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bilit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从自我激励开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从自我激励开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从自我激励开始
曾经有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婆手无缚鸡之力。一天晚上,她的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跟她睡在一张床上,半夜里,有人高声叫喊,“不好了,着火了”,老太婆未敢思索,左手挟孙子,右手挟孙女,箭一般地从房子里冲出去……,当她停下来时,发现很多人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在绝境或遇险的时候,会展示非凡的能力,这就是潜力,人没有退路,就会产生爆发力,这种爆发力就是潜能,一个人竟有90%的潜能来开发出来,如果它爆发,那该是多么的惊人之力啊!
在自信训练中,一位学员问我,怎样才能不断激发自已的潜能,其实,激发自已的潜能并不难,一句话,只要你给自已制造绝境,去做自已最害怕做的事就够了。一些学员仍会问:那怎能样给自已制造绝境,我正是因为害怕才不去做的,所以,你得首先从自我激励开始。
任何要的克服自卑,都从行为开始,但是,你必须走出以下几个陷阱:
一、坐等自己想动时才动。一些人不想行动,但又不承认自已不行动,便说,我现在不想动,等我想动的时候再动吧!其实认准了这是一件该做的事,你现在就行动起来,你的感觉会跟着你的行动走,比如一个事业单位的女职工,害怕自考,从十年前就不断地犯类似的错误。
二、等弄清问题的解决办法之后再干。一个人如果等搬掉所有的障碍才能行动,那就什么也干不成。一个青年,一直认为自已的事业不成功是由于鼻子的问题,并确信,一旦他的鼻子好看起来了,那什么事便不在话下,但他不可能这样做,因为鼻子已不能再整形了,因此,他如果不先作为,等待他的便是更加的自卑。
三、问自已最迟什么时候开始。其实,人毕竟不会越来越年轻,你可以把你的目标公之于众,给自已一点鞭策力,要有紧迫感,问自已“我最快什么时候能开始”!一些自卑的人都在行动之前,把困难想象得难以逾越,其实,当你行动起来时,克服困难的力量是难以想象的。例如,使辆静止的火车难动起来,只需在其驱动轮前有一小块木板就足了,但如果火车以60英里时速行驶,可以冲穿6公尺厚的钢筋水泥墙。
篇2:幸福生活从改变自我开始
每日名言
安逸和豪华仿佛是生活的主要条件,而其实让我们感到幸福的只是有什么能让我们充满热情。
每日自励
我相信生活中充满机会
篇3:幸福生活从改变自我开始
所有的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取得成就和威望,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承认,都想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心动不如行动,建设幸福人生从改变自我开始。
心智模式是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家彼德・圣洁博士在《人生的五项修炼》这本著作中提出来的心理概念,它是指一种深植于人们心中的对周围及世界的看法及其采取的行动。
思想决定行动,成与败,苦与乐,往往始于一念之差。
一个叫塞尔玛的年轻女子,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不仅炎热难熬,而且没有人谈天。当地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他们不会说英语。她太难过了,就写信给父母说要回家。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字,但是这两行字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房的铁窗望出去,一个人看到了泥土,一个人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把这封信读了许多遍,感到非常惭愧,决心在沙漠里寻找自己的星星。
她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人们对她非常热情。她对当地的纺织品和陶器表示兴趣,人们就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给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有关土拔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的日出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都是几万年前这沙漠还是海床时留下来的。沙漠没有变,印第安人没有变,只是塞尔玛的念头和心态改变了。这一念之差使塞尔玛变成了另一个人,原先痛苦的生活变成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自己的新发现兴奋不已。两年之后,塞尔玛的《快乐的城堡》出版了。她从自己的牢房里看出去,终于看到了星星。
为什么生活中失败者和平庸者多呢?主要是我们思考的模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有问题。
有人问建筑工地上的三个瓦匠:“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说:“我在砌砖块。”第二个说:“我在赚50块钱。”第三个说:“我在为社会建高楼大厦!”不同的心态,产生的人生体验和结果是截然不一样的。
心智模式可以影响我们如何看待事物,可以影响我们的认知方法。良好的心智模式、积极的人生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战胜自卑和恐惧,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惰性,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使我们工作得更有成效。
有梦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成功。我们永远不应嘲笑任何人,也不应轻视任何人。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学会用感恩的情怀去体验生活,用光明的思维去直面人生。
每日书摘:信仰必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你是否拥有强健有力的身体呢?会不会只是半健康状态,很少有活泼的一面。是否缺乏精力,容易疲倦呢?
