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新景开新宴的上一句是“旧岁旧尘辞旧梦”,下一句是“佳时佳会聚佳宾”。

旧岁旧尘辞旧梦,新春新景开新宴。佳时佳会聚佳宾,笑语欢声满华堂。这四句诗,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年节长卷,将辞旧迎新的庄重、万象更新的生机、宾朋满座的欢愉,凝练于短短数语之间。它不仅是对传统节日的礼赞,更是中国人精神世界中时间流转、情感延续的生动写照。每逢岁末年初,当街巷间灯笼高挂,窗棂上福字倒贴,这四句诗便悄然浮现在人们心头,成为年味最深沉的文化注脚。

旧岁旧尘辞旧梦,道尽的是对过往的释怀与告别。旧岁,不只是指过去的三百六十五日,更是那些曾令人牵挂、遗憾、欣喜或悲伤的瞬间。旧尘,是岁月落在心上的浮灰,是那些未能实现的愿望、未能圆满的关系、未能释怀的执念。而“辞旧梦”,并非否定过去,而是一种主动的清理与放下。中国人讲究“除旧布新”,在除夕夜扫尘、祭祖、守岁,不只是物理空间的洁净,更是心灵层面的涤荡。这一“辞”,是仪式,也是态度——承认过往的沉重,却不被其束缚。正如一位老人在除夕夜将旧信件投入火盆,火光中升腾的,不是对记忆的抹杀,而是对未来的腾空。旧梦可以珍藏,但不应成为前行的负累。辞别旧梦,不是遗忘,而是以清醒的姿态,迎接新的可能。

新春新景开新宴,则描绘出万象更新的蓬勃气象。新春,是天地复苏的节令,是阳气初升、万物萌动的时刻。新景,不仅是冰雪消融、柳枝抽芽的自然图景,更是人心焕发的精神面貌。开新宴,是这一新生的具象化表达。宴席,在中国文化中从来不只是饮食的集合,更是情感的纽带、关系的重建。从家宴到族宴,从邻里聚餐到朋友小酌,一桌桌新宴,串联起血脉、乡情与友谊。新宴之“新”,在于菜肴的更新——腊味退场,鲜蔬登场;更在于氛围的焕然一新——旧怨消解,新谊萌生。在北方,饺子象征团圆与财富;在南方,年糕寓意年年高升。每一道菜肴,都承载着对新年的期许。而“开”字尤为精妙,它不只是“举行”,更有一种开启、开创、开拓的意味,仿佛一扇大门被缓缓推开,门后是未知的风景与希望。

佳时佳会聚佳宾,将节日的情感推向高潮。佳时,是天地赐予的良辰,是阴阳调和、风调雨顺的象征;佳会,是人为创造的机缘,是久别重逢、共话桑麻的契机;而佳宾,则是情感的载体,是血脉相连的亲人、肝胆相照的朋友、守望相助的邻里。聚,是动词,更是动词背后的深意——它意味着主动的奔赴、真诚的接纳与温暖的回应。在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际关系疏离的背景下,这样的“聚”更显珍贵。它不是形式主义的寒暄,而是心与心的贴近。一壶热茶,几碟小菜,几句家常,便足以驱散冬日的寒意。佳宾之“佳”,不在于身份地位,而在于彼此间的理解与包容。正如一位游子归乡,母亲端上一碗热汤面,无需言语,便已道尽千言万语。

旧岁旧尘辞旧梦,新春新景开新宴。佳时佳会聚佳宾,这四句诗,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循环:放下过去,迎接新生,共享时光。它不仅是春节的写照,更是中国人面对时间、生命与情感的智慧结晶。在辞旧与迎新之间,在独处与欢聚之间,我们学会告别,也学会珍惜;学会前行,也学会停留。年复一年,这四句诗在耳畔回响,提醒我们:无论世界如何变迁,总有一些价值值得坚守——对过去的尊重,对未来的希望,对当下的珍重。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愿我们都能如这诗句所愿,以轻盈之心辞旧梦,以喜悦之情开新宴,以诚挚之意聚佳宾,在时光的长河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温暖篇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