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jdownxgavsij”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教学反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教学反思

篇1:《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教学反思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小数和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教学,学生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的互换以及小数计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成功之处:

1.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兴趣。一个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安排在学生喜欢的情境中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如:以数学王国的故事引入课题,制作小数点移动的动画,学生非常喜欢,并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究有什么变化规律做好准备;又以“金箍棒变大变小”为贯穿整节课的情境,学生非常有兴趣参与其中,他们随着金箍棒的变大变小来感知、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2.有效突破难点,降低思考难度。有关规律的教学是属于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学生对概念认知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巩固运用。

不足之处:

学生在移动小数点时不知道整数的小数点在哪里,弄不清往左移小数点要往左点,往右移小数点要往右点,当位数不足补0时也不明白怎样补0,导致计算出错。

改进之处:

在教学中重点练习计算,让学生多进行练习,特别是位数不足的情况要更加强化训练。

篇2:《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小数和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教学,学生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的互换以及小数计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成功之处:

1.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兴趣。一个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安排在学生喜欢的情境中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如:以数学王国的.故事引入课题,制作小数点移动的动画,学生非常喜欢,并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究有什么变化规律做好准备;又以“金箍棒变大变小”为贯穿整节课的情境,学生非常有兴趣参与其中,他们随着金箍棒的变大变小来感知、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2.有效突破难点,降低思考难度。有关规律的教学是属于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学生对概念认知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巩固运用。

不足之处:

学生在移动小数点时不知道整数的小数点在哪里,弄不清往左移小数点要往左点,往右移小数点要往右点,当位数不足补0时也不明白怎样补0,导致计算出错。

改进之处:

在教学中重点练习计算,让学生多进行练习,特别是位数不足的情况要更加强化训练。

篇3:《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教学反思

这部分知识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往往对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难以掌握。我在课中通过“为什么不相等、移动的变化规律、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怎么办”三个层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规律。课中,我利用自制学具,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通过问题——操作——发现的过程,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过程,探索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找到了位数不够用0补足的解决办法,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节课我始终关注学生的问题提出及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数学的眼光。首先出示两组数据

(1)1.028 1.0280 1.02800

(2)1.028 10.28 102.8 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将四个相同数字分别排成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通过“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知: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到底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巧设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小数点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该怎么办?这些问题不是老师直接提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并提出的问题。学生面临的问题,又是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中来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在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向左移或向右移的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大家的交流来印证每一种情况;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来证明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数就扩大10倍,学生的方法非常多,在此过程中,不怕花时间,目的在于把学生的差异当作有用的教学资源,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理解问题的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用儿歌形式总结:小数点作用大,左移小右移大,右移一位扩十倍,右移两位扩百倍……左移一位缩小到原数得十分之一,左移两位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觉得本节课学生学习过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有现实意义的,但本部分内容较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生活性、探索性、时效性结合起来有待于我们继续思考。

篇4:《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教学反思

(1)重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

但“自主学习”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它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促成学生由不知到知的转化。本节课在教学例题时先让学生自己用计算器算一下,21.5 ÷10= 、21.5 ÷100= 、21.5 ÷1000= 接着再让学生观察21.5和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21.5和50.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然后再让学生猜想:把一个小数除以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除以100、1000呢?最后让学生验证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从而让学生总结出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2)重视学生说出思路。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流的活动。

“听”与“说”是交流的主要形式。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80%以上是靠“听”与“说”摄取的。学生通过听,既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吸收和理解,又对同学发表的意见进行评判和认识。学生通过说,一方面把自己对知识的领悟情况反馈给教师、为教师随机调整教学提供依据,以提高教学实效;另一方面,学生在“说”中互相交流,共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表达到位,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节课大部分的收获来自于同组老师的帮助,也包括和我一起学习的孩子们。

篇5:《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教学反思

小数点的移动是小数的意义与性质这一单元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小数位数不够时,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吃力。教材以深入学生心理的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事引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出四组等式:0.009米=9毫米、0.09米=90毫米、0.9米=900毫米、9米=9000毫米,通过观察比较四组等式发现小数点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之间的规律。

为了突破小数点位数不够时小数点的移动情况,我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特别动态演示了小数点的移动过程,使学生在动态演示中掌握小数点的移动情况,使这个难点形象化,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在巩固知识上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掌握规律,并且适时请学生上黑板板演小数点的移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突破这个难点,掌握小数点移动的方法,会判断小数点移动的位数。

