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左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上学读后感500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上学读后感5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上学读后感500字

篇1:上学读后感500字

这是一本拿起就不舍得放下的书,毫不保留的说,我心中对何老内心充满了敬佩之情。他那么热爱自由,热爱“德克莫拉西”,热爱读书并且并不因为什么理由,他说读书没有目的,如果有,那就是为了读书本身。

我们这一代人,用话说就是“吃麦当劳长大的一代”,一方面是反映了我们这代人没有吃过什么苦,故不能理解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洋快餐,没有网游…不但什么都没有,而且还要忍受一边上课一边被轰炸的“待遇”,那可谓真是一个“红色”的年代,是我们这代人无从想象的。那个年代,物质是“幻灭”的,那么,精神呢?在那个战火纷飞、物质生活还相对匮乏的年代,那一代知识份子有没有追求呢?如果有,那会是什么样子的?

“我真诚地相信未来会是一个光明的、美好的世界,一个自由的、民主的世界,一个繁荣富足的世界,好像对这些完全没有疑问。”抱定这单纯的愿望与理想,这就是那一代知识份子的幸福与自由。虽然二战结束后,世界并没如愿那么美好,依然是乱糟糟的。但让我确定了困扰我已久的问题:“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而活?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希望”。对自己的希望,对社会的希望,对国家的希望等。有了这些希望,或许我的人生不再没有意义。

《上学记》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学了不少东西,他在书中聊到的书名以及人名都是响当当的,让我瞠目结舌的。

何老提到自己喜欢的诗人济慈,可惜他很年轻就去世了,仅二十四岁。是不是很优秀的人都会早早的离开人世呢?人活一世,不过是把名字写在水上,边写边消失,这多让人感慨!无论你多么的勾心斗角,多么精于世事,或者是笨拙,不谙世事都是一样。这句话真的要让我这个太“在乎”的人,好好的自省。

“你看不见空气,但你一刻也离开不了;你看得见彩虹的美丽,可它并不存在。”

关于幸福,何老说:“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个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这又非常模糊,非常朦胧,并不一定是什么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前景,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会整体腐败下去,个人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的。”

篇2:上学读后感500字

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上学记》的口述模式的确过于简单了一些,何先生讲述的诸多道理我似乎也已经知晓。可是,当我把何兆武先生当年的上学经历与我们的上学故事进行比较,我意识到现在我们和何先生之间距离,远远大于我们可以想像的距离。

何兆武对他在西南联大的读书经历显然无限怀念,认为这是他读书最美好的岁月。“那几年生活最美好的就是自由,无论干什么都凭自己的兴趣,看什么,听什么,怎么想,都没有人干涉,更没有思想教育。我们那时候什么立场的同学都有,不过私人之间是很随便的,没有太大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隔膜。”

不知道是不是何先生有意要进行一次学习氛围的比较,我在第256页读到了完全不同的读书经历。在革大学习主要是思想改造,经常请名人讲座,动辄数百人听,一人拿一个小马扎。对于这种方式,何先生也表现出了不适应,他认为上大课显然不如小课的效果好,二三十人的小课可以讨论发言,大课就没有交流了。台上的人一般都很能讲,动不动就四五个小时,话说多了难免千篇 一律,而且净是一些鼓动宣传的话。

《上学记》对读者的冲击,更多的就是老一代读书人的环境和后来读书人的环境之间差别的冲击,这种差别如此之大,以至于彻底改变了后来几代人的命运。这样的改变,不是理论的改变,也不是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是呼吸习惯的改变,血液的改变,行走方式的改变。不是循序渐进的发展与提升,而是一种醒目的退步,或者说,我们之间的新陈代谢,不是合理的薪火相传,而是一种让人不愿意接受的扭曲。

还有一个简单的道理我想陈述:上学并不等同于读书。上学很简单,到一个学校里面去,在教室里坐着,有老师讲课,便成为上学了,可是读书却不一样,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仔细读《上学记》,我发现我们和何先生的差别真是太大了。

