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超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假期阅读《水浒传》有感600字,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假期阅读《水浒传》有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篇1:假期阅读《水浒传》有感600字
《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北宋末期,宋江、晁盖等人建立水浒寨,与江湖好汉们结为兄弟,一同上山聚义。由于晁盖在曾头市中箭,宋江成为寨主。他们受了招安,向北宋朝廷投降。经过平王庆、田虎,消灭方腊后,一百零八位好汉仅剩二十七位。余下的人却被_臣杀害,这队轰轰烈烈的起义军竟落了个悲壮的下场。
读了《水浒传》后,我认为宋江这个山寨之主,有三点做的不是很好。
其一,宋江投降招安的纲领路线,不是一条好路线。
北宋小朝廷是一个十分昏庸失败的王朝。不仅这个“君”是昏君,天子的手下宠臣,还全都是_臣,陷害忠良,重用小人。宋江若投降,后果就会使被_臣陷害,只能落得一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若是像李逵一样,嚷嚷着“夺位当皇帝”,以宋江的军事力量,有可能成功,但他与方腊,却不免会有一场恶战。想当皇帝的,又会有好几个,但皇帝位子只有一个。怎么办?那就只好打!然而,宋江却没有当皇帝的魄力,他便只好选择了投降。投降又有什么好处呢?无非就是想青史留名嘛!如果当好了皇帝,国泰民安,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还会感激你的!
其二,宋江把“忠孝节义”四字看得过重,导致他起义失败。
自从孔子主张道学后,“忠孝节义”四字已经变得比生命还重要了。然而,古话说得好:物极必反。“忠孝节义”泛滥的背后,禁锢了不少人才的思想,演绎了不少悲剧故事,不少人被活活“憋”死。“只要听话的饭桶,不要叛逆的人才”,成了封建主义者的宗旨。宋江也走不出这个“老框架”,当了以“忠孝节义”为代表的封建思想的牺牲者。历,当了皇帝,成就霸业的人,都不怎么讲“忠孝节义”。例如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置自己的女婿的儿子——周静帝的生死而不管,还将他杀害,并没有什么道学精神。“忠孝节义”可以用,但也要注意用法与轻重。如果像宋江这样用,死心塌地的投降招安,那就是“愚忠”。宋江只是梁山泊中的一个小小草寇,就把“忠孝节义”放得如此高,岂不犯傻?
其三,宋江打方腊,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打仗有两个目的:第一,扩大自己的地盘,充实自己的兵马;第二,使别人降服自己。如果像宋江打方腊,人马从一百零八人减到二十七人,带着一群残兵败将,跑回去领赏,那就是拿自己的队伍开玩笑。打方腊,实质上也是从招安开始的。投降,相当于去当朝廷的走狗。走狗的任务,就是帮猎人逮猎物。以盗治盗,这种封建统治者的惯用伎俩,宋江竟糊涂到看不出来?
宋江犯的以上三个错误,基本上就是他起义失败的原因。如果一味地只知道像绵羊一般,任由_臣们这批狼宰割,除了兔死狗烹这个下场外,别无选择。
篇2: 阅读《水浒传》有感
阅读《水浒传》有感
今年暑假,新版《水浒传》在各个电视台热播。在欣赏电视剧的同时,我又读了一遍《水浒传》原著,再次被书中的侠义精神所感动。
108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兄弟情深、亲如手足,他们行侠仗义、嫉恶如仇,他们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他们忠义两全、为国效力,个个都是豪爽的英雄好汉!
在108将里我最喜欢的'是军师吴用。吴用在梁山泊排名第三,他生得眉目清秀,面白须长,一幅文质彬彬的模样,别看他年轻,梁山的军事行动几乎都是他一手策划的。他熟读诗书,足智多谋,自称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他的精心策划下,晁盖、阮氏兄弟等七人成功地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整个过程巧妙自然,天衣无缝,等押送金珠宝贝的杨志感觉不妙时,好汉们已经欣然而退了,让人不得不叹服吴用的机智妙算!后来,他协助宋江征服辽国、平定方腊,为社稷安定立下汗马功劳。
吴用心里装着梁山泊,对宋江忠心耿耿。当梁山危急,向二龙山求助之际,杨志挟制宋江逼吴用自杀向他谢罪,吴用为了梁山毫不犹豫,果敢赴死,让人敬佩他的忠诚和大义!