在课后与听课老师的交流中,老师们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同时也提出了以下几点不足:

1、在引入部分,我是一张一张地出示书上的图片,每出现一张图片之后比较两个等式从而得出规律。这样的设计似乎显得有点零乱,如果能够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同时出现四张图片,同时得出四个等式,同时观察比较四个等式从而归纳得到规律。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显得更加简洁明了,在观察比较上可能更加清楚,学生也更容易找出规律;另一方面,这样的设计可以尽可能减少用在这部分的时间,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

2、在小数位数不够前面或后面补“0”时的道理说得不够清楚,导致学生在练习中还是显得有点不知所措的感觉。

3、练习的第一题我是这样,设计的原数小数点移动情况新数0.7向右移动一位向左移动两位向右移动三位0.25向右移动两位向左移动一位向右移动三位,这样的设计可能对于刚刚掌握规律的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如果能设计成让学生逐位移的题可能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在课堂实际练习中,学生做这道题的正确率并不高,那么练习可能就失去原有的目的了。

4、还有在板书设计及课件动态演示的部分还存在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在设计时还是考虑得不够全面,没有很好地从学生的立足点出发。

作为新教师,就是需要在这样的上课、反思中获得进步。很感谢所有老师给我的建议与意见,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帮助,才让我更快地成长。

篇6: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使学生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是教学重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答: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 ).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 ).

3.5.24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得( ).

4.把42.7写成0.427,小数点向( )移动( )位.

5.说说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

6.如果把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列式?得多少?

7.如果把5000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计算?各得多少?

教师小结,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个数缩小倍数用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怎样移动呢?(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把0.08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提问:

(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用乘法计算)

(2)怎样列式?(把0.08分别乘以10,100,1000)

板书: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3)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板书)

(4)为什么0.08×1000得80?

(因为要扩大1000倍,需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

(5)0.08×100=8,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得8,而不写成008?

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不是零的最高位前面的零必须去掉,如0.08扩大1000倍得80,而不能得0080.

小结式提问:

根据上面的计算,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样就可以了?

从而明确:……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就可以了.

反馈:(投影)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3.18×10 0.45×1000 1.2×1000

100×0.06 10×94.5 1000×0.34

订正时要说出道理.

2.教学例3:把43.7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思考一下,把一个数缩小倍数应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解决?

首先让学生独立试算,然后二人议论,最后全班交流.

板书:43.7÷10=4.37

43.7÷100=0.437

师说明:43.7÷1000=0.0437.

43.7÷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整数部分没有了,用0表示,所以在小数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

启发学生说一说,为什么43.7÷1000=0.0437?

从而强调,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左边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左边用“0”补足,缺几位就补几个“0”,再点上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也没有了,因此小数点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所以43.7缩小1000倍得0.0437.

反馈:(写在本上)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得数.

2.48÷10 3.6÷100 54.3÷1000

3.16÷100 2.5÷1000 40÷1000

订正时要说明怎样移动小数点?特别是添“0”的问题要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尤其是40÷1000,引导学生还要注意两点:40缩小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位数不够,差一位,左边用“0”补足,小数点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得0.040,但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得0.04.

总结性提问

(1)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的方向根据什么?

(2)小数点位置移动的位数由什么来决定?

(3)应用小数点移位规律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7题.

3.填空.(投影仪)

(1)把3.6扩大( )倍是36.

(2)把30缩小( )倍是0.03.

(3)把( )扩大10倍是1.2.

(4)把( )缩小10倍是0.54.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4,6,8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是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怎样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左、右移动相应的位数就可以了,但在应用时情况很复杂,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移动,都有需要添“0”的问题,这是学习的难点,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新课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关键在于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如右移位数不够,后边要添“0”,整数最高位前边的“0”要去掉.通过练习突破难点.

第二个层次是学习把一个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有了例1的基础,这个例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经过二人小组议论,最后在通过全班交流,个个击破小数点向左移动出现的难点.如左移位数不够用0补足,点上小数点,但整数部分还没有数,用“0”表示;还有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缩小10倍,100倍……后,小数点末尾有0,还需根据小数的性质,把末尾的“0”去掉.总之,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学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练习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来设计安排,既有正向思维的还有逆向思维的练习,在不同的练习中,巩固概念,提高运用规律的能力.

