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高二生物必修一详细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高二生物必修一详细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高二生物必修一详细知识点

篇1:高二生物必修一详细知识点

生态环境的特点:生态环境具有全球性,主要原因是因为物质循环的全球性。

(1)温室效应

①温室气体:CO2、CH4、氮的氧化物等气体,其中CO2是主要气体,约占60%左右。

②原理:温室气体层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③主要煤、石油、泥炭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④主要危害: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范围扩大。

大力植树种草

⑤预防措施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洁净新能源

(2)臭氧层破坏

①臭氧层作用:阻挡日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生物能够登陆成功,并在陆地上正常地存活下去。

②破坏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

③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④危害: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3)酸雨

①形成原因:主要是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使雨水的pH<5.6。

②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火灾等。

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熟率降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

③危害鱼卵不能正常孵化

危害建筑物及工业设备

引起人的呼吸道疾病

④与硫循环的关系:SO2的来源及酸雨形成过程都是硫循环的组成部分,下图为硫循环过程:

(4)水(海洋)污染

①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入水体,海洋运输时石油泄露和倾倒污染物。

②表现:富营养化。

③结果: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表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水华,原理及过程如下:

(5)土地荒漠化

①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三北防护林被破坏。

②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③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6)水资源短缺。

(7)生物多样性锐减

原因: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②掠夺式开发和利用。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

【同步练习题】

【1】下列属于野生生物资源价值的是

①工业原料②科学研究③美学④间接使用价值

⑤潜在使用价值⑥药用价值⑦野生生物数量太多不利于生态平衡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④⑥⑦

答案:C

解析:对于人类来说,野生生物资源具有直接价值,例如,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学研究、美学;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等。

【2】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获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易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答案:D

解析:目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森林及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二是自然历史遗迹自然保护区;三是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是就地保护,易地保护主要是给生物另选一个条件适宜的自然环境,是就地保护的一个补充。人们大量地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会干扰动物正常的生理活动,亦不可取。

高二生物必修一详细知识点

篇2:高二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生态环境的特点:生态环境具有全球性,主要原因是因为物质循环的全球性。

(1)温室效应

①温室气体:CO2、CH4、氮的氧化物等气体,其中CO2是主要气体,约占60%左右。

②原理:温室气体层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③主要煤、石油、泥炭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④主要危害: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范围扩大。

大力植树种草

⑤预防措施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洁净新能源

(2)臭氧层破坏

①臭氧层作用:阻挡日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生物能够登陆成功,并在陆地上正常地存活下去。

②破坏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

③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④危害: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3)酸雨

①形成原因:主要是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使雨水的pH<5.6。

②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火灾等。

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熟率降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

③危害鱼卵不能正常孵化

危害建筑物及工业设备

引起人的呼吸道疾病

④与硫循环的关系:SO2的来源及酸雨形成过程都是硫循环的组成部分,下图为硫循环过程:

(4)水(海洋)污染

①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入水体,海洋运输时石油泄露和倾倒污染物。

②表现:富营养化。

③结果: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表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水华,原理及过程如下:

(5)土地荒漠化

①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三北防护林被破坏。

②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③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6)水资源短缺。

(7)生物多样性锐减

原因: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②掠夺式开发和利用。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

篇3:高二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无机物

1、无机化合物有 水 和 无机盐;有机化合物有 糖类 、脂质、蛋白质 和 核酸;

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水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蛋白质。

3、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分为 自由水和结合水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4、新陈代谢越旺盛,自由水 的含量会越高。

5、自由水的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 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调节体温④参与生化反应过程⑤为多细胞生物的绝大多数提供液体环境

6、无机盐在细胞中多数以 离子 形式存在,少数以 化合物 形式存在。

7、无机盐的作用: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

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血液中缺Ca会发生抽搐现象。

③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是构成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是血红蛋白主要成分,Ca 是动物和人体骨骼及牙齿中的重要成分。

篇4:高二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2、垂体: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借漏斗柄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

3、下丘脑:即丘脑下部。间脑的一部分,位于脑的腹面,丘脑下方,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较高级中枢。

4、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

5、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6、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1)存在形式:离子

(2)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第二节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一、糖类

1、元素组成:由C、H、O 3种元素组成。

2、分类

概 念种 类分 布主 要 功 能

单糖不能水解的糖核糖动植物细胞组成核酸的物质

脱氧核糖

葡萄糖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水解后能够生成二分子单糖的糖蔗糖植物细胞

麦芽糖

乳糖动物细胞

多糖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个单糖分子的糖淀粉植物细胞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

糖原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附: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

蔗糖→1葡萄糖+1果糖

麦芽糖→2葡萄糖

乳糖→1葡萄糖+ 1半乳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

糖原→葡萄糖

3、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另: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4.糖的鉴定:

(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与斐林试剂在隔水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 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 0.05g/mL CuSO4溶液(4-5滴)

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

二、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由C、H、O组成(C/H比例高于糖类),有些还含N、P

2、分类:脂肪、类脂(如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3.功能:

脂肪: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

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固醇: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4、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

1、元素组成:除C、H、O、N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

2、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

氨基酸结构通式: :

氨基酸的判断: ①同时有氨基和羧基

②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R基的不同)

3.形成: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相连而成肽链,多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质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

多肽:由n(n≥3)个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相连形成的肽链。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

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4.计算: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 肽链条数。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氨基数(或羧基数)=肽链条数

5.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注意有关蛋白质的功能及举例)

6.蛋白质鉴定: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

双缩脲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和0.01g/mL CuSO4溶液(3-4滴)

使用:分开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四、核酸

1、元素组成:由C、H、O、N、P 5种元素构成

2、基本单位: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分子磷酸

脱氧核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4种) 1分子含氮碱基(A、T、G、C)

1分子磷酸

核糖核苷酸 1分子核糖

(4种) 1分子含氮碱基(A、U、G、C)

3、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 核糖核酸(RNA)

种类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存在场所

脱氧核糖核酸DNA脱氧核苷酸(4种)主要在细胞核中

(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核糖核酸RNA核糖核苷酸(4种)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4、生理功能: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原核、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学好高中生物的必要方法

1、观察比较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如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等,有效地发挥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而我们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

2、综合归纳

教师授课尤其是新授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

3、把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 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朴→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的进化等。把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线粒体学习就应紧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规律:有双层膜,内膜向内折迭形成嵴,扩大了膜面积,有利于有氧呼吸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

4、还需掌握好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颠柚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相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记忆方法很多,下面仅举生物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几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