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egre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幼师教养笔记中班,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幼师教养笔记中班,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幼师教养笔记大班精选
幼师大班教育笔记1
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们的午睡总让我感到头痛,这群调皮的孩子们嘻嘻哈哈、说说笑笑,一进午睡室从东跑到西,在床上打滚等。不一会儿告状声连绵不断,谁在推人,谁还没衣服\谁又在讲话了。老师大声喊也不起效果,帮这个盖被,又帮那个,边劝说着,想让大家安静下来开始睡觉。可那几个调皮的孩子还磨磨蹭曾的。可是根据幼儿的生理、年龄特点午睡有益幼儿的身心健康。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状况。
在幼儿园午睡是孩子们统一的活动,可在孩子们看来,一旦睡下了,就约束了讲话、活动的自由。因此,他们想方设法要在睡前说完想说的话,趁老师没看见做完自己想做的事真的,当我们感觉到孩子们太烦、太闹、太吵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孩子们、满足孩子们的需要。设身处地为孩子们着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与空间给孩子们,孩子们也会配合老师的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就一定有好的收获。
而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教会他们学会知识,照顾好他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观察他们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他们,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和他们做真正的好朋友,他们才会信任你,愿意把心里的话告诉你,愿意和你做各种游戏。
幼师大班教育笔记2
“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游戏情节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幼儿的情绪也发展到了高潮,在我缺乏指导游戏方法的状况下,逼迫性的让幼儿安静了下来,在游戏即将结束时幼儿却不遵守游戏规则,在我的指导下也没有起色,我没有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使幼儿对自我失去信心和对游戏的兴趣。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游戏是让幼儿获得愉悦的一种活动。幼儿在游戏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又不能成为成人愿望的执行者,那么咱们就应怎样去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去展示游戏自我的舞台呢?
1、咱们共同认为对于不一样年龄特征的幼儿要用不一样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的幼儿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个性钟爱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幼儿在游戏时咱们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孩子对新的玩具不感兴趣、不会玩、不钟爱玩游戏时,咱们就用孩子不感兴趣的玩具玩游戏,这样就会引起孩子模仿的兴趣,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的作用。
2、中、大班幼儿,咱们能够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解决问题的帮忙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如果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咱们扮演一个主角参与幼儿游戏中,透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为幼儿带给一段时刻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透过幼儿之间的讨论,引导幼儿以他们自我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我认为不一样游戏主题的指导方法是不一样的,咱们要根据每一种游戏特点及幼儿需要指导游戏。
3、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咱们就应让幼儿自我确定想玩什么、怎样样玩、和谁一齐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平时指导幼儿游戏时,就需要咱们用心去了解幼儿的想法,不好把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好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要让幼儿自我的方式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让幼儿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的规则。因此,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游戏,自主决定游戏的方法。这是咱们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所在。
幼师大班教育笔记3
“啊,我的,是我的车!!”正在“停车场”玩的汪君昊叫了起来,我循声走了过去,看见两个孩子正在争夺一辆玩具车。“怎样拉??”“老师,马孙伊抢我的小汽车”“我也要玩这个车的,我也要!”
这就是经常发生在咱们班的一幕幕抢玩具事件,也是咱们最头疼的事,咱们班的小兄弟姐妹平均年龄只有三岁半,而且都是娇生惯养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构成了倔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但是到了幼儿园里,和那么多小兄弟姐妹在一齐,玩具数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儿轮流分享。如何让他们学习并领悟分享,从而减少这种争吵的发生呢。
经过和孩子们三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咱们班的孩子对故事、儿歌理解的很快,每次当我宣布要开始讲故事的时候他们就会很安静的用小眼睛看着我,于是我就想到能够利用儿歌、讲故事的形式引导他们,让他们从中领悟分享,体会分享的愉悦。有一次我讲故事《大家一齐玩》,让他们学习并领悟讲:“大家一齐玩,你玩一会,我玩一会。”教育他们要和小兄弟姐妹一齐玩,不能争抢玩具。
对于孩子们,最有效的方法就应就是游戏了吧。因此我就利用区角活动的时刻让几个孩子在建构区一齐搭积木,在娃娃家玩的时候,我让孩子分主角扮演,分好工作,比如:让马亦心和陈茜小兄弟姐妹专门负责厨房那块,做好吃的点心,让黄梦妍小兄弟姐妹哄宝宝睡觉,小医院就有唐佳怡小兄弟姐妹做医生,给生病的宝宝看病,让他们一齐搭建玩具,分工合作,培养幼儿合作潜质和体会分享的愉悦。在去淘气堡或是滑滑梯的时候咱们也总是不忘提醒一句“注意安全,不能和小兄弟姐妹抢着玩,要一个轮着一个!”
