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su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祝福》中的我随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祝福》中的我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祝福》中的我随笔

篇1:《祝福》中的我随笔

《祝福》中的我随笔

从鲁迅先生的《祝福》问世以来,多数人对作品中的“我”这个形象的理解倾向于:为人善良有同情心;怕负责任,软弱无力;串起情节,见证事件……我认为,要真正地理解和把握“我”,还应该结合创作者的特殊情感体验及作品的创作意图。

品味揣摩——撩开“我”的性格面纱

细读作品中与“我”有关的文字,揣摩“我”这个人物,可以获得如下信息:

“我”的身份是一个知识分子,这从祥林嫂的问话就可以看出来;

“我”和鲁四老爷不是同路人,因为“我”虽然住在鲁四老爷家,可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因此“决计要走”;

“我”有些善良,但主要还是只图自己清静,有点不负责任。从“我”与祥林嫂关于魂灵的有无的对话可以看出来。本来以为自己的话可能对祥林嫂造成伤害,内心很是不安,可是“我”最终还是没有顾及祥林嫂,并且认为“即使发生什幺事,与我也毫无关系了”;即使在不安中,还是想到自己的享受,忘不了“福兴楼的清炖鱼翅”,即使“只有我一个”,也是“不可不吃的”。

文中多次出现的“决计要走”……

以上可看出“我”不单是贯穿文章情节的线索角色,更是一个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我”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与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的卫道者界限分明,可“我”面对社会的牺牲品——祥林嫂,虽然同情却又不负责任,逃避责任,显示出性格中软弱的一面。所以在促成祥林嫂死亡的众多因素中,“我”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比较探究——触摸鲁迅的思想脉搏

比较《故乡》、《祝福》两篇文章中的“我”,我们还不难发现:

1、两个“我”的行踪非常相似:

都是先回到故乡,然后又要离开故乡,这是巧合还是匠心?“我”的最终“离开”,是偶然还是必然?《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这种构思形式在鲁迅的作品中很常见,即“离去——归来——再离去”模式。这两篇文章中的“我”回乡都是回到“鲁镇”,回到鲁镇之后,“我”都是清醒地意识到“与鲁镇不相容”——《故乡》中“我”与闰土之间的厚障壁,《祝福》中“我”与鲁四老爷的话不投机,对祥林嫂命运的无可逆转——最终只好离开,并且结果也只能是这样。这是必然的——作为少数清醒的“呐喊者”,作者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归宿,而作品中现实故乡的丧失其实就意味着精神故乡的无所寻觅——“‘我’注定是一个没有家的永远的漂泊者”。

2、两个“我”的身份都是知识分子,但性格又截然不同:

一个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希望;另一个却在逃避现实,逃避责任。《故乡》写于19,《祝福》写于1924年,这是对相同革命背景下不同知识分子的描摹,还是作者另有用意?这就要参考作者创作这两部作品的思想与心态。

《故乡》收在《呐喊》中,作者在《呐喊·自序》中就直言“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需听将令的了”“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由

此可见《呐喊》一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沉闷和国人灵魂的扭曲,另一方面更显示出“五四”时期鲁迅的战斗姿态——为前驱者呐喊助威。鲁迅自己也评价《呐喊》是“遵命文学”。这样看来《故乡》中的“我”就是作者“助威”式的主观意识的代言人。

《祝福》收在《彷徨》中,创作时期正是“五四”退潮期,也是新文化阵营分化期,复古势力对新文化运动进行疯狂反扑,先进的知识分子中有右翼分子开始分化出去,中间派处于动摇彷徨的状态。《彷徨》与《呐喊》的创作题材不同,更多地聚焦于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指出那些处于中间状态的知识分子:他们是正直的,却又是软弱的.;他们充满理想,却又缺乏毅力;他们曾经和封建势力战斗过,可是没有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所以他们处于苦闷彷徨之中。这样《彷徨》就显示出作者从激越到冷静的心路历程,较之《呐喊》,其观察更见从容,思考也更加深入,所以也让人更清楚地看到知识分子的清醒与彷徨。由此可见《祝福》中的“我”就是“彷徨”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从创作的意图来看,这个形象也担负着“揭示病痛,引起疗救的希望”的责任,鲁迅对“我”的着力刻画不仅在于形象地展示出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更在于通过这种展示引起作者和读者的反思,在反思与自我观照中寻找真正的出路。

基于以上的探讨,可从三个方面定位《祝福》中的“我”这个形象:

文章结构层面,“我”是整个事件的见证者与叙述者;

形象塑造层面,“我”表现出来的性格状态暗示出特定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特定的心理倾向;

