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早起的心是一张白纸散文,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早起的心是一张白纸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 早起的心是一张白纸散文
早起的心是一张白纸散文
大概是生活太过匆忙和劳碌了,我总是很享受睡眠,想用它来打发匆忙和劳碌后的一切疲倦。
我其实是一个很贪恋枕席的人,从小没事就愿意独自在家里的土炕上窝着。长大了,在农闲之余就更是被土炕和书本绊住,轻易不肯离开土屋半步。
我自有一套理论,讲“睡眠是最好的休息。”说这话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完了家务活,正放身躺在被褥上准备睡了。
我能熬夜,也能早起。人说能熬夜的人是夜猫子变的,而能早起的人是百灵鸟托生。我想我是同时兼有了这两种生灵的性子,但我是今天做夜猫子就不做百灵鸟,今天做百灵鸟就不再做夜猫子了。我需要一段完整的睡眠。
充足的乡间一晚,一个很绵长的睡眠睡起来,屋外还很黑,四外里已经有零星互相应答的鸡鸣。时常点了灯就着窗台鼓捣点东西。窗台是水泥的,一晚上冰透了,伏在上面,感到冰手。干了很多回这样子的事,有时扰了妻的清睡,又被她骂,可她骂她的,我弄我的。井水不犯河水,我固执地坚持着自我。
现在人离开了乡村,在外漂泊,依然还保持了乡下那种晚睡早起的习惯,也不是说不想早睡早起,着实是心里面有事闹腾得睡不着。有时夜里来点灵感,还会一虎身爬起来,把灯开着,用笔在张纸上记录一下,就像我在乡村时一样,那村人时常会看到我家老屋里的灯每每会在一个夜里间歇性地明灭开关上几次。
人忙碌和劳累过后,睡眠会变得格外的香甜和深沉。一宿过去,清早睡透了一骨碌滚起来,就发现浑身上下每一处地方都前所未有过的轻松,前一日的烦恼和劳累早一古脑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全身心一种宠辱皆忘的感觉。
我好象又原活回到一个纯真的年代里去了,年轻气盛,一切从零开始,生活有千百种的可能去接近我魂牵梦萦的理想。
这个时候,我喜欢放一些个比较舒缓动听的音乐,想用音符来打开一扇心门,让清澈如水的旋律来填充一页雪白的纸张般空白的心绪。
音乐在充满清新空气的`小屋里流淌,我的一颗心沉浸在乐音里,陷得很深。那一刻,我感到屋外的阳光格外灿烂,迎面吹拂而来的风是如此的轻柔,我所处身的一个生活是那般充满了七彩霞光。
我无可救药地热爱着眼下平淡的生活,尽管那生活里的大部分仍都是苦涩。我似乎已习惯于这种生活里那股苦咖啡般淡淡的苦涩味道。也许正因为生活中有着太多的苦,也才让我们更加地懂得去珍惜和品尝生活里昙花一现般短暂的甜。
如果有一天,生活里这缕素有的苦涩突然消逝,全都变成了甜,我猛然间还会不会适应?我想我大概会犹豫,会迷茫,会感叹那幸福来得太快,疑惑那到底真不真实,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篇2:早起优美散文
早起优美散文
(一)
早起,对于我早已形成了一种习惯。清晨四五点钟就会自然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夏天早晨的四五点钟天已经大亮了,冬天的清晨,六七点钟才亮天。但是不管春夏秋冬,该醒时就醒,跟晚上休息的早晚没有关系。就算晚上九点钟休息,第二天早晨醒来看表四点多不到五点,即便晚上十二点休息,早晨起来看表依然是平时那个点,就再也睡不着,一直就没有睡懒觉的习惯,于是就起来,很少赖在床上睡懒觉。睡懒觉对于我是一种累,心慌意乱的,急躁不安。