板书设计

篇7: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例2 把0.08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例3 把43.7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43.7÷10=4.37

43.7÷100=0.437

43.7÷1000=0.0437

扩大10倍,100倍,1000倍→乘法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缩小10倍,100倍,1000倍→除法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注意:

篇8:《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这一课时,我课前进行了准备,认为只要让同学知道了:一个小数扩大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个小数缩小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因此课堂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一规律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习题,我以为全班同学至少有90%的同学完全掌握,不会出错,可结果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一半同学易出错,出错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教学反思1、小数点不知道到底往哪儿移动。2、小数点移动后出现了多个点后,不知道把前面的点去掉。如:0.25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一位是0.2.5,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小数点。1.32×10=,学生在草稿本上移后就是1.3.2读作一点三点二。

面对这种情况,我非常着急,静下心来认真想办法,当我看到书桌上的一个玻璃珠时,突然想到可以用小石子代替小数点,这样移动是就不会出现这一问题了。我自己找来黄豆粒大小的小石子势力试了试,效果不错。我高兴的喊来班上几名差生,教他们把小数点写在小黑板上,小数点不写放上小石子。如:0.52×10把小石子放在原小数点上,向右移动一位后05.2,这样学生就读作五点二,而不会是零点五点二了。我出题训练了几次,结果全做对了。着看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我也非常欣慰…

其实,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多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多一点爱心,多一定耐心,相信我们的学生每天都会有进步的。

篇9:《小数点的位置移动》教学反思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是第三单元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扩大和缩小小数点往哪边移动?移动几位?学习来比较难,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学会,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孩子语言表达的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数点的位置移动

①4.35×10=

②0.01×100=()

③13.05×1000=()

思路引领:

1、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2、关键词:扩大向右移

3、注意点:位数不够,用“0”补位。

分析:

①4.35×10=()

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一位→43.5

②0.01×100=()

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两位→1

③13.05×1000=()

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三位→13050

①205.4÷10=()

②0.1÷100=()

③4.5÷1000=()

思路引领:

1、把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2、关键词:缩小向左移

3、注意点:位数不够,用“0”补位。

分析:

①205.4÷10=()

缩小十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一位→20.54

②0.1÷100=()

缩小百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两位→0.001

③4.5÷1000=()

缩小千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三位→0.0045

反思:根据课本上的情景分析后又以扩大和缩小三个具体的数值为例,学习小数点的移动,课堂上孩子的学习效果感觉非常好,表达的很清楚。但是在中午练习题中发现孩子出现以下错误:

①4.3×100=(0.43或43)

②0.91×100=(091或0.0091)

③45÷1000=(45000或45.000)

看到孩子的作业想想课堂上孩子表现很好,为什么做题时错误百出,慢慢想来:

1、孩子对于扩大或缩小的小数点移动方向不能牢记;

2、对于位数不够的没有用0补位;

3、整数如何移动小数点,孩子刚看到无从下手;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整数看成多少点零,在根据要求移动小数点就可以。

4、教学设计中没有选好特殊的例子,练习少;

5、学会的效果不能只看孩子学习的表面现象,要看孩子是否真正掌握,是否会学以致用。

数学的学习为的是应用。因此面对高年级孩子,学会放手,多给孩子机会,多让孩子表达,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薄弱环节,抓住重点,对症下药,数学课堂才能高效!

篇10: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是教学重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答: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  ).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  ).

3.5.24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得(  ).

4.把42.7写成0.427,小数点向(  )移动(  )位.

5.说说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

6.如果把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列式?得多少?

7.如果把5000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计算?各得多少?

教师小结,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个数缩小倍数用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怎样移动呢?(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把0.08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提问:

(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用乘法计算)

(2)怎样列式?(把0.08分别乘以10,100,1000)

板书: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3)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板书)

(4)为什么0.08×1000得80?

(因为要扩大1000倍,需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

(5)0.08×100=8,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得8,而不写成008?

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不是零的最高位前面的零必须去掉,如0.08扩大1000倍得80,而不能得0080.

小结式提问:

根据上面的计算,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样就可以了?

从而明确:……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就可以了.

反馈:(投影)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3.18×10  0.45×1000  1.2×1000

100×0.06  10×94.5  1000×0.34

订正时要说出道理.

2.教学例3:把43.7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思考一下,把一个数缩小倍数应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解决?

首先让学生独立试算,然后二人议论,最后全班交流.

