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谁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罪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谁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罪人?,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谁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罪人?
当我们为吉利、奇瑞、中华这些民族汽车工业英雄的步履维艰而感叹,为他们和国外品牌殊死抗争而心生敬意喝彩时,我们是否想过,我国汽车工业本不应该如此,本应与日本汽车工业平起平坐,最差也不会输于韩国的现代和大宇,是谁、又是怎样失去中国汽车工业的千载难逢的大好历史机遇呢?
让我们从中国汽车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来说明这个问题,
二十多年前中国刚刚对外开放发展汽车工业时,本来是极有发展优势的,中国如此巨大的潜力市场对于全球汽车巨头无疑是极具诱惑吸引力的,同时拥有入世前巨大的关税壁垒,我们完全可以以“市场”为筹码,以日本、韩国为榜样,周旋于几大汽车生产大国之间,考察于世界汽车巨头之间,争取实现利益最大化――“师夷长技以制夷”,把它们的技术学过来,培养我们自己的自主创新精神,建立核心竞争力,最终建立我们自己的汽车品牌。
扒皮五层 丢弃肥肉 剩下骨头
可是看看我们当时的上汽、一汽和二汽的老总们都做了些什么?上汽和大众合资,拿十几年的中国轿车市场换取了已近淘汰的桑塔纳生产设备和已远远落后的技术,不仅让国外汽车公司用已不值钱的生产线,很少的资本占了合资企业的很大股份(这是扒的第一层皮);而且第一批汽车甚至是整机散件进口,后期大批配件进口赚足了配件利润(第二层皮);以后每年换车型,配件费、技术、设备模具和技术使用费用,都是巨额负担(第三层皮);第四层皮是今后无穷无尽的利红分成(用一堆旧设备烂技术折高价入股);最毒的是第五层皮,永远成为套在中国汽车工业头上的紧箍咒――品牌扒皮,我们再做一百年,国内生产的“大众”、“帕萨特”还是人家的牌子。
我不知道我们合资合同是否包括了所谓“品牌使用费”,须知当时中国汽车市场只有轿车需求而没有品牌认知。试问上世纪八十年代有谁知道“大众”?又有谁知道“桑塔纳”呢?而现在我们不知用多少财富、凝聚了多少热情、花了多少冤枉钱,用多少珍贵的本该用于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现金,换回了几个自己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和竞争对手?
品牌无知 丢失汽车工业的大好河山
我们不反对竞争,但我们坚决反对从牺牲自己民族未来利益的、极其不公平的、由“汉奸”、“内应”人为制造的竞争!难道我们不会算帐,难道我们只过今天的“小”日子不会考虑明天的生存吗?难道我们如此无知以至于连自己有多少筹码都不知道吗?难道我们企业的领导和国家未来利益的掌控者连国家民族及企业的明天都可以廉价出让吗?退一万步讲,难道我们的上汽、一、二汽的老总和他们手下的企划部门,连一个简单的汽车名字都不会起吗?如果真不会起,把它们的名字倒过来也行,“大众”叫“众大”,桑塔纳改叫“塔纳桑”或“桑纳塔”也行啊。那样的话,二十年后人们会惊叹上汽他们的民族汽车工业的奇迹(现代也是把本田的H斜过去形成自己的著名LOGO的)!!为什么当时贵为一个手握几十亿国家资产的大汽车公司老总竟然连一个孩子的心智都没有,犯下如此荒唐愚蠢的错误,成为丢失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大好时机的历史和民族的罪人,为什么?
我自己分析原因有三:
第一, 国有经营机制决定的。1、资源和权力的垄断性。2、经营者最终归属的官本位化。
第二, 选人用人标准,不是以企业甚至国家汽车工业长远发展为根本,
将根本不懂产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无知、不学无术之人用在了不该用的位置;
第三, 当时上级单位的领导也没有长期持续发展民族工业的思想和认知。 ……
这些原因由此造成了他们在企业甚至产业经营效率、品牌建设能力积累、环境未来可持续等方面严重失缺的情况下,国家却把如此大笔大笔的资产交给这些国营巨无霸企业老总去经营。国家和社会应该严肃考虑的,不仅是这些巨无霸因垄断资源和经营权所造成的社会不公问题,而且还应该看到他们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短期经营及企业结构能力严重与现代企业脱节而变成真正的垃圾巨碍的现实,更应该关注为什么许多资产和规模比它们相差千倍万倍的民营企业老总能比这些国企老总想得深远,学得快,干得好呢?
