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未曾”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浅谈水文与水情遥测系统,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浅谈水文与水情遥测系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谈水文与水情遥测系统

篇1:浅谈水文与水情遥测系统

浅谈水文与水情遥测系统

水文与水情遥测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水文气象参数适时收集、传输、处理系统,也是一种数字式遥测系统.它应用遥测、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等技术,完成江河流域内降雨量、水位、流量、含沙量和水利工程运用等有关参数的适时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以实现防洪、供水、发电等优化调度,提高防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 者:李艳侠  作者单位:青龙满族自治县水胡同水库管理处,河北秦皇岛,066500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8) 分类号:P64 关键词:水文与水情遥测系   工作方式   数据处理和传递  

篇2:延庆县水情遥测系统的建设

延庆县水情遥测系统的建设

延庆县位于北京西北,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0%,防汛任务艰巨,加之雨水情采集、传输及调度手段落后,已不能够适应防汛抗洪形势的需要.建立延庆县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能及时、有效地获取雨水情信息、防汛数据等,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 者:胡震 田月兰 胡加林 HU Zhen TIAN Yue-lan HU Jia-lin  作者单位:北京市延庆县水务局,102100 刊 名:北京水务 英文刊名:BEIJING WATER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P338+.9 关键词:遥测   结构   数据   应用  

篇3:新会三防水情遥测系统概述

新会三防水情遥测系统概述

从系统通信组网方案、系统设备配置性能、系统可靠性和先进性等方面介绍了新会三防水清遥测系统.

作 者:林文安 陈鸿文 刘柳 LIN Wen-an CHEN Hong-wen LIU Liu  作者单位:广东省水文局江门分局,广东,江门,529000 刊 名:广东水利水电 英文刊名: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年,卷(期): “”(7) 分类号:P335 关键词:水情遥测系统   设备配置性能   通信组网   新会三防  浅谈水文与水情遥测系统

篇4: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建设

摘 要:伴随着黑龙江省水上运输事业的持续前进,对于水上运输事业运营的可信赖性、使用性、保卫性的需要也在持续提升,推动了完成航行标志遥测遥控措施的发展,并且科技的日益发展,电子、无线通信设施、网络措施的飞速前进,都为遥测遥控措施的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物质基础,促进这项措施完成的可能性、航行标志遥测遥控措施的完成不仅能够使其智能化、自动化,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航行标志的服务水准,并且还能减少人力以及物力的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管制机构的管制水准,为船只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加可信赖的保证。

关键词:航标;遥测遥控;数据采集;RTU

1 系统建设

1.1 系统架构

这次体系的创建主要包含电子航行通道的航行标志动态可视化监管掌控体系、航行标志遥测遥控信息交流与传递系统、航行标志遥测遥控远端测控装置还有有关的网络信息交流与传递配套项目。

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由建在省航道局信息中心的岸基监控系统、安装在航标上的“航标遥测遥控终端”和相应的通信链路共同构成。

1.2 运行机制

航行标志遥测遥控远端测控设施装置在每个航行标志上,智能收集、储存同时经过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按时为省航道局信息核心传送航行标准情况资料;如果产生能够报警的条件,就会自动报警;追随省航道局中调度机构下发的遥控命令和远程配置,掌控、更改航行标志的作业情况或者复原到正常的作业中。

省航道局信息中心结构监管掌控体系能够自动收集、储蓄全部管辖内的航行标志活动状态、报警状态,在电子航行通道的图纸信息系统上及时标画出航行标志,同时分析航行标志是不是存在反常状况;经过分组无线服务技术传递遥控命令或者远程配置命令,更改航行标志的作业情况或者运用到正常的作业中;在特殊的情况下,航行标志管制者要按照报警状况快速的做好准备,调派作业船只赶到救援现场进行救援。