板书:43.7÷10=4.37

43.7÷100=0.437

师说明:43.7÷1000=0.0437.

43.7÷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整数部分没有了,用0表示,所以在小数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

启发学生说一说,为什么43.7÷1000=0.0437?

从而强调,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左边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左边用“0”补足,缺几位就补几个“0”,再点上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也没有了,因此小数点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所以43.7缩小1000倍得0.0437.

反馈:(写在本上)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得数.

2.48÷10  3.6÷100  54.3÷1000

3.16÷100  2.5÷1000  40÷1000

订正时要说明怎样移动小数点?特别是添“0”的问题要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尤其是40÷1000,引导学生还要注意两点:40缩小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位数不够,差一位,左边用“0”补足,小数点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得0.040,但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得0.04.

总结性提问

(1)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的方向根据什么?

(2)小数点位置移动的位数由什么来决定?

(3)应用小数点移位规律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7题.

3.填空.(投影仪)

(1)把3.6扩大(  )倍是36.

(2)把30缩小(  )倍是0.03.

(3)把(  )扩大10倍是1.2.

(4)把(  )缩小10倍是0.54.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4,6,8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是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怎样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左、右移动相应的位数就可以了,但在应用时情况很复杂,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移动,都有需要添“0”的问题,这是学习的难点,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新课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关键在于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如右移位数不够,后边要添“0”,整数最高位前边的“0”要去掉.通过练习突破难点.

第二个层次是学习把一个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有了例1的基础,这个例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经过二人小组议论,最后在通过全班交流,个个击破小数点向左移动出现的难点.如左移位数不够用0补足,点上小数点,但整数部分还没有数,用“0”表示;还有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缩小10倍,100倍……后,小数点末尾有0,还需根据小数的性质,把末尾的“0”去掉.总之,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学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练习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来设计安排,既有正向思维的还有逆向思维的练习,在不同的练习中,巩固概念,提高运用规律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例2  把0.08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例3  把43.7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43.7÷10=4.37

43.7÷100=0.437

43.7÷1000=0.0437

扩大10倍,100倍,1000倍→乘法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缩小10倍,100倍,1000倍→除法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注意:

篇11: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教学反思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因为小数与整数一样,都是按照十进制来计数,也就是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值大小也不同。小数的数位是由小数点确定的,所以,小数点的移动必然引起小数每一位上的数值发生变化。

新课程强调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不仅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巩固练习这个环节的安排上,我本着主要是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这一主线,通过算动物火车上的算式,小鬼当家,比眼力,改价格标牌,帮助小猫过河,和拖一拖等游戏环节,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成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在快乐中解决问题。

当然这快乐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本身解决问题的快乐,也是我尊重每一位学生允许他们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自由的快乐。课堂上我允许学生广开言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学生去认同。我善意的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给予积极的评价。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放飞孩子们的心灵。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

篇12:《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l000倍。教学重点: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学难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 课一、复习引入: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

3、5.24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移动()位,得()。

4、把42.7写成0.427,小数点向( )移动( )位。

5、说说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

6、如果把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列式?得多少?

7、如果把5000缩小10倍,l00倍,1000倍应怎样计算?各得多少?

二、新知学习

师: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个数缩小倍数用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怎样移动呢?(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1、教学例2(1):把0.07扩大l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提问:

(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用乘法计算)

(2)怎样列式?(把0.08分别乘以10,100,1000)

板书:0.07×10=0.7

0.07×100=7

0.07×1000=70

(3)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板书)

(4)为什么0.07×1000得70?

(因为要扩大1000倍,需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

(5)0.07×100=7,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得7,而不写成007?

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不是零的最高位前面的零必须去掉,如0.07扩大1000倍得70,而不能得0070。

小结式提问: 根据上面的计算,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样就可以了?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就可以了)

(6)练习:P45做一做1

2、教学例2(2):把3.2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1)思考一下,把一个数缩小倍数应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解决?

板书:3.2÷10=0.32

3.2÷100=0.032

3.2÷1000=0.0032

(2)说明: 3.2÷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整数部分没有了,用0表示,所以在小数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

启发学生说一说,为什么3.2÷1000=0.0032?从而强调,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左边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左边用“0”补足,缺几位就补几个“0”,再点上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也没有了,因此小数点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所以3.2缩小1000倍得0.0032。

(3)练习:P45做一做2

3、总结性提问:

(1)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的方向根据什么?

