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wint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中秋古诗李朴,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中秋古诗李朴,供大家阅读。
篇1:中秋节古诗《中秋》李朴
中秋节古诗《中秋》李朴
《中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译文】
一轮皓月从天边缓缓升起,万籁俱寂,唯有清风徐徐;
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高悬云层之中照亮了千家万户;
(颈联明白意思就行了,没直译的必要,引用关于月亮的传说,即月中有兔与蟾蜍,)
我想要约同明月一起乘灵槎(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待银河彻底澄清以后,遨游太空。
【简析】
题为《中秋》,实是歌吟中秋月夜,着重描写的又是那一轮秋月.诗中写了明月的形如宝镜,写了月夜的静谧气氛,写了它的平分秋色,写了它的云衢照明.后又用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极写秋月明净圆满的形象.末二句,诗人进一步驰骋想象,打算约伴同游银河,更使诗中清辉漫空的月色显现出新的境界.
这首诗是写中秋之月,首联即点明主题,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颔联诗人作了空间的延伸,将读者带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临其境,看那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颈联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尾联诗人突发奇想,欲与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银河,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诗人李朴把中秋夜空描写的浩瀚广阔,把中秋明月描写的明亮如镜,把月下气氛描写的静谧如诗。然后驰聘想象......好一幅中秋月圆水墨仙境!
我曾经听着月宫中的传说神话故事从幼年走过童年,看着附庸风雅的赏月诗篇佳作由春天走到秋天。日子从昨天到今天,从弦月至满月,从满月至残月,月落月出,不断的轮回着......不知是工作太过忙碌,还是渐退了年少时的雅兴,太久不曾细细地赏月了。李朴的诗让我突然想起,“中秋节”即将来临!
中秋是一个最有人情味,最具诗情画意的节日,是我国民间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
关于中秋的来历,民间一直流传着不同版本的`传说和神话故事,最为人熟悉的当然是常娥奔月……
儿童时代的中秋,对我来说总是有一种神秘与诱惑。清爽幽静的天际里,一轮圆月从东方的树杈间缓缓升起,渐渐的照到天空下那一座座矮蹲蹲的土房上,好一幅别致的西洋油画。远远望去,那月亮下面的枣林,幽雅僻静,我曾幻想着嫦娥仙子会从枣林里姗姗走出来。
进城后,那托起月亮的树杈不见了,从此,难以再见到十五的月亮缓缓从天际边升起的壮观。每到此时,我总忘不了站在阳台上,想重温孩童时的旧梦,看看月亮初升起时的壮观场面,也只能看到月亮在高楼林立的缝隙间吝啬地漏出褴褛般的清辉。当圆月高高悬挂在天空之时,我才有机会一睹她的芳容。那种静候月亮出来的神秘与向往心情,也似乎被这高楼挡住,在心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岁月将世俗及所有的人与事物划过一道道痕迹。那划过的痕迹剪断了我许多童真的梦想,月还是那轮中秋月,遗憾的是曾讲述“常娥奔月”的人(奶奶)走了!明月下,留下的只有思念和无尽的回忆......
