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aibxgz”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跨文化研究概述,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跨文化研究概述,希望大家喜欢!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跨文化研究概述

篇1: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跨文化研究概述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跨文化研究概述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声称,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因为我们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上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20世纪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弗洛姆认为,快乐和幸福没有质的区别,只是快乐与某一个别行为有关,而幸福可以称为是某种持续和一体化的`快乐经历.到了现代,学者们采用更理性的视角和更科学的方法再次掀起了人类幸福的研究热潮.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对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呢?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者们是如何探讨自尊、自我同一性、人格和文化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

作 者:万民钢 杨俊龙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刊 名:科技成果纵横 英文刊名:PERSPECTIV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年,卷(期): “”(3) 分类号:G0 关键词: 

篇2:赣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赣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通过对城乡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相关社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采用随机街访和定向抽样调查的方法,用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和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为研究工具,调查了赣州市18个县市的城乡老年人,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婚姻状态、城镇、不同职业、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健康状态的`老年人幸福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健康状况、老年疾病、经济来源、性别和邻里关心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 者:曹新美 刘翔平唐宏 CAO Xin-mei LIU Xiang-ping TANG Hong  作者单位:曹新美,CAO Xin-mei(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赣南师范学院,教科院,江西,赣州,341000)

刘翔平,LIU Xiang-ping(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唐宏,TANG Hong(赣南医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刊 名: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8(2) 分类号:B842 关键词:老年人   主观幸福感   年龄   婚姻   经济状况   健康状况  

篇3:个体文化取向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跨文化研究

个体文化取向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跨文化研究

目的考察不同生态文化中个体水平的文化取向与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关系.方法用从10个个人主义文化国家和10个集体主义文化国家共3811名被试收集来的数据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体的幸福感水平、文化取向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结果个人主义文化群的`生活满意度高于集体主义文化群,但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体验上无显著文化差异;个人主义文化群表现出更高的自我中心取向,而集体主义文化群表现出更高的他人中心取向;个体文化取向与生态文化相一致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但个体文化取向与生态文化不一致并不一定会降低个体的幸福感水平.结论个体文化取向是不同文化中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 者:邱林 郑雪 Qiu Lin Zheng Xue  作者单位:中国.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州,510631 刊 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年,卷(期): 14(3) 分类号:B84 关键词:跨文化   主观幸福感   生态文化   个体文化  

篇4:超越主观幸福感

超越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跨文化研究概述主观幸福感是幸福感研究的主流模式,但现代心理幸福感研究动摇了其霸主地位.笔者分析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模型、贡献以及局限,并根据研究新进展对幸福感概念进行了新的解读和建构,认为幸福感是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的统一,走向整合是必然趋势.

作 者:苗元江 龚继峰 MIAO Yuanjiang GONG Jifeng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刊 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36(5) 分类号:B842 关键词: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   社会幸福感   整合  

篇5: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高鹏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永州42519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身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幸福问题。然而,在教育方面,对学生的幸福需求的关注还不够,虽然大部分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包含了幸福教育,但怎样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幸福教育还需要深究。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对策

作者简介:高鹏(1988-),男,湖南永州人,硕士,湖南科技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哲学。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也是人类的根本追求,大学生们更加渴望追求幸福,因此,培养大学生们建立积极的幸福观,指引他们更好地追求幸福、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并在未来的人生中学会享受幸福,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幸福教育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责任。

一、主要影响因素

(一)主观因素

1.人格。将一个人的行为、思想方式与心理品质的结合体称之为人格,人格对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处事方法和行为态度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前途发展,所以,人格因素与大学生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关系。通常,在不同时间里,主观幸福感呈现相对稳定状态,它和稳定的人格特点有密切关系。人格因素主要由尽责、开放、和谐、神经质和外倾组成,它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2.个人健康状况。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健康状况,一个人如果想要达到自己设定的生活与事业的目标,其前提条件是拥有健康的身体,只有在精神状态饱满的情况下,才能有精力去处理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享受成功后的愉悦。许多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以身体为代价去获取金钱和事业的成功,本身就是一种失败”。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大学生,健康状况影响的不仅是他们平时的学习成绩,还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对他们的幸福感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

3.自我价值观。未来社会的骨干力量主要是大学生群体,一个社会的未来发展状况与大学生的状况有很大程度上的关系。在我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大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使研究体现出整体性与层次性,我们将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分为外部价值观和内部价值观两种。其中外部价值观包含地位、形象、健康和财富等;内部价值观则包含自我接受、自我成长和自我目标实现。研究表明,自我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内部价值观相关性较强一些,而内部价值中的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自我实现目标,明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对其内部价值要予以重视,引导他们更积极地去追求它,进而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外部价值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并不大,一方面是在长期生活中他们已经学会怎样正确地去面对与自我接受,另一方面是他们只是单纯的消费者,物质财富的多少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所以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外部因素