我非常喜欢吴用这个人物。
篇3:假期阅读水浒传后心得体会
假期阅读水浒传后心得体会1
108将,水泊梁山,武松打虎,一幕幕都已经成为经典的场景是出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水浒传》之中,读《水浒传》时,时而心情澎湃,时而义愤填膺,时而又能拍手叫好。
《水浒》是我国在长时期来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小说之一。但他并不是某一、二位作家的创作,而是许多人的集体劳动的成就。通常被作为《水浒》作者的罗贯中、施耐庵,乃是对《水浒》进行最后加工的人物。
《水浒》所写,是宋江及其结义兄弟——即所谓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故事。宋江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宋史》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中都曾记及。
《水浒》由许多短篇的“说话”(在宋代有一种称为“说话”的民间技艺,至元代仍然流行,其内容主要是述说故事。)组合而成,也就是说《水浒》在说话中宋江及其将领的故事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杰作。
《水浒》的原名为《忠义水浒传》,一百回,系“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署名,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后来所刻得《水浒》就改题“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有的干脆只提“施耐庵编辑”,“罗贯中纂修”,把另外一个人除名。
《水浒》从嘉靖时期起,它就收到了热烈的欢迎。
《水浒》为忠义和勇敢的象征,里面的人个个重视友谊,甚至不惜为此冒风险甚至牺牲自己。但其出发点并不是道德信念而是个人感情。宋江在江州被判死刑时,李逵曾单身去劫法场;幸亏当时梁山的救应已到,否则他自己也活不成,不过他事先却并不知道冕盖等人会及时赶到。那么,他何以情愿为宋江送命呢?他与宋江认识不久,宋江知道他要用钱,便借他一绽大银,李逵便“寻思道:难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两银子,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他把银子拿去赌,输光了,宋江毫无不满之意,又请他喝酒。他“不耐烦小盏价吃”,要用大碗,宋江便唤酒保拿大碗。李逵笑道:“真个好个宋江哥哥,人不说差了,便知做兄弟的性格。结拜得这位哥哥,也不枉了。”他们喝酒时本来吃的是鱼,宋江看李逵饿了,又唤酒保拿肉上来,李逵又十分欢喜:“这宋大哥便知我的鸟意,吃肉不强似吃鱼!”他认为宋江真是自己的知己,所以他不惜生命的救他。当然,这是建立在勇敢的基础上的。
最令人感动的是最后宋江和李逵一起喝毒酒,宋江是因为害怕李逵为自己报复朝廷因而牺牲了李逵的性命,而李逵却一点都没有埋怨松江,李逵只留着眼泪说了一句话“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并且李逵临死的时候,吩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寥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此就可看出李逵对哥哥宋江的深厚感情。
《水浒》是四大名著之一,理所当然,有许多吸引我们之处。所以,读它势必有好处的。
假期阅读水浒传后心得体会2
思考一切无人问津的未知,可能可以发现无人知晓的桃源。
——题记
它们在纸页上狂舞,昏黄的光的透视下,下一层地狱的恶魔墨色的身影放声欢唱,隐约可见它们寂然而狂暴的眼神。
我百般无奈,坐在屋内,几粒光从窗间的缝隙飞奔而来,金色的光束里细小的尘埃在微不可察的气流中升腾。我知道那层薄薄的窗外是什么——奔放的云拥抱着高耸的楼房顶部,光的河流自天而下,灿烂的阳光中隐约的笑声将欢乐抛上诸天……
我烦躁地不停翻页。
只是忽的,我发现了一句话:
“兄弟不知,我是心腹兄弟,现在舍命前来救你……”
这是在“宋公明义释晁天王”中宋江见到晁盖时所述的第一句话。
我霎时间感受到了某种奇异的吸引力。
我又用眼瞟了一下前文,吴用询问晁盖要不要让宋江进屋,晁盖反问宋江是否单身前来,吴用回答是,晁盖迟疑了一伙儿才同意了。
吴用是谁?晁盖的真正心腹弟兄,可他居然不认识“晁盖的心腹弟兄”宋江。
“心腹弟兄”到访,晁盖居然询问是否单身前来,且迟疑了一伙儿才让他进屋。
可见晁盖对宋江尚有戒备,绝非宋江所述“心腹弟兄”。
事实上,以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本事,即使没有宋江向晁盖告密,恐怕也能逃出官府之手。且这样,晁盖还欠下宋江一记人情。
我思考着,有了些什么发现。
淡黄色的书页上,它们的身影忽然幻化成为一只只天使,圣音缭绕指引迷途的羔羊走向圣殿。
再翻看下去,我便看见了柴进落草的事情。
殷天锡仗着自己亲戚的本事,来柴进庄上闹事,便被当时暂住在柴庄的李逵一斧子劈死。
而事后李逵为了“保护柴进的家当”,连夜把柴进的金银财宝一车一车往梁山泊上搬。
可是,事实上,柴进是不是真的需要“帮忙”呢?
