人都会有记忆和注意力的谬误,有麻痹大意跳过步骤的时候。所以现代社会中清单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清单记忆关键步骤列出必不可少的基本步骤,这样可以辅助超级专家更好的解决问题。

团队合作已经是现代人不可避免的事情,越来越复杂的问题使一个人单打独斗成为不可能的,只有依靠团队的合作才能够解决问题。所有的问题按照难易程度可以分为三个类型,简单问题,如烘焙蛋糕,开车等,只要你按照流程做就很容易得到结果。复杂问题,如登月,必须经过一系列流程配合才能得到结果。极端复杂问题,如抚养孩子,哪怕经过一系列流程也不一定能得到结果,必须通过强制函数等方法才能避免槽糕的结果。而面对复杂问题,团队合作解决就是一个更大的困难。而清单可以有助于团队的沟通。通过控制确认清单可以将权利下放,确保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沟通。而应急反应清单可以帮助团队对紧急情况作出快速反应,同时保证了人的作用,可以持续的改善整个团队的工作流程。

设置清单有六大要点:1、设定清晰检查点。2、选择清单类型。3、清单不能太长。4、清单的用语要准确、精炼。尽量使用专业用语。5、清单的版式也很重要。6、清单必须在现实中接受检验。

设置清单一定不能追求全面精细,那是作业指导书,而清单应该是关键的必不可少的步骤,是那些不能犯错的细节、清单是辅助你更好做事的一个工具。读后感清单可以分为控制-确认清单、沟通清单、应急反应清单等,设置清单前一定要明确自己设置清单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辅助流程的完整,还是为了加强团队的沟通。没有目的清单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清单是短小精悍的,所以它一定是专业的,蕴含大量关键点的小目录,而不是详细的百科全书或者战略大全。过于繁琐的清单将会无法得到正确的使用。清单的设置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使用环境,设计出符合使用清单者的习惯的版式,将会有利于清单的更好执行和应用,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而最重要的是,关于清单的一切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到检验,清单的好坏,优点和缺陷,只有在使用的过程中才能有真正的体会和改良的机会。只有通过现实的不断捶打和进化,才能够得到一份可以使用,帮助你大幅度提高工作能力的清单。在检验清单的使用过程中,必须特别小心霍桑效应,人类会因为自己的关注而改变事情的结果,要避免因为关注而不是清单导致的好结果。这样才能对清单做出验证,从而更好的使用清单这一工具。

归根结底,清单革命是一种技术手段,是一种好的简单的工具。清单革命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清单培养出无私、专业、值得信任、遵守纪录的真正人才。清单,这么常见的一个小东西,却一直没有得到人类的重视,是时候对自己来一场清单革命,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篇6:《清单革命》读后感

两天在地铁和午休时分陆陆续续看完这本书。本以为会是一本类似时间管理的书,不过好像还不尽然。

《清单革命》读后感1000字

全书从医疗业、航空业说起,有些啰嗦,因为感觉跟我没什么太大关系,所以很多细节就遗漏了,只是也许应该回想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是一种论证方式么?属于举例论证吧。

总之,全书谈及了我们为什么要使用清单、清单的好处、如何设计和使用清单等内容。

我最大的感受是,清单不应该仅仅是方法论,还应该是一种系统的思考方式和执行保障。在工作和生活中,想想如何建立清单思维、清单系统,如何将清单的用处发挥到极致。我自己的感觉是,清单是一种有效清空大脑的手段,能够让人在忙和注意力缺失的今天,focus。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古人很早就这么说过了,可我们就是没往心理去。清单不仅仅可以用于时间管理,而且可以用于工作生活学习的很多方面。比如:购物、做饭、工作流程、思考。。。等等等等。

想要真正用好清单,还不很容易呢?作者在书的后半段写到了投资界人士如何利用清单的例子。就需要这名投资人对之前的投资决策进行很好的分析,分析自己的可卡因大脑,分析高人投资决策时的失误,总结出自己应该避免的坑,形成自己的投资决策清单,挑选真正关键的点,而不是被情绪牵着走。这个时候,清单就是一个人或团队思考、智慧和处事的全部呈现了。不是简单的几个字,而是对整件事全盘的、细节地考量。清单可不是很LOW的老年痴呆症的体现,而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和团队的智慧的结晶呢。能够真正用活清单、用好清单,我相信不仅是个力气活,还特费脑。有的时候,需要团队来共同参与清单的执行过程,清单也是一个很好的凝结团队的载体。

