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nm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革命历史人物故事3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革命历史人物故事3个,供大家阅读参考。

革命历史人物故事3个

篇1:革命历史人物故事3个

冯平被捕第二天,澄迈县金江墟到处张贴布告,醒目的黑体大字“共匪头冯平被擒”贴满金江城,白色恐怖的消息四处散播。这一天,正是金江墟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里八乡赶来,冯平被捕的布告刺激人们的好奇心和同情心。

老百姓在低声传说“冯平今日要押来金江。”11点多钟,小道消息传来,人们涌向河边,看着对面河岸,金江的水滔滔长流,只见对岸四个国民党兵抬着一个绑在交椅上的青年上船,船越来越近,有人喊:“冯平了!”原来是国民党军副团长陈国勋及士兵护船过河,冯平上岸,只见交椅两旁绑两根竹,四个“白军”抬着。

老百姓怀着沉痛的心情前来看望自己的红军司令,受伤的冯平此刻被绑在椅上,面无惧色,脸上流露出激动的神情,对前来围观的数千名群众进行革命宣传:“父老兄弟们!感谢大家来看我冯平。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杀了一个冯平,还有千万个冯平!革命是杀不绝的,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冯平的慷慨激昂,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勇气概,立即感染了在场的百姓。

在国民党军刀枪的前后“护送”下,伤痕累累的冯平进入“绅士局”的大院里,由一个连的敌军日夜看守着。国民党没有立即杀掉冯平,企图通过劝降和允诺,让冯平“投诚”和叛变。

蔡廷锴劝降宁死不屈,澄迈县国民党县长王光玮是冯平中学时期的同学。他受上峰指令,到“绅士局”来劝说冯平放弃共产主义信仰,归顺国民党。冯平揭露敌人诱降的阴谋,宣传共产党主张,把王光玮驳得抬不起头来。冯平说:“王光玮,你还记得文天祥的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吗?”王光玮点点头,含羞而去。

冯平被捕消息传来,我党组织千方百计营救冯平。开始,估计敌人会把冯平送去海口,于是,组织了二三千人,带着长矛、钩刀、大刀等武器,在黄竹、白莲一带的甘蔗园路旁山林里埋伏,等押送冯平路过时,冲出来劫走。这些人中,还特别挑选了二三十个年青力壮的人,准备一劫到冯平就抬走。但是,等了好多天没有动静。

蔡廷锴也担心从澄迈押送冯平去海口可能会出事,便到澄迈来亲自审问冯平。

他劝说冯平:“你如改变信仰,可以到省里当官。”

冯平答:“要我不信共产主义,比太阳从西边上来还难。”

蔡廷锴说:“共产党杀人放火。你为什么要当共产党?”

冯平说:“杀人放火的是你们,不是我们。共产党是为穷人、为全人类谋利益的,富人恨她,穷人爱她,我就是喜欢共产主义。”

革命历史人物故事3个蔡廷锴说:“你是苏联留学生,有学问,又年轻,回头是岸。”

冯平说:“我为革命生,也为革命死,你何必白费心机。”

蔡廷锴多次审问,但冯平宁死不屈、昂首以对。蔡廷锴问多了,冯平只重复一句:“我个人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请便吧。”

1928年7月4日上午11时,冯平和他的亲密战友符节,被国民党反动派军警押送到刑场。两个战友高唱《国际歌》,向沿途成百上千的人民群众频频点头告别。行刑时,冯平和符节高呼:“共产主义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冯平英勇牺牲时年仅二十九岁。

冯平牺牲以后,他的战友冯白驹等继承他的遗志,继续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战胜艰难险阻,坚持孤岛奋战。冯白驹对战友们说,冯平同志牺牲了,但他为共产主义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他号召全体革命战士向冯平学习,把革命斗争进行到最后胜利。

篇2:革命历史人物故事3个

卖过烧饼爱好摄影

1927年11月,叶挺作为总指挥发动广州起义,却以失败告终。共产国际东方部的领导人听信王明的谗言,对叶挺产生了偏见。叶挺一气之下出走西欧,与党失去了联系。

叶挺先后在德国和法国度过了5年时间。当时他卖过水果蔬菜,还在柏林开过小吃店,卖油条、烧饼。后来,他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十分气愤,但远居海外,消息闭塞,就回到夫人娘家所在的澳门。他的长子叶正大回忆说:“只有在澳门我们全家聚得最齐。母亲当时已经生了7个孩子,一家人常去野餐、游泳、拍照。父亲那时就是一个摄影发烧友了。他从香港买来暗房器材,自己在家里冲洗胶卷。那时我们全家拍了很多照片,现在看来,还照得很有艺术性。”叶正大还隐约记得,一次父亲勃然大怒,批评他的侄子叶钦在国民党里混饭吃的做法,认为就是回家种地,也比去国民党那里干净。

把革命比喻成爬山

1937年9月28日,蒋介石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因为他不能允许共产党派人来当军长,而叶挺已经脱离共产党达十年之久,他认为可能会听他的话。张闻天、毛泽东发出电报,问叶挺是否愿意恢复党籍。叶挺表示:“在党的组织之外,但愿在党的领导之下,坚决抗战到底。”又表示如果中共不同意,他可辞职。

10月19日,张闻天、毛泽东又致电询问叶挺“是否可来延安及八路军总部接洽一次?”叶挺很高兴,愿意接受党中央的考察。

11月3日,叶挺抵达延安。中共中央决定同意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8日,中共中央召开欢迎叶挺大会。

叶挺表示:“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险,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是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坚决抗战到底。”

13日,叶挺回到武汉即以新四军军长的身份向《大公报》记者发表谈话说:“我们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已经是忍无可忍,这一次出于不得已而抗战,我们只有一个字,就是拼。”

“请枪毙我吧!”

