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hd00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顾城《诗情》品读,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顾城《诗情》品读,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顾城《诗情》品读

篇1:顾城《诗情》品读

在春天,

你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像水中的落花,

就像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

还在心花中纷飞……

【顾城作品特点之童话阶段】

1969年至1982年是其创作的前期,整体风格明丽纯净,这个阶段出现了两个创作高峰——1970年到1972年以及1977年到1982年。顾城在这个时期写出了许多天才之作,他专注于自然界那些美好、纯净而明媚的事物,辅以丰富奇崛的想象,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令人神往、不可思议的艺术空间,也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理想的童话世界。他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他此时的创作不是依靠社会经验,而是依仗其对万物的敏感和与生俱来的才华,当然,他也在用心思考和探索,诗中也流露出轻微的虚无和颓废的情绪。

顾城早期的童话诗语言简洁,具有孩童语言的特征,空灵纯净,句式通常很短,意境十分优美,精细的艺术感觉将一切声色光味都混合成一个奇妙的世界。孩子可以说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意象,顾城的诗歌中的孩子意象有自己独特的所指。这样的诗歌意象的营造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同为艺术门类中的不同样式,表演艺术中的'意象营造有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顾城在诗歌的内容上,写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童话元素;在技法上多采用拟人态;在写作视角上是童年视角;而在在艺术风格上单纯明丽出自一颗童心。顾城的诗句是自然天成的。他的诗固然离纷纭复杂的社会人生的表象远了一些,但他贴近的是安静自得的宇宙生命的本真状态。这恰是诗的最为真实的,也是最好的状态。顾城的诗言简易读,没有意象、语言及形式上的障碍。顾城的诗歌一般句式十分简短,语言不生僻,一般都是司空见惯的词语,文字纯净简单。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诗人构建了一个清新流丽的童话世界,用诗人独有的想象力,打破了现实世界给他的束缚,实现了在心灵上的自由。在《北方的孤独者》和《爱斯基摩人的雪屋里》顾城不仅在艺术世界中参悟婚姻和爱情的真谛,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倾其一生去追求,甚至为了心中的真爱不惜与世俗为敌,向道德开战。

篇2:顾城诗歌《诗情》

顾城诗歌《诗情》

诗情

顾城

一片朦胧的夕光

衬着暗绿的楼影

你从雾雨中显现

带着浴后的红晕

多少语言和往事

都在微笑中消溶

我们走进了夜海

去打捞遗失的'繁星

作者简介

顾城(1956—1933),祖籍上海,生于北京。1980年后以写诗为生,1987年出国,定居新西兰激流岛,1993年杀妻后自杀。著有诗集《黑眼睛》、《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顾城的诗》、《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等,长篇小说《英儿》(与谢烨合著)。

篇3:顾城诗歌《诗情》

顾城诗歌《诗情》

诗情

顾城

一片朦胧的夕光

衬着暗绿的楼影

你从雾雨中显现

顾城《诗情》品读(共6篇)带着浴后的红晕

多少语言和往事

都在微笑中消溶

我们走进了夜海

去打捞遗失的繁星

作者简介

顾城(1956—1933),朦胧诗代表人物,祖籍上海,生于北京。1980年后以写诗为生,1987年出国,定居新西兰激流岛,1993年杀妻后自杀。著有诗集《黑眼睛》、《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顾城的诗》、《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等,长篇小说《英儿》(与谢烨合著)。

【拓展阅读】

朦胧诗的介绍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曾在当时文坛引起争论。

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朦胧诗的特点,可概括为: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1、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朦胧诗人采用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再加上象征、意象、通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行”的隐约性、“诗无达诂”的多义性。

2、注重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方法,一反传统的以比喻手法为中心的诗歌创作方法。诗人在凝神观照中,拆除开所观照的对象,把自己的生命输送到没有生命的生物之中,赋以静止的生命与灵魂,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这种“移情说”应用到文艺创作便产生了象征手法。象征附丽并寄托着朦胧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想象,具有着无可替代的暗指性,常用于表达多层主题,表达复杂感情,表达抽象的意识和情绪。

3、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常常采用艺术通感(移觉)手法和艺术变形手法。

4、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宣泄心灵为宗旨,因而不看重外在结构。不拘于只借助外部的声音循环作为诗的韵律美,而是重视诗行中的内在声音美以及其他各种内在的韵律美。尤其重视把外部的韵律和内部的韵律结合起来,从而使诗歌的韵律美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篇4:品读顾城的经典诗句

品读顾城的经典诗句

1、人们拒绝了这种悲哀 向天空举起彩色的盾牌 ——顾城

2、早晨的花很薄 午后的影子又大又轻 风侧过身穿越篱笆 在新鲜的泥土墙上 青草开始生长 ——顾城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3、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顾城

4、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到哪你都在命运中。 ——顾城 《英儿》

5、我在幻想着 幻想在破灭着 幻想总把破灭宽恕 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 ——顾城 《我的幻想》

