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希望大家喜欢!
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14分)
齐田氏祖①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②。鲍氏之子年二十,预于次③,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噆肤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注①祖:这里是祭祀天地鬼神之意。②响:回响,回声。③预于次:参预在末座。④类:种类,物类。⑤蚊蚋噆(zǎn)肤:蚊蚋叮咬人的皮肤。
2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乃叹曰( ) (2)众客和之如响( )
(3)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 (4)岂天本为人生之(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天之于民厚矣!(3分)
(2)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3分)
22、从生态伦理的观念,本文给了你哪些启发?(4分)
答:
参考答案:
20、(1)故:旧,原来的;(2)逾:越过,翻过;(3)诣:拜访,拜见;(4)走:逃跑。(每题1分)
21、D(A、被;B、替;C、发明)(2分)
22、周访立即派儿子周抚率领三千人会合石览一同去援救荀崧(得分点:即:立即;会:会合;俱:一同,一起)。
23、两者皆可。荀灌:有奇节,沉着镇静,机智勇敢;花木兰:替父从军,孝敬老人;辞官不做,不慕名利,既爱家又爱国(4分)。
篇2:阅读文言文后回答相关问题
阅读文言文后回答相关问题
文言文阅读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寻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指出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甚矣,汝之不惠( )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2.下列加粗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残年余力/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告之于帝/录毕,走送之
C.其如土石何?/门人弟子填其室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慧”,聪明(2)借(3)得到,买到(4)等候
2.B
3.(1)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2)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意对即可)
篇3:通过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
通过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
文言文阅读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从行。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都事,从枢密院官守淮安。
时张士诚据高邮,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且曰: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丞相壮之,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民义万人以行。而汝中柏者方用事,阴沮之,减其军半。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抵县,即登城,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由是诸将疾普功。水陆进兵,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一趋城东,备水战;一为夺兵,虞后;一普自将,攻北门。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而贼以死捍,蒙古军恇怯,即驰回,普止之不可,遂为贼所蹂践,率坠水中。
普军乱,贼乘之。普勒余兵,血战良久,仗剑大呼曰: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斩!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至日西,援绝,被创堕马,复步战数合。贼益至,贼指曰: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普叱曰: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贼众攒枪以刺普,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
选自《元史石普》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普勒余兵,血战良久 勒:招集

B.至日夕,援绝,被创堕马 被:蒙受
C.由是诸将疾普功 疾:嫉妒
D.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 致:表达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普有将略的一组是(3分) ( )
①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
②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
③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
④树帜城上,贼大惊溃
⑤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
⑥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军队大乱之际,石普没有退缩,仍旧血战到底,在只有三十个士兵跟随和援兵断绝的情形下,英勇战死。
B.在淮东、淮西盗贼兴起时,有大将谋略的石普得到董钥的推荐,并且凭借平定徐州的战功升任兵部主事。
C.张士诚占据高邮的'时候,石普愿作讨伐张士诚的先锋,并向丞相请求给予步兵三万用以破敌,丞相同意了他的破敌策略,并拨给他精兵三万。
D.石普以突袭的方式很快攻下宝应,可是在攻打高邮的时候,却因为援兵不作为,致使石普功亏一篑。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5分)
(2) 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5分)
篇4:文言文的阅读及回答问题
关于文言文的阅读及回答问题
文言文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师说》韩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嗜:喜欢)
B.援疑质理 (质:总结)
C.是故无贵无贱 (是故:因此)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难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是( )
A.无从致书以观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童趣》沈复)
B.人非生而知之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韩愈)
C.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卒皆夜惊恐(《陈涉世家》司马迁)
D.余因得遍观群书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张岱)
3.下列几句话中,分别体现宋濂诚信、明礼的是( )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④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5.阅读语段,用“/”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只断8处。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 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 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 子而不信其母 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 B
2. D
3. A
4.(1)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2)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把他当作老师。
5.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 ,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篇5:阅读说难文言文回答问题
阅读说难文言文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行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执晋侯,晋吕甥①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递归晋侯。
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胥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之缺。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孙无功而为候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长安遂出质。
范雎见疏于秦,蓓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杀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闳天、周公之忠至。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
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②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③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选自《容斋随笔·谏说之难》,有删改)
【注】①吕甥:人名。②茅焦:人名。③劘mó:切削。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执晋侯 执:俘获
B.延入为上客 延:延请
C.恣君之所使 恣:听凭
D.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 数:屡次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迎而拒之 ②吾从而师之
B.①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①吕甥之言出于义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①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写了《说难》,却死于因劝谏所招致的'灾难。劝谏之难,自古都是如此。
B.文章举左师说赵太后这一典型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文章劝谏之难这一观点。
C.蔡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导范雎,劝说范雎将相位让给贤能的人,并最终说服了范雎。
D.在茅焦以夏桀、殷纣狂妄悖理的行为对始皇加以责备后,秦王母子遂和好如初。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5分)
(2)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5分)
参考答案:
8.D(嘱:劝酒。)
9.B(A.①连词,表转折,然而,②连词,表承接,不译;B.①②连词,表原因,因为;C.①连词,于是,②副词,在名词性谓语前帮助判断,相当于是;D.①副词,就于是,
②介词,表凭借,通过经由。)
10.B(A.梦到自己后来成就了大事错,原文梦神谓之他日成大事;C.癸巳年错,应是甲午;D.部下纷纷逃窜,张煌言无奈,只得烧毁船只撤退错,原文焚舟登陆在士卒皆窜之前。)
11.(1)(张煌言)立马被派遣到天台迎奉鲁王,被授予行人的官职,后改任兵科给事中,在朝廷中执掌皇帝的诏令,出外则谋划军事,很能看出他的才能优异。 (大意2分,画线处各1分)
(2)前锋将领余新的部队战斗力强但是很轻敌,士卒到处砍柴割草,军营里空空如也,清军侦查到这一情形,于是用轻骑兵偷袭并攻破前寨,把余新活捉了去。 (大意2分,画线处各1分)
篇6: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附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附参考答案
原文: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①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②。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③其馀。”上④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⑤。”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⑥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⑦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
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⑧之,以
旌⑨直臣。”(选自《汉书朱云传》)
白话解释:
曾做过槐里县令的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时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朱云说:“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臣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
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得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得不对,也应该宽容。臣斗胆以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直臣。”
注:①匡:辅助。②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③厉:激励,此有警戒之意。④上:指汉成帝。⑤张禹:汉成帝的老师。⑥将:拿。⑦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⑧辑:连缀。⑨旌:表彰。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廷____________ 已______________ 易____________
3.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
2.廷,在朝廷。 已,停止。 易,换掉。
3.朝廷大臣都尸位素餐;杀佞臣张禹可以警戒他人。
4.辛庆忌认为朱云一向狂颠耿直,假如他的话说得对,不可以杀他;即使他的话说得不对,也本该宽容他。
5.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