篇7:《清单革命》读后感

作为一个班的管理者—班组长,是公司各项指令任务传达、落地的执行者.在读了这本书后,让我明确了一本清单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会犯错,无论我们多么专业、细致,也有可能在一些事上忽略一些关键点。错误分为两类:

1.无知之错—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知识而犯的错;

2.无能之错—是因为我们正确掌握了知识却没有正确使用而犯的错。

所以,我们在接受任务时,需要一张清单,把任务细化,列出任务易错点并这样传达监督,是犯错率降到最低。

清单对于团队也非常重要。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再是单枪匹马。不再听命于唯我独尊的大师,而是依靠团队的智慧。一个人免不了会犯错,一群人犯错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清单为我们提供了认知防护网。我们把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特性,容易犯的错误用清单列出来,就能针对性的管控,针对性的分配任务。使任务能更好地完成,不再犯低级错误。在团队中,应充分沟通,相互协调,并赋予他们权利,让他们用所知最佳方法来解决瞬息万变和出人意料的问题。清单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能把事情做好,更重要的是培养注重合作的纪律和文化。精心设计的清单会帮助你节省有限的哪里,不让你的头脑被纷杂的检查项目占据,而是让你解放出来处理更加困难的问题。

用一套清单来保证不遗漏任何简单的问题,不跳过任何简单的步骤,保证对困难和意料之外的问题能进行充分讨论,商讨出解决方案。这样就能使团队变得更好。

篇8:《清单革命》读后感

之前在许多地方都听说过“清单”类的工具,一直只是处在好奇与敬畏中,后来在《得到》的一次节目中了解到有这样一本著作,无暇他顾,当即买下了这本书。

作者阿图葛文德是一名医生,他以医疗领域为主线,同时添加了航空、建筑等领域的案例,以及调查数据采集信息以及分析,全方位的剖析了“清单”这一工具在各行各业的使用情况、争论内容。一直到现在,虽然许多人非常认同“清单”的重要性,但是依然存在讨论、优化的空间。

人类的错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知之错”,一类是“无能之错”。“无知之错”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知识,“无能之错”是因为我们掌握了正确的知识,但却没有正确使用而犯下的错误。

我们常常在做事中,尤其在合作中,会出现疑问:该做的几乎都做了,但就总是有一件事情谁都没有做。我们到底能掌控多少?有哪些事情根本不在我们的可控范围之内?实际上,在人类所有的实践领域中,知识及其复杂性与日俱增,同样,人们正确实施所掌握知识的难度也在与日俱增。在大多数技术含量高的专业领域,对于失败的正确处理方法不是处罚,而是鼓励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经验和接受更多培训。无论是在医学,还是在其他领域,个人能力往往不是最难克服的障碍。由于复杂性造成的失败远比因为没有责任心而导致的失败多得多。即使是某些领域的超级专家,他们知道更多的重要细节,并学会了如何掌控特定工作的复杂性,但终究会有复杂性远远超出个人可以掌控的范围,专家也会出错。

美国全国性的统计数据显示,静脉置管插入10天后,就会有4%发生感染。在美国每年有8万人发生过此类感染,死亡率达5%~28%。插入导尿管10天的重症监护病人有4%会发生膀胱感染,而接入呼吸机10天的病人有6%会发生细菌性肺炎,死亡率高达40%~45%。综合医疗措施的各个环节,每治疗一种疾病大约有178项治疗措施,医生为了挽救垂死的病人,要掌握正确的知识,并保证每天对病人实施的178项治疗措施都不出错。

在航空航天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功能的增加,驾驶飞机早已不是一位飞行员能够完成的任务了。尤其是应对突发危机、复杂环境,更显得是手足无措。专家们需要面对两大困难:一是人类记忆和注意力的谬误。重压之下,人们特别容易忽视一些单调的例行事项;二是人们会麻痹大意,会故意跳过一些明明记得的步骤。这样我们就十分明确我们的“清单”的重点是什么了,它就是帮助我们记忆关键步骤,并且清晰的列出操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步骤。