(2)小数点位置移动的位数由什么来决定?

(3)应用小数点移位规律时应注意什么?

4、教学例3

(1)阅读课文,自学

(2)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首先让学生独立试算,然后二人议论,最后全班交流。

篇13:小数点移动规律练习题

小数点移动规律练习题

一、填一填

1.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            ),三位小数表示(            )。

2. 小数点的(        )边是整数部分,(        )边是小数部分。

3.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4. 12.10020读作(              )

5. 0.4里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

6. 5个百分之一是(         ),9个千分之一是(         )。

7. (       )个0.1是1,(         )个0.01是1。

8. 0.3的计数单位是(     ),如果它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写出来的数是(           )。

9. 3.78是由3个(      ),7个(      )和8个(      )组成的。

10. 207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11、把3.2的小数点去掉,它的值扩大(    )倍。

12、4.26扩大(    )倍是4260。

13、22.9缩小(    )倍,才能得到0.229。   (4)把(   )扩大10倍是0.5,把(    )缩小100倍是2.32。

14、把0.32缩小10倍是(    ),再扩大1000倍是(    )。

15、把200缩小(    )倍是0.2,再缩小(    )倍是0.02。

16、把36.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         ),是(    );把1.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      ),是(    )。

17、把0.011扩大10倍,得(  );把0.001扩大100倍,得(     );把0.001扩大1000 倍,得(     ).

18、把530缩小10倍是(    ); 把530缩小100倍是(     ); 把530缩小1000倍是(   ).

19、( )扩大100倍是0.2,4扩大( )倍是100。

二、、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1)   0.720,  0.702,  0.712             (2)   8.09,   8.91,   9.08

(         )<(          )<(          )         (         )<(          )<(          )

(3)  3.87、4.53、3.45、3.78、4.53 (     )<(     )<(      )<(      )<(      )

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与小数最接近的整数。

(    )<2.4<(>8.32>(   )  (   )<4.01<(>12.64>(      )

四、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什么计量单位比较合适?

0.6(   )<0.6(   )<0.6(   )<0.6(   )

五、下面是五名学生跳远成绩统计表。

姓名 小华  小军  小强   小刚  小英         单位:米

成绩 3.42  3.04  3.32   3.40   3.34

请把他们的成绩按名次排列起来。

六、直接写出得数

3.2×10=            2.34×0.1=             3÷100=                0.4×100=            0.1×0.01=          0.5÷1000=            35.9×1000=            37×0.001=

1.39÷100=          4.83×10=              25.6×0.01=            30÷1000=

七、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36.42这个小数缩小100倍,就得到整数。(    )

(2)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再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扩大10倍。(    )

(3)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两个“0”是扩大100倍。(    )

(4)一个小数的末尾有3个“0”,这3个“0”无论去掉其中的几个,小数的大小不变(    )

(5)把0.08扩大100倍是0.08。   ( )       (6)三位小数比两位小数大.                ( )

(7)2缩小1000倍就是2÷1000。         ( )      (8)甲数的100倍等于乙数的100倍.        (  )

八、列式计算

(1)10个0.05是多少?          (2)3.26的100倍是多少?             (3)80 除以1000的商是多少?

九.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5.2的末尾添上两个“0”,这个数(     ).①扩大了 100倍  ②缩小了100倍  ③大小不变

(2)把7.1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是0.071。   ①左   ②右     ③二   ④三

(3)把0.06缩小10倍是(   ).                   ①0.006     ②0.6    ③6

十、改数

(1)下面的数,去掉小数点,各扩大多少倍?

0.6 (    )     2.05  (     )       0.275    (       )  37.307  (      )

(2)下面的数,把小数点都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各缩小多少倍?

5.8 (     )   25.25    (      )   12     (        )   700(       )

十一.应用题

(1)每一千克小麦可磨面粉0.85千克.1吨小麦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2)某地平均每10千克海水含盐0.3千克.100千克海水含水量盐多少千克?