争取明天的希望
希望现任的上汽、一汽、二汽的老总们反思你们的前任所丢失的历史机遇。不可否认的是,上汽、一汽、二汽在中国汽车工业中的历史地位,你们多年的学习、知识的积累,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整体提高,与国际汽车工业迅速拉短距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汽的“红旗”轿车凝聚了多少的经典与传奇!新世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更需要发挥上汽、一汽、二汽的汽车中坚作用,建立自主品牌,集中精力投身到造福子孙后代的自主开发中去,在国际中占据一席之地。希望吉利、奇瑞等国内新兴民营企业,发扬不服输、有韧劲、敢于与名牌汽车相抗衡的精神,共同托起中国汽车工业的希望。
历史已归为历史,逝去的不会再来,当我们重新收拾山河时,不能再让那种无知续演。知识产权要自主,民族品牌要自强,我们为吉利、奇瑞、中华等一批民族品牌的崛起和创新而鼓舞欣喜。皇明要购置一批轿车,在讨论买什么牌子的车时,我坚决主张要买国产车。当时我们在华晨买了十一辆白色的“中华”轿车,当十一辆中华轿车一字排开驶回德州时,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气派,而是“做中国人,开我们自己生产的轿车”的民族自豪感,我们愿意让这种民族自豪感深入每位中国人心中,支持民族产业,共同振兴民族品牌。
思考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常常反思,中国太阳能发展十年,好不容易取得了今天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影响力,成为世界太阳能推广的奇迹和典范,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照模式。一定要建立更高更坚固的产业和市场壁垒(当然是市场经济手段),同时用在国内开拓和积累的全面竞争力,用强势将中国技术、中国产品、中国模式推向市场,引领世界。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电子邮件:hmbk51@163.com
黄鸣: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前,从石油专业转向致力于太阳能研究,为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奔走呼吁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议案发起人,志愿毕生精力投身于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建设,立志做可再生能源呐喊者,能源替代实践者,子孙利益代言人。联系方式:hmbk51@163.com查看黄鸣详细介绍 浏览黄鸣所有文章 进入黄鸣的博客
篇2:中国汽车工业的民族之路
中国汽车工业的民族之路
曾几何时,拥有一辆汽车是国人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如今,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美梦不再难圆.随着中国车市的`日益升温,全球汽车巨头纷至沓来,争夺这块“唐僧肉”,乘此东风,中国汽车企业也逐渐发展壮大,初露峥蝾.汽车市场上美日欧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这些昔日的霸主已不再笑傲江湖,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记录不断刷新,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
作 者:崔莹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 刊 名:中国高新区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Y PARKS 年,卷(期): “”(8) 分类号:F4 关键词:
篇3: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与大气污染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与大气污染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状况.通过排放法规、替代能源、先进的柴油机技术和在用车改造措施来控制排放污染,并对机动车废气排放总量趋势作了预测.
作 者:陈礼[ 余卓平王志鲲 李天兵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刊 名:上海汽车 英文刊名:SHANGHAI AUTO 年,卷(期): “”(11) 分类号:F4 关键词:汽车工业 排气污染 尾气排放篇4:中国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 教案
中国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国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的分布;理解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分布的原因,了解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2.方法与过程 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了解调查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发展的课件制作与调查活动,激发振兴民族企业的爱国之心;在对中国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发展的利弊辩论中学会用辨证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树立环境意识。二、主要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导入 ①机械制造业 ②机床制造业 ③铁矿石 ④煤炭⑤船舶制造业 ⑥钢铁工业 ⑦汽车工业
③
④
⑥
①
②
⑤
⑦