要知这天下,本应是姓柴的,只是宋祖占了这地位。因为心中有愧,便为后生留下了遗嘱,大意是说,若非造反,柴家人做什么都可原谅。
这大致就相当于一道免死金牌,有这“金牌”加身,柴进何须畏惧殷家人的报复呢?
而且,李逵将其家产搬上了梁山,便是让柴进坐实了“造反”的名头,他就算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只得依着他意,乖乖上了这土匪窝。
以李逵那脑袋可绝想不出这聪明绝顶的好办法,而他又最听谁的话?
答案不言而喻。
在这浑身散发着水墨清香的仙女的引导下,我一页一页地翻看下去,如痴如醉。
这“一百单八好汉义聚”的梁山泊,或许绝非那般光明。
发现未知,思考未知,可能可以打开一番新的仙境。
思考一切,有良多收获。
假期阅读水浒传后心得体会3
有这样一本书,记载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起义的故事,它,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是极具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这本书中的故事脍炙人口,是中国长篇叙事文学鼻祖之一,没错,它就是——《水浒传》。
这本书有众多版本,也曾被翻拍成电视剧,书中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宋朝的太尉高逑原本是个无赖,因为会踢球,得到了赏识,从此无恶不作。他的干独生子高衙内横行霸道,为了霸占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林冲的妻子,他诬蔑林冲图谋不轨,并把林冲发配充军,还想在野猪林半路把他杀死,幸亏花和尚鲁智深仗义相救。另一边,蔡太师过生日,他的女婿搜刮十万贯金银财宝,送往京城庆贺,派杨志护送。而晁盖、吴用、阮氏三兄弟等人定计智取生辰纲,事后与朝廷激战,最终大伙一块投奔梁山。又有打虎英雄武松杀死勾结嫂子潘金莲而杀害哥哥武大郎的西门庆,被判充军,最终经历一系列波折,他也被逼上梁山。此外还有宋江、鲁智深等众多好汉,共108人,最终都因为.....
从简介中也可看出,《水浒传》中的人物个个善战且极具正义感,这一百零八将的性格各具特色,这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特色之一。文中有些人物的性格会有很大的反差,有的世故、机变、怯懦,而有些则爱打抱不平、十分好胜,这一个个人物性格的反差,使这本书让我们读来更是津津有味,也算是一点睛之笔。在这众多人物之中,我最爱的人物是天贵星小旋风柴进。
柴进虽在水浒英雄榜上排第10名,但他是整个梁山泊身份、最显赫的一位,他出身显赫,拥有纯正的皇室血统。不过他的性格才是让我最敬重的,他为人仗义,爱结识天下好汉,救助遭配的人,就算是杀了朝廷命官的犯人,他也敢藏在家中。不过这仗义疏财的举动,是伴随社会动荡而产生的特殊现象,当自己落入逆境之中,便有好汉出手相救。另一方面,他毕竟是贵族,不能和其他人真正融合在一起,但又正是因为他的这一切,才能在梁山泊众多好汉中起着他人所不能起的作用。
这本书中讲到,这一百零八人本是不相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而被逼上梁山,反抗朝廷,但是他们心里要反抗的其实这是像高俅这样的贪官污吏,他们还是皇帝的拥戴者,而没有想到其实真正的原因正是他们拥戴的皇帝。最终同意招安,落得那样的下场正是他们没有真正了解事情本质的结果。
《水浒传》成为四大名着之一是有其原因的。这本书记载了好汉起义,最后同意招安,但落得悲催下场的故事,反映了当时贪官污吏的残暴,“官逼人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现象。书中的一百零八个人物个个鲜活极具特色,故事情节也是跌宕起伏,实属是一本让人值得去仔细品味的好书。
假期阅读水浒传后心得体会4
最近时间我读完了《水浒传》这本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讲的是在宋朝末年,高俅以为踢绣球得宠于皇上,所以此次奸臣当道,排除忠义之士,百姓整日叫苦连天,所以以宋江为首的人在梁山起义,替天行道,虽然最后所剩二三十人,变成了悲剧,但却让那时的情景形象显现出来。
在水浒传中,我认为有3位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吴用,武松和张清。
吴用在水浒传中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忠心耿耿顾全大局。他就如同诸葛亮一样神机妙算,也一样像诸葛亮一样费尽心机,招揽了卢俊义,张清,朱仝等一群武艺高强之人。但是,最为可贵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宋江死后,他没有想着如何逃跑,而是吊死在了宋江的墓前。
武松更是家喻户晓,他,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将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这些不都说明了武松的重情重义,勇猛无敌。他为了替孙二娘张青夫妇报仇,即使自己的手臂断了,也依然逮到了方腊。在和琼英交战时,见落入敌军,他不顾个人安危冲进敌方阵营,拼死救李逵解珍和解宝,最后杀出了一条血路。