关于读什么书,我把何先生在《上学记》里提到的书名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大致如下:

小学到中学,何先生读过:《莎氏乐府本事》、《格列佛游记》、《神秘的宇宙》、《物理世界真诠》、《英文一百零一名歌集》、《总理遗嘱》、《庄子》、《史记》、《古文观止》、《三侠五义》、《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丰子恺的《孩子们的音乐》、《近世西洋十大音乐家故事》、《西洋建筑讲话》、《清稗类钞》、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林琴南的《说部丛书》等等,其中,何先生还特别提到金斯的《神秘的宇宙》和艾丁敦的《物理世界真诠》让他真正开阔了眼界和思路。

大学以后,何兆武先生读过:《元史》、《新元史》、《清史稿》、《世界名歌选粹》、《楚辞》、钱穆的《国史大纲》、《金瓶梅》、《诗经》、《资治通鉴》、《勃朗宁诗集》、《丁尼生诗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自然辩证法》、《西方的没落》、冯友兰《新理学》和《中国哲学史》、金岳林《逻辑》、《雪莱诗集》、《济慈诗集》、葛帮福的《历史学的综合方法》、乌拉穆诺《人生之悲剧的意义》、莫罗阿《恋爱与牺牲》、梅勒什可夫斯基《诸神复活》、屠格涅夫《父与子》《罗亭》《前夜》、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美国独立宣言》、《法国独立宪章》、《联合国宪章》、《罗斯福论自由》、《政治科学与政府》、《经济学概论》、《欧洲近代政治文化史》、《圣经》等等。

何先生上小学中学的时候听过的音乐也很有意思,他曾经认为自己在音乐方面的禀赋不错,想把音乐作为自己的事业,我们不妨简单罗列一下::莫扎特、舒伯特、音乐3b之贝多芬、巴哈和勃拉姆斯、古诺和舒曼的《小夜曲》、托玛斯歌剧《迷娘》等等。

我相信不厌其烦地陈列这些书名,于我于别的读者,都是一种有意义的工作。首先这是一套很有价值的参考书目;其次我们通过这些书目能够了解到何先生的成长过程,求学经历,甚至包括他的部分知识结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面对这些书目,应该问一问自己,哪些书我们读过,什么时候读过,哪些书没有读过,甚至哪些书我们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当然。有一些书由于时间的原因,已经逐渐被其他更优秀的著作取代,但总体来讲,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所读到的书,除了学校发的一些教科书之外,基本不及何先生的十分之一。

最后,我想以何先生的关于读书的一句话作结:读书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而且最好是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本身带来内心的满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游,在别人看来,游山玩水跑了一天,什么价值都没有,但对我来说,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那是不能用功利标准来衡量的。

篇3:米小圈上学记读后感500字作文

《米小圈上学记》是北猫叔叔写的一本书,是我最爱看的几本书之一。读了这本书,让我产生了许多感受。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叫米小圈的小孩子在上一年级时的快乐与烦恼。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叫《道歉信》,里面的故事可把我给笑坏了。

米小圈因为嫉妒同学李黎画画漂亮而故意弄坏了她的画,这件事被妈妈知道了,所以米小圈被妈妈逼着写道歉信给李黎,一共写了四回,但每一回都没个道歉的意思,反而很理直气壮,觉得自己没错,这真像我小时候做错事情的样子。记得有一次,我做数学作业错了好多题,妈妈生气地说:“你上课一定没认真听,完成作业后要认真检查,听到了没!”我答应着:“知道了!”但心里却不这样觉得,我想米小圈也知道自己错了,只是在和妈妈顶嘴而已吧!

