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啥都不要加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湖北神农溪旅游导游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湖北神农溪旅游导游词,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湖北神农溪旅游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神农溪是巴东县长江北岸的一条常流性溪流,发源于神农架南坡,故名神农溪。
神农溪全长60公里,相对高差2900余米,两岸绝壁夹峙,窄处不及5米,山岩多成80至90度的壁堑,日均流量20立方米/秒,于巫峡口东米处的西壤口汇入长江。
神农溪旅游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景观独具特色,集长江三峡雄、秀、险于一体。现辟旅游景区32公里,有神农峡、绵竹峡(支流)、鹦鹉峡、龙昌峡四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峡段,面积57.5平方公里,灌木植被葱茏,山花馨香四溢,猴群嬉戏,黄羊獐麂出没,山水蓝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有溶洞60余处,险滩、长滩、湾滩、浅滩30余处,历有“一里三湾,湾湾见滩”之说。溪水深潭碧绿,飞瀑遍布,悬棺、栈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风情构成了原始、古朴、自然、野趣,乘“豌豆舟”木扁舟漂流和乘环保船观光游览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成为三峡线上的一颗明珠。
神农溪延伸开发溯溪而上16.8公里的罗坪复建了游客接待中心,较原来的接待中心功能更加齐全,设备更加完善,接待量成倍增加,是游客休息、就餐、观赏土家歌舞表演的理想场所。过去游人罕至的神农峡的奇异风景--神农温泉、神农洞、神农峰等,也呈现在游人面前。
135水位定型,神农溪又增添了峡谷平湖的美景。现在神农溪景区线路延长,进入条例改善,安全系数增大,区位优势明显,游览方式多样,转型升级后的神农溪旅游,在规模上更加大气,形式上更加多样,内容上更加丰富。
神农溪导游词怎么写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神农溪是巴东县长江北岸的一条常流性溪流,发源于神农架南坡,故名神农溪。神农溪全长60公里,相对高差2900余米,两岸绝壁夹峙,窄处不及5米,山岩多成80至90度的壁堑,于巫峡口东2000米处汇入长江。
她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神农溪景观独具特色,集长江大三峡雄、秀、险于一体。现辟旅游景区32公里,有神农峡、绵竹峡(支流)、鹦鹉峡、龙昌峡四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峡段,面积57.5平方公里,灌木植被葱茏,山花馨香四溢,猴群嬉戏,黄羊獐麂出没,山水蓝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有溶洞60余处,险滩、长滩、湾滩、浅滩30余处,历有“一里三湾,湾湾见滩”之说。
溪水深潭碧绿,飞瀑遍布,悬棺、栈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风情构成了原始、古朴、自然、野趣、乘“豌豆角”木扁舟漂流和乘环保船观光游览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神农溪以峡谷风光、纤夫文化、土家歌舞、龙舟竞渡为主题定位,颇具特色。其中船工号子、纤夫拉纤在整个长江三峡已绝迹多年,而神农溪上的纤夫拉纤项目因旅游发展的需要被保留至今,是三峡地区保存最好的纤夫“活化石”,并以民歌《纤夫的爱》唱遍全国,走向世界。135水位后纤夫拉纤项目仍被保留并永远向世人展示,船工号子、激流闯滩、纤夫拉纤作为神农溪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是其它任何景区不可替代的独特旅游项目。
神农溪导游词内容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远看这里的山险峻陡立,一座座山峰挤在一起,像一面巨大而坚硬的墙壁。这些山峰有的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有的像顽皮的孩子;有的像一位健壮的巨人;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这里的石头形态各异,直挺挺地站在这里。
近看,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山峰,笔直地冲向云霄,据说有二百多米高呢!要是爬上去,可以体验腾云驾雾的感觉。再用望远镜往远处看,山上那一片片、一簇簇,郁郁葱葱的树,密密麻麻,像是每个树宝宝都戴上了一个个绿色的头套,正在快乐地玩耍呢!
