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说明文的使用方法及技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说明文的使用方法及技巧,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明文的使用方法及技巧

篇1:说明文的使用方法及技巧

关于说明文的使用方法及技巧

写说明文必须根据说明对象的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说明的方法多种多样。在一篇说明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往往是多种,而不只是一种。

1、数字说明:

例如:“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些具体的数字,说明了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

2、比较说明:

例如:“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3、比喻说明:

例如:“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一比喻,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4、假设说明:

例如:“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时,运用了上述数字、比较、比喻、假设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说得既通俗又具体,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平时的习作中,同学们若能恰当地选用说明方法,也能够写出生动的说明文。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它介绍了太阳的特点,讲述了太阳和地球及人类的关系。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使课文内容显得丰富多彩,通俗易懂。

一、说明趣味化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太阳“远”的'特点,作者先用有关太阳的传说开头,使文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接着指出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里远,为了说明“三万万里究竟有多远,”作者进一步运用了两个大胆新奇的假设,一是步行到太阳上去需要三千五百年,二是坐飞机到太阳上去需要二十几年,这样既给人留下了比较清楚的印象,又使人读来兴味盎然。

二、说明具体化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太阳“大”的特点,太阳到底有多大,作者都没有运用抽象的数字说明,而是拿地球和太阳相比,指出“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我们对地球之大多少有些认识,太阳相当于一百三十万个地球那么大,太阳之大就可想而知了。这种对比,给读者的印象比之准确的数字更加具体。

三、说明形象化

课文在介绍太阳“热”的特点时,先用“大火球”作比喻,形象地反映出了太阳的形状及发光、发热的特点;接着指出太阳的表面温度有六千度,六千度该有多热?作者通过“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加以说明,引起了读者强烈的联想,从而使“六千度”变得生动形象、炙手可热。

篇2:牙线的使用方法技巧

如何护理口腔是一件难事,每天吃东西,牙齿中肯定会有残渣存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很多的牙垢,那么牙垢如何去除呢?有的朋友会说,可以刷牙啊~不过刷牙不一定可以把所有的牙垢都给刷掉,今天就给大家介绍牙线的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

1.用C字形清除法

如果只是把牙线放进齿缝中.然后来回清理一下.是无法彻低清洁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拉紧牙线.然后以c字形贴着齿面上下来回刮.才能把牙渍刮松并且清除。当然.这样的方法适用于一整卷的牙线.而非牙线棒。

2.用一整卷的牙线

要用牙线就最好使用一整卷的.除了清洁能确保之外,在清完一个齿缝之后,还可以靠着用手卷动,在清洁下一个齿缝时确保使用的是一段干净的牙线。牙线棒有方便携带的好处.但一般还是建议使用一整卷的牙线较好。

3.观察有没有疼痛

一般人在使用牙线时,牙龈是不会感到疼痛的。如果在适当的力度下觉得牙龈很痛,甚至流血量比较多(轻微的渗血是正常的),就要注意是不是牙周病的前兆了!最好尽快到牙医那里做检查

注意事项:

牙线放入牙缝时要慢慢滑动住放,以免太过用力伤害到牙龈。

牙线最好是每天晚饭后使用一次,用的过多对牙齿也有伤害。

牙线并不能代替正常的刷牙及漱口水的使用。

牙线是一次性的用品,用后请不要再次使用。

一定要购买正规品牌的牙线,以免牙线本身对身体有危害。

在清除接下来的齿缝时.只要一手放一圈线,一手绕一圈线,就可以确保每个齿缝用到干净的牙线了。

篇3:华为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说明文

华为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说明文

1、提升通话音质

分享一个能瞬间提升通话音质的小技巧给大家,如果你平常不注意,应该忽略掉了这个好用的小功能。在EMUI5.0的“通话>>更多>>设置”里,可以看到“虚拟高清通话”功能,默认是关闭的,这里我们把它开启,你再试试打电话,你会有所发现的!