记得小时候,娘总是起得很早,我睁开眼睛,天才刚刚亮,娘已经把早饭做好了。爹和姐姐们都上工去了,娘把我和弟弟叫起来。那时候小啊,真的不愿起来,特别是冬天,被窝里暖和啊,我和弟弟都赖着不愿意起来,娘不高兴,一遍一遍的催促:“赶紧的起来,不能养成睡懒觉的坏习惯。”娘说,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我一直记着娘的教导,后来自己做了母亲,我也学着自己的母亲不让孩子睡懒觉。这虽然是小事,但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将来起着决定性的意义。
我初中时的一个同学,后来我们成了好姐妹。那时候上早读,她经常迟到,是她的母亲娇惯孩子,不舍得让孩子早起。她的两个弟弟也一样,成家以后,媳妇总是因为睡懒觉跟丈夫生气。大小养成的习惯,是很难改的。
孩子小的时候,更是起早,趁孩子睡着,早早的起来洗衣做针线,收拾家务,等孩子们醒来,已经做好了早饭,收拾完了一天的零碎活。后来孩子长大了,没有那么多脏衣服要洗了,更没有缝缝补补的零碎活了,早起却依然。起来也是没什么可干,老公就不乐意:又没啥事,你起那么早干啥?我睡不着啊。我总是羡慕老公的睡眠,不管什么时候,都睡得那么安稳香甜。听着老公均匀、柔和的鼾声,我披衣坐起,倚在床头上拿本喜欢的书或杂志消磨时间。再后来,有了电脑,一个人悄悄起来,打开灯,坐在电脑前,专心致志浏览好友的空间,看那些精彩的文章,或浏览网站上的美文,或者兴致勃勃的更新日志,写点生活琐事、心情文字。早晨的时间清爽、宁静,只属于我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惬意,很开心。
有句俗语说得好:“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我最喜欢早晨,最喜欢春天,喜欢清爽宁静的时光。
(二)
记忆里,爹和娘每天都早起,而且起得很早很早,那时候没有表,不能计算时间,总之,我每次睁开眼睛,娘已经在纺线了,爹的被窝也早凉透了。娘早起做那些永远都做不完的家务,缝缝补补,还要织布纺棉。爹早早起来背着粪箕子去拾猪粪,交给生产队换公分以外,还供养着一家人的半亩自留地。
爹一大早绕着整个村庄,一个胡同一个胡同的转悠,赶天明往家送两三粪箕子猪粪,因此我们家的自留地哪年都比别人家的长势好,收成高。那时候,庄稼人没有别的收入,就每年养一头两头猪,赶在过年的时候卖点钱,防备青黄不接的时节。那是各家喂猪都是撒在外面不管,任其在街上远道的跑,晚上也是,在家里跟在外面是一样,庄户人家穷,都垒不起大门,甚至连个木桩的宅门都扎不起。家里的猪啊、狗的饿了就满街的串,找点可以充饥的食物,粪便也就拉的满大街都是,给那些勤快人、过日子的人提供了“发家致富”的有利条件。
(三)
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根本不允许庄户人搞副业,干什么都是偷偷的,悄悄地。再说,生产队的活没有干完的时候,哪个季节有哪个季节的活等着你上工,既是寒冬腊月,爹和姐姐们也是一早就上工,出冬肥,深挖地,从早到晚没有清闲的时候。我们人口多,孩子一大帮,两个哥哥上学,年年缺粮是最多的一户。爹和娘就盘算着做点别的挣钱营生。
我最早记事时,哥哥和姐姐早起出去扫碱土。那时候庄户人家的院墙都是土坯打起来的,年月久了,风吹雨淋,墙根就容易返潮,一返潮就会起一层深色的墙土,这就是碱土,土墙年月越久,碱土就越厚。哥哥姐姐们扫回家来淋盐水,晒成小盐,然后卖钱。几乎每天早起去扫碱土,常常要走好几里地去外村。早晨潮湿,土层厚,再就是为了避人眼目,谁家的墙也不愿意让人家把土层给扫走,一层一层的刮来刮去,墙还能结实吗?总是天还不亮,哥哥姐姐们每人拉着一地排车碱土回家了。
(四)