在小兄弟姐妹离园时,和家长交流幼儿园里的活动状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里需要大家一齐分享才能愉悦融洽的生活、游戏。
经过一段时刻我突然发现孩子们为抢夺玩具而争吵的现象明显比以前少了,虽然还是会有个别小兄弟姐妹,但是我明白他们,正因我知道他们还小,咱们只有用博大的无私爱心去理解他们,包容他们让他们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明白分享的愉悦。
幼师大班教育笔记4
有一个女孩叫海宁,长着圆圆的娃娃脸,常常的睫毛,大大的眼睛,一笑两个小酒窝,个性可爱,平常一听见音乐浑身都能动起来,乐感特强,是他们班的舞蹈主力。
这孩子中午在幼儿园就餐,吃饭、站路队、玩耍都个性好,让老师操心的是孩子的午休,小朋友睡前老师讲故事,她也不听,就是自己在闹,一会儿下床拿鞋子扔到床底下,一会儿又把被子叠起来再伸开,一会又把小脚丫翘起来数数,一部分孩子睡着了,她不睡,大部分孩子睡着了,她还不睡,自己玩呀闹呀,值班老师没办法,抱着她,哄着她,她最后睡着了,值班老师也松了一口气,轻轻地把她放在床上,她睡得那个香甜啊,小脸红扑扑的,小嘴嘟嘟着,有时睡梦中还咯咯笑起来,大概是做了什么好梦。但是,起床时间到了,老师把她叫醒,让她起床时,她可就耍起来赖来了,哭着闹着不起,老师去抱她,不是用手抓,就是她用脚踹,说不定在踹的同时,一泡尿就全都撒到裤子里面了,然后是老师打电话通知家长,家长匆忙来送衣服,老师又急忙给她换衣服......几次三番,老师疲惫,家长也有意见了。渐渐地值班老师得出了经验:把她叫醒后,不管她哭不哭,先把她往厕所里面抱(我们的活动室、洗手间是一体的),先把她撒尿,这样就不至于把尿撒在裤子里,等尿撒完了,孩子也就不哭,醒了。
如今的海宁啊,可懂事了,自己吃饭,自己睡觉,还能去帮忙小朋友穿衣服,就像一个小大人。
幼师大班教育笔记5
开学两个月了,幼儿情绪基本稳定,也在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最近我发现孩子们开始出现攻击性行为了。他们会在你一转身,一回头的功夫因为各种莫名其妙的原因大大出手。还有就是哪些调皮好动,身体动作不够协调的幼儿时常会出现磕磕碰碰的现象。
前几天,在中午起床后老师刚给奇奇、皮蛋儿穿完衣服,让他们搬椅子回位子的功夫,奇奇把皮蛋儿咬了一口。我们一边赶紧对受伤的孩子进行伤口处理,一边询问咬人的原因。可孩子那里说得清楚呀,平时两个孩子都是顽皮好动,不吃亏的独生子。这可怎么向家长交代呀,我这心里真不好受。为了不引发更大的矛盾,我只好分头找两位家长。幸好两位家长通情达理,尤其是被咬的孩子皮蛋儿的家长,他爸爸说:“孩子在一起,哪有不打不闹的,没关系。”虽然家长这么说,可我的心里还是过意不去。幼儿园工作安全第一,一切教育都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
我连忙组织班上的老师开了一次班务会。强调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教师更应该做好安全工作,我们知道身上的重担与责任。
对此我制定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与家长和幼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和家长探讨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幼儿知道这种行为不好,别的小朋友不会接受,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加强各个生活环节的规则培养。减少生活环境中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与幼儿共同制定各个环节的行为规则与要求。出现问题学会与老师交流,请求帮助。
(三)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感受分享的快乐。
(四)教育幼儿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学习礼貌用语,会同小朋友用商量的口吻进行交流,得不到满足时也不生气,不动手。培养简单的合作意识。
现在我们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长们的掌上之宝,什么要求都满足都答应,他们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缺乏分享、合作意识。这是我们家长应该重视的问题。
篇2:幼师教养笔记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巧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幼儿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运用语言显得尤其重要。走进幼儿园,我们不难看出,有些孩子对有的幼儿教师非常亲近,有话敢说、愿意说,老师的话也听得进,而对另一些老师则疏远,不够亲近,也不爱听老师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幼儿教师的语言运用是否恰当造成的。下面为您介绍幼儿教师的语言技巧。