还有一篇故事叫《病房里的女魔头》,让我很感动。米小圈最讨厌的女魔头班长生病了,但米小圈却伤心得哭了起来,还送给班长一张明信片。我想,米小圈一定想起了班长往日对班级做出的贡献和对同学们的照顾,觉得班长真的不容易才这么感动。没想到米小圈还是这么懂事的人,让我对他更加有好感了。

有点调皮又机灵善良的米小圈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他就像大家的开心果,每天开开心心地,是大家的好伙伴,虽然他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知错就改,没有坏心眼。

《米小圈上学记》里的故事就像发生在我身边,米小圈就像我的同学一样既淘气又可爱。

篇4:米小圈上学记读后感500字作文

我家里的书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米小圈上学记》。这是一套优秀的儿童体小说,特别的日记体形式,清新的主人公形象,幽默的语言和情节描写,还有形象美妙的插图,给我们非同寻常的审美享受,也向我们展现了儿童世界的真纯、灿烂,给我们以成长的智慧和人生的快乐。

每天放学一到家,我就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看到有趣的地方我会忍不住地哈哈大笑,有时笑得我弯不起腰来,肚子都笑疼了。妈妈很奇怪的看着我,有时候我会给妈妈看一些有趣的情节,结果妈妈和我一起开怀大笑,这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快乐。

这是一本特别的日记,一个特别“倒霉”的小男孩,一群特别可乐的小学生们上学发生的趣事,向我们展现了那个特别美好的童年。这本书讲得是一个叫米小圈的小朋友,和他严厉的老师、刁蛮的同桌、还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小朋友们在学校和家里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的好词好句,都会有红色的字来表示,让我们小朋友们看起来、记起来特别的简单,不费力气。这套书一共有六本:《我是小学生》、《好朋友铁头》、《耗子是条狗》、《新同桌的烦恼》、《自然小秘密》和《如果我有时光机》,我最最喜欢的就是那本《自然的小秘密》,让我从中学到了许许多多自然界知识,我爱死《米小圈上学记》了。

另外,这本书还是国内第一本日记体小说,这是一本能够让妈妈和孩子都十分愿意购买和阅读的好书,看了以后,能够让你不知不觉中爱上写日记。小朋友们,你心动了吗,快来和我一起看《米小圈上学记》吧!

篇5:上学路上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走路上学》,真的让我很感动。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瓦娃,一个7岁的傈傈族的孩子,看到姐姐娜香每天能出和小伙伴们一起溜索过江读书非常羡慕。妈妈坚持要瓦娃等爸爸回来带着才可以溜索。但爸爸总是没时间回来,所以瓦娃只好背着妈妈偷偷溜锁去学校看小伙伴们读书,后来被妈妈发现了,妈妈很生气,因为那样很危险,所以妈妈就把绳索藏了起来。后来从城里来的聂老师给姐姐买了双雨鞋,瓦娃也想要,姐姐答应他只要弟弟愿意呆在家里就把鞋子送给他。第二天早上,瓦娃看见别人去上学都穿着新鞋,只有姐姐没有穿,他就把鞋子还给了姐姐。姐姐在放学时,看见了一双鞋很适合弟弟,她想买给弟弟,可是她买不起,老师就帮他买下了这双鞋。姐姐可高兴啦!于是她就迫不及待地要送回去给弟弟,结果在溜索回家时不幸坠落江中。

上学读后感500字(精选15篇)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他们的生活跟我们的生活相差得太远了。我们每天上学都是车子接送,而他们连路都没有,只能溜非常危险的索道去上学;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里面还有电视,电脑等高科技产品,而他们的教室阴凉无光,连像样的桌子都没有;冬天我们穿着暖和的棉衣,棉裤,棉鞋还嫌冷,而他们连鞋子,袜子也没有,只能靠两只脚搓来搓去来取暖;我们有着负责,关爱我们的老师,而他们连老师都没有,只有从远处来的'志愿者老师。我们的生活如此幸福,难到我们不应该珍惜吗?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篇6:上学路上读后感

《上学路上》这并不是出自作家之手,也不是名著,只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同学的作文。但读了这篇作文后,真的觉得世界很美丽,让人觉得很欣慰。