在我的记忆里,最操劳的还是娘,他们把该弄的弄到家就什么都不用管了,淋盐水,熬盐卤就都成了娘的分内事,没黑没白,起早贪黑。特别是淋盐水,大概三四个时辰就得去看一次,把缸里的水舀出来,满了溢出来就白瞎了。淋盐水的池子安置在村外的空地上,在平地上用泥土墙圈成一个长方形的大池子,能盛三地排车子碱土。然后在池子的另一头留个滴水的圆洞,在下面挖个圆圆的深坑,刚好能放开一个盛两梢水的水缸,旁边再放个能盛八梢水的大皮缸。在池子的碱土上倒上清水。滴水的漏斗是用两层竹席子隔住的,免得渗出杂质。晚上看淋水池子都是娘的事,每隔三四个时辰就的跑去看,不管盐水缸满不满,把里面的水都舀进大皮缸里,一个晚上娘都要跑两三趟。白天就是我的事,有时候忘记了及时去看,水刚刚满了,差点溢出来,就拿水瓢一下一下舀到大缸里。然后再去玩,有时玩的兴致,忘了正事,等想起来去看,水早淋满了溢出来,于是急急慌慌往大缸里舀水,回家是绝对不敢跟娘说的,下次是不敢再忘了。
下面的咸水缸里一直放着个鲜鸡蛋飘在上面,看到鸡蛋沉底了,就把淋水漏孔堵上,不咸了就不能再淋了。鸡蛋在盐水里漂浮,在淡水里就沉底。这是娘发明出来的,娘在我心目中是智慧的,了不起的娘,尽管娘没上过一天学,不认识一个字。
(五)
在我幼小的记忆里,几乎没看见过娘睡觉。我睡的时候,娘还在忙碌,当我睁开眼睛,娘依然在忙碌,娘就那样一刻不闲的为了一个家,为了一大帮孩子勤恳的忙碌着。
淋好了盐水,然后开始晒盐,必须在好晴天,毒辣的'太阳下。选一块平整的空地面,然后再用刮板刮出大约二寸的槽来,把里面刮得平平整整,再铺上新买的厚塑料布,铺在槽里刚刚好,然后把淋出来的咸水倒在塑料布上,经毒烈的太阳暴晒,咸水上面会结一层薄薄的白嘎巴,那就是晒出来的盐。这时候就得用心的看着了,有了盐嘎巴就用一根长竹竿敲打开了,沉在水下面,好让太阳再晒出一层来,然后再敲打下去,再晒出一层,往往返返,直到太阳落山,第二天再晒。一般晒两三天就好了,剩下的水澄出来,把沉下来的盐再暴晒,干了,爹就背到集市上去换地瓜干或者是高粱,从来都不舍得换玉米或者小麦。
晒盐剩下的水,再用来熬盐卤,在一口十印的大锅里,用大火烧。熬盐卤都是在晚上,也都是娘站在热气蒸腾的大锅跟前,手里握一把长把的大锅铲,一遍一遍的,几乎不停地在锅里抄过来抄过去,满脸的汗水,满脸的暗红。娘的眼睛一直是半眯着的,是汗水流淌进眼睛里,煞的眼睛睁不开。我不知道熬到什么成色,才会熬出盐卤来?但是娘知道,娘几乎要站整整一个晚上,才把锅底的火吸灭。等我早晨睁开眼睛,娘已经收拾停当了,把家什放好,洗把脸,开始做早饭。
后来,二哥在乡卫生院揽了一个打苇箔的活儿,就是铺瓦房顶的那种芦苇箔。那时候还不兴盖楼房,凡是公家房都是清一色的大瓦房。一切的进料都是自己张罗,去河东拉芦苇,来回千把里地,爹和哥哥姐姐都是两个人一辆地排车,不分黑白的赶路,饿了就吃点随身带的窝头。家里,纺麻绳,缠线板,都是娘一个人打理,我那时候还小,只会帮着缠线板。用直径两公分的木棒,用利器刮圆了,把中间刮去只剩下细细的轴,再在一头把粗铁丝烧红了烫出个小孔,把细麻绳缠满了,线头从孔里穿过来,用时随时放线,便利又快捷,这是聪明的二哥发明的。
打苇箔的活全指望早起和熬夜,爹和姐姐每晚每晚站在木架子旁,咣当咣当熟练敏锐,近乎机械性的,不碍说话,也不碍教我学背“小九九”。那时我还没上学,我一边缠线,一边听姐姐说笑、拉呱。有时候爹就教我学背“小九九”,说先学了上学的时候学起来就轻松了。我就认真的学着背,赶在上学时,早已经从“一一得一”背到“九九八十一”。
(六)
我记事的时候,已经不再挨饿了,也穿暖了,这都是一家人起早贪黑换来的。那几年,我们家的日子眼看着好过起来,尽管两个哥哥要结婚,盖房,老宅子也翻盖一新。村里人都羡慕我们家老宅子翻盖的是全村第一家砖包后面的新式房,接着又新盖了两间偏房,他们都说我爹娘是在“吹法气”,日子一下子就好起来了。可谁又知道这样的好日子是我们一家人用多少心血汗水,熬过了多少日日夜夜夜晚换来的?