篇9:清单革命读后感

最近,部门内掀起了清单化管理风潮,在同事的推荐下,我抽空花了一个月时间读了《清单革命》这本书。读完后首先感到的是,努力工作固然重要,但会工作更为重要,往往有许多复杂的问题得到解决时,我们会突然发现原来如此简单。阿图・葛文德是一名医生,也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是影响总统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也是《时代周刊》“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中唯一一位医生,在这场“革命”里,有六大要点,每一点无疑都是重中之重,不管是设定清晰的检查点也好,还是清单的用语也罢,都梳理了每项的关键点,无论是在医学,还是在其他领域,个人能力往往不是最难克服的障碍,因为在大多数专业领域,训练的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长,培训的强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人们承认自己在工作中会大意,会犯一些低级错误,甚至是毁灭性的低级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罗列一个清单给自己?它让操作者明白应该干些什么,这不仅仅是一种检查方法,而且还是一种保障高水平绩效的纪律。

从书中回到现实,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将一些复杂繁琐的事,罗列成一个清单,由易及难,团队在开始工作之前,必须进行团队简报,就一些重要的事情进行交流,我们不能割裂的看待各项任务,认为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好了,而是应该为了更好的实现团队的目标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获得成功,我们要把一些看似互相矛盾的元素结合起来,他们是自由协调,就好比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一样,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但把性格不同且互补的放在一起,这样不仅起到了互补的作用,也使工作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这同样是清单的作用!

书中所说的清单并不是通常像购物清单、待完成事项清单这样简单的东西,而是指为了防止在关键时刻出错,或者勉励复杂的突发状况是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的一种手段,正确的运用清单可以改善我们工作的不完美,承认人人都会犯错,最重要的是可以大幅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从而更好的促进团队合作!

古语中有“马失前蹄”一词,意思是偶然发生差错因此而受挫。对于自信又自负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难堪的犯错,错不在于没有掌握相应知识,而是在于没有正确的运用。所以说,清单既是规范,规范好了,自然事半功倍。

篇10:清单革命读后感

这本书从三个方面讲:

第一方面:清单革命的重要性?回到为什么我们需要清单革命这个问题。

现代世界的复杂度,超过人类的想象,因此需要一种方法去更加高效的处理事情。

首先明确了以下几个观点:

1、人人都会犯错――集中注意力

有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有的是不可避免的。可避免的那一部分一方面我们没有去正确的去使用知识,一方面是我们自己忽略的。

第二方面:清单对于团队的作用

决策制度:权利分给更多人,决策权分散到外围,而不是聚集在中心。

每个人只需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及时做出最佳的选择,最重要的事做正确的事情。

交流制度:高层需要做的并不是直接进行决策,而是督促大家积极参加讨论,搭建起平台,让他们担负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这样会取得怎样的结果?

充分沟通,相互协调,承担责任,并赋予他们权利,让他们用所知最佳方法来解决瞬息万变和出人意料的问题

清单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能把事情做好,更重要的是培养注重合作的纪律和文化。

精心设计的清单会帮助你节省有限的哪里,不让你的头脑被纷杂的检查项目占据,而是让你解放出来处理更加困难的问题。

第三方面讲的是怎样编制一个正确的清单

1、设定清晰的检查点,使用者在这些节点根据清单累出的项目执行检查程序

2、编者要操作――确认和边读边做着两种清单类型中做一个选择

3、清单不能太长

4、清单用语要做到简练、准确、语言为使用者所熟悉的专业用语。

5、清单的板式很重要

6、清单编制过程中,无论多么仔细等必须要在现实中接受检验,因为现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总结:

1、简洁跟高效是矛盾的联合体,也就意味着在不同情况下会对其有所取舍。

2、任何方法论有效与否取决于人,清单既可以作为做事的sop,也是培养员工执行力的方法。但不必过于神话清单的作用,在公司中设备部会用到比较多,但是相对于来说运营来说更多是对于时间节点的把控,很多事情无法以清单来描述(太多部分的极端复杂问题)

3、关于清单在团队管理中的作用,我觉得其实并不明显。书中的观点其实无非在于,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这一层面。最精华的也就在于他说的三点:

3.1【放权】权利分给更多人,决策权分散到外围,而不是聚集在中心。

3.2【管理】高层需要做的并不是直接进行决策,而是督促大家积极参加讨论,搭建起平台,让他们担负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3.3【解放】精心设计的清单会帮助你节省有限的哪里,不让你的头脑被纷杂的检查项目占据,而是让你解放出来处理更加困难的问题。

