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大战冰山楂”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伍尔芙夫人的读书名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伍尔芙夫人的读书名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伍尔芙夫人的读书名言

篇1:伍尔芙夫人的读书名言

关于伍尔芙夫人的读书名言

1 阅读小说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一门困难而复杂的艺术,你不仅要有能力去体会作家非凡的技巧,更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进入艺术家为你所创造的'境界,领悟到更多的东西。

2、 对于读书,一个人能够给别人的唯一忠告就是:根据你的见解,运用你的理智去获得自己的结论,不必接受别人的观点。

3、 对于一个读者来说,保持独立思考是最重要的修养

篇2:弗吉尼亚伍尔芙

弗吉尼亚伍尔芙

(1882-1941)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她是[[英国]]著名学者莱斯利斯蒂芬爵士的女儿。其代表作品包括《达洛维夫人》、《海浪》和《到灯塔去》。

伍尔芙与其他男性意识流作家不同之处在于,她的小说往往富有诗意,在语言上更像诗体散文,富有唯美主义的情调。但其小说内容的晦涩难懂却和其他意识流作家的作品别无二致。例如,在其代表作《海浪》中,作者没有设计贯串全文的主要情节,而是时刻强调“瞬间”感觉的重要性,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感觉。小说具有显著的存在主义色彩。

弗吉尼亚伍尔芙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中没有大师,只有试验者。现代派小说不过是两个高峰之间的峡谷而已。1941年,伍尔芙在伦敦投河自尽。

艾略特认为伍尔芙是当时英国文学的中心,是一种文明模式的.代表。她的逝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伍尔芙的突出成就是意识流小说。她的《达罗卫夫人》(Mrs. Dalloway)和《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等作品突破传统的时空观,将意识流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还体现出女作家对于女性存在的历史及现状的独特反思。

1882年1月25日,弗吉尼亚伍尔芙出生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门22号。其父是文学家兼评论家。自幼受其父影响很深,她的许多作品与早年经历有关。由于她的母亲生有3个孩子,继母生有4个孩子,这个9口之家、两群年龄与性格不合的子女经常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而伍尔芙同父异母的两位兄长对她倾注了太多的热情给她留下了永久的精神创伤。

她一生中多次精神失常,母亲、父亲相继病逝,是她难以承受的打击。她的小说《达罗威夫人》中即充满了对病态幻觉的真实生动的描绘。

她和伦纳德的结合,使她的婚姻生活与文学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没有其夫的帮助与支持,她也许成不了伟大的作家之一。

她少女时期遭受的精神创伤,她成人后非常厌恶甚至弃绝性生活,更不愿生儿育女。她的丈夫尊重她的意愿,和她保持着没有性爱的夫妻关系。

她把艺术看得高于一切。不过,她每完成一部作品常会出现病兆。性格多变的她经常在脸上看出她内心的痛苦。好在,她患病期间,她的丈夫对她体贴入微,使她深受感动,“要不是为了她的缘故,我早开枪自杀了。”

1941年3月28日,精神上再也无法承受巨大压力的她写了遗书后投河自杀.

篇3: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

伍尔芙夫人的读书名言

弗吉尼亚·伍尔芙论现代小说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 英国女作家,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有<<星期一或星期二>>, <<雅各的房间>>. 本文选自她的随笔集

<<普通读者>>. 1962年,美国戏剧家爱德华·阿尔比创作了剧作<<谁害

怕弗吉尼亚·伍尔芙>>. 剧名模仿<<三只小猪>>中的主题歌<<谁害怕

大恶狼>>, 自此, 她被称为狼(伍尔芙,wolfe). _____青岩录入

对于现代小说所作的任何考察, 即便是最为自由和最为随便的, 也难免不

让人认为: 这门艺术的现代实践, 不知怎地只是基于旧时小说的一种改进.

可以这样说, 以他们那简陋的工具和原始的材料, 菲尔丁就干得不坏, 而

简·奥斯丁则更为出色, 但是他们的机会哪堪与我们的相比较呵!他们的杰

作确实具有一种奇特的简洁格调. 然而, 在文学和某种过程--比如说, 汽车

制造的过程--之间的类比, 除了初次目睹之时, 几乎不可能是适用的. 在以

往的数世纪中, 虽然我们在机器制造方面长进了不少, 但在文学创造上是

否也有所收获, 则是大可怀疑之事了. 我们并没有逐渐写得更好, 据说我们

所能做的一切就是保持时而在这个方向上, 时而在那个方向上稍有进展,

而且, 如果从足够的高处观察, 这整个的轨迹还具有一种循环的倾向. 毋庸

赘述, 我们并没要求立于--即使是短暂的--那有利的地位上. 站在平地上、

立于人群中、尘封双眼的我们怀着妒嫉回顾那些快乐幸福的战士. 他们的战

斗已经获胜, 他们的战果是如此的清晰可睹, 令人难忘, 以致我们禁不住要

郧运接? 他们的战斗并没有我们的那样激烈. 当然这些得由文学史家来

决定, 由他来判说我们现在是处于一个伟大的散文小说时期的开端或结尾

呢, 还是处于它的中间. 因为置身于平地, 所视毕竟有限. 我们只知道某种

谢忱和敌意会赋予我们以灵感; 某些道路似乎通向 释 沃原, 而另一些则

通向垃圾堆和沙漠. 为此花费些笔墨, 或许还值得一试.