2、熄屏快呼

华为手机支持在熄屏状态下快速发起呼叫,呼叫结束后停留在锁屏界面,平衡用户快速呼叫的需求及用户隐身数据的保护的要求。这意味着,在熄屏情况下,按音量下键语音输入联系人,系统可以自动呼出电话。要是你有设置锁屏,呼叫结束后停留在锁屏界面,可以最大程度保证隐私。

3、指关节启用应用或分屏

在华为手机上,指关节可以派上大用场,截屏或者启动应用完全可以靠指关节来解决。华为手机配有指关节双击截屏、指关节手势分屏和画字母启动应用的小功能。具体来说,如果你要截取一部分的图像,只需要用指关节在屏幕上圈出待截取部分,就可以获得图像;如果你想在熄屛时想要快速启动应用,就可以用指关节画出应用的代表字母;如果你想分屏就更简单了,指关节一划,立马一块屏幕当两块用。

说明文的使用方法及技巧

4、指纹解锁不同空间

女朋友动不动就要检查手机,尤其在来姨妈的时候,哦,MYGOD,此时她就是个战斗机女魔头,你无论怎么样都是错的。死活就要看你手机,不给她看就废了。给她看,发现和别的女的聊天,就更废了。EMUI5.0的这个功能很好用,设置不同的指纹来解锁不同的空间。再配合双应用的功能,小号用来和妹纸聊天,大号用来和男生聊天,怎么样,是不是很机智。(这是善意的`谎言,只是为了不让来姨妈的女朋友爆发而已,不要真的去乱聊哦)

5、内存占用和耗电

是不是发现手机用了一段时间后运存越来越少,因为手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我们会安装很多软件,而且安卓的后台很多软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休眠,它会时常因为我们的操作被唤醒。如果可以减少软件间的关联唤醒,我觉得可以减少一部分的资源被占用。

篇4:自拍技巧说明文

自拍技巧800字说明文

在当今时代,自拍和拍照都成为一门课程。你会发现。到一个地方总会有很多人在拍照。这种现象已经不足为怪,那么应该怎样拍照,才能使照片看起来,自制然又美丽呢,上面我告诉大家几个小技巧。

第一,一定要看镜头。神态之仪表非常重要,你笑的时候不要太过于刻意让很自然,如果你不想笑的话,那就不要硬去挤出笑容,那就随便一个微表情看着镜头就可以。目光不要太呆滞一定要有情绪在里面,当然也不要故意去把眼睛显得很大,这样看起来会很做作。

第二,入乡随俗。很多人出去旅游玩耍的时候就会遇到当地的节日。一定要参与到其中去,放下身段去享受异域风情舍得做,才会让照片更亲近。也会有你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有一些地方有规定不能拍照的我们一定不要去拍照,还有就是如果少数民族,他们不愿意拍照,也不要强行去拍。

第三,创新姿势,利用参照物。现在拍照的姿势已经千奇百怪,有创意的手势就会很有吸引力,让照片显得更好看,当然,利用参照物也是拍照的惯用手法,我们将新的姿势和参照物结合起来,照片就会特别好。

第四,情绪化。也就是把你的心情,疯、闹、大笑、大哭、或者是大叫,将你波涛汹涌的情绪注入到身边的风景中去。不要总是用那些表情,要把你随时变化的情绪表现出来这样会让照片显得更有立体感。

第五,生活化。我们拍照的时候往往都是在旅行啊,或者玩耍呀等等放松自己的时候才拍照的,因为那都不是特别严肃的场合,所以我们要让你拍的照片生活化,你就是在认认真真的生活,你的照片你想表达的就是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啦,把你一切的'人生体验,你的难过,你的开心都记入了这张照片里面。

第六,换一个独特的拍照角度。360°完美无死角的人很少,所以我们要发现我们自己美的角度去拍照。如果我们正面拍出来的效果不好,那我们就换个角度,我们可以拍侧面或者是背面。也可以拍我们的影子、在镜子里的自己,或者是反光镜后的自己在这些拍出来说不定就是别番风味。