我常记得娘跟我念叨:“老辈常说:起千个五更自好过。”
(七)
早起,是爹娘传承给我的,我就一直延续着老辈人这一良好的训教。虽然日子好过了,用不着起早贪黑干农活,早起来也是休闲。我于是养成了早起出去锻炼身体,或看书写字,就算是修身养性吧。
每当此时,我会想起当年父母早起和熬夜的种种情景,那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境况和压力,责任和担当?比起他们,自己简直生活在天堂里。有时候还不知足,吃饱撑的自寻个小烦恼,扰乱一下静好的生活,平白无故给静好的生活激起一点小小的涟漪,制造一点生活的小激情,小插曲,想来也是生命中多彩的风景线,没有,就不会感觉到人生的意义和精彩。
事实如何变幻,我依然保持早起的良好习惯,因为这其中渗透着老辈人的心血、教诲,我要一直珍藏、呵护,直到终老!
篇3: 早起杂记散文
早起杂记散文
六点十分便醒了,索性起床,准备早一点做早饭,因为宏儿一大早要去跟师傅学农电。可是不知咋的没有气,试了两次都只听见燃气灶点火针发出的哧哧声。只好放弃做饭,到楼顶花园去晨练。
说是晨练,无非是胡乱的扭扭腰肢,做几个跟着老婆在《回春健身操》学来的动作。我向来是个不爱运动的人,早晚闲暇之际,最多散散步,更多的时候是门都不出,心血来潮的时候写写字、弹弹琴(没有天份,只是瞎喜欢,一点也不敢见客),或在花园里瞅一瞅,望一望,浪费时光。
天空似乎也刚刚揉开腥松的眼睛,灰亮一片,只在东方有几块鲤鱼鳞片似的云,云边亮出了桔红色,像是有人用细小的毛笔勾出的彩边。应该算是早霞了,我正期待她慢慢涨开,天空像晴日一样慢慢褪去灰蒙,霞光万道,露出蓝底白靥的笑脸。可转瞬间鳞片的云和彩边便一起消失了,整块的天全是一片茫茫的灰白,晨雾也变得越来越重,越来越浓,将远山近水全罩住。站在楼顶了望,郁郁葱葱的南塔山和高耸入云的南塔已全看不见了。不知今天是晴天还是又要下雨?
昨夜不知何时下过一场小雨。花园里不锈钢的栏杆上还挂着珍珠似的水滴。花和草的叶面上滚停着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像小姑娘笑出的眼泪。花呀,树呀,已纷纷从昨夜的醉梦中苏醒过来,宁静而精神。三角梅和茉莉花似乎添了新的花朵,鸡屋边的丝瓜藤顽皮地翻过了女儿墙,像小孩子爬伏在上面,向楼下撒开着纤手,四五十朵昨夜新开的粉黄的花朵探头探脑望着我,挺顽皮的。雨花池中的小鲫鱼潜出水面,一排排小嘴巴在吧嗒吧嗒,听见有人在瞅她,小尾巴一甩,叭的钻进了水底,水面荡出层层小旋旋。小鱼儿像远村怕羞的孩子看见生人,一起勇敢地伸出小脑袋大喊一声“嘿!”,又胆怯地一齐隐回屋里去。真是一样的小调皮。
在花园里做了几个提腿伸腰的动作,然后光着脚板咚咚地跑了几圈,便下楼去做早饭。
这次终于打着了火,于是便开始做饭。嘿,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正要掏米的时候,突然探见小区内花园里有三个人穿得像模像样的正朝外面跑去,是老婆,女儿,侄女,她们居然起了大早,要去跑步。
哦,记起了,老婆昨晚说过,今早她们仨要一起去锻炼身体,不许睡懒觉。我当时心里只哼了一下,并不信,因为明天我要早点起来去锻炼的话我老婆说得太多,兑现太少,我早已习惯把它当成反话来听。
嘿嘿,嘿,但这次,算是我把她看扁了一回。

篇4:梁实秋散文《早起》
梁实秋散文《早起》
曾文正公说:“作人从早起起。”因为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事。这一桩事若办不到,其余的也就可想。记得从前俞平伯先生有两行名诗:“被窝暖暖的,人儿远远的……。”在这“暖?暖……?远远……”的情形之下,毅然决然地从被窝里窜出来,尤其是在北方那样寒冷的天气,实在是不容易。惟以其不容易,所以那个举动被称为开始作人的第一件事。偎在被窝里不出来,那便是在作人的道上第一回败绩。
历史上若干嘉言懿行,也有不少是标榜早起的。例如,颜氏家训里便有“黎明即起”的句子。至少我们不会听说哪一个人为了早晨晏起而受到人的赞美。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是众所熟知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祖逖是志士,他所闻的鸡不是我们在天将破晓时听见的鸡啼,而是“中夜闻荒鸡鸣”。中夜起舞之后是否还回去再睡,史无明文,我想大概是不再回去睡了。黑茫茫的后半夜,舞完了之后还做什么,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前清文武大臣上朝,也是半夜三更地进东华门,打着灯笼进去,不知是不是因为皇帝有特别喜欢起早的习惯。
西谚亦云:“早出来的鸟能捉到虫儿吃。”似乎是晚出来的鸟便没得虫儿吃了。我们人早起可有什么好处呢?我个人是从小就喜欢早起的,可是也说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只是我个人的`习惯而已。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习惯,可是并不说有这好习惯的人即是好人,因为这习惯虽好,究竟在做人的道理上还是比较的一桩小事。所以像韩复榘在山东省做主席时强迫省府人员清晨五时集合在大操场里跑步,我并不敢恭维。