1、平等交谈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说这样的话,“请坐好”、“请你跟我这样做”等等。在这里教师是作为指挥者的身份出现的。而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应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应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支持幼儿的探索。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帮老师收玩具时,我们可以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此来得到幼儿的帮助,锻炼幼儿,而不能以命令的口气说:“快点,帮老师收玩具!”;当幼儿在美工角活动时,为了防止幼儿乱扔纸屑,我们可以委婉地提醒幼儿:“你们需要一个垃圾筐吗?”这样幼儿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要把纸屑扔到垃圾筐里,而不能扔在地上,但如果直接说:“不许把纸扔在地上。”则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常说,“你好”、“请”、“没关系”、“能不能”、“我们一起来好吗?”、“你说应该怎样呢?”、“你先试试看,如果需要帮忙就叫我。”、“你可以帮我一下吗?”等等。
2、因人用语
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幼儿现有的语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语”,比如,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就应不同:比较内向、较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更多地采用亲切地语调,关怀地语气对他们说话,以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要有耐心,在语速上要适当地放慢一些;对脾气较急的孩子,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的急躁情绪得以缓和。再如,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要多使用些儿童化、拟人化的语言,将一些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而对于略大一些的中大班幼儿则要注意语言的坚定和亲切,使幼儿感到老师的话是经过思考的,不是随随便便说的,是值得听的。总之,对不同的幼儿,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人用语,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篇3:幼儿园中班教养笔记
黄__,是一个很聪明的大男孩,认识很多的汉字,数学做起来又快又对,记忆力极好,反应也很快。但是,他的行为习惯不太好,坐没有左相,站没有站相,睡觉老是睡不着,上课还喜欢打扰别人,所以,平时总少不了被点名。可是,我发现,一段时间下来,好像丝毫没有改变,他把我们的话东耳朵进西耳朵出,还是照样我行我素。怎么办呢,我很伤脑筋。
昨天,终于逮着了他的一个微小进步,我便当着大家的面表扬了他,我感觉到,他的脸上瞬间流露出一丝的得意。下课后,璇儿来到我的身边说:“杨老师,我知道你为什么要表扬黄子为,因为你想鼓励他,让他进步,是吗?”人小看法倒是很多,不过一语惊醒梦中人,有时繁琐的工作的确会让我太过直接地表露自己,埋怨孩子的一些缺点,在教育中追求快速,方法简单,没有艺术性。本来,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个性,因材施教,就是要我们根据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我和钱老师商量,既然批评和个别谈话对于他来说没有用,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彻底改变方法。正好,他今天来园还是比较早,于是,晨间谈话时,我就表扬了他,听到表扬,他还算比较端正地坐好,我又接着表扬了他的坐姿。正好今天是星期一,要评选值日生,我就推荐让他来做。整整一天,我一直在用眼神关注着他,并不时地用动作、眼神、表情和语言来提醒他,他倒是真的比以前进步多了,破天荒地午睡了,做起操来也不扭扭捏捏了。我们也在所有的孩子面前盘点了他今天的进步,并且奖励了他两颗星星。
鼓励、赏识、表扬、赞赏、放大优点缩小缺点,这些教育方法孩子不会嫌多,人总是要激励的,特别是孩子,很多家长都会说:“我家的孩子要带带高帽子的。”
明天、后天,我们一定还会不断地发现子为的进步,表扬他,赞赏他。我们也会将赞许的目光和语言投向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赏识的阳光下快乐成长!