总而言之,不管是拍风景拍自己,或是自拍,只要拍照用对方法,什么拍出来都是很美的一张照片。

篇5:说明文答题技巧

一、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2、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例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

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二、分析说明文的句子作用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在文中抽出一个句子或一个文段,要求分析这个句子或文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这种题型解法很简单:首先判断句子或文段是在文首、文中、还是文末;然后再按如下规律答题即可。一般情况下,句子或文段在文中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总起全文或引出下文;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

三、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__的__特点,便于读者理解,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__的__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__的__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比较:通过……和……的对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引资料:通过引用……,说明了__的什么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__的__特点。(对__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的__的__特点。

下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四、说明文中的主观题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五、说明语言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1)解释词语意思(2)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__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格式:(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5)__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的词有:更、大约、估计、常常、也许等。

详细划分:

(1)表数量:多、有余等

(2)表范围:大部分、绝大多数、一般……

(3)表估计:大约、可能、也许、左右、可算……

(5)表程度:极、更、很、非常、最、比较、几乎、相当…

(6)表内容真实:据科学计算、据考证、据调查…

六、本文所介绍的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优点危害等?/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依次介绍说明对象的?

1、可能在开头一段的尾句总说;

2、可能在中间每个大段的开头一句;

3、可能需要自己根据每段段意概括。

篇6:关于万用表的使用方法技巧介绍

一、指针表和数字表的选用:

1、指针表读取精度较差,但指针摆动的过程比较直观,其摆动速度幅度有时也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被测量的大小(比如测电视机数据总线(SDL)在传送数据时的轻微抖动);数字表读数直观,但数字变化的过程看起来很杂乱,不太容易观看。

2、指针表内一般有两块电池,一块低电压的1.5V,一块是高电压的9V或15V,其黑表笔相对红表笔来说是正端。数字表则常用一块6V或9V的电池。 在电阻档,指针表的表笔输出电流相对数字表来说要大很多,用R×1Ω档可以使扬声器发出响亮的“哒”声,用R×10kΩ档甚至可以点亮发光二极管 (LED)。

3、在电压档,指针表内阻相对数字表来说比较小,测量精度相比较差。某些高电压微电流的场合甚至无法测准,因为其内阻会 对被测电路造成影响(比如在测电视机显像管的加速级电压时测量值会比实际值低很多)。数字表电压档的内阻很大,至少在兆欧级,对被测电路影响很小。但极高 的输出阻抗使其易受感应电压的影响,在一些电磁干扰比较强的场合测出的数据可能是虚的。

4、总之,在相对来说大电流高电压的模拟电路测量中适用指针表,比如电视机、音响功放。在低电压小电流的数字电路测量中适用数字表,比如BP机、手机等。不是绝对的,可根据情况选用指针表和数字表。

二、测量技巧(如不作说明,则指用的是指针表):

1、测喇叭、耳机、动圈式话筒:用R×1Ω档,任一表笔接一端,另一表笔点触另一端,正常时会发出清脆响量的“哒”声。如果不响,则是线圈断了,如果响声小而尖,则是有擦圈问题,也不能用。

2、测电容:用电阻档,根据电容容量选择适当的量程,并注意测量时对于电解电容黑表笔要接电容正极。①、估测微波法级电容容量的大小:可凭经验或参照相 同容量的标准电容,根据指针摆动的最大幅度来判定。所参照的电容不必耐压值也一样,只要容量相同即可,例如估测一个100μF/250V的电容可用一个 100μF/25V的电容来参照,只要它们指针摆动最大幅度一样,即可断定容量一样。②、估测皮法级电容容量大小:要用R×10kΩ档,但只能测到 1000pF以上的电容。对1000pF或稍大一点的电容,只要表针稍有摆动,即可认为容量够了。③、测电容是否漏电:对一千微法以上的电容,可先用 R×10Ω档将其快速充电,并初步估测电容容量,然后改到R×1kΩ档继续测一会儿,这时指针不应回返,而应停在或十分接近∞处,否则就是有漏电现象。对 一些几十微法以下的定时或振荡电容(比如彩电开关电源的振荡电容),对其漏电特性要求非常高,只要稍有漏电就不能用,这时可在R×1kΩ档充完电后再改用 R×10kΩ档继续测量,同样表针应停在∞处而不应回返。