1.家庭经济。一个人的幸福主要来源于家庭的幸福,而家庭的幸福程度与家庭的经济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家庭经济背景对大学生的幸福感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学生只是单纯的`消费者,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费用主要还是来源于家庭的支持,富裕的家庭可以帮助他们更加顺心地享受多彩的大学生活和顺利地完成学业,而对于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的学生来说,除了要努力完成学业之外还要担心生活费用的来源,在这种背负双重压力的情况下,对其身心产生很大的影响,幸福感水平自然也就比较低。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为人们提供认可、支持,为他们驱逐孤独与恐惧,使他们拥有安全感与归属感,在某种层次上讲,个体的幸福程度取决于其拥有的社会关系的质量与数量。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大学生的主要社会关系有家庭关系、朋友关系、恋人关系和师生关系等。不同的社会关系对他们提供不同的社会支持,一个被朋友关注、家庭关爱、为他人所认同与接纳,拥有着良好社会关系的大学生,不仅有利于他提高自身价值,更会让他产生丰富的主观幸福感。

3.就业压力。当代大学生压力来源之一是就业压力,为人生出路与就业前景担忧,就业压力大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面对当前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形势,许多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而就业是每个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的大学生所要面对的问题,对就业问题还没解决的学生,会感受到无助、焦虑与失望。市场需求与大学生就业不平衡,即使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意向不同,但因为就业岗位都类似,导致就业竞争越演越烈,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此情况下,大学生的幸福感也就不强。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培养良好的人格特性。培养良好的人格不但能够降低大学生对消极情感的敏感性,提高对积极情感的感受度,还能帮助大学生们在自身努力下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得到更多的关爱、安全感和社会支持,良好的人格特性对大学生实现自身目标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大学生还处于一种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的人格特性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一阶段好好努力,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人格特性。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既要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也要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和才智,使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健全人格。

2.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人的需求是在不停递进的,在满足了一个需求之后,又会出现另一个更高层次的需求。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部分人在他们的物质生活方面已经得到了满足,但是在精神方面却十分贫瘠,对生活不报什么好的预期甚至堕落。对大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只有拥有正确的幸福感与崇高的理想,有着为实现自身目标而不懈奋斗的决心,才会在努力的过程中享受到自己的幸福感。因此,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其远大理想与内在价值,要让他们明白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时有发生,在面对生活问题、学习困难和心理压力时,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看清问题的本质,把挫折与困难当成是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自身幸福感。

3.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建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说,应改掉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懂得幸福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道理,要学会如何去获取幸福,通过关心他人、自我完善和回报社会等来感受幸福。班集体是大学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舞台,若所在班集体能够起到促进同学之间和睦、团结、健康成长等良好作用时,那么相信这个集体的每个成员的主观幸福感都会得到提升。性格内向的同学也会积极、热情地投身到班集体的建设中去,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身的幸福感。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对于大学生的特定年龄来说,还处于一种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在面对情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与就业等压力时,心理问题较为突显,易于产生心理障碍,有碍于大学生对幸福感的体验。幸福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学习生活中的幸福感,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心理技能,使其能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与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面对各种压力。在大学生的主修课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程的设置无法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现代的大学教育看重的是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的课程教育,注重的是技能的掌握与知识的积累,而在学生的心理和日常生活方面的关注较少。学校应系统地设置心理教育的课程,让学生时刻接触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做好课外的心理辅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5.培养就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社会与学校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是就业难,在高校扩招和就业岗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显得更加困难和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学习生活与就业期望,还会产生不安、紧张、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导致心理失衡,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心理障碍和身体疾病。就业压力大会影响大学生对幸福感的体验,降低大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对幸福感的体验。大学生自身要树立良好、正确的就业观,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就业现象,结合自身的能力与实际情况,及早做好事业规划,根据自己制定的职业规划来锻炼相应职业能力,达到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

三、结论

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是时代发展的新鲜血液,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的幸福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研究大学生的幸福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影响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增强大学生幸福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宪华。本科生幸福感与心理资本的状况及其关系[J].商洛学院学报,,26(2)。

篇6: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测量结果的正向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浅析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测量结果的正向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浅析

目的考察国内正常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结果是否存在正向倾斜,并分析与检验哪类题目更易引起受测者的正向回答.方法以国内已发表的35篇有关研究的`结果为分析数据.结果这类研究的结果都呈正向倾斜;而且单项的概括性题目要比多个具体生活领域的综合测量,家庭关系的测量要比物质条件的测量更易引起受测者的正向反应.结论这种结果一方面可能是老年人生活现状的真实反映,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老年人在有意无意地防御与美化.

作 者:刘萃侠 肖健 耿晓峰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 刊 名:中国老年学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年,卷(期): 23(4) 分类号:B844.4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   生活质量   阿里效应  

篇7: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采用量表法以314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评估了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差异检验表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以及总的社会支持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而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以及家庭支持方面则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方面产生影响;在预测主观幸福感时,不同的社会支持指标的预测力是不同的.

作 者:严标宾 郑雪 邱林  作者单位:严标宾(肇庆学院教育系,广东,肇庆,526061)

郑雪,邱林(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广州,510631)

刊 名:应用心理学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年,卷(期):2003 9(4) 分类号:B849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支持   主观幸福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