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追求”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燕昭王招贤文言文翻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燕昭王招贤文言文翻译,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燕昭王招贤文言文翻译

篇1:燕昭王招贤文言文翻译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1]

(还有一个版本是: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译文

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燕昭王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纳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因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但是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同治理国家,以雪先王之耻,那么就已经是实现了我的愿望。那么,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这时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若是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若是大王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3]

燕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这时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于是国君就派他去了。在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尸骨,回来向国君复命。但是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那里用得着死马,而且浪费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数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大王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这些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而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在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士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启示

燕昭王招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招聘人才,不仅要放下架子,更要有诚心,要拿出实际行动。

一个杰出的领导者拥有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能力。只有做到为贤是举,唯才是用,才能成就伟业。

篇2: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燕昭王招贤

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趋:奔赴。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15.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降低身份,指谦卑 ) (2)孤之愿也( 愿望 )

(3)燕国殷富( 殷实富足 ) (4)燕王吊死问孤( 慰问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3分)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17.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2分)

我的理解: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

18.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我的感悟: 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译文:燕昭王在燕国被齐国打败这后即位,他礼节谦恭,且准备了丰厚的报酬招纳有才能的人。他对大臣郭隗说:“齐国趁我的国家**而突袭打败了我国,我深知燕国很小,国力不足,不能报(仇)。但有才能很高的人来和我一起管理国家,为先王报仇雪耻,(这)是我的愿望。先生(您)看起来就是那样的人,就请你帮我吧。”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因此昭王给郭隗改建了房子并且将他当作老师。(这之后)乐毅从魏国前往,邹衍从齐国前往,剧辛从赵国前往,有才能的人争相投奔燕国。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

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篇3:燕昭王招贤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燕昭王招贤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趋:奔赴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15.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 (2)孤之愿也( )

(3)燕国殷富( ) (4)燕王吊死问孤(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3分)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17.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2分)

我的理解:

18.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燕昭王招贤文言文翻译我的'感悟:

答案:

15、(1)降低身份,指谦卑;(2)愿望;(3)殷实富足;(4)慰问16、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17、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18、示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篇4:《燕昭王招贤》阅读答案

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趋:奔赴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15.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 (2)孤之愿也( )

(3)燕国殷富( ) (4)燕王吊死问孤(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3分)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17.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2分)

我的理解:

18.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我的感悟:

答案:

15、(1)降低身份,指谦卑;(2)愿望;(3)殷实富足;(4)慰问16、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17、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18、示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篇5:《燕昭王招贤》阅读答案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1.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一处)(2分)

然诚得贤士以共国

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谓郭隗曰(2)孤之愿也( )

(3)士争趋燕()(4) 湣王出亡于外(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4分)

(1)郭隗曰: “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请选出下列与“以雪先王之耻”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策之不以其道B.虽有千里之能

C.无丝竹之乱耳D.何陋之有

5.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3分)

我的理解:

6.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我的感悟:

参考答案:

1. 然/诚得贤士以共国

2.谓……曰:对……说,告诉望:愿望趋:奔赴亡:逃跑、逃亡

3.(1)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2)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 累。

4.B

5.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

6.示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篇6:《燕昭王招贤》阅读答案

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小题1: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一处)(2分)

然诚得贤士以共国

小题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 谓郭隗曰( ) (2)孤之愿也( )

(3)士争趋燕( ) (4) 湣王出亡于外(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4分)

(1)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4:请选出下列与“以雪先王之耻”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策之不以其道B.虽有千里之能

C.无丝竹之乱耳D.何陋之有

小题5: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3分)

我的理解:

小题6: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我的感悟:

参考答案:

小题1:然/诚得贤士以共国

小题2:谓……曰:对……说,告诉望:愿望 趋:奔赴 亡:逃跑、逃亡

小题3:(1)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2)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小题4:B

小题5: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

小题6:示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篇7:燕昭王招贤的历史典故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湣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这时候,燕昭王看到齐湣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现在齐王无道,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

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另派人跟韩、魏两国取得联络,还叫赵国去联络秦国。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

齐湣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也着了慌,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湣王逃回临淄去了。

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不得不出走,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

篇8:王昭素文言文翻译

王昭素,开封酸枣人。少笃学不仕,有至行,为乡里所称。常聚徒教授以自给,李穆与弟肃及李惲皆常师事焉。乡人争讼,不诣官府,多就昭素决之。

昭素博通《九经》,兼究《庄》、《老》,尤精《诗》、《易》,以为王、韩注《易》及孔、马疏义或未尽是,乃著《易论》二十三篇。

开宝中,穆荐之朝,诏召赴阙,见于便殿,时年七十七,精神不衰。太祖问曰:“何以不求仕进,致相见之晚?”对曰:“臣草野蠢愚,无以裨圣化。”赐坐,令讲《易·乾卦》,召宰相薛居正等观之,至“飞龙在天”,上曰:“此书岂可令常人见?”昭素对曰:“此书非圣人出不能合其象。”因访以民间事,昭素所言诚实无隐,上嘉之。以衰老求归乡里,拜国子博士致仕,赐茶药及钱二十万,留月余,遣之。年八十九,卒于家。

昭素颇有人伦鉴。初,李穆兄弟从昭素学《易》,常谓穆曰:“子所谓精理,往往出吾意表。”又语人曰:“穆兄弟皆令器,穆尤沈厚,他日必至廊庙。”后果参知政事。

昭素每市物,随所言而还直,未尝论高下。县人相告曰:“王先生市物,无得高取其价也。”治所居室,有椽木积门中,夜有盗者抉门将入,昭素觉之,即自门中潜掷椽于外,盗者惭而去,由是里中无盗。家有一驴,人多来假,将出,先问僮奴曰:“外无假驴者乎?”对云“无”,然后出。其为纯质若此。

子仁著,亦有隐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