船继续向前行驶着,水面上出现了一道道波纹。太阳光把水面照得银光闪闪,阳光透过水面,一直穿到水底的石头上。水是那样清!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水草、小鱼,扔一块石头下去,还能看得一清二楚。水是那样绿!绿得好象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碧波荡漾。绿水就像一面碧绿的大镜子,把山、水、人、船倒映在水里,都变成绿色的了。更有趣的是: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颜色:有淡黄色、有湛蓝色、有浅绿色、还有红色。变化极多,漂亮极了!
导游告诉我们,前方靠左有一个洞,叫百鸟洞,高约一百多米,宽四十多米。船很快就到了百鸟洞。“哇!这个洞好大啊!”我情不自禁赞叹道。导游还告诉我们这个洞的面积大约有十五亿个盘子那么大。在这个洞的上空,有许多鸟儿在洞上方盘旋。有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胖的、瘦的,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有的站在枝头唧唧喳喳地叫,那声音可悦耳了,有的正在和自己的伙伴兴奋地做着游戏,有的在炫耀着自己美丽的羽毛哩!好象在说:看!我的羽毛是不是很漂亮啊!怪不得是“鸟的天堂”呢!
我的眼睛应接不暇,眼球都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不知不觉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我要对神农溪说再见了,我依依不舍的对神农溪大声说:再见了,景色优美的神农溪,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篇2: 湖北旅游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绿林风景区。
绿林山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是1988年和张家界、九寨沟一起经国务院批准的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位于大洪山南麓、京山县北部的绿林镇。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绿林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第二次农民大起义的策源地,也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发祥之地。这里有中国一保存完好的古兵寨群,有“湖北新九寨”之称的美人谷瀑布群,有被中国科学院权威专家论证世界首例中华奇珍的天然石编钟,有浩渺无边、充满神秘色彩的原始森林,有刺激浪漫的鸳鸯溪漂流,有华中地区的素质拓展基地和真人CS野战基地。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闯天寨。
绿林军曾经围绕骆驼峰建造了一座军寨,它位于连环众寨之间,是绿林军屯军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上下信息传递的重要枢纽。那时候在闯天寨中设有号角营,专司联络号角,山上山下的信息在此通过号角以特殊的约定信号相互传递,这恐怕就是中国早的信号兵了吧!
此寨之所以称为闯天寨还有一段传奇呢:在绿林军上山建寨之前便有一伙强人在此建寨作恶,称此寨为通天寨,意为寨险通天,无人可攻。后来绿林军要入山建寨,这里无疑成为必克关卡,当时绿林军在此攻打三天三夜却毫无进展,王匡王凤愁眉不展。这时候绿林军主要将领之一号称神勇将军的马武毛遂自荐愿带二十精壮兵勇巧夺此寨。王匡略有迟疑,恐不测痛失大将,但是马武意志坚决,执意当先。于是王匡同意其精装攻寨。
当夜,马武与二十名精兵用钩索攀岩而上如同飞檐走壁般突然攻入强盗寨中,大破敌人关卡,放入大军剿灭了山贼,占领了山寨。入寨后,王匡即封马武为先锋闯天将军,并将此寨命名为闯天寨,由马武驻守。
千年已逝,从峰顶向山下俯瞰,其险要之势仍然令人望而生畏,不禁感叹当年马武真是当之无愧的闯天将军啊!