练习:将矿产和工业部门的数码代号填入框图中,使其符合因果关系(方框中数码为答案)。教师:这一练习能了解了矿产和工业发展之间的联系。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中有一个工业部门的发展不得不令人们关注,播放一段学校附近车水马龙现象的视频,引导发现汽车工业部门现今的发展迅猛。 展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图文数据资料,看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老师请学生利用课件介绍“国产汽车的发展”,该学生事先作一定准备。 学生活动:猜一猜这些是什么品牌汽车的标志?它们的产地在哪里? 【点评】猜一猜汽车标志的活动使学生饶有兴趣,促使学生在平时养成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的良好习惯。教师:“国产汽车的发展”的介绍使大家对中国的一些品牌汽车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现象,那就是中国汽车原先大多引进国外的品牌与技术,对外有一定的依赖性,不过如今在技术上已有所改变了。 学生讨论:从汽车工业分布图中分析中国汽车工业的分布特点。 【点评】我国汽车工分布特点的分析,对七年级学生来讲是否太难?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降低分析的难度,或者就以目前我国汽车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哪些城市,在地图上落实我国汽车工业主要分布。教师:除了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个变化很大的现象,它的发展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那是什么工业带来的变化呢?教师:电子产品充实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对家庭电子产品作了一个调查统计。学生活动:填表列举家中使用的电子产品:电子产品
产地
教师: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丰富了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而这些电子产品的产地比较集中在哪些地方呢?学生活动:分组先酝酿一下,然后请一位同学将本小组各成员收集的电子产品的产地归纳整理后标注到黑板上的中国政区图上。 教师:为什么集中在这些地方呢?每组议论一下。【点评】在小组讨论中国电子工业的分布原因时,教师如果提示从哪几方面分析原因则更有针对性。教师(总结):根据中国电子工业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出电子工业主要分布东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技术雄厚,这是电子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教师:提出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发展的利与弊的问题引发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进一步关注这两种工业的发展。 学生活动:辩论 “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发展的利与弊”。 辩论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便利及相关环境问题(汽车尾气、交通拥堵、电子垃圾、电子辐射等)。教师:社会进步往往也会带来许多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努力改进所带来的问题呢?【点评】教师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辩论 “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发展的利与弊”是对课本内容的拓展,增强学生正确的环境观意识,对学生起到了积极的导行作用。学生课后活动:制订一份改进电子产品或汽车产品、减少污染的计划书。 四、教学说明“中国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是二期课改新教材新出现的内容。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突出学生在生活中的发现,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感悟现代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五、教学反思教材中“电子工业”的内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的实践空间。让学生调查家庭中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一可以反映生活条件的改善,二可以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从而使学生认识电子工业的分布。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小组活动,在地图上标注产地,带动了学生学习中国政区及城市分布的的知识。 中国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的发展给我们不仅带来了现代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相应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能了解这些问题,我设计了学生辩论活动,调动课堂气氛,为课后的延伸活动埋下伏笔。 六、专家评析 1、“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是一期教材中没有安排的内容,是二期教材顺应时代发展增加的新颖内容,在教学实施中如不重视教学设计很有可能在工业的篇章教学中一笔带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能联系实际针对身边的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开展设计,具有新意。从新课导入猜一猜汽车的标志,到新课过程中的家庭电子产品的调查统计、把产地标注到中国政区图上、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发展的利与弊的辩论及新课结束时的课后设计活动的布置,全课以活动串线,高潮迭起,符合初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2、教师在突出现代工业布局方面有专门的设计,如由猜汽车的标志讲出产地、列举电子产品讲产地、小组读图讨论分析现代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原因等发展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3、本课的设计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地理课程理念“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感悟现代工业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和关注现代工业,使本课的内容融进了学生的生活和心灵。4、不足之处:一是上海发展现代工业在全国领先,教师应该强调上海在发展现代工业方面的成就和原因。二是我国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分布知识要花一定的时间和要有一定的形式加以落实。
篇5:谁是“中国最佳雇主”
最佳雇主在中国已经不是新鲜的概念,不过,在经济动荡时期探讨最佳雇主的话题尤有意义。困难时期,企业的选择更能体现它们对待人才的真实态度。在这个特别时期,了解并学习最佳雇主的实践,将有助于企业获得在危机中崛起的机会。|
20的“中国最佳雇主”研究活动由翰威特咨询公司主办,本刊为研究合作伙伴。研究历时1年,共有近200家企业和38,000多名雇员参与其中。研究最终评选出了10家最佳雇主。
