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高中化学说课稿《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化学说课稿《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篇1:高中化学说课稿《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高中化学说课稿《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说教材内容

【地位和作用】

研究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科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认识了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为他们系统地总结整合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奠定了基础。本节教学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运用有关方法研究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过程中,既可加深学生对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的认识,为他们后续学习其他物质的性质提供指导,同时又可使他们系统地学习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达到课程标准对于金属钠的教学要求。

本节教学既是学科研究方法讨论课,也是物质性质研究课。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接受科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金属钠的有关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等,加深他们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增强他们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指导自己行为的意识。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确定本节教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②使学生了解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

③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他们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②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③在归纳金属钠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金属钠性质的探究,加深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②通过系列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增强灵活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的意识。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确定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的认识,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意识的形成;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强化在探究钠及其主要化合物时对于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并正确地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教法、学法和教学用具:

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教学主要围绕建构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确定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并形成科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沿着导学案制定的科学思路,自主学习有关内容或动手操作实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交流,进行合作学习,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教师要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注意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

2、教学用具

相应实验仪器和药品,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

1、在初中化学学习中, 你是怎样认识氢气、氧气等物质的性质的?

2、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你对物质的分类和化学反应的分类都有了哪些认识?

3、你能通过比较找出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异同点吗?

篇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介绍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2.实验法: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可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要求:(1)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

(2)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3)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客观而正确的结论

3.分类法:根据分析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例:金属,非金属;酸碱盐)

4.比较法: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的方法。(主要是站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角度对物质性质进行比较)

二、探究钠的性质

【观察】1、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比煤油的密度大的固体

高中化学说课稿《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2、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黄豆粒大小的钠块,观察切面: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

【要求】观察操作及现象记录金属钠的物理性质(课本P10填表)

状态 颜色 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 熔点的相对高低

固体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质软,比煤油的密度大

3、[演示实验]: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块黄豆大的钠投入小烧杯中。

【要求】 观察反应的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并做记录(课本P10填表,补充上表):

现象:浮、熔、游、嘶、红

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1. 分子、原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方法指导:(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性质不同。例如,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空气中的氧气与实验室制取的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如:O2、H2O等。

(3)分子的构成:由原子构成,其中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如:O2、H2O等。

(4)分子的性质:1. 分子很小;2.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3. 分子间有间隔。

(5)分子与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也发生变化。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方法指导:(1)原子不可分只是在化学变化中,并不是不可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2)原子的结构:

其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质子数决定着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化学性质。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如:Fe、Mg、Al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2.原子团

记住几种常见的原子团:NO3、SO4、OH、CO3、NH4

3.离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方法指导:(1)由于带电情况不同所以分为阴阳离子。

(2)离子与原子的联系:原子得到电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阳离子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3)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注意数字在前,电性在后。如:Ca2+、Al3+、Cl-、O2-

篇3:高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与程序的教学反思

今天,周六,抽空将高一课改3班的报纸改完了,最高分只有70多分(满分100分),不及格的有一定数量,低的有好几个40多分,目前尚未统计,最迟周日晚上让课代表统计。通过阅卷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对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尤其是方程式掌握较差,像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部分同学书写错误;

2、表述不准确,书写不规范。像气体、沉淀符号少标、多标、错标的都有。暴露出学生初中对沉淀表记忆不清。再如:收集氯气的2种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和排饱和食盐水法(教材14页原话),学生将饱和写成“饱合”,此为错别字,写成饱和食盐水法(没有“排”字),写成排食盐水法(没有“饱和”二字),这样的表述显然得不到满分;

3、对新题型尤其是和课本不一致时,学生因思维定式犯错较多,实验大题,计算题较差。

解决措施:

1、从本周日开始让课代表每天提问几个同学(4个课代表,王**,刘**,丁**,樊**。每个同学每天提问至少3个同学课本方程式),一周5天课下至少每个同学提问一遍。就在错题本上写,4个代表改。错误罚抄5遍,就写在错题本上;