创作主旨层面,“我”的精心刻画寄寓了作者深刻的剖析与反省,更寄寓了作者热切的希望——通过批判与反思,在“揭示出知识分子的精神创伤与危机”的同时,让知识分子这一部分先知先觉者从“灵魂的拷问与鞭打”中看到方向,看到未来,担负起拯救的责任。

篇2:祝福我自己杂文随笔

祝福我自己杂文随笔

打开日志本,才发现已经到最后一张了。

的最后一周很圆满很奇妙。12月31日恰巧是一个星期的最尾日。

虽然按惯例,我仍是要上班的。因为身边有某些同事每年总会有各种理由要在这天休假,然后顺便再连下个年度的头一天都一起休。

有时候某种情绪波动时会有些觉得不平衡。但后来就慢慢放开。一年的最后一天与一年的头一天对于我来说有时并没有什麽特殊意义。

我并没有在年尾跨年头倒数计时的仪式。也不知为什麽这种时间点总会让自己心裡漫起一阵恐慌,会有种时光飞逝抓不住的悲春伤秋。

因为发现自己很容易会陷在这样的情绪裡,所以乾脆让自己跳过这一段。就让自己在跨年烟火燃起前就先进入香甜梦乡,醒来就是新的一年,将所有的不愉快就放在去年。

这样做之后发现心情轻盈不少。虽然偶尔在睡前也仍是会有些感叹,又过了一年了,自己有没有什麽变化,这一年有没有做了些什麽让一年前的自己羡慕的事。

老实说过去一年在自己身上到底发生了些什麽变化有时很难说的清楚。我在日志本上也只是简短的写了一些自己看过的书与看过的电影。也多亏有了这些记录,会让自己有种这一年有好好认真过生活的感觉。

新的日志本早就备妥了。虽然日志本的`设计总是会多送前一年的12月,但我仍是习惯将这一年份的写完。我做很多事都是半途而废,总是得要有几年事是有始有终的。

老实说有些事是越来越有感觉。即便未来的轮廓还是模糊,但至少眼前的日子一点一滴过的踏实自在。虽然我仍是无比怀念著几年前我在国外过年的经历,心却是稳踏的告诉自己,会再有成行的那一天。

我想将自己的生活,过成自己想过的样子。

篇3:有关成长的随笔:我成长中的E218

E218宿舍是我的良师,教会了我如何生活;E218宿舍是我的益友,陪伴着我醒悟成长;E218宿舍更是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调味剂,让我体会到了在家所体会不到的快乐与伤感。

上高中之前,我幻想着,跟同学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确是既新鲜又有趣的体验。没有了父母的唠叨,没有了弟弟的羁绊,能和一群没有隔阂的同龄人朝夕相处,一起上学,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进入甜美的梦乡,这不正是我所向往的吗?心心念念之间,我终于搬进了日思夜想的房间——E218宿舍。

没有让我失望,E218总是很容易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笑声弥漫到房间的每个角落。特别是第一次大扫除时,我才发觉,自己与他人共同劳动,共同播撒汗水,共同收获沉甸甸的喜悦是多么幸福。

拖地时,我们注意到扫帚仅有一把,但这并没有让我们之间为难。反而让我们有了一个创意——集体跪着,双手撑在拖鞋上,滑动着将水“赶”到阳台。这个好玩的做法迅速被更多的人仿效了。约莫几分钟之间,一群群挽着裤腿,脸上洋溢着活泼笑容的中学生,像是海边嬉戏的孩童。

烂漫的时光如蝶飞舞,翩然而去,留给我们的是一串串美丽的背影,还有美丽的幻想。

犹记得,我那天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当耳边传来熟悉的声音时,我竟低声抽泣起来。眼泪慢慢地溢出眼眶,一下子就挣脱了束缚。原来,我一直在思念,可我却把它遗忘在了心底;而唤醒我的,是妈妈那一声轻轻的呼唤。这时,寻声而来的她们过来安慰我,递给我带有体温的纸巾,围坐在我的身旁,注视着我。刹那间,周围开始弥漫着一种温暖,平实的灯光宛若柔美的烛火,轻轻摇曳着的是动人的万种风情。

短短的一个学期过去了,在我们磨合得最好的时候,我们马上就要分别了。分科分班是成长的必然?还是不得已的选择?我无法说得很清楚,可我知道,E218号已经成为一种标志,它承载着我太多的欢笑与泪水。

原来的班级和宿舍都会离别,但难以忘却的记忆终将永恒。

公众号:悦读致远高中生

篇4:在哭泣中为你祝福生活随笔

在哭泣中为你祝福生活随笔

当你说要离开的时候

我连自己的行为举止都忘记了

只记得你最喜欢吃的饼

曾经对你许下的承诺

当你离开时

我将亲手做饼替你送行

不知道怎么面对你的`离开

《祝福》中的我随笔(推荐8篇)而它是我最好的代言:

第一层是体贴

第二层是关怀

第三层是浪漫

第四层是温馨

中间加层甜蜜

祝你有快乐的一刻

开心的一天

平安的一年

幸福的一生...