这10家企业里,一向注重雇主品牌的跨国公司仍然占据了大部分席位,美国赛仕公司(SAS)大中华区高居榜首。这家以创新闻名的世界最大私人软件公司虽然在华规模不大,其高效且人性化的管理之道却深深赢得了中国员工的心。同时,我们还欣喜地看到了3家本土企业的身影,其中既有国有企业深圳中航和烟台万华,也有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万科。(具体上榜企业,参见副栏“年中国最佳雇主”)
最佳雇主的实践
本年度的研究揭示,上述企业之所以能成为最佳雇主,是因为它们具备了不同于其他雇主的三大主要特点。
1. 人力资源政策执行到位
最佳雇主更善于通过各种人力资源政策的深入执行来获得企业竞争优势。许多人力资源政策的执行,不仅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的努力,还需要各个业务部门管理人员的配合。以绩效管理为例,人力资源部提供了制度,但具体的绩效管理工作仍然要依赖各个业务部门的各级管理者来落实。和其他企业相比,最佳雇主更善于激发各个部门的主动性,提高他们落实人力资源制度的能力,推动人力资源政策执行到位并发挥实效。
再以绩效管理为例。最佳雇主企业比其他企业更善于培养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能力,并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工具和各种支持。在最佳雇主企业里,100%的管理人员都具备绩效管理的能力,并能得到企业提供的各种工具开展绩效评估;而在其他企业,这类管理人员的比例不足50%,能得到相关工具和支持的比例也只有 56%。
正是得益于这种高效的执行力,最佳雇主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才得到了更高的投资回报。人力资源政策的执行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引入,在这个执行层次上,企业只是引入了政策,政策的投资回报低;第二个阶段为实施,在这个层次上,企业不仅引入了政策,并且在不同部门开展了实施,因此政策的投资回报有所上升;第三个层次为影响,在这个层次上,政策在组织里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实施,并且开始对业务层面产生深入的影响。政策的执行只有深入到这个层次上,才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研究揭示,最佳雇主的人力资源政策执行程度都已达到第三个层次,也即政策执行到位,能够对业务层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参见副栏 “人力资源政策的执行-回报曲线”)
2. 培养并授权管理人员
最佳雇主高度重视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发展,并为其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及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
研究显示,最佳雇主企业给中层管理人员提供的人均培训时数为162小时,是其他企业的2.3倍,而提供给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时数达到176小时,几乎是其他企业的3倍。
除了培训和指导,最佳雇主与其他雇主之间的一个显著差别还在于它们善于对管理人员充分授权。以绩效管理方面的授权为例,最佳雇主企业内63%的中层管理者认为自己在评估下属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而其他企业的比例只有39%。最佳雇主还会为管理人员提供各种工具和支持系统,确保接受授权之后的管理人员能够充分履行职责。
通过培训发展和工作中的授权,最佳雇主企业的管理者得到了快速全面的发展,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3. 高效的人力资源部门
最佳雇主的诸多实践都要通过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来实现,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方向和效率对企业雇主品牌的培育有重大影响。相比较而言,最佳雇主的员工对他们的人力资源部门有着更高的认同度。研究中,58%的最佳雇主员工认为,他们的人力资源部门较好地满足了经营的需要,成为了其他部门的业务伙伴;而其他企业持这种看法的员工只有37%。
深入的研究揭示,最佳雇主的人力资源部之所以能得到较高的认同度,是因为它们注重对企业业务目标的深入理解,对人力资源大方向的准确把握,并制定了一系列和业务目标相匹配、而又深得人心的人才选、聘、用、留等策略。比如,最佳雇主企业的人力资源团队侧重于通过清晰的人力资源管理架构以及与业务目标匹配的人力资源策略来推动业务目标的完成,而其他企业则更多地把精力花在人力资源部门的日常服务工作上。
当然,人力资源部门对内部客户的服务效率也是员工能否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最佳雇主企业里,64%的员工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方便地得到人力资源部的支持;而其他企业里该比例只有44%。
最佳雇主的回报
和其他企业相比,成功当选为最佳雇主的企业无论在人才的吸引和保留上,还是在经济利益上,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首先,优秀的雇主品牌帮助最佳雇主企业很好地吸引和保留了人才,在人才短缺的中国市场上,最佳雇主在各个层级的人才短缺率大大低于其他企业。比如,在领导人才层面上,最佳雇主的人才短缺率比其他企业要低19%。(参见副栏“人才短缺率”)在这类企业里,核心人才的流失率也远远低于其他企业。例如,最佳雇主的高级经理人流失率绝对值只有1%,仅仅是其他企业的1/4。(参见副栏“平均流失率”)
人才的汇聚和保留,给最佳雇主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研究揭示,最佳雇主在〜间的利润增长率比其他企业高出近140%。同样,着眼于长远发展的人才观,最终帮助最佳雇主企业的股东获得了满意的回报。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当前的经济波动,不少企业采取了削减成本的方法应对危机。因此,我们在研究中特地增加了对危机反应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最佳雇主都把这次危机视为一个机遇。它们从长远着眼,把员工的培训发展视为需要追加的投资,而不是亟待削减的成本。此外,不少企业在2009年仍然坚持了员工加薪和发放奖金的策略。
在当前的环境下,这样的表现的确让人感到温暖。这样的企业,自然是员工向往的归属之处,更是企业家可以依托的创业之所。目前的困境正是考验企业人才观的大熔炉。而在这场考验中熔炼出来的优秀雇主将快速与其他企业拉开距离,建立起良好的雇主品牌,并最终收获员工的忠诚和市场的回报。
篇6: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的环保对策
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的环保对策
中国加入WTO后,汽车工业将面临着冲破绿色贸易壁垒、解决交通污染等严峻的环保问题.本文从汽车工业环保现状入手,着重阐述加入WTO后,针对所面临问题的`环保对策.