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早上,作者去上学,突然看见卖早点的`摊前,站着一位老奶奶,眼巴巴的望着热气腾腾的锅贴和稀饭。老板娘却不知哪儿去了。于是,作者就靠近早点摊,假装等自己的同伴,注意着老奶奶。只见老奶奶掏出几枚硬币,又放回口袋。朝四周看了看,颤巍巍向食物伸出了手。作者心里想到:快拿呀!拿了就跑!别让别人抓着。可是,老奶奶又迅速把手抽了回来。这时,小作者把自己仅有的两元早点钱拿了出来。老板娘也回来了。作者把钱给了老板娘:“全给奶奶买锅贴和稀饭。”老板娘笑着说:“他是你奶奶?”“我不认识她。”作者小声说。老板娘把钱还给我:“拿去买你的早点吧!锅贴和稀饭我会给她的。”说着她拿了六个锅贴和一碗稀饭,端给老人:“趁热吃吧!”……

一个多么简朴的故事,一个多么平凡的举动,一个多么触动人心的一刻。这个世界因人而美丽。在这篇作文中,有三个值得人敬佩的人。老奶奶人穷而志不穷,能够抵制诱惑。小作者和老板娘就更值得人尊敬,为了一个毫不认识的人,能过帮助她,无论事情有多小,那都是可贵的,是品德的升华!是伟大的!真的让人觉得很感动,很欣慰。

真的希望所有人都能有善心,那么地球会由于我们而放光!

篇7: 《上学记》读后感

我的妈妈给我推荐过许多的好书,我都看得津津有味,但我看得书不多,也没有给妈妈推荐过多少书,这本《沐阳上学记》算是一本。

我是从学校的购书单上买来的这本书,因为我被这本书的封面所吸引,所以就先看这本书。翻开封面,先是对沐阳的介绍,是金波老先生写的,里面的沐阳会写小童诗,是个数学小神童,不过,书中的沐阳却是一个爱跟妈妈斗嘴的小男生,看不惯他妈妈反对他,看不惯他们班上的女生欺负他,可是非常有想法的呢!

书中描写较多的就是沐阳在校所发生的趣事,他们班有小男生,也有小女生,沐阳在他们班可是“弱势群体”,经常被女生们欺负,这情景,到让我想到了我们班,我们班的女生可都不是“淑女”,强势的很,也是女生欺负男生,真是有趣,情景再现啊!

书中的沐阳可是因为如此异常讨厌女生,经常想躲开女生,不过,有时他们也会组织起来反抗,比如:放点小虫子在女生铅笔盒里吓唬女生。迎接他们的自然是新一轮的报复。而我们班男女同学相处不算很好,但也融洽,女生作弄男生、男生作弄女生,女生欺负男生、男生反击。就这样互相玩来玩去,才有了无间的友情!

《沐阳上学记》即有意思,又令人遐想万千,正是因为这样,我才这么喜爱它,将它推荐给妈妈,不是吗?

篇8: 《上学记》读后感

请投我一票吧,河马先生。如果我窗外的雨点儿沙沙沙地蹦哒着,晶莹剔透的小水滴啪嗒啪嗒的,我不时抬头看向窗外,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一个可爱数学迷的童年进行时,真是太可爱啦!捧着书的我不由得感慨:沐阳上学记可真好看!

书中的每一言每一语,都是作者和她的儿子亲切日常哩!一个接一个的故事,忍不住让人笑出声来,不时对这个小聪明的计谋竖起大拇指。当看到这个小暖男的暖心举动,心中忍不住涌起一阵阵暖意,读着读着,忍不住笑着说:这个小沐阳!禁不住流露出对他的喜爱之情。

在沐阳这个小暖男的笔下,童诗也是别有风趣!那首关于年的小童诗,把年这个小怪兽描写得那么可爱,虽长像凶猛,可细腻的内心世界,让你仿佛看见一个可爱的小怪兽正在笑盈盈地冲你挥手;这首《熊孩子近视》的小诗,别出心裁的表达方式,有趣的对话,不由得让你的嘴角微微上扬,像是看见熊孩子高兴地戏水,而熊爸爸在高兴地瞧着呢!阅读的过程,我仿佛是陪着小沐阳一块儿笑,一块儿乐,仿佛小沐阳成了我的好哥们。

