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pomaggi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题,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题,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题
一、我会填。
1、被乘数是45,乘数是30,积是( );25×11的积是( )、
2、乘数不变,被乘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 )、
3、24与40相乘的积是( ),23的30倍是( )、
4、一个数乘6得216,这个数是( )、
5、24的50倍是( )、
6、选数填空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 )×( )=1200 ( )×( )=2800
( )×( )=900 ( )×( )=800
二、请你做判官:(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
1、25×40所得的积的末尾只有1个0、( )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 )
3、35+29×47读作35加上38的和乘以47、( )
4、( )×70<4200,括号里最大能填60、( )
5、计算45×33时,两次乘得的.积都是135、( )
三、细心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5×300的积是位数,积的末尾有 个0、[ ]
A、两 B、四 C、三
2、有15箱饮料,每箱20瓶,一共有 瓶饮料、[ ]
A、30 B、300 C、3000
3、50× =2400[ ]
A、48 B、480 C、60
4、积是四位数的算式是[ ]
A、22×31 B、425×31 C、57×32
5、把35连续加21次,结果是[ ]
A、635 B、735 C、567 D、455
四、请你来动手。
1、列竖式计算
46×33= 95×30= 22×67= 45×14=
2、脱式计算
(165―45)×4 (135+65)÷5 (46+32)×34
(40+35)×27 (69―35)×24 158+42×27
五、解决问题
1、、商店卖出25盒圆珠笔,每盒12枝,每枝2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东仁小学组织375名学生前往乡镇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他们租借汽车运输公司36座的大客车,租10辆够吗?
3、小强每分钟走75米。他从家出发走了15分钟,到达书店,又走了18分钟,到达公园。
(1)小强家到书店有多少米?
(2)小强家到公园有多少米?
4、卖苹果。有25箱苹果,苹果单价每千克5元。
(1)每箱苹果重16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
(2)这些苹果一共可以卖多少钱?
5、(1)这种电饭煲每天特价收入最多有1000元吗?
(2)促销期间,这种电饭煲每天最多一共优惠了多少元?
篇2: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 2分 共 10分 )
1. 一年中有六个月是大月,六个月是小月. ( )
2. 二月是28天. ( )
3. 是闰年,全年是366天,二月份是29天. ( )
4. 23时就是晚上11时. ( )
5. 一节课40分,第一节课从8∶45上课到9∶05下课. ( )
二、填空题(1-2每题 2分, 3-4每题 3分, 第5小题 4分, 6-7每题 8分, 共 30分)
1. 1988年是( )年,1995年是( )年.
2. (1)4年7个月=( )个月.
(2)120时=( )日.
3. 一年有( )个月,平年有( )天,闰年有( )天.
4. 1985年是( )年,全年有天,二月份是( )天。
5. 大月有( )天,它们是( ),小月有( )天,它们是( ).
6. 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间.
(1)早晨7时( )
(2)下午3时( )
(3)深夜11时( )
(4)清晨4时( )
7. 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间.
(1)凌晨2时( )
(2)上午9时( )
(3)晚上10时( )
(4)下午5时( )
三、口算题(每道小题 4分 共 12分 )
1. 1250= 258=
2311= 12525=
2. 4200-2200= 220+80=
2085= 600-3200=
3. 20+202= 35-255=
36+8-40= 280040=
四、计算题(每道小题 4分 共 16分 )
1. 10968+1317
2. 4205-34851715
3. 544-(544-2516)
4. (488-723216)28
五、应用题(每道小题 8分 共 32分 )
1. 某服装厂今年3月份生产服装9548套,平均每天生产服装多少套?
2. 从6月1日开始(包括这一天)到8月25日(包括这一天),共有多少天?
3. 北京开往某地的火车,今天上午10时开出,第二天下午1:00到达,路上经过了多少时间?