自然, 我们的辩论并非针对那些古典作家; 而且, 如果说到我们与威尔斯先

生、贝内特先生、高尔斯先生争论, 那它的部分原因也是在于这样一个纯粹

的事实: 他们的肉体存在, 使他们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具有一种活生生的、日常性的缺陷,

而这种缺陷又让我们能有选择地对之放肆和不恭. 但是同样确凿无误的是,

在我们对于这几位作家的诸多贡献表示谢意的同时, 我们还保留着对哈代

先生、康拉德先生, 以及在极小的程度上, 对<<紫色的土地>>、<<绿色大

厦>>、<<遥远之地与很久以前>>的作者赫德森先生的无条件的感谢. 威尔

斯先生、贝内特先生以及高尔斯先生曾激起过如此众多的希望, 又连续不断

地让人失望, 因此, 我们主要是感谢他们向我们显示了他们本该完成却未

能如愿的事情, 指明了我们肯定不能去做, 但是也许同样肯定不愿去做的

事情. 一言半语, 概括不了我们不得不施之于他们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那种指责与不满,

这些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卷帙浩繁、品性不一, 既让人钦佩, 又让人失望. 如果我们试图以

一句话来表示我们的意见, 我们就会说, 这三位作家是唯物主义者. 因为他

们关心的不是精神, 而是肉体. 正是这一点使我们感到失望, 也留给我们这

样一种感觉:英国小说越快背离他们(尽可能彬彬有礼)而去--即便是去沙漠

也罢, 对其灵魂就越有利. 自然, 一句话决不可能一箭三“雕”. 仅就威尔斯

而言, 它就脱靶甚远. 然而即使如此, 这句话业向我们的思维指出了他的天

才中所掺混着的致命杂质, 指出了与他那纯净无暇的灵感混合在一起的大

块泥巴. 但是贝内特先生, 因为他是三人中最为出色的工匠, 或许也是其中

最糟糕的罪魁祸首了. 他所写的书, 结构紧凑, 无懈可击, 以致对于最为吹

毛求疵的批评家来说, 也难于看出何处有隙可乘---并没有什么东西像窗框

上的缝隙或木板上的裂缝. 然而, 如果生活拒绝住在其中, 那又会怎样呢?

这是一种风险. <<老妇的故事>>、乔治·卡农、以及其他许多人物形象的

创造这可能会声称他已克服了这种风险. 他的人物们都过着丰衣足食甚至

是出人意料的生活. 但是问题仍然存在: 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他们为什么

而生活? 在我们看来, 他们越来越像是要抛弃在法伍城精心营造的别墅,

以便能在火车的头等软席车厢里, 不停地拉铃按钮来消磨时间; 而他们如

此奢华的旅行的目的也变得越来越明白无误:在布赖顿的最好饭店里享受其

永生之乐. 然而威尔斯先生, 虽然也极其喜欢把他的故事构架的紧凑结实,

却无法说他是因此而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的. 他那宽宏博大的同情心不允

许他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使事物整齐结实上. 他把本应由政府官员承担的

工作搁到了自己的肩膀上, 在过多的见解和事实面前几乎没有余暇去认识,

或者疏忽了他笔下人物的粗鲁和原始性. 他的尘世和天堂无论现在和将来,

都只是他的琼斯们与彼德们的所居之地. 难道还有比这更利害的批评吗?

无论慷慨的创造者给他们提供了什么制度和理想, 难道不是他们本性中的

低劣使之全都黯然失色吗? 虽然我们深深地钦佩高尔斯先生的正直与仁慈,

但在他的书中, 我们也不会找到我们所寻求的.

如果我们在所有这些书上贴一张“唯物主义”的标签, 其意无非是他们所写

的无关紧要, 他们花费了非凡的技巧和无比的勤勉使琐碎的和暂时的东西

显示出真实和永恒的模样.

我们必须承认, 我们是在吹毛求疵, 而且我们还发现, 想要通过解释我们所

苛求的是什么来证明我们的不满意, 那是相当困难的. 我们所提的问题在

不同的时候也各不相同. 不过在我们长叹一声, 丢下已看完的小说时, 这个

疑问会极顽固地一在出现:值得看这书吗? 所有这一切的意义何在? 会不会

是这样的情况: 由于人类的心灵似乎时时会有的那种偏差, 贝内特先生在

带着他那令人惊叹的器械下来捕捉生活时, 往错误的方向挪过去了一二英

寸? 生活于是溜之大吉, 而没有生活, 或许也没有别的什么还值得一提了.