张清,在驻守城池时,因为靠飞石,几次击溃宋江等人,后来听从了燕青,想自己不可能就只能走到今天这种地步,所以进了梁山。但是本以为能做一名将领的他却只被宋江安排做了一名林冲手下的马弓手,年少气盛的他立刻感到不快,认为这是在羞辱他,想离开梁山。但是在第二天,他看到了自己的家眷,并且在燕青的却说下。明白了自己不能骄傲自大,要谦虚对人,从此张清的性格也变得不再是那么自大。
冷静,顾全大局,忠心,重情重义,不狂妄自大,懂得谦虚,这些都是这些热血好汉身上的闪光点。还有李逵的孝心和豪迈,柴进的侠义,宋江的宽厚仁慈……在感叹水浒英雄的英勇时,也看看他们身上的那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品质。
假期阅读水浒传后心得体会5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我试想,假如让他来到我的身边,相信没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魅力。这不是因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一点,就是他那在别人眼中芝麻大的优点。请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优点,在这世界上就要灭绝了。
我总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对于朋友甚至亲人少了一份亲情,少了一份哥们儿友情。
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咿咿呀呀学语时,我经常毫无顾忌的到邻居家吃饭,没有礼节,没有拘束,只有欢乐。邻居家的姐姐现在和我还是和原来一样好。在我哭着闹着不上幼儿园时,我们和邻居经常一起聊天,但是我们开始装上了一扇木门。
现在当我知道为了未来奋斗的时候,我家的门也变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盗门。这就像一条河,让我们和邻居的感情隔在天地两岸。这就像《礼记》里说的“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我们的社会很自然的少了一份爱,一份及其重要的爱——一份关怀。对于关怀,也许只需要一句简单的问候,或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让人喜笑颜开,就让人感受母亲般的关怀。不要太吝啬,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只能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
假期阅读水浒传后心得体会
篇4:阅读《水浒传》学生有感
读了《水浒传》后,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忠义两全。《水浒传》一书记叙了以宋江为首的108条好汉从被逼无奈聚义梁山泊,到被朝廷招安,再到为宋大破辽兵,最后遭__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在我脑海中印下了两个字:忠、义。
一个“忠”字就包含了对自己的国家、亲人、朋友的尽心竭力,鞠躬尽瘁。宋江在重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只效忠于自己的国家,可谓是忠心耿耿;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面对高俅之子的调戏、羞辱宁死不屈,最后上吊自尽,这也是忠的表现。
“义”字包含了很多内容,108个好汉为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这就是义;为人民、国家锄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义。在108个英雄中,我认为最能做到“义”的是一个黑大汉,他虽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但是他路见不平就拔“斧”相助的精神,令那些丧尽天良的恶人们闻风丧胆。他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篇5:阅读《水浒传》学生有感