2、课堂上分析试题时强调书写规范,字迹工整,表述准确等;

3、多做题,多研究错题,同时做好错题记录;

4、周末给学生布置作业明确、具体,周日晚上检查、批改。

目标:做好初高中衔接的第一个月很重要,迎接国庆后的第一次月考。

篇4: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4第一单元。本节课主要包括了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以及硫酸的形成。那它是在前面学习了氯、溴、碘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上的一个进一步深入,也为硫酸的制备的学习做了一个知识性和结构性的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上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从教材的安排结构上来看,教材首先简单指出了二氧化硫与酸雨形成的关系,接着通过三个探究性实验介绍了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后,教材又具体介绍了酸雨形成、危害以及治理。可以说,这样的安排顺序就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说学情:

那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氯水漂白性的原理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此外,学生此时已经初步学会了对比、分析、实验的方法,所以本课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说目标:

那么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并结合高中化学学科指导意见上的相关内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与用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知道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掌握酸雨形成的原因,简单地知道酸雨的危害以及治理办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学会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并能从实验中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酸雨形成、危害、治理的探究,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激发勇于探索的精神,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说重难点:

那么根据以上的这些目标以及课程标准上的建议,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酸雨的形成、危害和治理。由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原理是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这与氯水漂白性的原理不同,学生就比较容易混淆起来,所以我把这部分内容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

为了使以上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本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探究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以及实验法。

说过程:

那么综合以上的分析,并使学生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我把我的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那我会播放一段造纸过程中用二氧化硫漂白的视频来创设情境,并提问,为什么纸张虽然经过了漂白,但放置时间久了还是会变黄,这与二氧化硫的性质有什么联系。那么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就将学生的兴趣引到了本课的学习上,而通过提问,就引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二氧化硫。

导入之后,开始本课的新知探索,这里我主要安排了4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那我会展示一瓶二氧化硫气体,让学生从视觉、嗅觉等角度认识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接下来呢,我将一集满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滴有石蕊试液的水槽中并晃动,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二氧化硫溶于水,是一种酸性氧化物。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依据原有知识,通过自身的同化顺应,获得新的知识,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

探究活动二: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式,结合二氧化硫在造纸过程中的应用,让学生以4人为一组,进行二氧化硫与品红反应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小组讨论,得出二氧化硫漂白是因为产生了不稳定的化合物。接着,我再用这个知识点解释纸张变黄的原因。接下来,我会通过ppt展示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应用于在食品业的图片,进一步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sts教学理念。

探究活动三,那这个过程我也是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依据书上的介绍探究二氧化硫的还原性。通过这个过程,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探究活动四: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以4人为一组,分别扮演化学家、企业家、市长、普通市民的角色,从酸雨的形成、酸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进仪器设备、从身边小事入手治理酸雨等角度展开讨论。那么这个探究活动呢,就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对酸雨的认识就更为深刻,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本课的小结部分,我会让学生结合板书,对本课重点进行梳理。至于形成性练习,我会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来考察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掌握情况。

篇5:高中化学实验改进方法研究论文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方法研究论文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然会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大量的实验操作.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高水平的化学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化学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所以从学生的角度对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展开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理论分析

新课改要求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方向是提升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实际作用,使教学更加直观、丰富,使学生在实验中逐渐形成科学素养,所以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必须注重简约、趣味、安全、科学的统一.在实际的化学课堂实验中,部分学生为达到实验目的,忽略实验本身的科学性,使自身对化学制剂性质的掌握混乱.化学课程的理论内容是对大量化学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化学教学不可能脱离化学实验而单独存在,随着化学教学资源的升级、化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在理论上应该从实验的方法、手段、过程、内容设计、程序步骤等多方面进行,学生不能为了达到教师的实验要求或盲目地体验化学实验的趣味性,而忽视化学规律和化学操作的'科学性,否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意义将会受到打击.