当然,小沐阳与他妈妈的日记,也是风趣十足。从孩子的内心世界,到家长的教育观,真实的家庭学校小互动似乎每一幕都在上演:请投我一票吧!当小沐阳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小纸条塞进别人的抽屉,那欣喜的小样子,忍不住让人想笑;当小沐阳生了一场病,希刻劳就成了他的头号大敌人,他说希刻劳虽不善言辞,却总给自己戴上甜蜜的标签,看到这儿忍不住让人笑出了眼泪。阅读中,先看看可爱的小对话,再看着俏皮不乏活力的小沐阳,心情也会不由得舒畅起来。

小沐阳也算是个小淘气,生性好奇的他,总爱追着父母的影子问东问西。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活泼的小孩粘着父母问问题,父母笑着为他解答。那可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小沐阳的生活丰富多彩,每时都值得纪念,他乐观的性格,和父母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父母有时也会像孩子似的与他谈心,与孩子沟通,这是多么重要啊!

真实的生活,快乐的氛围,相信你看过它后,也会对这本书爱不释手的!

篇9: 《上学记》读后感

一直都很喜欢西南联大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因此这些年断断续续的看了那个时代很多人的回忆文章。有名的无名的,杨绛的,赵元任夫人的,张中行的,沈从文的,还有很多其他想不起来名字的。慢慢的对那个时代的人事有了粗浅的了解。尽管有钱钟书《围城》的嘲讽在,但无可否认那个时代的读书氛围好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那个时代老师象老师,学生象学生。因为自以为了解的不少了,所以在书店第一次看到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时,就没有放在心上。

过了些日子在网上买书时看到大家的评论,心里一动(幸好这一动,不然就失去一次好的机会了),于是捎带着也买了一本。然后在看厌了那些理论书籍后一口气看完了这本口述史。

唯一遗憾的是何先生的回忆到解放就戛然而止了。据说还有一本《上班记》,但要到什么时候出版,现在还是未知数。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很多回忆都是在49年结束了。我们明白这个意思。

何先生说:平生读书最美好的岁月只有两度,一次是从初二到高一这三年,另一次就是西南联大的七年。余生也晚,他说的时光我们都赶不上了。想想自己的读书岁月要说美好还真的是没有。

所以他一回忆起联大的七年我就忍不住要妒忌。联大7年,读了四个系,真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呀。我的大学时光真是贫乏的几乎无事可述,如果说要勉强回忆大概就是在那个图书馆里发现了《古诗源》。也没碰到什么可以大大回忆一番的老师和同学,当然自己也不是个好学生。因为《古诗源》同我的专业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何先生说:旧社会没有标准教科书,考试没有“标准答案”,各个老师教的不一样,各个学校也不同,有很大的自由度。我觉得这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来讲,至少比死盯着一个角度要好的多。“转益多师是吾师”,学术上独尊一家,其余的都一棍子打死,那就太简单化了。人类的文化也是这样,什么都绝对化、纯粹化总是很危险的。

这段话真应该给那些出标准答案的人去瞧瞧。给那些僵化的脑袋一个新的思路。少年儿童的许多奇思妙想就是在这种标准答案里被扼杀的。于是大家都整齐划一,好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所以有朋友说要送孩子去国外上学,虽然担心孩子会学不好中文,但为了让他们有个健全的心灵,这样做还是很合适的。

何先生说:读书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而且最好是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本身带来内心的满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游,在别人看来,游山玩水跑了一天,什么价值都没有,但对我来说,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那是不能用功利标准来衡量的。对这段话我是举双手赞成的。但现实大过天,生存是第一位的。我们的家长和我们自己都是实用主义者,衡量一件事的意义是经济先行的。