我小时候上学,躺在炕上一睁眼看见窗户上最高的一格有了太阳光,便要急得哭啼,我的母亲匆匆忙忙给我梳了小辫儿打发我去上学。我们的学校就在我们的胡同里。往往出门之后不久又眼泪扑簌的回来,母亲问道:“怎么回来了?”我低着头嚅嗫的回答:“学校还没有开门哩!”这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我现在想想,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性急。到如今,凡是开会或宴会之类,我还是很少迟到的。我觉得迟到是很可耻的一件事。但是我的心胸之不够开展,容不得一点事,于此也就可见一斑。
有人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他说这是“焚膏油以继晷”。我想,“焚膏油”则有之,日晷则在被窝里糟蹋不少。他说夜里万籁俱寂,没有搅扰,最宜工作,这话也许是有道理的。我想晚上早睡两个钟头,早上早起两个钟头,还是一样的,因为早晨也是很宜于工作的。我记得我翻译《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情书》的时候,就是趁太阳没出的时候搬竹椅在廊檐下动笔,等到太阳晒满半个院子,人声嘈杂,我便收笔,这样在一个月内译成了那本书,至今回忆起来还是愉快的。我在上海住几年,黎明即起,弄堂里到处是哗啦哗啦地刷马桶的声音,满街的秽水四溢,到处看得见横七竖八的露宿的人——这种苦恼是高枕而眠到日上三竿的人所没有的。有些个城市,居然到九、十点钟而街上还没有什么动静,家家户户都门窗紧闭,行经其地如过废墟,我这时候只有暗暗地祝福那些睡得香甜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昨夜做了什么事,以至今天这样晚还不能起来。
我如今年事稍长,好早起的习惯更不易抛弃。醒来听见鸟啭,一天都是快活的。走到街上,看见草上的露珠还没有干,砖缝里被蚯蚓倒出一堆一堆的沙土,男的女的担着新鲜肥美的菜蔬走进城来,马路上有戴草帽的老朽的女清道夫,还有无数的青年男女穿着熨平的布衣精神抖擞地携带着“便当”骑着脚踏车去上班,——这时候我衷心充满了喜悦!这是一个活的世界,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这是生活!
就是学佛的人也讲究“早参”“晚参”。要此心常常摄持。曾文正公说作人从早起起,也是着眼在那一转念之间,是否能振作精神,让此心做得主宰。其实早起晚起本身倒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利弊,如是而已。
篇5:一张白纸上,线经典散文
一张白纸上一直就有两条线。
两条直线\两条平行线。
他们是彼此生命的陌路者。
永远不会有任何瓜葛。
一张白纸上的两条交叉的直线。
他们是彼此生命的过客。
经过了那个无意的点后再也不会相遇。
一张白纸上的两条横线。
两条各自振荡的`曲线。
他们相互交错但又有自己清晰的轨迹。
永远不会迷失了自己的路线。
他们是彼此生命的挚友。
或即或离。
但彼此都心存感恩。
感恩相遇。
篇6:早起打卡心语
早起打卡心语
1.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睁了眼就去奋斗的目标,早安呀。
2.生活是没有捷径的,它考验的是你的恒心与耐力,只要你多坚持一下,一切就会在你的掌握之中!早安~
3.专注好两件事,努力和爱自己,早安。
4.成为一个简单,温柔,且有力量的人。早安呀。
5.梦想就是梦里想做的事,醒来后努力去实现它。早上好。
6.在顺境中勇敢坚强 在逆境中清醒警惕。早安,各位。
7.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次坎坷都是礼物,只有尝尽人生百味后才能更加生动。早上好。
8.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早安,各位。
9.风雨里做个大人,阳光下做个孩子,愿我们都有能力爱自己,有余力爱别人。早安。
10.想干事的人永远在找方法,不想干事的'人永远在找理由!世界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早上好。
11.熬出来的才是日子,逼出来的才是人生。面对生活的苦,我们需要熬;想哭的时候,逼自己一把。人的每一次成长,蜕变,都需要逼自己去经历去成长。早安,各位。
12.不一定每天都很好 但都会有些小美好等着你 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早安呀
13.没有谁的生活会一直完美,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眼看前方,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早上好。
14.每天,都要提醒自己,生命短暂而美好,没时间纠结,没时间计较。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早安!