1942年5月12日晚上八时半,蒋介石试图劝降在押的叶挺。蒋介石说:“尔这个人太老实,上了人家的当还不觉悟,人家叫尔回去尔就回去,叫尔打就打,人家利用尔完了还会杀尔。”蒋介石连用了几个“人家”,指的就是“共产党”。

叶挺的回答避开他的挑拨,另辟蹊径,反过来用具体事实揭露蒋介石蓄意制造“皖南事变”的阴谋:你蒋介石指定路线要新四军到指定地区去,新四军途中要和日军作战又不给补充武器弹药和粮食,同时布置了一个口袋,集中七个师包围我部。“这个时候,我打电报辞职,又没有批准,我只好带着部队逃命。”

紧接着,叶挺引用了“小杖则受,大杖则逃”的古话之后说:“我们不善于逃命而遭受灭亡,则是我对部下不起,现在上饶还监禁几百干部,我对他们应该负责。我处置失当,我愿受军法裁判。”

蒋介石又说:“我指示尔一条正路,尔能绝对服从我跟我走,尔一定可以得到成功,不然尔就算完了。”叶挺坦然地说:“我早就决定我已经完了!”

蒋介石马上改变口气,说:“也不是那样意思,我叫尔去三战区去好好休养,尔的前途是光明的。”

叶挺寸步不让:“如果照这样做,大家一定说我自私,怕法律处置,我不能这样做。”

蒋介石无计可施,让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郭忏继续劝降。他们谈了一个小时,叶挺的答复是:“我不能这样做,请枪毙我吧!”

篇3:革命传递正能量的故事3个

全国离退休干部“双优”表彰会强调,老干部要努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通过身边人、身边事传递正能量,影响和带动老年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弘扬新风正气。这不仅为新时期老干工作思路明确了新的要求,也使离退休干部明确了过好老年生活的意义,对老干部给予无限关怀,给老干部以激励和鼓舞。

离退休老干部虽然有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但毕竟老了,又多处于“双高期”,行动不便,做具体工作困难,但他们能动动嘴,利用这些优势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讲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武胜县离休干部邓大学,他曾任县城离退休党支部书记,现已八十五岁,不但热心去做好支部工作,使离退休支部多年被评为基层组织先进单位,他自己也多次评为市、县先进个人,省老干部先进个人。他经常深入社区、学校讲革传统故事,对青少年进行假期辅导,使上千名青少年、学生受到教育鼓舞。为此,他写了上万字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的宣讲材料。先后到岳武起义纪念馆、学校,给少先队员讲华蓥山武装起义、水桶湾激战、黄花岭阵地守卫战的故事,讲江姐、双枪老太婆的革命故事,激励同学们向英烈学习,奋发学习向上。我以为这就是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典范。其实传递正能量的内容很多,比如过去年代艰苦奋斗、艰苦朴素、勤俭治家、勤俭节约、遵守纪律、助人为乐、孝老敬老等,这些都是老干部们可以随手拈来的,也能轻而易举做到做好。

老干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不仅仅是讲革命传统故事,只要以身作则,处处想到自己曾是领导干部,退休后虽然也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但不要混为普通老百姓,没了领导干部的身份,但要保持领导干部的素质。把忧国忧民的精神放到传递正能量上,对现任领导少些担心,多看社会的光明面,鼓舞自己的信心,心里亮堂,心态平衡,就能坚持正能量的主导地位,言传身教,传递正能量也就得心应手。

老干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可以人自为战,三五个一起,深入社区、院落小区、学校、街道,讲革命故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维护社会正气的事情,劝戒歪风邪气,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等。老干部传递正能量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老干部局、有关单位,更要为老干部传递正能量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营造良好氛围,给予积极支持鼓励。

篇4:革命传递正能量的故事3个

恰逢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为更好的宣扬革命事迹,帮助辖区青少年了解抗战历程,传递爱国正能量。工北社区党支部特组织辖区青少年前往90岁抗战老兵杨嵩爷爷家拜访学习。

8月25日,在社区谭主任及副书记易云玲的带领下,几名青少年朋友一同来到抗战老兵杨嵩杨爷爷家,一到门口,年事已高的杨爷爷、杨奶奶就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小朋友们看到爷爷奶奶辈的两位老人感觉特别亲切,搀扶着两位老人一同进屋。进到屋内看着面积虽不大,但却处处透着朴素整洁的家具布置,让我们感受到两位老人多年来不变的勤俭作风。看到墙上挂着的“抗战英雄”、参军简介,以及杨爷爷、杨奶奶年轻时的结婚照,小朋友们兴致勃勃的请求杨爷爷讲讲抗战时候的故事。围坐在并不宽敞的沙发座旁,杨爷爷找出一些好不容易留下的资料,向小朋友们讲着那个艰苦年代的故事。杨爷爷43年在江西黎川参军,先后在福建厦门、安徽芜湖、浙江、上海等多地经历过战争,枪林弹雨中走过,在这位英勇的革命老兵身上留下了一生的印记。老人给小朋友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