1.3 应用系统

(1)创建统一的航行标志工作资料库,完成航行标志在各种情况下活动状态的管制以及保护。

(2)制造电子航行通道图纸资料,根据库区航行图纸创造出符合国际规范的电子航行通道图纸,为航行标志管制的可视性供应根本的材料。

(3)创建航行标志遥测遥控体系,能够及时的掌握航行标志设施出现的事故并及时进行修复,提升航行标志的完善性,减少航行标志工作的管制成本,完成航行标志管制的智能性、数字化。

(4)创建在电子航行通道图为基础上的航行标志遥测遥控可视性管制系统。

1.4 网络系统

(1)航标遥测遥控终端RTU:数据采集AD+ARM嵌入式系统+GPRS通信模块+GPS定位模块;(2)通信链路:监控中心与RTU之间的通信链路采用GPRS/GSM方式。

与移动通信公司GPRS网关采用专线连接;与远程工作站采用省航道局内网连接,采用宽带数据网;(3)航标监控中心:通信服务器(工作组级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电子航道图监控台(商用PC);(4)系统平台:通信服务器Windows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Win2003Server+Oracle10g电子航道图监控台Win(以上或XP)+电子航道图监控软件(S-57电子航道数据+S-52电子航道图显示)。

2 系统实现

2.1 业务流程

2.1.1 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运行机制可概述为:航标状态信息、报警信息采集→航标状态信息、报警信息遥测→航标状态的遥控→航标遥测遥控维护记录。

遥测遥控终端RTU安装于浮标、岸标上(或其它助航设施),其数据采集模块能自动实时采集航标的位置、工作状态和参数信息,并判断工作是否正常,到设定的时间间隔、接到中心查询指令或出现报警时终端自动将数据按照通信协议打包通过串口发送到GSM/GPRS模块。

2.1.2 监测数据通过GPRS/GSM移动基站和交换中心,采用GPRS VPN网发送到监控中心的服务器上。

监控中心依照现行的航标管理体制,对远程航标设施的遥测遥控。

管理人员借助航标动态可视化监控平台,采用IHO S-57标准的电子航道图监控界面,操作和查询都在电子航道图上进行。

2.2 监控平台

2.2.1 航行标志可视性监管掌控系统运转体制就是:经过分组无线服务技术以及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等主动收集、储蓄所管制航行标志的活动资料、报警情况,在航行通道的电子图上及时进行描绘,监督所管制的航行情况;总结航行标志运行的资料,航行标志遥测遥控监督掌控体系需要利用报警体系和用户进行沟通连接。

2.2.2 航行通道电子图所显现的内容主要是:航行通道电子图资料的显现、搜索、操纵掌控和航行通道电子图资料的更换。

2.2.3 航行标志活动的取得:凭借此体系创建的标岸信息交流与传递和遵守的合同,履行取得航行标志活动资料。

2.2.4 航行标志标示绘制:在航行通道电子图中,及时标示绘制航行标志活动以及其他活动的相关信息,为航行标志的监管掌控供应措施基础。

2.2.5 航行标志监管掌控:依靠航行通道电子图、航行标志活动状况完成航行标志的监管掌控。

包含航行标志动态以及静态活动的资料搜索、航行标志报警和预警。

2.2.6 航行标志动态情况:凭借省航行通道局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变换完成航行标志活动和对外服务共同进行。

2.3 功能结构

航行通道电子图显现以及掌控完成全部相关的航行通道电子图的显现以及搜索;体系管制和根本数据管制完成用户的添加以及删除、变动和检查性能还有航行标志在静止状态时的情况以及通信卡资料的管制;航行标志在活动状态时主动收集还有报文主动处置完成此体系和航行标志活动状态时信息以及命令和简讯的传递;航行标志活动状态监管掌控主要完成航行标志的标示绘制、历史轨道回放、监督掌控工作搜索和命令的颁发。

3 效益及应用前景

(1)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建成后,最明显的效益是可以随时知道航标的工作状况,增强了航标的可靠性,有效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同时,可延长航标巡检周期。

