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c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会计中级考试会计科目考前培训基础班讲义1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会计中级考试会计科目考前培训基础班讲义10,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会计中级考试会计科目考前培训基础班讲义10
第九章 所有者权益
本章试题的分数为3分,题目的类型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考核的内容包括资本公积的核算和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业务。
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1)掌握实收资本的核算
(2)掌握资本公积的核算
(3)掌握留存收益的核算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p216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被称为留存收益。
第二节 实收资本
一、实收资本的概念 p216
股份有限公司设置“股本”科目;其他企业设置“实收资本”科目。
二、一般企业实收资本的核算 p217
(一)企业接受现金资产投资
对于实际收到或者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超过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应当计入资本公积。
由a和b组成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时a和b分别投入资本50万,全部形成实收资本,经过一段时间经营后,形成了留存收益100万。此时c加入该公司要占新成立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1/3,c投入了120万,则由于c加入,增加的实收资本为50万元,另外的20万元形成资本公积。
(二)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
对于投资各方确认的资产价值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应当计入资本公积。
(三)企业接受外币资本投资
外商投资企业接受外币投资时,采用收到外币款项时的市场汇率将外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对于实收资本的入账,有两种情况:
①在投资合同中对外币资本投资有约定汇率的情况下,按照合同中约定的汇率进行折算,以折算金额作为实收资本的金额入账;外币资本按约定汇率折算的金额与按收到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②投资合同中对外币资本投资没有约定汇率的情况下,按收到外币款项时的市场汇率进行折算。
涉及的分录:
①有合同约定汇率的
借:银行存款(按收款当日汇率折算)
资本公积(借方)
贷:实收资本(按合同约定汇率折算)
资本公积(贷方)
②无合同约定汇率的
借:银行存款(按收款当日汇率折算)
贷:实收资本 (无合同约定汇率,按收款当日汇率折算)
【例题1】某贸易公司与一外商签订的投资合同中规定,该外商应投入的资本总额500000美元,分两次投入。该公司第一次收到外商投入资本00美元,当时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第二次收到外商投入资本300000美元,当时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30元人民币。假定投资合同中未约定资本折算汇率。则外商投资后,公司实收资本账户的金额为( )元人民币。
a.4125000
b.4140000
c.4150000
d.4135000
【答案】b
【解析】实收资本账户的金额=200000×8.25+300000×8.30=4140000(元)。
篇2:中级考试会计科目考前培训基础班讲义10

四、接受捐赠的存货
1.接受捐赠时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等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贷: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
银行存款等
2.期末,结转“待转资产价值”
(1)如果接受捐赠待转的资产价值全部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借: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 资产价值(按账面余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 资产准备(按差额)
(2)如果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金额较大,经批准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分期平均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各期计算交纳所得税时
借: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 资产价值(按主管税务机关审核 确认当期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待转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部分)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按差额)
【例题2】a公司于3月20日接受b公司捐赠的一批原材料,b公司开具的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100万元,增值税17万元,a公司用银行存款支付途中运费和保险费3万元(假定运费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假定a公司接受捐赠的存货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答疑编号0310002:针对该题提问】
203月20日,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 103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贷: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 117
银行存款 3
(1)若a公司年税前会计利润大于零,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假定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 117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8.61
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78.39
(2)若a公司2004年税前会计利润小于零,假定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a公司应按在抵减当期亏损后的余额与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假定a公司2004年税前会计利润为-17万元,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 117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17-17)×33%]33
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84
五、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
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以及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
篇3:会计中级考试会计科目考前培训基础班讲义18
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预算会计概述
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
事业单位净资产
事业单位收入与支出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本章试题的分数为1分,题目的类型为判断题,考核的内容是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核算。
(1)掌握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的核算
(2)掌握事业单位净资产的内容
(3)掌握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的构成
第一节 预算会计概述
一、预算会计的构成 p462
预算会计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
财政总预算会计,是指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
行政单位会计,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财务管理的其他机关、政***组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单位业务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是指各类事业单位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单位预算资金及经营收支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
二、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异
(一)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 p463
(二)会计要素构成不同 p463
(三)会计等式不同 p464
(四)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 p464
第二节 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
一、事业单位资产
(一)事业单位资产的核算特点 p465
(二)货币资金的核算 p465
(三)应收款项的核算 p455
(四)存货的核算 p466
事业单位的材料,每年至少盘点一次。发生盘盈、盘亏等情况,属于正常的溢余或损耗,按照实际成本,作增加或减少材料处理;同时,属于经营用材料相应冲减或增加“经营支出”,属于事业用材料相应冲减或增加“事业支出”。
【例题1】事业单位在财产清查时,对盘盈的事业用材料应进行的账务处理是( )。
a.增加事业收入
b.增加其他收入
c.增加一般基金
d.冲减事业支出
【答案】d
(五)对外投资的核算
“对外投资”科目金额与“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金额相等。
p468【例17-1】
某事业单位用银行存款购入五年期、年利率8%、面值为6000元的国库券,实际支付价款6000元。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对外投资6000
贷:银行存款6000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6000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6000
若将债券转让,收到款项6050元,则该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6050
贷:对外投资6000
其他收入50
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6000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6000
【例题2】某事业单位以一批材料对外投资,该批材料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双方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为100万元,该批材料的计税价格为100万元,该单位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借:对外投资 117
贷:材料 8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20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97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97
以材料对外投资:事业单位向其他单位投出材料,被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和应交的增值税额,借记“对外投资”科目,按材料账面价值,贷记“材料”科目,按应交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扣除材料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或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同时,按材料账面价值和应交的增值税额,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若将上述投资对外转让,实得款项120万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120