不得不使用像这样的一个比喻, 所显示的是一种模糊性, 但是像那些批评

家倾向于做的那样说及现实, 我们的情况也不见得会更好些. 如果承认所

有的小说批评都为这种模糊性所苦恼, 何妨让我们冒险提出这样一种见解:

对于我们来说, 当前最流行的小说形式常常是错过, 而不是获得我们所寻

求的东西. 不管我们把它称为生活还是精神, 真实还是现实, 这本质物已离

去或前行, 不肯再在我们所提供的如此不合身的服装里稍留片刻. 尽管如

此, 我们仍然继续百折不挠地、直觉自愿地按照一个构思来炮制第二章后的

巨幅长篇, 而这个构思已越来越不似我们心中的想象之物了. 为了证明故

事具有生活的逼真性所花费的大量劳动, 不仅是一种浪费, 而且还由于错

置而导致晦暗和遮蔽住了思想的光芒. 作者似乎不是由于自己的意志, 而

是由某个强悍蛮横的暴君控制着, 在他的奴役下提供着故事情节、喜剧、悲

剧、爱的情趣以及一种可能性的氛围--给所有的一切都完美无缺地抹上一层

防腐的香油, 如果他笔下的人物真的活了过来, 他们将会发现自己从头到

脚, 没有一处不合此时此刻的风尚. 暴君的旨意执行无误, 小说也完成得恰

到好处.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越来越经常发生的是, 有时我们在这充斥着因

循守旧的东西的书页面前, 会产生一种片刻的怀疑, 一种反抗的情绪:生活

真的就是如此吗? 小说就该这副模样吗?

透过表象, 生活似乎远非“就是如此”. 不妨短暂地考察一下一个普通的心

灵在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的经历. 心灵接受了无以计数的印象--琐碎

的、奇异古怪的、转眼即忘的或是用锋锐的钢刀铭刻在心的. 它们来自四面

八方, 宛如无数的原子在不停地淋洒着. 在它们坠落时, 在它们形成了星期

一或星期二的生活时, 侧重点与昔日不同, 重要的时刻也位于不同之处. 所

以, 如果作家是个自由自在的人而不是个奴役, 如果他能随心所欲地写作,

而不是替人捉刀, 如果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基础是他自己的情感而不是习俗传统, 那

么, 哪里还会有这种约定俗成的情节、喜剧、悲剧、爱情或灾难, 或许也不

会学庞德街的裁缝那样缝钮扣. 生活不是一副副整齐匀称地排着的眼镜,

生活是一片明亮的光晕, 是从意识的萌生到终结一直包围着我们的一个半

透明封套. 把这种变化多端、闻所未闻, 无从界定的精神世界--不管它会显

得何等的反常与复杂--传达描述出来, 并且尽可能避免搀入异己之物与外

在杂质, 难道这不是小说家的任务吗? 我们所吁请的并不仅仅是勇气和真

诚, 我们是在启发大家: 小说的适当材料与习俗是有所不同的.

篇4: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如此令人吃惊地丝毫不顾别人的感情而去追求真实,如此任性、如此粗暴地扯下薄薄的文明的面纱,对她来说,是对人类礼仪的可怕的蹂躏。因此,她迷惑地茫然凝视,她低头不语,好像让那倾盆而下、有棱有角的冰雹,那湿透衣裙的污水,都溅落到她身上而不加反抗。她没什么可说的。

2、它是如此轻盈,你的呼吸就能把它吹皱;它又是如此扎实,一对马匹也不能把它踩散。

3、在对他的同情怜悯之中,生活现在又有足够的力量来影响她了,她开始创造活跃的气氛,就像一个筋疲力尽的水手,看见那风又灌满了他的帆篷;然而他已经几乎不想重新启航了,他在想,如果船沉了,他就随着漩涡一圈一圈往水里转下去,最后在海底找到一片安息之所。

4、一个人一旦有了自我认识,也就有了独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独立人格,也就不再浑浑噩噩,虚度年华了。换言之,他一生都会有一种适度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5、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6、多亏那两次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使南丁格尔出了客厅,而将近六十年后,欧战又为一般妇女打开了门扉。那些恶俗旧习逐渐改善,否则你们今天晚上哪能在这里呢?

7、消灭炉灶旁的天使。

8、这时她用不着顾忌任何人,她可以独处,可以处于自然状态。这正是现在她常常感到需要的――思考;哦,甚至连思考也不要。只要静默;独自一人,一切外扩的、绚丽的、语言的存在和行为都消失了;人怀着庄严感缩回自我,一个楔形的隐秘的内核,是别人所看不见的。尽管她直挺挺地坐着,仍继续在织袜子,但正是这样她感受到了自我;而这个摆脱了一切身外附属之物的自我可以自由地从事最奇特的冒险。当生活的活跃程度暂时减低时,体验的领域显得无边无涯。

9、一艘灰白色船只的寂静的幽灵,在海面上出现又又复消失;海面上有一个紫色的斑点,似乎在海面下有什么东西隐秘地爆炸了,流出了鲜血。这些东西闯入了这片特意设计出来去激发最庄严的沉思并且导致最满意的结论的景象,使人们停下了脚步。谁都难以无动于衷地对它们视而不见,抹煞它们在这片景色中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海边散步时继续惊叹外界的美如何反映了内在的美。

10、夕阳西下,清晰的轮廓消失了,寂静像雾霭一般袅袅上升、弥漫扩散,风停树静,整个世界松弛地摇晃着躺下来安睡了…

11、女人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一笔属于自己的薪金,才能真正拥有创作的自由。

12、为何男人对女人感兴趣的程度,那么远超过女人对男人感兴趣的程度?