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古代到还不至于如此实用主义。于是我们这个时代不会出什么大家,最多是大匠。几乎什么事都要同经济扯上关系的社会我觉得很是恐怖,这意味着我们要失去许多不能用金钱衡量的美好的东西了。小朋友从小背唐诗不是为了陶冶情操,而是为了在众人面前炫耀孩子的记忆力。很小的孩子就要去钻研奥数,学钢琴,美术是为了在升学时有分可加,这些事说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却是在生活中真实存在的。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对数学语文和音乐美术会有感情吗,会觉得心所向往吗,不会。就象郎朗在自传中说练琴到要自杀,从此看他弹钢琴我就觉得很心酸。我不能想像莫扎特小的时候有练琴练到要自杀吗?所以这个时代只能是娱乐精神,只能是无聊加空虚了。何先生所向往的幸福自然也不是我辈可企及的了。也只能跟着先生的记忆向往一下。

据自己这些年的读书体会,个人回忆的历史往往比那些写在正史中的定论更为可信。何先生的回忆又再次证实了这个观点。

这里还要插几句同这本书无关的话,今年大片云集,我立马晕菜。有些片子基本上只能远看,不可近观。特别是号称文化大片的更是不敢了。如果直言自己就是搞笑娱乐的到也不错,至少实在。最怕的当然是认为自己可代表一种文化的。额的神呀。

篇10: 《上学记》读后感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甚至于大学的学生时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上学记。读何兆武先生的一本《上学记》,让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在忆往昔年少时光的同时更感慨于当下中国学术氛围的不自由。我们的上学记与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相比,或者更加多姿,但却少了些许自由的学院自由因素。

何兆武先生在书中写到:“那几年生活最美好的就是自由,无论干什么都凭自己的兴趣,看什么,听什么,怎么想,都没有人干涉,更没有思想教育。我们那时候什么立场的同学都有,不过私人之间是很随便的,没有太大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隔膜。”他说这是他在西南联大最美好的读书时光。教师的聘任不以政治信仰和学术见解为标准,他们上课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讲课近乎绝对自由,没有人要求他们应该讲什么或不应该讲什么。学生的权利也得到充分的尊重。何先生曾说“社会要进步,学术必须自由,思想必须自由”这大概就是西南联大能在国家灾难深重的同时培养出大批国家栋梁的原因。

而当下中国的学院氛围确实截然相反的,自国家把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以来,成果未曾有多大改变,高考仍是打着“素质教育”幌子的“应试教育”,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灌输教科书知识。学生每年的阅读量相比于以前,相比于同时代其他国家,大大的落后了。学生的思维被局限于“标准答案”、“模板参考”等等,乃至于我们都是类似于古代科举制的高考制度下的高分学子。但走出大学,走出国门,却变成实践能力低分的学子。原因何在?因为我们学的知识无法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指导实践。更深层的原因呢?因为中国的学术氛围不自由限制了学子思维的培养。

社会要进步,学术必须自由,思想必须自由。希望在我们后代孩子的上学记里,学术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唯有如此,中国的未来才能进步,才能更富强!

篇11: 《上学记》读后感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我总是在妈妈的故事中进入梦乡。就这样,我渐渐地对绘本书充满了好奇,后来就喜欢上了它们。现在,书籍成了我最好的小伙伴,在家一有时间,我就会拿起书来读,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看得越来越有滋味,爸爸妈妈说,现在小小的我进步好多,爱看书多好。

在这个暑假,我又读了很多的课外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米小圈上学记》。这本书是“小屁孩”写的日记,这个小屁孩就是米小圈,他具有超强的幽默感和宽广的心胸,不但搞笑,还特别机灵,是个能带给别人快乐、充满生机的阳光男孩。

书中,他做出了各种各样有趣的事。

有一次上美术课,老师要求同学们画萝卜,米小圈觉得太容易了,第一个就举起手来,兴高采烈地说:“老师,我画好了。”结果老师看到后,哈哈,“米小圈,你画的是萝卜吗,明明是气球啊!”他总是这样让人发笑。

又有一天,米小圈穿了一双白色带金边的球鞋去上学,有一个同学说了:“听说踩了新鞋会有好运哦。”结果他们班的男生都赶来踩米小圈那白色球鞋了。再后来,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说:“米小圈,你的灰色球鞋很漂亮嘛。”全班同学都笑得前俯后仰的。看到这里,我倒是挺同情米小圈的。因为,做恶作剧不好!