如果是这样,就请参看本章。这里提供的并不是食物疗法或运动疗法。我不是医生,所以介绍的也不是医学知识。我要谈的是使每天健康、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
这里介绍的方法我都亲身试验过,绝非纸上谈兵。
我不是运动员,也不特别强健,但健康状态始终良好,精力旺盛,从不会有体力不足的状况。
我能够这样健康、精力旺盛,是因为在生活中注意到“精神法则”和《圣经》上所说的“永久不变法则”。这些法则帮助了我,我相信对读者也会有用处的。我总是主张要获得良好的健康生活最重要的是信仰,当今第一流的医生也都认为信仰是健康的主要因素。
下面介绍的是医学博士赫伯特・朋逊的文章。
“我对推动宗教或是哲学并不特别关心。我最关心的是用科学观察得到的信仰所形成的效果与现象。根据我和其他人的调查,全心信仰的人可获得以下的效果。”
● 头痛消失。
● 减轻心脏病的痛苦(一般认为强烈的信仰可以解除80%的心脏病的痛苦)。
● 提高创造性。尤其在有某些“精神障碍”时更为显著。
● 治好失眠症。
● 预防呼吸困难。
● 治疗低血压与高血压症。
● 治疗癌症。
● 控制恐惧心。
● 降低胆固醇。
● 缓和恶心、呕吐、下痢、便秘、暴躁等不安症,以及不适应社会症。
● 缓和精神压力,安定精神。
信仰如能与现代医学结合,必为杰出的治疗方法。信仰与现代医学必能互相协调,产生最好的效果。
“老天希望我健康”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之中,所以物质世界当然十分重要。没有物质人就活不下去。可是我们同时也生活在感觉和精神的世界里,甚至可以说这比物质世界还要重要。
一个心理学家说:“思维方式比事实更重要。”换句话说,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同等重要。
有一股潜在力量联接了物质、感觉和精神的世界,这也是事实。是否知道有这股力量存在,和人的健康及一生的活力有很大关系。
有一个人生发生很大变化的女性,她34岁,正处于人生的旺盛期,但她却因为病弱无法做家务,她被诊断不能生育,常跑医院,长期卧床,缺乏活力。
这种生活更养成了她悲观消极的思维方式,她失去了生之喜悦,使健康与活力更趋衰退。
她是接受天主教教育成长的,所以真诚相信祈祷的力量,相信能从祈祷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她为健康问题而祈祷时,她开始逐渐相信一定能得到答案。
有一天,一个想法突然闪过她的脑际,使她无比惊讶。今天虽然已成为一般常识,但在当时乃是革命性的想法――不同的心态能使人增进健康或变得衰弱,甚至成为疾病的根源。
当时她突然领悟到,人往往会变成自己在意识深处所想象的那样。这样的领悟对她的心理产生了改变人生的影响。
有了这个领悟之后,一个春天的日子,她和丈夫走在林荫道上。树木都萌发了新芽,一派生命复苏的景象。
她突然停下来大声说:“我明白了。那是生命力,美妙的生命力!”
丈夫困惑地问道:“什么生命力?”
她指着树上一片片新绿、正从褐色转成绿色的草、从土里露出芽来的黄水仙、喇叭水仙、风信子说:
“那就是生命力。在人们身体里,也有同样奇妙的使新的'生命力复苏的力量。应该有的。人是最高的造物,人应该也能那样以新生命的奇迹重新诞生。”
说着她的表情像是换了个人一般。脸色红润,眼睛炯炯有神,显露出内心正有源源不绝的活力诞生。
她突然明确地断言道:
“宇宙的生命力,正在使我复苏。这种强大的生命力进入我的头部、心脏、血管和整个身心。健康与精力、活力以及新的生命力,和树木、花草一样,现在在我的身体里就要复苏了。”
这样一心一意地想,有了确切的信念,又由于加深信仰,她开始脱离了病人的状态,获得了健康与旺盛的活力,成为了一个热情洋溢的人。因而拥有比别人更美好的忙碌人生,她一直活到96岁高龄。
对观察力、信念以及深厚的信仰怀有信心,将会获得惊人的健康。
为了获得这种无限活力的泉源,每天至少要发出声音念以下的话语。要先挺身做一个深呼吸,然后才开始念。
我毫无问题。
我充满活力。
我拥有无止境的活力。
我有很好的健康。
我很快乐。
我充满了干劲。我知道我的生命在宇宙中,宇宙的生命力在我身体里发生作用,请赐予我健康、活力与力量!
如果能忠实地持续这样的功课,就等于是在进行创造性的精神活动,精神世界的力量就会开始流向你。你要相信你一生都能健康、充满活力、强壮地生活。每天要对这件事心怀感谢。要大声说:
“上帝希望我健康。”
宇宙在创造人时,发明了最复杂、最奇妙的“身体”,放进了能多年使用,具有全面调和、均衡功能的完美复杂器官。而且,上苍还赐给了我们掌管理性、思想、记忆的功能,重约1360克的组织,那就是头脑。更特别的是,在每一个人的人格中心设置了灵魂。这真是令人惊讶。
篇4:从自我锻炼开始300字作文
从自我锻炼开始300字作文
在人们纷纷为迎接亚运不辞辛劳地工作时,在高大雄伟的亚运体育场拔地而起时,我们也要反问一句,我们能为亚运做些什么?