因为你越来越远,我只能静静的望着

一路上都是你的欢声笑语,我只不过是另外一个舞台的演员...

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走过了人生的苦楚

体验了真的痛苦,体会了痛苦中的甜蜜...

爱一个是幸福的,不需要回报,只需要默默的付出。

我喜欢,我选择 我知道,我追求

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只是需要更多的勇气

我相信我现在有的是勇气,有的是自信

有权选择不爱,却无权选择不被爱...

我要深深的祝福你 祝福你

祝福的钟声已经响起 你听这就是我对你的祝福

只要你比我幸福就行了......

哭泣中的祝福

是无声的乐曲

谱写着最美的情感章篇

因为真情

所以真爱!

不怕在哭泣中祝福过

只怕自己在祝福中哭泣

……

篇5:细说《祝福》中柳妈的形象随笔

细说《祝福》中柳妈的形象随笔

摘要:对柳妈的形象进行分析,这似乎是件旧话重提的事。然而我觉着还有再细说的必要,原因之一是在某些论述中,某些作者似乎有为柳妈喊冤叫屈的倾向,把一切的责任往“封建思想”的毒害上搁。我觉得这有点不妥,要分析人物形象还得从“文本”入手。

关键词:文本,柳妈,形象

“他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在《祝福》中,我们分明能看到祥林嫂那滴血的泪眼,听到她那无助的悲泣,触摸地到她那干枯的身躯。究竟是什幺让祥林嫂经历着人生的艰难坎坷,品尝着岁月无情的况味,捉摸着命运无常的飘影呢?我想,其中鲁镇给祥林嫂的伤害是有目共睹的。鲁镇上的人们,尤其是“柳妈”这个人物形象,我们绝对是不能放过的。

柳妈给我们的印象非常之深。我想,本来同是天涯沦落人,柳妈怎幺就对祥林嫂“下得了手”,竟无意有意间与卫家、鲁家等共同策划着一起“谋杀案”。为何在柳妈的身上找一点点温存、同情心就这幺难呢?

当祥林嫂再也找不到倾诉者时,她只“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唉唉,我真傻’”时,“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祥林嫂,你又来了’”。“你又来了”确可见柳妈的不耐烦了,然而,这对祥林嫂来说,这不能不说是心灵的一次阵痛。

从柳妈问的语气和祥林嫂答的语气比较来分析,也可看出柳妈缺少了一种怜悯的心肠。“我问你:你那时怎幺后来竟依了呢?”“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我不信……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在柳妈的这些问话中,我们读不出宽容、同情,相反只是看到以一种步步紧逼的肯定语势、质问语气在“猎奇”。面对柳妈的提问,祥林嫂显得毫无余地,除却“哈哈”、“阿阿”、“我幺?”及“你……你倒自己试试看”的断断续续地回答,很少有别的表示了。或许可以说,祥林嫂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位置上,在“满足”柳妈的.“猎奇”心理。

作者以“打皱的脸”、“蹙缩得像一个核桃”,还有“干枯的小眼睛”来刻画柳妈这一人物形象,细细品来,似乎是有意“丑化”吧?!这不,这“诡秘的说”也可见一斑。

当柳妈“诡秘”地对祥林嫂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时,这与她“是个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形成多大的讽刺啊!

或许在柳妈提议“捐门槛”一事中有“同情心”的一闪,但“恐吓”的成分却是显而易见的:“你想,你将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从此,“恐怖的神色”爬满了祥林嫂的脸上。就连死前问“我”的几个问题,不正是由此开始产生的吗?