篇4:幼儿园中班教养笔记600字
配一把心灵的钥匙
幼儿园里常会有一些个性非常突出的孩子,喜欢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心中的不想。也因此常会有老师无可奈何地抱怨孩子的特殊问题。 这学期,小一班有个吃饭困难户,每到吃饭时间就哭着要回家,任凭老师怎么哄、喂都不愿意张开小嘴巴,老师来向我倾诉烦恼。于是我在用餐的时候……
幼儿园里常会有一些个性非常突出的孩子,喜欢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心中的“不想”。也因此常会有老师无可奈何地抱怨孩子的特殊问题。
这学期,小一班有个“吃饭困难户”,每到吃饭时间就哭着要回家,任凭老师怎么哄、喂都不愿意张开小嘴巴,老师来向我倾诉烦恼。于是我在用餐的时候来到了小一班,看到这个叫宁宁的小男孩,正趴在桌上鼓着小嘴巴,把饭碗推到了桌子中间。我走过去,蹲下身子问他:“怎么了?不想吃饭吗?”他看看我,点点头。我又问:“这么好吃的红烧肉,你不喜欢吗?要怎样你才喜欢吃饭呢?告诉老师好吗?”又过了会儿,他小声地说:“我想喝水。”我赶紧倒来了水,他“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下去,然后终于张开了嘴巴,一口一口吃起了饭。而此后的每一天,饭前只要给他提供一点水,他都能很高兴地把饭吃得干干净净。
有的事情,其实就是这样简单,一句话就能打开一个结。关键是,有没有给孩子轻松表达自己心声的机会,有没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细腻心灵。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尊重,被关怀,渴望用自己的方式引起成人的关注,哪怕是用极端的方式,那也是他急于表现自己的手段。老师,应该是个多重角色,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拉一把,在孩子需要关怀的时候像妈妈一样抚慰,在孩子需要理解的时候像朋友一样倾听。把自己当孩子,真正蹲下身来,会发现每个孩子那扇心灵的小窗都有一把独特的钥匙可以打开,只要有了那把钥匙,快乐和惊喜就会随之涌来。
篇5:10月份中班教养笔记
“王老师,你相信我吗?”晨晨在排队出去做操经过我身边时,大声地问我。看着他认真的脸,我对他用力点点头,给了他肯定的回答“我一直很相信你,你一定行的。”晨晨满意而又严肃的转过头,雄赳赳气昂昂地甩开大步向操场走去。我不由得想起刚开学时的情景,嘴角情不自禁的上扬起来。
暑假结束后,孩子们又重新回到了幼儿园。他们的变化非常大,有的变得活泼了;有的变得调皮了;有的变得……而晨晨就属于变得更倔强的那一个。每次去操场做操时,他不但不做,而且随意走动。问他为什么不做,他的回答是:烦死了,每天都做操。我们找他谈话,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真是让人急死了。
有一次,我在和孩子谈长大后想干什么时,小朋友们都踊跃发言,晨晨也积极地说:“我长大了要做飞行员。”看他两眼放光的样子,就知道他有多么崇拜飞行员。这是我对小朋友们说:“你们想要达到自己的愿望,就必须从现在做起。比如:上学不迟到,懂礼貌,认真做操。如果连做操都做不好的话,那怎么还还有资格当当解放军,当飞行员呢?大家说是不是啊?”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这时我发现晨晨的眼睛特别亮,声音也特别响。我立刻指着晨晨说:“我相信你,你一定行!”晨晨抿着嘴唇用力地点点头。这天做操时间,晨晨特别认真。回到教室后他问我:“王老师,我今天做操你看见了吧?我做的好吧?”我看着他认真地回答说:“我就知道你一定行的,我一直很相信你。”
从此以后,晨晨每天做操走过我身边时,都会问我一句“王老师你相信我吗?”每次我都会认真回答,同样他每次做操都非常认真。
我觉得被信任、被承认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更加需要。“信任”会激起孩子积极的情绪,同时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信任别人和被别人信任是同样的幸福。如果发现孩子有缺点而不注重方法,可能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俗话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时我们需要的可能是耐心地等待时机,而不是过早的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