3、在路测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管好坏:因为在实际电路中,三极管的偏置电 阻或二极管、稳压管的周边电阻一般都比较大,大都在几百几千欧姆以上,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万用表的R×10Ω或R×1Ω档来在路测量PN结的好坏。在路测 量时,用R×10Ω档测PN结应有较明显的正反向特性(如果正反向电阻相差不太明显,可改用R×1Ω档来测),一般正向电阻在R×10Ω档测时表针应指示 在200Ω左右,在R×1Ω档测时表针应指示在30Ω左右(根据不同表型可能略有出入)。如果测量结果正向阻值太大或反向阻值太小,都说明这个PN结有问 题,这个管子也就有问题了。这种方法对于维修时特别有效,可以非常快速地找出坏管,甚至可以测出尚未完全坏掉但特性变坏的管子。比如当你用小阻值档测量某 个PN结正向电阻过大,如果你把它焊下来用常用的R×1kΩ档再测,可能还是正常的,其实这个管子的特性已经变坏了,不能正常工作或不稳定了。

4、测电阻:重要的是要选好量程,当指针指示于1/3~2/3满量程时测量精度最高,读数最准确。要注意的是,在用R×10k电阻档测兆欧级的大阻值电阻时,不可将手指捏在电阻两端,这样人体电阻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5、测稳压二极管:我们通常所用到的稳压管的稳压值一般都大于1.5V,而指针表的R×1k以下的电阻档是用表内的1.5V电池供电的,这样,用 R×1k以下的电阻档测量稳压管就如同测二极管一样,具有完全的单向导电性。但指针表的R×10k档是用9V或15V电池供电的,在用R×10k测稳压值 小于9V或15V的稳压管时,反向阻值就不会是∞,而是有一定阻值,但这个阻值还是要大大高于稳压管的正向阻值的。如此,我们就可以初步估测出稳压管的好 坏。但是,好的稳压管还要有个准确的稳压值,业余条件下怎么估测出这个稳压值呢?不难,再去找一块指针表来就可以了。方法是:先将一块表置于R×10k 档,其黑、红表笔分别接在稳压管的阴极和阳极,这时就模拟出稳压管的实际工作状态,再取另一块表置于电压档V×10V或V×50V(根据稳压值)上,将 红、黑表笔分别搭接到刚才那块表的的黑、红表笔上,这时测出的电压值就基本上是这个稳压管的稳压值。说“基本上”,是因为第一块表对稳压管的偏置电流相对 正常使用时的偏置电流稍小些,所以测出的稳压值会稍偏大一点,但基本相差不大。这个方法只可估测稳压值小于指针表高压电池电压的稳压管。如果稳压管的稳压 值太高,就只能用外加电源的方法来测量了(这样看来,我们在选用指针表时,选用高压电池电压为15V的要比9V的更适用些)。

6、测三极管:通常我们要用R×1kΩ档,不管是NPN管还是PNP管,不管是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管,测其be结cb结都应呈现与二极管完全相同的单 向导电性,反向电阻无穷大,其正向电阻大约在10K左右。为进一步估测管子特性的好坏,必要时还应变换电阻档位进行多次测量,方法是:置R×10Ω档测 PN结正向导通电阻都在大约200Ω左右;置R×1Ω档测PN结正向导通电阻都在大约30Ω左右,(以上为47型表测得数据,其它型号表大概略有不同,可 多试测几个好管总结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如果读数偏大太多,可以断定管子的特性不好。还可将表置于R×10kΩ再测,耐压再低的管子(基本上三极管的耐压 都在30V以上),其cb结反向电阻也应在∞,但其be结的反向电阻可能会有些,表针会稍有偏转(一般不会超过满量程的1/3,根据管子的耐压不同而不 同)。同样,在用R×10kΩ档测ec间(对NPN管)或ce间(对PNP管)的电阻时,表针可能略有偏转,但这不表示管子是坏的。但在用R×1kΩ以下 档测ce或ec间电阻时,表头指示应为无穷大,否则管子就是有问题。应该说明一点的是,以上测量是针对硅管而言的,对锗管不适用。不过现在锗管也很少见 了。另外,所说的“反向”是针对PN结而言,对NPN管和PNP管方向实际上是不同的。