《水浒传》中所描绘的108位英雄好汉,虽说是曾经盛极一时,可由于他们分别来自各种不同的阶层,彼此上梁山的目的和动机也各有不同,加上梁山的老大宋江希望能凭借梁山这股力量,作为和朝廷讨价还价的资本,以实现自己“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人生追求。尽管梁山也有少许如李逵、阮氏三雄这样的贫苦农民出身的好汉,反对“招安”,希望能够有朝一日改朝换代,可由于没有掌握主要的领导权,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被朝廷“招安”利用,最后落个“兔死狗烹”的悲剧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宋江率梁山众好汉接受朝廷的招安后,为了表达对统治者的忠心,竟然充当了另一支农民武装——方腊农民起义军的急先锋,几经鏖战,可叹那一百零八位好汉,只余下27人随他班师回朝。即使这样,满以为从此可以行赏,向朝廷乞讨到个一官半职的宋江,尽管如愿得到了皇帝赏赐的官位,由于当权者担心他们“贼心不死”,有朝一日还会再度造反,以赏赐御酒为名,将他和吴用等主要头领毒杀。即使像卢俊仪这种地主豪绅出身的头领也不放过,也以赏赐“御膳”为名暗下水银以其中,使他因水银中毒而“溺水身亡”。
篇6:阅读《水浒传》学生有感
在《水浒传》中,有许多的英雄好汉,其中我最喜欢武松。全书一共用了十回来描绘这个好汉。要想全书才一百回,用了整整十分之一的篇幅,所以我认为作者是非常敬佩武松的。武松自从景阳冈打虎开始,怒杀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再到义夺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最后逼上二龙山。他有一个缺点:太鲁莽,一生杀了不少人,可以说他的人生是用别人的鲜血点染的。
武松的缺点也是水浒好汉普遍的缺点,他们一生气就打架,十分不理智,没有想过冷静。当然,那是__臣当道、时代所趋。可是现在不同了,时代在变化,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所以我们要学会冷静。
“生于平庸,死于平庸”是人一生的悲哀,周恩来总理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振聋发聩的声音,道出了一个少年远大的志向,更是道出了中国的脊梁,我国的发展过程历尽艰难,需要太多这样不甘于平庸,敢于实践的人,为我们探索前进的道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我中华少年又怎能甘于平庸!

篇7:读水浒传有感600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读过很多本书,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其中,我最喜欢《水浒传》这本书。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作家施耐庵,在绘声绘色的水浒传中,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是:“黑旋风”李逵、“及时雨”宋江、“小旋风”柴进……书中介绍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其中“宋江杀惜”、“武松打虎”等故事让我非常喜欢。
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智多星吴用了。他为山寨的掌管机密军师,被人们称为“赛诸葛”,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的。他“智取生辰纲”“打破连环马”,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更是将吴用的聪明才智描写得淋漓尽致。书中,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一些中国古代的历史,也领略到了梁山好汉们的反抗精神和当时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篇8:读水浒传有感精选600字
我读了许多书,但令我最受益匪浅的书是《水浒传》。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伯,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的亲人忠,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要头一颗,要命一条的勇气!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种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
篇9:读水浒传有感600字
水浒传由明朝施耐庵所著,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生于12于1370年去世,汉族,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故事取于北宋末年宋江等三十六人起义造反作者施耐庵将这件事进行夸张和适当的描写用丰富多彩的词汇建立起了数个生龙火虎的形象。