二、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实践分析

1.高中化学实验操作手段改进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水平,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科学素养的形成,而且对教学成本、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结合多方面因素对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在讲“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时,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将气球固定于玻璃管口的可行性较低,漏气现象较为普遍,而使用广口瓶,受其体积影响要达到实验效果会消耗更多的试剂,如果所添加的浓硫酸较少,实验将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所以针对此实验过程应该用试管替代广口瓶,将原本的双口胶塞替换成两个独立的单口胶塞,将其安装于支管与气球的过渡位置,防止气球漏气,而且气球的脱落可能性被缩减.改进后的实验操作,不仅节省了浓硫酸等化学试剂,而且使实验的操作性、科学性、简约性、安全性都得到提升,在课堂中应用的效果更加理想.通过此实验改进发现,同样利用现有的化学实验资源,将实验操作的手段、方法进行改进,就可能提升实验效果,这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善于思考和观察,并结合学习的化学规律和现象进行完善和创新.

2.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方法改进分析.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网络、计算机得到普及,高中化学内容中涵盖的危险性、破坏性较大,不易在课堂上让学生直接进行操作的实验操作、化学现象观察等已经可以脱离具体操作而通过观察视频实现,所以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方法应该在传统的实验室操作中融入视频学习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操作性较差的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通过观察规范的化学操作视频,可以对自身操作中的不良习惯进行改正.

3.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态度的改进.受初中化学学习水平的影响,有些学生对高中化学实验产生了抵触的情绪.现阶段,一些教师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探究式实验教学、渗入绿色化学理念教学、整合实验内容式教学、开发实验的趣味性教学等教学方法应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参与化学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挖掘各类教学方法价值的主要途径,所以针对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态度的改进是化学实验改进的根本途径.例如,在“氢气和氮气生成氨气”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是N2和H2的体积比为1∶3;温度不宜过低,在500℃左右为宜;合成氨是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压强增大,有利于氨的合成,但压强过高时,对设备的要求也就很高,制造设备的成本就高,应对压强合理的把握.由于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并不感兴趣,可能忽略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催化剂“铁触媒”,使其对化学实验的掌握存在问题,甚至不能正常操作,所以学生学习态度的改进也至关重要.

4.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方向的改进.在传统化学实验学习中,学生注重化学实验的反应现象,而忽视具体的化学实验操作过程.新课改提出,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而化学实验操作本身属于科学性的实践探索,所以学生在高中化学实验学习中应将学习的方向由单纯的化学知识点掌握向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转变,如思维逻辑、操作能力、想象力、总结归纳能力、判断力等,以此养成化学实验操作的良好习惯,形成科学素养.总之,高中化学实验改进,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对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等都有促进作用,这是现阶段师生的共同需求.

篇6:翻译学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反思

翻译学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反思

翻译研究一味追求结论的所谓客观公正,贬抑直觉阐释和价值评价,已经有背离翻译研究人文性的偏颇倾向,应该引起译界的特别警惕.翻译研究应该从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性质出发,以现代阐释学作为哲学依据,以人文方法作为一般研究方法,但在研究的具体方法上则可以多样化.

作 者:赵巍 ZHAO Wei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刊 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年,卷(期): 28(6) 分类号:H059 关键词:翻译研究   人文科学   阐释学  

篇7:产抑菌物质乳杆菌的筛选及性质的研究

产抑菌物质乳杆菌的筛选及性质的研究

从健康成年人的口腔中筛选出一株产抑菌物质的菌株HO-69,经API系统鉴定为植物乳杆菌.排除酸性末端产物与过氧化氢的'影响后,HO-69的发酵上清液对变形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抑制作用.抑菌物质经初步提取,推测其分子量在10kDa以下,胰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部分损失,100℃水浴加热20min依然保持较高的抑菌活力,显示活性的pH范围是3.0~7.0,活力随pH的降低而增强.