4. 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5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飞往乙地,它10∶00从甲地起飞,16∶00到达乙地,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篇3: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18分)
1、84×23的积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2、32×30的积是32×( )的积的10倍。
3、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4、34的26倍是( ),270是9的( )倍。
5、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差是( )。
6、46×35的积的最高位是( )位,26×45的积有( )位数。
7、□5×21,当□里填( )时,这个算式的积是三位数,要是积是四位数,□里可以填( )。
8、在○里填上“>”、“<”或“=”。
27×33○2053 66×68○67×67 7×223○45×32
5时○500分 100厘米○10分米 131×4○139×5
二、我是小法官,错对由我判。(16分)
1、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两个数相加的和。 ( )
2、32个24的和是多少?列式为32+24 ( )
3、48乘50末尾只有1和0. ( )
4、72×31可以读作72乘31或31乘72 ( )
5、6个35再加上20个35,可列式为35×26 ( )
6、一个乘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没有0 ( )
7、50×48的积与50×6×8的`积相同。 ( )
8、54×24=4526 ( )
三、精挑细选。(16分)
1、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 )。
A.缩小10倍 B.不变 C.扩大10倍
2、在计算(14+16)×30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
A.加 B.乘 C.无先后次序
3、下面算式中,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的算式是( )。
A.50×20 B.35×40 C.52×40
4、如果□是○的15倍,下面哪个算式是对的?( )
A.○÷15=□ B.○×15=□ C.□×15=○
5、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要白白流掉65克水,1时浪费掉( )克水。
A.650 B.65 C.3900
6、一架飞机每分飞行21千米,每时飞行( )千米。
A.210 B.226 C.1260
7、( )×27<730.
A.27 B.28 D.29
8、144名同学进行体操表演,如果每排12人,能排( )排。
A.11 B.12 C.13
四、计算大本营(36分)
1、直接写得数。(6分)
12×2= 12×20= 12×200= 70×60=
36×30= 80-60= 700÷7= 25×40=
420÷6= 37×3×7= 25×24= 31×13=
2、列竖式计算。(12分)
28×39= 46×35= 54×63=
48×30= 28×52= 27×33=
3、脱式计算。(18分)
97+13×27 (35+24)×25 819-19×26
537-420÷7 92×26-16 74+26×50
五、解决问题(14分)
1、这条路一共长多少米?
2、商店有25盒铅笔,每盒40支,一共有多少支?卖出340支后,商店还剩铅笔多少支?
3、一辆公共汽车可乘坐54人,一列火车可乘坐的人数是汽车的42倍,一列火车和一辆公共汽车共可乘坐多少人?
六、夺冠平台(6分)
一筐苹果连筐重42千克,卖了一半后连筐重22千克,这筐苹果重多少千克?筐重多少千克?
篇4: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题
评价等级优良达标待达标
在相应等级上划“√”
小朋友们,在笑笑、淘气和智慧老人的帮助下,这个单元里你一定学到了不少有趣的数学知识,现在就来考考你吧!
一、我会填空。
1、96是由个十和()一组成的。
2、6个十加3个十,和是()个十。
3、46比40多(),20比54少()。
4、写出个位是5的数()()()。写出十位是3的数()()。
5、先找规律再填数:56、52、48、44、()、()、32。
6、读数和写数都从()起。
7、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2,这个数是()。
8、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9、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比最小
的两位数多()。
10、在下面的()里填数,组成得数是15的算式。
()+()=15()-()=15
二、我是数学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
1、一个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8,这个数是28。()
2、十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3、一个数里面有9个一,8个十,这个数读作89。()
4、45与54都有数字4和5,所以它们一样大。()
5、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1。()
三、我做得最仔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1.和80相邻的两个数是:()
A.81和82B.79和81C.78和79
2.从76到82之间有几个数。()
A.5个B.6个C.7个
3.最小的两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少几?()
A.10B.89C.1
4、下面的数中,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5的数是()。
A.61B.38C.25
四、我会细心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20+9=30+69=80-20=57+10=92+7=
27-6=72-70=17+10=36-20=98-60=
2、列出算式计算。
(1)被减数是37,减数是9,差是多少?
(2)35与40两数的和是多少?
五、我会用数学解决问题。
1、图书角原来有多少本书?
(本)
答:图书角原来有()本书。
2、一共有多少人乘车?