当发现标志工作不正常时,及时出航巡检,予以修复。

(2)航标遥测遥控的实现只是建设数字航标的`开端,如何将计算机网络技术、GIS、RS、VTS`AIS、VR(虚拟现实)、无线通讯、数据资源整合等先进技术应用到航标信息的管理与服务,建立统一的航标信息综合平台,是航标科技人员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在此平台上不仅满足航标业务管理需求,而且可以方便地组建水上交通安全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对辖区航标动态和船舶动态实时监控,并通过VTS、AIS等系统为船舶进出港提供岸基导航服务和航行通告、航行警告、电子航道图改正数据、气象等助航信息服务。

4 结束语

船只健康顺利、安全、便利、经济的运行需要航行标志的保证,同时对推动水上运输业以及国防创建、保卫国家利益都有着关键的用途。

创建拥有我国特色的航行标志遥测遥控监管体系,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完成航行标志遥测遥控监管体系和VTS、AIS体系资料的综合,是国内航行标志管制走上现代化,提升航行标志协助航行的功能,提升VTS、AIS体系监督管制以及服务的性能。

按照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现代化完成对航行标志管制的改革思想,根据在多极化网络构造的材料发布系统措施;及时处置数据资料;根据全球定位系统、无线通信、传感设施、未处理设施等措施的航行标志照明和附属装备材料收集掌控体系。

这给黑龙江省的数字化航行通道创建了牢固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张燕.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功能、组成及技术实现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

[2]黄林生.基于北斗的武汉港区航标监控系统方案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3]王立立.基于Internet的电子海图自动改正方法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

篇5:朝阳墒情遥测系统概述

朝阳墒情遥测系统概述

辽宁省朝阳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温差大,降水少,多年平均降水量450mm,十年九旱.为了及时掌握土壤墒情变化情况,于5月建设朝阳市墒情自动测报系统.

作 者:贺殿帅 赵福明  作者单位: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辽宁,沈阳,122000 刊 名:地下水 英文刊名:GROUND WATER 年,卷(期): 31(2) 分类号:S152.7+1 关键词:朝阳市   墒情   自动测报系统  

篇6:遥测系统提高传输容量方法探讨

遥测系统提高传输容量方法探讨

针对目前火箭遥测系统码速率的局限性,提出了几种可以提高火箭遥测系统传输容量的方法,包括分时切换、增加点频、采用硬回收方式、变帧传输和采用高码率传输设备.介绍了每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针对某型号运载火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高传输容量的方案.

作 者:沈海峰 SHEN Haifeng  作者单位: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甘肃,酒泉,732750 刊 名: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EQUIPMENT COMMAND & TECHNOLOGY 年,卷(期): 18(2) 分类号:V556.1 关键词:遥测系统   码速率   传输容量  

篇7:卫星遥测数据系统设计论文

卫星遥测数据系统设计论文

1系统总体设计过程控制

1.1系统应用框架设计过程

基于遥测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需求,必须有一个数据系统中心,以数据服务系统的形式保存和处理相关用户需求,对外的数据用户主要包括综合测试系统数据比对用户、办公室数据分析用户、技术实验室数据验证用户以及其它现场数据用户,因此,基于虚拟平台的卫星数据管理与应用系统总体结构。

1.2虚拟数据系统结构

基于上文中虚拟平台的卫星数据管理与应用系统框架,本文设计了基于虚拟平台的卫星数据管理系统结构,系统共包含7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卫星数据设计中心、数据管理控制中心、数据判读中心、测试数据中心、仿真数据中心、远程数据中心和数据应用中心。卫星数据设计中心基础应用层面进行数据管理与应用的配置设计,为管理中心提供数据管理基础,数据管理中心对全寿命周期数据进行管理和存储,并对外提供数据服务。数据判读中心对卫星研制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数据进行实时自动判读,并提供报警服务。测试数据中心是对卫星地面测试时产生的数据提供监视、判读与订阅服务的数据中心。仿真数据中心是卫星研制任务仿真验证中心验证的卫星任务、接口以及指标相关的卫星验证数据,为卫星研制提供数据支持。远程数据中心是卫星研制过程中外场测试、联试以及发射场等产生的外部数据,通过远程网络进行传输入库,保证全寿命周期数据的得到存储。数据应用中心主要对外部数据用户开发的系统数据应用软件,包括监视、统计以及相关查询分析软件。