在黄泥岗时 晁盖、吴用、阮氏三兄弟、白胜、刘唐、公孙胜八人将在这里拦取梁中书将于七月十五就要送往京城的生辰纲礼。他们八人中的晁盖有着托塔天王之美称,乃东溪村的保镇平时为人义薄云天,专爱交接绿林好汉也为及时雨宋江的好友。吴用乃是这个村的教书先生,吴用满腹经纶、文韬武略。而阮氏三兄弟分为三阮:立地太岁阮小二、活阎罗阮小七、短命二郎阮小五。而白胜为白日鼠,平日嗜赌还险些将黄泥岗上最为重要两桶清酒输了好是兄弟七人给了些许银两才赎回来的。而刘唐被称为赤发鬼,被叫赤发鬼是因为他的头发是红色的而且其相貌丑陋无比,是在一家破庙中睡觉被宋江、雷都头所抓到了东溪村的一人后来才结拜为兄弟,公孙胜道号一清先生,好习枪棒习得一道术自称可以呼风、识鬼。
而押送生辰纲礼的几名禁军三个管家还有江湖上人称青面兽的杨志。一开始杨志是不愿押送生辰纲礼但是要求之人是青面兽杨志的恩人也就不好推脱就应了下来他要求几名禁军装成背夫,又要了全权的指掌权才同意下来。但是在黄泥岗之前杨志与禁军士兵们的矛盾早已激化到了一定的程度到了黄泥岗后更是全面爆发。
先是晁盖、吴用、阮氏三兄弟、白胜、刘唐、公孙胜八人装扮成了贩枣的商人,两人都事先探问两方是否为强盗双方的战斗始终都是在暗里斗没有真枪真刀的打起来因为晁盖、吴用、阮氏三兄弟、白胜、刘唐、公孙胜八人知道一但真斗起来晁盖、吴用、阮氏三兄弟、白胜、刘唐、公孙胜八人必定有一人牺牲所以就必须要智取他们利用禁军士兵、管家与杨志的矛盾买不买在清酒给士兵解渴上瞬间爆发因为此时正直正午为一天中最热之时,再在他们没有发觉之下下了蒙汗药。
水浒传中还有很多的有趣的事等你去探索。
篇10:读水浒传有感600字
《水浒传》是四大中国古典名著之一,它是由施耐庵写的。
《水浒传》里的主要人物有宋江、吴学究、公孙胜、武松、花荣、鲁智、晁盖、柴进、杨志等等。
我觉得《水浒传》里梁山上的那些壮士才叫好汉,虽然他们经常杀人,但是他们只杀坏人,不杀好人;如果遇到了很厉害的人,他们都会热情的让对方加入他们。
我最喜欢看第十二回《景阳冈武松打大虫》,里面讲了武松打虎的故事:
武松在一家酒店里面喝足了酒,不听酒家的劝告乘着酒兴上了山。走了不到半里,看见了一个败落的山神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他读了印信榜文,这才知道山上真的有老虎;想回酒店,又想:“如果我回去一定会被他说不是好汉。”他想了一下,说:“怕什么!先走过去,看看会怎么样!”
武松走着,酒慢慢地涌了上来,他就把毡笠掀在脊梁上,把哨棒夹在肋下,慢慢地走上山。他走了一会儿,酒力突然发作,身子热了起来,一手拿着哨棒,一手把胸膛袒开,踉踉跄跄地奔过树林,见到了一块大青石,就把哨棒放在一边,倒下了。正要睡觉,感觉起了一阵狂风。那阵狂风过后,只听见树后面“扑”的一声,跳出了一只吊睛白额虎。武松看见了,叫了一声“啊也”,跳了下来。那大虎杀人只要一扑、一掀、一剪,三样都没成功,力气先自没了一半。武松和老虎打得不分高下,最后,武松用左手把老虎按在地上,腾出右手,握成拳,打了五六十拳,把老虎打死了。
我喜欢看《水浒传》,因为我看得忘记了时间。
篇11:读水浒传有感600字
大家都知道,《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的历史文化珍宝。
《水浒传》真实地描写了北宋时期的宋江领导的一支起义军形成、壮大至失败的全过程。小说中描写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天真的、直率的“黑旋风”李逵;疾恶如仇的“行者”武松;正直、聪明的“浪子”燕青等……
《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我最喜欢,最敬佩的是鲁达,绰号“花和尚鲁智生”。他长得军官模样: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副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宽十围。其中我最喜欢他的就是他的故事是三拳打死了郑关西,鲁达不但捉弄了他,还三拳打死了这个卖肉的。其中我最喜欢的语句是:接着又朝鼻子打去,打得好像开了一个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同滚了出来。从这个故事中,我深深喜欢上了他,因为他不仅力气大,还乐于助人,对朋友两肋插刀。我也要学习他的那种乐于助人的品质,把力气使在有用的地方。
《水浒传》里的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朋友一定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迫不得已时,要舍生取义,不可以贪生怕死,不能背叛朋友,一定要遵守诺言。
《水浒传》这本书有一个特点,就是人物动作描写的很细致、也很明了,这点我要好好学习,争取以后能把作文写得更好。
从这本书上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而且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如智取生辰纲、大闹清风寨、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等一系列的故事情节都描写的绘神绘色,让人百读不厌。啊,《水浒传》真不愧为我国的文化珍宝!