吞天寨,气势宏伟的汉天门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有着密切的关联,刘秀当年就建寨驻守在汉天门一带,称为吞天寨,是绿林军主要的据守兵寨之一,因汉天门有吞天吐月之气势而得名。
吞天寨是上山的交通要塞,其中的斧劈关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极险之地。相传当年与刘秀一起驻守此寨的大将张卬曾经在斧劈关上以一人之力杀敌近千人,此关之险可见一斑,此处战略意义之重要也非平常关口所能相比。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叫做举义亭,举义亭作为当年绿林军举事起义时进行祭告仪式的地方成为绿林起义里程碑似的纪念圣地。当年绿林英雄就是在这里首次确定了反莽兴汉的路线,打出“诛杀王莽、复兴汉室”的旗号。
从举义亭向北望可以看见一片仿佛大鼓一般的山崖,那便是当年绿林军军寨之一擂鼓寨。
擂鼓寨四周均为绝壁,仅有索道直通寨中,是绿林众军寨中危险要的一个。因此,绿林军的军用物资和财物大多都存放于此寨中。为了保障此寨的安全,绿林军首领之一王凤亲自于此寨中领军把守。
传说,在一次重要的战役中,王凤站在峰顶观看战事,发现敌兵势猛,绿林军一时吃紧。他非常着急却不知如何退敌,情急之中猛跺双脚,却听得脚下山岗发出战鼓般洪亮的声音,于是灵机一动手舞双锤击打地面以作战鼓。霎时,鼓声响彻天际,震动山林,方圆十里可闻巨声。
绿林军得知鼓声乃王凤所击以为神助,于是声威大振、士气高涨,官军却受到震吓,溃不成军。至此以后,此峰便被称为擂鼓峰,此寨便为擂鼓寨。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绿林山神奇石拱桥所在地,大家请看,路旁有石级顺山势而上,直通山中峡谷,这峡谷之中的两座石拱桥便是在当地百姓中极负盛名的姑嫂桥了。现在谷口立的这块石碑是京山名士张长缨先生专为“姑嫂桥”撰写的,讲述了姑嫂桥的来历,大家可以看一看。
进入谷中我们便会感觉到与外界不同的气温,这峡谷虽小但却灵性十足,冬暖夏凉四时同温,谷中径幽石怪,在层层林叶折射的五彩光影中,我们远远地可见两座石拱桥横跨于两边山崖上,颇有“龙倚天上卧、虹傍峰间渡”的优美之态,这就是姑嫂桥了。
篇3:湖北旅游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原名为武汉市黄陂滠口经济发展区,成立于1992年12月(武政199270号),20xx年5月,经市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同意(武开发区办20xx5号),更名为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履行职能不变。20xx年,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重新审核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核定规划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开发区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独特。开发区地处黄陂最南端,市区之北最近郊,隔府河与汉口相望,在武汉外环线和中环线之间,为阳逻深水港、汉口火车站、天河机场之间的一个“金三角”,是武汉市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带。
原辖区为滠口镇,国土范围157.5平方公里,1993年,黄陂县成立滠口经济发展区管理委员会,属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20xx年4月,黄陂县改区后,划出42平方公里(含刘店、下集、叶店、许庙、刘古塘五个村)交发展区管委会封闭托管。20xx年9月,区人民政府将岱黄高速公路以西另外7个村(后湖、刘集、丁店、三店、丰山、龙王庙、黄花涝)划入开发区托管,区域行政区划范围为88平方公里,12村共有140个自然湾,188个村民小组,10493户、33299人。 开发区境内的商代古城遗址盘龙城,被誉为中华瑰宝,距今有3500多年,已出土一批珍贵文物,1988年被国务院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被追溯为“华夏文明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盘龙城遗址绝对保护区1.1平方公里,相对保护区4平方公里。盘龙城遗址现由市文化局直接管理,在此专设了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博物馆筹建处。市人民政府对保护、开发、利用盘龙城高度重视,被列为市“十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拟在遗址附近修建“武汉盘龙文物博览园”、殷商文化一条街、遗址复原区等,并已开始引资对其进行旅游开发。