2数据系统单元设计控制

2.1卫星数据设计中心

卫星全寿命周期数据程设计中心,主要是在卫星整星论证准备前期阶段,建立卫星全寿命周期数据业务模型,规划全寿命周期数据。系统以被设计卫星的功能模型为核心,通过建模工具,建立被设计卫星数据模型,通过该数据模型能够用系统性的工具将设计的数据模型导入到系统数据库中,进行录入,自动生成应用指令序列,送交设计执行和判读系统开展工作。系统总的功能结构划分。卫星数据设计中心完成卫星研制前期的功能项目设计与测试设计流程规划,共需研发3个软件,分别包括型号状态配置工具软件、系统管理软件、系统数据设计软件。

2.2数据管理与控制中心

卫星全寿命周期数据系统中,基础数据库管理编辑软件作为参数、指令以及应用管理配置的重要的管理软件,是卫星全寿命周期数据系统建设中的重要核心系统。该项目是在现有卫星地面测试系统上建立一个基础数据库,作为卫星数据配置信息的统一存储地。同时开发出对基础数据库进行管理的系统,以适应卫星数据多用户、长期、需求的实际情况,逐步实现卫星数据应用流程信息化、设计过程自动化,充分利用卫星数据资源,提高卫星研制的效率和质量。

2.3数据判读中心

智能判读技术对卫星在设计过程和验证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实时、历史遥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卫星海量参数信息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关系与卫星健康状态、工作状态之间的关系,从而生成与故障诊断需要的故障模式、故障诊断模型。设计过程中,故障诊断服务器接收卫星遥测数据,根据卫星遥测数据、故障模式以及故障诊断模式信息,判断卫星目前所处的状态,诊断故障机理,并将诊断结果、应急处理信息发送给多星数据管理中心管理员,给地面分析人员提出指导性建议,尽快将卫星从故障状态恢复成正常状态。

2.4测试数据中心

测试系统的MTP接收控制台指令发送请求,并对照配置信息核对后将遥控指令数据发送到遥控前端,由前端再经测控分系统将完整的遥控帧数据通过无线信道发送到星上。MTP接收遥测前端的遥测帧数据,并进行解析,广播完整帧数据,并接收对外的包数据、参数处理结果的订阅服务,数据库服务器接收综合测试局域网上UDP广播帧数据,解析帧、包、参数数据,并实时入库,对外提供实时数据订阅监视、历史数据查询、统计、曲线显示功能。

2.5仿真数据中心

仿真系统是卫星研制过程不可缺少的技术验证手段。卫星平台虚拟仿真测试系统具有两种系统仿真模式:全数字仿真模式和半物理仿真模式。全数字仿真环境作为整个仿真系统任务配置和调度的核心,负责对仿真任务的配置和加载与仿真型号对应的仿真软件和星载飞行程序,负责仿真场景的设置、仿真过程的控制及提供仿真数据的显示;半物理仿真环境下,由星务主机半物理仿真设备完成星务的仿真任务,仿真系统作为星务主机的遥测遥控前端,与其他分系统全数字仿真或半物理仿真系统一起配合运行完成星务半物理仿真任务、姿轨控半物理或其他分系统的仿真任务。

2.6远程数据中心

卫星远程数据中心实时接收处理发射场区、在轨等外场区卫星数据、调度信息、视频等信息,对卫星状态进行实时监视分析。建立以远程数据控制为主、北京远程支持为辅的远程数据共享与监视模式,将外场现场下行遥测数据源码、遥控指令执行信息和视频采集数据实时传回北京,支持专家和型号设计师、测试人员实时进行数据判读,远程监视外场的技术进展,远程支持、参与外场的技术状态分析、异常问题分析以及故障处理,提高设计师和测试人员的并行工作效率。