答:一共有()人乘车。
篇5: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评分标准
一、每空1分,共18分。
二、每空2分,共16分。
三、每空2分,共16分。
四、第1题6分、第2题12分、第3题18分。 共36分。
五、第1题4分、第2题5分、第3题5分。 共14分。
六、夺冠平台:6分
篇6: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试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试题
一、填一填。
1、计算物体的长度,常用米、( )、厘米或( )做单位。
2、计算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 )做单位。
3、7吨=( )千克
2千米=( )米
6000克=( )千克
400毫米=( )分米
1厘米=( )毫米
800厘米=( )米
二、画一画。
1、画一条长30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
三、火眼金睛。(对的画,错的画)
1、一枚别针长34厘米。( )
2、一只鸡重3000千克。( )
3、4个250米的'长度是1千米。( )
4、6分米+ 5毫米=605毫米( )
四、对号入座。
1、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A、1000
B、100
C、10
2、两头肥猪重150( )。
A、克
B、千克
C、吨
3、1米和10厘米比较( )。
A、1米长
B、10厘米长
C、一样长
五、解决问题。
1、小红画了一个边长5里面的三角形,求三角形三条边的和是多少?
2、食堂买来萝卜250千克,买来的白菜比萝卜多150千克,买来萝卜和白菜共多少千克?
3、菜市场运来2车白菜,每车装1500千克,又运来2500千克菠菜,菜市场一共运来白菜和菠菜多少千克?
篇7: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统计
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材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例2,练习十第2、3、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重点难点:
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非常关心同学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体重,身高等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1)班第一组5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提问:请你制作一张这一组同学身高的条形统计图,你想怎样制作,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先让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进行讨论)
汇报:如果每一格代表1厘米的话,这张条形统计图要画得非常大,如果每一格用10厘米和更大单位的话,不容易体现这五个同学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数据都集中在一个段里,只相差几厘米。
教师: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想个办法帮你们解决。
二、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制作身高统计图
教师:我们即要使每个同学的身高情况,看得很清楚,又不至于把图画得太大,教师建议大家0-137 厘米这一段的长度用一格子表示。那画的时候,第一格不能画成线段,而应画成波浪线,意思表示我们中间省略许多小格。
出示示意图,第一小组学生身高统计图。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教师出示示意图讲评。
2、制作体重统计图
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身高统计图制作一张体重条形统计图吗? 小组合作完成,评价交流。
3、看书了解: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提问:根据前两张的统计图和这张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合理的建议?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条形统计图的第一格和其他格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3题。
教师:第一格表示90秒,后面的几个小格你想怎么标上数据,根据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篇8: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题
一、计算:
1、口算(10分)
50×90=20×4÷20×4=4×4-4÷4=11+9×2=(15+3-6)÷4=
26+2-26+2=300×23=590×2=80×70=(300-100)÷50=
2、用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27分)
135÷27+12×41620-1320÷60+80(85+14×5)÷5
520÷[13×(43-33)]490÷[210÷(360÷12)][160-(75+38)]×107
45+61+39+5525×5×4×2125×(8×5)×7
二、选择题。(共14分,每空2分)
1、正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A、一定是B、不一定是C、一定不是
2、右图三角形一部分被纸遮住了,请你说出它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
3、“人”字梁的'结构利用了()。
A、三角形的稳定性B、三角形内角和180度C、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
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互不相等,其中最小的一个内角是45度,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
5、把36-10=26,26÷13=2,3×9=27,2+27=29,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正确的是()。www.
A、(36-10+3×9)÷13=29 B、(36-10)÷13+3×9=29
C、36-10÷13+3×9=29 D、(36-20)÷13+3×9+27=29
6、下面的等式,错误的是( )
A、74+26÷2×30 B、440-40×8+80
=100÷2×30 =440-320+80
C、600÷40-15+10 D、600÷(40-15)+10
=15-15+10 =600÷25+10
7、下面各算式去了括号后,左右不相等的是( )。
A、224+(112+56)=224+112+56
B、224-(112-56)=224-112+56
C、224×(112×56)=224×112×56
D、224÷(112÷56)=224÷11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