开发区区位优势独特,交通便捷。开发区境内楚天大道东接岱黄一级公路,西连天河机场和外环线,南通过盘龙大桥与市区直接相连,北接川龙大道直达黄陂城区。开发区地处黄陂最南端,市区之北最近郊,隔府河与汉口相望,在武汉外环线和中环线之间,为阳逻深水港、汉口火车站、天河机场之间的一个“金三角”,是武汉市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带。
基于开发区具备建设国内一流开发区的基础条件,从而确立了如下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走诚信立区、环境兴区、开放强区、招商富区的发展路子,依托武汉、辐射中国、放眼世界,努力把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建成武汉现代制造业的密集区、高新科技的产业区、环境优美的生态区、中外闻名的旅游区、临空港产业区;建设类似上海浦东的武汉新城。
篇4:湖北旅游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盘龙城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叶店乡杨家湾盘龙湖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公元前15世纪左右,商代前期古城遗址,面积约1.1平方公里,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古城之一。 盘龙城城池在遗址的东南部,近似方形,南北长约290米,东西宽约260米,周长1100米。现残存有土夯城垣,城外壕沟遗迹,大型宫殿(共3座),以及柱穴,大型柱基,陶制水管道等。现已发掘1号、2号宫殿基址,可复原为两组宫殿建设,一为周围有回廊,中央分为4室,一为大空间厅堂,其建筑格局与文献所载“前朝后寝”相符。
城外四周分布着民居、手工作坊遗址和小型墓地。民居为单体地面建筑和半地穴式简易窝棚。手工作坊有多处,一般为酿酒、制陶、冶炼遗址。 大型墓地分布在城外李家咀一带,已出土一批精美的商代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其中有大量的制作考究的青铜食器、礼乐器等,尤为罕见的是94厘米长的玉戈。 盘龙城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商代社会,城市建设及商代文化面貌等,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篇5:湖北旅游导游词
各位来宾朋友们:
欢迎大家来参观国家4A级景区——三峡大瀑布风景区。
我叫大家叫我小X或X导好了。今天有缘为各位做导游,并负责全程讲解,游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尽管提出,我会尽全力做好服务,让大家玩得尽兴、玩得开心。
我先介绍一下:三峡大瀑布风景区位于宜昌市夷陵区晓峰乡新坪村的晓峰大峡谷内,该风景区总面积300平方公里,距离异常时中心城区25公里、三峡大坝37公里,与神农架相距120公里,是距离城区最近的天然氧吧,交通十分便利,也是湖北省“一江两山”陆路旅游线、宜昌环城游憩带的风景画廊,更是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段)国家级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地质长廊、前往神农架原始森林的必经之路,素有“三峡九寨”“神农驿站”的美誉。目前景区一期开发四个景区段,全程游览约需3——3.5小时。景区内有雄伟磅礴的三峡大瀑布,有优美感人的爱情传说,有神秘而幽深的野人谷峡谷及气势壮观的四叠天瀑,有古代巴人久远文化的底蕴…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
现在,请大家坐上安全而又漂亮的观光车,一同开始晓峰大峡谷的奇妙之旅。
篇6:湖北旅游导游词
