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云烟上青天的下一句,是“几缕清风拂翠微”。这句诗出自明代诗人高启的《春日登楼》,原诗为:“一朵云烟上青天,几缕清风拂翠微。远岫含烟如欲语,孤鸿掠水自成归。”这句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春日登高远眺时的自然图景,既具画面感,又含哲思。它并非仅止于写景,更是一种心境的投射——在喧嚣尘世中,人如何寻得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句诗所承载的意境,早已超越了文字本身,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中一种典型的审美范式。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云、烟、天、风、山、水等自然意象常被用来表达人的情感与哲思。而“一朵云烟上青天”之所以动人,正在于它捕捉了瞬间的流动之美。云烟本无形,却因其轻盈、飘渺而具象为“一朵”,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悄然升腾,直上青天。这一“上”字,不仅是空间上的移动,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它象征着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对超脱尘俗的向往。云烟不疾不徐,不喧不闹,却自有其方向,正如人心中那份不为外物所扰的坚定。它不似飞鸟那般张扬,也不似流水那般执着,只是静静地、自然地向上,融入无垠的苍穹。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正是道家“顺应自然”思想的诗意体现。

而“几缕清风拂翠微”则承接了前句的意境,将视角从高远拉回近处。清风无形,却可感知;翠微指青翠的山色,是大地最温柔的表达。几缕清风,轻轻拂过山间草木,不惊不扰,却让万物悄然苏醒。这一“拂”字,极尽温柔,仿佛自然之手在轻抚人间。它不似狂风骤雨那般激烈,也不似烈日酷暑那般灼人,而是以细微、绵长的方式,传递着生命的脉动。这缕清风,既是实写,也是隐喻——它象征着人心中那份细腻的情感,那种不事张扬却深入骨髓的关怀。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追逐“大”与“快”,却忽略了“小”与“慢”中的美。而这句诗提醒我们:真正的宁静,往往藏于细微之处;真正的力量,常常来自轻柔的触动。

这两句诗之间,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张力。前句向上,后句向下;前句高远,后句近切;前句空灵,后句温润。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自然空间,也映射出一种完整的心灵状态——既向往高远,又不失对现实的体察;既追求超脱,又不忘对细微之美的珍视。这种“上下相济”的哲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体现。人不必逃离尘世,也不必沉溺其中,而是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找到内心的平衡点。登高望远时,云烟上青天,是理想;清风拂翠微,是生活。理想不脱离生活,生活也不湮没理想,二者相辅相成,方得圆满。

在当代社会,这句诗的意义愈发凸显。人们被信息洪流裹挟,被功利目标驱使,常常感到焦虑与迷失。而“一朵云烟上青天”提醒我们:心中应有高远之志,如那云烟,不因风而偏,不因势而改;“几缕清风拂翠微”则告诉我们:脚步不必匆忙,生活自有其节奏,如那清风,轻拂万物,润物无声。我们不必时刻追逐“成功”的标签,而应学会在平凡中感受诗意,在细微处体悟真意。真正的自由,不是逃离现实,而是在现实中保持精神的独立与从容。

这诗句也启示我们如何与自然相处。云烟、清风、翠微,皆是自然之语。它们不言不语,却以自身的存在传递着和谐与秩序。人类若能以谦卑之心倾听,便能从中获得智慧。我们砍伐森林、污染河流、破坏生态,实则是切断了与自然对话的通道。而那“拂翠微”的清风,正是自然给予我们的温柔提醒:万物共生,彼此依存。唯有尊重自然,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

一朵云烟上青天,几缕清风拂翠微。这不仅是两句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它告诉我们:人生如登楼,既要看远方,也要看脚下;既要追云,也要听风。在纷繁世界中,保持内心的轻盈与清醒,如云烟般自由升腾,如清风般温柔拂过。如此,方能在天地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活出诗意的栖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