13、当我读到被焚的女巫,被魔鬼附身的女性,卖草药的聪明女人,或杰出男性背后的伟大女人,我便想到我们是与一位失落的小说家,一位受压抑的诗人,一位沉默、不为人知的珍?奥斯汀,一位惮精竭神、忽忽如狂的爱蜜丽?白朗黛,在同条路上。说实在的,我会认为那位写了许多诗而未署名的诗人阿侬是位女性。

14、出来找乐子的男人,碰到用情太深的`女人,犹如钓鱼钓到白鲸。

15、记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16、她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蔚蓝色的大海;那灰白色的灯塔,矗立在远处朦胧的烟光雾色之中;在右边,视力所及之处,是那披覆着野草的绿色沙丘,它在海水的激荡下渐渐崩塌,形成一道道柔和、低回的皱折;那夹带泥沙的海水,好像不停地向杳无人烟仙乡梦国奔流。

17、没有理性、秩序、正义;只有痛苦、死亡、贫穷。她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卑鄙无耻的背信弃义行为,都会发生。她也知道,世界上没有持久不衰的幸福。

18、她是惊人的美。但美并不是一切。美有它的不利因素――它来得太轻易,它来得太完整。它使生命静止了――凝固了。它使人忘记了那些小小的内心骚动;兴奋的红晕、失望的苍白、一些奇特的变形、某种光亮或阴影;这些会使那个脸庞一下子变得认不出来,然而也给它增添一种叫人永远不能忘怀的风姿。在美的掩盖下,把这一切都轻轻抹去,当然更简单一些。

19、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欣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旋律。

20、一个人并不是经常找到休息的机会,只有作为人的自我,作为一个楔形的内核,才能获得休息。抛弃了外表的个性,你就抛弃了那些烦恼、匆忙、骚动;当一切都集中到这种和平、安宁、永恒的境界之中,于是某种战胜了生活的凯旋的欢呼,就升腾到她的唇边。

21、她单纯的心灵一下子就猜测到聪明人往往会搞错的事情。她单纯的心灵,使她的思想自然而然地飞扑到事实真相之上,像石块的下坠一样干脆,像飞鸟的降落一般精确。而这事实真相,已被愉快、轻松、坦然地接受了――这也许尽是假象而已。

22、当我搜索枯肠时,我发觉去做什么人的伴侣、什么人的同等人,以及影响世界使之达到更高的境界等等,我并没有感到什么崇高可言。我只要简短而平凡的说一句,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篇5:弗吉尼亚伍尔芙论现代小说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 英国女作家,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有<<星期一或星期二>>, <<雅各的房间>>. 本文选自她的随笔集

<<普通读者>>. 1962年,美国戏剧家爱德华阿尔比创作了剧作<<谁害

怕弗吉尼亚伍尔芙>>. 剧名模仿<<三只小猪>>中的主题歌<<谁害怕

大恶狼>>, 自此, 她被称为狼(伍尔芙,wolfe). _____青岩录入

对于现代小说所作的任何考察, 即便是最为自由和最为随便的, 也难免不

让人认为: 这门艺术的现代实践, 不知怎地只是基于旧时小说的一种改进.

可以这样说, 以他们那简陋的工具和原始的材料, 菲尔丁就干得不坏, 而

简奥斯丁则更为出色, 但是他们的机会哪堪与我们的相比较呵!他们的杰

作确实具有一种奇特的简洁格调. 然而, 在文学和某种过程--比如说, 汽车

制造的过程--之间的类比, 除了初次目睹之时, 几乎不可能是适用的. 在以

往的数世纪中, 虽然我们在机器制造方面长进了不少, 但在文学创造上是

否也有所收获, 则是大可怀疑之事了. 我们并没有逐渐写得更好, 据说我们

所能做的一切就是保持时而在这个方向上, 时而在那个方向上稍有进展,

而且, 如果从足够的高处观察, 这整个的轨迹还具有一种循环的倾向. 毋庸

赘述, 我们并没要求立于--即使是短暂的--那有利的地位上. 站在平地上、

立于人群中、尘封双眼的我们怀着妒嫉回顾那些快乐幸福的战士. 他们的战

斗已经获胜, 他们的战果是如此的清晰可睹, 令人难忘, 以致我们禁不住要

郧运接? 他们的战斗并没有我们的那样激烈. 当然这些得由文学史家来

决定, 由他来判说我们现在是处于一个伟大的散文小说时期的开端或结尾

呢, 还是处于它的中间. 因为置身于平地, 所视毕竟有限. 我们只知道某种

谢忱和敌意会赋予我们以灵感; 某些道路似乎通向 释 沃原, 而另一些则

通向垃圾堆和沙漠. 为此花费些笔墨, 或许还值得一试.