现在常见的三极管大部分是塑封的,如何准确判断三极管的三只引脚哪个是b、c、e?三极管的b极很容易测出来,但怎么断定哪个是c哪个是e?这里推荐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对于有测三极管hFE插孔的指针 表,先测出b极后,将三极管随意插到插孔中去(当然b极是可以插准确的),测一下hFE值,然后再将管子倒过来再测一遍,测得hFE值比较大的一次,各管 脚插入的位置是正确的。第二种方法:对无hFE测量插孔的表,或管子太大不方便插入插孔的,可以用这种方法:对NPN管,先测出b极(管子是NPN还是 PNP以及其b脚都很容易测出,是吧?),将表置于R×1kΩ档,将红表笔接假设的e极(注意拿红表笔的手不要碰到表笔尖或管脚),黑表笔接假设的c极, 同时用手指捏住表笔尖及这个管脚,将管子拿起来,用你的舌尖舔一下b极,看表头指针应有一定的偏转,如果你各表笔接得正确,指针偏转会大些,如果接得不 对,指针偏转会小些,差别是很明显的。由此就可判定管子的c、e极。对PNP管,要将黑表笔接假设的e极(手不要碰到笔尖或管脚),红表笔接假设的c极, 同时用手指捏住表笔尖及这个管脚,然后用舌尖舔一下b极,如果各表笔接得正确,表头指针会偏转得比较大。当然测量时表笔要交换一下测两次,比较读数后才能 最后判定。这个方法适用于所有外形的三极管,方便实用。根据表针的偏转幅度,还可以估计出管子的放大能力,当然这是凭经验的。第三种方法:先判定管子的 NPN或PNP类型及其b极后,将表置于R×10kΩ档,对NPN管,黑表笔接e极,红表笔接c极时,表针可能会有一定偏转,对PNP管,黑表笔接c极, 红表笔接e极时,表针可能会有一定的偏转,反过来都不会有偏转。由此也可以判定三极管的c、e极。不过对于高耐压的管子,这个方法就不适用了。

对于常见的进口型号的大功率塑封管,其c极基本都是在中间(我还没见过b在中间的)。中、小功率管有的b极可能在中间。比如常用的9014三极管及其系 列的其它型号三极管、2SC1815、2N5401、2N5551等三极管,其b极有的在就中间。当然它们也有c极在中间的。所以在维修更换三极管时,尤 其是这些小功率三极管,不可拿来就按原样直接安上,一定要先测一下。

篇7:关于万用表的使用方法技巧介绍

万用表的使用说明

以下以MF30型万用表为例,说明万用表的读数。第一条刻度线是电阻值指示,最左端是无穷大,右端为零,当中刻度不均匀。电阻档有R×1、R×10、R×100、R×1K、R×10K各档,分别说明刻度的指示再要乘上的倍数,才得到实际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

例如用R×100档测一电阻,指针指示为“10”,那么它的电阻值为10×100=1000,即1K。第二条刻度线是500V档和500mA档共用,需要注意的是电压档、电流档的指示原理不同于电阻档, 例如5V档表示该档只能测量5V以下的电压,500mA档只能测量500mA以下的电流,若是超过量程,就会损坏万用表。

注意事项: 万用表使用时应该水平着放。红表笔插在+孔内,黑表笔插入-孔内。 测试电流就用电流档,而不能误用电压档、电阻挡,其他同理,否则轻则烧万用表内的保险丝,重则损坏表头。事先不知道量程, 就选用最大量程尝试着测量,然后断开测量电路再换档,切不可在线的情况下转换量程。有表针迅速偏转到底的情况,应该立即断开电路,进行检查。

最后还有一个规矩,就是约定用完后的万用表要把量程开关拨到交流电压最高档,以防别人不慎测量220V市电电压而损坏。记住这个老前辈们留下的优良传统呦!