(3)一个游乐场原来面积是0.056公顷,现在的面积比原来扩大10倍,现在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篇14:《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课是作为公开课上的,在备课时我就力求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难点是当位数不够时要补0。课的一开始,我就创设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由此认识到小数点对于小数的重要性,从而揭示课题,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和方向。然后以大家熟悉的孙悟空的故事引入,由金箍棒的变化引出小数点的移动,把那四个数字板书出来后(0.009米,0.09米,0.9米,9米),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在移动,什么在变化?是怎么变化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然后让学生从向右移动扩大引发联想,学生自然联想到向左移动会缩小,然后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出小数点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这样一来,知识的获取就水到渠成了。

在探究完规律后,为了进一步强调小数点的重要性,我让学生听了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的故事,并把那位爸爸讲的话重点打在了屏幕上: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数,哪怕是每一个小小的小数点。由此,我还教育学生,不仅是这件事,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得认真,毛泽东有一句名言,做什么事就怕认真二字,只要我们认真做了,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巩固练习我也设计了很多,可因为时间关系,还有两个提高题没有做。我自己认为我应该讲述得很清楚,可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还得看下节课的利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来进行计算。

篇15:《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问学生你们爱看西游记吗,从而引出金箍棒的变化,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让学生找出这些整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体会扩大到的含义,并让学生把以毫米为单位的数转化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找出这些小数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然后先让学生分组研究0.009-0.09、0.09-0.9、0.9-9的变化,并让学生用小数点通过学生自主研究学生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进而分组研究其他倍数关系。从而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至于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我放手让学生小组内自己交流,寻找答案,通过学生的汇报总结出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练习。A、基本练习,出示懒洋洋开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B、小数点的悲剧,加深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点的认识,教育学生做题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回顾整理,烦死提升

先由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内容简单复习。然后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作激励性评价。

本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知识的获得和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有效地达到了课程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改变模式,以自主探索为核心。新课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并没有接给学生讲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何规律,而是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探索寻求知识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主猜想,得出的结论,向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使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猜测规律,在合作中探索规律,在交流中发现规律,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动眼、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讨论总结规律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每位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存在不足,有待以后改进,本节课虽然有很多讨论活动,但我在引导的过程中缺乏适当的鼓励,课堂气氛后来不如先前活跃,少部分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表现不够。

篇16: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因为小数与整数一样,都是按照十进制来计数,也就是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值大小也不同。小数的数位是由小数点确定的,所以,小数点的移动必然引起小数每一位上的数值发生变化。

新课程强调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不仅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巩固练习这个环节的安排上,我本着主要是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这一主线,通过算动物火车上的算式,小鬼当家,比眼力,改价格标牌,帮助小猫过河,和拖一拖等游戏环节,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成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在快乐中解决问题。当然这快乐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本身解决问题的快乐,也是我尊重每一位学生允许他们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自由的快乐。课堂上我允许学生广开言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学生去认同。我善意的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给予积极的评价。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放飞孩子们的心灵。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

篇17: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小数点移动这节课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比较难以理解,往往对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难以掌握。为了突出本课时的`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掌握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突破难点: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的处理,在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有所感悟,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并体验到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和应用的意识。

本节课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很清楚看到小数点的移动的过程,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连我自己也想不到学生竟然发现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10倍等。这就让我进一步明白别小看那帮学生,该放手就放手吧!

其次在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时候,我采用分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由扶到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中金箍棒的长短变化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发现:一个小数乘1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然后,重点突破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移、说、归纳的过程,真正理解与掌握一个小数乘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及方法,并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要去掉整数部分多余的0,以及结果是整数时,小数点省略不写。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一个小数除以10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让学生在摆、移的过程中自行解决“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的问题。正因为我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注重让小数点在学生手中“动”起来,学生不但掌握一个小数乘或除以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会边移边说出整个移动的规律以及方法。因为学生有了刚才学习的经验,我就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规律自己学习。通过猜一猜:一个小数乘100、1000以及除以100、1000结果是多少?小数点该怎样移动?当然在这过程中有中学困生还不会,我就让优秀同学帮助旁边的同学,这样就互相合作学习了。最后全班交流。看着学生上来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介绍给大家时,我发现他们真像一位小老师,真正提高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又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即当位数不够时用零来补足的处理。当然我也比较重视内化小数点移动的规律。通过指导看书掌握规律中的一一对应以及省略号的作用。同时课堂首尾呼应,使学生真正明白小数点的移动原来是这个小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当然可以用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的结果。

总之这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部学生加入到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把小数点“动”起来。在操作的过程中,我注重“说”,使学生能清晰表达小数点移动的过程,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当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有个别学生在应用时,不太灵活,我感觉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说,加强印象,对于个别掌握不好的学生还要加强辅导,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