自然, 我们的辩论并非针对那些古典作家; 而且, 如果说到我们与威尔斯先

生、贝内特先生、高尔斯先生争论, 那它的部分原因也是在于这样一个纯粹

的事实: 他们的肉体存在, 使他们的作品具有一种活生生的、日常性的缺陷,

而这种缺陷又让我们能有选择地对之放肆和不恭. 但是同样确凿无误的是,

在我们对于这几位作家的诸多贡献表示谢意的同时, 我们还保留着对哈代

先生、康拉德先生, 以及在极小的程度上, 对<<紫色的土地>>、<<绿色大

厦>>、<<遥远之地与很久以前>>的作者赫德森先生的无条件的感谢. 威尔

斯先生、贝内特先生以及高尔斯先生曾激起过如此众多的希望, 又连续不断

地让人失望, 因此, 我们主要是感谢他们向我们显示了他们本该完成却未

能如愿的事情, 指明了我们肯定不能去做, 但是也许同样肯定不愿去做的

事情. 一言半语, 概括不了我们不得不施之于他们作品的那种指责与不满,

这些作品卷帙浩繁、品性不一, 既让人钦佩, 又让人失望. 如果我们试图以

一句话来表示我们的意见, 我们就会说, 这三位作家是唯物主义者. 因为他

们关心的不是精神, 而是肉体. 正是这一点使我们感到失望, 也留给我们这

样一种感觉:英国小说越快背离他们(尽可能彬彬有礼)而去--即便是去沙漠

也罢, 对其灵魂就越有利. 自然, 一句话决不可能一箭三“雕”. 仅就威尔斯

而言, 它就脱靶甚远. 然而即使如此, 这句话业向我们的思维指出了他的天

才中所掺混着的致命杂质, 指出了与他那纯净无暇的灵感混合在一起的大

块泥巴. 但是贝内特先生, 因为他是三人中最为出色的工匠, 或许也是其中

最糟糕的罪魁祸首了. 他所写的书, 结构紧凑, 无懈可击, 以致对于最为吹

毛求疵的批评家来说, 也难于看出何处有隙可乘---并没有什么东西像窗框

上的缝隙或木板上的裂缝. 然而, 如果生活拒绝住在其中, 那又会怎样呢?

这是一种风险. <<老妇的故事>>、乔治卡农、以及其他许多人物形象的

创造这可能会声称他已克服了这种风险. 他的人物们都过着丰衣足食甚至

是出人意料的生活. 但是问题仍然存在: 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他们为什么

而生活? 在我们看来, 他们越来越像是要抛弃在法伍城精心营造的别墅,

以便能在火车的头等软席车厢里, 不停地拉铃按钮来消磨时间; 而他们如

此奢华的旅行的目的也变得越来越明白无误:在布赖顿的最好饭店里享受其

永生之乐. 然而威尔斯先生, 虽然也极其喜欢把他的故事构架的紧凑结实,

却无法说他是因此而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的. 他那宽宏博大的同情心不允

许他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使事物整齐结实上. 他把本应由政府官员承担的

工作搁到了自己的肩膀上, 在过多的见解和事实面前几乎没有余暇去认识,

或者疏忽了他笔下人物的粗鲁和原始性. 他的尘世和天堂无论现在和将来,

都只是他的琼斯们与彼德们的所居之地. 难道还有比这更利害的批评吗?

无论慷慨的创造者给他们提供了什么制度和理想, 难道不是他们本性中的

低劣使之全都黯然失色吗? 虽然我们深深地钦佩高尔斯先生的正直与仁慈,

但在他的书中, 我们也不会找到我们所寻求的.

如果我们在所有这些书上贴一张“唯物主义”的标签, 其意无非是他们所写

的无关紧要, 他们花费了非凡的技巧和无比的勤勉使琐碎的和暂时的东西

显示出真实和永恒的模样.

我们必须承认, 我们是在吹毛求疵, 而且我们还发现, 想要通过解释我们所

苛求的是什么来证明我们的不满意, 那是相当困难的. 我们所提的问题在

不同的时候也各不相同. 不过在我们长叹一声, 丢下已看完的小说时, 这个

疑问会极顽固地一在出现:值得看这书吗? 所有这一切的意义何在? 会不会

是这样的情况: 由于人类的心灵似乎时时会有的那种偏差, 贝内特先生在

带着他那令人惊叹的器械下来捕捉生活时, 往错误的方向挪过去了一二英

寸? 生活于是溜之大吉, 而没有生活, 或许也没有别的什么还值得一提了.

不得不使用像这样的一个比喻, 所显示的是一种模糊性, 但是像那些批评

家倾向于做的那样说及现实, 我们的情况也不见得会更好些. 如果承认所

有的小说批评都为这种模糊性所苦恼, 何妨让我们冒险提出这样一种见解:

对于我们来说, 当前最流行的小说形式常常是错过, 而不是获得我们所寻

求的东西. 不管我们把它称为生活还是精神, 真实还是现实, 这本质物已离

去或前行, 不肯再在我们所提供的如此不合身的服装里稍留片刻. 尽管如

此, 我们仍然继续百折不挠地、直觉自愿地按照一个构思来炮制第二章后的

巨幅长篇, 而这个构思已越来越不似我们心中的想象之物了. 为了证明故

事具有生活的逼真性所花费的大量劳动, 不仅是一种浪费, 而且还由于错

置而导致晦暗和遮蔽住了思想的光芒. 作者似乎不是由于自己的意志, 而

是由某个强悍蛮横的暴君控制着, 在他的奴役下提供着故事情节、喜剧、悲

剧、爱的情趣以及一种可能性的氛围--给所有的一切都完美无缺地抹上一层

防腐的香油, 如果他笔下的人物真的活了过来, 他们将会发现自己从头到

脚, 没有一处不合此时此刻的风尚. 暴君的旨意执行无误, 小说也完成得恰

到好处.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越来越经常发生的是, 有时我们在这充斥着因

循守旧的东西的书页面前, 会产生一种片刻的怀疑, 一种反抗的情绪:生活

真的就是如此吗? 小说就该这副模样吗?