15.无论这个世界对你怎样,都请你一如既往的努力、勇敢、充满希望。早安。
16.余生没那么长,不用一味的付出去惯得寸进尺的人,请忠于自己,活得像最初的模样!早安,各位。
17.做人要学着做一朵向日葵 向阳而生 用心生长 不喜不悲 抛开杂念 早安
18.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艳羡他人,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早安。
篇7:早起是一种生活态度
早起是一种生活态度
可能和年龄有关,越来越觉得时间过太快,就像朱自清在《匆匆》里描写的那样: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对我来说,时间不够用不是我太忙,而是我浪费的时间实在太多。
早上一睁眼已经九点,赶紧起床拉开窗帘,看到了瓦蓝的天空,和院子里春暖花开的景象,这么好的天气居然起这么晚,简直太浪费,浪费就是犯罪。
焦虑症就是这么来的,因为每天睡前我都在心里默念:明天早起,明天一定要早起。
其实在内心深处,自己焦虑的不是睡了个懒觉,也不是比别人晚起了两小时,而是这个懒觉和这两个小时对接下来这一整天的巨大影响。
没有按时吃早餐,没有呼吸到早晨最新鲜的空气,影响小盆友的正常作息,影响我自己的安排和计划,最重要的是心情和状态,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我将不我。
早起的人很多,早起躺在床上玩手机的人很多,玩着玩着又睡着了的人也很多,比如我,早起的好处大家都知道,更重要的是那份因为自控力而带来的心满意足感。
新东方集团的培训师艾力说:人是为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瞬间而活!而我这一个早晨要错失多少个美好的瞬间啊!
有些人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还能靠才华,有些人明明可以睡到自然醒,却偏偏又要坚持早起,因为早起和吃早餐一样,是一种生活态度。
好多人好奇,和菜头为什么每天八点左右,都会在公号发一张自己实拍天空的图片,已经坚持了400多天,在我看来,至少可以说明他能坚持早起,坚持这日复一日的自律,也想告诉自己和所有人,无论天气怎样,美好的一天又来临了。
起得太早同样会影响我一整天的状态,所以特别佩服那些坚持五六点,甚至四五点就能起床的超人们,尤其节假日,尤其是冬天。
之前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本书叫《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果断买回来,特别好奇这么说并这么做的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好吧!是个日本人,身兼数职,提出人们可以回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观点,他坚持四点起床,每天上午完成的是别人交给他的工作,每天下午完成的是未来的工作。
但他又不是那种整天埋头苦干的工作狂,相反,业余生活很丰富,不得不说,时间管理真的太重要了。
日本人真牛,还有村上春树,每天四点起床跑步,九点上床睡觉,坚持了35年,还写出那么多好作品,果然,能实现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并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啊!
前两天听一个分享课,分享者问大家:已经过了六分之一,你们计划年后要做的事都开始做了吗?有没有很走心的对待每一天,有没有自欺欺人。
思维模式有多重要,我觉得新的一年才刚刚开始,而别人会说已经过了六分之一,正是这样才提醒了我一件事:你已经浪费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写到这里,我想推荐一本书,叫《你一年的8760小时》,作者是个新疆人,一个博学的大帅哥。
书中的内容很精彩,有好多能戳中人肋骨的金句,不只是时间管理方面,分享他说的一句话:懂一百个道理不如懂一个方法重要,感动一百次不如一次行动有帮助。
那么,行动吧!早起吧!
篇8:早起是一种生活态度
可能和年龄有关,越来越觉得时间过太快,就像朱自清在《匆匆》里描写的那样: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对我来说,时间不够用不是我太忙,而是我浪费的时间实在太多。
早上一睁眼已经九点,赶紧起床拉开窗帘,看到了瓦蓝的天空,和院子里春暖花开的景象,这么好的天气居然起这么晚,简直太浪费,浪费就是犯罪。
焦虑症就是这么来的,因为每天睡前我都在心里默念:明天早起,明天一定要早起。
其实在内心深处,自己焦虑的不是睡了个懒觉,也不是比别人晚起了两小时,而是这个懒觉和这两个小时对接下来这一整天的巨大影响。
没有按时吃早餐,没有呼吸到早晨最新鲜的空气,影响小盆友的正常作息,影响我自己的安排和计划,最重要的是心情和状态,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我将不我。
早起的人很多,早起躺在床上玩手机的人很多,玩着玩着又睡着了的人也很多,比如我,早起的好处大家都知道,更重要的是那份因为自控力而带来的心满意足感。
新东方集团的培训师艾力说:人是为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瞬间而活!而我这一个早晨要错失多少个美好的瞬间啊!
