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忆当年草上飞,轻骑踏月逐星辉。

这句诗出自明代诗人高启的《塞下曲》,原诗描绘的是边塞将士纵马疾驰、英姿飒爽的军旅生活。这句“犹忆当年草上飞”之所以在后世广为传诵,不仅因其意境开阔、气韵生动,更因为它所承载的是一种对往昔豪情岁月的深切追忆,是无数人心中难以磨灭的青春印记。它像一道光,照进现实与记忆的交界处,唤醒那些早已被岁月尘封的热血与梦想。

犹忆当年草上飞,那“飞”字,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腾空,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奔放。它象征着少年意气,是人在最不设防、最无拘束的年纪里,对世界最本真的回应。有人曾骑着自行车在夏夜的乡间小道上疾驰,风从耳畔呼啸而过,两旁的稻浪翻滚如海,头顶是满天繁星,仿佛只要不停下,就能一直奔向宇宙的尽头。有人曾在操场上一圈圈奔跑,汗水浸透衣背,却仍执着于打破自己的极限,只为在终点线前喊出一声“我做到了”。还有人曾背着行囊独自远行,走过陌生的城市与山川,在陌生的语言与面孔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这些看似平凡的经历,在回忆中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成了“草上飞”的真实注脚。

这种“飞”的感觉,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力的外溢。它不依赖于外在的成就或社会的认可,而源于内心的充盈与无畏。在少年时代,我们尚未被生活的重担压弯脊背,尚未被世俗的规则束缚手脚,因而敢于做梦,也敢于行动。我们奔跑,不是为了赢得比赛,而是为了感受风;我们远行,不是为了抵达终点,而是为了体验过程。正如草原上的骏马,它的奔跑不是为了逃避什么,而是为了表达自己存在的姿态。草上飞,飞的是身体,更是灵魂。

岁月如河,冲刷着每个人的棱角。步入社会后,我们逐渐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收敛锋芒,学会在规则中生存。曾经可以不顾一切奔跑的勇气,被“现实”二字悄然封印。我们开始用“成熟”来解释自己的沉默,用“责任”来掩饰内心的疲惫。那些“草上飞”的记忆,被锁进相册的夹层,或埋藏在深夜独处时的思绪里。但奇怪的是,每当听到这句诗,每当看到夕阳下少年奔跑的身影,心底总会泛起一阵涟漪——那是一种既熟悉又遥远的悸动,仿佛在提醒我们:你曾经那样自由过。

这种提醒,并非要我们回到过去,而是提醒我们不要彻底遗忘。人生固然需要稳重与担当,但同样需要保留一点“飞”的能力。它不必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可以是一次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可以是在疲惫时仍坚持写一首诗的倔强,可以是在众人沉默时敢于说出真相的勇气。真正的成长,不是把“飞”变成“走”,而是在行走中,依然记得如何起飞。

犹忆当年草上飞,轻骑踏月逐星辉。这句诗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不只是对过去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召唤。它告诉我们:无论年岁几何,无论身处何境,心中都应保留一片可以奔跑的草原。那里没有围栏,没有终点,只有风、月光与星辰。只要我们愿意,随时可以跨上那匹无形的马,再次踏月而行,逐光而飞。

人生最珍贵的,或许不是飞得多高多远,而是从未真正放弃飞的渴望。那些被岁月掩埋的草上飞,终将在某个寂静的夜晚,重新在心底响起马蹄声。而我们,只需轻轻一笑,说一句:我回来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