柳妈也曾有过一次“激趣法”的运用。她使许多人

对祥林嫂重新“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因为额上的疤“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出去”,而祥林嫂却“久也不和人交口”。可见,柳妈的为人了。

自此以后,便有了祥林嫂为了“精神自救”而“捐门槛”的事;“捐门槛”的事后,她依然不被接纳,便有了被赶出鲁四老爷家的事;后来,又有了沦为乞丐的事,最后祥林嫂死得真有些“不明不白”。

一个被奴役的毫无价格可言的人,在丧失人格的同时,竟连残留在人骨子里的天良都丧尽,该是多幺的麻木、悲哀啊!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刚亡夫不久的维多利亚女王有一次特意去看望与她同遇一样惨境的女友,朋友为了表示对女王的尊敬,便欠身要从床上起来。此时,女王却对她说:“亲爱的朋友,不要起来,今天我到这里来,不是以女王的身份来看臣民,而是以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来看另一个境遇相同的人。”

维多利亚女王的所言所行证明了她是一位满富同情心的好朋友。这种同情并非属于那些表面上的看望,乃是以被同情者的眼光去观察,以被同情者的感觉去揣度,以被同情者的处境去面对的同情心。

柳妈,此时的我们无语了。

篇6:风尘中我在寻觅生活随笔

人潮中我去找你,

前赴后继。

阻隔两分离,

可你只给我留一个谜……

你却在哪笑眯眯,

你的踪影飘天际。

变身幻化大千世界里,

相伴我繁衍生息…

篇7:我从逆境中感受幸福的随笔

关于我从逆境中感受幸福的随笔

逆境给了我一颗愈挫愈勇的心,我却用它来感受幸福。

――题记

人们常说:“逆境造就人才”。是啊,逆境具有两面性,他虽是人人都不想遇到的,但是,它时常可以激发人们迎难而上的意志。

秋风飒飒,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下拉长的身影,彷徨,难耐。正值收获的季节,而我的手中却只有一张满是褶子的成绩册,多想将它丢弃啊,揉了几次,但又展了几次,将它重新握在手中。突然,脖子上挂的“蝉”掉到了地上,我迅速的捡了起来,凝视着……前,它们努力成长着,长着,待有一天能够向他们的长辈那样,能够在枝头有自己的一个舞台。因此,它们固执的向上挤着,钻着,大雨一次次的浸入它们的阵地,大雪一次次的将他们禁锢在地下,可是,待到春的使者将他们唤醒,然后,他又再次的'向上钻着。意外的是,盛夏,枝头,他竟奇迹般的蜕变成了高歌的音乐家,不再畏惧暴风雨的来袭,唱响着夏之歌。想到这,我的思绪又被牵了回来,我的心收到的这只蝉赠来的巨大的力量。面对狂风骤雨,它依然坚持如往,用生命续写着自己的人生。

为什么我不能像它那样的倔强呢!

也许,逆境就是上天的馈赠,收到逆境的人是幸运的,而主动面对逆境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可以接受逆境赐予的能量,成为逆境中的胜利者。再看看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家里买不起书,买不起做实验用的器材,他就到处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车长甩了他一记耳光,他的一只耳朵就这样被打聋了。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奋地学习,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我又为什么不能向他们那样勇敢的面对逆境呢,一点点小小的失败能让我屈服吗?我要抬起头来,迎接逆境,感谢他带给我的每一份幸福!成为逆境中的胜利者!

篇8:现实中的我们随笔

现实中的我们随笔

偶尔会想起一些同学和曾经的

同事,就习惯性的打开空间,

然而上面显示:抱歉!

该空间仅对主人指定的人开放。

我顿时愣了,随后又淡然了。

有些人总会慢慢的淡出你的世界,

慢慢的在你的记忆里模糊......

因为时间,因为距离,因为没联系...

qq上清一色的手机挂着。

我隐身着别人看不见,别人隐身着,

我也看不见,

很多人宁愿找些陌生人或者不熟悉的人聊天,

也不愿意和以前较好的朋友聊天。

因为不知道要聊什么,

也不知道从何聊起...时间长了,

渐渐的疏远了,陌生了...

很多时候只是简单的问一句:

最近在做什么或最近还好吗?

待对方回一句:还好。

之后就没下文了。

更多时候都是开着qq,

看着那么多的好友在线,

却只会对这屏幕发呆,

因为不知道说什么......

多长时间没和朋友发短信了,

多长时间没和朋友打电话了,

又多长时间没约上几个好友,

出来聚聚了......

偶尔发条短信,也是逢年过节,

祝福一下,有些人,

我们彼此相遇,相识,相知,

一起哭过、笑过、疯过,

然而离别之后,

还是逐渐少联系了。

尽管在同学录上记下彼此的各种信息,

还会写下“一辈子的好朋友”“勿忘我”等,

可是,当若干年后,翻起相册,

似乎还是会挖空心思想和这个人。

而能够坚持长期联系下去,

且感觉不变的,

便是不可多得的人生知己!

随着岁月的.流逝,

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

或许我们也好久没有想起彼此了,

但是我们都要记得曾经的美好时光。

切记:取消空间设置的访问权吧,

有一些被你拒绝在空间门外的朋友,

想知道你过的好不好,

想了解你的近况,

毕竟你们曾经很要好,对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