米小圈也很机灵的。有一次,他们班办“头脑风暴大赛”,老师提问米小圈:“中国最长的江是什么江?”米小圈说:“长江。”老师又问:“那最高的山呢?”米小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高山。”全班同学又哄堂大笑。

看了这本书,让人心情十分愉悦,有时候看着看着,我会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妈妈说我着魔了。如果我们在遇到困难或者麻烦的时候,能像米小圈那样,开开心心地去面对,生活不就会充满快乐吗!

篇12: 《上学记》读后感

在寒假里,我读了任晓霞写的书――《米朵朵上学记》,让我受益匪浅。

非常熟悉的作者,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作者,原来是因为她取材真实,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并用文字留住那些逝去美好的时光,书里任小霞记录下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经历。

书中描写三年级的米朵朵喜欢幻想故事,也喜欢和同学一起冒险,一切都“惊心动魄”,因为他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虽然她的外表是一个柔柔弱弱的小女孩,但她的内心可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女汉子”。他们在一个个节日里参与一些美好的活动,为他人带来快乐,为自己添加经验。

米朵朵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从入学开始,与好朋友。老师。同学,家人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又可爱的小事件。我看着这本书,就像是在看自己生活与学习的点滴,而且书中的绘画很生动,有趣。

读完这本书,回忆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天妈妈都会陪伴我,打羽毛球,出去健身,还有爸爸也会被我拉到外面,放下工作陪我一起玩。每个星期天,妈妈或者爸爸都陪伴我,送我去学舞蹈,当我和小伙伴在里面翩翩起舞时,妈妈或者爸爸就在门外默默的等着;当我在家练毛笔时,妈妈也会在旁边看着;当我灰心丧气时,她总是温柔的安慰我,鼓励我,让我鼓起勇气重新站起。

学会感恩父母为我们的无私付出,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会更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还有我期待作者能出《米朵朵七年级》,《米朵朵八年级》......因为真的很好看!

篇13: 《上学记》读后感

六一儿童节,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书,我收到的书是《小海盗上学记》。

故事的内容是有一对双胞胎,男的叫马林,女的叫玛琳娜。他们的爸爸叫比兹姆,是一个海盗。妈妈叫奥赛娜,是一个护士。爸爸想让马林当海盗,玛琳娜当护士。可事情刚好相反,玛琳娜想当海盗,马林想当护士。爸爸并没有听他们的建议。上学的生活开始了,马林和玛琳娜偷偷交换了学校。第二天,海盗老师和护士老师都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学生竟然都进步了。开会时,爸爸明白了一切真相时生气极了。可是妈妈却对这个方法表示赞同。既然妈妈都赞同了,爸爸只好照办了。马林和玛琳娜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擅长做的事情和不擅长做的事情。比如马林擅长当护士,玛琳娜擅长当海盗。可爸爸却把他俩最擅长地换成了 最不擅长的。做安排时要先想想别人的特点和想法,可不能像书中的爸爸一样糊里糊涂得把马林和玛琳娜擅长做的事情换成了不擅长做的事情。

篇14: 《上学记》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很多书,最喜欢的是《米小圈上学记・来自未来的我》,这本书是爸爸送给我的米小圈系列图书中的一本。

我很喜欢这本书里《三条预言》这个故事,这时候的米小圈已经上四年级了。在前面的故事里,米小圈收到了来自未来的自己――米大圈写的信,但是米小圈不相信这是真的。米大圈就又写了一封信给米小圈,说了三个预言,米小圈的爸爸明天会把重要的图纸忘在家里、米小圈去学校的时候会受到老师的表扬、米小圈的妈妈会做他最喜欢吃的鸡翅。