3通讯协议设计控制

3.1以太网通信接

该接口负责按照接口协议进行整个遥测管理与应用系统的数据通信。此通信协议是一个广域网统一的.数据协议,适用此系统内部7个系统模块内部的通信,还适用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协议,也适用仿真测试系统全数字仿真部分。

3.2CAN通信接口

此协议适用于半物理仿真部分的半物理设备间的协议。在小卫星的半物理仿真方式下,各仿真分系统与星务主机的通讯通过接口转换计算机采用小卫星CAN总线通讯协议进行信。接口转换计算机采用标准19英寸4U机箱1台,机箱内安装1块电源控制板卡、4块下位机仿真板卡和1块星务主机仿真板卡。

4设计过程基线控制

4.1设计基线确立过程控制

基线在配置管理计划中规划,在指定里程碑处创建,并与项目中的里程碑保持同步,每个基线都将接受配置管理的严格控制。设计基线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时间节点,便于检查和确认设计阶段的开发成果,同时也有利于变更控制,设计基线的确定过程如图5所示。基线是下一步开发和修改的基准和出发点。有了设计基线的规定后,就可以禁止跨越里程碑去修改设计阶段“已冻结”的工作成果。作为设计阶段的产品线应是稳定的,设计基线的规格说明应该是通过评审的,对基线的修改将严格按照变更控制要求进行。

4.2设计基线变更过程控制

设计变更控制是通过创建产品基线,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对软件变化进行控制。变更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创建一套控制软件修改的机制,保证生产符合质量标准的软件,同时保证在同一版本中的各元素可以正常工作,以确定在变更控制过程中控制什么、如何控制、谁控制变更、何时接受变更、批准和测试。

5结论

卫星全寿命周期数据应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专家重视。本文在全寿命周期数据系统设计过程中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控制管理,旨在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研究了航天卫星遥测数据管理与应用系统设计过程的基本框架,本文以模块化化设计的理念,分析了卫星数据管理系统的系统框架、模块和功能结构,为保证设计过程有序,最后对系统设计过程的基线确定和基线变更给出了分析。

篇8:水文系统模拟不确定性研究进展

水文系统模拟不确定性研究进展

从水文系统模拟的基本特点出发,分析了水文模拟中广泛存在的不确定性的来源,对与水文系统模拟不确定性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回顾,并介绍了贝叶斯概率水文预报理论的.一般流程.研究回顾表明,数理统计是定量描述水文不确定性的有利工具.其次,完善水文机理研究,提高降水及下垫面相关参数的观测水平,以及提高降水预报的精度,概率水文算法的效率和精度是进一步减少水文模拟的不确定性的发展方向.

作 者:武震 张世强 丁永建 WU Zhen ZHANG Shi-qiang DING Yong-jian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刊 名:中国沙漠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年,卷(期): 27(5) 分类号:P334.92 关键词:水文   模拟   不确定性   贝叶斯理论  

篇9: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改方案与实施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改方案与实施

为了确保水库大坝工程安全,要求水库原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与龙岩市洪水预警报系统联网,对黄岗水库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部分站点技改提出了技术措施和对策.通过实施,测报系统运行正常.

作 者:林燕宾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黄岗水库管理中心,364013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5) 分类号:P64 关键词:自动测报系统   技改   方案  

篇10: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水文、防汛和水库调度领域广泛的应用.为了使其正常发挥作用,对系统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十分重要.总结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方法以及系统发生故障时分析、判断和处理的经验.

作 者:李春晋 夏志昌 LI Chun-jin XIA Zhi-chang  作者单位:李春晋,LI Chun-jin(温州水文站,浙江温州,325000)

夏志昌,XIA Zhi-chang(温州市珊溪水力发电厂,浙江温州,325014)

刊 名:广西水利水电 英文刊名:GX 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P332 关键词: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日常管理   维护   故障分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