作 者:崔文科 赵相清 作者单位:崔文科(山东省文登市环境监测站)赵相清(山东省文登天润曲轴有限公司)
刊 名:天津汽车 英文刊名:TIANJIN AUTO 年,卷(期): “”(4) 分类号:F4 关键词:WTO 汽车工业 环境保护 对策篇7:中国醋业:谁是“夜明珠”?
天有不测之风雨,今天晴,明天有雨,后天还可能有冰雹!中国醋业一直是“碧空”万里,被山西的“酸雨”一闹,仿佛变成了“雾都”孤儿!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句浓缩了朦胧派诗人的千古“绝唱”,仿佛“夜明珠”般,照亮了中国醋业的未来“新升路”!
本次山西陈醋勾兑事件之所以引发众多媒体关注,一是该事件源发于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引发大规模讨伐声浪的源动力在具有强大证人证言作用的“副会长身份”,在人们的常识里,副会长说的,肯定是“真”的了!因此,才有了后面的副会长的“非副会长身份接受采访”的辩解、山西醋业协会的“责令撤职”! 二是“95%”勾兑,这个“大”数,让人们感觉几乎没有“真”的了!这个问题就显得“严重”了!
山西陈醋勾兑事件,本来是一件事关山西醋业生死存亡的“大事”,因为民以食为天,醋是开门七件事之一,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事关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堪称是“天大的事”!但是,这件“大事”事发时恰在“双汇瘦肉精”、“动车追尾”、“达芬奇造假”、“金龙鱼转基因”、“味千拉面骨汤勾兑”、“肯德基豆浆勾兑”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之后,人们已经对此有些麻木了、有了一定免疫力了!所以,这件事的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从事件影响力这个指标上来下个结论的话,不过是“小事一桩”而已!不是真的“小”,而是与那些“大”事相比,显得“小”了!这算是山西陈醋不幸中唯一的“万幸”了!不至于被直接钉到“十字架”上“烤问”了!
2004年山西陈醋勾兑事件源发于几个小作坊,虽然经过中央电视台曝光,影响范围的广度虽然很广,但是影响力的强度并没有那么大,一石不过激起了几个小浪花而已,很快就平息了,因为只是几只小老鼠在闹,成不了大气候!本次山西陈醋勾兑事件则“本质”不同,直指整个山西醋行业的“95%”,影响的广度很广,影响力的强度要大得多,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如果95%都是勾兑的,那就显得“病入膏盲”、无药可救了!
中国醋业一直处于低层次的“产品竞争”阶段,远未达到高层次的“品牌竞争”阶段,何以见得?因为在人们的常识中,“醋”就等于“酸”,如果没有本次勾兑事件的市场教育,大多数人连“酿造”和“勾兑”都分不清,用土话来讲,就是“分不清好坏”,
中国醋业:谁是“夜明珠”?
,
从“产品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的第一层次就是“品质认可度”之争,如果没有好坏之分,那么,品牌“价值”就找不到立足的“根基”了!
从中国醋业品牌结构来观察,中国醋业的品牌集中度非常之低,基本处于无“主”混战状态,谈到白酒行业,就是茅台和五粮液;讲到啤酒行业,就是青岛、燕京和雪花;提到牛奶行业,就是蒙牛、伊利;说到醋业,就分不清孰强孰弱了!虽然恒顺醋业、紫林醋业都在发力全国,但是品牌运营还处于很低的水平!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各地市场基本都被各地的区域品牌瓜分和把持着,这种“诸侯割据”的竞争格局,很类似当年的啤酒行业,也很类似曾经的牛奶行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醋业必将迎来“大品牌鲸吞小品牌”的“大整合”时代!中粮洽购保宁醋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可算是放出了一个“大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