透过表象, 生活似乎远非“就是如此”. 不妨短暂地考察一下一个普通的心

灵在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的经历. 心灵接受了无以计数的印象--琐碎

的、奇异古怪的、转眼即忘的或是用锋锐的钢刀铭刻在心的. 它们来自四面

八方, 宛如无数的原子在不停地淋洒着. 在它们坠落时, 在它们形成了星期

一或星期二的生活时, 侧重点与昔日不同, 重要的时刻也位于不同之处. 所

以, 如果作家是个自由自在的人而不是个奴役, 如果他能随心所欲地写作,

而不是替人捉刀, 如果他作品的基础是他自己的情感而不是习俗传统, 那

么, 哪里还会有这种约定俗成的情节、喜剧、悲剧、爱情或灾难, 或许也不

会学庞德街的裁缝那样缝钮扣. 生活不是一副副整齐匀称地排着的眼镜,

生活是一片明亮的光晕, 是从意识的萌生到终结一直包围着我们的一个半

透明封套. 把这种变化多端、闻所未闻, 无从界定的精神世界--不管它会显

得何等的反常与复杂--传达描述出来, 并且尽可能避免搀入异己之物与外

在杂质, 难道这不是小说家的任务吗? 我们所吁请的并不仅仅是勇气和真

诚, 我们是在启发大家: 小说的适当材料与习俗是有所不同的.

不管怎么说,我们就是试图以某种方式来界定几位青年作家------詹姆斯.乔

伊斯先生是其中的佼佼者-----的特性, 这些特性使他们迥然有别于他们的前

辈. 他们企求更贴近于生活, 更为真诚和更为精确地把激起他们兴趣和感动他

们的东西保存下来, 即使他们必须抛弃大部分通常小说家度遵循的惯例也在所

不惜. 让我们按照坠落的次序记录下那些落到心灵上的原子, 让我们去追踪那

表面上是极其无关联、不协调的模式, 这些模式把每一个细节或情景都纳入其

有意识的麾下. 让我们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 生活中公认为是重大的事物要比

公认为是渺小的事物更为有趣味的事物显得更为丰富多采. 读过《一个画家青

年时代的'画像》,或者读过现在刊登在<<小评论>>上、已显示出将是更为有趣味

的作品《尤利西斯》以后,任何人都将会就乔伊斯先生的意图冒险地提出一些这

种性质的理论. 就我们而言,眼前只有一个片段就发议论,与其说是心中有底,不

如说是颇有风险. 但是不管全书的意图会是什么,毫无疑问的是,它具有极端的

真诚,其结果--我们可能会认为是难以理解或令人不快的--到了在此之前

一直被忽略的某些对象上;一种不同形式的轮廓--对于我们是难以掌握,对

于我们的前辈是无法理解--也变得很有必要了.除了现代人,或许是除了俄国

人之外,没有人会对契柯夫的那篇短篇小说《古雪夫》中所安排的情景发生兴

趣.一些俄国士兵病倒在一艘运送他们返回俄国的船只的甲板上. 在对他们的交

谈以及他们的某些想法作了简单的描述后,作者交代其中的一个死了,然后被搬

走了,谈话在其他人中又继续了一段时期,直到古雪夫自己也死了,看上去“像一

条胡萝卜或一条白萝卜”被扔进了大海.这篇小说的重点是放在如此出人意料之

外,以至在最初看起来好象根本就没有重点.然后,当眼睛适应了房间里那昏暗的

光线,分辨出各种事物的形状后,我们看出了这个短篇是何等的完美,何等的深刻,

又是何等的--在契柯夫选择这个、那个以及别个, 并把它们拢在一起以组合成

新的东西时--忠实于他的幻象. 但是我们不可能说:“这是喜剧性的”, 或者“那是

悲剧性的”; 我们也无法肯定这个含 昧和未有结论的故事到底是否该叫做短

篇小说, 因为据我们所受的教导, 短篇小说是应该简洁明了和具有结论的.