贷:对外投资 117
其他收入 3
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117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117
篇4:会计中级考试会计科目考前培训基础班讲义17
第十六章 财务会计报告
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合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附表
会计报表附注
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本章20试题的分数为5分,题目类型涉及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考核的内容有: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关联方交易的披露。
(1)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
(2)掌握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3)掌握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应披露的内容。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资产负债表
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列;
(2)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3)根据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5)根据报表各项目数字抵销计算填列,以反映其净额。
应注意:
(1)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的数字反映的项目的余额,而不是发生额;
(2)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预收账款”项目、“应付账款”项目、“预付账款”项目和“存货”项目应重点掌握。
1.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以下三个项目计算填列:
(1)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
(2)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
(3)与应收账款有关的坏账准备明细账贷方余额。
2.预收账款项目应根据以下两个项目计算填列:
(1)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
(2)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
3.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以下两个项目计算填列:
(1)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
(2)预付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
4.预付账款项目应根据以下两个项目计算填列:
(1)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
(2)预付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
5.存货项目填列时应考虑与存货有关的全部项目。
如:物资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
p414【例16-1】
某股份有限公司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年初数略)及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分别见表16-1和表16-2。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该公司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见表16-3。
表16-1 资产负债表 会企01表
编制单位:某股份有限公司 1912月31日 单位:元
资产行次金额负债和股东权益行次金额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
应收票据
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预付账款
存货
待摊费用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
流动资产合计
长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
长期投资合计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价
减: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净值
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净额
工程物资
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合计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无形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
其他长期资产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
递延税项:
递增延税款借项
资产总计
1
2
3
4
5
6
7
8
10
11
21
31
32
34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50
51
52
53
60
67
1406300
15000
246000
0
0
299100
5000
100000
2580000
100000
0
4751400
250000
250000
1500000
400000
1100000
0
1100000
0
1500000
2600000
600000
0
00
800000
8401400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应付股利
应交税金
其他应交款
其他应付款
预提费用
预计负债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其他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合计
长期负债: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专项应付款
其他长期负债
长期负债合计
递延税项:
递延税款贷项
负债合计
股东权益:
股本
减:已归还投资
股本净额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其中:法定公益金
未分配利润
股东权益合计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80
81
82
83
86
90
100
101
102
103
106
108
110
111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35
300000
200000
953800
0
100000
10000
0
30000
6600
50000
1000
0
1000000
0
2651400
600000
0
0
0
600000
0
3251400
5000000
0
5000000
0
100000
0
50000
5150000
8401400 注:“应收账款”科目的余额为30000000元;“坏账准备”科目的余额为900元。
篇5:会计中级考试会计科目考前培训基础班讲义15
第十四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会计差错更正
本章2005年试题的分数为4分,题目的类型涉及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考核的内容有: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的业务,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
(1)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2)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的核算
(3)掌握会计估计变更的核算
(4)掌握会计差错更正的核算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一、会计政策及其变更概念
(一)会计政策的概念 p352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概念 p356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p356
会计政策变更并不意味着以前会计期间的会计政策错误,而是企业变更会计政策能够更好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在下述两种情形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1)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
(2)变更会计政策以后,能够使所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靠、更为相关。
以下两种情形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所定义的会计政策变更:
(1)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
(1)在坏账准备采用备抵法核算的情况下,除由原按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计提坏账准备(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提取比例)改按根据实际情况由企业自行确定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外,企业由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改按账龄分析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或由账龄分析法改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均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但是,如属滥用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应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
(2)企业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等所做的变更,应在首次执行的当期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其后,企业再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等进行的调整,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
(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例题1】下列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事项有( )。
a.企业于当年购入股票并采用权益法核算
b.长期股权投资按新制度规定由成本法核算改为权益法核算
c.因持续通货膨胀将存货发出的核算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
d.将存货期末计价由成本法改为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答案】bcd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核算 p359
(一)追溯调整法
1.追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即,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
2.追溯调整法的运用通常由以下步骤构成:
第一步,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指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变更当期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假设与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在初次发生时即采用新的会计政策,而得出的变更当期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