有些人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还能靠才华,有些人明明可以睡到自然醒,却偏偏又要坚持早起,因为早起和吃早餐一样,是一种生活态度。
好多人好奇,和菜头为什么每天八点左右,都会在公号发一张自己实拍天空的图片,已经坚持了400多天,在我看来,至少可以说明他能坚持早起,坚持这日复一日的自律,也想告诉自己和所有人,无论天气怎样,美好的一天又来临了。
起得太早同样会影响我一整天的状态,所以特别佩服那些坚持五六点,甚至四五点就能起床的超人们,尤其节假日,尤其是冬天。
之前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本书叫《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果断买回来,特别好奇这么说并这么做的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好吧!是个日本人,身兼数职,提出人们可以回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观点,他坚持四点起床,每天上午完成的是别人交给他的工作,每天下午完成的是未来的工作。
但他又不是那种整天埋头苦干的工作狂,相反,业余生活很丰富,不得不说,时间管理真的太重要了。
日本人真牛,还有村上春树,每天四点起床跑步,九点上床睡觉,坚持了35年,还写出那么多好作品,果然,能实现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并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啊!
前两天听一个分享课,分享者问大家:2017已经过了六分之一,你们计划年后要做的事都开始做了吗?有没有很走心的对待每一天,有没有自欺欺人。
思维模式有多重要,我觉得新的一年才刚刚开始,而别人会说已经过了六分之一,正是这样才提醒了我一件事:你已经浪费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写到这里,我想推荐一本书,叫《你一年的8760小时》,作者是个新疆人,一个博学的大帅哥。
书中的内容很精彩,有好多能戳中人肋骨的金句,不只是时间管理方面,分享他说的一句话:懂一百个道理不如懂一个方法重要,感动一百次不如一次行动有帮助。
那么,行动吧!早起吧!
篇9:没有是一张白纸美文摘抄
没有是一张白纸美文摘抄
每年夏秋两季,牧民们都要将羊群迁移几次。在迁移中,羊群要经过的地方,不是危险的山口,就是狭窄的盆地。这地方总会有狼群出没,每次不损失几只羊,是无法通过的。
狼是非常聪明的,他们十分清楚什么时候山口或盆地的要道上,会有羊群经过。而狼又是国家的二级保护动物,打又打不得,牧民们相当犯愁。为了不让羊群损失太多,牧民们想出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多养狗来保护羊群,然而养狗的代价比失去几只羊的`代价更高,有些得不偿失。
最后,牧民们终于想出了办法,每次迁移,他们都会准备一堆带肉的羊骨头,将这些骨头煮熟,用小绳紧紧地捆住,使狼啃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然后将这些骨头扔在羊群路过的山口或是盆地。
狼本来是在等待羊的,他们是奔着羊而来的,却在途中意外地发现了香喷喷的骨头,于是便纷纷啃起了骨头。每当这时,一定是羊群通过的时候。
狼会眼睁睁地看着大群的羊从他们的前方通过,却顾不得太多。因为此时此刻,他们的嘴里啃着骨头。就这样,牧民们用极小的代价,避免了极大的损失。狼们不会知道,他们为了眼前拥有的,而失去了更多。
深秋,一群天鹅从西伯利亚飞往南方去寻觅食物,途中,他们要经过西斯亚利湖歇脚,那里的游人很喜欢喂养天鹅。于是,天鹅有了吃的。因为有了吃的,便不再飞往南方,结果却被冻死。
几个河南木匠坐火车,准备到北京打工。中途,车下有人喊,是打工的吗?我们需要人……于是,大家便像是得到了便宜,纷纷下了火车,在开封市打起工来。一个木匠在开封的工钱是一个月八百块钱左右,管吃管住。而同样一个木匠在北京的价格,是一个月一千五到二千五的工钱,也管吃管住。几个木匠为了眼前挣钱的机会,轻易失去了挣更多钱的机会。