4、书中有个细节很有意思

是肥皂的故事。给贫民窟的人发放肥皂,减少了疾病的传播。

是肥皂的功劳?其实不仅仅于此,更多的是因为这个产品改变了人洗手的这个行为,从而减少了疾病。

产品本身价值有限,而在使用产品的时候,人的行为改变了。

思想改变世界,产品也能。

篇11:清单革命读后感

拒绝“无能之错”

梁家奇

人的错误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无知之错”,

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知识而犯下的错误;

另一类是“无能之错”,

是指我们虽然掌握了正确的知识,

但却没有正确使用而犯下的错误。

――阿图・葛文德

前段时间龙哥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叫做《清单革命》,书中主要讲述了现代世界的复杂性已经超出了人力所能控制的范围,任何一个需要从业人员掌控大量知识的领域都难逃厄运。从医疗到金融,从商业到行政,生活中的错误屡屡发生,令人触目惊心。它提供了一个简洁易行的清单工具,让古老的东方从容智慧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一个载体。

观点

这本书从一开始就给出了一个观点:人人都会犯错,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但承认自己有缺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那么的容易。所以作者在一开始就告诫读者,我们必须先转变观念,必须认识到人不是万能的,无论你自己有多么的优秀。

“关键点”比“大全”更重要,没有人会相信我们会在每一个方面都去犯错,可是很多由失误等导致的错误在我们周围时刻发生着。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即使在非常非常狭窄的专业领域,掌握其所需要的所有的知识仍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作者在书中所讲述的让我深刻意识到,团队合作在工作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想要降低犯错的几率,需要团队之间毫无保留的合作,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变革

清单确实可以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但是需要正确使用它才能让其发挥巨大的威力――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合由正确的人使用正确的清单。清单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诞生的,不切实际的清单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使我们陷入清单的汪洋中手足无措。清单内容要简单,并不存在全面的高效、也不存在一张清单可以涵盖所有的情况,冗长而表述不清的清单是无法高效执行的。所以清单的制定必须坚守简单、可测、高效三大原则。此外,在谁来制作清单的问题上,作者提出权利下放和简单至上,以人为本和持续改善四条原则。

结尾

前段时间工作遇到了一些瓶颈,经常感觉事情太多时间不够用,通过龙哥的一番教诲以及清单革命的熏陶,我逐渐走出了低谷期,工作效率也渐渐提了上来。这本书对于那些平时工作忙里忙外忙得摸不着头脑的同事相当有用,推荐大家都去看一看。

篇12:清单革命读后感

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拓展了人类思想的疆域,阅读起来感觉非常新鲜。原来好多事加个清单就能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很多地方看起来也必须得靠清单。这主要源于人类头脑的先天性不足,无法每次都严谨准确的应用头脑里所有的知识,而清单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在一些重要领域,“无能之错”可能会导致大祸,远远不是犯错的人所能承担的,这样的领域,就应该极度依赖清单。

清单,最早应用于航空领域。1935年,波音刚研制的非常厉害的“空中堡垒”轰炸机,王牌试飞员因疏忽忘记解锁升降方向舵,刚升空就坠地爆炸了,不仅让两个人丧命,也差点让波音公司破产。

这决不是试飞员缺乏经验或者技艺生疏,他属于王牌级别的,优秀中的优秀,但仍然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保证在一些复杂操作中不出现任何疏忽。

在一些关键领域,任何疏忽都是非常非常要命的,比如航空,比如建筑行业,比如医疗行业(这个要的是别人命,而不是医生的命,有些时候我个人揣测甚至并不会明显影响某些医生的名誉),比如金融投资行业(作为一名金融行业从业者,我可以向大家保证,这个真的很要命)。

按照作者的介绍,清单在航空领域和建筑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早已成为一种优良的传统习惯。在这两个领域,任何疏忽都会带来显而易见的要命效果,而且是谁犯错就会要谁的命,因果关系非常清晰,所以这两个领域对清单几乎没什么排斥就接受了,目前已经可以成熟应用。

在医疗行业,由于权责不太统一,很可能医生的疏忽主要由患者承担,所以有些医生对清单还会有些排斥情绪。作者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调研结果:在250名医护人员中,起初,大部分人对这一举措是否能够凑效表示怀疑。但使用了清单之后,有80%的被访者认为清单便于使用,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78%的被访者在自己的工作中凭清单发现过隐患。但在“如果你自己要接受手术,那么是否希望手术团队使用清单?”这一问题中,结果93%的人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这13%的比例差异,反映了医生权责的不一致性。