对于现代英国小说所作的最基本的评论, 也难免不涉及俄国小说对它的影响. 而

如果述及俄国小说, 人们就会不情愿地感觉到, 除了他们的小说, 任何其他的小

说写作都是在白费心机. 假如我们想了解人的灵魂和心肠, 难道还有什么别的小

说能让我们发现比它更具深刻性吗? 假如我们厌恶我们自己小说中的唯物主义,

那么他们中最微不足道的小说家却天生就有一种对于人类精神的自然的尊崇. “要

学会去和人民打成一片......但是不要用头脑区同情--因为这是轻而易举之事--而

是用尼的全身心, 用你对他们的爱去同情.” 如果对于别人所受苦难的同情、对他

们的爱、对于寻求某种值得心灵竭力追求的目标的努力造成的是一种圣洁, 那么,

在每一位伟大的俄国作家身上, 都似乎能看到圣徒的特征. 正是他们身上的这种圣

洁性, 使我们对自己身上的那种亵渎神灵的卑琐感到惶惑不安, 并使我们的许多名

著显的华而不实且玩弄技巧. 对于如此胸襟坦荡、富于同情心的俄国人的心灵作的

结论, 或许不可避免地具有一种极度的悲哀. 如要更精确些, 我们实际上可以谈论

一下俄国人思想中的无结论性, 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如果诚实地审视人生,

所感觉到的只是生活在连续不断地提出问题(这种连续的提问, 在故事于一种使我

们充满了深深的, 最后可能是恨恨的绝望之意的毫无希望的问话中结束后, 仍是余

音袅袅, 不绝如缕). 他们或许是正确的, 而且毫无疑问的是, 他们比我们要更高瞻

远瞩, 也没有我们那样的巨大的遮蔽视线之物. 但是我们也许看到了一些从他们眼

皮底下溜走了的东西, 否则的话, 这种抗议之声为什么会和我们的忧伤情绪融合起

来呢? 这种抗议之声是另一种古老的文明的产物, 而那古老的文明在我们身上所培

育的却正好是一种去享受和战斗而不是去受难和理解的本能. 英国的小说, 从斯特

恩直到 瑞狄斯, 都在证明着我们对于幽默和喜剧、对于尘世之美、对于智力活动

和人体壮观的一种天生的喜爱. 但是把这两种相去甚远的小说放在一起比较后会从

中抽役出来的推论, 都是全然无用的, 这种比较仅会使我们充分地认识到艺术的无

限可能性, 并且提醒我们这门艺术的地平线是决无止境的, 除了虚假和做作以外,

没有任何东西--没有任何“方法”、任何“实验”、甚或是最为荒诞不经的“实验”--是

禁忌.“恰当的小说材料”并不存在, 一切都是恰当的小说材料, 每一种情感, 每一种

思想, 每一种大脑和心灵的特征都是取材的对象. 没有什么感知的东西是不称心如

意的. 如果我们能够在想象中让小说艺术具有了生命, 并且就站在了我们中间, 她

肯定会吩咐我们区摧残她、恫吓她, 同样也去捧她、爱她; 因为只有如此, 她才能

篇6:伍尔芙《笑的价值》文章阅读及答案

伍尔芙《笑的价值》文章阅读及答案

笑的价值

[英]伍尔芙

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笑尽管没有言

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

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假如,

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摇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和恐怖。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

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

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

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庆典;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

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

(杨静远译,有删改)

1.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

1.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6分)

2.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6分)

3.人们通常认为悲伤是更可贵的情感,但作者对这一看法持否定态度。这段话反证了笑更难做到也更可贵。(6分)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笑的价值”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中,第三段也有涉及,但都被第二段内容覆盖了。这里要注意的是“笑”的两种表现形式——幽默与喜剧——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也就是“笑的作用”。

2.试题分析:先提出论点——“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接着论述如何从人的本来面目来看人,一是不要为“表面的积累”蒙蔽,二是要具有孩子的慧眼和妇女的洞察力;然后进一步从正反两面来论述为什么孩子和妇女的嘲笑具有强大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3.试题分析:作者的看法:认为笑比哭更有价值,更具有美德,更具有精神安慰,而哭会掩饰一切,会是虚伪的。作用:具有反衬的作用,更加突出笑的可贵,同时升华主题。

篇7:浅谈英国女作家弗吉妮娅伍尔芙:她的文学才华风流绝代

长途旅行幸好有书相伴,窝居铺位,阅读韩梅梅写的,几些作家鲜为人知的故事,享受惬意时光。

过去读伍尔芙的人,读她的优雅面,她以一种美妙绝伦的状态停泊在脑海:头发乌云般盘成团,白蕾丝边衬衫,侧脸,长颈,眼睛深凹,外国女子的照片,散漫着极好的文学气质。她坐在椅子上,等待灵感的到来。她写很多,没日没夜,小说,随笔,日记,从她的意识流文字中可以看到在她内心对生活的热恋或挣扎。

她说她需要“一间自已的房间”,她的“岁月”在“夜”与“日”地“远航”。她的优雅与众不同,阅读她在离世前留给丈夫的情书:“我感到我又要发狂了,我们无法再一次经受那种可怕的时刻,而且这一次再也无法痊愈。我开始听见种种幻声,我的心神无法集中,因此,我就要采取那种看来是最恰当的行为。”

可想如此优雅女子,遇到怎样的命运波折,令她发狂,听见幻声。然而,优雅的背面,一种称之为癫狂的东西是什么呢?