米小圈不信米大圈的预言信,他计划第二天要想办法不实现这些预言,结果第二天他忘了提醒爸爸拿图纸,在班里打扫卫生被老师表扬、爸爸给她买了鸡翅。米小圈开始相信米大圈了,他想等到考试的时候找米大圈要答案。

看了后面的`故事才知道,原来米大圈是米小圈的爸爸伪装的。因为他爸爸想让米小圈学习画画,长大了成为特别著名的画家。

虽然米小圈没有遇到未来的自己,我真的很想遇到未来的自己,看看长大的自己什么样子,是不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爸爸是不是已经很老了!

篇15: 《上学记》读后感

我在读《上学记》的时候,想起我的大学,想起刘涛,想起曾在一起读书和胡侃的快乐时光。当时我们都是一穷二白,却觉得很幸福。我记得有一次和陈凯揣着十几块钱跑到金硕果饺子城里,连成套的碗筷我们都不敢拆封,最后好像是吃了两盘饺子出来了。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另一个段子,一哥们儿跑贵和去,溜了一圈,只买了一瓶矿泉水出来了。好多地方,真不是适合去,虽有奢华,却无快乐。

因此,我是多么怀念与刘涛、与寇才加、与赵宝剑等伙计们在粱庄大街西口的扎啤摊喝掉两桶扎啤的日子。当时,也是风和日丽的春天。那时,总觉得将来是像春天一样美好,总有很多时间可以去书写精彩的人生旅程。

那时,心中总是鼓荡着希望,觉得生活很幸福。

当时刘涛也跟我提起几次,《上学记》写得怎么样怎么样。这两天在读这本书,真让人有穿越之感,刘涛是不是就在昨天,谈论这么书怎么样来着?

书归正传,何兆武的《上学记》很好读,因为是口述整理,又是大家的口述,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看书就跟小时候看《故事大王》一样,有趣味又长知识。这本书让人了解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不幸与幸福(建国之前)。

何兆武在书中说:“我想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个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这并不一定是什么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前景,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当时,虽然国家不幸,但何兆武他们对未来社会和国家抱有信心和希望,因此幸福与他们同在。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我记得高中时写了两句话:“美丽,在于不可预测;痛苦,在于无法掌握。”往前看,若前方总有希望,那日子该是美丽的,幸福的;但同时,梦想有可能没有按照期望实现,那日子又充满了痛苦。在希望和痛苦的交相辉映中,在吃饱了不饿,记性没有忘性好的悠悠日子中,老之将至,于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人生代代无穷已,也不知道是幸福不幸福了。

如作者回忆老友王浩,“王浩一生都着意追求幸福,始终没有追求到;最不着力的方面让他轻松就得到了,给他带来了荣誉,可那并不等于幸福。”追求的,反而不容易满足,所以幸福不在于目标,而在于过程。幸福不在于所追求的东西,而在于对追求赋予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未来可以很幸福,因为可以畅想;为什么过去很幸福,一篇旧文,一张老相片,使人越寻思越有味道,时光使人越咀嚼越有味道。

生命的存在,非有一些载体不可,比如亲人,比如故乡,比如日记,比如自己读过的书。人的记忆不可能塞满经历过的所有事情。

但是,幸福除了以过去和未来的方式存在,还有一种形式,那就是在当下的时间中迷失。比如,读一本喜欢的书,看一部喜欢的电影,和知己交谈,会忘掉自己,忘掉时间,忘掉世界,只如游鱼一般存在,不知身居何所,不知今夕何夕。

很多人追求做幸福的加法运算,但往往不可得;知足者常乐,若做减法运算,就该好好发现并珍惜幸福了,比如,自己的身体健康能有多久,跟亲人在一起的时候能有多久,青春会流连自己多久,春江花朝秋月夜还剩下几重……作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