在ICU每位病人每天平均接受178项护理操作,每一项操作都有风险,经过多年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失误率只有1%,这仍然意味着每个病人每天要承受两次左右的错误护理操作。在没有清单的保护下,如此多的护理操作就像“要你命3000”,总有一款可能适合你。因疏忽导致的医疗事故绝不罕见,但跟飞机失事或者摩天大楼倒塌这样的事情不同,这类医疗事故一般不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通常主要由患者默默承受。

清单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工具,更是一种可以拓展的思想,比如手术前的团队自我介绍,可以带来更好的团队合作氛围,从而带来一系列神奇的变化。这就像一个小伙纸在卡拉奇400万贫民窟里做的一个实验,在没有任何其他基础设施改善的情况下,只是因为推广了香皂的应用,各种疾病发病率就非常明显的下降,这并不应该完全归功于香皂的消毒作用,香皂的推广过程也带来了当地人生活习惯的改变。

最后,清单革命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跨学科的魅力,跨学科碰撞带来的灵光闪现,就像干柴烈火的.爱情一样,往往会有美好的结晶。航空和建筑行业的清单,应用到医疗和金融,就会带来巨大的正向变化。这个其实都是人家玩剩下的,对后两者来说却是非常的香。

本书的作者阿图葛文德,作为一名著名的外科医生,曾经在牛津大学读过哲学、政治和经济学专业,我想这是《清单革命》这一革命性思想诞生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芒格先生赠送的2万美金支票,可能不仅是敬佩阿图葛文德的医学见解,也欣慰于他在跨学科实践方面的成功。

篇13:清单革命读后感

中国传统文化中凝聚着许多从容的智慧,例如:“花繁柳密处能拨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可立定才是脚跟”。在生活节奏日益快捷、社会分工日趋多元的现代社会,如何才能做到这样的从容?《清单革命》提供了一个简洁易行的清单工具,让古老的东方从容智慧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一个载体。

【简述】

阿图・葛文德对现代医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着深入的思考。《清单革命》一书也正式从医学入手,讲述了诸多作者的从医经历。本书的主题几乎与现代世界的所有方面都息息相关,即我们该如何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工作?

本书思维导图如下:

首先,使用清单,目的是为了避免犯无能之错。无能之错指的是那些明明可以规避的错误。清单发挥作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清单能够把大脑不擅长的记忆的工作给外包下来,解放大脑;二是清单更可靠,通过可视化和强制性执行来确保一个高绩效的表现。

其次,清单是如何避免无能之错的发生呢?通过执行清单,核查清单以及沟通清单,来应对简单的问题、复杂的问题以及那些不确定性的极端复杂问题。

最后,列清单必须遵循三条原则:第一条,清单要简洁高效,并且可测;第二条,清单的使用要有明确的检查点,在指定的检查点去使用指定的清单;第三条,清单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践行】

金融投资考虑的因素同样复杂。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就非常推崇在投资中使用核查清单,他甚至有一次在公开演讲中说,“在投资中避免犯错这个事情,没有任何方法比核查清单更有效。”不仅是查理・芒格使用核查清单,很多知名的投资家也在使用。

书中列举了一个实例,有一位金融投资家叫库克,他把整个投资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决策阶段、执行阶段和交易完成后的问题监测阶段,他会根据各阶段的特点来设计清单以避免出现错误。这些清单都设置了清晰的检查点,每当到了这些关键节点,他和他的投资团队就会进行相应的检查。比如,他有一张“第三日清单”,当对某家公司分析到第三天的时候,他们会使用这张清单进行检查。这个清单有一个要求,是让研究人员仔细分析财务报表的注脚,然后仔细阅读重大管理风险陈述;其实这些都是财务报表当中提供的最基础的信息,但人们常常忘记去阅读。库克凭借核查清单,来确保每个重要的环节都不会被遗漏,这就极大避免了不可控的风险;库克团队总结发现,每50次核查,49次都一无所获,但是只要有一次查出来,就能避免极大损失。对于这种复杂问题,就要用核查清单来确保超出我们注意力范畴的事情仍然被关注,重要的环节、基础的步骤全部完成,避免在复杂问题中犯无能之错。