作 者:杨颖 陈卫 田丰伟 张灏 汤坚 YANG Ying CHEN Wei TIAN Feng-wei ZHANG Hao TANG Jian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36 刊 名:工业微生物  ISTIC PKU英文刊名:INDUSTRIAL MICROBIOLOGY 年,卷(期): 36(3) 分类号:Q939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   抑菌物质   筛选   性质   鉴定  

篇8: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程序和方法体系研究

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程序和方法体系研究

在总结研究目前国内已有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规划环境评价的`目标要求和公路网规划的实际,提出了包括内容、程序和方法等的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提高现有公路网规划环境评价能力和未来公路网规划环境评价质量.

作 者:李庆瑞 钱晓东 孙晓红 卢毅 LI Qing-rui QIAN Xiao-dong SUN Xiao-hong LU Yi  作者单位:李庆瑞,LI Qing-rui(河南省环境保护局,河南,郑州,450000)

钱晓东,卢毅,QIAN Xiao-dong,LU Yi(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410076)

孙晓红,SUN Xiao-hong(岳阳市交通局,湖南,岳阳,414000)

刊 名:山东交通科技 英文刊名:SHANDONG JIAOTONG KEJI 年,卷(期): “”(2) 分类号:U412.1 关键词:公路网   规划   环境影响   评价   体系  

篇9:复杂碎屑岩储层的流体性质判别方法研究

复杂碎屑岩储层的流体性质判别方法研究

由于天山南亚肯北区块新生界-中生界为典型的复杂岩性储层,砂体较发育、横向变化大,岩石成熟度较低,且不同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均有较大的差异性;岩石成分复杂,填隙物含量较高,岩石粒度不等,这给储层识别和储层综合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为建立一套适合新疆天山南亚肯北区块砂岩气层测井识别评价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目前亚肯构造完钻的1口超深探井(A1井)地质资料入手,探讨了目的层苏维依组、库姆格列木群、巴什基奇克组、巴西盖组和舒善河组的岩性、储层特征及含油气情况.通过对A1井及邻区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的`对比分析,总结了该区的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并利用比值法、交会图法、重叠法等多种测井解释技术进行了各组段储层的流体性质的识别,经测试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 者:樊政军 赵冬梅 蔺学F FAN Zheng-jun ZHAO Dong-mei LIN Xue-min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刊 名:天然气工业  ISTIC PKU英文刊名:NATURAL GAS INDUSTRY 年,卷(期): 27(1) 分类号:P61 关键词:碎屑岩   储集层   测井   天然气   岩性   识别  

篇10:几种研究N+(3P)+H2→NH++H反应动力学性质的方法

几种研究N+(3P)+H2→NH++H反应动力学性质的方法

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论研究了N++H2→NH++H反应的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该反应是一种吸热反应,并且在低温下不具有反应自发性.用3种方法计算了该反应在1 mbar的.压力和在1 K和2 000 K温度范围内的动力学性质.通过研究发现这种反应在低温下反应机率很小,并且反应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急剧减弱.并将本文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研究表明:在低温条件下,反应物氢分子的转动动能对反应速率并不产生有效的影响.

作 者:王新兴 董光兴 杨河林 孙桂华 WANG Xingxin DONG Guangxing YANG Heling SUN Guihua  作者单位:王新兴,董光兴,孙桂华,WANG Xingxin,DONG Guangxing,SUN Guihua(河西学院,物理系,甘肃,张掖,734000)

杨河林,YANG Heling(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430079)

刊 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42(2) 分类号:O369 关键词:动力学温度   反应活化自由能   温度反应速率  

篇11:含低碳醇、醛、羧酸和氨类物质的污水处理方法研究

含低碳醇、醛、羧酸和氨类物质的污水处理方法研究

摘要:针对以含低碳醇、醛、羧酸和氨类物质的'工业污水,在对高浓废水进行预处理的前提下,对比SBR工艺、UASB+好氧工艺、A2/O工艺、Gaia-BAF种污水处理工艺特点,最终选择Gaia-BAF工艺作为污水处理工艺.作 者:汤玉海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矿区事业部,黑龙江,大,庆,163453 期 刊:中国科技纵横   Journal: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 “”(3) 分类号:X7 关键词:生物水处理    废水治理    工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