我的回答是努力锻炼身体。从小要锻炼好身体,才能好好学习本领,将来才能为祖国多贡献。
我很爱运动。天天都要在我们学校的文体中心二楼形体室练体操。两年了,我们体操教练田甜老师,风雨无阻指导我们坚持锻炼。我从一个新队员成长为体操队队长,天天带领我的队友一起训练。我们的队友个个身体结实结,学习优秀。我就是全优生,还有很多最优秀的队友,她们是:四年(四)班的.甘净如 四年(三)班的刘欣怡 黄绝林 四年(二)的曾子婧 李羞月。我们一直在努力,在进步,相信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最近学校组织的“跳绳比赛”,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就像“亚运会”的分会场。全体学生是运动员,有个人赛,有班级赛,有年级赛。我既参加团体赛又参加了个人赛。
我认为坚持自我锻炼,是对亚运会支持。,第16届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届时,我们的身体将锻炼的更加强壮。
篇5:自我养育从心灵断奶开始
为数不少的人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得出过这样的结论:都是父母小时候没很好地对待我,以至于我变成了今天的我。于是对父母充满愤怒、抱怨,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很糟糕。其实,生活压力大大家可以理解,但是三十多岁的人却把所有的责任往父母身上推,似乎自己不需要负什么责任,这就太荒谬了。
有一对母子,儿子大学毕业后一直不肯出来工作,靠母亲微薄的退休金度日,怨恨母亲小时候对自己不够关心,以至于现在自己无法正常地和人打交道。还有一个“富二代”,二十多岁,游手好闲,动不动就让父母给自己换车。父母一旦不答应,他就破口大骂:“谁让你们小时候就知道忙生意,不管我,我就是要让你们为今天的后果买单。”
其实所有的痛苦都源自他们潜意识中对父母的深深依赖,不敢“断奶”。通过痛苦和抱怨的方式,在心理上把自己与父母紧紧地纠缠在一起,纠缠在一种无法解开又无法接受的痛苦和绝望中,不能看到根本的出路在于自我的改变和成长。在婚姻关系中,这种对父母的无意识依赖会转移到对伴侣的依赖上,感受到的痛苦与和父母关系中的痛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我的痛苦都是你造成的,所以你要为此负责。”于是,抱怨、指责、攻击、冲突弥漫在家庭中。
“自我养育”的建立与发展,为改善这种心理上的依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自我养育的第一个概念是:立足当下,开创未来。今天的自己是儿时经历造成的结果,但是过去的一切已经不能改变。无论你怎样不甘心,怎样痛苦,已经过去的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过去的痛苦是因,也许这个因的确是父母造成的,但这个因无论父母还是你都已无法改变。今天的你,每一刻都在制造一个新的因、新的果,你的现在和未来是有改变的可能的。这个改变的可能就是,从对内在父母和外在他人的依恋转化为“自我养育”。假如你今年三十岁,那就从三十岁开始,就像是在心理上重新出生一回那样。父母养育出的那个“旧自我”,包括给你带来很多痛苦和创伤的态度与行为,给予你的各种已经不适应今天的各种价值观,以及你对父母的行为与方式的认同,抛弃它们,就像一刀剪断与母亲的脐带,抛弃和摆脱父母强加给你的那个“旧自我”。你去养育自己,重新建立和发展一个“新自我”。
自我养育的第二个概念是:做自己的治疗师。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不足和创伤,学会如何自我疗愈而不是抱怨父母和伴侣,是走向成熟和成长的必经之路。依赖型的人不肯在心理上“断奶”,与父母或伴侣处于一种病态的共生关系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离开父母和伴侣就严重抑郁焦虑,有一种被抛弃感。这样的人要学会利用自己的潜能与创造力疗愈自我的创伤。我们每个人天生就具有良好的自我催眠的疗愈功能,这个功能是巨大的,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的这种巨大的潜能一直在潜意识中昏昏沉睡。
自我养育的第三个概念是:利用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利用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凡是在现实中真正成功的人,无不是把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的人。找到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可以让自己像钻石一样,从各个层面自然散发生命的光辉。
自我养育,就是指一个人从过去所依赖的旧的自我中解放出来,立足当下,充分利用自己的潜能去疗愈自己,去发展自己,去为自己创造一个崭新的未来。通过自我养育,当你能够收获一个独立自由、自信强大的自己时,你自然会对父母对生活充满无限的感恩,内心才会产生真正的爱,爱自己,也爱这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