[关于万用表的使用方法技巧介绍]

篇8:辩论赛辩论技巧的使用方法

比赛上, 我推荐看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的比赛,原因是虽然世锦赛之类的比赛质量也非常高,但缺乏新国辩那种逐个评委述票的环节,对于新手而言很难学到东西。

接下来说怎么看?网上常见的说法是把比赛视频暂停下来,然后你试着自己说一遍,然后看看辩手怎么说的,比对不同去提高,不过这方法我试过,比较折腾,我相信很多辩手没这个耐心。我上篇文章写过辩论中的交锋点。我对于看比赛的建议是,去记录比赛的交锋。

怎么记录呢?首先,最重要的是立论环节,你要去归纳双方持方的论点,作为一个新手,我相信听一遍是无法很准确的归纳双方论点,那么我建议各位把每一方的立论听两到三辩,分别记录在两张纸上。类似这样:(字丑见谅····)

好,记录下了这些,就相当于你已经把双方的武器装备给记录下来了,记下来的环节你就要记录双方是怎么立论体系下做定义的交锋,比较标准的争夺,论点的逻辑拆解,论据的检证?

请注意,新国辩的赛制在二辩环节经常会补充申论,你需要把二辩补充申论的东西填补到立论体系之下,在这里你就可以学习到这些选手是怎么在立论体系被攻击的情况下做维护加强的。

此后一直到结辩环节为止,你就不断地记录双方在场上发生的交锋,诸如一份论据提出后双方提出了什么相抗论据和补充解释,辩手在拆解论点和论证立场缺乏逻辑关系时说了什么,辩手去说服评委接受它的比较标准做了什么,定义不同时双方各自说了什么,到结辩定义还不同时结辩如何处理,首轮质询手针对对手的立论体系做了哪些框定和拆解。在自由辩论交锋的节奏比较快,那你就不断暂停,重听,但要做到把你听到理解的清晰的记录在论点交锋单上。好了,到结辩结束后你暂停一下,在听完双方各自的所有发言后,你再回顾一下双方的立论体系,首先想一下你会判谁交锋胜利了,也就是谁的论证残留度是更高的,在心中述一下票,然后再想想你对双方的立论体系有没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你有没有明白为什么在开篇立论的时候双方要这样选择阐述论点。

篇9:辩论赛辩论技巧的使用方法

很多新手辩手会觉得自己缺乏教练,也没有参加大赛的机会,自己的辩论环境很闭塞,基本上属于和院队校队队友随便玩玩的地步,我理解这种情况,在我大一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那我提供三个对于任何地区的辩手都能做到的具体方法,而且这些方法你们都听过

1.看比赛视频

2.评院系比赛

3.约区域内的辩论强校打模辩

篇10:辩论赛辩论技巧的使用方法

1对于双方立论论点的认知,你和评委是否存在差异?坦白讲,把论点归纳成一句话记录下来是不容易的,在概括的过程中你容易误解双方的意思。

2对于双方交锋的胜负,你和评委存在什么差异,在这里体现的是你和评委对一句话是否构成拆论证与拆解力度的认知不同

3听一下评委对双方的建议,听听看评委会怎么做拆解和论证

4把这些所有的不同,记录下来,因为你往往就在这些不同中学到了新的质询方法,更深层的论证的认知,以及对论证体系的整体把握。

把这个方法每天坚持,我大二的时候看比赛的频率是两到三天记录一个比赛,其实狠毒同学也爱看比赛,只是往往怀着欣赏的态度去看比赛,啥也不记录,看完后对双方选手十分佩服,也觉得评委很厉害,可是对于自己真的没什么帮助,我们需要的是记录比赛,记录比赛的过程是还原你对场上交锋的理解,而听评委点评他会展示出他对场上交锋的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你进步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