总结而言,清单的精髓是改变使用者的价值观。在投资工作中,清单带来的额外优势即为效率,这一点深有体会。清单不是一种僵化的教条,而是一个实用的支持体系,使用清单反而带来最大的灵活性;清单能够帮助我们在投资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尽力保持冷静而睿智的头脑,确保在必要的时候得到所需的重要信息,系统地进行决策。让清单成为一种习惯。

篇14:清单革命读后感

从远古一路进化而来的人类,由蛮荒创建文明,并且前进的脚步越来越快,社会如今运作起来复杂之极。可是显然人类的生物性进化远远跟不上社会复杂度的变化,我们越来越容易犯错误,而且持续不断。

面对如此窘境,我们应该做点什么?阿图・葛文德博士把制作“清单”这种看似简单无用,实则收益巨大的概念介绍给了读者。

错误的类型:“无知之错”,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知识导致犯错;“无能之错”,明明掌握了正确知识,却没有正确使用而导致的错误。

科技的迅速发展造就了知识的爆炸,面对复杂的情况,作者以建筑业和航空业的大量实例,展现了清单的力量,如何让如此复杂的事情一步一步完成,而极少发生偏差。航空业的诸多案例实在让人映像深刻,早期的飞行完全没有严格的清单规则,完全由驾驶员依靠自身的经验和习惯来操作来驾驶,由此而带来的是事故频发的悲剧。行业不得不反思,用清单来规范飞机驾驶被证明是有效的方法,派生出各种情况下的处置清单,并且不断的推陈出新,让航空业成为最安全的运输业态。

关于如何制作清单,作者也分享了几个心得。其一,让部分处于弱势地位的团队成员获得适当的话语权。团队成员都能参与其中,集合众人智慧来防范细微错误,提升沟通能力降低问题难度。其二,清单的制作必须简单、突出关键点,很难想象一张繁杂的清单去执行的可操作性,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和消耗大家的耐性。其三,清单是作为人的辅助,关键在于人。关键时刻,清单降低我们犯错的概率,重要的决策依然要靠人的完成,所以不能迷恋清单而放弃提升自身素质技能。其四,事物总是不断变化,清单也必须不断迭代。

我从事的工作没有像外科手术、驾驶飞机、建造大楼般复杂,但是在处理问题时也或多或少借用到清单来规范流程,我能体会到清单带来的益处。

除了普通简易的流程清单,通过阅读本书,我对“沟通清单”的重要性有更深的理解,越是复杂的事情越需要团队的有效沟通,只有经过充分的沟通,集合众人的智慧,风险才能降低。

就像书中很多专家开始对清单的不屑一顾,经过实践才明白了清单的重要性。所以对我们来说,在极端复杂的情况下,不要太迷恋自己的记忆、判断等主观因素,找一张合适的清单,来助力事情的完成!

篇15:清单革命读后感

叮叮叮,上课铃响了,拿起教学资料往班级方向走。班里叽叽喳喳,鸡飞狗跳,你拍了拍门提示,学生却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你还得按住自己的怒气,叫同学们安静下来,课还得继续上。

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抓到要扣班主任费,要叫家长来配合教育,每当这些时候,难免会问自己,甚至有的时候,就是在课堂进行的哪个关键时刻,你就会心中涌起好多个问号?天啊,我是做了什么孽!我干点什么不好,非要当老师?难道我就不能离这群孩子远一点?但是这些一闪而过的念头,必须很快地被按下去,因为课还要上,冲突还要面对,人生还要饮下这碗苦涩的酒。

什么,你说换一份工作?也许这是一种解决办法。但是,无论做任何工作,哪怕你是那种衣食无忧的人,也还是要面对生活啊,也会有问题需要全力以赴解决的。

为什么别人就可以学会,我就学不会?为什么同样是老师,他的班级风生水起,我的班却是黯淡无光?难道真的是我能力不行?与其抱怨、嫉妒、破罐子破摔,不如想办法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

一切问题,知识给你答案。记得有一个本书叫《清单革命》,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清单革命,远不仅仅是说在自己的行事日历上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行程,尽管那相当重要。作者的意思是说,任何一种职业,都能够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案。让清单体来帮助我们避免许多原本可以不发生的失误。

作者劝告我们,清单最好简洁明了,经过思考,我列出了五条来检测每节课。

1。教室环境怎么样?