篇12:读水浒传有感精选600字
在书友会中,我们小组要求是看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由明朝的施耐庵,罗贯中一起著作的--《水浒传》。
一百回的《水浒传》故事实际上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七十一回前主要写官逼民反,百姓起义,轰轰烈烈大聚义。后半部分则主要写接受招安,东征西讨,凄凄惨惨鸟兽散。
合上书本,《水浒传》给予了我的内心极大的震撼!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一旦为官,一定要清廉正直,为民谋福!在本书中,正因为有高俅,蔡京这样误国害民的贪官奸臣才使社会动荡,民心涣散。
其次,宋江因为不满当时的朝政而聚众起义的事迹让我认识到:自由是最宝贵的财富!当梁山上的英雄好汉为了自由而殊死拼搏时,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
《水浒传》的英雄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印象深刻,也让我学习到了许多宋朝的风土人情习俗文化。书中大段白话文是可以让我们学习如何把故事讲得生动形象的最大闪亮点。以后有时间我要经常翻阅《水浒传》,力求能全面地理解,欣赏这颗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明珠!
篇13:读《水浒传》有感(600字)
水浒传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的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但是故事结尾却是以悲剧收场,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结束了!
本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我的体会是好汉们对于国家,朋友永不熄灭的忠义。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不背叛不欺骗。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这就是义;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这也是义。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些人为了救一个与自己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自己身负重伤或死亡,留下的是家人的伤心痛苦。他们值得我们去尊重学习那种精神。在水浒传一书中也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忠有义、要有勇气面对一切,对于家人,朋友要以真心待人不可以做对不起家人、朋友的事,要有忠有义、忠干义胆、两肋插刀。
篇14:读《水浒传》有感(600字)
学生时代初读《水浒传》,宋江招安,气得我摔卷而走!
年纪长一些,再读《水浒传》,一百单八将,除却鲁达,竟再无好人!
人过中年,续读《水浒传》,滋味又不相同!
听得明晖老师讲《水浒传》,拨云去雾,心窍顿开,灵光乍现,遂写此文!
为什么要招安?
因为只有招安一条路可以走!
笔者认为,摆在梁山面前有三条路!
一曰,当个草头王,维持现状。
二曰,校仿方腊,举旗造反。
三曰,被朝廷招安。
第一个选项,维持现状,首先被排除!为什么这么说呢?想想卢俊义、呼延绰、秦明、孙立等一大票兄弟是怎么上的梁山,这群兄弟是被算计上的梁山!如果要维持现状,何必逼这些人上梁山呢?此其一。
其二,梁山队伍逐渐壮大,由山大王过渡向军事集团。单纯的劫掠,是无法长时间支撑一个军事集团的钱粮开销。八百里水泊的物产,非战时,或能暂时支应。一旦和朝廷开战,旷日持久,梁山并无补充,物资消耗殆尽之时,就是灭亡之日。反观朝廷以全国对一隅,只要朝廷决心下定,剿灭梁山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个选项,举旗造反,看似英明,实则无成功的可能!造反,首先要有群众基础,宋朝的百姓日子过得虽苦,但尚能温饱,能得温饱,就不会铤而走险。此其一。
其二,民心在朝廷,不在梁山。宋朝工商业繁荣,朝廷征商税,对农民的盘剥相对减少,同时优待士大夫。历史上南宋崖山败亡,十万余军民跳海殉葬,可见赵宋皇室的声望。
其三,梁山内部的声音不统一。同是被逼上梁山,真正有造反心思和准备的又有几人?如果有选择的机会,卢俊义会选择梁山二寨主?还是大名府的士绅?真正能“铁下心来”的李逵之流,即是少数派,更无谋略。宋江如宣布举旗造反,梁山立即陷入分裂的危机。
前两条路走不通,就只能走最后一条路了!招安!招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兔死狗烹!
吴用自尽之前,我料想必有一段心灵独白:“众位兄弟,我算计了所有可能,这是最接近成功的可能。吴用一死全兄弟情谊,无悔!愿来世,气运在兄弟们一方!”
一家之言,幼稚之处,诸位见谅!