有一年,清华大学管理系的学生还没有毕业,98%的学生就被各家招聘公司定了下来。等到真正毕业时,一个系里,只剩下两名学生还没有着落,这时美国等几家外国大公司来清华大学挑选在华业务的代理人,年薪在三十万元人民币以上。于是,剩下的这两名学生,都得到了最好的工作。
他们当然不是最优秀的,但最优秀的都已经没有了选择的机会。
一个人正是因为已经“有了”,反而失去了很多很多。
由此看来,“有了”,并不一定就是件好事。“没有”倒是一张白纸,因此,我们“没有”什么的时候,不但不应该遗憾,反而应该庆幸,因为这也许正是一种福音、一种机遇。
篇10:我是一张白纸作文说明文
“耶,成功了!”一阵阵欢呼声,在楼顶回荡。只见一架“F-14战斗机”平稳地降落在地面上。你一定很好奇,我们在玩什么游戏吧。嘿嘿,这是老师给我们安排的一堂特殊课程,综合实践课:玩大人们的传统游戏。
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可多了:跳房子、抬轿子、丢沙包、折纸……我一听到折纸,心想:折纸可是我最喜欢玩的游戏,一张小小的纸片,不同的折法,就有不一样的乐趣。
我快步流星地走向房间,从书柜中翻出几张彩纸,拉着爸爸教我折纸。爸爸迫于无奈,说道:“行,那我就教你做航空炸弹吧。”他拿起一张彩纸,撕下一根又细又长的纸条。“老爸,你在逗我玩吗?航空炸弹怎么可能只用这么一张小纸条折成?”我疑惑地问。“你就等着瞧吧。”爸爸说着在纸条的两端分别剪了一刀,形成两个不同方向的卡口,再把两个卡口卡在一起,航空炸弹就做成了。他把“炸弹”往空中一抛,“炸弹”慢慢地落了下来,在空中不时的旋转,简直像极了。
接着,我们又做了“太乙飞猪”、“F-14战斗机”、“滑翔飞机”……一架架功能齐全的飞机停在了我的“机场”上,场面可壮观了。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试飞我的飞机了,我们来到楼顶,楼顶空无一人,空旷的场地正适合我试飞。我首先拿出我的滑翔机,用力往上一扔,可是滑翔机机翼太大,起飞没多久便一头栽到了地上。我气得两手叉腰,身体里好像有一团怒火要往外冲似的。“你还有其他飞机,别气馁,再试试。”妈妈安慰我道。我又拿出我精心制作的“F14战斗机”,放嘴边哈了一口气,用尽全身的力气把飞机往前一掷,只见F14直冲云霄,在空中形成一道完美的弧线,终于成功了。
因为冠状病毒的影响,我还不能回到学校听老师讲课。但是,每天我都可以上老师精心安排的网课,同时也多了很多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让我过得既充实又温馨。
篇11:我是一张白纸作文说明文
纸,一张普普通通的纸。也许在其它人手中只是一张废纸,但我却不一样。给我一张纸,我可以将它折得千姿百态,因为我爱折纸。
在我一两岁时,我与哥哥在一起。一次见他手中拿着三角叉,对此,我十分好奇。于是,向其请教。最终在浪费掉半个本子的基础下,用无数个三角叉做了一个可以让我轻松穿过的大圆环。心中,自是欣喜地不得了。因为我学会了人生中第一个折纸工艺品。
后来,我不断地用三角叉做工艺品。以至于觉得烦躁了,直到哥哥再教我折纸。因为我小时候很笨,加上那些纸船、纸飞机、纸剑之类的都很难,所以学了好久都不会。于是,我开始讨厌折纸。
到了小学,当我看见同学们将那极“难”的折纸改版时,真是极为懊悔。最终,在我不懈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做出了班中飞的最高、最直的纸飞机。对此,我倍感荣幸,也非常激动。于是,我又爱上了折纸。
五年级时,我的折纸技术已有小成。所以,我与哥哥合作,做了最佳作品——两个巴掌大的组合机器人。于是,我对折纸的热爱便也升华为热爱。
上了初中,虽然闲时间更少了,但是我仍然坚持折纸。从折纸爱心到折纸百合,从折纸玫瑰到折纸四叶草,再从折纸宝塔到折纸笔筒,这一切的折纸,都是哥哥和电脑网页教给我的。因为种类的增加,从而导致我对折纸由热爱升华为极度热爱了。
到现在,学会的折纸也挺多。随手拈来一张纸,只要是规则图形,便能折出许多花样。折纸,我从小的兴趣爱好,如今仍然不改。只不过,我从热爱折纸变成了极度热爱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