2。学生状态怎么样?

3。教学设计怎么样?

4。我的心态怎么样?

5。这节课效果怎么样?

根据清单建立一套机制:建立稳定的教学常规,建立诚信的奖罚机制,建立熟悉的教学语言,建立迅速的危机处理,建立长期的忍耐盼望。思考了这么多,明天开始践行,继续迎接迎面而来的挑战和祝福。世界上99%的问题都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愿积极阅读的我们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篇16:《清单革命》读后感

《清单革命》该书通过已经成熟应用的清单使用案例, 如其在建筑业、医疗业、航空业、餐饮业等的应用、行动及效果评估等案例, 阐述了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行业中,人们已经无法依赖个人技能及记忆来保障无错的情况,而是时时面临着出错的可能。 现代社会下,我们面临的错误更多的是”无能之错“,也就是如何持续、正确地运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 这时候需要引入清单的机制来保障致命错误的出现!

本书首先阐述的第一方面的内容为:为什么要用到清单。首先人们需要接受心灵的转变,因为"人人都会犯错",知识,早已让我们不堪重负。请承认,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请承认,无论我们进行多么细致的专业分工和培训,一些关键的步骤还是会被忽略,一些错误还是无法避免。各个行业,已经从非常复杂发展到更加复杂,即使超级专家也会犯错。

第二方面,需要明确,清单中关键点比大而全更重要,清单从来都不是大而全的操作手册,而是理性选择后的思维工具。抓住关键,不仅是基准绩效的保证,更是高绩效的保证。抓住”关键“要素与”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清单会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一些必要的步骤,并让操作者明白该干些什么。这不仅是一种检查方法,而且还是一种保障高水平绩效的纪律。清单还帮助我们记忆关键步骤,并且清晰地列出了操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步骤;清单为基准绩效建立了更高的标准。

第三方面,通过清单的使用,要确认,团队犯错的几率比单个人要小。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各个复杂行业已经不再是单枪匹马能够完成工作,不再听命于为我独尊的大师,而是依靠团队的智慧。一个人免不了会犯错,一群人犯错的可能性会变得小一些。清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知防护网,能够抓住每个人生来就有的认知缺陷,如记忆不完整或注意力不集中。组织一个井然有序的团队,团队沟通的智慧。

其次,本书讲述了清单的行事原则。如涉及到清单的主宰问题,权力应当下放。将决策权分散到外围,而不是聚集在中心,让每个人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才是让清单奏效的关键所在。中央集权行不通了;每个人都是清单的主宰者和参与者;我们需要自由和协调;清单,安全与高质量服务的关键

同时,清单的关键是简单至上。从来没有全面的高效,从来没有一张清单能涵盖所有情况,冗余而含糊不清的清单是无法高效并安全执行的。清单要素的遴选,必须坚守简单、可测、高效三大原则…一切为了安全和正确;不是”无所不包“,而是简单、可测与高效;切中要害的”关键点“在哪里;促进有效的执行与有效的分权;现在各个行业中没有一张清单能够涵盖所有意外情况,所以通过任务检查和沟通检查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问题;需要激活”团队合作“检查项目;冗长和含糊不清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而且,清单仅为一种应急反应机制,需要坚持人为根本。清单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最危急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主角毕竟是人而不是清单,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建立防范错误的科学。所以清单编制的6大要点:1.设定清晰的检查点;2.选择合适的清单类型;3.简明扼要,不宜太长;4.清单用语精炼、准确;5.清单版式整洁,切忌杂乱无章;6.必须在现实中接受检验。是人决定了关键时刻该做什么;让故事的教训转变为实用的清单。

并且,保持清单的自我进化能力,持续改善。就算是最简单的清单也需要不断改进。简洁和有效永远是矛盾的联合体,只有持续改善,才能让清单始终确保安全、正确和稳定。每个项目都需要适时调整,分权原则,让更多的人分担责任,分享提出质疑的权力;在清单优化过程中,放弃比保留更艰难,简洁和有效之间存在着矛盾。清单,需要设置清晰的测试标准;同时推广,就是更大的跟踪改善;保持沟通质量的改善是其中关键。

最后,我们需要让清单成为一种习惯。每个人都会犯错,别再让相同的错误一再发生,别再让我们为那些错误付出沉痛的代价。清单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印在心上的。效率,清单带来的额外优势;运用清单可以系统评估工作;建构注重合作和纪律的文化;纪律,职业精神的内涵;防范错误,我们别无选择。