不讲女作家的命运如何不幸,因为她从小命运波折。父亲,母亲严重重男轻女,得不到良好的正规教育,同母异父的兄长性骚扰,造成她凡灵永久地精神创伤。

她的丈夫伦纳德,外国男人,外国丈夫,女作家伍尔芙的情人伦纳德。伍尔芙绝对不是一个好妻子,她会在做饭时把婚戒掉在猪油里,参加舞会,她反穿衬裙,更为奇怪的是,她非常讨厌夫妻生活,更不愿生儿育女,她不可药救地依恋姐姐瓦奈萨,但又与姐夫试图调情。她的性格十分怪异,每完成一部作品,都会陷入短暂的疯狂状态之中,不得清醒。

丈夫纳伦德是他忠实的第一读者,她最放心给他看,伍尔芙知道,纳伦德是唯一不会让她不安的人。其它人,谁都看不着她在写作时的状态,不准看手稿,她关起门,不接受其它人的访问,她自己说也不喜欢这样,她是病人,所以不能怪她,她不愿意生病。

只有伦纳德理解妻子的病痛,坦然接受妻子的一切,因为他欣赏她的才华,在伦纳德心中,别人无与伦比。伦纳德细心照顾她的病,一次又一次地承受女作家发狂发癫的时候,他心甘情愿陪伴她度过一生,最为可怕的是,伦纳德的性格柔情似水,忍受了作家妻子痛苦离奇的婚姻生活,并放弃生育孩子,还要承受伍尔芙和其他人的暧昧绯闻。

清醒的时候,伍尔芙告诉友人,如果没有伦纳德,她早会开枪自杀。有了伦纳德,她写了大量的作品,她的作品一直在寻找和探索女性问题的答案,她鼓励人们阅读,她讲阅读是天堂,只要有一个大脑碰巧比别的大脑更高兴地转动,就能产生出流芳百世的作品。

伍尔芙比别人多动了大脑。然而写作,动大脑,又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作家用文字倾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她用生命证实了这一切。她为写而发狂,一个发狂的女作家,写出了女性的心灵史。很难想象,她是一名作家,也是一个疯子。

就这样读疯子的故事,女作家的形象变得十分清晰起来。她内心的彷徨,想挣脱病痛的心理,她的才华,她的美貌,她的癫狂,到后来她沉石投湖自杀,一切的一切,浮出水面,读得心里好不是滋味,打翻了五味瓶。

伍尔芙的故事落泪难忍,触动心灵。更愿意把她看成是普通的妻子,伦纳德倒显得不是普通的男子了,敬佩他多于伍尔芙几许。

列车隆隆,音波袅袅,窗明几净,田野,山岗,蓝天,白云,江河,大桥,世间美好,使人留恋。将阅读的故事漫不经心地分享给同伴,讲人生的奈何,女子的宿命,讲妻子的幸运,外国男人的美德,夫妻间的感情,家庭中的亲情,人性的善,文字的美,文字的毒,女作家的才华,及才华背后的癫狂性格。英国的伍尔芙和中国的张爱玲能不能相比,她们的文才,她们的故事或结局有无相通之处,还讲阅读能使生活变得闲情逸致,十分难得。在同伴甚为惊讶的思绪中,看她眼盈泪花,她讲之前工作的忙碌,奔波,折腾,付出,回报,感叹为什么会把如此扣人心弦的阅读撇在了一边,竟然不记得生活还存在另一面。她抢着也要读一读。

相信书中的故事传递给同伴一个信息,那就是,世界上最能触动人心,为之动情的东西,其实就是人的命运。而命运又由性格决定。一个女人的真正独立,一定是精神、身体、经济的独立。像伍尔芙。欣赏伍尔芙的文学才华,但脱离现实的癫狂性格万万不可取。

篇8:卡菜尔的读书经典名言

卡菜尔的读书经典名言

1、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2、书本是微不足道的,唯有生活才是伟大的,

3、书籍DD当代真正的大学

4、任何一本书的影响莫过于使读者开始作内心的反省

哈佛图书馆自习室墙上的训言

1. this moment will nap, you will have a dream; but this moment study,you will interpret a dream.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 i leave uncultivated today, was precisely yesterday perishestomorrow which person of the body implored。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 thought is already is late, exactly is the earliest time。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 not matter of the today will drag tomorrow。

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 time the study pain is temporary, has not learned the pain islife-long。

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 studies this matter, lacks the time, but is lacks diligently。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 perhaps happiness does not arrange the position, but succeeds mustarrange the position。

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8. the study certainly is not the life complete. but, sincecontinually life part of - studies also is unable to conquer, what butalso can make?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9. please enjoy the pain which is unable to avoid。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 only has compared to the others early, diligently diligently, canfeel the successful taste。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nobody can casually succeed, it comes from the thoroughself-control and the will,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 the time is passing。

时间在流逝。

13. now drips the saliva, will become tomorrow the tear。

现在淌的哈喇子,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 the dog equally study, the gentleman equally plays。

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 this moment will nap, you will have a dream; but this moment study,you will interpret a dream.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 i leave uncultivated today, was precisely yesterday perishestomorrow which person of the body implored。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 thought is already is late, exactly is the earliest time。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 not matter of the today will drag tomorrow。

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 time the study pain is temporary, has not learned the pain islife-long。

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 studies this matter, lacks the time, but is lacks diligently。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 perhaps happiness does not arrange the position, but succeeds mustarrange the position。

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15. today does not walk, will have to run tomorrow。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 the investment future person will be, will be loyal to the realityperson。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 the education level represents the income。

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 one day, has not been able again to come。

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9. even if the present, the match does not stop changes the page。

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