神农顶景区位于神农架西南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A级景区,是湖北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该旅游区以自然保护区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为核心,以三峡双神线为依托,以森林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为特色,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题的自然生态旅游区。神农顶风景区为国家级自然核心保护区,区内华中第一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区内以原始洪荒特点着称,高山草甸绵延千里,箭竹林遮天蔽日,高山石林突兀阴森,冷杉刺破苍天,杜鹃争艳夺目,更有众多珍禽猛兽出没其间,自然造化之地形迷宫,光怪陆离,给这一方天空披上浓厚的神秘之纱。面积105.7万亩,内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六座山峰共同构成了华中屋脊,成为长江和汉水在湖北境内的分水岭,起着保护环境、净化空气、水土保持等重要作用。神农顶终年雾霭茫茫,岩石裸露,长有苔藓和蕨类植物,山腰上则分布着箭竹林带、冷杉林带和高山杜鹃林带。植物垂直分布特征明显。 它的主要景点:华中第一峰―神农顶、金丝猴活动区―金猴岭原始森林、“野人”梦苑、神农第一景―风景垭石林、野人寻踪地―板壁岩石林、猴子石、太子垭、保护区瞭望塔等。主要景观有高山草甸、高山杜鹃林、原始冷杉林、珍贵草药等。这里又是地质博物馆,不仅有喀斯特地貌和古冰川侵蚀遗迹,还能在崇山峻岭中找到地球历次造山运动的痕迹:有元古纪、震旦纪的标准地质剖面,有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地质时期的动植物石化群。境内的山峰、峡谷高低悬殊,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为华中第一峰:最低点的石柱河谷海拔仅398米,高差竟达2700余米,是最具特点的地质地貌景观汇集地。
篇7:湖北旅游导游词
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主峰,流经湖北巴东县境内,由北向南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至巫峡口东汇入长江。神农溪是一条典型的峡谷溪流,两岸山峰紧束,绝壁峭耸,溪水在刀削般的峡壁间冲撞,水道曲折,湍急的溪流中有险滩、长滩、弯滩、浅滩六十余处。水道虽狭急却清浅,漂流极富刺激而又安全。
神农溪流经三个风景各异的峡谷--棉竹峡、鹦鹉峡、龙昌洞峡。两岸风光奇美,峡谷中少有开阔地,最狭处两岸相距仅7米。船行峡中,如穿幽巷重门。一座座高达数百米的山峰劈面压来,几乎望不见前面的水道。
在以险见长的棉竹峡中,难以攀登的峭壁上溶洞遍布,巨大的石钟乳凌空倒悬,河床窄而落差大,4公里航道就有大小险滩30多处。乘舟漂流,全凭船工技巧,令人心跳怦然,却是有惊无险。
鹦鹉峡是三个峡中景色最秀丽的一个,两岸植被如缨络垂挂,四季长青,岩水滴渗,飞瀑涌泉,奇观迭现。有一段峡谷,无论隆冬炎夏,都可看到盛开的鲜花,故名“年花滩”;有一处“九股水”的地方,溪边泉眼涌出多股泉水,分清、浊、混三色,因名“三色泉”。
神农溪最后一个峡谷是龙昌洞峡,此峡对峙均宽不足二十米,两岸壁立水中,连绵不断,曲折迂回长达五千余米,大有矍塘峡夔门之雄。沿途可见人文景观--岩棺群和古栈道。峡东岸离水面150米高的绝壁上,有许多小洞穴,深浅不同地放置着岩棺,肉眼清晰可见。
神农溪堪称无污染的天然之流,溪水碧澈,一清到底,除“三色泉”外,几乎见不到一缕混水。溪底遍布五色石,如花似锦。湍湍处水流如雪似雾,船行如飞;水缓处形成幽静平湖,浓绿莫测,扁舟荡漾;浅滩处水深不及膝,船底与河中卵石相摩,格格有声,全靠拉纤。
流神农溪所乘的船,形如半个剖开的豆荚,当地人称为“豌豆角”,小巧轻便,用坚硬耐磨的花栎木制成,浮力大而吃水浅,可在水不及膝的浅滩处行驶。“豌豆角”全凭人工操纵,每条船需六名船工,船工撑船是神农溪景观之“最”。神农溪水急滩险,船工几无立锥之地,全需涉水拉纤,走在最前边的“头纤”和船尾的“驾长”带头吼起号子,声震峡谷,船工前呼后应,力随声出,一鼓作气,拉上滩去。下水时船在呈“之”字形的水道中横冲直撞,“驾长”手中一把橹一杆篙控制着船的方向,船在急湍的水流中飞速窜行,船中乘客心跳如鼓。 神农溪经过两个土家族小村寨。掩映在凤尾竹、芭蕉叶、柑桔林、乌桕树中的村寨恍若世外桃源。此处溪水幽平,彩石满滩,游人可在土家吊脚楼中休憩,或游泳,或捡石,或去村中参观古老原始的水磨、石碾,观赏土家人粗犷的巴山舞、对山歌,品尝、苞谷酒和土家饭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