软件行业其实也是一个复杂的行业。过程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我们可以借鉴引入清单来减少相应的错误。例如将整个环节区分为需求调研前,需求设计前,需求交付前,需求测试,需求上线,需求推广等,分别设定相应的监测环节,并设置重要而有效的检测点,避免错误的产生。这才是我们学习引入清单的关键所在,本书的学习结果及效果待后续实践。

阿图・葛文德是2010年《时代周刊》“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的唯一一位医生。他是位外科医生,能握手术刀,妙手著文章,令人羡慕嫉妒。他通过大量的医学案例与研究发现,尽管医学科技愈发昌明高超,医生技能水平日趋完备,却仍不能避免各类医疗差错、误诊误治的发生。例如,有近30%的中风病人、45%的哮喘病人和60%的肺炎病人,未能得到妥善治疗。

到底怎么了?答案是:在技术力量复杂的专业领域里,“复杂性”这一点导致的失败,远比没有责任心所致失败要多得多。当工作的复杂性远超出个人正确并稳定发挥个人技能的范围时,即便最能干的超级专家都无法避免错误的发生。

比如,每一位不得不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每天平均要接受178项护理操作,每一项都对病人安全十分重要。尽管护士们犯错的几率只有区区1%,可这仍意味着每个病人每天得承受近2项的误操作。现代医学的确拯救了很多危重患者,可似乎没有做的更好――“知识的确拯救了我们,但也让我们不堪重负”。

人们都会犯下哪些错误呢?作者认为主要有无知之错与无能之错两类。前者是一个人在未正确掌握知识的条件下所发生的错误,后者是尽管掌握了正确的知识,却因未能正确使用而出错。很显然,前者可以被原谅,后者却无法被谅解。

阿图医生思考的结果是,人们需要一张清单。他认为清单是让人把事情做正确的必要方式,但其价值远大于此,它让人“持续,正确,安全地把事情做好”。清单意味着一种陈旧价值观的改变,是对个体行为的“革命”,是培养合作与律己文化的重要内容。

清单到底是什么呢?它就像一种贴在办公桌上的便利贴,提醒你还有什么事情要做。清单里写明了我们在操作过程里必不可少的步骤。无论你是医生,还是飞行员,都要按照各自领域里的清单,从前到后的逐项完成。这看上去有点按部就班,没有科技含量,却真的能让你把事情做正确。

在医疗界,阿图医生所推行的手术安全核查清单,已演化为一场全球性行动,因为他真的使患者手术医学专用期的病死率由原来的1.5%降低为0.08%,下降了一倍!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也降低了四个百分点。每天早晨,当笔者在手术室开始工作时,核查核对已成为一项制度,必须执行。

在人口计生系统都闪现着清单的'影子。反省自己的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制定一个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清单是非常有必要的,或许清单不会一次成功但现在应该是去总结和实践的时候了。作者在文中并没有给出清单的样式,他告诉我们的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让事情的逻辑性更加清晰可控,明确了事情的轻重缓急有章可循,同时也规范处理清单工作的人的行为准侧和责权范围。看了“清单”后,我们可借鉴的内容其实很简单――放开我们的思维,明确思路,做正确的事。制定一个更为明确的的目标。注重到每一件事情的关键点和核心问题。我们的制度应该是促进正确的清单产生和快速的反应机制。凡事都有规律,我们应该善于去发现和摸索规律,并从中找出规律的核心问题并持续改善。我们需要学会使用创造力与发散的思维和智慧来使清单更直接更有效。学会使用工具是人类进化的一个标志,这使人类的大脑因此变的更加活跃。所以掌握工具的使用能力是人类进步的必修课。《清单革命》教我们使用的并非某种器物,而是一种“思维工具”是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地使用“大脑”并借用简单实用的方法来应付超级复杂的问题和情况。“清单”可以让我们在正确的思维道路上安全驰骋。学会总结和制作清单,使清单工作成为一种习惯是我们进步的一个阶梯。

总之,清单并不算高科技,但绝非多此一举。清单的本质在于沟通,它的实施离不开划定角色,遵照流程。遵守清单,就是检视那些微小且漫不经心的小错误――它们看似无关全局,却会给人致命一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