6、字迹已模糊 因为思念的缘故 ——顾城 《因为思念的缘故》

7、我唱呵,唱自己的歌,直到世界恢复了史前的寂寞。 ——顾城

8、我被粗大的生活/束缚在岩石上/忍受着梦寐的干渴/我努力着/好像只是为了拉紧绳索 ——顾城

9、怎么也不知道 春天 看不见 只有一次 花都开了 开得到处都是 后来就很孤单 ——顾城 《麦田》

10、没有说和等/总也无法接近的/是一次轻柔的声音 ——顾城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11、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重重的墙 ——顾城 《小巷》

12、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擦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顾城

13、推开门 带上最合法的表情 不要看见别人 也藏好自己的心 ——顾城 《世界和我(1)》

14、好久没看见雪了 只有春天和绣球花 开得盛呢盖着 我薄薄的屋顶 有人爱花有人爱人 有人爱雪 而我 却爱灰烬的纯洁 提 水 看山 看火被 烟 带走 落叶纷纷绿荫长长 光束累累 阳光水和灰烬 一朵花的颜色 爱的三个季节 ——顾城 《岛》

15、我的心爱着世界 爱着,在一个冬天的夜晚 轻轻吻她,像纯净的野火 吻着全部草地 草地是温暖的,在尽头 有一片冰湖,湖底睡着鲈 鱼 我 的心 爱着世 界 她融 化了,像一朵霜花 融进了我的血液,她亲切地流着, 从海洋流向高山, 流着,使眼睛变得蔚蓝 使早晨变得红润 我的心爱着世界 我爱着,用我的'血液为她画像, 可爱的侧面像玉米和群星的珠串不再闪耀 有些人疲倦了, 转过身去,欣赏一张广告 ——顾城 《顾城的诗》

16、我喜欢在路上走/太阳爱我/也爱所有人/我渴望成为一片大陆/在她的注视下/拒绝海洋 ——顾城 《我喜欢在路上走》

17、执者失之。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在你什么也不想要的时候,一切如期 而来 。 —— 顾城 《 执者 失之》

18、睡吧 合上双眼 世界就与我无关 ——顾城 《生命幻想曲》

19、你应该是一场梦, 我应该是一阵风。 ——顾城 《你和我》

20、你默默地转向一边,面向夜晚。夜的深处,是密密的灯盏。它们总在一起,我们总要再见。再见,为了再见。 ——顾城 《再见》

21、阳光一动不动/风在织它的毯子/大江万顷/但做无波之声 ——顾城 《写经》

22、时钟 在教堂里栖息 沉静地嗑着时辰 ——顾城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23、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顾城 《感觉》

知识扩展:顾城的简介

顾城,1956年9月24日出生于北京诗人之家,朦胧诗代表人物,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等,其作品被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篇5:顾城《诗句·诗意·诗情》赏阅

诗句,

在知识的库房里,

像一堆胶结的丝团。

我把它漂洗——

一缕、一缕,

织成了美好的锦缎。

诗意,

在生活的道路边,

像一把散落的子弹。

我把它寻找——

一颗、一颗,

别进了战斗的弹链。

诗情,

在神思的草原上,

像无数飘飞的'花瓣。

我把它捕捉,

一片、一片,

结成了美丽的皇冠。

【顾城文学成就】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 “童话诗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80年代新诗潮运动的起点。

在1975年,他就以神童的天赋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生命幻想曲》并奠定了自己的创作风格。1984年创作的《颂歌世界》底蕴反思,格调冷静。顾城的《一代人》、《弧线》等诗歌成为朦胧诗论争中被反复提及的“朦胧诗作”。

1987年到1993年写出了唯一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英儿》。他的诗常以跳跃的短句,迷离的色彩、喃喃自语的独白,营造一个远离尘世的童话世界。

80年代初,这时顾城的自我也由对自然的依附转向对文化的依附。写作了《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代人》、《红卫兵之墓》等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和社会意识的作品。顾城写了很多献给谢烨的诗。这些诗中有着超越现实圄地的异想,努力追求一个物外的、单纯的、与世隔绝的世界。

篇6:顾城《塔和晨》原文品读

洁白的塔呵,

围着绿色的腰带,

像一枝春天的竹笋,

在召唤满天蓬松的云彩。

这是一个美丽的晨景,

到处都悬着露水,

像无数儿童的眼睛。

在湿湿的霞光里,

水光映着铜铃,

铃响伴着和风。

在云雾消散的松林里,

回荡着啄木鸟工作的歌声。

1968年

【顾城的评价】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重要诗人,在当代文学史上叙述新诗潮的发展时,都把顾城与舒婷、北岛相提并论。顾城作为一个“应运”而生的诗人,非常“巧合”地融入了新诗潮的`历史进程,成为其中壮其声势的一员,还是其诗歌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诗学意义。顾城是个感觉至上的诗人。他用灵魂去感受,用心去观察。顾城属于那种用灵魂也为灵魂浅唱低吟的诗人,是纯粹的性灵的写作。他的诗歌安静、舒缓、抑郁、沉着,又不缺少生气和活力。顾城之死,成为文学史家的一块心病。文学史并不是刑事判决书,文学史家也不是道德家,只需知人论事,探究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劳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