月球这个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和畅想。
我国古代文人墨客也不惜笔墨,对月抒怀,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千古绝唱。既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婉约,也有“云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豪放;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相思,也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月亮十五轮回圆,人间离和几时休?”:苏东坡把月缺月圆的伤感,人世离合的无奈,描写的极致详尽,成为千古名句。“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睛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曹雪芹把人们对十五月亮的期待之情写得更是淋漓尽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同是万籁俱寂之时仰望明月,同样的凝思入神。但其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
静谧的中秋夜,皎洁的月光下,有人为庆祝团圆举杯畅饮,有人为等待团圆望穿秋水,有人为渴望团圆对月长叹。
篇2:李朴中秋古诗带拼音版
pínɡ fēn qiū sè yì lún mǎn , chánɡ bàn yún qú qiān lǐ mínɡ ;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jiǎo tù kōnɡ cónɡ xián wài luò , yāo má xiū xiànɡ yǎn qián shēnɡ ;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línɡ chá nǐ yuē tónɡ xié shǒu , ɡènɡ dài yín hé chè dǐ qīnɡ 。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李朴中秋古诗翻译
译文
明月缓缓升起,如同镜子般挂在天空。万籁无声,似乎连天上的仙乐也因为美丽的月色而停止了演奏,空中只飘着淡淡的云朵。
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高悬云层之中照亮了千家万户。
想起那些关于月亮的传说,月中有兔与蟾蜍。
我想要约同明月一起乘坐去往天河的'船筏,待银河彻底澄清以后,遨游太空。
注释
1.皓魄:明亮的月亮。
2.籁:指声音。
3.平分秋色:把秋色分为两半。中秋节是阴历八月十五日,此日正在秋季当中,故称此日月亮“平分秋色”。
4.衢:街道。
5.兔:指月宫里的玉兔。
6.弦:月亮像弓弦,弦分上下,上弦在旧历初八夜,下弦在二十三夜。
7.妖蟆:传说中蚀月的蛤蟆。
8.槎(chá):木筏。
篇3:七夕古诗杨朴
七夕古诗杨朴
七夕
朝代:宋代
原文: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如果织女不是见到牛郎她会怎么样?我愿意与织女共同弄梭织布。
期盼年年岁岁这样度过,其实在人间这样的事又是何其的多?只不过是没有发生在我身上罢了。
注释
(1)七夕:节日名。夏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古代神话,七夕牛朗织女在天河相会。
(2)未会:不明白,不理解。
(3)不道:岂不知道。
赏析
唐诗主情,宋诗主理。宋的这种主理的诗,对那些喜好唐诗的人来说,常有味同嚼蜡之感。但诗如能用简捷的句子,深刻地表达一种哲理,也不能不说有其特殊的妙趣。杨朴的这首《七夕》,就是具有这种妙趣的哲理诗。
诗的作者从牛郎、织女七夕踏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发端,别出新裁,表达了作者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前两句设问: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来织满天的锦绣云霞。这里的“须”字,是一种怀疑和否定,从正面来解释,就是没有必要来邀请织女作这一切。这两句来得非常奇,出人意料,因为很多人把把牛郎织女的神话作为美妙的故事来接受,对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从未提出过质疑。以为神胜过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间的一切都要聪明许多。但诗人却对此表示怀疑。前两句的这种怀疑只涉及到神话故事本身,但这已足以造成悬念。这两句为诗的末联所发的奇论,做了有力的铺垫。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己多”。这两句是说:每年人们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织女乞求赐予刺绣、纺织等的聪慧、智巧,但实际上,人间的智巧己经是很多了,多得有点可怕。诗人在这里并非是在赞扬人间的机巧,而是来了一个大转弯,诗人此时想起的不仅仅是人间创造幸福的巧智,还有行恶的智巧:有巧取牵夺,互相倾轧,以及繁复、杂多而又绞尽脑汁的勾心斗角。诗人赋予末一行诗中的“巧”的含义已经不同于第三行诗中“巧”的含义。恰是这种新的含义,不无道理,但又非常出人料想地拓宽了诗思的领域,这就便诗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处开掘,一使诗具有了横空出世、奇崛诡辩之美。当人间充分运用他的机巧来进行勾心斗角的时候,要邀织女来已无意义。从四句诗的整体和诗情的深入来看,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表现得很是恰当、巧妙、深刻。
杨朴在那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种思想和见识是很深刻的,加之诗语简练、晓白、朴实,就使诗思凝重、洗练,富有趣味。
篇4:中秋古诗
中秋古诗:
1、《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2016中秋古诗词
2.2016中秋古诗李朴
3.关于描写中秋节的古诗
4.中秋节怀念情人的古诗词
5.不同时代的中秋节古诗词
6.中秋节思念情怀的诗词
7.描写中秋节月亮的古诗词
8.中秋节古诗词精选
9.关于中秋节的优美古诗词
10.中秋古诗配画
篇5:中秋古诗
6、《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7、《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9、《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10、《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篇6:中秋古诗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陆龟蒙: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元好问:倪庄中秋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晏殊: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篇7:古诗 中秋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
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蠮螉塞边绝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
篇8:古诗 中秋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篇9:古诗 中秋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篇10:古诗 中秋
中秋朗月静天河,乌鹊南飞客恨多。寒色满窗明枕簟,清光凝露拂烟萝。
桂枝斜汉流灵魄,苹叶微风动细波。此夜空亭闻木落,蒹葭霜碛雁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