篇15:中学生假期读水浒传有感作文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书,但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四大名著其中之一《水浒传》了。书中有着许多的英雄好汉令我十分钦佩。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着“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形象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书中写了许许多多形象生动的故事,还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其中,我最喜欢足智多谋的智多星吴用:智取生辰纲、巧用双掌连环计、智赚玉麒麟……智取生辰纲主要讲了吴用等人假扮卖枣稳住杨志等人,白胜扮卖酒汉引诱对方,吴用在杨志放松警惕时下药在瓢里,白胜夺来倒在桶里麻倒对方,智取生辰纲。这个故事足以展现他的足智多谋。这些人物都有一个特点——讲义气。讲义气很简单:同学不会做的题教他做、雨中同学没有伞与他一起走……这些就是讲义气。
这本《水浒传》使我懂得的道理有很多。我还认识了一百零八位好汉,我们应该要学习这一百零八位好汉的精神。
篇16:关于假期水浒传读后感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施耐庵先生的代表作,也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一书,这本书以农民起义为背景,描述了梁山上的108位“好汉”。说实话,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很喜欢施耐庵先生对故事的生动描写,也喜欢他的遣词造句,这些都让我学到了很多。
但正是这种生动的代入感,让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些难受。看《水浒传》的时候我仿佛也置身于那样的场景之中,满满的压抑、血腥、残酷、戾气,这些都让我感到难受和不安。从以往的看书经验中,我每次都很容易和主角共情,甚至把自己带入到主角的身上去。但是这次却完全不同!我的代入感完全不是来自于这些“英雄好汉”们,而是自动带入了那些平凡的百姓身上。我以为我看到这些主角们的“侠义之举”会感到热血沸腾,但是并没有,我在这些“英雄好汉”身上只看到了他们肆意妄为后给普通人带来的灾难。
他们打家劫舍劫富济贫,却让更多的普通百姓遭了秧;他们所谓的替天行道拔刀相助。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场景,都让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感到由衷的不适,我甚至很是感激我们伟大的祖国,他让我生活在这样平静安全的环境中。我也开始感激那看起来有些严苛的法律,有了它才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公平。
说实话,虽然我自知没有资格评判什么,但是出于个人而言《水浒传》是我在四大名著中最不喜欢的书。我想也许是我没读懂,或者是这本书不适合我。
篇17:关于假期水浒传读后感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一直都很受喜欢,至今都被摆在了书店畅销书的书架中。我记得似乎是上小学的时候,当时有一道期末试题就是考《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当时我用不会就选C的原则,选出了施耐庵老先生的名字,从此死死地记住了他的名字。
从前我读过连环画,看过改编的电视剧,今天我终于把这本我慕名许久的一本书读完了。
《水浒传》描写的是北汉末年,由于天子昏庸,朝政腐烂,__臣当道,导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以宋江为首的108位梁山壮士聚众起义,想要自救。他们以狭义为旗号,到处打抱不平。上梁山的众人各有来历各有性格,有的是自愿上山的也有的是被迫之下的走投无路。众人举起“替天行道”的旗帜,反对这个腐朽的朝廷。看到书中每每有人英勇就义时总有些难言的心酸和悲凉。
书中还有很多我很喜欢的诗句,如“雁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这首诗就很好的写出了燕青不辞而别时的心情。书中的人物景致描写的都入木三分,语言凝练简洁,真是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啊。
篇18:读水浒传阅读心得有感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水浒传》这本千古著作,让我强烈地感受到古代英雄豪爽的气概和性格,令我终身受益。
这本书是作者施耐庵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北宋农民大起义而写成的一部伟大的小说。倾向鲜明地描写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的行动,概括了不同阶层的人们从觉醒到反抗的道路。
《水浒传》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反抗精神的黑旋风李逵、性格刚烈的行者武松、讲义气的呼保义宋江……
本书中,我最崇敬、仰慕的人是行者武松,他凭着自己的勇敢、机智和十八碗酒的力气,打死了吊睛白额大虫,为他赢得了深广的声誉。在店里喝酒和打虎的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武松的很多英雄气概。他坦白直爽、争强好胜。在打虎过程中,可以看出武松顾及颜面甚于生命。他在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之后,主动自首。之后,他又杀了蒋门神和张都监这些祸害后,用鲜血在墙上写下“打虎武松!”这可以看出他敢作敢当,光明磊落,富于正义感和反抗精神。我们要向武松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对于黑旋风李逵,他一生忠诚于宋公明宋江。他对死没有一点怨言,每次打仗时,李逵总是拿着它那两把大斧冲在最前面,从不畏惧,英勇无比。同时,他还有孝顺的一面,老母被大虫吃了后,他很气愤,杀死了四只老虎。之后,他大哭了一场。李逵的忠义是把“义”字放在“忠”字前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